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籍证明

学籍证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籍证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籍证明

学籍证明范文第1篇

【题目】如图1,已知,在ABC中,AB=AC,E

是AC延长线的一点,点F在AB上,并且BF=CE,

连接FE 交BC于D,求证:FD=DE.

在教学时,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一、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要求学生根据

题意、对照 图形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证的结

论,用自己 的语言说出来,明确这道题已经告诉

了什么,将要求我们干什么,这是解题的基础.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有可能叙述不流畅、不完整,或者照本宣读,此时教师要适时引导,逐步培养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词,力争做到简明扼要.

二、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目结论成立的条件

根据已有的知识,组织学生讨论两条线段在什么情形下才能相等,通过学生陈述,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罗列出来,并加以归纳总结.这样不但使学生更加明确判断两条线段相等的先决条件,而且也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三、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准确地叙述出来

在解答这道题时,根据线段FD和DE在图形中所在的具置,虽然直接找不出判断这两条线段相等的条件,但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进行铺垫,把FD和DE设置到一定的图形中,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条件.例如以下四种不同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就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方法一是过F点作FH∥AE交BC于点H;方法二是过E点作EP∥AB交BC的延长线于点P,两者都是把所求证的两条线段设置在一组三角形中,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

方法三是过F点作FM∥BC交AC于点M;方法四是过E点作EN∥BC交AB的延长线于点N,两者都是把所求证的两条线段设置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来证明.

理清解题思路,设计最佳解题方案,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巩固好已学知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程序,善于挖掘和创设条件,通过转化、推理,把复杂的、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熟悉的,有的放矢地寻求正确的解题途径,理清思路,确定方案,解决问题.

四、引导学生陈述并写出题目的解答过程

解题思路确定后,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要求学生从添加辅助元素开始,利用已知条件,正确、合理、简捷、清楚、完整地表达出问题的解决过程.这就要求理顺思路,有理有据地按照逻辑规律,由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演、转化,进行有序、合理、正确的推理,建立起已知到结论的清楚、简明、完善的道路,以实现问题的解决,过程陈述力争达到完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证明过程完整地书写出来,每一步都要做到有根有据、有条有理、规范有序、严谨详尽无遗漏.

五、指导学生检查和反思题目解答的全过程

学籍证明范文第2篇

光是在美国,投资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38亿美元公共资金已经产生了近1万亿美元的经济回报和超过30万个工作岗位。据经合组织数据,基因组学将成为许多经济部门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医疗卫生、环境、农业、动物医学、生物科技、另类能源、法医学、司法和安全等。创新的速度在继续加快,这一预言很可能比预期更快实现。

基因组学推动的创新中,最引人瞩目的领域是医学。“个性化医疗”进展迅速,患者的DNA图谱被转化为更加个性化、具预测性和预防性的治疗方案。

目前,对常见疾病――包括一些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巨大的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等――相关的基因组识别研究已开始让医生能够利用患者DNA信息来指导临床治疗。研究者正在识别影响药物对人体作用的基因变异,让更安全、更有效的用药管理来遏制病痛和治疗某些癌症以及心血管和精神疾病。

去年,美国启动了精确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该计划将当前的这些进展往前再推进一步,进行成人和幼儿癌症靶向药物创新实验,引入个性化混合疗法,并深化对抗药性的认识。在长期,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一支拥有一百万以上志愿者的研究队伍,他们共享基因组数据、生物样本和生活方式信息,从而形成大量人类疾病精确医疗的基础。

但医疗绝不是基因组学推动的创新革命的唯一领域。基因组学在其他领域也显示着改变和发展的趋势,其中不少已经证明具有有助于解决某些全球性问题的潜力――如在全球人口高速增长、预计35年后达到96亿人的背景下,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环境。

利用基因组学遴选高价值品种,让农民和粮食业总体拥有了生产更多更好粮食的工具。比如,东南亚稻米如今已能抵御洪水,牛肉、奶制品和生猪产量有所提高,迅速发展的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受益于产量更高、抗病和抗压能力更强的物种。

