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调研汇报

建筑调研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调研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调研汇报

建筑调研汇报范文第1篇

梁子湖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以满足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文化阵地为基础;以挖掘拓展具有地域色彩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为手段;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变农民精神面貌,培育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及技能的新型农民为重点来进行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文化阵地建设如火如荼开展。XX年全区“五有文化”阵地,(即一有小舞台,作为文化阵地的中心和标志;二有篮球场,一场多用,与小舞台连成一个整体,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三有健身小广场,作为群众体育锻炼的场所;四有宣传栏,作为群众进行各种宣传的窗口阵地;五有文化室,作为群众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场地。)在六十村、丛林村、桐油村、东井村、杨井村、牛石村、金坜村、柯畈村、子坛村、陈太村、谢培村、王营村、徐桥村展开。这些村的文化设施和场所都规划布局在村中心位置,并连为一体,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广场,广场周围进行绿化、美化,使文化广场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休闲娱乐的所在,成为全村聚集人气的地方,集结欢声笑语的磁场。

二是广泛筹措资金,携手共建文化中心。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较大投入,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区有些村子资金筹措值得借鉴:金坜邱家塆,由建筑老板邱福成出资百万元,建起了一座气势宏伟,每层有500平方米的三层楼文化中心。青峰山塆由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在社会上筹措资金几十万元,建起了文化室、图书馆,办起了管乐队。朝英村村民个人自筹资金建起了农民健身房。马龙村农家女陈家怡用电脑写作,多部小说出版发行。太和居委会采用集资方式,办起了老年腰鼓队。等等这些文化中心及文化中心户,正在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辐射作用。

三是宗族文化与民间艺术得到挖掘和继承。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各姓氏民众的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许多积极健康的方面,值得宏扬。例如,青峰山塆的邓氏宗族文化中的“家谱堂匾文化”“名人先贤文化”“族规礼仪文化”;子坛坯承塆的陈氏“义门文化”,其文化内涵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基本要求相一致,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继承,为乡风文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我区有一些传统的非物质民间文化,也得到了较好的抢救。如陈太、张夏塆在民间流传几百年的工尺谱排子锣,金坜村的玉莲环,眼看就要失传,今年得到了市、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得到了抢救和传承。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管理责任不明。新农村文化阵地的硬件建设和培育新型农民的软件建设,经费投入,工作责任,分阶段,分步骤确定的文化工作任务目标,由谁抓,由谁完成?目前这种机制尚未形成。

二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的主体意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部分村庄,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群众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希望政府大包大揽。农民们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内涵丰富,格调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来。农民们文化活动参与意识不强,有一些村子打牌、买lhc,封建迷信盛行。

三是四级网络建设工作机制没有抓好。区级文化阵地设施没有做大,全区没有一处规模较大的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级文化中心没有做强,文化站、电影院形同虚设,有的乡镇被挤占成其它场所。村级文化活动室没有做活,参与的群众极少。塆级文化中心户没有做靓,文化中心户没有吸引力,凝聚力。

四是农村文化活动缺“送”文化、“扶”文化、“植”文化、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送到农民家门口的太少。一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风格清新纯朴的文艺节目缺少编导扶持。农村文化人才,文化骨干队伍缺乏培养。一些民间艺术(如梁湖哦号、民谣、风俗礼仪、婚丧咏文)缺略传承。

五是有许多边远村庄没有通广播,通闭路电视,通互联网,农民接触新文化的途径欠缺。

三、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建议

1、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完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我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严格绩效考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建议采用“四个一点”的筹资办法,即政府补一点,相关部门及挂钩单位支持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组自筹一点,广泛筹集资金。农村文化建设要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级文化部门要有长效的工作机制,“送”“扶”“植”好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村文化活动永葆活力。

2、农村文化体育设施要紧跟新农村建设步伐。开通村村通广播、闭路电视、网络工程。大力整治文化环境,对网吧、买lhc、抹牌赌博、封建迷信活动要加大打击的力度。充分利用好国家农民健身工程项目,建好体育活动场所,建起一村一篮球场,能方便群众“二打二晒”。

3、要挖掘整理好我区宗族文化,民间艺术。保护好古建筑,古树木及古文化遗址。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由于我区外出打工人员多,建议一些民间艺术,惜日只有男同志学习的技艺改为妇女学习。

4、做靓文化中心户。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选择那些政治思想好,群众基础好,文化素质高,劳动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经济能人作为中心户建设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实行民办公助,市场运作,文商互补的办法,使文化中心户建得起,立得住,生存得下去。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5、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防止劳民伤才,杜绝形象工程。建设好特色文化阵地,使文化阵地本身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内涵。

