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动力论文

能源动力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动力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动力论文

能源动力论文范文第1篇

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运动时,身体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按空间、时间、节奏等要素完成练习的能力,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只有具备较高的身体协调能力,才能适应激烈对抗的比赛环境,比赛中才能采用更加合理、准确的动作,从而节省体能,有效地抢占和利用时间与空间,完成攻守任务。

1运动协调能力的诸因素

1.1遗传:神经协调对协调能力起相当大的作用,而神经协调主要受先天的制约,不易受后天的影响;因此,遗传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协调能力影响很大。若父母都是运动员,其协调能力肯定比父母不是运动员的孩子要好。

1.2发育:协调能力是人体各机能的综合体现,是建立在形态发育和完善的基础上的。形态随着运动员生物年龄的成熟而生长发育,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也随之得到完善,协调能力也随之发展;因此,生物学年龄和有机体各个部分生长发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1.3素质:运动技术的完成需要一定的运动素质,尤其对完成技术过程中的肌肉活动来说,它直接与力量、速度、耐力等发展程度有关,况且,肌肉的内部协调本身就是力量表现的决定因素。

1.4.反射:复杂条件反射是建立在简单条件反射基础上的。建立的简单条件反射数量越多,则复杂条件反射的建立越顺利;而在运动技术的完成中,便能表现出良好的高度的协调能力。

1.5心理:运动员学习、完善运动技术,对变化的训练和比赛条件能及时地适应,都与运动员对不同刺激条件的分辨能力、注意集中程度、思维的敏捷程度、神经类型等心理特征有关,这些对运动员的运动协调能力均有很大影响。

2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协调性训练

2.1无球技术运用特点与运动协调能力

在足球比赛中,无球运动主要采用变速跑、突起、突停、转身等形式。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运动员都在走动、慢跑,看似漫不经心,可一旦需要时,便会立刻作出反应,或接应插上助攻,或突然起动去封堵防守。另外,运动员为了抢占时间和空间,常常根据比赛形势的变化,及时改变当时的身体状态而完成动作,其间体现出来的动作之间变换的及时性,正是灵活、熟练、适时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身体能力。

2.2有球技术运用特点与运动协调能力

有球技术包括踢球、停球、运球、抢截球等。在看似简单的传接球技术中,其实要求很复杂,例如运动员接球,首先要有良好的空间感觉与空间定向能力;其次对来球的力量、速度、高度、落点有准确快速的判断;最后是选择和调整好自己的,上下肢协同配合,尤其能妥当控制下肢动作,做到既准确轻柔,又协调合理。有球运动员还必须敏锐观察本方队员跑位和对方队员的移动情况,控制好踢球腿的摆动速度,力量适当、不失时机地将球传出,争取做到人到球到。所以,搞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协调性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建议

3.1训练形式需多样化。可以做些带有游戏性质的练习,如追人游戏、带球接力;可以进行一些小型足球赛,如1对1.3对3。

3.2足球训练中,允许他们用手,允许同时使用2个球,允许使用软球、塑料球、气球、水球代替足球,允许用脚踢、用手打、用头顶。

3.3尽管每项训练侧重点不同,但可以同时训练多种协调技能。因为各种协调能力相互联系,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哪种协调能力会单独起作用。

3.4协调性练习本身,对身体素质没有特殊要求,只是得思想高度集中。也就是说,只需在每个训练单元做少数几个这样的练习,便能起到比半小时疲惫的协调训练更好的效果。

3.5协调性练多有很强的可变性,应该鼓励青少年自己去尝试,实践新的练习。当他们掌握要领后,适当刺激他们发明与之相应的新的练习形式。

3.6把所有协调性练习安排进训练的不同阶段;可以用做热身练习,也可以做为i}il练的重点,还可以成为阶段性训练的一部分。

3.7每一单元训练必做的练习是足球比赛。它不仅能培养协调性,还能增添乐趣。

3.8克服不合理的肌肉紧张。因为在完成足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肌肉收缩后不充分放松,而引起不合理的肌肉紧张。

3.9提高保持平衡的能力。在足球这个运动项目里,想要高质量完成许多技术动作,依赖于姿势的稳定性,而要在已获得协调动作的基础上,做到姿态静力性反射和随意调节保证,需要内感觉校正的参与,并取决于动作协调的形式。

能源动力论文范文第2篇

【国家电网公司】5月16日,特高压奖学基金成立仪式在京举行。基金采取开放式方式,接受捐赠人、电力企业、相关行业组织的联合捐赠,初次募集资金人民币2300万元。目前共有国家电网公司等19家电力行业企业和组织共同参与,每年面向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17所高校的160名电力专业的优秀本科生颁发“特高压奖学金”。基金委托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负责业务运作与日常管理。

【北京建筑大学】5月19日,北京建筑大学与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公司联合成立分布式能源及微电网联合研究中心。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领域的新技术以及其在建筑上的应用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产学研方面深度合作;兴业太阳能将在北京建筑大学设立专项奖学金,每年资助在该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学生。

【南京工程学院】5月22日,南京工程学院与南瑞继保合作共建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工作站揭牌仪式举行。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已进驻该工作站,并已开展两届研究生工程实践。研究生工作站的成立将进一步增强双方在研究生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

【东南大学】5月22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度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会上,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敏强报告了教指委2014年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并就下半年工作作了部署。与会委员围绕电气类本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教学质量保证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专家就本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达成了初步共识。

能源动力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化工分离过程;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51-02

