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量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暖气罩散热器热工特性计量供热
0引言
在家居装修美化中,为保证居室的整体和谐,对散热器装暖气罩的做法己十分普遍。暖气罩是将暖气散热片包装的设施,是用来围护散热器的一种装饰,要求散热片散热性能正常、罩体遇热不变形,外表美观,便于检查维修暖气片。其合理做法和细部处理对采暖效果影响较大。所以.暖气罩的制作必须符合散热器放热的规律和特点。
1散热器的热力工况分析
1.1散热设备类型
散热设备向房间的散热过程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供热系统的热媒通过散热器的壁面以对流传热方式向房间散热,这种散热设备称为对流散热器,各种以绕(串)片管为散热元件的带外罩散热器均属于此类;供热系统的热媒通过散热器的壁面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向室内散热,这种散热设备称为辐射散热器,如铸铁或钢(铝)制板型、柱型、管型、扁管型,柱翼型和闭式串片型散热器等;散热设备向房间送入高于室温的空气,直接向房间供热,这种系统称为热风供暖系统。本文重点论述对流散热器。
1.2散热器散热效果
其效果取决于对流运动的强弱,既取决于散热元件表面的温度对空气驱动力的大小,又取决于散热元件外部结构影响空气流动阻力的大小。所以当供暖热水温度较低(如供暖过渡季节)时,其散热能力的下降要比辐射器显著,这种衰减是其热工特性的正常表现,因此设计选用时应该予以考虑。
1.3散热器的热工特性
根据传热学原理,散热器的放热过程是自然对流换热.靠近散热器外表面的空气由于接触受热,使其密度变小而产生浮升力,热空气上升,散热器下部和旁边的冷空气则流进补充并同样被加热和上升。可见.热空气浮升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被加热的程度,散热器传给空气的热量越多,则冷热空气间的密度差就越大,自然对流换热过程也就越强烈。散热器自然对流换热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1)散热器外表面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度差t,我们知道.对流换热基本计算式为:
Q=αF(tb—tn)=αFt
式中Q为换热量;α为换热系数;tb为散热器的外表面温度;tn为室内空气温度;t为散热器外表面与室内空气之温度差;F为散热器的外表面面积.显然,t越大,所传递的热量就越多,使靠近外表面的热空气与远离外表面的冷空气之间的密度差愈大,因而自然对流就愈强烈,自然对流换热也就愈强烈。
(2)散热器外表面面积F的大小从上述对流换热基本计算式可以看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散热器外表面传给空气的热量Q与它的面积F成正比。自然对流正是依靠这些热量而发生的,所以传热面积F的大小对自然对流的强弱也有很大的影响,其外表面积越大,自然对流换热就越强。
(3)空气沿散热器外表面自然对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层流阶段,过渡阶段,紊流阶段.在层流阶段热量主要靠流体层与层之间的导热作用传递.因此,换热系数。比较低,空气温升不大,流速也小.进入第二个阶段,空气连续受到散热器外表面的加热,温度提高很多,浮升力越来越大,流速不断增加.层流底层的厚度随流速进一步增加而减薄,使得层流底层的热阻逐渐减少.所以在这一阶段α是逐渐增加的。当空气上升的速度增加到某个临界值时,流动完全变为紊流,换热系数。达到最大值。这三种状态不仅取决于温差的大小,而且与空气沿散热器外表面流动路程的长短也有很大关系。路程很短,还没有发展为过渡阶段或紊流阶段时被加热的空气就离开了散热器的外表面,此时仅层流阶段起作用,换热量较小;如流过路程较长,层流阶段和过渡阶段在整个散热器外表面只占很小部分,它们对整个换热过程的影响很小,主要是紊流阶段起作用,相对来说,换热量较大。【1】
(4)放热的方向放热的方向即热流的方向。自然对流运动靠受热流体的浮升而实现,如果在热流的上方受到人为地阻挡,就不利于自然对流换热。从上述散热器的换热过程及其特点可以看出,散热器加罩必须符合散热器的放热过程,同时还要保证被加热的空气在采暖房间正常对流循环,否则就会影响散热器的散热量。
2加暖气罩后对散热器散热的影响
对于辐射器,加装暖气罩后,其辐射-对流传热量比例发生变化,甚至可能完全隔绝辐射散热,其不利于散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那些设计错误的暖气罩,其散热量的折减就会更大,常见错误有暖气罩的开口过小,百叶通气率低,开口随意而定,不考虑空气对流的顺畅,只开一个通气口等等。
对于对流器,加装暖气罩也应谨慎。原因是(1)对流器的外罩已经做好,加装暖气罩会增加流动阻力,导致对流散热量的减少。(2)利用现场加工的暖气罩取代原有的外罩,若无专业技术指导,将由于外罩与散热元件配合关系的改变,影响对流器的散热能力。
3加暖气罩后对计量供热的影响
