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概况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英美概况》课程教学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英美概况》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必修课,包括英美两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内容庞杂,信息量大。该课程对于掌握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质都发挥直接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其庞大的体系和细碎的知识点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英美概况》课程采用主要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特点和问题都极其明显:首先,传统的课堂活动中,无论教师怎么讲,学生都是被动吸收。甚至,学生在课后的复习在课堂上也体现不出创新性,因为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老师主导,基本上互动环节没有特定的教学设计。
其次,该课程易于过渡成泛读课。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信息量极大,需要学生在课上和课下花费时间来进行阅读,虽然阅读技巧有所提高,但是知识点的掌握容易被忽略。最后,不同学校在不同年级开设该课程,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于阅读基本上全是英文的内容比较吃力,更不用说一些语法和知识点需要学生去自行掌握。这些问题使得《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难度不言而喻,所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掌握坚实的语言基础外,还须对英语国家的基本状况有深层次的了解,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型教学法及其优势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问题型教学法,就是以问题来维系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意图,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行为,同时在之后的学习活动中丰富理论知识,确保自主学习的方法的持续完善和更新,达到具备自身良好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凸显学生的能动作用,能较为有效地启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的平台,教学活动以“问题”为主线,在问题之上发现可能的问题,探寻知识点,学会必要技能,掌握思考方法,培养学习的习惯,以便激励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
问题型教学法是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安排教学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其显著特征是突破精读课程教学中惯用的逐段讲解的模式束缚,紧紧围绕与文中内容有较强关联的几个核心问题,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和探讨。鉴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比较广泛并且找不到重点的情况时有发生,任课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总结归纳,有目的性地遴选一些与本堂内容关系最为密切的问题给予学生讨论。这样就使学生把学习知识被动的过程,变成了自主探寻的积极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和科学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问题型教学的优势在于:
(1)问题型教学可以创造问题型课堂环境,激发学生能动性。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休眠状态进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知识之门的钥匙。
(2)该方法可以在教学中留有空间,使学生在用思考填补思维空白的过程中,产生启发式思维的效果。一般说来,教学中不经意的“填鸭”,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空洞的理论,生搬硬套。唯有化被动为主动,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氛围。
(3)“问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的,这是完全符合观点的。马克思说过: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观性便是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动变为主动、能动的特征。新兴的“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亲身实践使其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问题型教学法在英美概况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和课下学习兴趣激发的紧密结合,而英美概况是一个知识范围很广的课程。因此,问题型教学法应用在英美概况教学中,能够进一步解决很多现存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任务。此外,以授课内容为主体并结合学生的水平来构架教学活动。结合问题型教学法和英美概况课程特点,教学活动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一)给出问题,激发思考
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了解学习内容,设置基于问题型教学法的教学情境,教师此时提出若干问题。如:了解各国国情知识时,提问学生圣诞节和复活节的区别。让他们先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常识研究比较;面对复杂的美国地形地貌,可以提问最长的河和最高峰等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没有目的地去阅读。
(二)解决疑难
此阶段是整个课堂活动的关键点。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之后,学生有较强的倾向了解新的知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水平的不同,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为了解决这个障碍,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第一步,划分任务组,根据授课内容进行适当分组,使学生运用头脑风暴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第二步,设计问题型任务。学生在此环节,结合现有的资源以协同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在此阶段可以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三步,展示成果,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解,为下一个步骤做准备。
(三)总结和巩固
此阶段完成总结和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启发学生时,及时察觉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立即做出适当调整。同时,对于学生给出的反馈,教师还应做出适当与准确的评估,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在完成任务后,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可以使以后的教学活动任务更加明确,相关课堂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以及团队意识的养成。总结的环节由教师和学生协同完成,同时,教师利用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教师的积极评价布置课下的任务,进一步夯实课上学习的相关知识点。
一、概括性总结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况、归纳和总结。这样可以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它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况、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个“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概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总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趣味性总结
