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培训合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所承担的宣传报道任务更重了。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笔者认为,企业宣传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基层通讯员队伍在新闻宣传中所发挥的主力军作用,培养好基层通讯员队伍。
通讯员队伍是企业宣传的主力军
一、通讯员作为企业宣传工作中的主力军,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1.通讯员是企业的信息传递者。通讯员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单位文件指示的宣传解读,以及根据上级要求所作的本企业信息汇报,无疑会促进企业与外部信息交流的畅通。企业领导的决策、指令需要通讯员加以宣传解释,以便基层单位更加迅速准确地贯彻落实;基层单位的一些创新的思路、好的经验等也需要通讯员及时传递,保持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
2.通讯员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技术竞争逐步转向人才和文化的竞争。而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如何将企业文化的理念、精髓和内容导入员工的头脑中,宣传引导至关重要。通讯员在企业宣传部门的引导下,在日常写稿投稿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逐渐认同企业文化,并通过自己的新闻稿件、文艺作品进一步传播,有利于营造企业文化的培育氛围,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3.通讯员是企业对外形象的塑造者。良好的企业形象是由外形、内质两个方面构成的。企业的外形是人们看得见的“硬件”,如现代化的办公楼,花园式的工作场所,鲜明的企业标识等。内质则体现在企业规范的业务流程、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优秀的经营业绩、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及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等方面,这些可以统称为“软件”。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展示企业光艳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展示企业内在的鲜活。要展现这些内质,离不开通讯员与媒体的合作,通过新闻和文艺作品宣传企业亮点、展示企业风貌,逐渐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4.通讯员是企业历史的记录者。企业从诞生、发展、壮大,到辉煌的顶峰,当企业想要回顾自己的发展轨迹总结经验时,却发现没能适时地记录下企业发展的过程,该是多么的遗憾。如果我们把企业管理者、生产者看作企业历史的创造者,那么,通讯员则是企业历史的记录者。他们通过文字、图片,及时捕捉企业发展中涌现的优秀人物和事迹,记录重大活动,为企业留下珍贵的记忆。
通讯员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所承担的神圣职责,才能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才能用心地投入到企业宣传工作中去。
二、培养通讯员队伍应打“组合拳”
1.发展通讯员,建立新闻宣传网络。企业宣传部门要想把本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做好,就需要建设好通讯员队伍,建立好新闻宣传网络。事实证明:哪个企业通讯员队伍抓的好,新闻宣传网络建的好,这个单位的新闻宣传工作就做得好。企业宣传部门要时刻掌握本单位哪些人有写作特长,一旦发现有这样的人才应主动去支持、鼓励、引导他们,尽可能把他们吸收到通讯员队伍中来。同时,企业还要建立通讯员宣传报道网络,制定必要的考核制度和管理规定,使基层通讯员能够经常和宣传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宣传部门在发展通讯员时,应坚持做到不论身份,不讲文凭,不分性别,不限年龄等,要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2.培养通讯员,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由于企业媒体受到版面、稿件数量的限制或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基层通讯员的稿件有时发表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企业宣传部门在工作中,应将提高基层通讯员的写作水平放在首位。对热心写稿的通讯员,宣传部门在采访和写作上应给予帮助和指导,经常向他们通报上级或本单位近期的宣传报道重点,为通讯员想思路、出选题,指导他们如何去写稿、改稿和投稿,并通过多种渠道让他们参加各种文化基础和新闻专业培训班,以培养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3.激励通讯员,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基层通讯员在工作中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同时又要占用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去写作。不仅如此,他们有时还会面对众多不合作、不理解、不支持等方面的压力去采访、写作,因此,通讯员干好这份额外的工作并取得一些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时,他们更需要一种理想信念和宣传部门的鼓励作为支撑。所以宣传部门在培养、发展通讯员时,应争取企业党委、行政的支持,拿出专项资金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基层通讯员进行奖励。另外,在政治待遇上,企业要像表彰先进工作者那样对先进宣传单位、优秀通讯员进行表彰。在评选先进、评聘职称等方面给予基层通讯员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可以使他们具有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水平;措施
要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就必须把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企业的管理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不仅能提高整体的企业管理水平还能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工商管理培训的内涵