此外,基因组学还能提供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互动作用的详细信息,从而推动创新性环境保护战略的开发。

一个显著例子是森林。通过扩展我们对具商业价值的树木特点的认识,如抗虫性、木质、生长率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基因组学有助于改善树木育种和森林管理的可持续性。加拿大和中国研究者还利用对碳氢化合物储量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组学分析,来开发新的生物反应过程,增强资源恢复、减少水和能源使用、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最小化,从而让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变得更加绿色。

学籍证明范文第3篇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几何就是侧重研究空间形式。初中学生学好平面几何是高中学习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大学学习微分几何、空间解析几何的基础。要让初次接触几何的七年级学生入好"几何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了解几何发展史,激发学习几何的兴趣

相传古埃及的尼罗河每年都洪水泛滥,把两岸的土地淹没,人们无法辨认自己的田地,久而久之,人们利用测量与画图来测出土地的周界并计算面积,因而积累了大量的图形知识。后来希腊商人到埃及学会了测量与绘图知识,到公元前338年,希腊人欧几里得对这些知识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整理,写出了一部关于几何的经典著作--《几何原本》,这就形成了一本完整的几何学。1607年,我国数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同学们学的几何课本就源于这部书。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在19岁时就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了正十七边形。1500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他们为几何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重视几何基础知识的教学

定义、公理、定理等几何知识是进行几何证明的理论依据,教学时应确保学生深刻理解每一个概念的含义,弄清楚每个定理、公理的题设结论和推理过程,并要求学生熟记每个定义、公理、定理。只有大脑里储备了相关知识,要用时才能想起它们。

3.规范板书,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几何语言

3.1 几何语言就是几何这门学科的专用语言。它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等。学好几何语言除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弄清楚图形语言与文字、符号之间的联系,还应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文字、符合、图形三种语言互译的技能。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译成符合语言"AB∥CD ∠AEF=∠DFE"

图形为(如右图):

3.2 让学生明确证明的基本结构

_______( 。。。。。 )

_______( 。。。。。 )

其中""后的横线上写推理的"因",

""后的横线上写得出的"果",而" 。。。。。"是由因得到果的依据,即理由。

例1:如上图 AB∥CD (已知)

∠AEF=∠DF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为了让初学的同学们更快学会规范书写,老师板书过程时每一步都应写清楚依据,确保学生知道"前因后果"。

3.3 当一个"因"得出多个"果"时,只需写出一个""符号。

例2.如图所示,

AB∥CD (已知)

∠EAB=∠EC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AD=∠CD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4 几何命题的证明通常由多个推理组成,即含有多层因果关系。在实际书写过程中,从第二个推理开始常省略它的"因",因为这个"因"往往就是上一个推理的"果"。

例3.如图EF∥AD,∠1=∠2,求证:∠AGD+∠BAG=1800。

解:EF∥AD (已知)

∠2=∠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 (已知)

∠1=∠3 (等量代换)

AB∥DG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GD+∠BAG=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教会学生分析推理

让初学者觉得几何证明难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不会写证明过程;二是不会分析题目,不知道哪个条件先用,得出什么结论。为了解决后面这个问题,我都教学生用"分析法"寻求解题思路。所谓"分析法"就是由结果去探索使它成立的原因,即"执果索因"。这是完成几何题的常用方法之一,另一种常用方法叫"综合法","综合法"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即"由因导果"。当学生接触的几何题达一定数量,解题能力提升后,"综合法"学生自然会用。

例4.如图,在ABC中,CDAB于D, FGAB于G,ED∥BC,求证:∠1=∠2

分析:欲证∠1=∠2,观察图形可知,∠1与∠3是内错角,∠2与∠3是同位角,若它们分别相等,就可以等量代换得到∠1=∠2。而要有∠1=∠3,应先有ED∥BC(这是已知条件);要有∠2=∠3,应先有CD∥GF;要有CD∥GF,应先有CDAB,FGAB(这也是已知条件)。