为了实现室内温度控制和分户热量计量,集中供热系统中设置有相应的热量计量仪表以及一系列的温度,压力,流量控制设备。采用热计量后,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调节热媒流量来控制散热器散热量,以改变室内温度。而暖气罩的增添势必会对热计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家居装修用暖气罩极不规范,根据欧洲国家的测试数据暖气罩对散热器散热量的影响将达到30%。由散热器的热力特性分析,当散热器类型尺寸及连接方式一定时,散热器的散热量可以表示成计算温差的函数。即散热器特性方程为:
Q=KFt=cG(tg-th)
Q为散热器散热量(W);G为散热器流量(Kg/h);tg为散热器供水温度(℃);th为散热器回水温度(℃);tn为建筑物室内温度(℃);c为热水质量比热C=4187J/KG·℃。其中t=(tg-th)/In(tg-tn)-In(th-tn)为对数平均温差。散热器散热量对供回水温度的变化是敏感的而对流量的变化则是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减小【2】。对于给定编制条件的某型号散热器,可以得到25℃温差下该型号散热量与流量的关系,见表1
编制条件:标准负荷1687W,散热器特性系数A=6.614,B=1.334室内温度为18℃
表125℃温差下散热量与流量关系
相对流量%
供回水温度95℃/70℃温差25℃
流量kg/h
散热量W
相对散热量
10
5.8
490
29
30
17.4
1074
64
50
20.9
1364
81
70
40.6
1533
91
100
58
1687
100
120
69.6
1754
104
注:改变流量时供水温度保持不变,回水温度及温差相应变化。【3】
如果温控阀与散热器一起安装在封闭的暖气罩中,将使温控阀的感温环境高于设定数值,温控阀的感温元件所接触到的热环境将不再是室内环境而成为暖气罩内热环境。如表1,假设加装暖气罩所引起的热损失为67W,忽略其他影响因素,则提供1678W的标准热量必须付出1754W的热量及120%的相对流量。这就意味着为得到舒适的室温,采暖用户将不得不相应调高暖气罩内温控阀的设定温度,并且为多余的热量损失付出经济代价。此外暖气罩的加装会使热分配表如(蒸发式热分配表)工作失效,并且给散热器的检修代来诸多不便。
5.暖气罩合理的设置
在家居装修中,为保证室内的整体和谐,对散热器装暖气罩的做法己十分普遍。根据有关分析资料,装暖气罩后,有8%-30%以上的热散发不出来,因而加暖气罩的住户将多消费热,其取暖费就高。因此合理的暖气罩设置具有积极的意义。美国人W.H.开利曾经指出:
从散热量的观点出发,带有格栅的进气口,其净空面积至少应该等于空气通过散热元件时的净空面积,而无格栅的进气口要超出这个面积的25%。对于出气口则不应该小于空气通过散热元件时净空面积的0.9倍,不大于这个面积的1.3倍。
暖气罩出气口方向的设计是实际应用中影响较大的问题;出气口向上虽然有利于散热,但是这种设计,不仅容易使散热元件积尘,而且长期使用会使热空气携带各种微粒污染出气口壁面,同时气口向上不利于人们活动空间舒适状况的改善,所以从卫生和健康角度考虑出气口应前置。【4】
6结论
总之,采暖散热器加罩是建筑装饰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建筑装饰而言,暖气罩不单纯是用来满足建筑本身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环境质量(主要是室温)的要求,所以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两者之间的配合,缺一不可。暖气罩的做法若不妥当,将直接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果,降低了室内温度,还浪费了大量的热量。所以,暖气罩在节约能源中的作用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康太泉.暖气罩做法对采暖室温的影响,节能,1997(8)-38-40
【2】李建兴,涂光备.散热器调节特性分析,暖通空调,2001,31(5).-83-85
关键词:计量收费单管跨越系统分流系数供回水参数
1单管跨越系统的设计
室内单管采暖系统改造方案是指在现有的单管顺流式系统的基础上,在各层散热器的供回水间增加跨越管,散热器供水支管上安装温控阀,由此构成新的垂直串连单管跨越式系统。这种安装跨越管和温控阀的办法同样适用于单管形式的新建系统。其中,跨越管分流系数对于系统整体特性的影响较大,是问题的核心。
1.1分流系数的选择对系统调节特性的影响
分流系统的大小直接影响流入散热器流量的大小、进出口温差,进而影响散热器的调节特性。图1显示了随分流系数变化,散热器相对流量和相对热量之间的关系。(横轴为相对流量)
图1分流系数对系统调节性能的影响
表1在不同的分流系数下6个房间所需的散热器片数
分流系数90%80%70%50%30%10%
散热器片数1208981767474
从图中可以看出,分流系数对调节性能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分流系数的增加,散热器调节特性逐渐向线性逼近。但是,为了使室内温度达到设计温度,室内设计散热器片数要随分流系数增加而增多。如表1所示某一建筑6个房间在不同分流系数下所需散热器的片数。
