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读书笔记阅读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记”不同。这里的教,主要是教记笔记的方法和阅读重点的指导;在“学”的方面更注重自学和讨论,注重探索和创新。从所选群文来看是先学后教,教以学为基础,克服了教的主观性、盲目性。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一、规定性与灵活性结合

就读书笔记的内容看,它包括理解、揣摩、评议、识记、感悟等几个方面,具有规定性。学生按照这几个方面来做笔记,基本能有效避免无从下笔的尴尬。但也要充分发挥它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具体到笔记内容,如个人质疑及心得等就要因人而异,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收获,从而实现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最终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即要求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教师重在指导学生质疑并把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或者把对同一本书在不同阶段的阅读收获记录下来。如阅读《西游记》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笔记中记录自己在小学阶段和现在读这本书的不同感觉,深入阅读《水浒传》这部经典名著时对所谓的“梁山好汉”是否有新的认识。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水平定会提高。

三、阅读与讨论相结合

自我阅读,独立思考,写出笔记,是自学;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意见,使学生的质疑在讨论中明确,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疑惑之处加以点拨,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收获加以鼓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笔记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阅读与积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群文阅读所选文章大都是很优秀的范文或经典文章,选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思维的训练,要重点指导学生学会方法,促使其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这些内容如果只凭教师手把手地教或学生个人浅尝辄止地读是没有效果的,只有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知、去思考、去再创造,让他们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养成持之以恒记笔记的习惯,其阅读、审美、写作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和锻炼,才更能凸显所选群文的自身价值。

五、读书笔记直接引入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读书笔记后,教师不能听之任之,只把任务交给学生了事,更要当好引路人。首先,许多学生并不懂读书笔记的写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写读书笔记时,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获得指导的学习欲望。那么,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疑难问题急于求解时,教师对其进行启发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熟练程度自然会得到提高。

其次,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教师要认真批阅,认真讲评。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读书笔记中的优点、不足、重难点、质疑及遗漏等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更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有必要时甚至可以直接以打出分数的形式直观地显示优劣。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学生基础、能力、兴趣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读书笔记质量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以自己为起点进行阅读,以他人为提高的参照或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在文学作品的鉴赏方面,有些同学可能谈得很肤浅,有的同学会有很深的感悟,教师在评价打分时既要考虑到差异优劣,又要注意不要刺伤学生的积极性,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即使有一点独到的见解,也要及时肯定,给出一定的高分。把读书笔记引入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的推M作用。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智慧钥匙;读书热情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是没有根据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琢磨的阅读程度。”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精耕细作,课外驰马平川。”现在,大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但只是拿着书泛泛而读,没有准则,没有要求,这样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是无多大裨益的,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广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高段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是没有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阅读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凡事爱则工。只有当孩子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产生想读书的强烈愿望的时候,这时,只需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了读书的热情。

1.拓展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独立阅读兴趣

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可联系课文内容去挑选。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例子。”比如,在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后,可向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教学《小草和大树》时,向学生介绍《简・爱》及其作品,并激励他们课后去阅读其著作。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说,看整本书已不是件难事,相反比阅读短小文章更让他们觉得有趣。

2.树立榜样,给学生确定目标

利用晨会、早读时间,给学生讲述他们熟知的人物热爱阅读的事例,让他们感受读书不苦,相反其乐无穷。这样,给了学生活生生的例子,也给了他们向上看的目标,从而为他们的阅读留了自由的空间。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阅读热情

每天组织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活动。如,在教学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后,让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阅读后写读书笔记,并且还要求学生在每日故事会上讲《西游记》书中的内容及读后感受和体会,学生由对影视等感性的认识,进而转为对书中内容的理性思考,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激发阅读兴趣和热情。

二、创造条件,提供给学生阅读环境

1.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相结合

利用学校图书室全面向学生开放的有利条件,学生定期从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同时,发动班上同学将自购图书带进班级,建立小小图书角,与同学们共同分享。这样一来,学生阅读的量和面便更加宽泛和自由了。

2.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要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读书,时间很重要。所以,可以安排课余的专门时间段让学生阅读,也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出现。阅读时间一定要充分,只有让学生真正进入书中的景、情中,才会真正起到阅读的作用。

