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与人生论文

艺术与人生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与人生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与人生论文

艺术与人生论文范文第1篇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魏书生主人管理的艺术

主人管理是魏书生同志最常用,也是他最见长的一种管理策略。他采用民主的方法,制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每当出台一项新的规章制度,或修改一项原来的规定,都要通过全校教职员工反复讨论,最后才能决定。一旦走下来,就不轻易改变,要通过一个阶段的运作后再来验证其是否合适。魏 书生常说的一句话是:“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 在这一管理策略中,大略要分如下三个方面。

(一)明确主人身份。魏书生同志经常提醒自己,校长是全校师生的服务员,应该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于是他也经常强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全校师生才是学校真正的主人、让全校教师们都知道只有教师真正明确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事情才会好办,教师的事情才会办好。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教师们自己反复讨论后,定下来的;学校的一切重大事情都由教师们参与,教师策划,教师们亲身去做而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们怎能不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真正主人呢?

(二)竭尽主人的职责。人就是这样,一旦认识到自己的真正身份之后,而且是从内心里愿意充当的角色,他就一定能尽全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个学校的老师的工作任务非常明确。教务处、政教处、教改办工明确;党支部、工会、共青团,各负其责;学年组、学科组互相协调;班主任、科任教师相互配合。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内工作,在自己的工作的小田地里,自己是当之无愧的主人。每个人每学年、每学期都有自己的计划,每周、每天都按照自己的计划去操作。正所谓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人人都是主人公,个个努力办好自己的事儿。

艺术与人生论文范文第2篇

老子曰:“世上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意指人间万象多出自于人的主观认识。世人所说的画如其人、诗如其人、文如其人,就是指其作品的主题、风格、意境与作者的人生观、审美观及性格、修养等个人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在根石艺苑,吾亦谓之根如其人、石如其人。

根石乃大自然之奇葩,天地之精华。根石艺术是天人合一的奇妙艺术,无论一段树根或是一方石头,其创作与收藏价值完全取决于主人的鉴赏力,其艺术生命力也完全取决于作、藏者的创造力,其聪慧或愚钝、高雅或庸俗,很大程度上受其主人素质高低、修养深浅所左右。

艺术为性情之流露,根石亦然。根石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都是人们运用艺术修养、美学知识、丰富的思维想象、积极主动的因势赋意来塑造心中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把源于之然、高于自然的根石艺术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人们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略有不同的是根石艺术是一门发现的艺术,与其它艺术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重在发现,贵在创造。它是参与者智慧、才情与天然载体之完美结合,而才情与修养又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作、藏品品位之高低、之精劣,也是作、藏品主人性情与人格的直接体现。根石艺术是一门观赏艺术,它的受众也会因自己的文化知识、个人修养、审美观念而赋予其不同的意境、感念,产生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应该是每个根石艺术爱好者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

在根石艺术中,人是创造的主体,根或石是客体,是思想之载体。只有审美主题与客体之完美统一地结合,作品才能生动、感人,才具有艺术生命力。换句话说,没有人的发现与创作,这些石头或树根就只能是永远的躺在山沟里或者河滩上,永远成不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但是,作为主体的人脱离不了客体之资源,素材品位的高低直接左右艺术水平之层次,所以好的素材显得尤为重要。当作者具备了较高的根石艺术造诣,有了好的素材,再通过好的构思、点化、创造,将其与作者灵魂深处潜藏之形象、意境完美结合起来,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这样的作、藏品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才具有真正的艺术感染力。

根石艺术是一种文化,是作、藏品主人文化、人格、修养及精、气、神通过根、石这一客体来淋漓体现、洞敞主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表现艺术。由此可见,审美主体与客体载体之间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要想使自己的作、藏品达到较高的艺术品位,必须勤于发掘精美的根、石客体,并赋予其人格化、力量化、生命化、艺术化,这种作、藏品才能使人酣足撼心、流连忘返。

马克思曾经说过:“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的艺术修养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艺术修养的提高靠的是平时的勤奋学习与知识的不断积累。荀子说“好一则搏”,热爱根石艺术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其它诸如文学、历史、美学、艺术,甚至包括天文、地理、地质等在内的边缘学科,还要与各种其它类别的姊妹艺术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感悟根石艺术的魅力,才能真正达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境地,才能不断地提高根石艺术的创作能力与鉴赏能力,才能创作和收藏更多、更美、更有文化品位的根石艺术品,才能成为我们当下日益繁荣的根石文化事业锦上添花。

既然根石艺术与人的修养有如此缜密之关联,那么根石爱好者应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呢?笔者认为,除了上述之外:首先,高雅、精美的根石艺术要求根石艺术创作者应具有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在物质财富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名利、诱惑、欲望和浮躁都会与我们擦肩结伴、相影相随,而这一切又恰恰属于最容易使人欲望膨胀,最容易使人心智迷乱的尘嚣心魔。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心淡神定,以出世的心态对待入世的人生,以高质量的人生追求对待根石艺术。