1.2单管顺流改造成跨越管系统的设计
最有代表性的单管系统改造是加分流系数为70%的跨越管。如图2所示一实例,五层住宅的立管上有五组散热器,原来为单管顺流系统,现在改造为单管跨越系统。各个参数如表2、3所示。我们根据加跨越管后系统流量的变化、散热器散热量的变化情况等性质分别讨论单管跨越系统的系统改造设计问题。
表2各个房间热负荷
楼层12345
围护传热系数W/℃55.2953.0453.8553.8559.12
房间热负荷W1492.831432.081453.951453.951596.24
1.2.1加跨越管后系统阻力的变化
表3改造系统设计参数
室外设计温度室内计算温度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分流系数
-9℃18℃95℃70℃0.31
如图3加跨越管后,管路的总阻力系数发生了变化,设为S。设S1为散热器一侧阻力数,S2为旁通管一侧的阻力数。则有:
表4旁通前后阻力变化
管段号流量Kg/h长度m管径mm总压降Pa阻力数Pa/(m3/h)2总阻力数Pa/(m3/h)2温降℃
1194.1312076.622033.081117320.9
261.4322076.5920296.48
1255.56220323.44952.00949525.02
表4为计算所得的数值。其中,1’为原单管顺流系统的管段。1和2是单管跨越系统中的散热器管段和旁通管段。2管段的长度为2m,1管段的长度为1m。可以看出加跨越管后,阻力数和压降都减少到原来的23.69%。从一个计算单元推广到整个系统,系统阻力减少到原来的25%左右。
1.2.2加跨越管后散热器散热量的变化
加跨越管后,散热器流量减少,出口温度降低,导致散热量降低。但是散热器的供回水温差加大,抵消了部分流量减少所带来的散热量减少。从图4中各楼层散热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设计工况下,加设跨越管,散热器的水流量减少了70%,可是散热量最多也只降低了8%。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进出口水温的大温差弥补了因为水流量的大量减少而降低的热量散失。
1.2.3加跨越管后室内温度的变化
根据散热量的变化来计算各层室内温度。原设计室内温度为18℃,计算结果发现,改造后各层温度都在16.5℃左右,全都不符合标准,偏离室内设计温度近2℃。
表5改造后室内温度(在改造前散热面积和流量富余量不同的条件下)
1.001.021.041.061.081.101.12
1.0016.3416.5917.0817.3117.5017.8518.20
1.5017.0317.4117.7818.1518.5118.8719.22
2.0017.4617.8318.2018.5718.9419.2019.45
目前实际在系统设计时都偏于保守,设计散热面积偏大,而且运行单位也一般采用大流量运行,因此现在较为保守的散热器设计可以弥补散热量的轻微减少而保证室温达到设计要求。由表5表示了在大于设计流量和设计面积的条件下,增加分流系数70%的跨越管后,室内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当实际散热面积超过理论设计面积的10%以上,即使系统循环水量不变,改造后的室内温度也可以满足要求。
1.2.4加跨越管后同程系统的稳定性
单管顺流加跨越管后,系统的流通面积大大提高。根据实际系统的水力计算,跨越安装前后立管阻力会减少80%以上。立管阻力过小,会造成严重的水平失调现象。在设计时,需要对系统进行认真的校核计算。
1.3单管跨越管系统的新建设计
实现计量收费之后,系统必须具备可调节性,双管系统调节性优于单管系统。但是单管系统占用空间少,管道简单,适用性较广。如图5,左边系统入户干管布置在天花板下,各组散热器顺次连接,可以避免系统管道过门。右面系统管道可以布置在下一层天花板上,或埋入用户水泥垫层内,管道布置简单美观。从经济上分析,虽然散热器片数比双管系统要多,但是少使用了一根管道,所以总体造价少。
图5单管跨越系统室内布置图
1.3.1跨越管管径的选择
对跨越管管径的选择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该比散热器支路管径小一号,一种认为两者的管径应该保持一致。使用不等温降进行分析计算,观察这两种方案下的散热器温降。
表7调整管径满足不同负荷
房间编号12345
20(同号)19.4518.737.8818.9520.8
调整后的温降19.4518.722.1518.9520.8
表6负荷如表2时不同方案下散热器温降
跨越管管径12345
15(小一号)13.613.0513.2513.2514.55
20(同号)21.620.7212123.1
通过计算,如表6,可以看出小一号选择的温降小,这会使散热器流量变大(与其他分流系数情况比较),热调节特性不好。而选择同管径,其温降合适,调节特性改善。负荷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各散热器的温降不变,仍然使用同号管径最合适。
当部分散热器负荷改变(如第三组热负荷增加一倍),若仍按同管径设计,各个散热器温降如表7第一列所示,第三组散热器温降过大。所以,对于第三组散热器必须选择小一号的旁通管。调整后,温降如下表第二行所示。
