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长寄语

市长寄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长寄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长寄语

市长寄语范文第1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长的培训模式和方法也要根据新的情况而有所改进。既不能固守以往的做法不变,也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模式、方式、方法;要继承,更要改革与创新。在培训过程中某一个培训者可以运用多种模式、方式、方法,某门课程也可以运用多种模式、方式、方法。笔者认为,在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中,不仅要参训校长人在,更要参训校长心在,使其主动投入到培训中,从而提高培训实效,迅速促成校长专业化的提升。

一、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概述

所谓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即培训活动以参训校长为中心,融教育教学新理念、校长专业知识技能、管理经验于参与式活动之中,强调参训校长主动、平等参与培训活动,主张参训校长与培训者、校长与校长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关注校长已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让校长通过培训活动自主整合原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自主构建教育教学新理念、学校管理和发展新理念,以及知识技能体系。

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结合校长管理、教育教学实际,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能够引领校长个体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和群体活动中学习、反思、交流,既是校长自身专业提升的内在驱动力作用下自觉、自愿、主动的学习,也是他们能够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这种培训模式与策略既可运用于校长培训,当然也可以运用于教师培训,甚至更多是后者,因为教师队伍比校长队伍要庞大得多。

二、实施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的理由

1 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是由校长参加培训目标决定的

不管是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还是研修培训,最终目的都不是拿到培训证书,而是提升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帮助校长获得自身发展。所以培训模式应该从校长的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让校长主动地参与培训,高效完成培训目标。

2 传统的“满堂灌”呼唤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

即使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的形势下,现实中不少培训却仍然采用与这些理念不相符合培训模式、方式、方法,偏重集中统一,忽视成人学习的特点,传统的大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每每可见。这样的培训给予受训校长互动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机会很少,有的参与式活动也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意义。

3 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培训中,忽视校长培训实际需求的现象比较常见,表现为校长培训以培训者为中心,关注培训者做了什么,给校长传授了什么,提供了什么,而培训前期缺乏对校长的需求及培训后水平提高状况的调研和分析。同时培训内容多是基于讲授者的提供能力及其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校长的实际需要和对培训的期望,这样的培训有时会影响校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会降低培训的效果。

三、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的实践操作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培训方式的不断改革,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培训模式与策略,已被很多培训者所认同,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笔者结合自己参与培训的实践,参考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实施策略和措施,提高校长培训实效。

1 共同参与交流模式与策略

在参与交流培训模式与策略中,培训者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变为“学员学习的协作者、促进者”。它强调培训者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要进行多向交流与互动,运用多种手段调动校长参与各项培训活动,发挥校长的主体性。要把校长彼此之间关注的角度、认识的差异视为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库,共同针对学校管理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索流、质疑,引领学员理性地思考问题。

在培训一开始应该对受训的校长培训需求和工作的困惑、难题及普遍关注的热点进行调查、综合与分析,通过“校长培训需求情况调查”把情况、问题、热点、焦点及校长们现有的知识经验展现给受训的校长们,促使培训者、受训校长之间就这些问题相互交流,促进反思,并在反思中生成新知识。参与交流是从校长的需要出发,把校长视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把这些问题编成几大专题,把受训的校长分成相应的小组,每组研讨一个问题,在规定的时间里提出解决的策略,然后互传给另一组,另一组的校长继续作答,但解决的策略不能重复……这些问题在各小组中传遍之后,就有了大量珍贵的解决策略。每个小组的代表把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供全体受训的校长们分享。最后的活动总结是培训者与参训校长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的收获,评价培训学习的效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共同参与交流的培训模式,主要以小组交流为主,充分挖掘每个校长的创造潜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多方面见解,形成丰富多彩的解决方案。通过小组的共同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并开拓想象的空间,促使受训校长对自身经验的重新评价定位后,积极寻求与他人思想的对话,产生学校管理、决策、发展的智慧火花。

共同参与交流的培训模式很适用四五十人的校长培训,要有能够激发校长讨论兴趣的开放性问题。培训者要有较强的课程设计和随机调控的能力,有民主的作风和收放有度的组织才能。当然,同时也要求参训校长要以放的心态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来配合。

2 把真实课堂搬进校长培训模式

把真实课堂搬到校长培训中来,关注校长需求,走进学校,以创建有效课堂为着眼点,体验评价课堂,是新形势下校长培训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有利于校长从事务堆中解脱出来,真正实现向专家型校长角色的转变。从真实的常规课堂中,校长们领略到学校的办学,教师实施新课程,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以及整个师生互动和学校风貌,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效果自然好。建构主义对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与默会性的认识也正被回归课堂的校长培训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运用,这可能正是回归课堂很容易被参训者所广泛接受的真正原因。

