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好的故事写作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走转改”;写作误区;写作技巧
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是更好地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与新闻宣传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表现,也是促进新闻写作文风改革的主要方向,同时更是整个“走转改”活动的内涵所在。但是就当前来看,一些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故事化写作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所以为了更好地将“走转改”活动开展下去,写作出更多接地气的新闻,就必须在写作技巧上不断改进和优化。以下笔者就此展开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一、“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内涵概述
随着“走转改”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实施,新闻故事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所谓新闻故事化,主要是采取叙述故事的方式进行新闻写作的一种技巧。所以在新闻实践中,不管是方案策划还是采访过程以及写作环节等,均需要确保素材挖掘的深度与广度。并在新闻写作时采取叙事的方式,在细化展示的同时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最终促进新闻传播效果的强化。与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比较而言,新闻故事化写作更具有趣味,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故事内容更加具有情感,同时也能有效引发读者的共鸣,因而其已经成为一种被新闻工作者所青睐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新闻自身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且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人和事,而这又是由于其具有时新性特点所决定。在“走转改”活动中,大力发展新闻事业,必须从写作方式和写作内容上予以改进,从而更好地与观众的实际相贴切。每个新闻工作者都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新闻事件和人物故事写作成生动鲜活而又不乏感染力与影响力的作品。而新闻故事化又是践行“走转改”活动的重要举措,所以不仅要观众接受我们的新闻,还要以普通人的视角对中国好故事进行讲述,使得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方式在群众形式和内容以及效果方面的呈现得到极致,推动“走转改”活动得到持续高效的开展。[1]
二、“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误区
通过上文我们对“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内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实现新闻故事化的写作,笔者接下来对近年来在“走转改”活动中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误区进行总结。
(一)新闻内容庸俗
由于新闻故事化之后往往能得到更多观众的青睐,所以有的记者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往往挖空心思地编撰细节和人物对话,尽可能地使其缩写的新闻故事符合观众的口味,但是往往忽视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导致一些假新闻猖獗,尤其是一些新闻内容较为庸俗,导致失去了新闻自身的意义。
(二)报道偏离重心
新闻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往往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尤其是一些社会新闻,具有的社会影响力较强,如市民的各种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等,采取故事化的方式,将其细节和情节报道出来,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社会新闻都可以采取故事化的方式写作。尤其是一些反映社会问题和事件为主的社会新闻,由于急需有关部门重视,往往又是热点民生问题,所以通过故事化之后就会蒙上一层戏剧化的外衣,这样报道的重心就会偏离,进而极大地影响报道效果。[2]
三、“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技巧分析
采取新闻故事化的写作,为了更好地走出写作的误区,写作技巧十分重要,所以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作出以下几点总结和分析。
(一)平民化的叙事技巧