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知识的重点、关键编成口诀。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定要注意;里缺补‘0’莫忘记,上下点点要对齐。”另外,课堂总结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也是饶有兴趣、大胆而又益的尝试,即在总结时运用新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四、悬念性总结
[关键词] 日本国概况 多媒体 教学
在日语专业的教学中,《日本国概况》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由于课程的特殊性,以及中职学生的特点,传统的授课模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日本国概况》教学在此项新的教学工具的帮助下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本文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日本国概况》教学中的运用的必要性、如何利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特点
《日本国概况》是日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其课程总体目标为:巩固学生对综合日语学习的同时,开阔视野,使学生对日本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有教全面的了解,学生在了解了相关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日本社会的发展现状。然而,这门课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信息量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又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和知识点。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
2、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平时也不愿意花时间去仔细专研课本知识,且与大学生相比,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对待新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险精神,也比较容易接受。针对这样的学生特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无法很好地达到既定的教学培养目标。
3、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由于课程内容多,课时少,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记笔记、划重点,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去欣赏。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甚至下课后就不记得上课的内容了。而根据相关问卷调查,被问及“希望以什么形式进行课堂比较好?”这个问题,60%的学生不希望整堂课都是老师在讲,94%的学生认为要有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影音资料,68%的学生认为让学生自己调查发表是很有用的。从这一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是受师生认可的。
那么,该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开展教学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呢?笔者在多年的《日本国概况》的教学实践中应用了多媒体辅助常规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将其使用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加以总结。
二、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策略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指通过多媒体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具体形象展现出来的教学方法。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关于知识的保持,对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听觉,三天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15%;单用视觉能保持30%;而如果视听并用,三天后可以保持75%。由此可见,各感官的参与将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日本国概况》的教学内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环境、资源、产业、交通、文化、日本的社会政体等。由于这些知识点多且散,又比较抽象,所以,在课堂上单纯的用讲授法,学生不但难以理解,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此时,我们可以借助幻灯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不但学生容易掌握,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我们较为常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主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四种。
1、 文本
文本是进行《日本国概况》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日本国概况》课一般内容多、信息量大,而且很多知识点涉及到俚语、惯用语及相关的专业术语,传统的讲授学生要掌握知识点费时费力,而单纯的给学生划知识点又于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文本课件,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将教学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呈现在PPT文本上,对教学重点、难点可以用醒目的字体或颜色进行突出。或者,末了再以提纲挈领的形式把要点、难点表现出来。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而且整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的理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图像
传统的《日本国概况》教学,教室只能根据书本的内容向学生描述日本国内各种情况。然而,任何描述都没有图片来得直接、生动、具体。例如,讲授日本自然环境时,可以在相关描述下配上相应的河流、山川、樱花等的图片;讲解和服的同时,把和服的各种样式、颜色、系带方法的图片呈现出来。学生看了,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更清晰、更直观,对各知识点的掌握也更牢固。
3、 音频
音频作为一种媒体,在《日本国概况》的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不能取代的作用。如果能将音频这种教学手段合理地、恰当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日本人的国民性的序列意识时,可以给学生展示几段各种场合的对话。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听了之后对该知识点的印象就会更深刻,也就更容易掌握相关的内容。
4、视频
视频一般主要采用电影和纪录片的形式,相对于文本、图像,它是一种表现力较强的方式。由于《日本国概况》课程的特点,与其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比较多。例如在讲解日本传统技艺歌舞,通过对视频对的观摩,学生对日本传统技艺的各个特征有直观的了解,在观看的同时不需要老师讲解,通过自己分析、比较就能轻易地掌握其互相之间的差别。同时,对听力也是不错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
由上可知,在《日本国概况》课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器官,让学生增加体验,实现学生立体化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课本上死板的文字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尽管多媒体辅助教学有那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受到设备、电源灯因素的影响,还有音频、视频资料的查询和选择,以及时长的控制、剪辑都需要教师在这方面有过硬的技术。但总体来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大势所趋,不但是《日本国概况》,甚至各专业课也可以利用,只要教师善于钻研,多媒体技术一定会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占英.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J].科学之友,2010(04) .