3 案例研究分析模式

案例研究分析模式,即通过剖析发生在校长身边的教育管理事件来提高校长专业能力的培训方式。由于案例是发生在受训校长实际工作中的事情,受训校长能够设身处地,不必真正深入管理实践就能短时间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问题。与此同时,受训校长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教育教学管理情境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教育教学管理问题,能训练他们处理各种常规工作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直面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本领。

选择真实、典型又有启发性的案例,供大家共同思考分析之后,培训者要进行总结点评,并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对参训校长提出殷切的希望,从而提高参训校长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4 严格管理下外在驱动参与策略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在的严格组织管理就是外因,是校长培训取得高效的必要条件。人的成长往往是逼出来的,校长的成长也不例外。校长平时是管理者,管理教师、学生及其他教育资源,所以培训机构、培训者必须对校长培训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培训实效;相反,组织管理松散是培训低效的原因之一。

市长寄语范文第2篇

经分析,上述故障现象,是柴油机输油泵的机械泵发生故障所致(手油泵工作正常)。通常情况下,柴油机每次启动前,为保证顺利启动,需要操作人员用手油泵泵油排空气,使低压油路中充满了燃油。但当柴油机怠速运转约2min,将手油泵泵来的燃油用至一定程度后,如果机械泵故障而不能接续泵油,供油中断,就会出现突然熄火现象。需要补充说明的是,WD615型柴油机使用的P型输油泵,其机械泵的驱动装置采用双凸轮轴机构。机械泵供油次数较传统的凸轮轴机构增加了1倍,机械泵的弹簧较其他机械泵故障发生的频率亦相对高一些。

2燃油滤清器故障

2.1故障现象

一台WD615型柴油机,启动前驾驶员按规范要求进行了排空气操作,启动后怠速运转约2min,发生缓慢熄火现象。重新启动,但启动困难。对低压油路再次进行排空气操作后启动顺利,柴油机运行约1min后进行作业,但刚踩下油门,柴油机又再次熄火。

2.2故障排除

故障排除方法同上,先从外观上对柴油机燃油系低压油路的油管、油管接头进行检查,无漏油现象,燃油箱内油量符合要求。拧下高压油泵放气螺钉,用手油泵泵油,泵油阻力大。拧开机械泵螺塞,检查发现机械泵各部件正常。由于燃油滤清器采用的是封装式结构,难以观察滤芯表面污垢状况,于是更换新的燃油滤清器。更换后,再次启动,柴油机工作正常,无缓慢熄火和加大油门后熄火现象发生。

2.3故障原因分析

本例故障是燃油滤清器污垢较多,造成低压油路燃油供给不畅所致。在第一次启动时,低压油路虽然供油不畅,但由于长时间的渗透,低压油路中还是充满了燃油,柴油机可以顺利启动。但渗透过来的燃油量不足以维持柴油机长时间怠速运转。待柴油机将燃油滤清器和高压油泵之间的燃油消耗至一定程度后,柴油机出现缓慢熄火现象。熄火后,马上启动,由于燃油渗透燃油滤清器滤芯需要一定时间,故启动困难。而在再次用手油泵排空气这段时间,燃油的渗透量又达到一定程度,使柴油机可以再次启动。但在加大油门时,因渗透过来的燃油量不足而导致柴油机再次熄火。

3故障判别方法

市长寄语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在前十一个五年规划当中,中国经济呈现出了飞速的发展态势,且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取得巨大突破,“十二五”初期中国经济依旧保持稳定快速增长。但2011年中国经济涨幅较2010年出现了小幅回落,而2012年后中国经济又稳定在了另一个增长区间,这主要是由于前期中国经济增长过热而带来的通货膨胀率过高引起的。为了进一步稳定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十二五”期间经济“软着陆”,确保中国未来经济稳定和理性的发展,深入探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波动态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

中国当前通胀形势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十一五”结束,中国经济速度增长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水平质的提升。不过长达二十年的经济飞速发展也隐秘了不少发展隐患,由于经济增长过快,且持续时间长,加之中国经济竞争力提升,劳动力充足等因素,直接导致了投资过热、投资过剩和通货膨胀率的不断上升(于兆坤,2012)。

在长达二十年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终于在“十二五”的第一年回落到10%以内,这也是二十年之后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和目标。以前靠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如今已经转变为依靠科技和知识的力量,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社会低通货膨胀率发展的稳定局面(李勇、王媛媛,2012)。2011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软着陆”点,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宏观调控所取得的成效在这一年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也为未来的四年规划部署指明了新的方向。

“十二五”规划前期的中国通货膨胀主要成因有三个因素:国内外投资、国内成本、货币流动。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将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尽量下调,不过大多省市提出的预期增长目标仍然在10%以上,由此带来的国内外投资者盲目投资,极容易造成经济结构中的某些行业过度投资,致使行业重复建设形成资源浪费(干霖,2012)。