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根本就在于叙事技巧。只有在叙事技巧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新闻故事化的写作质量。尤其是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由于新闻市场中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较多,因而广大受众在信息接收方式和接收内容上更具有个性化的需求,其自主性的权利也更多,所以在新闻故事化的写作过程中,不管是对叙事角度还是视角均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高的要求。采取传统的写作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为传统的新闻写作主要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对人和事都是客观的采访,所以在这样的模式下,所写出的新闻往往会导致写作视角与新闻事件并不在同一平面,导致其真实情感较为缺乏,而缺乏人情味和真实情感会导致其传播效果不如人意。虽然这一情况随着“走转改”的实施得到一定的改进,但是在叙事上的平民化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记者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应从传统的旁观者逐步转移到参与者的角色上来,这样在叙事过程中就直接以参与者的角度将其续写出来,通过记者的亲身参与,在写作过程中增加感情因素而使得其叙述变得更加平民化,从而通过平民化的叙事将新闻讲述出来,就能有效促进其吸引力的提升。
(二)两深一实的技巧
所谓两深一实,主要是对基层新闻故事进行深挖,对写作素材进行深层化,从而更加真实地将新闻事实展示出来。这就需要记者自身注重新闻写作深度、厚度和广度的提升,只有真实而又典型的素材才能成为新闻作品的根本。要将新闻故事写好,就必须对新闻背后的故事深挖,且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从而为新闻故事化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我们通过新闻写作素材,将传统的说教式新闻改成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新闻,这样的新闻才能真正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说百姓关心的话题,说百姓关心的事件。通过小人物和小故事折射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大事件,既兼顾了新闻性,又提升了主题,使得新闻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故事化的叙事技巧
除了上述叙事技巧外,还可以将新闻以故事化的形式叙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切实掌握新闻报道的切入角度。因为新闻报道无外乎写人和记事,所以要想将事件写得更具情节性,在叙事过程中,就需要准备掌握叙事的脉络,同时还要将故事叙述得跌宕起伏,我们要找出其切入点,并以清晰的脉络将故事叙述出来,使新闻故事清新而又独特。而在此基础上,应通过增加故事的悬念来提高其故事化,促进新闻吸引力的提升。悬念是新闻故事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可以利用设置的悬念将整个故事连接起来,将受众注意力牢牢地结合故事发展情节,从而促进受众对新闻接受的程度。通过悬念的设置、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与结尾等保持紧张的心态,受众也会成为新闻事件中的参与者,更加高度地关注新闻中的人或事件,从而更加直接和强烈地提高新闻报道效果。此外,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取场景再现和强化细节的方式,将新闻自身的故事性进一步增强,同时也能促进其亲和力的提升,把微观的传播效果转移到宏观的传播效果上来,并紧密结合写作的对象,通过对新闻场景再现的方式,将新闻中常见的典型情节放大,从而促进新闻的感染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根植在受众的心里,从而通过细节展示促进新闻故事的叙述。[3]
四、走出新闻故事化写作误区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新闻故事化的写作不仅要真实,而且还要在写作过程中注入情感因素,这不仅包含新闻事件中人物的情感,也包括了故事自身给观众带来的情感体验和新闻采访者自身的情感。情感感染力的大小将直接决定着观众的影响力,情感的再现必须真实,同时还要对再现的度进行把握,不能随意地将其夸大或者缩小。情感是新闻故事化的着眼点。在新闻故事化写作过程中还应做到深入采访,切实找出新闻故事的背景和原因,这样在写作时才能更好地将情感因素释放出来,通过平凡的人体现不平凡的事,用真实而又典型的情节感动观众,促进新闻催化效应和认知态度以及接受影响作用等更好地体现出来。二是在写作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新闻的故事化而变得浅薄化。在新闻故事化写作过程中应深入生活和群众,挖掘更多真实的素材,而并非人为地安排和设置情节,只有在真实和准确的前提下,将新闻事件真实地报道出来,在有情节的同时还要注重其的生动性,才能将新闻故事更加鲜活地呈现出来。[4]五、结语在新闻故事化过程中,我们应走出庸俗和偏离重心的误区,以真实为前提,采取针对性的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写出真实、具有情感而又不乏活力的新闻故事,促进“走转改”活动的深入持续推进,在改进文风的同时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朴松花,李达.新闻故事化写作探微[J].才智,2015(04):312.
[2]乌兰.“走转改”活动中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01):133-136.
[3]曹东.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J].记者摇篮,2009(06):34+20.