因此,对于实际设计而言,选择什么样的跨越管管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2温控阀选择
目前温控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普通的高阻力阀门,一种是新兴的低阻力单管用温控阀。选择的标准是看是否满足阻力和温降的要求。
表8使用高阻力温控阀散热器温降
房间编号12345
负荷一致25.824.725.125.127.5
负荷不一致21.5520.7422123
当负荷不一致,即同一立管上各组散热器热负荷相差很大,如表7中负荷大于其他散热器一倍的散热器3选择同号管径的温降为37.88℃。而如表8,选择温控阀系统无法实现。因此,对于单管系统,尽量使用低阻力单管用温控阀是必要的。
2室内设计温度的选择
实现计量收费后,供热系统要满足用户的各种调节需要,对于室内设计温度的选择,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应该提高室内设计温度,以满足用户的调节要求。另一种观点认为不需改变,不同用热量的要求可以通过流量的变化来弥补调节。
从满足用热要求的角度来考虑,作为大多数的乙类住宅,供热系统保证的室内温度为18℃,最高时可达21℃,这是所有供热用户都在使用时的情况。实际上,还存在大量和用户作息时间相反的公共建筑,例如学校以及一些社区服务机构。同时,计量收费后,用户自己控制热量消耗,为了节省费用,常常只打开部分房间的散热器。而且即使用户打开自己房间内所有的散热器,也不一定就要求每个房间室内温度都在18℃以上(例如厨房、卫生间和储藏室等)。这样不需要正常供热的用户的流量会向其他需要正常供热的用户分配,而分配的数量和外网和用户的水力特性有关。假若散热器流量能增加2倍,室内温度可以提高3℃左右。采用增大系统循环流量和这种用户之间的流量互补现象,可以满足用户的部分需要。但是为了系统安全设计考虑,可以根据热网热用户的用热时间特征,提高设计室内设计温度1-2℃,
从恢复室内温度的时间来考虑。当在不同时间段内设定不同室内温度时,例如上班时家中温度设定为10℃,下班后希望升到18℃,此时必须考虑室内温度的恢复时间。在不同的室内设计温度情况下(周围房间的温度为18℃,墙体为普通内墙),30分钟内室内空气温度都能恢复到15-16℃左右,并且恢复时间相差不大。这主要由于室内空气的热容较小,升温速度比较快,而家具墙壁等固态密实物体的升温比较慢。所以完全恢复到室内设计温度可能需要2-3个小时,而恢复到15-16℃的只需要半个小时。当然原室内设计温度选取的越高,恢复到18℃室内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所以适当提高室内设计温度可以加快室内温度的恢复到18℃左右的速度。
以上提到可以适当提高室内设计温度以满足计量收费的新情况。但是如果一味的提高室内设计温度必将造成系统初投资的大量增加,所以应该按照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室内设计温度。
3供回水参数的选择
供热系统沿用供回水温度95/70℃的设计模式多年,但实际运行时供水温度一般不超过80℃。对于这种情况,有人认为设计温度不应选择95/70℃,不仅浪费能源,而且造成输配系统的热损失增加,应该选择75/50℃左右的温度作为热媒设计参数。另外,还有人认为应该降低回水温度以提高经济效益。
3.1供水温度的降低对系统的影响
表9和图6显示了供回水温度降低对散热器片数和系统调节能力的影响。可以看出,降低供回水温度,对散热器的调节特性改善很有限,并且是以增加系统初投资即散热器片数为代价的。同时,对于现在的低温运行情况,是由于系统设计不合理、过分保守的设计造成的,和设计参数无关。至于输送热消耗的问题,完全和系统管理以及维护水平有关。所以,降低供回水温度没有必要。
3.2降低回水温度对系统的影响
如果系统采取大流量运行会使运行效率低下。因此,为了使系统高效运行,增大供回水设计温度,采用小流量运行比较可行。
表9不同供回水温度时散热器片数(热负荷1500W)
供水温度(℃)95857565
回水温度(℃)70605040
四柱散热器片数9111418
图6供回水温度对散热器调节性能的影响
1.1计量依据:
a.工程量清单及计价说明;b.施工设计图纸;c.工程变更令及工程变更清单;d.合同条件;e.技术规范;f.有关计量的补充协议;g.索赔时间与金额审批;h.隐蔽工程资料。
1.2计量原则:
a.按照合同内规定要求的内容、方法、范围、计量单位进行计量;b.所有施工项目按照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进行计量;c.按实际完成量及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的工程量进行计量,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与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方可计量,否则不予计量;d.计量主要依据文件及附件的签字资料、手续齐全。
1.3计量方式:
a.进行实地测量、实地勘测,并按施工设计图纸计算。例如,土方工程,一般对工程计量中的关键和难点对横断面宽度,挖土方的边长等需要实地进行勘察与测量,场地清理也要按照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b.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只能作为计价的依据基础,计量人员要进行实地测量。
1.4工程计量台账: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实际情况,会出现或多或少变更施工工程,为保证工程顺利竣工,由施工方向现场监理申报,经甲方,设计,监理,施工方共同确认,签署设计变更文件,确认变更单价,一般采用合同内工程项目单价,应与合同内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编号一致。为掌握工程进度,建立分项工程计量方,保证工程量的准确性,不重复计量,不漏记工程量。
1.5工程量的计算:
1.5.1土方路基是公路工程的主要工程量
有时,地面形状会很复杂,挖填土方都不是简单的几何形状,计算方式可能只是近似集合体,计算的精确度只能取决于中桩间距,在保持精度的情况下尽量简化计算方式。横断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路基的挖填土方断面面积是指原有的地面线与路基的设计线所包围的那部分面积,高于地面的为填方,低于地面的为挖方,二者需分别计算。通常采用的是坐标法和积矩法。
1.5.2计算土石方数量。
土石方路基的计算工作量一般较大,而且挖填路基的不规则形导致要精确计算土石方的体积非常难,在一个工程中通常采用近似的方法计算,假定两个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它的体积为:V=(A1+A2)L/2其中:V-体积,土方数量化-m3;A1、A2-分别是相邻两个断面的面积-m2;L-相邻两个断面之间的距离-m。这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用这种方法计算土石方的体积简便、实用,也是公路上经常采用的方法。但也有一定的误差性,只有在A1、A2相差不大时才计算比较准确,相差较大时,则按照棱台计算机公式更为接近些,它的公式为:V=1/3(A1+A2)L[1+√m(/1+√m)]式中:m=A1/A2,其中A1<A2。计算土方路基土石方数量的时候,应该扣除隧道及大、中桥占公路长度的体积;用在桥头起引道作用的土石方,可以将其视为需要全部或部分列入桥梁工程项目中,但要注意避免遗漏和重复。小桥涵所占的体积一般不予以扣除。
1.6修补工程量清单。
工程计量中土方工程是其关键和难点,影响因素众多,项目进场后必须熟悉图纸,依据技术规范的计量规则,增补计量清单
2合同管理
2.1开工预付款。
由业主提供给施工方用于工程开工的无息贷款费用,一般国际上规定的范围是0-20%,监理工程师确认与承包人完成合同签署后并提供履约保函,向业主签发合同规定的付款证明书,业主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批,并支付工程开工预付款的70%,在设备进场后,再支付30%。在预付款累计金额未达到签订合同价的30%之前不能扣回,达到30%的合同价后,工程进度按笔录里分期从每个月中的进度款支付中扣回,所有金额在进度款累计金额达到合同价格的80%后扣完。
2.2设备材料预付款。
由业主在开工前提供给承包人的一笔无利息贷款,用于支付工程进场前的部分永久性设备材料,扣回的做法是在每期上报的材料预付款减去上期材料预付款金额,在支付预付款的同时一定要核查材料是否进场及进场数量,检查材料进场前是否具有出厂合格证及其检测为报告,是否满足设计及规定要求,国家规定设备材料预付款在用于永久工程之后,必须在三个月内将预付款扣回。
2.3保留金。
保留金是业主为使施工方履行合同内义务对承包单位应得款项的扣留,是承包单位的义务担保。监理在承包单位申请第一期进度款周期开始,按照合同专用天条款规定的百分比进行扣留。直至扣留的的保证金额达到项目专用条款规定的数额为止。当某一工程在实质上已完成交工并验收合格,业主开具全部竣工证明后,按合同规定的退还比例进行签发证书,如果是部分交工证明,则需按部分工程的百分比退还。另一半需业主签发缺陷责任终止书才可退还。所以承包人应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全部工程量,这样保留金就可以如期返还。
2.4工程变更。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都会有变更存在,产生变更的因素也有很多,在不同情况下,支付方法也不同,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监理、业主)对变更的费用争议也很大,通常对单价的争议很难达到一致,根据合同条款规定,可暂付。2.5暂定金。是指在合同范围内,并在已经标价的工程量清单中列出的“暂定金额”,主要用于在签订协议书的时候没有明确或预见不了的变更施工需要的设备材料等金额。一般由监理工程师按业主的的批准指令方可使用部分或全部,否则不予动用。
3结束语