其次,高雅、精美的根石艺术要求创作者的根石作品,能够折射出自己作为艺术追求者的高风亮节,彰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当我们奔波八荒、跋涉四野,攀绝顶、探幽谷,淋骄阳、披风霜,去寻根、去觅石,去亲吻大自然,去拥抱阴阳六合时,你绝不仅仅是在饱览秀山丽水,也绝不仅仅是在强健体魄、锻炼意志。艺术之修、创作之养、作品的奇之叹、人生的美之慨,均在这一系列看似不经然中悄然而至,油然而成;当你苦思冥想,对作品的主题、意境、文化、艺术深研细琢、当你的创作恰如其分的赋于了作品生命和灵魂、并得到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同时,你也绝不会对尘世间那些喧嚣的得失、名利斤斤计较、牵肠挂肚,也绝不会被各种各样、没完没了的焦躁和烦恼所困扰。这就是艺术人生的魅力之所在。

总之,高雅、精美之根石艺术要求根石艺术创作者应具有成熟的人生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物欲困于己,无杂念扰于心,以一种平常心为人处事,用坦荡的心态面对人生之坎坷。不做世间功名的奴隶,不为凡尘中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的世间百态面前神凝气静,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人性回归到本真状态,在艺术创作中获得心灵充实、丰富、自由和纯净。所谓无欲则刚,上品无寒士。你的好作品来自于你的动机,来自于你修养的品位。等而上者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总能从自己的艺术修养中赋于作品生命和灵魂;等而下者却只能抓耳挠腮地牵强附会,糟蹋圣品了。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对于那些尚未发掘出或没有创作出理想作品的根友石友来说,急于求成是他们成功的大忌。高雅、精美的根石艺术要求创作者应具有执着的精神和足够的耐心,要克服搞艺术的人常犯的那些文人相轻的毛病,拒绝清高、孤傲与自命不凡,虚心向根友石友学习求经,取长补短。只要有淡定的心境、成熟而又宽阔的胸怀,有较高的根石艺术造诣,加上自己执着的追求,腿勤、眼勤、手勤,勤思、勤想、勤琢磨,就一定能够成为根石苑里的能家里手,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美、更有新意的根石艺术品。

艺术与人生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本文分析了1个人拥有健全人格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基础音乐教育的性质,分析了音乐教育对健全人格的形成的影响力,提出基础音乐教育应该重视人格培养。阐述了如何利用音乐的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和社会交往价值来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

关键词: 基础音乐教育,健全人格,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a person to have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in now societys importance and the foundation music education nature, analyzed music to educate the influence which became to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proposed the foundation music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personality raise. Elaborated how uses music the esthetic value,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value and the society associates the value to come to carry on the raise to students personality.

Key word: The foundation music education,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the esthetic value,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value, the society associates the value

艺术与人生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崇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反对宗教神学的禁欲主义。热情讴歌了美好的爱情,纯洁的友谊。充满真善美的人性和人类征服时间、主宰命运的美好愿望。虽然他的诗歌中掺杂着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精神糟粕。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却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渴求美好感情、追求个人幸福的人文主义精神。具有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

一、人文主义理想的起源

在英语中,“humanitarianism”一词译作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或博爱主义。人文主义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对当时的英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人文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一、关注人性,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反对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和心灵的压抑。二、主张灵肉和谐。肯定现实人生和尘世生活,追求个人幸福和世俗享乐。人文主义思想击碎了由来已久的神学统治一切的精神枷锁,肯定了个人的崇高和伟大,主张个人是自身命运的主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与以“神”为本的“神道主义”背道而驰。它注重个人首创精神,提倡全面发挥个人潜能准崇人的自尊自信和人格魅力。

二、莎士比亚诗歌中的人文主义理想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一生创造了两首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11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其中包含了许多以歌颂爱情、友情和真、善、美等人性光辉的不朽诗篇。莎士比亚的很多诗篇完成于其艺术创作的早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经济兴旺,国力昌盛。人心安定。此时的莎士比亚青春年少。意气风华。对人生寄予了美好的期望,对理想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作品中洋溢着乐观明朗、积极向上的主流色调。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辞章歌颂了世间最为美好的情感——爱情和友谊,征服了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流溢出强烈的感情和深邃的思想,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这些思想无情地抨击了中世纪黑暗时代的封建礼教,热情赞扬了人的个性。宣称人的平等,赋予了人以崭新的内容和意义。达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最高水平。

1、莎士比亚诗歌中的“美好爱情”