【关键词】中职学校 人物通讯 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119-02
2016 年两会期间,“工匠精神”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 2016 年 5 月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教育部将活动主题确定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在全社会掀起了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热潮。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对象,强化对“工匠精神”的宣传报道,讲好职业教育“工匠”故事,让越来越多“匠心学生”、技术能手从幕后走到台前,是广大中职学校宣传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勇于实践的课题。因此,探讨弘扬“工匠精神”的中职学校人物通讯写作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弘扬“工匠精神”的中职学校人物通讯写作导向
人物通讯写作是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工匠精神”是一种以追求精益求精为核心的积极的、向上的精神,其自身属性决定人物通讯写作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以人为本的写作导向。
(一)正面宣传。坚持正面宣传是“工匠精神”主流意识对通讯文稿拟制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中职学校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客观要求,它要求在写作实践中把握国家、地方、行业以及学校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解读,坚持一贯以来办学形象塑造导向,坚持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宣传导向,讲好中职校园“工匠故事”,营造学校正面形象。在写作实践中主动将学校个体融入职业教育大环境中,坚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宣传导向,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典型学生推到台前,积极主动讲好“工匠故事”,对于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舆论环境和校园文化具有关键的作用。
(二)以人为本。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工匠精神”不只是学生所要学习和追求的职业精神境界,更多的是职业学校所要弘扬和培养的教育精神。“以人为本”也即中职学校以师生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为通讯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历程,在写作中注意挖掘一般个体到普遍整体的关系,将学生人物“工匠”磨炼之路呈现在师生的眼前,树标杆、立榜样,搭建一条可供复制和参考的学习路径,激励全体学生向榜样学习,奋发向上,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弘扬“工匠精神”的中职学校人物通讯写作策略探寻
坚持正面宣传和以人为本的写作导向为学生人物通讯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学校宣传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人物通讯员写作也需要发扬“工匠精神”,用“有心”找到典型人物,用细心采集素材,用精心创作故事。
(一)用“有心”找到学校典型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人物通讯层出不穷,写作对象广,写作素材多。但与之相比,中职学校学生人物通讯的写作对象局限于学校学生,写作对象固定,写作素材有限,宣传工作者思维容易定性,学生人物不容易受到关注,也就无法发现典型人物。殊不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只要“有心”就会寻找到有故事的人物。“有心”要全程跟随学生的学前、学中和学后。
1.“学前”的有心。中职学校的招生形式是自主招生,为争取更多更优质的学生生源,学校会派出专职招生工作人员负责招生宣讲、校园接待以及新生录取,他们基本掌握新生的基本情况。因此,宣传员要有目的地了解即将入学新生的基本情况,以便为入学之后的新生开学报道做好构思。这种“有心”主要集中在哪些新生身上呢?中考成绩较好但是选择职业学校就读的、具有较为突出的个人特长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残疾的学生等身上都有很多可供报道的故事,这些故事背后蕴含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理念转变、党和国家对特殊人群的关注以及学校对学生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引导,是较为典型的人物故事。
2.“学中”的有心。在学期间,中职学生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强化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谋求各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个人成长成才。“学中”的有心要把握好“成长成才”这个关键词,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人物,这些学生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表现突出:一是技能操作水平高,参加自治区级及以上技能比赛获奖;二是勤奋学习,各方面表现突出,获得自治区政府奖学金;三是自强不息,励志成才,参加勤工助学或创业完成学业的学生;四是获得资助、重拾自信,顺利完成学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残疾学生;五是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异常优秀的学生。
3.“学后”的有心。中职学生毕业后,有的走上工作岗位,有的继续深造学习。宣传报道优秀毕业生和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学校招生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隐性的经济效益。因此,中职学校要重视收集毕业生的优秀事迹材料,重视跟踪继续升学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典型学生的宣传报道。