建筑调研汇报范文第2篇

的安排,组成专项调研组二次对全县1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各试点村是否有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和领导机构;试点村工作开展情况:主要措施、取得成效、成功经验、特色亮点;存在问题、主要困难、要求及建议等。现将调研情况通报如下:

一、整体情况

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自2006年6月30日正式全面启动以来,从总体上看,进展是顺利的,健康的。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本能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做到了“两明确”,即:明确专职乡镇党委副书记和乡镇长分管、明确专职办事人员,各项工作开展比较顺利。

通过调研,我们不仅看到了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也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主要成效:

各乡镇党委、政府思想认识到位,村民积极性较高,特别是八弓镇、桐林镇、瓦寨镇、长吉乡、台烈镇、雪洞镇和滚马乡工作成效都比较明显。

八弓镇已经对所辖的胜利村、星光村的建设计划列出了建设日程表,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行倒计时管理;星光村两委领导带头进行改圈、改厕、修建沼气池;村民自愿集资改路、帮助拆除不符合规划的猪牛圈和苕窖。

桐林镇的对河村已基本实现了“四改五通六进村”;对河村大寨组沼气普及率已达95%以上,该村的环境卫生非常令人满意,但是他们自己却还不满意。

瓦寨镇发展思路清晰,宣传力度大,该镇的文艺宣传队已经着手新农村建设专项宣传;斗街村进寨主支道已进入全面施工;主导产业已明确。

长吉乡司前村已拿出较为符合村情的规划,已完成了人畜饮水工程改造,在村寨的主道上安装了路灯,并已着手进行沼气建设。

台烈镇利用高速公路等设施制作了50多条永久性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颇洞村两委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成立了文艺队。该村已基本实现了无纠纷调解,村寨卫生有人自觉保洁,该村还计划在村上安装高音喇叭。

雪洞镇把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滚马乡大湾村计划修建村寨消防通道,发展旅游产业,等等。

2、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各部门配合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组的人员未能按县委和县政府的要求到位开展工作。

二是部分乡镇和村思想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个别村动作缓慢,“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个别村两委意见不统一,有互不理解、互不支持的现象。

三是县财政困难,投入资金少,群众自筹有难度,资金缺口大,致使新农村建设专项规划项目无法按进度实施。

四是各试点村村干及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缺乏深层认识,少数农户“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传统小农观念依然存在,缺乏整体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

五是以村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六是圈舍乱搭乱建现象较为严重,排污功能差,导致公共基础设施难度大。

七是指导力度不够,特别是对农户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缺乏进村入户指导。

八是大部分试点村土地规划难度大,土地流转不畅,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

九是宣传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由于经费问题,正式的宣传工作难以启动,县宣传方案无资实施)。

十是欠缺激励机制,尤其是产业发展方面的激励机制。

二、分村情况

(一)、桐林镇对河村

1、成效:

有规划;已基本实现四改五通六进村;大寨沼气普及率达95以上,对河达40,全村达70以上;建成了精品水果种植示范基地,金秋梨产量达40多万斤,主要销往广西、四川、重庆、贵阳等地;养殖大户唐和忠每年50头以上;每户掌握1-2门技术,普及了抛秧技术;村民投工投劳筹资修路,积极性高。已修复沟渠1100多米。劳务输出240人左右/年,劳务输出返回额可观,年返资140多万;

2、主要困难:

(1)庭院绿化需支持设计规划图。

(2)修垃圾池或填埋场、部分道路硬化缺资金。大寨山塘治理缺水泥1200m(3万左右),水泥100t左右。

(3)村办公室改造、修建娱乐场所、培训中心欠资。

(4)金秋梨品种更新缺技术人才,希加大农技培训力度。

(5)集体经济薄弱,缺村级企业,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好思路。

(二)、瓦寨镇斗街村

1、成效:

①文艺队宣传内容丰富(快板、小品、诗颂、钱棍),播放光碟、远教、标语、资料。

②经费实行“四个一点”:政府补助一点、包

村部门支持一点、社会力量赞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

③已完成进寨道路2600米的硬化建设。

④现有1130多户种植大户(10户以上年收入过万);养殖户30多户;运输业10多户。

⑤规划发展斗笠旅游产业。

⑥成立基础设施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

⑦成立优质果品协会、蔬菜协会、碑协、竹编协

会、养殖协会、老年协会。

⑧沼气:政府投资500元990元物质。

⑨出台一系列治乱整脏条约。

⑩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达到全县上等),现有林化厂、门面收入600元/年,岩厂年收入4万元左右,孵鸭蛋2万只左右/年。