通常情况下,电力计量可以分成低压计量与高压计量,也有利用互感器接表进行计量及直接接表计量技术。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常用的计量技术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微处理器和模数转换进行的实时处理计量技术,这种微处理器和模数转换技术所使用的电能表功能非常灵活,是当代电力计量与多功能电表的重要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计量内存容量非常大、计量信息处理的速度快,能够获得很多有用的电能参数,它常用于计量精度较高的关口电量。然而,这种方法也存有一些缺点,因为电力市场发展及企业研发能力存在差异性,该计量技术对处理无功电能、谐波分量等方面有一定影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标准;第二种是运用通用型的计量芯片来计量电力的技术。现阶段,很多供电企业都经常利用通用型的电力计量芯片技术,该技术对于有功电能统计具有运行稳定、技术成熟和容易开发的优势。所以,它在中低端的电能计量设备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因为器件本身功能具有一定限制性,利用通用型芯片技术制作的电能表在计量无功电能与谐波电能方面比较困难。
二、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
电力计量要实现标准化管理,必须构建有针对性的电力计量标准化体系,这种标准化体系可以分成三个方面,即:管理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服务与人员标准化。
1.管理标准化
管理标准化是站在供电企业的管理角度对电力计量实行标准化的管理。管理标准化具体含有几点工作:第一是将法律作为依据,一切工作依据法律展开,加大法制工作的宣传力度,真正贯彻《电力法》、《计量法》法律法规,把这些法律法规当成是供电企业电力计量工作的行为准则,真正做到依据法律管理电能;第二是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具体有计量管理技术相关规范、计量标准定期检查制度、计量标准技术管理制度、计量工作现场管理制度等,要对电能计量工作的所有环节都制定标准,保证计量设备仪器可靠准确;第三是电力计量工作要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管理方面需要构建行政管理人员直接进行管理的形式,将电力计量方面的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第四是定期强制性的检验电能计量仪器仪表,加强计量仪表的检定工作,无论设备仪器是否正在运行,都要依据相关检查流程规范强制进行检定,对经过现场校验发现不合格的计量仪表仪器,必须送到指定的计量站对其进行全指标试验,一旦发现不合格强制要求用户换新,与此同时,要给所有计量表都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统一归档管理,从而减少用户由于计量数据不准确受到的损失;第五是还要注意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工作,重视各个岗位、各个部门之间的制约、配合,计量仪器和计量设备的选购、配置、维护及检查检测所有环节都进行闭环动态化的管理,将每项工作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制定奖罚分明制度;第六是制定档案管理方面制度,建立计量档案,派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中图纸、记录、证书及资料的管理水平,并建立对应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数据库数据,确保资料准确,从而利于整体分析电力方面各种数据信息,确保仪器可靠性和准确性,给正常的电能收费工作提供依据。
2.技术标准化
要使电力计量实现标准化的管理,必须要保证技术方面具有强大的支持,也就是在技术管理方面形成制度体系与制度方法,进而满足各标准要求。首先,要加强计量仪器选型方面的整体分析,提升计量工作准确性。仪器选型分析主要是在已选定仪器设备的情况下,分析其定位、接线及选型,最大限度的提高计量精度。具体就是要正确接线,接线方式和计量方式要根据电力系统不同情况进行,要注意将计量误差降至最低,合理定位主要是合理制定计量点位置,如果计量位置远离现场,就会增加二次负载与二次回路的损耗,进而会降低计量精度。合理选型就是科学制定电流互感器变比;其次,要提升计量仪表仪器的精度,使计量管理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仪器仪表精度最主要的是提高电能表精度,在硬件方面提高和改善计量工作标准化管理。技术方面必须进行改造,有顺序的淘汰技术较落后的产品,拒绝国家已淘汰或禁止使用的电能表,加大力度改造计量技术,实现远程抄写电表和计量数字化,不断提升计量工作自动化水平。加大计量工作的检验力度,计量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计量监督标准进行,充分发挥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计量精度,可以依据符合类别选择精确度级别,投入使用前做好调校工作,使计量仪器误差满足规范要求。