【关键词】日本概况 教学模式 创新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15-02
1.课程简介以及我校开展的基本情况
《日本概况》是我校旅游日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一门着眼于了解日本文化、概况,更好运用日语语言知识的专业主干课程。内容涵盖了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以及风俗习惯等领域,为学生打开一个直接了解日本的窗口。另外,课程还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对自文化与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冲突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由此不难看出,日本概况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文化知识课程,一方面通过阅读日本文化、概况的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文化知识,了解日本人的语言心理,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巩固和提高日语水平。
我校旅游日语专业在第4学期开设本门课程,共56学时,采取的小班教学方式,一个班在20人左右,由中国老师担任该教学任务。至今已有5个年级的学生完成了此门课程的学习。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出版的《日本概况》,共有7章内容,全日语编排。
2.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
2.1 教师教授情况
由于师资及条件的限制,我校在开设《日本概况》课初期,采取的是大班授课,沿用了传统的“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教学内容繁多而课时量有限的特点,教师为了能完成教学计划和内容,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黑板上不停地板书,将课本上现成的日本文化、概况等方面的知识格式化地灌输给学生。另外,由于课本中有大量的新单词出现,所以教师还要对新单词的意思、用法进行讲解,俨然将本该生动有趣的《日本概况》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综合日语》课。正是因为教师对课程认知程度不高,且课前准备太过局限于教材,所以对课堂气氛的调节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期末考核也是按照传统的试卷形式进行,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2.2 学生学习情况
对于我校旅游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日本概况》课开授的时候,他们刚学日语一年左右,还处在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语言基础较薄弱;再加之出于专业的考虑,我校选用的是全日文教材。因此,在教学初期,很多学生都因为大量的新单词而非常不适应课程的教学,挫败了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教师采取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参与,导致学生一味地忙着勾画重点,补充笔记,对知识的理解也仅仅是停留于表面。由于缺乏学习兴趣,课后也不会去查阅资料扩展知识面,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知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一个学期下来,很难达到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效果,更谈不上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教研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关注创新教学模式,以求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1 引入多媒体教学法,丰富课堂设计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通过多媒体将图片、视频演示、flas等具体形象展现出来的教学方法。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Treiehler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证实,多种感官的参与将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1】《日本概况》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而杂,有些抽象的问题教师很难口述清楚,学生也就不易理解。而通过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为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手段。大量有关日本概况的知识得到形象的介绍分析,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在制作PPT课件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花精力和时间去不断完善和更新,使课件在构造上更合理,知识层面上更系统,信息更新上更及时。
3.2 转换教学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语言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没有主观积极性,学生自然不会尽力地消化和记忆知识,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近两年,我校积极推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其中心思想则是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并且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某种特定的情境中达到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的教学目的。教师不再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在传授学习方法、启示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2.1 注重师生互动性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增添了课堂的丰富性,但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一定不能只是盯着电脑,播放PPT和视频资料,而完全忽略和学生的眼神交流。相比板书,课件的播放速度更快,就要求教师应该通过和学生的眼神交流,合理控制速度,并对他们有疑问的部分进行解释。同时,学生在听、看课件的时候,教师适时地设计一些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师生的互动性。随着课程的进行,很多学生还会自己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课后自主进行知识的扩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甚至超越教师,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平等的交流,让知识不再是单向地流动。