工商管理培训指的是通过学习专业的知识来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让其在工作岗位上,能够运用这些专业的知识来开展经营管理,其中包括财务、计算机、营销、金融、经济法、国际商务等。企业管理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实现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通过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加强培训师的资质提升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最主要的来源是培训团队,因此,培训是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工商管理培训的效果。在聘请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师时,要注意资质的考核和筛选,从多角度和多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工商管理培训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这些都能够体现其整体的综合实力。在常规的管理培训中,适当对这些培训人员加以有计划地再学习,以便不断更新知识库,紧跟时代的脚步,从而更好地将这些内容运用到企业管理中。
(二)重视工商管理培训
企业想通过工商管理培训来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就必须端正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态度,就现状而言,一些企业并没有高度地重视工商管理的培训,管理的意识薄弱。企业的全体成员必须改变传统固化的思维模式,改变旧观念,推陈出新,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首先只有领导从观念上转变理念,树立新的积极的管理培训态度,参与的人员才能积极的响应,培训人员和领导达成统一的目的才能更好地提升对工商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员工进行培训时,领导要多抽出一些时间鼓励员工的学习,并参与到员工培训的过程中来,这样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还增加了领导和培训员工之间的默契程度。
(三)改革培训方式和内容
当前,大部分的企业培训都是比较单一的,参加培训的企业人员达不到明显的效果。现在工商管理是一项任务量大和烦琐复杂的工作,要想改变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就必须要改善单一的培训模式和内容。例如,在日常的培训课程中,培训师可以在对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师增加有趣味性的举例,这样生动形象的内容让人接受起来更加的容易,培训师和参与培训人员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在开展企业管理培训的同时,要注重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成果和培训的模式,取长补短,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法,从而最大化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3]。
(四)加大培的考核力度
一些企业常常会给员工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然而这些员工往往对培训的考核草草了事,没有学习的意识,因此,加大培训考核的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手段之一。培训考核的内容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的考核,还要从培训人员的角度出发,加入一定的实践性考核,考核内容要具备针对性和启发性。在考核的时候,可以多增加一些实际性的考核方式,包括随堂测试、口述论辩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这样的工商企业管理培训才能真正意义上让参与培训的人员切实的掌握企业管理的知识,使参与人员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更有效率地为企业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的能力。
三、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
针对我国企业的目前现状,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也就决定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所以,通过工商管理培训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工商管理培训,不仅可以补充管理者缺乏的知识,还能促进管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优秀的管理模式和学习的习惯,以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激烈竞争。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要想跟上国际发展的潮流,必定要不断加强工商管理的培训。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能够帮助企业领导更好的管理企业,让企业良性健康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也重视到了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实力,也在大力推崇管理培训的实施,帮助企业提升管理的水平,从多方面的总结来看,工商管理的培训确实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邮政重大的意义。
结论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通过工商管理的培训培养了高素质的企业人才,又达到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最终目的,进而推动了企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企业要紧跟时展的脚步,切实努力实施工商管理培训,更好地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俊博,乔瑞中.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探讨[J].商,2013(02):29.