(二)用“细心”采集典型人物素材。找到典型人物后,接着就是着手进行采访。采访是获取写作素材的关键,采访的过程同时也是走进人物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的过程,要深入到主题人物以及相关人物当中,全面地采集写作素材。采访过程要做到“细心”,不放过任何有关的一环,环环相扣,全面而深入地获取写作素材。
1.以主题人物为中心,细心引导。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 17-19 岁之间,他们接触社会不多,人际交往不广,表达能力不强,这就要求宣传员要做到两个“引导”。一是提纲引导。在采访前要M写一个采访提纲,要采访哪方面的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想要学生说什么话,细细地拟好提纲,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细心引导,按纲说话,控制好整个采访进程。二是层次引导。不要蜻蜓点水式的采访,采访的提问要步步深入,如采访技能比赛获奖的学生,不要满足于其在筹备比赛中的刻苦训练,而要深入其在课堂中的表现、在课后的努力,全方面勾勒一个“工匠”形象。做到这两个“引导”,获取的素材将会更加丰满而深刻。
2.以相关人物为辅,细心补充。对学生人物的采访不要止步于对象本人,相关人物也要采访,班主任、任课教师、指导老师、同学等都是需要进行采访的,采访这些相关人物会从一个侧面勾勒出主体人物的形象,让语言的现场感更加强烈,让写作素材更全面,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三)用“精心”创作人物故事。中职学校学生人物通讯不单要勾勒出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写出人物精神的内涵,将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学生成长成才的典型挖掘出来,从而起到宣传典型、榜样示范、讴歌时代的传播主题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写作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五步“精心”策略进行拟写。
第一步,精心确定宣传主题。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类型确定宣传的主题和方向,如是技能水平成长型学生则将“工匠”精神确定为宣传的主题,沿着“工匠”是如何炼成的这一主题组织写作素材。
第二步,精心拟好标题。标题的拟写,要吸人眼球,有醒目性,最好以经过提炼的主标题+开门见山的副标题组成,主标题呼应宣传主题,副标题凝练全文内容,主标题用时代精神引领全文,副标题用人物线索贯穿全文,一正一副,一深一浅,高度凝练。
第三步,精心搭建写作框架。写作框架如同高楼大厦的地基,支撑着整篇文稿的高度与深度,可以说是整篇文稿的“脚手架”,框架搭建不好,时代的宣传主题凸显不出,人物的形象也没有深度。因此,精心搭建写作框架体现在如何安排各部分写作的顺序上,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需要谨慎思考;体现在各部分的详略处理上,哪些部分应该详细些,哪些部分可以简略地写,需要恰当处理。
第四步,精心使用细节描写。细节的描写可以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形象,塑造人物的精神,可以让静止的纸面的文章,化成灵动的立体的情感,渗入读者的内心,增强人物形象的可视性和精神的感染力。细节描写是通讯文稿的血肉,要围绕主旨表达的需求,精心使用,以使文章有骨有肉,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第五步,精心升华结尾。结尾在写作中俗称“豹尾”,表现力要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的政策要求,“工匠”型人才是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学生成长成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职业学校人物通讯只是一个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学生与国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学校的有机和谐统一。所以,中职学校人物通讯要精神升华结尾,以榜样示范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起到寓意深远、引人深思的作用。
总而言之,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职学校人物通讯写作策略,讲好职业学校“工匠”故事,是每一位职业学校宣传员神圣的职责和光荣的使命。中职学校人物通讯写作以“有心”找到典型人物、“细心”采集素材、“精心”创作故事的策略进行写作,将一个个典型的“工匠”形象展示在世人的面前,从而充分发挥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职业引导作用,进而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罗超F.让新闻人物跃然纸上――人物通讯写作之我见[J].中国地市报人,2013(4)
[2]郭桂萍.在新闻与广告之上舞蹈――公共关系新闻写作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1
[3]徐正英.用平民视角写校园典型人物[J].高校与经济,2008(2)
[4] 正.人物通讯写作八步法[J].写作,2010(4)
"没有想象就写不出真正有童趣的作文"。只有想象,才能使构思不落窠臼,开辟心路,从而写出新鲜活泼的好文章来。有了想象。学生的习作才会成为放飞童心的自由之作。想想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有了想象就能在脑海里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就能提高读写能力。阅读需要借助于想象,写作更离不开想象。有了想象就可以使文思纵横驰骋,凌空翱翔,从而写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景物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有了想象力,就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甚至广及天上人间、古往今来,创造出种种现实图景和神奇幻象。可见,想象力与写作能力、语文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么,要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作文的想象呢?
