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智能课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人工智能 优选教材 考核方式内容 手段 实践
人工智能(Ari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一门综合了应用数学、自动控制、模式识别、系统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的一门新型学科,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它是研究智能机器所执行的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职能行为,如推理、证明、感知、规划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来解决人类处理的复杂问题。人工智能紧跟世界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有关人工智能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到国防建设、工业生产、国民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信息网络和知识经济时代,人工智能现已成为一个广受重视且有着广阔应用潜能的前沿学科,必将为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的大中专院校中开展人工智能这门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显得十分紧迫。迄今为止,全国绝大多数工科院校中的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都开设了人工智能这门课程。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自2005年成立至今,一直将“人工智能”列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八年的历史了。由于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以邮电、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为特色的工科院校,因此,学校所开设的许多专业都迫切需要用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在问题需求的推动下,南邮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在人工智能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物联网学院所开发的现代智能物流系统、自动化学院所开发的城市交通流量控制与决策系统,为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典型的教学案例。我们结合近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从优选教材、考核方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一、优选教材
目前,国内有关人工智能课程的中英版教材种类非常多,遵循实用、简单、够用的原则,再经过授课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调研,我们选用由中南大学蔡自兴教授主编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三版作为南邮本课程的授课教材。本书覆盖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比较全面,包含知识表示、搜索推理、模糊计算、专家系统等。本书主要针对计算机、自动化、电气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学生所编写,内容基础,难度适中。蔡教授所编写的这本教材全面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做到了内容新颖、简单易懂、兼顾基础和应用,受到了全国广大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所选择的教材是恰当的、正确的。
二、考核方式
在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人工智能”这门课大都选择开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为了强化学生对人工智能这门课基础知识的掌握,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选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为了打消部分学生想在期末闭卷考试中通过作弊手段来完成人工智能这门课考核的侥幸心理,我们加强了对学生平时考勤成绩、课下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的考核,从而杜绝了“一纸定成绩”的现象。我们对人工智能这门课的最后期末成绩是按如下权重来划分的:平时考勤成绩占10%、课下作业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最后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只占60%。为了克服国家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避免学生“机械式”地的应对教学和考试,我们对考试题型进行了调整,不再是以往的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而是改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应用题型为主,这样学生只需要在理解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思维来解题就可以了,这也体现了国家目前正在提倡的应用型教学导向。
三、教学内容调整
对于本科生而言,人工智能这门课程所需要讲授的内容实在太多,由于课时所限,我们必须精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它的具体应用。因此,我们将人工智能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人工智能的概述、知识表示方法、确定性推理方法等;第二部分为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的具体应用,包括神经元网络计算、模糊智能计算、专家知识库系统、机器语言学习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调整和安排,使得授课计划能够比较全面地覆盖了人工智能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从而满足了学生们的求知需求。
四、教学手段的改进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我们发现,在选修“人工智能”这门课程时,每个学生的心中所想各有不同,这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兴趣还比较强烈,但随着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抽象,学生逐渐对这本课的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上课时间不去听课,使授课教师对教学也渐渐失去了信心,导致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在开课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验条件,开课前给学生演示“机器人医疗服务”实验,通过该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们看到机器人能够给病人提供多项人性化的服务,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开发医疗服务机器人多项关键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开课前能够对本课程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二) 借助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它往往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们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择教材内容,应用公式、图形、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电脑和投影机显示出来,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人工智能这门课具有针对性强、内容抽象、公式繁琐等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习该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来组织教学。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南邮自动化学院梁志伟博士带领学生所开发的“智能足球机器人”比赛片段;让学生在线观看北京大学工学院谢广明博士带领学生所开发的“自主视觉机器鱼”录像片段等。在讲解某些重要的求解算法时,借助Matlab软件和投影机,直接展现该算法的求解过程,从而改善了课程教学的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提倡课堂辩论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多次组织课堂辩论,辩论的主题包括人工智能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困惑、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中的市场前景等。如组织了“电脑PK人脑”“电脑是否让电视消失”“电脑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等一系列辩论会。经过激烈的辩论,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感觉自己收获很大,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学生由“被动听课”角色变换为“主动参与”角色,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五、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应用是目前国内外各个大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会授课中的各种智能控制算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掌握课本知识。人工智能教学计划安排了4学时实验课,设置了“传教士和野人过河”“机器人路径规划”这两个人工智能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2个实验题目的编程,并书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学生动手实践了课堂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智能算法的理解。
人工智能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优选教材、考核方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实践教学五个方面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进行了总结。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我们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对于指导新教师讲授“人工智能”这门课程具有积极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路小英,周桂红,赵艳等.高等农业院校《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4):66-68.
