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教育网观课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制;理念;途径;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6―0035―01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主要由普校选调与特教专业毕业教师组成,且年经教师居多,教育教学及教科研能力较弱,因此,教师研训实践势在必行。针对我校目前教师现状,我校以实施“融合教育、师徒结对、人人有所提高”为目标,运用“普特融合”研训理念,以提高特校教师研训实效。
一、推进“三位一体”研训机制,践行“普特融合”研训理念
1. 学科团队形式。普特组团是在具体的领域研究,带动教师成长。在肃州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成立了酒泉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教研团队,首席教师1名,成员7名。每位成员负责一个小团队,分别是个别化教育、职业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康复教育。参与教师占到一半以上,小组带动,大幅度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2. 教研组形式。学校建立了以教务处为龙头,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教师人人参加的教研体系,实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教务处每周确定一个教研课题,教研组定期进行教研讨论交流,开展适合各教研组实际情况的教研活动,如,语文组开发的《生字描红本》和即将开发的《拼音教学设计》等。
3. 课题研究形式。由学校整体规划,通过课题研究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同时,教研组内落实人人一个小课题,由教务处指导,教研组长督促落实。从细小的具体研究入手,培养青年教师综合能力。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教改实际确立一个教研课题,制订出研究方案,积极开展研究。学校定期进行课题研究情况汇报、评价,学年进行一次优秀课题研究评选,为优秀者审报上一级课题研究任务。通过课题研究,为教师搭建学习研究的平台,努力造就一支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教师队伍。
二、探索拓展校本研训途径, 丰富“普特融合”研训方式
1. 专业引领。邀请省市特教专家、教研员到校作专题报告、指导教学;学校购买“新课改教学理念讲座和教学纪实”光盘,组织教师观看学习;安排领导、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回校后汇报学习收获,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专业引领,更新教师的观念,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同伴互助。为了构建大的“校本教研”体系,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我们与各普校及省内各特殊教育学校兄弟单位建立手拉手关系单位,定期组织教师观摩课堂教学,与其教师进行座谈,在交流中达到智慧共生、资源共享。
3. 从交互式电子白板到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应用能力与课堂教学整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交互式触摸一体机以其更快捷更方便的优势逐步替代交互式电子白板,我校将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交互式触摸一体机“班班通”,使教师通过自学、小组学与集体培训形式尝试应用,尝到乐趣,提升能力。
4. 康复设备应用与个别化教学整合。请专业技师培训教师操作泰亿格启音启智启聪及其他各类康复设备。通过开展康复训练公开课,提高教师康复设溆τ糜敫霰鸹教学整合能力。
三、立足课堂抓教学基本功,提高“普特融合”研训实效
1. 学校层面的师徒结对活动虽然结束,但个人层面的师徒感情一直在延续,为此,应保持联系,继续成长。
2. 每月一项基本功达标过关活动,促进教师自主学习。
3. 与时俱进,随省级比赛模式变换而变换,参考省级优质课大赛模式,组织仿真的优质课比赛,落实人人一节公开课。借班上课,依据班级学情,短时间内了解学生,既考查了教师对教材准确处理的水平,又考查了教师对课堂的灵活掌控能力。
4. 从平时的常态课入手,自我反思,转变理念,促进个人成长。教研组内教师轮流开展公开课,集体备课磨课,课后综合评价,体现集体凝聚力的伟大力量。边开课边学习,不断成长。
5. 教学诊断。依据新课改精神和肃州区教育局关于教学管理的文件精神,制订《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实行教学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跟踪听课、评课,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学校领导按照评价量化表打分,将此成绩纳入年度考核,进而促进每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6. 业务培训与岗位自练相结合。依据学校教师实际精选学习内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而异、分层推进,促进各类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每一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有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实践课、观摩课,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还有学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引导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和交流,保障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每一次培训将采用一些指标对参训教师进行考核,每位参训教师须在规定时间内认真按学习流程完成每个学习环节的学习任务。所以说,每位参训教师在按质按量完成培训任务后都会收获颇丰。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上的增长。
一、网络培训使教师懂得了打铁要靠自身硬的道理
教师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基本素质提高了,什么理念都能辨识和理解,什么方法都易学会并使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踌躇满志,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特别是那些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要想在教育岗位上立足,只能靠由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发的内动力,不断加强学习,超越自己。要改变学生时期的散漫惰性和浮躁狂妄,要虚心地向名师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同时,要把因时而化、与时俱进的日新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去。不断搜集教育信息,更新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真正做到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研无止境。
二、网络培训使教师理解了教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的含义
培训活动中教师观摩了几节同课异构课。课后参加了在线研讨活动。相关方面的专家也交流了个人看法,对执教老师的课予以好评,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值得所有参训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借鉴:比如教学理念要新、教学方式要好;比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搞好师生互动、搞好生生互动;比如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重点要突出;比如要体现学科性质,教学针对性强;比如教学条理要清晰,环节设计要合理;比如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比如重视课堂激励评价,重视激发学生兴趣。