3.2.2 培养学生自主性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以及合作的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两名学生为一个小组,以教材为前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节,作一次一个小时左右的主题报告。围绕这一主题,学生需要查阅、收集、整理资料,根据内容特点,精心设计和制作PPT课件并准备发言稿,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此项任务。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让他们切身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在设置此教学内容初期,教研室的老师都有些担心,怕学生的能力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但是结果却是出乎意料。以我校旅游日语2011级1班为例,全班一共9个组,顺利完成了自选的9个不同主题(即和食、和服、歌舞伎、相扑、茶道、花道、动漫产业、游戏产业、防灾减灾)。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主题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通过书籍、杂志、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结合自己的创意以及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把握,形式多样地呈现了各个主题报告。以下是一组学生关于日本相扑的主题报告设计:
3.3 拓展课外交流平台,加强实践训练
《日本概况》课程总共只有56个课时,而涉及的内容却涵盖日本的方方面面。显然,仅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课程内容延伸到课外,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这几年一直在不断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3.3.1 开办专题讲座
学校为满足专业的需要,聘请了校外专家(包括日本外教、有相关行业经验的老师以及有在日生活、学习经历的老师等),根据学生的反馈,定期请他们就学生感兴趣的、有疑惑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拓展。在讲座形式上也不同以往,大都将报告会变成了交流、讨论会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3.2 开通微博
为了让师生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开通了《日本概况》课的教学微博,教师网上解答疑问、上传资料,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定期查看微博,扩展知识面,还能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畅所欲言,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
3.3.3 模拟实践性教学
通过设置不同场景进行模拟会话,让学生体验角色的心理,揣测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利用听过看过的知识积累,说出地道的日语,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日交流的各种活动的志愿者服务,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另外,随着四川经济的高速发展,来川留学的日本学生也日益增多,教师帮助学生与留学生组成互助小组,通过网络、日语角等形式进行交流。这样的实践训练,能够让学生将日本概况知识和日语语言能力相结合,真正运用于跨文化交际。
4.结语
《日本概况》对日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识,但对该课程具体的教学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2】以上就是我校在日本概况课程中所做的一些改革和创新,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真正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杨阳.多媒体教学法在《日本概况》课程中的应用.职教探索.2011.3
[2]詹桂香.《日本概况》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的必要与实践――以日本茶道为例.日语教学研究.2012.1
[3]江新兴.“日本概况”课多媒体课件应用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实习时间: XX年10月11日~XX年11月5日
实习地点:洛阳水泥厂、中信重机集团、一拖集团
实习人数:57人 (其中:男生57人,女生0人)
带队老师: 赵红霞、李洪波
一、 实习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要求学生学习水泥生产设备等方面的知识,补充和印证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实习主要任务:熟悉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技术,掌握生产设备结构、原理和性能;了解各生产岗位的操作、维修和控制方法。
在实习期间,要求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的指导下,参加班组劳动,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专业思想,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组织纪律性,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做好实习记录,实习结束,整理出实习报告。
二、 实习方法和分组
1、请工厂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作专题技术报告。
2、全厂参观,熟悉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技术,认识水泥生产设备;
3、认识以实习小组为单位,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各岗位,学习各岗位的职责,各种设备结构,原理,操作规程及方法,记录组要生产设备原理,结构及工艺布置。
4、 下车间前应准备实习提纲,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5、多动手,多动口,即多向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做好实习记录;
6、对每天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即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习质量。
7、实习按车间分组,在各车间内按岗位轮换。
三、现场教学、讲课内容、要求及安排
1、安全教育
安全生产的意义及重要性,安全生产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注意事项:自身安全、他人安全、设备安全、厂纪厂规教育。
时间安排在入厂第一天。
2、全厂概况
实习工厂发展史、职工人数及结构(技术人员比例、各岗位人员分配等)、生产品种及规模、生产管理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经营目标、方针等)、全厂工艺概况。
时间安排在入厂第一天。
3、全厂生产设备概况
全厂生产主、辅机设备基本情况(设备名称、型号、性能),生产设备的匹配,常见问题,解决技术方案。
根据实习进度适当安排。
4、粉磨技术报告
粉磨工艺流程,立磨或管磨机规格、型号、功率、生产能力、磨机结构(研磨体级配、隔仓板、喂料装置等)和工作原理、检修周期及内容、各岗位生产责任制及设备操作规程。
根据实习进度适当安排。
5、烧成技术报告
烧成系统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规格、能力,五级悬浮预热器和回转窑结构和工作原理,各岗位生产责任制及设备操作规程。
根据实习进度适当安排。
6、破碎技术报告
破碎工艺流程,各种破碎机规格、型号、功率,生产能力。破碎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检修周期及内容。各岗位生产责任制及设备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