[3]马建斌,李阅历,高媛.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3):330-332.
[4]赵海波.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7):541.
关键词:多元智能;目标;方法;家园配合
一、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幼儿教育界逐步认识到“整合”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意义,课程研究者对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认识出现了明显的趋同倾向,给儿童提供“整合”课程成了国际国内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多元智能理论为早期教育课程整合打开了大门。而且,“多源智能创意课程”的提出显得特别的及时和重要,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者乃至整个社会对儿童、儿童智力的看法,使人们重新看待“学习”的含义,对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实施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的目标及方法
我国实施研究实验的“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已有三年时间,我们根据课改的要求,研究之初选择了三个不同年龄的班级作为实验班,确立了三个研究目标:一是站在21世纪幼儿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多元智能创意课程”,深入系统地理解领悟多元智能理论,把握这一理论的核心精神,探讨多元理论创意课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智能的核心精神,探讨多元理论创意课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智能的核心线索是否是恒定的;二是探讨幼儿如何在生活环境中,在见、触、思、创中进行多方探索、自我反思;三是探讨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内容在呼伦贝尔市及我园是否可以实施,在实验过程中认识自己所处的文化和本土特征。
实验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课改小组成员学习多元智能理论,领悟其理论精髓,了解其特点。
第二阶段:熟悉教材,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模仿教材案例进行实验教学。
第三阶段:各学龄班教师互相听课,全国组织公开课教学,实验班以教材主题网中的内容为主线组织教学活动。
第四阶段:在总结公开课及多元教学的基础上,每学期进行多元创意课程实验总结,修改教学手册中不适应我园教学的内容和案例。
三、“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为幼儿园教学增添了学习亮点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在传统的课题教学模式中,每节课往往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通过讲述帮助幼儿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但这样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幼儿的个性发展。而这套“多元智能创意课程”教学方案具有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综合性强的特点。根据以上特点,我们有的放矢地组织了大量的教育活动。所有参加“多元智能”教学的老师都体会到多元智能的重点在于开发幼儿的潜能和活动兴趣,使幼儿更多地探索,更多地操作、创造,教师在欢快、活跃的气氛中教学,幼儿在自由、轻松、开放的气氛中学习,同时注意在操作过程中让孩子们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并引导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如在培养幼儿认读好习惯的活动中,由于我园三个实验班在进行“多元”教学活动的同时,还配合幼儿快速阅读教学,所以幼儿自己能看图讲解。如:在“超市”和“我多吃有营养的食物”活动中,幼儿能够自己认读,并认识到食物的五大类别,知道偏食和暴食都会影响身体健康,知道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由于幼儿识字量的增加,良好认读习惯的养成,图书区发挥了作用,幼儿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
(二)主题网络设计灵活多样,内容可塑性强
“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的资源手册中,比原有的教材多了主题网络这一项,每个主题的目标鲜明,网络设计明确,而且最大的特点是主题网络设计可以根据本地、本班的情况和幼儿发展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与拓展。在调整和拓展前首先要全部了解教材内容,选择可行的内容进行第二次网络设计。(根据班级的课时安排)
例如:《冬天趣事》有些内容要更改:
1.穿毛衣:我会做操,毛衣暖洋洋,毛线哪里来,我会自己穿。
2.暖洋洋:我会做操,常做运动身体好。
3.暖暖的冬衣:毛线衣真有趣,小小毛线球
可设为一个主题活动的内容;时装设计师,冬天衣物大展,冬衣细细看,冬日时装表演。
四、家园配合,为完成多元教学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组织各种形式,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活动,让家长和老师互相交流,探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同时,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多元教育活动使用的操作材料多,需要幼儿从家中带,这样就给家长增加了麻烦,但家长了解了教学内容后非常支持老师的工作。有一次,一个班级用塑料瓶组织小朋友粘贴娃娃头后,感觉效果不理想,当教师请求家长再次帮忙时,家长毫无怨言,积极配合。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毕业生情况;北京科技大学
从2004年国内开始招生至今,全国已有不少高校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我校是较早设置该专业的院校,于2007年在信息工程学院设置其为第7个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2009年9月,学生进入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一届学生于2011年7月毕业。日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
在专业开设过程中,我们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 调研国内外相关院校智能科学与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2) 形成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
3) 制定2010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
同时,在办学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脑科学与认知科学概论,人工智能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微机原理),可视化程序设计、智能计算与应用四个课程组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1首届毕业生知识结构
因为是首届学生,我校大多数课程安排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参考了我校自动化专业的部分课程设置。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由5个方面组成[1],如图1所示。
1) 数理基础课程群:工科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应用力学基础、离散数学等。
2)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群: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实验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