一、营造人人参与的教育氛围
心理教育工作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班主任队伍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更要积极将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充分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与学生工作当中去。而任课教师则要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疏导,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教育。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开设心理辅导课的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心理辅导室,将对学生的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心理活动课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让心理活动课与他们一起分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除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室的开设,还要联合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多方面共同推进,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 保护自尊。自尊心是人们要求社会和集体对自己人格尊重的一种情感,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尤其是那些调皮、内向或学习后进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和呵护,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因素,消除不良习惯,重新扬起学习的风帆。
2. 树立自信。作为班主任,要时刻让学生相信“我能行”。因为老师的肯定、认可,是学生建立自信的金钥匙。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类生存的根本欲望来自于社会的肯定,因此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是一个值得喜欢的人十分关键。班主任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让他们增强自信,勇敢挑战困难,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重新塑造自我。
3. 磨炼意志。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差,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他们怕吃苦、怕困难、怕失败,往往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确实令人担忧,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四、多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1. 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要利用好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
【关键词】网络课程;架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115―03
一 何谓网络课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I.0版》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互联网海量的资源则成为网络课程得以快速更新的泉源。网络课程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以非线性结构来组织教材内容,以多媒体方式来呈现信息,以与学生在线交互为最大特点。
网络课程首先要体现课程的属性,它应该包含课程的一切特征,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等。其次,它一定要体现“网络”的属性。网络课程是以互联网或局域网为载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手段扩大课堂教学影响的时空界限与范围。网络课程比一般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更具有教学资源的大容量性、直观性、生动性、开放性、共享性、知识和信息传输的及时性、灵活性、教学过程中的多元交互性等优势。如果这些优势不能得到较好体现,其应有的功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这样的课程就不是完全意义的网络课程。
二 网络课程的基本架构
网络课程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完整的教学平台环境来提供教学内容和开展活动,这也形成了网络课程的基本架构。
课程资源是指能在互联网课程管理平台上呈现的各种与特定课程目标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课程资源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课程资源与网络教育资源同义,是指在Internet中可以用来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它主要包括有网络人力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环境资源。其中网络人力资源是指网络教育机构中的人员,包括了学科教师、教学辅助人员,以及能通过Internet联系到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等;网络环境资源包括了网络物理空间的各种硬件设备、设施,以及各类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网络信息资源指网上蕴藏着的各种各样的知识、消息等,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Web课件、网络课程、网络新闻组等等。而狭义的网络学习资源主要是指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网络课程仅仅是狭义的Web学习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课题的课程资源是指狭义的课程资源。
不同的课程需要的课程资源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狭义的课程资源具体包括:
1 文本类:包括专业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授课计划)、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操作任务书、主题活动设计、教学案例、说课稿、教学评价、教学专题研究报告、相关行业调查报告、教师教学心得及教学建议、学生作品文稿、常见问题解答、试题、资源目录索引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等等。
2 图像类:包括照片、图片、录音、录像、课件、动画素材、视频素材等
3 动态类:包括讨论区、虚拟课堂、聊天室、发送电子邮件和数字收发箱等。
这些课程资源的实现渗透在网络课程的设计、创作、开发、建设的全过程中,需要工作团队积极而有效的配合。
不同课程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有选择性地组建成能满足不同课程教学活动要求的课程资源。
网络课件是网络课程资源的核心。网络课件是指某门课程基于Web的教学软件,有的学者又称之为Web课件。网络课件不是网络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全部。网络课件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课件是关于一门课程的完整而系统的基于Web的教学软件。在这一层面上,网络课件常常等同于网络课程。狭义的网络课件是对一门课程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教学的基于Web的教学软件。在这一层面上,网络课件只是网络课程的一个子集,网络课程是一系列网络课件的集合。本课题的网络课件是指狭义的网络课件。