[2]徐恬恬.浅谈如何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4(08)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培训;风险模型;风险规避;培训策略
一、人力资源培训风险理论概述
企业经营有风险,企业的培训活动同样也具有风险。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培训的错误认识和培训体系的不健全以及疏于培训流程管理工作,常常会使培训质量不高、效益低下,这不仅造成企业在培训投入上的资源浪费,产生投资风险,同时也使企业的培训工作日益陷入边缘化的恶性循环中,由培训风险最终导致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更大风险的产生。
二、我国企业培训的现状分析
21世纪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作为知识载体的员工则成为企业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资源。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企业员工面临着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巨大压力,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强对员工培训的投入与管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职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创造力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人才之间的竞争,员工培训已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员工培训已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永恒动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政府、社会团体都越来越重视培训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培训方面投入已占GDP的2.5%。美国企业培训经费一般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0%左右,欧洲国家在5%-10%。中国人才资源网对2005年中国企业培训现状的调查显示:有41.3%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以下;有39.13%的企业花费的成本占1%-5%;有15.22%的企业花费的成本占5%-10%;有4.35%的企业花费的成本占10%-25%。按照国外通常的标准,培训投资超过劳动力预算5%的工厂可以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为20%,而投资达到或者不到5%的工厂这一数字为19.1%。虽然中国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对员工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培训对企业效益的提升还十分有限,培训效果并不明显。综合参考文献,企业培训的主要问题如下:企业对培训投资不足培训具有被动性和盲目性;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趋于形式化,企业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不够清晰、实用;忽视培训效果的反馈和培训技能的使用。
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风险分析
1.对培训工作的错误定位培训瓶颈的背后,真正限制培训管理体系的障碍在于“观念瓶颈”。观念瓶颈首先表现为培训文化的单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现在一些企业的高管普遍存在着对培训的不正确认识,他们仅把培训看作是一种成本的投入,而不是可以带来收益的投资如认为“培训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培训员工的投入比招聘新员工更高”等等,结果导致了在培训实践中,作为上级的领导,对培训工作不积极参与,更不用说支持,培训工作结束后也无人问津;作为直接参与人的受训员工,也认为培训是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学不学都一样、学好学坏没差别,因而不能正确对待培训,导致培训流于形式。
2.人才与专有技术的双重流失
人才流失的风险是目前企业培训所面临的最大的投资风险。因为人力资源是一种“会跑”的资源,培训对象作为“经济人”,其属性也就决定了其在接受培训后,必然要求增加工资、提高待遇,而培训企业的培训投资在此时并没有完全收回,若再加上提高薪酬的成本投入,对一些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一旦受训员工的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不能被充分满足时,就必然会出现“跳槽”现象,并且他们所流向的企业大多数都是本企业的竞争对手,这对本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3.培训回报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培训收益的体现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总是要经历一定的阶段才能表现出来,即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而在当今这个知识创新加剧,市场需求不断转变等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社会中,如果企业由于竞争的需要或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进行战略调整,如转产、工艺改造等就会使培训完全没有回报;如果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工艺调整或新产品开发,就可能使正在培训或刚培训完的知识和技术过时,回报期缩短。
四、如何规避新员工培训的风险
1.树立战略性的培训观念
初期的培训在于给新员工以信息,后期的培训在于帮助新员工开展工作,因此,企业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必须要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把培训作为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对待,培训时的目光也应该放长远些。
2.签定培训合同
根据国家劳动法有关规定,企业可以与受训员工签定培训合同,并要求员工为组织服务若干年,如果员工不履行合同,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并交纳违约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离职风险的发生。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即企业核心,是企业的生命支柱。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企业制度,以一种无形的力量规范、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用高尚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塑造人,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信任感,增强企业活力、凝聚力,降低了员工流失风险。
4.合理分担培训费用
员工培训费,特别是长期培训及高新技术培训费用很高,一旦员工产生离职行为,企业将难以收回培训成本。因此,对存在较大流失风险的入职培训,本着企业为主、个人为辅的原则,由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培训费用。同时,应加大岗位培训,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员工自学、鼓励岗位成才,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培训投资。
5.风险转移
培训外包是常用的一种风险转移方法,由于培训投资具有复杂性,规范性和高成本性的特点。对于一些自身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的企业来说,将培训职能外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企业与高校,培训机构,继续教育部门签定培训外包合同,由外包单位承担培训的部分或核心职能,企业只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验收,由于双方事先签定培训合同,一旦发生培训效果不佳或不符合原有要求,便能依条款获得赔偿,这就是使培训风险转移至外包单位。
6.加强人事档案管理