3) 机电技术基础课程群:工程制图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检测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DSP处理器及应用、机械设计基础等。
4) 专业主干课程群:信息论与编码、控制工程基础、脑科学与认知科学概论、人工智能基础、机器人组成原理、计算智能基础、模式识别基础、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控制及其应用。
5) 实践创新课程群[2]:计算机应用实践、电子技术实习、MATLAB编程与工程应用、Linux系统与程序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参与了很多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内容如下。
1)“基于Matlab的智能五子棋人机博弈系统”在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一届“摇篮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获三等奖。
2) 第八届校机器人队队员在第八届亚太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赛中获十六强。
3) 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成功参赛奖。
4) 在智能车校内赛中获二等奖。
5) 在北京市机械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
6) 在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
7) 在“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的校级赛中获三等奖。
8) 在校级机器人竞赛中获季军。
9) 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科技类中获三等奖。
10) 在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博弈锦标赛中获最佳程序设计奖。
11) 在北京科技大学“闪我风采”Flash大赛中获最佳细节奖。
在参加课外竞赛及各种活动之余,首届智能班还自组织了以小组为单位的指纹识别考勤计时系统编程比赛,历时一个月,比赛结束后评出了最优编程奖。然后返回给每个小组,再讨论再修改,最终确定了最优版,申请了国家软件著作权,于2010年5月份获得审批。此次比赛成果是全班学生辛苦劳动的果实,凝聚了24位学生的智慧和努力。图2展示了该系统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2首届毕业生毕业设计情况
2010年底,首届学生进入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部学生通过了本科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如表1所示。
3首届毕业生去向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首届24名学生是2009年9月进入大三学习专业课的。目前,我们统计的毕业生去向,专业第1名放弃了保研指标,选择出国留学,另外有4人保送本校读研究生。选择考研的学生还有12人,另外有3人选择出国留学,还有2人选择就业,如表2所示。
4经验和教训
我们对2007级智能科学与技术首届毕业生的总体情况还是比较满意,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内容如下。
1) 人工智能基础。此课程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基础性课程,具有涉及的面比较广、内容较多、变化较快的特点。我们结合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在保证课程完整性的同时,尽可能增加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
2)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微机原理)。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点是计算机软硬件结合非常紧密,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环节学习。在充分分析本门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对该课程作了如下教学改革:自行研制开发了一套实验装置,开发了配套的实验项目,编写了相应的实验讲义。图3是我们使用的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实验装置。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让学生在学习已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做一些由简单到复杂的新改动,直至最后设计出新的应用电路,并用相关器件实现。为了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电路板,教学团队花费近3 000元,购买了各种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制作工具,包括单片机芯片、集成稳压电路芯片、各种传感器、小键盘、电阻电容、印刷电路板、万用表、电烙铁等,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设计并制作完成一个单片机控制系统。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们实行小班授课,每班不超过30人。学生都很遵守课堂纪律,几乎没有迟到早退现象,为该门课程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可视化程序设计。小班在实验机房上课,课程将讲解部分与上机练习结合起来,教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后,让学生立刻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4)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针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对计算机软件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我们压缩了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两门课程的学时,保证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并编写了相应教材。
5) 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我们对研究思路、内容、方法进行必要调整。英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近几年开设了AI相关专业,并且多数与机器人结合。在2010版教学计划中,我们也将机器人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验平台和设计实现对象,为此探讨设立机器人组成原理课程[3],并在准备教材。我们还与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开发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系列教材[4]。
另一方面,我们在办学过程中也感觉到一些问题,和南开大学[5]的问题较为类似。
1) 专业宣传方面的问题。
2) 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学校还处于单兵作战阶段。
3) 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有待加强。
4) 师资结构对其他学科的依赖程度较大,还未形成完整的师资队伍,多数教师来自其他专业。
5结语
通过两年的专业课学习,首届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全体学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成绩。多门基于专业课程开设的课程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
践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很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的论文题目都很有新意,充分体现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智能”特点,而且学生在论文答辩环节全部顺利通过。首届毕业生中,出国和保研率达到54.17%,就业率达到45.83%,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通过研究首届毕业生情况,我们认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专业,能够将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等专业性较强的学术领域综合起来,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优秀毕业生。
