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基础论文

统计基础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基础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统计基础论文

统计基础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议;对策

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规范化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实现统计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任务落实制度化、统计调查法治化、统计人员专业化和统计手段现代化工作机制,成为目前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每一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政治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谈几点浅薄的感悟和认识。

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导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二、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紧扣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服务的内容要充实。对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做到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超级秘书网

4、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统计基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论文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 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3.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别;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等),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8);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置信区间。

统计基础论文范文第3篇

课程的早期内容主要是将基础医学各学科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框架,同时又易于被非医科生接受,因此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其课程内容如下:开篇首先从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如何运用医学常识自觉维护健康”谈起,在充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后,接下来一幅深入浅出的“基础医学素描图”被勾勒出来,包括生命的化学基础-蛋白质与核酸、生命的基本单位-人体细胞学基础、人体结构奥秘、人体功能正常运行与生物钟、疾病时的形态变化、人体功能的异常运行-应激与疾病、微生物与疾病、旅行与寄生虫病、免疫与健康、安全与合理用药。以上内容基本上涵盖了疾病发生的形态结构基础、发生机制、常见的感染类疾病及防治原则,从而尽可能地将医学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非医学专业的同学,同时又尽量避开过于专业性的部分。此外,考虑到基础医学的整体性,还增加了两个内容相对独立的章节,即遗传与疾病和法医与自我保护。为促进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又安排了医学标本馆参观活动和临床技能中心模拟教学活动。前者有助于感性理解人体基本结构以及多发病的形成和预防,以及对寄生虫致病性和预防措施的理解;而后者则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诊疗手段以及医院病区的划分规则,并重点在仿真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培训,从而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技能。随着本课程被纳入中山大学核心通识课程,如何更好地贯穿通识课程教育的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2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断优化

2.1教学评估与教学内容调整

作为一门仍在探索中的新课程,我们在每学期末均进行教学评估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点,并据此对教学内容不断调整。教学效果调查发现,同学们对本课程的整体满意度为87.88%,其中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互动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分别为88.93%,85.68%和83.32%,但相对而言,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尚有待提高,其满意度只有78.37%。同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其满意度可达97.5%,表明通过直观学习人体结构、病原物以及实际操作有更好的效果。对学生兴趣点的调查发现,同学们对直观或与日常健康密切相关内容印象更为深刻,如微生物与疾病、旅行与寄生虫病、人体结构奥秘、安全合理用药、免疫与疫苗接种。而法医与自我保护通过生动案例,将法律和医学以及严密的逻辑分析融合在一起,也是大受欢迎的章节。此外,同学们关注的其他医学问题还有卫生医疗体系的运作、常见健康维护问题、实用的急救知识及训练、医学发展前沿问题,尤其是对我们的中医有很高的关注度。考虑到学生的关注点,课程内容被不断优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识教育的理念也可以很好地融入进来,如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宏观视野的培养也愈来愈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为此新的教学内容被调整为3个模块:

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基本医学知识,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健康。其内容包括医学与健康和人类进步、人体结构奥秘、微生物与疾病、旅行与寄生虫病、免疫与疫苗接种、慢性病与亚健康、从看懂化验单到健康体检、安全与合理用药、中医经典理论与保健、医学发展前沿。这部分内容既保留了基础医学框架的系统性,也照顾了学生的兴趣。新增加的医学发展前沿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至于中医经典理论与保健是应学生的强烈要求而增加的内容,与其说中医属于医学,其实它与中国文化、哲学和艺术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以中医学为依托,学习中医中最经典的学说和思想,也可以培养人文思想。

②第二部分着重具体医学案例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医学思辨能力。这部分包括两个内容:法医与自我保护,将医学知识和严谨的逻辑分析结合进行案例分析,同时也从中总结出一些自我保护知识;急诊与急救,这里讲述的都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里既融入了严密的医学知识,同时直面生与死的较量也让学生对人性和生命的意义思考更多。

③第三部分为公共健康教育,主要介绍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以及全球化与国际卫生。分别介绍我国医疗保健体系架构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医患矛盾原因何在,当前医疗体系如何应对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问题,从近期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学分析探讨经济文化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国际合作控制疾病流行的运作方式等。这些议题通常是开放性的,老师只是介绍背景知识后提出问题,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由学生查阅资料或调研完成。这对培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均有重要意义。事实上,美国早在2007年即开始了一场把大学生公共健康教育与艺术和科学全人教育及美国希望公民计划相结合的运动。其内容涵盖了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及健康机构运行以及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疾病发生特点和国际间联合防控疾病的运作方式等。

2.2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拓展

除了在课堂上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基础医学导读学习平台(elearning.sysu.edu.cn)对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与学生的充分互动,可以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讨论版围绕医学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一些有价值的图书资料和网站推介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期末考试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也通过此平台进行,确保了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