目前人事档案对员工个人来讲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管理员工的档案,建立员工的业绩,诚信档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起到约束作用。
7.实行有效性控制
全过程应该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以确保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作为一种培训,我们首先需要系统化地设计新员工培训的内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同时依照过程控制的原理,对培训的实施进程进行跟踪,在培训结束后,理应做出具体的培训评估与反馈,以利于新员工培训的切实改进。
总结:本文分别从企业培训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进行了分析,针对企业培训所面临的内部风险,文章从培训观念风险和培训技术风险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策略,即: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正确地制定与实施培训计划。面临培训后员工跳槽的风险,提出采取制约措施,使员工选择留下,企业和员工的博弈达到双赢。在制约成本的问题上,建议完善薪酬体系和与员工建立心理契约的方式来降低制约成本和员工离职率,留住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维:企业在职培训投资的风险及对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报,2006.(3)
[2]杨宣志: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风险与规避方法[J].中国培训,2005,(8):23~24
关键词:赣州;中小企业;培训服务外包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中小企业培训服务外包含义的界定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专注于核心业务,而将某些非核心的业务委托给他人做的一种经营模式。而中小企业培训服务外包是指由于企业自身资源有限,而将一部分或全部教育培训相关活动,如制定培训计划、设计课程内容等,以招投标和合同制的方式委托给专业培训服务商来实施,以更好地增强本身的核心竞争能力,集中做好主营业务的一种培训方式。
二、赣州中小企业培训服务外包的现状与特征
(一)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前景乐观。对赣州而言,企业培训外包属于一种外来品,多数中小企业对其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伴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的不断实施,赣州中小企业也迫切需要一种灵活的用人方式而开始尝试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企业培训外包因而得到较快迅速。根据课题组调查,在赣州目前大约有81%的公司还没有实施培训外包,但是,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已经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度。(二)外包服务商提供的外包服务项目还比较单一,仍然以基础为主。目前,赣州开展企业培训外包服务以一些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等类似机构为主,专业从事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组织还比较缺乏。因此,其提供的外包项目也就缺乏多样性,外包内容也主要以基础性业务为主,如组织培训需求分析、起草项目培训计划书等。(三)立法滞后。法律是规划一切企业运营活动的重要准绳,中小企业服务外包的规划化发展也需要有关法律的出台。赣州还未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发包方和收包方双方的行为,而关于服务收费标准这种细致的条款更是欠缺。很多外包服务商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行制定价格的,导致价格水平相差甚大。由于信息不对称,这种情况也增加了中小企业选择的风险。
三、赣州中小企业培训服务外包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1.使企业强化自身的核心业务成为可能。对于赣州许多处于创业期或成长期中小企业来说,企业最需要解决的是生存和发展问题,企业经营者的主要精力应放在那些能强化自身核心业务的活动上。而培训外包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使企业更好地聚集于它们的核心业务。这体现在:其一,通过培训外包可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二,通过培训外包可让中小企业获得更为优质的培训。因此,中小企业就可以集中精力做好那些对其最有价值的核心工作,而将重心转为那些能给其带来价值增值的项目上。在课题组调研的过程中,56%的公司认为,中小企业之所以选择将培训服务外包出去,主要考虑的就是自身能够专注于核心业务,以达到增强核心能力的目的。2.使培训成本的降低成为可能。企业通过合理吸收与利用专业外包服务商的资源,可以减少雇佣专业服务人员,从而降低工资支出和管理成本;同时,中小企业可以减少相关培训课程的开发成本,降低培训机构的维持费用,无需给予一次性过多地投入而造成企业负担过重。3.使中小企业突破自身资源限制,获得更专业的培训服务成为可能。赣州中小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身资源不足,而培训外包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个缺陷,提高企业的这块“短板”。4.使企业获取新思想成为可能。培训外包远不止聘请外部培训师来企业讲授那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它能给企业带来超越培训内容的东西,从而激励员工产生新思想并保持对新思想的相互交流。
(二)劣势。1.目标与文化的冲突。培训外包商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这时常会与中小企业提高员工能力的初始目标发生冲突。如果外包商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包企业的文化,就会造成受包方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与效率的下降,造成企业内部员工不满意。2.对受包方存在潜在依赖性。有些中小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试图通过实施外包在短时间内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而自身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吸收,就可能导致中小企业产生对受包方的潜在依赖性,进而会使得企业陷入被动境地。3.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中小企业在实施培训外包时,会不可避免地将有关信息泄漏给受包方,这些信息一旦泄漏给别的企业特别是竞争对手,将会给其带来及其严重的后果。
四、赣州中小企业大力实施培训服务外包的对策措施
(一)规避目标与文化的冲突。中小企业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姿态,让外包商了解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目标;作为外包商,也要主动了解并适应企业自身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减少误会,共同促进赣州中小企业培训外包的良性发展。(二)减少对外包商的潜在依赖。这就需要赣州中小企业积极主动地与培训外包商通力合作,认真思考各个外包的项目对企业自身的促进作用,进而不断提高培训外包的工作效率。这里主要是指赣州中小企业自身要转变观念:要成为企业培训的“推动者”,培训过程的“服务者”,企业变革的“倡导者”,企业发展的“策略伙伴”。(三)保障信息安全。赣州中小企业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自身信息安全。要加强培训的监督实施与评估,对于实施培训外包时存在的风险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同时, 中小企业也要做好培训外包的考核工作,进行事后控制。
提高员工素质,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总越来越认识到员工素质的提升已是刻不容缓。但赣州一些中小企业又苦于场所、师资的欠缺而无从下手,而培训外包商的出现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赣州中小企业要大力发展培训服务外包,以推动自己更好地服务于赣州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映.企业培训外包的风险及规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2).