总结首届毕业生情况,我们将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如下改进:结合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尽可能增加学科发展前沿的内容;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学科前沿的自学内容;在教学中尝试以作业的形式安排实验内容[6]。同时,我们继续保持小班授课方式,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考核方面,结合平时、考试和答辩3种形式,来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总结已有的教学经验,吸取教训,发展优势,我们相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一定会一步一步成为更加完备的、更有优势的、更具时代特征的新型专业。
参考文献:
[1] 刘冀伟,石志国,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概况[J]. 现代大学教育,2010(6):1-4.
[2] 石志国,刘冀伟,王志良.“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软件实践类课程建设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1):93-97.
[3] 石志国,刘冀伟,王志良,等. 机器人组成原理课程规划[J]. 计算机教育,2010(15):86-90.
[4] 杨鹏,张建勋,刘冀伟,等.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0(19):11-18.
[5] 方勇纯.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情况分析与专业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10(19):51-54.
[6] 魏秋月. 关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9):18-19.
The Situation of the Major in 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LIU Jiwei, SHI Zhiguo, WANG Zhili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学分制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
一、关于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必须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学分制的精髓在于学生自主选择。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和学习进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分制的重要内涵。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业和发展方向,掌握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有足够时间和空间实现自己的主体价值。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分制的重要内涵。
二、学分制实施前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方式
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过程是:讲解单词—跟读单词—逐句讲解课文(讲解并翻译课文重点词句,分析语法复杂语句)—布置作业。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一条流水线作业,大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学习,很少为学生设计,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丧失英语学习兴趣,自然学习效果不佳。
为此,教育部于2007年7月颁布了一项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课程要求》)。该教学要求将其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新《课程要求》无疑为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2l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此纲领的指导下,英语教师渐渐认识到,原来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智能优势,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必要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大学英语精读教学。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语言智能
多元智能的主要观点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人的智力结构是多方面的,在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中,包含有:①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能力。②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运算和推理、抽象思维、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③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④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运用四肢和躯干来表达思想情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⑤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节奏、音调和旋律的能力。⑥交往—沟通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与人相处、交往、合作共事的能力。⑦自知—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约束自我的能力。⑧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指人们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是一种在自然世界里辨别差异的能力。每一种智能都有其核心能力。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这八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而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使每一种智能都存在某方面发展的潜能和机会。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中的八种智能的基础上,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提高每个人潜在的智能水平,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
就英语教学而言,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语言智能”,但不能只重视语言文字的形式,实际生活中,语言还包含其他的功用。传统的教学法,如语法翻泽法及听说教学法,较以形式为本位,强调语法的正确性,但其效果并不见得好。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显示(Krashen&Terrel,1988):过于强调形式,会使学生焦虑感提高,阻碍学习,语言学习应以传达信息为主,让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从中习得形式。所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本身与多种智能相结合,实行教学要点切入多元化,教学主体多元互动,知识教学情境化,设计出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四、课堂活动的具体实施