2、主要困难:

(1)主劳动力缺乏(300人左右/年外出务工),举家外出20多户;

(2)违规拆除和脏乱治理难度较大。政府虽已联系举家外出户主回来处理脏乱问题,但能回来的可能性不大;

(3)经费投入不足:镇政府投入2000元/试点村;

(4)26户房屋庭院改造难度大,木房二楼有毛草扇2户;

(5)主导产业发展单一,进展缓慢;

(6)梨子太多愁销路。

3、要求和建议: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2)县里要加大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

(3)加大四改投放;

(4)加大帮扶指导力度;

(5)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缺销路,希望县委、政府给予帮扶;

(6)产品改良保鲜缺技术;

(7)需压路机帮助小学至寨进路压紧(长120m);

(8)计划开创老年大学,需1.2万以上(原政府幼儿园)。集镇内有老年人300多人(其中退休80多人)。

(三)雪洞镇雪洞村

1、成效

成立了领导机构,试点村规划未做,计划把“雪洞、民主、桃溪”作为样板村。利用远程教育基地举办4次农技培训;党建工作实行“传帮带”、“一对一”结对子,全方位服务;开展整脏治乱专项活动(重点治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建成简易垃圾填埋场(巴仙坡);剩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12人。小城镇规划:建设客运车站、牲畜市场、农贸市场;养殖技能培训、二元杂交猪、养牛;计划蔬菜连片种植、计划组建种植协会,与原有的养殖协会合并为种养殖协会;制定卫生保洁制度;加大新农村建设专项宣传力度;河道治理已完成规划;移民搬迁列入新农村建设;发展子猪生加工业。

2、存在问题及困难:

(1)该村环境卫生差;庭院绿化差;乱搭建现象严重。

(2)破旧房屋拆除改造有困难。

(3)路灯安装缺,电费上交有困难。

(4)资金欠缺,米场坝硬化、建老年活动中心,需10多吨水泥;计划硬化老寨至街上2公里路面硬化缺4万元(不含工价)、老寨至老井3公里缺3万元。

(四)长吉乡司前村

1、成效:

已制定方案,成立机构;已向群众宣传,村民积极性高;自来水普及率达80;进村路面已基本硬化,已安装路灯20盏;组建农机服务队,进行农技培训;大头菜种植加工、杂稻制种80余亩,超级稻100多亩。主导产业:大头菜(3.5元/斤)种植及加工、脱毒马铃薯300亩、计划购置大型犁田机要求补充60、种植大蒜(2元/斤)、计划养子鸭10000只以上,老鸭2000只以上,猪2头/户。

2、主要困难:

(1)虽然村民积极性高,沼气补助990175设备,卫生局改厕补助300元/口,但工程仍然很大。按规划建设缺乏资金,群众不太理解,闲置沼气池2口(病池)。

(2)村办公楼改造和场地硬化已由农办答应帮助解决25000元,仍缺资金3万,绿化缺3万左右苗木。

(3)主道改建需搬迁4户二栋:缺地基和资金。

(4)主道硬化拉直扩宽0.87公里,缺3.2万。

(5)计划修建消防栓缺5000元。

(6)6个自然寨中有3个自然寨进寨公路6公里,缺18万。

(7)计划修建荷花池兼消防池360平方米和14个垃圾池,缺3万。

(8)2个自然寨(老堡子、大坡脚)150户,提灌引水缺资金。

(9)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机耕道工程(渠相通、路相连)未完。

(10)上寨(八组)道路硬化缺资。

(11)自来水管填埋缺1万元。

(12)改厕、改厨、改圈有困难。

(五)台烈镇颇洞村

1、成效:

①全村山林覆盖率50%以上。务工人员多,建筑、经商的较多。98脱贫,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

②产业:何祖龙种蔬菜6亩,养猪(3头母猪),年收入2万多。

③无人要求解决困难,无纠纷调解,无茅草屋。

④道路硬化基本完成,庭院绿化意识形成。

⑤计划制作村情光碟。

⑥60以上的农户安装了电话、手机。

⑦河堤整治效果明显,沟渠畅通,旱涝保收。

⑧沼气池2口成病池,主要能源以电为主,环境卫生状况较好。少数农户在烧柴,搞公益事业的人多,热心人多。

2、主要困难:

(1)无垃圾池,无填埋场所。

(2)计划安装高音喇叭,缺资金8000元左右。

(3)道路硬化500多米及修复缺60多吨水泥。

(4)消除烧柴户有难度(原因是少数农户经济困难)。

(5)改厕有困难,占四分之三农户。

(6)路灯安装愁电费。

(7)沙梨、金秋梨无销路。

(六)滚马乡大湾村

1、成效:

领导重视,成立机构,大力宣传,制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5月召开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全村自来水普及率100,无茅草屋、茅厕。投资3万元,修复防洪堤400多米。主导产业:成立了种草养畜协会。种草、养殖(牛、猪、鸭)、四季葱。

2、主要困难及要求:

(1)建设局已制作1:500规划图未发到村。

(2)计划牛圈集中,缺规划用地。

(3)灌溉工程属空白,400多亩农田灌溉无保障。

(4)70的土已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水果种植少。

(5)计划修建消防通道500米,涉及拆除厨房、猪牛圈,缺资金。

(6)进寨主道及过寨山沟治理,按水利局测算需20万元,缺资。

(7)烧柴农户有近50户,其他农户主要用电为能源。沼气90多口(由宁波旗塔寺补助10万用于沼气建设,每口2000元)。由于地质原因,不能再建。

(8)建议利用塘冲水库把大湾规划成旅游点。

(9)4户非法占用村绿化风景用地(公用地),拆迁有难度(8年前一2年前修建时无人过问,现已成乡、村两级政府的一个难题)。

(10)乱搭乱建(猪牛圈)严重,需规划拆除。

(11)路灯未安,电费缺。

(12)灯光球场重建无资金。

(七)八弓镇

(1)胜利村

1、成效:

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2个工作组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6月下旬制定了方案。

全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人均收入2400元。新合医达95以上。

主要产业:种、养、运输、经商、务工。养鸭大户(杨政林、杨政海、杨再发、黄先发)。

2、主要困难及要求:

(1)沼气建设难开展(多数农户用电、液化气、煤)。要求组织村民外出参观沼气池建设。

(2)煮猪潲用柴(主要在寨坝老)。

(3)堰沟至寨坝老道路硬化缺资金20多万(含工价),要求修保坎,占田总量由村自行解决。

(4)改厕粪便水排除建排污管道。卫生局虽资助每户300元,用于改厕,但无沼气的农户如何改?建议县里拿出一个科学的规划方案(涉及100多户)。

(2)星光村

1、成效:

①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组上选出了负责人。根据20字方针,首先抓沼气建设,星光解放组起带头作用,18户建15口沼气池,达到三通四改。

②道路硬化:每户投入300元(预计),投工每户20个。群众自筹5400元,修建进寨主干道154米(宽3.5米),支道168米(路宽2米)。

③为了推进沼气建设,凡挖好池子的农户经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后,每口补助300元现金。

④四改:每户投入4000元(预计),国家补助1975元。

⑤计划建垃圾池、防火池,国家拨款,群众投工。(具体预算待定)

⑥产业结构:杂稻治种,荸荠。支柱产业:打工,加工业(米粉,咸粑)。

2、主要存在困难:

①办公楼面积360m2,已经到位资金9万元,缺口3万元。镇财政已借款4万元。付属设施缺1万元。

②改水、改路预计每户投入500-600元。

③办公楼周边活动场所预计缺1万元。

④村寨道路建设,每户都投入2000元左右,仍然不够。

⑤劳力欠缺,建设工作困难大。

⑥经济困难,本村情况只能解决温饱,到不了小康。

⑦沼气池已建16口,还有70多口正在建设中。沼气池建设并配套进行改厨、改厕、改圈,缺资金。全村计划建沼气池60口,估算18万元。村民自筹6万元,对口部门帮扶12万元。

⑧主要产业:种植(杂交水稻),养殖(牛、羊),产业单一。

⑨进寨主道路长0.8公里,宽4.5米;组内道路2条2公里,宽3.5米,估算12万元。村民自筹1万元,需上级部门解决11万元。

⑩村委综合办公楼建设:二楼一底,面积320m2,估算12万元。村委自筹5万元,需上级解决7万元。

建筑调研汇报范文第3篇

在调研的基础上,省水利厅形成了《江西省水利厅关于水利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并开始组织编制《江西省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为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实现这一蓝图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使水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__年5月10日-17日,我厅派出8个调研组,就“水利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赴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调研。厅领导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孙晓山厅长亲自带队赴南昌县、修水县、武宁县进行调研,朱来友副厅长带队赴吉安市进行调研,并在吉安主持召开了6个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和水利局长参加的座谈会。