故事创作是国外创作性作文训练中很受推崇的练习方式,而鉴于小学生特别喜欢听童话、读童话、讲童话的特点,我认为指导学生童话创作是故事创作中较佳的一种培养方法。
具体培养步骤如下:
一、阅读积累,感受童话特点,奠定智力背景
知识是想象的翅膀,"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联想"。学生的知识面越宽,想象就越丰富,所创作的童话中的知识含量就更高。因此,欲指导学生写童话作文,首先就要组织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童话作品及科学知识方面的书籍,让学生对童话这种体裁的特点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为童话的写作奠定一个广阔厚实的智力背景。
二、引导观察,丰富表象,激发想象和创作欲望
观察是想象的基础,想象不是凭空捏造,它离不开现实的土壤,来源于客观现实,依赖于丰富的表象积累。如果想象离开了现实,那么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勤于观察,努力感知,丰富积累,才能垫高想象的基点。我认为,进行想象作文训练很重要的有两条:一是要选取美好的事物,因为美好的事物最容易激起儿童美好的情感;二是要能引起儿童的创作欲望。如何发现引起学生创作欲望的美好事物呢?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学生受生活阅历及心理水平的限制,感知的敏锐性相对欠缺,感悟相对肤浅。我们要从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美入手,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发现、观察生活美,逐步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而扬起学生想象风帆,激发创作欲望。不能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相区别,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儿童眼中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所以,要带着学生去和蚂蚁说话,跟小鱼儿嬉戏,与小鸟儿共同歌唱……一场及时雨,一道彩虹,一片新绿,一株绿芽……都引着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去感受,领着学生一步步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走进他们的童真世界。
三、多种形式的指导童话创作
1.根据图像说写童话
童话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儿童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富有童趣的各种动植物图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进童话王国,图画中的动植物的生活场景很快在学生头脑中转换为自己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感受也自然而然的融入了图画,讲图画上的故事,实现了初始阶段的训练。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编童话的基础后,再提供不完整或不连续的图画,让学生想象开头、中间或结尾,补充成完整的故事。最后,还可以提供单幅画给学生编写童话故事。这样循序渐进,逐渐增减难度,扩大学生创造性想象空间。
2.略知梗概,说写童话
给学生一个提纲或一个故事梗概,让学生说写具体的故事情节。主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性。
3.设计开头,续编故事
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表演、多媒体动画演示、影响渲染气氛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在他们的头脑中演绎各种童话故事,激发他们的想象。
4.结合课文,编写童话
结合科文,采用"扩"、"改"、"仿"、"借"、"续"等方面训练学生编写童话。
"扩",即扩写教材中的童话课文,把原来写得比较概括的地方加以拓展、补充。
"改",即改写,或改变人称,或改变中心思想,或把记实性课文改写成幻想性质的童话。
"仿",即仿写。
"借",即借助课文中的有关科学知识编写知识童话。
"续",即续写。
5.观察事物,说写童话
在孩子的眼中,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它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中。因此,可以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和花鸟说话,与风儿嬉戏,跟动物交友,然后引导学生把他们头脑中的、心中的童话写下来。
6.摆弄玩具,说写童话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年幼的儿童在摆弄玩具的时候,会旁若无人的咕咕哝哝的自言自语。其实,他们此时就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只要加以引导,就可以让他们用语言记录它们创作的童话了。
7.提供知识,编写童话
8.分析题意,说写童话
此种训练方式难度较大,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眼,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写童话故事。
优秀的教育背景让他顺利游走于技术与文字的边界,他的文字犹如带着镣铐起舞,以最诡奇的姿态,跃升至一种新的高度,故事兼备逻辑的严谨与想象的超脱,极具代入感与视觉冲击力。他的作品总是追根究底地探索人的复杂内心世界,长篇科幻新作《荒潮》就用最尖锐的视角,提出我们面临的种种问题:技术、劳动关系、社会结构甚至人的异化。
对陈楸帆来说,科幻作品的创作是一种不断寻找与发展的过程:从传统中以新的角度重新探索,遗忘的事物重新被提醒、发掘,在另一种任何事都可能发生的空间,诞生出全然不同的生命。
你的《荒潮》之中密集丰富、同时精准的技术描写,增添了故事的真实和震撼,那么你在创作过程里,是如何搜集和完善这些描写的?