大学英语精读课侧重于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通过讲授与练习相关语言知识点,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淡化了语言实践,冲淡了交际能力的训练。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相关语言知识的同时,又有充足的机会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本节笔者将从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角度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阐述在课堂教学中的新尝试。
以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4,Unit 2 Charlie Chaplin为例,笔者对本单元的课程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活动。
1.Assignment For Preview.在新的单元开始之前,教师要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卓别林的相关资料,教师可以用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素材,比如: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arlie Chaplin?”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influence of Chaplin’s childhood on his later life and art? ”“Why was he successful in his movies?”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一些有关卓别林的评价、图片、视频等资料。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特长,精心准备在课堂上的汇报展示,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等不同智能。
2.Schema Activation.在正式导入本单元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有关卓别林的背景知识的了解。教师要求每组同学分别进行汇报展示,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然后教师要求同学们进行自由讨论,同学们可以对感兴趣的展示向展示小组的同学提问。这样的热身活动不仅能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降低学生的焦虑感,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运动智能等不同智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吸收。
3.Vocabulary Activities.词汇讲解是一堂英语课中学生感觉较为枯燥乏味的部分,因为传统的词汇教授方法是“老师讲,学生练”,即教师讲解词汇的含义用法等,学生用词造句或者翻译相关句子。这样做忽略学生的智能特长差异,只注重对学生语言智能的培养。其实,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需按照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设计关于词汇教学的课堂活动就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将学生分组,然后分配符合其智能特点的任务。比如,擅长语言智能的同学可以被分配给讨论词汇之间的关系的任务,决定每组所给词汇之间是反义关系,近义关系,相互关联还是意思相近但稍有差异等的关系。如“applause-clap”,“crude-raw-coarse”, “clumsy-awkward”。擅长运动智能的学生可以被分配给用肢体语言演示所给词汇的意思的任务,如“cut down”,“trip up”, “make up a nonsense language”。擅长逻辑推理的同学可以被分配给找出构词方法的任务。如“comic-comedy”,“collide -collision”等。这样,具有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愉快地展示所长并掌握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是一个学生主动学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老师在教。
4.Presentation.正式分析和讲解课文是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的部分。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可以设计出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首先,可以开发和利用学生的音乐智能。播放卓别林的同名电影,让学生讨论这部电影的内容和本单元主题的联系。接着就很自然地导课进入本单元的课文。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可以用图表先绘出本单元课文的结构,这样既可以利用学生的视觉智能,又可以使学生清楚文章的脉络,便于分部分分析解读课文。当然,对于较易理解的篇幅较长的文章,老师也可让学生试着去绘制文章脉络图,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智能。
5.Practice.这个部分是讲完课文以后,对整个文章的总结和复习部分。教师可以把学生再次分组,发给每个小组同学彩色笔和一张概念图(concept map),这张图上标出了文章的结构,并给出了部分要求填写的信息。学生先讨论课文的内容,然后丰富这张概念图。通过讨论和填写学生可以将文章内容清晰化。这项活动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复习,总结的过程是学生对课文的再一次认识,再一次思考。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并补充不足的地方,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而且调动了多种智能。
6.Enrichment.更多的有关本单元主题的音乐,影像资料,图片,名言警句等被教师带入课堂,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特长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内容进行讨论,汇报展示等。比如卓别林这一课,老师就可以布置同学们写“Charlie Chaplin in my heart”,让学生独立发表自己关于卓别林的认识,无论是关于事业的,还是情感的,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又培养了他们的自然环境智能,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7.Evaluation.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自省智能,要求学生对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和总结自己在这个单元学习过程中做得好的方面,不足的方面,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同学们之间也可以进行评测,哪些活动使自己受益,哪些活动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可以从这些反馈当中,发现每个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并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自己的课堂活动设计,从而达到学生和教师在授课中都能有所收获的双赢局面。
8.Assignment.日志(journal entry)是单元结束以后要完成的作业。学生可以在日志中记录自己的所学所感,为自己建立一份良好的学科成长记录。另外,作业形式还可以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所布置的个性化的作业。比如,学生分小组用DV记录自己小组的讨论过程,编辑处理后,公开展演等。