这次调研的主要目的:一是现场了解全省各地水利发展情况;二是进一步了解当地政府和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对水利的需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与当地政府和群众共同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就水利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次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等形式,到了全省11个设区市、31个县(市、区)、44个乡镇、45个村,召开了38次座谈会,与县、乡、村670多名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

一、水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生活环境改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近年来,特别是“十五”时期,我省水利在实现治水思路的深刻转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20__年底,对2162座大、中、小型重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提高了水库的安全保障;解决了1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5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完成“十五”10个电气化县建设任务,新增农村水电装机62.74万千瓦,增加发电量15亿千瓦时,农村水电年均发电量45亿千瓦时;对6个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了21个县级节水增效示范区。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0多万亩,新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2.11多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4;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98.16万公顷,修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35万座(处);20__年,我省启动了对上饶市的鄱阳、余干、万年县的机电排灌泵站应急更新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8711.4万元。20__年5月,省财政又列出专项资金2亿元,计划用2年时间对全省1980年以前投入使用的农村中型机电排灌泵站共117座进行应急更新改造,20__年已完成71座10.9万KW的泵站更新改造。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十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水利的发展,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指的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调研当中,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表示出由衷的感激,群众对调研组说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解决我们农业生产条件”等言语是对水利与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形象和真实的表述。

(二)水利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水利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达到生活宽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一是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调研当中,农民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使农民用上了卫生、方便的饮用水,带动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已喝上卫生、方便自来水的村民告诉调研组,祖祖辈辈都没有人过问过我们喝水的问题,现在党和政府不但让我们喝上了干净水,还用上了自来水,现在我们也用上了热水器、洗衣机,这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三)水利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近年来,通过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门塘建设、渠道整治等工程实施,改善了农 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调研组在赣州市兴国县调研时,江背村农民万耀宗给调研组回顾了他自己亲历的农村水利发展变化的历程。他说:“当年我们农民是靠水利部门解决‘命脉水’,才解决了生存问题,今天又是水利部门解决‘干净水’,让我们走上文明生活的道路,我们还盼望水利部门进一步搞好渠系配套,搞好农业灌溉,让‘致福水’帮我们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大量生动的事例表明,农村水利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工作客观上承载着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对此,水利人要有高度认识,要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水利工作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主动参与,当好参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作,水利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水利部门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给政府当好参谋,是做好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赣州市水利局在新农村规划之初,及时组织调查摸清了全市水利设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联合市村建设办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农村建设改水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切入点。

(二)通过政府资金为引导,发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的主体作用。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明确凡是经镇农业服务中心立项验收的工程,统一按工程总造价的30-50给予奖励和补助,取得了明显效果,20__年,镇财政投入90多万元,吸引和带动了社会和农民投入230多万元,对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积极推进农村水利改革,建立工程良性管理体制。德安县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兴建小型水利工程和改革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政策,成功引导和发挥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主体,落实了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在宜春市召开的座谈会上,万载县、潦河灌区工程管理局等介绍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工作经验。宜春市针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管理不落实、水费征收难的难题,已出台以组建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讨论稿),计划在5月下旬开展试点工作,通过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来解决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维护和水费收取等工作。

(四)发挥村组集体的带动作用,开展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宜春市袁洲区寨下乡白沙村,原来是个村容脏、乱、差的村组,在20__年开展文明村建设以来,村组干部带领村民,通过集体出一点,群众筹一点,政府帮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修建了自流引水自来水工程,使全村村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对流经村内的200多米渠道进行三面砼衬砌,并修建了排污渠网和化粪池;在乡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新建了400多平方米的门塘。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村容整洁了,卫生条件好了,村民的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农村水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当前水利存在的突出问题制约了水利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近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省的水利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问题。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是调研组听到的最多的反映。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农村巨大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二是渠道淤塞破坏,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得不到保障;三是小型电排(灌)站老化失修严重,部分已瘫痪多年,农田灌溉与排涝得不到保障;四是还有众多的病险水库,还有大量没有加固除险的万亩圩堤,防灾减灾体系还不够健全;五是水利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任务艰巨;六是蓄水工程特别是山塘水库淤积严重,蓄水能力衰减;七是渍害田等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仍需加强;八是农村水环境亟待治理。

(二)体制机制问题。一是投入机制。一方面,我省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建设管理和维护投资需求巨大;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水利的投入,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两工”的全面取消,“一事一议”制度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自愿投资投劳办水利仍处于滑坡状态。据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报表数据显示,20__年与20__年相比,政府投入增幅达到60,群众投入却减少了23。而我省农建投入的大头仍然是靠群众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足仍是水利发展的根本难题。二是管理机制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造成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资金短缺是个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管理。面对工程管理的问题,基层干部及农民群众仍然希望国家包办。目前,大部分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主体,没有形成一套良性的管理机制,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也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