[2]李巧兰.企业培训外包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6.
[3]陈丹红.员工培训外包模式探讨[J].成人教育,2006(9).
[4]蔡翔等.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培训外包[J].经营与管理,2007(4).
【关键词】培训 人力资本投资 风险
狭义上的培训是指课堂讲授、案例研讨、游戏分享和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活动。广义上的培训则是实现绩效提升的一个过程,不仅包括课堂讲授、案例研讨、游戏分享和角色扮演这一系列的活动,还包括活动后的行为改善和绩效提升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作。培训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企业积累人力资本、赢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投资行为概述
1、狭义上的投资行为
狭义上的投资是从纯粹的经济学角度考虑,认为投资是社会资本的形成过程,只有那些能够增加社会总资本并通过建造或购置建筑物、设备、工具以及动力、原材料,真正形成生产能力、可以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活动才能称为投资。
2、广义上的投资行为
广义上的投资是投资主体为获取预期效益而投入各种经济要素,从而形成资产的有意识的经济活动。培训正是一种广义上的投资行为。
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对人的投资增强人的生产与收入能力的一切活动。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是人,可以将消费活动转换为投资行为,因此人力资本投资也是一种经济行为。一切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与能力的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知识存量、技能存量和健康存量的行为都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二、我国企业培训投资行为存在的问题
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国内外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劳动者素质问题愈加突出,因此培训具有战略意义。但我国许多企业由于规模小、步入市场经济时间短,企业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一些较低的管理层面上。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等高层次管理方面涉及较少,还未能将员工培训作为人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手段。
1、企业领导方面的问题
(1)不重视培训。企业领导不重视培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有的企业领导者认为现在的员工想法多、流动性大,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了人才却留不住人才得不偿失,所以不培训,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更为普遍。有些企业领导认为当前企业效益好,员工的素质还可以满足企业需要,暂不培训。有些企业领导有急功近利心态,希望员工培训立竿见影。
(2)“培训万能论”。一些企业领导在重视员工培训的同时又进入一个误区:过分强调培训。员工技能不足了,培训;销售业绩下滑了,培训;服务态度不好了,培训……只要有危机就会想到培训,把培训当成解决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殊不知,人是最难培养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员工成才需要一个过程,仅靠几次培训就想解决企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领导对培训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培训的价值和实际作用,这一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2、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
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企业的上级部门未意识到职业培训的积极作用,过多考虑费用问题;企业内部管理机构之间对职业培训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缺少主动的配合;企业培训部门缺少主动性;管理机构松散,职责不清;企业的上级部门时常等待下级企业的申请或等社会的呼吁,不主动开展职业培训。
企业得不到上级部门的批准不敢贸然进行培训,担心费用问题。企业内部管理机构之间对培训持不同的态度,而大多最后采取随大流的态度,这对企业的培训起着不良影响。企业培训部门缺少主动性,特别是对企业存在的客观问题的提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建议等更是小心翼翼,这必然影响培训所具有的前瞻性原则的发挥。不少企业并没有设置企业培训部职能部门,或是由人事部代劳,或是由工会负责组织,这对职业培训的质量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3、企业职业培训的经费问题
这是许多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一般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入费用很低,而盲目的培训浪费了企业有限的资金。很多企业并不重视员工再教育(培训)的积极一面,只看到培训需要投入资金。还有些企业却为了追求时尚、显示实力而开展职业培训,由于这些培训缺乏需求预测,没有实际的目标,培训与企业发展之间并没有多大关系,浪费了大量资金。更有一些小型企业因为聘请职业培训人员的费用高昂而放弃培训,只想从别的企业挖墙角。这些问题都在影响着企业培训的正常发展。
4、培训难以有效实施
一些企业的确重视培训,却不懂如何科学地实施培训,如许多企业的培训项目设置就不科学。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企业培训市场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在培训讲师、课程设置还是培训方法上都存在不足。许多企业培训开始后就很少有人过问,直到培训结束时才进行简单的考试;学员都是被动地学习而没有主动地参加到培训中,在培训中缺乏沟通。同样的培训课程,有的学员获益匪浅,而有的学员却所学甚少,就是因为缺乏沟通,在学习中没有对存在的问题与培训讲师或其他学员进行讨论。培训过程中监督手段、沟通渠道的缺少都造成培训项目事倍功半。