在20世纪90年代到“十五”之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和民工劳动力普遍报酬分配比较低,那时候中国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制造业在这一时期得到极大发展。不过随着国家政策调控,工人素质提升,工资水平上涨等因素,工人劳动成本、资源环境成本、融资成本等国内发展要素成本上升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成为当下社会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同时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需求,而货币流通量不足会引起通货紧缩而阻碍经济增长,所以每年国家都发行了大量货币满足市场流通。而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增速回落,之前发行的货币现在流通性已经出现下降,造成货币流通阻塞,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这种现象在近几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董明凯,2012)。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伴随着新形势下的通货膨胀及其形成因素,综合考虑现在全球金融动荡,结合中国自身国情制定政策以追求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是当前中国经济研究的主要背景(干霖、董智勇,2012)。

2011年中国全年CPI指数为5.4%,远超年初预定的4%的目标(见表1),全国经济增长9.2%,较之上一年的10.3%回落了一个百分点,将经济增长率降低到了两位数以下。虽然经济增速回落,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是近两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普遍上涨,不少企业相继遇到了“用工荒”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变,经济发展必将要面临更大的问题,就业人员就业方向和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需要企业重新制定发展战略(沈坤荣、田伟、李子联,2012)。前几年依靠吸引国外投资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出现改变,近几年国内投资者逐渐开始投资海外,不仅国际资金开始减少,同时国内资金出现了外流,国内投资难以赶上中国经济发展需求。同时由于中国前期货币总量过剩,资金外流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率高升,货币流通性受阻而引发的物价上涨问题必将会愈加明显。

经济发展离不开外贸交易,但近几年欧美国家鼓吹的“中国”,直接导致了中国产品不断被欧美国家以各种理由实施反倾销打击,严重阻碍了中国产品的海外销售(孙静娟、丘书俊,2012)。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提升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和产品质量,用事实回击一切质疑者。总体来说,2012年国内经济发展较为稳定,CPI指数有所回落,经济保持增长没有出现过热,通货膨胀率也相对稳定,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也做到了向资金技术型发展模式的稳定转变,如图1所示。

通货膨胀下经济稳健增长的调控政策

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不能全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调控政策和方法,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国土面积小,大多数发展模式都属于技术密集型服务型行业。而中国国土面积广袤,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大国、农业大国,应该根据中国社会的主产业链采取相对应的调控政策(温万德,2011)。

(一)重视通货膨胀问题

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详细阐述,并且从最近国家连续颁发的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完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例如:因为气候关系导致一些农业粮食大省在某一段时间严重减产,遭受虫灾等情况下,政府会大量收购粮食以稳定物价,确保粮食生产大户不会因为农作物减产而提高物价。当然,对于某些滞留农作物,国家也会在第一时间用市场同比价格将其收购,在情况有可能发生之前就将问题解决。

(二)保农保粮

要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问题,在中国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保农保粮,确保农业、粮食的稳产稳价。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率升高都是因为食品价格率先上涨,新一轮通货膨胀同样没有例外。2011年上半年CPI指数上涨5.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达到了两位数,往年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同样远远高于CPI上涨指数,可以说明粮食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着决定性地位。每年中国都会大量从农业大省收购大量粮食,为的就是以应变将来某个时候突发的粮食危机,好在虽然国土耕地面积日益收缩,不过仍然每年农业都能丰收,确保了粮食储备的稳定。

(三)改变中国负利率状况

利率如果低于物价上涨率,很明显,这样的存款利率是负值,这也就是所谓的负利率。由于负利率的产生最大的受害者是社会中低层,这必将导致中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政策调控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将利率由负转正,例如:国家可以通过银行储蓄存款保值,以保证利率在通货膨胀率高起时居民财富水平不会降低。

中国现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调整建议

虽然中国是资源型大国,但是在过去二十年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对能源的高消耗、对环境的高污染以及对资源的低利用率上取得的成果,这在如今的发展规划当中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了。加快转变经济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调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要想让经济稳定发展,必须要将社会物价水平控制在某一个稳定水平,波动不能太大,应该尽量在百姓的理性思想和实际经济能力接受范围当中,这就要求在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当中起伏不能太大(陈朝旭,2011)。以前中国的调控政策通常是在价格超出承受范围之后才会进行调控,这在现在要求转变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情况下显然是不行的。制定一个中长期的调控目标,且考虑到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而预备几套宏观调控计划,这是一个国家对社会宏观调控体系成熟与否的一大标志。根据中国前二十年的经济发展特征和历史经验来看,将经济增长率设定在8%-10%这个区间平稳发展,CPI指数保持在4%上下,这两大指标最适合中国现有国情下的社会发展,既可以保持经济活力,又能保证通货膨胀率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稳定物价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在调控经济发展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到中国现在的发展实情,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标志,中国要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过渡成为一个发达国家,这是必定要经历的阶段。从刚开始盲目追求工业化发展到逐步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合理发展,在2012年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之后,现代化发展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人口众多,在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一点甚至能让世界上所有的投资者眼红,大量商机让他们开始将大量货币投入进来,造成资金过剩、热钱大量涌入的情况,极易造成经济发展阻塞,不利于健康稳定的经济发展。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理性对待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发展潜力空间,有效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同时结合我国本身的发展特色,把握住国内市场优势,才可以保证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稳定。