(三)水利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指导。农田水利建设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管理部门较多,“多龙治水,群龙无首”是水利建设长期存在的难题,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没有一个长远的综合规划。加上20__年政府机构改革后,乡镇水利管理站全部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受到削弱,农田水利建设缺乏一定的技术指导。造成许多水利工程无序建设、盲目建设、工程质量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

(四)当前水利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存在的问题。“当前水利工作如何更好地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展?”是这次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与当地政府、水利部门和群众代表的座谈,调研组了解到了一些在工作衔接上存在的困难。一是试点建设与全面推进的问题。新农村建设是个需要长久持续推进的工作,水利工作也是如此。而目前新农村建设以示范点为推进,示范点多选择在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的自然村。这样一来,一些原安排在相对贫困落后地方的资金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集中,可能造成农村新的发展差距,不利于农村的平衡发展。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问题。由于农村饮水不安全地区主要在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规划工作早已完成,而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采取“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新模式,选择在交通、住房、水源等条件较好的地方,因此,客观上增加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新农村改水工程建设结合的难度。据这次调研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与农村饮水不安全地区相符的只有5-30,同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示范点相对分散,这样就必然造成今年大部分农饮安全项目不在规划范围内,且工程规模较小,影响工程效益和管理,并造成水价过高,工程难以长期有效地运行。

四、对策和建议

(一)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对策

我省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内侧丘陵广亘,中北部平原坦荡,整个地势由外及里,自南而北,渐次向鄱阳湖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筲箕形地形。省境中、南部地形复杂,低山、丘陵、岗地与盆地交错分布。北部以平原和水域为主,间以丘陵、岗地。调研当中,在不同地区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和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普遍反映的农村饮水安全、防洪和农村水环境问题,赣南山区反映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治理,丘陵地区的提灌和蓄水工程建设,湖区排涝泵站的改造等问题。归纳起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以提高农村饮水保障程度为着力点,把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放在第一位。“十五”期间,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饮水困难人口180万人。据20__年调查评诂,截止20__年 底,我省共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340.41万人。调研中,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代表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已解决饮水特别是喝上自来水的地方,为改善村容环境和树立文明乡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民群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目前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仍然在饮用不干净、卫生不达标水的村民,大多数表示,群众积极性很高,希望能得到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早日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为此,水利要将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以消除病险水库的安全隐患为着力点,坚持继续搞好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加大病险水库和圩堤除险加固的推进力度,加强农村中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重视中小河流防洪建设和地质灾害防御,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防洪安全。各调研组了解到,在全省各地,圩堤防洪标准低、病险水库需要治理、排涝泵站老化失修、河流淤塞、水土流失形成地质灾害等问题均不同程序地存在,严重威胁到防洪的安全。

三是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粮食生产能力为着力点,坚持继续加大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继续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努力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加大对我省中部丘陵山区提灌泵站工程、湖区易涝易渍地区排涝泵站的更新改造。同时,完善农村小型灌排设施,提高灌排效益。

四是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适应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封育保护力度,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继续抓好赣江上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长治"工程农发水保项目、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及科技示范园建设。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优化配置、综合治理,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高度重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预防监督,防止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五是以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为着力点,积极科学地发展农村水电。在农村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扩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解决部分无电地区生活和生产用电问题。改变广大山区农村烟熏火燎以柴做饭的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六是以农村水利改革为着力点,建立水利工程管理良性机制和农村水利服务组织体系。继续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工作,实行民主决策、自主建设、自我管理,尽快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乡镇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建设,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几点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能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进程中,特别是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和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理念落实到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实践中,使农村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真正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新农村建设应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下一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应以点带面、重在面上,要达到新农村建设20个字的目标,要尽早地拿出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来,避免出现农村新的发展不平衡。水利工作要根据水利的流域特性、区域特性,在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前提下,同时注重面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按照国家有关项目投资和建设要求,推动整个面上水利建设。即要符合国家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要求,又要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建议省级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在按照使用原则的情况下,由市、县统筹安排。

3、加强宣传,建立水利建设新机制。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是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工作中要加大对国家五部委关于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和三部委关于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的意见的宣传和贯彻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努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改革,切实建立起水利工程良性投入、运行和管理体制。