2.3考核方式的演变在课程早期,基于教学内容

建立了包括单选和多选题型的试题库,进行开卷考试,以检验并督促学生掌握并运用基础医学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希望学生对医学知识有更深入思考,由此确立了新的考核方式,考核分两部分进行:一是通过课堂提问和网络平台讨论版的发言,了解学生对具体医学问题的掌握程度,作为平时成绩(占40%),二是期末时列出几个综合性议题,或者针对公共卫生健康现实问题讨论或者结合各自专业谈谈与医学的关系等,以综述形式完成,以期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调研、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综合能力,作为期末成绩(占60%)。通过2年4个学期的尝试,从最初只是对感兴趣的医学问题的引述,到逐渐可以融入自己的观点,尤其是探讨医学与各自专业(或理工或人文)的深系,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探讨“患者看病贵与医生收入低矛盾的经济学分析及化解对策”、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学生“运用数学与统计知识进行公共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国际政治专业学生探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国际组织合作及其在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等。表明这种考核方式是将通识教育引向深入的好方法。

3结语

统计基础论文范文第4篇

作者:谢琛香 单位:希望出版社

比如《神奇的校车》就有两个版本,除少儿阅读版外,还有一个漫画版;有的还有向阶梯阅读转变的趋势,比如《小牛顿科学百科》等,本土原创科普图书数量过少。值得一提的是,希望出版社作为地方出版社,多年来一直集中全力精心打造品牌少儿科普图书,以“讲给孩子”系列图书为龙头,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其中《讲给孩子的中国地理》、《讲给孩子的大自然》、《讲给孩子的中国科技》获得了中华优秀图书奖、“三个一百”图书奖、优秀科普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再如湖北少儿出版社在全国30余家少儿社中独家设立科普图书编辑室,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袂编选出版“少儿科普名人名作书系”,数量之多达60种,被誉为“中国第一套少儿科普经典文库”、“青少年课外阅读权威科学读本”。该书系囊括建国60年来的科普经典佳作,集中展示了我国少儿科普创作的出版成果,主要包括少儿科普原创作品、少儿科学文艺作品和少儿科普翻译经典作品三部分,由潘家铮等5位院士任顾问,著名作家叶永烈任主编,18位知名科普作家任编委,阵容之大是惊人的。该书系图书销量也很可观,达到220万册,在国内产生了比较大影响力。目前从事少儿科普图书运作的并非全是少儿出版社,许多教育出版社,以及各地人民出版社,早已经成为引进版科普图书的买单者和受益者。

加强科普图书的本土原创。引进版图书的盛行无疑会制约本土科普出版的发展。引进外国优秀的少儿科普图书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我们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开拓思路,找到差距。但引进不是目的,我们需要学习别人的创作形式、出版形式,通过引进、模仿、消化和本土化改造来超越别人。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比如重视科普的理念,为小读者服务的理念,重视图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和游戏性的理念;要学习别人务实求真的科学探索精神。当然,在大量引进图书同时,也不应该让我们的少儿科普图书市场变成“洋洋”大观,导致本土原创日益萎缩。少儿科普图书出版需要格外重视本土原创,各地的少儿出版社尤其需要给力。科普原创图书的开发也许会像儿童文学一样,在走过引进期之后,出现引进和原创并举的局面,进而将本土原创推向。我们期待着科普出版繁荣本土化的那一天。重视科普作者队伍建设。科普作家的任务是:解读自然奥秘,普及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科普创作不同于一般创作,特别是给孩子创作科普,难度不一般,需要作者具备科学素养、文学素养和普及技巧,需要长期积淀才能出精品。也就是说优秀的科普作家一定是科学家或科研工作者,而优秀的科学家却不一定都是优秀的科普作家。科普作家不仅要懂科学,而且要有过硬的文学功底,同时还必须有奉献精神。这就对科普作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然而具备这样条件的作者往往凤毛麟角,他们既要做科学研究,又要做科普创作,时间往往没有保障。有的人具备科学素养但是文字功底欠佳,有的人具备文字能力却不具备科学素养。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需要在组织、发现和培育作者方面狠下工夫。

出版社可以通过笔会、沙龙等多种形式,团结和凝聚潜在的作者,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可以了解和掌握科普创作的方法和写作技巧,相当一部分作者往往会主动加入到科普创作中来,经过磨合与锻炼,逐渐走向成熟,从而成为科普创作的生力军。出版社甚至还可以将科研工作者与文字功底强的科学爱好者,分别组成初级创作团队和二级加工团队,这对于一些编辑出版专业性要求特高的科普图书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浙江教育出版社在编写《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时就采用了此种办法。总之,科普作者队伍的建设是科普出版发展的关键,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单靠出版业的孤军作战是远远不够的。重视少儿科普专业编辑的培养。在市场竞争压力下,短视与浮躁现象在出版界相当普遍存在。许多出版社少儿科普编辑储备不足,非专业化倾向明显,大多转向少儿文学、低幼读物等市场前景看好的方向发展,花气力坚持科普出版特别是原创科普出版的出版社不多。有资料显示:1990年我国科普编辑为745人,2010年科普编辑也仅仅为1490人。与13亿人口的大国相比,我国科普编辑的数量实在是太微乎其微了。而为数不多的编辑力量还主要集中在一些专业出版社,这也正是众多科技出版社、教育出版社时常引进出版少儿科普图书的优势所在。基于此,少儿出版社必须在人才建设上下工夫,提高现有人才的综合素质,注重科研动态,关注少儿的科学兴趣点;同时要更多地引进专业型编辑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策划出适合中国孩子需要的本土原创少儿科普图书,中国原创科普图书才有可能走出低谷,朝着人们期待的目标发展。