三、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著名作家冰心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课外书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所以,筛选内容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果单纯从教育学生角度去替孩子选书,这种做法不明智。小学高段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水平和初步的喜好,所以在选择课外书时,既要考虑作品的教育意义,也要注意作品的趣味性和作品的美感。在指导实践中我发现,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儿童文学无论是表达内容还是表达格式上都比较适合他们。以前,在借阅图书时,我总是主观替学生做主选择作文类书籍,但却很少看到孩子认真阅读,而最近我班借阅了二十多本杨红缨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从那以后,我常常会见到教室里学生认真读书的场景!所以在课外书籍的选择上要抛弃主观倾向,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小说、世界名著啦,都是完全可以看的,教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学生的课外阅读 。

1.读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读书成习惯后,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你感受到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让“读思法”也走进课外阅读,并使其更好地为课内阅读服务。

2.推荐一些方法,指导课外阅读

利用早读前或开展读书活动时给学生念一些读书方法,使他们在好方法的指引下愉快地阅读,体验快乐与充实,提升精神境界,获得基本鉴赏能力。

3.勤于做读书笔记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作为涉世不深的初中生,如何来了解这个社会,如何来分析社会现象,文学为他们展示了一个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融汇了世间百态,沉淀了历史精华,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绝佳教材。然而初中生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在校精力更多集中于课本学习等,而没有时间去阅读,导致他们“一无时间读书,二无书可读,三不会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这激起了我对学生名著阅读问题的思索。

名著阅读计划的制定

1、总体目标

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并通过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组织名著赏析活动、专题讨论会、故事会等形式,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还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地位,增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文学习的能力。

2、阶段目标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初一阶段: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寓言作品,以及一些篇幅较短的文学名著(《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格列佛游记》、《童年》、《爱的教育》),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

初二阶段:阅读一些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初三阶段: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呐喊》、《巴黎圣母院》),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学会揣摩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清作品中的精髓与糟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三、教师的点拨与指导

1、 阅读的方法的指导。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漫画,看动画片,打电子游戏的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愿看文学作品,不愿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更不要说那些读起来让他们费力的名著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首先以课文的材料为例子,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其中包括读书的方法(如泛读、精读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提纲法、),然后以课内自读课材料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第一次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

2、统筹安排、精心测算、安排时间。整本书容量较大,不可能在课堂内全部读完。必须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怎么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是关键。

教师要科学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关键是布置适宜的阅读量。每布置学生读一本书都要看看书的容量,根据学生可能用来读书的时间及阅读的速度,测算出学生每天能读多少页,读完一本书大概要多长时间,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不能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几天内读完一本书,然后写点读后感就算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如果学生没有时间读完名著,那整个名著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根本。

3、精选作品、明确目标、组织活动、激发兴趣。实事求是的说,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曾对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喜欢读名著的学生不到15%,学生普遍反映大多数名著容量太大,不容易理解,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内容离现在生活太远,读起来没意思。

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直接兴趣呢?关键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那些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作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如韩寒的《三重门》科幻小说《哈里波特》等。所以,在安排阅读书目上教师可以将选择推荐权分一部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推荐他们喜欢读的书。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不仅如此,缺乏必要有效的阅读方法更是成为了我们边疆佤族地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重大阻碍。学生没有好的读书方法,就算在老师的要求下,读了书,也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粗略浏览一遍。有的学生虽然读了好文章,却不懂得积累知识,领悟表达方法,使阅读的效果得不到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泶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课内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情感体验,而且在课外之余还要加强读书积累,不断培养语感。下面就如何指导佤族初中生课外阅读提几条建议:

一、阅读指导中少些功利思想,转变学生的阅读观念

书籍不仅能使人目视千里、通晓古今,也能使人接过前人棒传至后人,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还能使人晓知明理,化解面临的各种矛盾和焦虑。从某个角度讲,书籍与人生可以说是同一个概念,要想有丰富的人生就得爱好阅读、善于阅读、不断地阅读。王蒙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的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能提高人的修养读书是一种德性,能满足心灵的需要牍书是一种修行,能使人从繁琐的世俗生活中挣脱出来,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诸如以上这些道理,学生听多了,听明白了,会因读书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而促使自己去多读书的。

二、指导方法,学以致用,让学生会读

古语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课外阅读,不是一时之需,而是“终生学习”的可靠保证,是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前提。阅读,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学以致用,提高能力。教师不可能时时站在学生身边,指导其阅读。所以,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1.给书分类,不同种类的书,侧重点不同