A:一方面我会在平时的阅读浏览过程中注意收集素材,尤其是一些技术新闻和业界动态;另一方面,在写作中遇到需要攻克的知识难点时,会通过搜索引擎、维基百科及书本进行研究学习,或者找相关专业领域的朋友咨询,虽然不像科研一样严丝合缝,但基本信息要正确。
Q:一些科幻作家在评价这本书时,提到故事里包含了多个层面的冲突,这些冲突让《荒潮》这个故事读起来复杂而且丰富,比如资本入侵对生态的破坏、人机融合、族群冲突,此外还有人类情感冲突,甚至民俗和宗教层面的思考,你在创作时是如何安排这些冲突的?
A:在动笔之前,我花了很多时间来画脑图(FreeMind),这是一种用于项目管理的思维工具软件,可以帮助人整理纷繁复杂的线索,将材料分门别类、建立联系。我的努力主要在于如何把它们有机地编织成一幅全息立体的图景,从不同侧面、角度折射出一个可能的未来。最终我的办法就是像《冰与火之歌》那样选择不同人物的视角(POV),赋予他们不同的使命,然后人物间互相碰撞带出主题的碰撞。困难之处在于保持主题和人物均衡。
Q:在《荒潮》中能够看出你对自己文字的高标准,在你描写到硅岛荒凉的环境,叙述硅屿被世界遗弃遗忘的过程里,仿佛也能读到你对这种资本破坏生态的愤怒,在现实中现在这类事情也比比皆是,你可以借此谈谈科幻小说的创作意义吗?
A:对我来说,科幻是一种开放性的现实主义,我的作品所关注的内容包括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环境恶化带来的社会变化、技术发展中人的异化等。都与我对中国现实的思考有关,将变化中的中国的痛苦书写出来,恰恰是因为我非常渴望看到它逐渐变好。科幻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书写主流文学中没有书写的现实,比如环境污染问题,所以,科幻有可能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
Q:国外很多电影大片都是科幻题材,而中国的电影鲜有这方面的题材,你怎么看?你身在科幻圈子,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怎么看?
A:我觉得这是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问题。美国和欧洲历经了工业革命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完整过程,他们的人。包括观众及影视创作者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是比较成熟的,因此科幻电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理所应当的事物。中国的历史进程是断裂的、跳跃的、浓缩的,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但可喜的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科幻小说已经开始起步并且以较快的速度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靠拢。我们正在培养一个庞大的具有科学素养的读者/观众群体,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将会从事今后的影视创作,所以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Q:你拥有很好的学历背景,让人羡慕的工作,为什么还有兴趣写作科幻题材的小说,你认为,你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A:我觉得写作是一种自我发现与塑造的工具,和学历背景工作都没关系,任何人都可以写作并从中获得乐趣。我觉得我的优势可能就在于我能接触到比较多的最新科技动态、有趣聪明的人,而且可以去很多地方游览,增长见识,我都会把这些元素运用到写作当中。
Q:你的很多作品都有很强的哲学思辨和宗教意味,有什么深层的原因吗?
A:小时候我会经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是我,而不是别人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胡思乱想多了就变成了所谓的哲学思辨;再者我跟宗教很有缘,身边总会遇见基督徒或者学佛的朋友,我也会去教堂或者各种寺庙观察信徒们的行为,思考其中的意义,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
【关键词】基督山伯爵;小说;大仲马
通俗小说是满足社会最广泛读者群需求的一种小说题材,更容易走进读者的心里、让读者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使得文字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通俗小说也被称为流行小说,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这种模式的小说风靡于一时。在大仲马的笔下,我们通过文字的阅读能够折射出大仲马先生丰富的想象力、惊人的构造思想。通过精彩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了那一时期大仲马先生在文学论坛中的地位。《基督山伯爵》这一佳作把通俗和优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大胆的进行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说的整体风格和阅读趣味。迄今为止,大仲马的这部著作仍然被很多人喜欢着,就此本文通过《基督山伯爵》这一伟大的著作分析了大仲马先生的通俗小说。