4、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引导农民发挥建设管理主体的作用。针对我省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要实施工程体制改革和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完善的工程体系是基础。当前,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省级应加大水利投入,承担一些基层政府无法解决的问题,解决做一些群众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事情。

5、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我省农村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各不相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水利在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注意区别不同情况,强调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级水利部门尽快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赣南山区,应重点抓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打造生态赣南,减少地质灾害;在中部丘陵地区,要大力发展集雨节灌工程,抓好提灌和蓄水工程建设;而在北部湖区,要着力解决好排涝泵站改造和重点圩堤的建设。

建筑调研汇报范文第4篇

■10月8日—17日,应越南胡志明市人民议会、印尼雅加达首都特区政府和柬埔寨金边市政府的邀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率上海市代表团访问越南、印尼和柬埔寨。

■10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信息化建设”专题书面意见督办活动,听取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商务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地税局、市工商局等单位办理和跟踪办理情况的汇报。

■10月10日,市人大侨民宗委赴市伊斯兰教协会调研,就合理规划宗教活动场所布局、回民公墓续建等听取意见建议。

■10月10—11日、24—25日,2013年第七、八期市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在市人大常委会培训中心举行,76名连任代表、81位新任代表参加学习培训。

■10月12日、15日,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赴市民政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体育局开展预算执行和专项审计整改情况跟踪监督。

■10月15日、17日、22日、23日,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赴青浦区、金山区、浦东新区、闵行区浦江镇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就本市“三农”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农村水利建设跟踪监督等方面内容听取意见建议。

■10月16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赴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调研本市控烟工作,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并就进一步贯彻实施《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提出意见。

■10月17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调研本市水污染防治和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听取市水务局等部门的相关工作汇报,并实地察看了宝山区罗泾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小练祁和荻泾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

■10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三届上海人大新闻奖作品评选会,共评出上海人大新闻奖一等奖8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14件、摄影奖1件。

■10月22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调研本市立体绿化推进情况,听取市绿化市容局对上海立体绿化现状与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实地察看了公共建筑、市政设施、企业厂房等屋顶绿化的情况。

■10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殷一璀主持会议并讲话。

建筑调研汇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建筑学,城市设计,教学改革

0引言

“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设计师能够始终以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去思考设计对象,能够从社会经济、地域文化、绿色生态等角度切实地去应对现实社会环境中的具体问题,城市设计是联系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重要纽带。城市设计理论及实践发展至今,在指导中西方城市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市特色营造、传统风貌保护、老城区有机更新、新区场所空间营造等方面[1]。城市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课程体系通常包含城市设计概论(理论课)、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设计实践课)两门主要课程以及城市设计相关专题。目前的城市设计教育延续传统的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学生较为注重设计对象的空间形态,注意力和着重点大多落在建筑空间及形态组合的“创新”上,而相对忽略甚至无视周边城市环境、居民风俗习惯及地域特色的传承与延续。实践活动为城市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设计实践层面而言,主要分为三个大的层次:1)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概念性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等;2)详细规划层面的地段级城市设计、街区级城市设计、旧城有机更新等;3)具体建造层面的城市小品、广场、公园景观等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等。当前,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如何结合具体设计项目,加强设计实践环节,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状环境、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充分理解城市、建筑与人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当前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议题[2]。

1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城市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面貌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奇奇怪怪”的建筑在全国各城市不断涌现,其与周边整体环境、历史文化特色的不相协调也越来越多地被公众关注,不断挑战着公众的审美底线。因此,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的建筑实践往往容易走入误区,忽视宏观的城市环境,而沉迷于建筑单体的创作。因此,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应加强“城市思维”的培养,而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城市设计”获得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传统的培养模式势必随着设计实践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本科阶段城市设计教育中,适时的培养基于城市思维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而影响其后续的建筑设计实践尤为关键[2]。

2城市设计现状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实践中被人诟病的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溯源,专业教育的误区及对人才培养的片面甚至错误导向责任无法推卸。当前建筑学本科培养模式中,建筑设计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通常是按照项目类型难易程度逐步深入的,而城市设计相关课程往往在高年级独立设置。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课题也独立设置,缺少必要的联系,而从细部入手的惯性建筑思维已经相对定型,使高年级学生较难理解或接受近似“变革”城市设计思维,也较难充分了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由于不能充分认识或接受从“城市思维”来指导建筑设计的新设计手法,从而其从复杂城市环境入手来分析解决建筑问题的能力也较弱,导致往后的工作实践中建筑较“自我”,成果说服力不强[3]。目前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结合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的城市设计系列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以理论讲授,原理讲授为主,结合教授设计方法;而《城市设计课程设计》结合具体实践工程项目设计,主要是理论知识及设计方法的具体运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重点主要在于强调城市设计的内容、设计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上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而对案例的分析往往更加注重平面分析层面,从而导致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教条的学习案例,只注重案例形式学习,而对案例内涵挖掘不够,运用到课程设计中往往就容易忽略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公众的参与,导致片面的案例学习;此外,许多学生过分强调“设计创意和设计理念”,而忽视了对基础资料的调研分析,造成创意和理念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落地[4]。为此,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完成好因地制宜的城市设计作品,对今后培养优秀的城镇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3基于实践教学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1结合设计项目实施环节,强化实践控制要求