结论

总体上来看,发展到今天,中国经济已经历过一段长时期的腾飞和考验,期间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石油危机以及由金融危机带来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动荡,仍然能够持续较为稳定地发展,标志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就。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改变中国现有经济模式和经济产业链,新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向产生已经迫在眉睫。在“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日益国际化进程中逐渐全球化,尽管这时期的全球金融动荡难免对我国产生影响,但分析新形势下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的利弊可化“危”为“机”,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过程中,不应该忽略中国本身国情,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调控宏观经济,稳定通货膨胀率的过程中,仍然要坚持以稳定物价、保证国家粮食储备为主。以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为突破口,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积累下的各种隐患,重点要将社会当中的深层次矛盾特别是贫富差距问题解决,为经济和谐发展提供保障,实现“十二五”时期价格水平总体稳定、经济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兆坤.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5)

2.李勇,王媛媛.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两难冲突的原因分析[J].浙江金融,2012(1)

3.干霖.中国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2(4)

4.董明凯.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协整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1)

5.干霖,董智勇.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1)

6.沈坤荣,田伟,李子联.通货膨胀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5)

7.孙静娟,丘书俊.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市长寄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收”;“放”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实施开放式教学过程中,孩子经常会为寻找不同答案或解题思路积极交换意见。“放”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在“放”的同时还必须处理好教学过程的另一方面――“收”,“放”是前提,“收”是目的。“放”得科学,“收”就会有效、有力。

精心设计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尤其是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活动结果的生成应该有哪些情况。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设计好的教学与真实的课堂生成不相符,这就要看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放”要放得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才能顺着学生的思维去“收”,才能达到“放”的效果。在实际解决问题中,教师应该怎样适时的收,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一、伺“机”而动,价值引导

精心预设,要求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同时,积极创设真实的活动情景,掌握处理好教材与活动相互促进的策略。人是环境的产物,因境而异;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和智力激荡。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边形分类”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出示下8种四边形让学生分类,这可是一个全开放的大问题,由于老师课前预设不够全面,学生的回答让老师不知怎么办,后来老师只能自己出示笑笑的分法――按边来分;在按边来分的情境中,老师课前预设不到学生有哪些回答,未能引出平行四边的概念,从而未能从生成来引导教学预设达到效果。

课堂评价是“收”的一种方法。当学生汇报了各种情况后:老师应当“收一收”,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分法进行评价,引导按边来分比较合理。在按边来分的情境中,经过学生热烈的讨论,有时会产生很多想法,教师可以借此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课堂上的追问也是“收”一种方法,通过追问让知识进一步升华,从而提炼出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因此,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生成,是伺“机”而动,价值引导。

二、随“机”应变,顺应学情

听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比喻:预设与生成就好比是课堂上的两张网,学生正像渴求食物的“鱼”,老师可用预设的网先逮“鱼”,再用生成的网捕逮住“小鱼”。对于一些不往两张网里钻的“鱼”,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节课所学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你们也能想出办法,得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操作实验去寻求答案。由于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学生思维活跃,很快就产生了几种推导方法:有的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学生汇报和展示实验结果是教学过程中最自然的“收”, 当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实验待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后,教师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露出一种喜悦的表情,这时在抓住时机恰到好处的收场,让他们汇报和展示探究结果,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借“机”施教,放大生成

一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让人听了后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有一种艺术享受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实际,既要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又要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在正确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要做好“参与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如教师在让学生探究什么叫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时,安排了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学生四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究它们是否是对称图形,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们是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是什么?各有几条对称轴?只见学生纷纷投入活动中,他们拿起不同的纸片,通过对折、展开、观察、描画、比较等方法,全神贯注的操作着、探究着。

市长寄语范文第5篇

可雕材质编辑如下:

1、适用于非金属材料印章,如牛角印、木头印、红塑印、有机玻璃印、原子印、水晶印、软质玉石印等;

2、适用于小面积的工艺品加工,在双色板、木板、竹片、有机玻璃板、亚克力、布匹上刻制各样的图形和文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