一、大仲马先生的作品背景
几乎大仲马先生所有的写作背景都和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写作素材都来源于历史的精华。就比如说《三个火》以及续篇《布拉热洛纳子爵》都是依靠着历史背景的题材而进行创作的,根据历史背景叙述故事,使故事的可信度增加。
大仲马先生根据真实的历史题材进行故事的再创作,不一味的强调人物情感的合理性,而是利用真实的历史背景采用离奇的思维方式描写人物的故事,那种夸张、不可思议的表达方式被读者们欣赏着。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创造出了很多的英雄,就比如说《三个火》中的达达尼昂,他笔下的这些人物都是英雄的化身和英雄的缩写,用大仲马先生的话来讲就是代表上帝的最终审判人员。
大仲马先生笔下之所以会出现很多这种故事模式的小说,和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中世纪时期大多是采用单一的叙事模式进行故事的叙述,比如说《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以骑士传奇的角度采用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形式,赞美终于王国,锄强扶弱,为捍卫宗教荣誉或爱情而献身的骑士精神,塑造了一个完美的骑士形象。这一时期下,叙述主人公的形式就是从一个冒险的活动到另一个冒险的活动,在进行冒险活动的时候最终达到一个目标。
二、大仲马先生笔下的人物特点
大仲马先生笔下的英雄人物大都是出现在没落的家庭或者是中下层的家庭当中,就比如说唐泰斯是最下层的水手,达达尼昂是贵族没落的后代,主人公都是因为有着不同的原因而开始了漫长的旅程。
大仲马先生笔下的《基督山伯爵》一书中,主人公就涉及到了很多个旅行的地点,身份也在进行着不断地改变,从水手到囚犯,从囚犯死里逃生,然后一下子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富豪。而且,纵然它们经历了千变万化,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们的骑士风度。惩恶扬善、帮助贫穷苦难的人们、尊重女性、尊重孩子等特点,都在大仲马先生笔下的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模式的小说情节,是大仲马先生通俗小说一贯采用的模式。
在小说当中,主人公所采取的复仇计划是由很多个骗局构造而成的,在进行整个复仇模式所谓的基督山伯爵的身份也是虚构的。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复仇环节当中,让人有一种扣人心弦的感觉,非常刺激,而且用现代的方式理解其实基督山伯爵书中的情节就是一个现代的网络游戏,如果想要升级只能按照步骤进行,少了一关都不能通关。
三、通俗小说的特点
通俗小说的特点有很多,比如说轻松、活泼、辛辣、幽默,其中它的喜剧性表现得非常强烈。强调了人的心理,往往我们在看悲剧的过程中,都会对于剧情中的英雄人物予以敬仰的心态,但是在看喜剧的过程中,不免多了几分超越感,有了几分幽默的感觉。对于在这部小说当中最能够抓住读者心里的就是在设计复仇计划中的种种骗局,动人心弦,好像陷入了当时的场景,想象着自己就是主人公,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理,在紧张刺激当中戛然而止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这种载体的小说和当时的报刊巧妙地迎合在了一起,以主人公为主要核心目标,上演一部故事,在故事当中插入接连不断的插曲。在这本著名的巨作当中,其插入点故事情节有40篇,占全篇内容的三分之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构的小说,完全是因为当时骑士文学以及流浪汉小说的影响,虽然说这部小说不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的描述,但是经过主人公串联起来的故事,通过故事带动故事这种模式是当时流浪汉小说固有的一种模式。作为通俗小说来讲,本身所追求的就是大众时尚,大仲马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将书与书相互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显得更有文化厚重感,为原来纯粹的故事情节添加了很多不一样的元素,增加了阅读的味道和感觉。虽然说这完全是利用人类的想象力进行的,但是这就是小说所具有的内涵,有效地提升了小说的通俗趣味。而且大仲马先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将巴黎生活的琐碎还有平凡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其涉及的内容以及世俗的感觉中使读者深深地了解到了那一时期的城市的发展和状况。
四、结语
大仲马先生所处的那一时代是写作风靡的时代,出现了很多写作狂人,比如说著名的雨果先生,比如说巴尔扎克等。毫不夸张的说作为那一时期的作家,大仲马最擅长编写故事。其作品惊心动魄,幽默搞笑,喜剧性非常强,人物丰富多彩,可以说是传统作品和通俗作品的结合,是优雅和通俗的共同体,是新一代文学史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杜平.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