五、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于智力的传统概念,激发了人们对于多种智能的探索和利用,尤其是在大学英语学分制改革下,多元智能更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思路,学生有机会展示并利用自己的优势智能学习英语文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领略到了每篇英语课文的教学都是一次激动人心的体验和愉悦的感受,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多元智能;课程评价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在由单纯的数量扩张向内涵建设方向转变,教学质量是否能真正得到提高日益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和焦点,课程评价的方式也因高职教育观念的革新而改变。从全国范围来看,许多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和保证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改革成效的科学评价方法。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可知,高职类工程造价专业是目前我国就业率排名靠前的热门专业。随着工程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这就要求工程造价专业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吸纳、充实、完善和提高。因此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形势紧迫,而相应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也势在必行。
一、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的智能大体可分成九种智力:自我反省智能;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存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九种智力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一个人智力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多元智能理论在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根据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启示一:构建多元观评价体系。在构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要求的课程评价体系时,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启示二:实现情景化的评价原则。传统的测试可以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好坏,但却很难预测和评估学生在学校外的表现。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与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实现真实职业环境中多元化评价的有效结合。
启示三:搭建过程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应跟随被评价者学习的全过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核其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开展课程评价改革,只是冰山一角。课程评价的内容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仅评价课程活动的结果,也需要评价课程活动的过程。所以,下一步需要深度挖掘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过程评价因课程性质的不同进行调整,以交通学院《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为例,这是工程造价专业(公路方向)最为重要的专业技能课之一,基于多元智能观的启示,可制定出有关的职业能力的课程评价内容标准,见表1所示。
表1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职业能力评价内容标准
评价内容 职业能力课程评价标准
基本知识 按教学大纲要求了解和掌握与招投标、合同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熟悉公路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过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评价内容 职业能力课程评价标准
基本职业技能 具备造价员工作岗位能力;通过考试能获得造价员资格证书。
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对新问题和新知识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综合,能较科学的概括知识点;具备较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分析和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能熟练操作招投标软件,能高效的获取、分析、运用信息和知识。
学习迁移能力 能结合知识,灵活运用,进行创造性思维,通过公路项目能对房建等项目触类旁通。
创新能力 具备较强的开拓意识,能提出问题和独特见解,积极参与方案设计,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团结协作沟通能力 善于沟通、小组活动中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应用能力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对简单项目进行投标文件编制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能熟练进行软件操作。
通过表1可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标准中包含了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种智能,事实上根据课程性质不同,每门课程可以评价不同的智能形式。同样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为例,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课程情境化设计,选取一个教学单元为例进行说明,以表2为例。
表2 《模拟开标》课程情境化评价
评价内容 课程设计
设置情境 以小组为单位,指导教师提供需要材料,共同完成模拟开标工作任务。
情
境
化
评
价 人际智能 小组成员分工,讨论如何完成任务。
自然观察能力 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学生观察、记录开标过程。
语言智能
逻辑-数学能力 小组派代表语言描述开标过程,说出开标时各单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空间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各小组合作模拟开标过程。
语言智能
逻辑-数学能力 小组讨论开标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派代表语言描述开标中各单位注意事项。
自我认知智能 小组成员课下自己总结本次课重点内容。
不同的教学单位,可以设计不同的情境化评价。课程评价不仅局限于学生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同时还需要评价学生情感、人格等非工作因素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科学系统的课程评价是关乎高职院校发展方向和确保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借鉴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0.
[2]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吴志宏等.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6(6)137-140.
[5] 张向阳.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体会[J].职业技术,2009(1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