网络课程的内容,不是在Web上表现的电子化了的系统而完整的学科知识内容,更不是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网上搬家”,而是一种电子化了的、非线性的、动态性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与表现,其中包括学科知识、学习活动和学习者的参与。综合性、动态性、实用性、开放性是网络课程内容设计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又包括了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也就是说,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两大部分: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台。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本课题关注的是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
目前,在国内外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基本都包括网上教学系统、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课程开发系统。其中网上教学系统包括音频会议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异步通讯子系统、学生活动跟踪子系统、测试与答疑子系统等;网上教务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注册子系统、师生档案管理子系统、课程编排子系统等;网络课程开发系统为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开发网络课程提供了一个操作简单的开发平台,教师不需要涉及到任何代码的编写就可完成课程申请、课程模块的选择、内容的添加以及课件的上传。同时,教师还可以对课程讨论区和邮箱进行管理,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这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开发网络课程难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也解决了网络课程建设的时效性问题。此外,有些网络教学平台还包括了网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通常包括试题库、案例库、网络课件库、文献资料库等。
三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网络课程架构感观
上海市教委依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材改革2003-2007行动计划》要求,为了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2007学年开始,开发并推出20门网络课程,共25个版本供全市中等学校学生进行实验性选修。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笔者对这25个版本网络课程进行了粗略地浏览。
1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的基本架构
(1)课程管理平台架构
课程管理平台为网络课程教与学活动提供全面有效的技术支持,是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课程管理平台支持功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网络课程教与学活动的质量。上海市中职教育网络课程管理平台的基本架构如下图:
(2)网络学习平台架构
网络学习平台是集多种功能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服务,并帮助系统管理者与老师掌控各种教学活动与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进度。上海市中职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基本架构如下图:
2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系统的感观
(1)优点
a“课程”与“网络”属性得到比较好的体现。以往开发的不少网络课程,总给人一种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网上搬家”的感觉,“课程”属性表现有余,“网络”属性表现不足。这次上海市开发的这批网络课程,在“网络”属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绝大多数课程都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利用了网络课程直观、生动、开放、共享、即时、灵活性和互动性强的优势,有的还开设“必学模块”和“选学模块”,对学生产生了比较大的吸引力。
b教学平台比较完整和合理。本次开发的教学平台采取按照不同的身份,分级管理的办法,学生有学生的学习平台,教师有教师的教学平台,课程管理员有也有不同层级的管理平台,并且能基本满足各的需求,从而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
c课程呈现方式多样化,技术手段运用比较充分。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导航比较清晰和规范,学习路径有标准化的图标引领,不少课程内容采用游戏式的呈现方式,学生参与度比较高,虚拟课堂学习环境与气氛得到较好的营造,课程即学即考,非常符合中职学生的口味。
d内容比较精炼,素材比较丰富。作为全市性公共选修课,几乎所有课程的内容都显得非常精炼,定位比较准确,有动画、影视、案例、在线测试等各种素材,课程结构设计比较巧妙,使课程显得丰富多彩,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c教学管理系统比较完善,尤其是在学习过程追踪方面技术上有比较大的突破,从而较好保证了学习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不足
a 不同课程的“网络”属性差异性较大,有的课程在内容安排,结构和呈现方式明显受到上传统课堂思维定势的影响,“网上搬家”的痕迹仍然比较明显,链接、超文本运用奇少,交互性不强,参与度不高,虚拟课堂氛围不浓。
b 教学平台不够“友好”,人性化做得还不够,有些环节设计得不够合理,有些重要信息没有在相应的栏目中得到体现,尤其是缺乏在线网络课程开发功能,从而严重制约了课程内容的更新。
c 多数课程内容均局限于课件,内容上显得很单一,结构安排不够合理和规范,课程资源比较贫乏,有的课程甚至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永丽,高莹.从教学过程设计转向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 25-27.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措施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中职学校的教学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由于没有过重的学习压力,大部分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往往紧跟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尤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跳跃性思维凸显的更加明显。随着社会潮流的发展,人们的一些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都会受到不同的冲击,产生一些变化,这种冲击和变化就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如何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性人才,德育教育,必不可少。