这样问题得以解决。

将以上分析过程写成流程图如右图:

按流程图由下而上的顺序整理就得出证明过程。

证明:如图所示:

CDAB,FGAB (已知)

CD∥GF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D∥BC (已知)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学籍证明范文第4篇

“我要升小学了!”从今年5月份开始,7岁小女孩彤彤就总对爸爸妈妈念叨个不停。

5月24日、25日,是广东增城市×镇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的日子。24日一大早,彤彤的爸爸刘广就带上各种材料,去给彤彤报名。然而,报名的过程并不顺利。

“若计生资料审查不通过,暂停资料登记。”看着报名点墙上贴着的《入学资料登记程序指引》里的这行字,刘广觉得“格外刺眼”。

刘广是广东增城市人,妻子是广西人,结婚8年,育有一儿一女。彤彤的户口随爸爸,但今年1岁半的弟弟因为是在广西出生,户口就随着妈妈落在了广西,社会抚养费也一直在广西缴纳。刘广没想到,家里的这种特殊情况,成了女儿入学的“障碍”。

5月24日,刘广从报名处出来后,就直奔镇计生办办理入学计生审核。但计生办以“超生二孩且社会抚养费不在广东增城市×镇缴纳”为由,拒绝办理彤彤的入学计生证明。第二天,刘广又跑去学校跟镇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驻校人员协商,结果还是不行。“计生办不给盖章,孩子就没法报名。”刘广说。

和彤彤一样憧憬着上学的,还有家在广东鹤山市的大宝。5月28日,大宝的妈妈王岚收到了大宝所在幼儿园发的《2014年9月入读小学办证查验(计生、接种证明)通知》,要求家长带齐相关资料到有关部门办理计生证明。通知还写明,没有入学计生证明,学校不接受报名。

“我了解到,办理计生证明也是有要求的。生育二孩的,需要提交结扎证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需要提交缴纳社会抚养费的收据。”王岚说。

由于大宝还有一个不到1岁的弟弟,这就意味着,王岚要提交结扎证明、缴纳社会抚养费的收据,才能办计生证明给大宝报名。王岚说,自己粗略计算了一下,社会抚养费将达到22万元左右。王岚觉得委屈:“大宝是计划内的孩子,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如果因为这些上不了学,很不合理。”

说起生二胎的原因,王岚说,主要是家里老人的意思。王岚的丈夫是独生子,曾出过一次车祸。这次险些“失独”的经历,让王岚的婆婆昼夜难安,从此,婆婆一直觉得,王岚应该再要一个孩子。丈夫也是同样观点。于是,小宝出生了。

可如今,小宝却成了大宝上学的“拦路虎”。“因为大宝上学的事,我常常睡不着。如果真解决不了,我该怎么向孩子交待啊!”王岚说。

按照规定,王岚还必须接受结扎手术。王岚说,其实自己也不想再生孩子了,但是对于强制要求结扎这事,总是“打心眼儿里觉得不舒服”。

教育部门:是为配合人口统计,不会影响孩子上学

5月到6月,刘广一直奔波于增城市有关部门之间。但得到的答案多是,“我们都是按照文件行事的,我们也没有办法。”

刘广告诉记者,工作人员所说的文件,指的是《2014年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4月22日,该意见在《增城日报》全文刊发。记者看到,其中明确规定,凡具有增城市户籍的适龄儿童,报名必须以其有效居住证明、户籍证明和有效计划生育证明等资料为依据。

此外,记者还在增城市教育局信息网上查到一份名为《2014年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服务指引》的文件。其中也规定,具有增城市户籍、具有广州市户籍的非本市等几类适龄儿童,报名时其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均需提供计划生育服务证。

记者采访了增城市教育局、增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相关工作人员称,让家长在孩子入学时提交计生证明,只是为了配合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人口统计,不会影响到孩子上学。增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在答复中说,“我市开展登记采集更新人口信息工作,并不影响新生入学。”且表示,增城市也从未发生因入学登记信息而造成新生不能入学的事情发生。