3.服务与人员标准化
服务与人员标准化是指供电企业在服务方面和人事管理方面要进行规范,从而提升计量管理标准化程度,这方面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含有如下几方面:第一,要加强技术培训与技术交流工作,提升计量工作人员技术素质,计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和运用与计量人员具有紧密联系,计量人员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技术素质对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所以,要提升计量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与技术素质,使他们推动管理标准化向前发展;第二要加强计量队伍建设工作,保证计量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可以从人力资源和智力两方面为整个计量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第三要重视服务标准的具体实施,加大标准实施力度,推进服务标准化。具体要明确制定各项服务制度、营业室服务、维修服务、业务流程、收费标准等方面的服务标准;第四是注意对电力用户开展计量咨询服务,向人们宣传电能计量方面的有关知识,让广大用户了解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及程序性。
三、结束语
1.规范性强,填写有“法”可依。
“样表”对以往过程文件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名称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明确,均做出统一规定和注释。
2.示范性好,大量减少师生反复修改而增加的工作量。
工科学院毕业生文字能力普遍偏弱,Word软件使用不熟悉,导致过程文件中字体不统一、文字大小各异等,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给学生讲解修改,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样表”对各个部分填写内容的字体要求、文字大小、行间距、参考文献格式等做了详细的标注,一目了然地展示给师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节约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实践证明,今年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文件的规范性显著提高。
3.填写内容更加清晰明确,避免填写内容过于空洞。
以往的工作表格对学生任务有规定,而对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的填写意见往往没有要求,很多时候都是填“同意”或“审核通过”,甚至有的文不对题。“样表”对该部分内容的填写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引导教师从合理的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工作。
4.学生成果要求更具体,成果质量有保障。
以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成果要求为基础,针对建筑工程学院5个专业的各自特点,“样表”又对各个专业作了更具体的规定,促使成果质量的提升。如建筑学专业成果要求:(1)设计图纸不少于15张,A3版面排版(不包括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报优的同学必须有4张A1展板。(2)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4000字,团队项目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要把相应的图纸成果穿插到说明书中去,要图文并茂。(3)遵照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相关要求进行撰写和排版。
二、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启动阶段做好师生动员等准备工作,召开三个会议
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启动会议。
会议主要是对当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部署,同时检查准备工作情况、协调工作困难、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等。参会人员包括全体院领导、正高职称教师、实验中心主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教务工作人员,体现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视度。