统计基础论文范文第5篇

1.1下位从控机

因为系统中的每一个仓室运行中所承受的负荷都时不同的,所以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现场控制的时候就需要除尘设备的每一个舱室都能够独立的运行,这样就可以保证一个仓室出现故障的时候,系统还可以维持正常运转,在对设备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还要能够根据运行的需要去更改设备的某些控制参数,同时每一个仓室都应该有一个可以对仓室运行情况进行反馈的装置,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仓室都可以独立完成喷吹操作,这是因为,每个仓室所承受的负荷不同也会使得相应的喷吹参数也产生非常大的变化。每个仓室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也应该设置不同的控制模式。为了让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手动除尘的时候可以更加的方便,手动控制器上要设置一个可以控制开关的磁阀,这样就可以在出现紧急状况的情况下及时的通过这个阀门对仓室进行控制。当然也可以按照所有仓室之间具体的压差情况进行仓室的排序,对靠前的仓室要首先除尘,同时也可以按照压差的具体情况对开阀的时间和喷吹的时间间隔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也可以对仓室的喷吹方式和喷吹的周期进行有效的调整。

1.2上位主控机

上位主控制系统包括工厂中心控制室和值班室控制等。主控机作为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上位机管理层接入CAN网络中.其主控机的设计功能包括:①远程监控和设定功能。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凭借这一功能在主控机的工作室完成所有的控制工作,而且,上机位还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对设备运行的情况进行异地监控,在监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看到现场发生的一切,同时这一系统中还设置了不同的用户口令,这样就很好的划定了管理的范围,更加有效的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②趋势变化分析功能。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这一功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机位的管理功能就主要体现在了它可以经过一定的程序你会指出除尘过程中设备运行的趋势曲线和报警记录等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它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给相关的人员。③监控功能,在除尘设备的阻力正常变化的情况下。人们通过肉眼也是可以看到烟雾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的,无论阻力是上升和还是下降,都证明局部的布袋出现了破损,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测量仓室内外口的压力差,这种压差式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减少喷吹的频率,同时也对过滤袋产生了非常有效的保护作用,进而也降低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延长了设备运行的时间和寿命。

2各模块功能简介

2.1主控制器监控部分

主控制器是系统的主要控制部分,本系统采用ARM芯片做主控芯片。晶振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等构成了ARM微处理器的最小系统运行所需要的基本电路。ARM微处理器参与系统工作的全过程,它控制系统各个部分的启动、停止、控制等工作以及各部分运行的协调。主机模块是整个控制系统的大脑,它负责向触摸屏输入各种数据,还有读取输入状态,并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好的数据发给从控机进行操作,它还接收从控机的数据,实现除尘设备状态的监视,接收下位机采集的数据,数据经处理后通过控制程序,发送有效的控制信号,为适合不同工作环境,调节现场工作参数,并且显示现场运行状态。系统功能包括报错、显示以及控制等,负责系统运行状态显示、设置以及故障提示,初始化完成后系统运行过程的故障提醒,和对数据的查询等。其中报错通过蜂鸣声、LED光和屏幕闪烁报错,并提供故障信息。假如某一分系统运行故障或程序出错将在显示屏上显示出错信息,同时通过蜂鸣声报警和LED光闪烁提示。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可以通过触摸屏来查询处理过的参数数值,并可修改设置。

2.2从控机数据采集与动作执行部分

压差传感器用来比较从进风口和出风口两个地方传输过来的气压值,进风口的气压值一般来说不变,随着滤袋灰尘加厚出风口的气压值会减小,可以设定一个压差值即在出风口气压值和进风口气压值相差为多少时,控制系统会发出信号,要求开通电磁阀进行喷吹除尘。可以说压差采集电路相当于整个系统的触手,触手的感觉是否准确,灵敏,决定了控制系统处理信号的准确度和反应速度,因此这部分在系统中极为重要。

2.3CAN总线实现从机与主机的连接

CAN总线是一种串行通信网络,它能实现分布式与实时控制,可以点对点、一点对多点或者全局广播的方式通信;CAN总线通信距离非常远,最远可达到10km,并且保证速率为5Kb/s以上,在距离为40m时最高速率可以达到1Mb/s,由于目前CAN收发器的驱动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挂接110个CAN节点,但已经够用了。CAN通信方式中,我们主要考虑实时性和抗干扰性。CAN节点的抗干扰设计中需要收发器与控制器之间的光耦隔离、连接线间电容、信号滤波等,对传输介质也有一些考虑因素如:线长、波特率、抗外界干扰、有效电阻等。按照CAN总线的长度计算传输速率,确定通讯周期,看是否符合性能要求来调整线的长度、连接方式和总线上的节点个数。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