王岚所在的广东鹤山市,当地政府门户网上有《鹤山市2014年秋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工作指引》,其中也规定,鹤山市户籍的适龄儿童报名需提交《户口簿》、计生证明和接种防疫证。当地的另一份文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鹤府[2009]14号)也要求,“在新生入学时要审核其父母的计划生育证明”。

鹤山市教育局在接受采访时称,根据广东省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公室有关文件规定,“教育部门在幼儿园、小学新生入学时查验其父母计划生育证明,并造册通报给当地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部门。” 鹤山市教育局称,该局是计划生育兼职成员单位,因此根据上述条款开展了相关工作。

但鹤山市教育局强调,一直以来,都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发现鹤山市有适龄儿童因其父母计划生育问题而无法入学的情况。

记者查询了多地2014年小学入学相关政策文件,发现除广东外,江苏、青海、浙江、贵州、福建、山东的部分地区也有类似规定,要求孩子入学时须提供计划生育证明材料。

“为什么要用钱买弟弟?为什么买了弟弟我才能上学?”

为了不让孩子过早地经历这些,王岚和刘广都选择了对孩子加以隐瞒。在打相关电话时,刘广总是跑出家门去讲电话。夫妻俩在家里谈论此事时,都要等到大宝熟睡后才讨论。实在着急,就用QQ交流。

但最近王岚和朋友的一次饭局,让大宝有所察觉。饭桌上,大家谈论起社会抚养费和入学的事,坐在一旁的大宝一直全神贯注地听着。

“妈妈,为什么要用钱买弟弟?为什么买了弟弟我才能上学?”一回到家,大宝的问题就把王岚问懵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王岚苦笑了几声。

王岚告诉记者,女儿问问题的那一幕,她永远不会忘记。当时,她看着女儿稚嫩的脸庞和茫然的眼神,忽然就预想到了儿子几年后办理小学入学手续的情景。

“计划内的女儿上学都如此艰难,如果相关政策没有改变,几年后儿子报名又会怎样……我觉得很无力。”王岚说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关注二胎入学报名政策的家长不在少数。刘广曾加入一个QQ群,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爸爸妈妈,因关注二胎的入学报名政策而聚集在一起。某个地方的入学政策发生新变化,会引起其他家长们的热议。

“虽然很多家庭的第二个孩子才刚出生,还不到上学的年龄,但家长对这方面的政策都很关注,毕竟教育是个大事。”刘广说。

令刘广欣慰的是,7月10日国家卫计委召开的新闻会,强调禁止将落户、入学、低保与父母落实计生情况挂钩,增城市将彤彤的社会抚养费问题暂时搁置,先为她报了名。渴望上学的彤彤已经在开学前收到了入学通知书。

王岚说,大宝也已经报上名了。但前提是王岚在6月底接受了结扎手术,“我考虑了好久才接受结扎,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没办法。”王岚叹息道。

专家:受教育权与生俱来,不应有任何附加条件

“这些规定显然是不合理的。”就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仍然要求适龄儿童入学时提供计划生育证明的做法,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义务教育法》规定,受教育权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这是一个法律常识问题,以任何理由侵犯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都是不对的。”

《义务教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义务教育法》并没有规定适龄儿童入学需要有什么条件,受教育权是与生俱来的,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不应该把政策凌驾于法律之上。”

熊丙奇认为,社会抚养费、结扎证明等,与教育问题是两码事。“莫把父母的责任落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熊丙奇说,“如果孩子得不到教育,将来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麻烦,而这些麻烦通通需要社会买单,增加了社会的运营成本。”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也认为,“一个孩子如果不能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对其成长、生活、发展都将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对整个社会构成负面影响。”

熊丙奇表示,教育与计划生育“松绑”的政策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他认为,地方教育部门自己设置门槛,让适龄儿童没有入学保障,这是违背《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责任人应该被追究责任。“不论是什么原因,孩子的受教育权不可侵犯。教育与计划生育是两码事,不应该混为一谈。”