2.新进教师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培训会会议。
主要针对学院新进教师和外聘教师,由教学院长对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工作进行讲解和明确要求,教学秘书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的操作进行讲解培训,让该部分教师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3.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动员会。
会议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目的、步骤、内容以及各阶段的任务和纪律,让学生足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会后指导教师和学生见面,指导工作正式开始。
三、全过程监控,各阶段措施得力保质量
1.重视选题工作。
提倡教师将科研课题给学生真题真做和结合生产实践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做到一人一题,团队项目选题要保证既有合作内容又有独立完成的任务。重视选题更新率,更新率不能只是个统计数字,落实更是关键。专业负责人要对教师申报题目的难易程度、广度、深度、工作量及合理性把好第一关。选题完成后,学院组织教学委员会、二级督导,对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及可行性进行审核,确保选题质量。
2.重视中期检查工作。
各专业分别抽取10%的学生进行中期答辩,同时有报优意向的同学必须参加中期答辩方能取得评优资格。其他没有参加中期答辩的同学应在场旁听,并接受指导教师的中期检查,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上交中期成果。学院专门设计了中期检查答辩表,要求学生在答辩过程中陈述前期的工作进展,后续工作计划和预期达到的成果,有效保证了后续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3.重视答辩工作。
要求各专业对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原则上每个答辩小组不少于4位专业教师,其中至少有1名高级职称教师担任答辩组长,每位学生汇报10分钟,教师提问10分钟左右,学生答辩10分钟,答辩秘书要做好详细记录。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二次答辩,先进行小组答辩,再按评优比例确定部分学生参加大组答辩,评优答辩组全部由高级职称教师构成,最后成绩总评由答辩委员会确定,同时评选出学校及学院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四、细化规章制度,针对新问题及时出台补充规定
1.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做到权责分明。
在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又制订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明晰了毕业设计工作中,系、教研室、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如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包括:(1)对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面对面的答疑和指导工作,跟踪毕业设计(论文)进程与质量,做好指导记录工作,应避免记录过于简单,以备学院检查。(2)指导学生按照学校统一格式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或计算书,同时各阶段材料从系统导出并认真核对,格式按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样表填写。(3)如果学生有弄虚作假、抄袭别人成果或由其他人代替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情况,指导教师未发现且同意提交答辩,一经查出,学院将扣除该指导教师本环节一半工作量,等等。
2.针对新问题特别是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在各自实习单位继续实习或者准备研究生复试等方面原因而未能及时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