爱情可以给人带来自信和勇气,希望和快乐。幸福和安宁。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痴狂。人文主义者认为追求爱情是人的天性,人人拥有享受爱情幸福的权利和自由。爱情是纯洁的、高尚的,它不受父命、君命和权命的摆布。也不受金钱、门第、宗教和种族的限制。这种崭新的爱情观念与神权主义所宣扬的禁欲主义是截然对立的。

莎士比亚在他的诗篇大胆歌咏爱情。盛赞尘世的,以炽热的情怀谱写出一曲曲爱的赞歌。诗人抒发了爱情给人带来的欢愉与欣喜,悲凉与忧伤。表达了对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海枯石烂誓死不变的坚定信念。在诗人的心目中,爱情是那样的珍贵和美妙,神圣而又崇高。在莎士比亚的爱情诗篇中,诗人使用了一系列的缤纷“意象”。烘托出爱人的娇媚容颜和美好心灵,讴歌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他把爱人比作“太阳”、“夏天”和“芳艳”等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即使这样。这些自然尤物仍然稍逊一筹,因为它们都有自身的缺点。而他的爱人却是那样的完美无缺。

2、莎士比亚诗歌中的“真挚友谊”

莎士比亚的绝大部分十四行诗是献给他的一位年轻男友的,这说明在他的生命中,地久天长的友谊至高无上。莎士比亚亲历了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丑恶的社会现实,所以他痛切地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赞美人与人之间真诚无私的友谊成为莎士比亚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当然,莎士比亚笔下的纯洁友谊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这种渗透着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不能兑现的痴心妄想。但是莎士比亚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能够独具慧眼地发掘它、宣扬它。坚定执着地维护它,并全力以赴地力求去实现它。确是难能可贵的。随着他对社会现实认识的不断深化。他的乐观情绪开始泯灭,在残酷无情的现实面前,他的美好畅想皆付诸东流,一败涂地。

3、莎士比亚诗歌中的“人性光辉”

莎士比亚一生执着追求的是一种至真至纯的包涵着真善美的美好感情。对于敏感和多情的莎士比亚来说。至善的美德是不朽的,至真的情义是不朽的。完美的名望也是不朽的。在诗人的笔下,人性充满自尊、自信、仁慈和友爱。诗人毫不掩饰对人性的热烈颂扬。不惜笔墨着力描绘光彩夺目的人性光辉。热烈地讴歌着人性之美。诗人在他的诗歌中运用了的很多美好的字眼,如:“夏日”、“鲜花”、“光荣”、“灿烂”、“忠贞”、“永恒”等来形容人性的本质。崇高而美好的人性与真、善、美交相辉映,人也因此获得了永恒。在那首“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的十四行诗中。诗人用尽人间美丽的语言歌颂爱友。使之成为经久不衰的千古名篇。莎士比亚的诗歌赋予了他所歌颂的美与善以永恒的声名。所以莎士比亚的诗歌能够超越时间而世代相传。就像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4、莎士比亚诗歌中的“时间镰刀”

莎士比亚在他的十四行诗中一再提及“时间的镰刀”。我们不禁要问:诗人为什么用“镰刀”作为时间的象征呢?欧洲中世纪的神权主义认为人只有今生受苦。才能在来生获得幸福。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则认为人的价值在今生,而不在来世。因此人在今生就应当及时行乐。因为来世虚无缥缈,遥不可及。人生苦短,时不待我,何不趁早把酒当歌。及时行乐。这种睿思显示了人们渴望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在当时具有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时间的大河汩汩流淌。带走一切的人世沧桑。时间摧毁生命。摧毁容颜。然而人们极其渴望战胜时间,做时间的主宰。这种渴望激励着人们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奋进以获得光辉的成就。不断地追求在短暂的时间里获得永恒。时间的威胁激励着人们争相成就英雄的业绩,去航海,去冒险,去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从而赢得不朽,达到永恒。

5、莎士比亚诗歌中的“消极思想”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种进步的思想。但是它也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的诗中弥漫着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恋爱至上”、“个人奋斗”和“人生无常”等消极思想。他的诗中过分渲染了抛开天国的虚幻。追求尘世生活。享受现世爱情的人生哲学。这种对“花开堪折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悲观态度的过分强调终会使人沉溺于感官享乐。玩世不恭。并导致对生活的极度放纵。莎士比亚以“人类之爱”作为最高的社会理想显然也是不切实际的痴人说梦。

艺术与人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教师教学理念科研能力和谐关系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即信息传递方式的单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教师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界定是“平等首席”,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作为独立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所以,美术教师在工作之余,不仅要拓展科研,还要进行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从中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和创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利用当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使美术教育在完善个性、培养创造力、增强学生独立性等方面有所作为。这些都是现代美术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学过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