5、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环境
有关研究表明,培训一般仅产生10%~20%的转化率,即80%~90%的培训资源被浪费了,这是任何一个高绩效企业都无法容忍的浪费。培训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因此员工培训后返回岗位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企业要激励员工学以致用。但现实却是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阻碍员工进行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如部门管理者的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时间紧迫、资金短缺和设备匮乏等。培训成果转化环境的缺乏造成“培训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观点产生,对培训投资行为又是一大阻碍。
三、解决企业培训投资行为问题的相关对策
我国各类大中小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企业培训工作开展还相当不够,企业培训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到位。因此,我国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必须转变原有的观念。
1、使企业潜在的高投资回报率成为现实
(1)调节劳动力市场,消除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让教育的高回报真正体现出来,让企业愿意投资培训。应发展培训融资市场,使有培训要求但缺乏培训资金的企业不至于放弃对员工的培训计划,也使得企业员工不至于由于流动性约束而失去受培训教育的机会。
(2)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为人力资本市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一是用更为平衡的投资组合政策来提高经济增长率,并降低不同企业间培训投资回报率不平等的恶性循环状况。二是开放和改革劳动力市场,发展人力资本和培训的借贷市场,减少劳动力流动的阻碍,使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培育员工。同时,企业绝不是培训资源的惟一途径,私人培训部门的教育也非常重要。
2、降低企业培训投资的风险性
将培训成果与工资待遇挂钩,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职工接受培训以及承担成本的积极性。明确人力资本产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企业与职工之间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降低企业进行在职培训投资的风险,从而激励企业增加在职培训的供给。加强劳动经济行为法制化,尽快完善劳动经济合同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经济行为法制化的程度,进一步使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契约关系法制化、规范化,并降低企业进行在职培训投资的风险。加速人力资本价格市场化的程度,通过规范市场行为缩小人力资本在不同企业间的价格差异,从而降低企业在职培训投资风险。
3、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
不少企业对员工培训足够重视,但却颇具盲目性,缺乏连贯性、系统性、计划性,这样就会导致各种问题。因而,要提高培训工作的效率,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培训计划,具体内容包括:确立具体实用的培训主题,比如质量管理培训、项目管理培训和销售培训等,每个培训都有具体的要求和适应范围;鼓励员工广泛参与,认清员工的需求与方向,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培训要及时反馈与总结,使培训成为企业内部积蓄与分享力量的源泉,为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提供参考。针对每次培训的员工,要形成一个基本的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要有全面的评价,使培训具有更好的效果。
4、让培训真正发挥作用
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非常关键。有些员工认为培训的重要意义在于获得证书而忽略了培训的实质,这些员工一旦获得所需要的证书,自我提高、应用从培训中所获技能的积极性就消失了。为此,有必要精心设计一系列软技能培训方案,以保证能有效改变员工的态度,这一过程西方称之为“变革管理”。同时,应制定一套明确的绩效评估方法和激励计划,将培训纳入考核中,保证受训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环境中,使培训真正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相对于加入世贸组织后全面提升我国人力资源质量的要求来看,我国人力资本的培训投资严重不足,企业在追求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设备升级的同时忽视了对员工的职业培训。企业的领导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增加对员工的培训投资是一项能提高投资回报率、最有利企业长期发展的明智之举。我国企业在当今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国际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面前,如何通过增强企业培训投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是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存礼:中国目前的培训投资现状[J].中国经济学报,2003(1).
[2] 王复兴:企业培训投资的困境分析[J].专家园,2003(2).
[3] 张诚之:国内外企业培训投资的比较调查[J].发展快讯,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