一、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纵观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一些学校开展的品德教育课程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目标不明确,特别未能体现出中职学生的特点,从而无法达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由于德育目标的不明确,在德育教育中容易偏离职业教育的方向和实际,没有实效性,无法达到开展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如何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
一是加强教育和宣传,引导教师和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教育观念。由于我国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体制,造成了家长和学生在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时,往往是抱着一种因文化成绩不理想而无奈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态度,极易造成学生思想不进步、混日子、混文凭等堕落思想。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大德育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要在教师队伍中宣扬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第三,通过一些课件、宣传片、板报、短信、微博等媒介手段,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德育教育。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德育教育,才能搭起沟通的桥梁,才能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更顺利。
二是重视德育教育课程,提升德育教育课程地位。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要充分认识德育教育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在编排课程的时候,要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穿插在主课程中间,同主课程一样进行考核。同时要倡导在其他课程的开设中融入德育教育。
三是建立起专业化的德育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德育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更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能驾驭好德育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课程创新,不断改善和丰富教学内容。
四是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管理机制。学校要全面、细致、及时地了解现阶段德育教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建立起教育管理机制,将德育教育纳入年度教学工作评比中,并将此项教学工作与教师业绩挂钩,促进德育教育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
五是优化德育教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一些主题班会、张贴文明标语、出版德育板报、播放德育教育片、评选德育模范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德育比赛,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
三、改革德育教育工作的措施
在中职学校中,一定要提倡技能为主,德育为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要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工作,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存在的德育教育现状,本人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教育部要加大对德育教育教材的改革。教材的改革要体现出新时代的要求。德育教育教材要根据新时期的新要求,及时进行更新,使德育教育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从而使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加深爱国情结,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教材的改革要彰显出职业学校的特点。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教材的设计上既要与普通中学的德育教育有相同的一面,又要加入一些与职业技术息息相关的教程。
教材的改革要加重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根据中职学生的个性分析和身心发展特点,加重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灵上入手,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去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起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信心,如此才能使得学生经受住社会的考验、承受挫折的挫败,真正发挥出专业技能的光芒。
(二)学校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要彻底改变说课形式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求教师采用一些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来突出教学主题,让学生大胆假设、合理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达到德育教育深入学生中的效果。
2、大胆利用先进科技进行教学。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在开设德育教育课程的时候,不能仅仅拘泥于用课本来作为教学,要恰当地使用好网络、音像、音乐、图片、幻灯片,甚至于一些电影、录像等多媒体教材来辅助课本教学,这样学生在有声像的情境中学习,更利于中职学生的接受。
3、注重理论与实践想结合。要在实习中加入德育教育考核,中职学校的学习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更要偏重与德育方面的职业性理念。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在岗表现来综合考核德育教育课程,多为学生创造实习空间,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4、德育教育课程考试改革。对于中职学校,要注重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试。德育教育不是强调片面记资料、概念就行,要引导写调查报告、论文课题、心得体会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实践来加深对德育课程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中职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一定会成功,并让中职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光芒,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中国道德教育发展趋势与体系创新.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06,10-13
[2]刘宝民.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新突破.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09
[3]王衍诗.德育工作必须创新.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