“从近几年我国的人口情况来看,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口出生率大大下降,已经低于人口正常更替的水平。”刘海峰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本身已经在作出调整,相应的教育政策也应该适时调整。

学籍证明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础知识;基本功;解题方法;善于总结;思维严密

作为和代数并列为初中数学两大知识点的几何,常常因为图形变化多端,方法多种多样而被称为数学中的“变形金刚”。话虽如此,“变形金刚”也不是无敌的,最终仍旧是人类的智慧更胜一筹。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几何特别是几何证明一直是大多数学生的难关,那么学习几何到底有没有捷径呢?我们又应该怎样来学习几何证明呢?

一、一定要牢固掌握有关几何的基础知识

定义、公理、定理等几何基础知识,是进行几何证明的理论依据,务必切实掌握,学习时要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彻底弄清定理、公理的题设与结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证明。

二、必须练好几项基本功

1.学会正确识图与画图

所谓识图,不仅是指观察,更要分析和认识几何图形,既要做到能识别表示各个概念的简单图形,又能在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出表示某个概念的那部分图形。所谓画图,就是指能独立而正确地画出表示概念的各种图形,注意“题”与“图”的对应关系,使所画图形符合题意。在做练习过程中如果题中所给的图与已知条件不符合时建议自己根据题意画出准确图形。

2.学会正确使用几何语言

几何语言就是几何这门学科的专用语言,它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学好几何语言对学习几何证明很重要。学习几何语言,关键要把图形与文字、符号联系起来,掌握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互译的技能。

3.掌握证明的基本结构

每一个推理都应包含“因”、“果”和“理由”三部分,而且因果关系必须合理。

4.熟悉推理的三种类型

(1)一因一果,如:在ABC中(已知),∠A+∠B+∠C=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一因多果,如:ABC≌DEF(已知),∠A=∠D,∠B=∠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B=DE,BC=EF,AC=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多因一果,如:a∥b,b∥c(已知),a∥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明确证明的层次关系

几何命题的证明通常是由若干个推理组成的,即含有多层因果关系。但在实际书写证明过程中,从第二个推理开始常省略它的“因”(这个“因”往往就是上一个推理的“果”)。

6.掌握常用的证明方法

几何证明的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有两种:

(1)分析法。简要地说,分析法就是由结果去探索使它成立的原因,即“执果索因”。

(2)综合法。简要地说,综合法就是由条件推导出结果,即“由因导果”。

三、熟悉解题的常见着眼点,常用辅助线作法,把大问题细化成各个小问题,从而各个击破,解决问题

在我们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切实的解决方法时,要善于捕捉可能会帮助你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例如,已知:ABC是正三角形,P是三角形内一点,PA=3,PB=4,PC=5。求:∠APB的度数。这道题的着眼点就是数字3、4、5是一组勾股数字,所以需要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旋转知识将ABP绕点B按顺时针旋转60°,连接PQ,则PBQ是正三角形,可得PQC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PB=150°。

我们还需记住常用的作辅助线的方法。例如题目中出现圆的切线,那么辅助线一般是过切点的直径或半径使出现直角;相反,条件中是圆的直径,半径,那么辅助线是过直径(或半径)端点的切线。即切线与直径互为辅助线。常用辅助线的作法也会帮我们找到着眼点,会把复杂的题简单化。

四、善于改错归纳总结,熟悉常见的特征图形

我们做错了题就要及时改正,找出正确的方法,不断积累,将不熟悉的题变为熟悉的常见题。对一些常见题型有一定的积累。

五、思维严密也是学好几何至关重要的一点

在几何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分两种或多种情况来解的问题,或者解出了答案还需要我们考虑实际的,那么我们怎么能更好地解决这部分问题呢?这就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对比较常见的问题要熟悉。例如,说到等腰三角形的角要考虑是顶角还是底角又或者我们在解三角形时,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时,需要我们考虑能否构成三角形。很多时候要注意平常积累,只要心里有了这个问题,做题时自然而然就会想到。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