课外读物,五彩缤纷,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阅读时侧重点也略有不同,这样,我们就应该给书分类,按不同的标准去读。读童话故事时,我们应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明辨善与恶读寓言故事时,我们要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寓意,明白道理读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时,我们要展开丰富想象,能复述给别人听:在读成语故事时,我们则要了解成语的意思,学会运用对于最常见的优秀习作,我们则应积累好词佳句,学会借鉴。

2.带着问题读书,明确阅读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所要做的便是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激发其学习的冲动和欲望。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在设定问题时,一定要不是教师强加的,而应让孩子们带着某个特定的感兴趣的问题,有探究性地去读书。当我们在辅导孩子读书时,也可试探性的提出一些浅显的,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带问题去读。如读《西游记》时,我们可问:“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到底有哪些本事?他的师弟猪八戒是怎样一个人?在护送师傅取经路上遇到了那些妖魔鬼怪?你最欣赏谁,为什么喜欢他?最不喜欢谁,为什么?哪节故事你最感兴趣……”有了这些问题,学生们就会自己去求助于书了。一旦形成了习惯,问题的发现者往往就是学生自己了。

3.积累好词佳句,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当然,我们不能强硬的规定学生什么时候摘抄好词好句,要抄多少。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或为了完成任务,没看书,胡乱抄。我们只能教给学生这一有效的方法,无形地督促学生动手动笔。如,开设“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把自己摘抄的好词佳句记背,交流。进行读书笔记的评比活动,让有读书笔记的同学把自己的笔记展示出来,评选出最佳,使没有记读书笔记的同学在他们的示范下,也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动笔习惯。

三、加强指导,坚持不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读引导;激发欲望;创设条件;方法;技巧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奉行着: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只注重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现在使用的教材来说,如果只让学生把语文书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不够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陈钟梁先生指出:“当前,国内中小学生的最大缺陷,可能就是习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这是影响终身发展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内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乐于读书

1.结合课内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我每学期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使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花瓣飘香》《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等课文前,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课外读物;教学《渔夫的故事》时,介绍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后,推荐学生去读他的《快乐王子》;教学王尔德的《普罗米修斯》后,推荐学生去读《希腊神话》等;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前,可推荐学生阅读与环保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学《月光曲》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艺术成就、品格精神等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青少年版)《百科全书》等书籍。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可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中的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2.上好语文活动课,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

我每次在上语文活动课时,都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做准备。如,读书汇报、朗读竞赛、讲故事、演讲、手抄报展评、日记宣讲、作文竞赛、写字比赛、查字典比赛、课本剧表演、新闻会、主题班队会等。这些语文活动课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的准备都要发动每个学生在课外进行。布置作业形式多样,如一张纸的正面为与课文教学要求相关的作业,反面则用规定栏目的方式完成课外语文学习任务。布置学生写日记,定期收学生的“读写日记”,并从鼓励出发。

二、教师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开拓他们的眼界

1.营造教室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室张贴爱读书的名人画像和名言,设置学习园地,开辟本周读书交流话题,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争星活动。每周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评选出每周阅读星。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课余时间,学生都投入到读书中去,学生的许多不良习惯也在读书中改掉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学生阅读

叶圣陶说:“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更能丰富阅读的内涵。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除了结合课文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以外,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常规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构建班级图书角、故事会、新闻会、读书交流会、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美文诵读、成语接龙、班级读书交流课、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等。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自我表现,从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与收获,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效果。

3.营造合作阅读的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发挥其内部动力,才能开启学生心智,自主去阅读、去探究。

(1)在班级同学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一个共同的阅读氛围,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让阅读成为童年般的游戏生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例如,课前3~5分钟的读书交流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进行朗读。或小组合作读,或好伙伴合作读,或赛读……相信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学生,也会被感染,被熏陶。

(2)师生共读一本书。陶行知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老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种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并与学生一起看书,并且看同样一本书,还经常利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探讨、交流。如,每年利用省、市、县举办的“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读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觉得与老师之间有了共同话语,讨论得更加激烈,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师生情更深了。

三、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有效性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读有所获,我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学过或读过文章后,首先引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再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最后有感而发,写读后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读后感本等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