我校城市设计系列课程安排在大四年级,《城市设计概论》开设在先,《城市设计课程设计》环节在后。而在课程实际教授过程当中,学生较为教条的理解课本及教师讲授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运用的都是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形态设计,这就使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内容常常忽视,缺少对地块周边区域乃至是更大层面的认识,缺乏对城市设计实施策略的深入了解,对实践项目的推进过程缺乏整体认识。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在方案设计层面过分注重设计概念,而缺乏对实际项目的可操作性的考虑,最后设计变成墙上的一张“蓝图”。因此,在城市设计课程改革实践中加重实践环节的比重显得尤为必要,如实地踏勘调研阶段加强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搜集项目基地的历史环境、风俗习惯、地域特色等资料。与此同时,在现状调研的过程中注重任务的合理分配及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让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设计与管理工作的流程[3]。

3.2结合设计项目推进过程,着重沟通交流能力培养

城市设计项目的推进过程,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搜集、问卷调研、方案生成及成果交付等,同时也包括贯穿设计乃至实施全过程中的与各方沟通协调的过程。城市设计成果不仅是规划设计师个人设计理想的表达,同时也包括了与委托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公众等进行多次讨论的过程。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是规划设计师解释、坚持甚至让步的结果[5]。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今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能自如的面对各方的质疑,并有充分的应对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首先,注重现状调研环节的训练。在《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前期阶段,专门安排了综合调研作业,调研的对象就选择在设计地块,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并做PPT汇报交流。由学生分组进行,时间安排3周~4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熟悉基本的调研方法、手段,并鼓励创新调研方式方法,以及调研过程中对现状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同时,学生在调研和访谈过程中,就会接触到形形的人,这对其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提升大有益处,并直面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这对身处象牙塔中的学生们而言,将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成长机会;其二,在设计过程中,分阶段设置多种形式的汇报答辩。在《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中,我们通常分为现状调研阶段、一轮草图阶段、二轮草图阶段、正式成果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多方沟通能力,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均安排一次公开的答辩,其他同学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作为甲方、行政主管部门、专家以及公众等,站在不同的立场,提出尖锐的问题,在与答辩人唇枪舌剑的交锋中,学生们不但很好地训练了思辨及表达能力,还能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相应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6]。

3.3结合设计项目利益协调过程,注重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

城市设计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利益相关方综合协调的过程,各方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甚至风俗习惯也各异,均有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希望自身的利益得到维护,话语权得到关注。社会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包容性,在于多姿多彩文化及风俗恰当融合。而城市设计的核心就在于其协调及决策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协调及决策能力,我们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尤为注意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搜集整理实践项目中的中标及陪标方案,让学生进行详细分析,提交简要的专题研究报告并进行简要汇报,点评过程别强调“参考答案”观念:即设计方案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终极蓝图,更谈不上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结合不同立场,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其合理与否。要使一个设计成为“优秀设计”,就必须综合各方观点,协调各方的矛盾甚至冲突,并综合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设计及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明白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灵活性,结合利益协调过程,逐步培养其协调与综合决策的能力,为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做好充分的思想及行动准备[6]。

4结语

城市设计系列课程在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前部分地区城市缺乏特色、建筑求新求怪的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结合我校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课程多年来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提出了结合实际设计项目的实践教学思考。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笔者的部分思考及教学实践也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结合各高校城市设计课程成功的经验加以整合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汤慧,宁启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29):226-227.

[2]王引,袁方.见微知著设计有道———城市设计专题会议综述[J].城市规划,2014(1):69-71.

[3]雷捷.结合实践、强化特色———《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6):64-66.

[4]李昊,裴钊,鲁旭,等.结合设计竞赛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探索———以2014年度第25届国际建协UIA世界大学生竞赛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11):45-55.

[5]肖哲涛,郝丽君.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华中建筑,2012(11):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