一、引言

《化工分离过程》是武汉大学能源动力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的研究生专业课程。该课程特点是综合性强、内容广泛,包括化工实际生产中多组分物系分离过程的原理、流程、计算、应用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要求学生掌握各主要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特性分析、操作特点、简捷和严格计算法、应用以及研究进展等。虽然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基础课程,但由于分离过程所涉及到的化学工程基础知识点较多,经验性知识内容较多,而新的分离技术与分离装置又不断出现[1],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组织好这门课的教学至关重要[2,3]。本文根据研究生课程《化工分离过程》教学的特点,对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结合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并提出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

二、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概况。本课程第一章为单级平衡过程,主要讲述相平衡,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闪蒸过程的计算。第二章为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涉及设计变量,多组分精馏过程,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吸收和蒸出过程流程,萃取过程。第三章为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包括平衡级的理论模型、逐级计算法、三对角线矩阵法。第四章为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主要为气液传质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萃取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传质设备的选择。第五章为分离过程的节能,分离的最小功和热力学效率,精馏的节能技术,分离顺序的选择。第六章为其他分离技术和分离过程的选择,主要为膜分离技术、吸附分离、反应精馏、分离过程的选择。教材选择为陈洪钫、刘家祺编《化工分离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参考教材选择勒海波等编著《化工分离过程》(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年),贾绍义、柴诚敬主编《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以及蒋维钧编著《新型传质分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2.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1)内容多,学时少。“化工分离过程”具有知识点多、复杂例题多、图表公式多等特点,传统的教学以板书为主,重要内容、公式推导以及例题讲解都不便,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随着化工分离过程新技术的出现,要求研究生更加重视新知识、新理论,这些要求与较少的课程学时形成冲突[4]。(2)教学内容落后。随着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化工分离过程理论也应不断完善。当前课程教学内容很多都已落后,而且对于本学科的前沿思想、理念、方法未得到重视。早期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目前所学所用[3]。(3)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考核评价单一且不完善,传统的考核方式通常以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为主,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主要通过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来评价。这种单一评价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不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4)教学方法单一。化工分离过程的原理和结构复杂,依靠传统教学方式获得的信息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且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较难理解工作原理。当前已经跨入网络时代,但专业课的教学远远没有利用先进网络技术,仍然停留在教师讲授、学生习题的状态。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难以被激发出来,导致教学效果欠缺。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1.优化并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学时数下,尽量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化工分离过程仅有36个学时,如何选择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方法,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目前现有课程内容设置与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等课程具有一定的重复性。通过认真比较,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优化与整合。

我们采用的主教材为陈洪钫、刘家祺编《化工分离过程》,由于本专业研究生本科期间未修《化工热力学》,故将第二章作为讲述重点。此外,增加新型化工分离技术,将超离子液体、膜分离、双水相技术等典型工程案例引入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性和新意。减少与化工原理内容的重复,对化工原理教材中已涉及到的内容如双组分精馏、吸附和结晶等安排自学,重点讲解多组分体系的工程计算,将有关基础及计算机应用在藕合与集成过程设计中体现出来,培养学生利用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复杂体系分离问题的能力。由于每章授课时间只有3~4学时,我们将课程重点放在分离技术合理选择、分离过程优化设计上;且根据具体产品的生产方法,结合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从工程、经济、环保等角度出发,讲授专业知识。

2.多元化教学方式相结合。化工分离过程涉及大量单元过程及分离设备,需要较多的图表表述,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图形的表述形式和内容受到局限。因此通过多媒体课件、板书及视频相结合改进教学效果。

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利用电子课件、动画、视频等将其知识直观表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教学环境,把化工分离过程中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内容具体化,枯燥内容形象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动画和录像,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1]。例如讲解甲醇生产装置工艺设计等。另一方面,传统板书在教学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式推导、逻辑计算与微观原理的分析,需要板书与PPT结合,引导学生的思维。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了对比式教学方法,例如,双组分精馏和多组分精馏,简捷计算法和严格计算法,共沸精馏和萃取精馏,操作型计算和设计型计算等。

3.课堂讨论教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应更加深入地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而非传统的本科生课程教学方式。讨论课的一种方式是当讲授到课程的重难点时,加入讨论环节,把重要问题提出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细致讲解。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例如在讲多组分精馏时,教师在介绍完两个极限条件及进料位置的选取后,让学生讨论简捷计算方法的步骤和应用,并与二组分精馏进行对比分析。另一种方式是教师根据每章主要内容,列出讨论选题提前发给学生。本课程的讨论课设置了不同专题,例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及双水相萃取,液膜分离技术,特殊精馏过程分析,新型吸附技术、新型膜分离等。每人自选一题,要求学生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并制作PPT。每人陈述20分钟,其他同学和教师对其论题进行提问,由该同学负责回答。讨论结束后,教师评价该同学的陈述情况,并提出建议。教师从学生的讲述中可基本了解其掌握知识的程度,查阅资料的多少,其他学生通过该生的陈述,也扩展了知识面。通过开展讨论式课堂教学,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武汉大学能源动力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由电厂化学专业发展而来的,主要培养面向电力能源行业尤其在电力生产用水处理方面的从业人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研究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加强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学中要求研究生对学科前沿加以关注,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了解化工分离过程在该研究方向上的发展及应用近况,撰写文献综述,同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获取化工分离过程最前沿的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5.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规范化的研究生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本课程有针对性地改革了考核方式,重点考察研究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如:采用开卷考试、专题研讨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等方式,注重考核研究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研究生撰写课程论文,促使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拓宽知识面。通过考核力求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把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本课程将考核进行细化,分成以下四部分:期末开卷笔试成绩占40%,专题汇报占25%,课程论文占25%,平时表现10%。

四、结语

工科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学以致用,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环节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课程知识要点,并学会将之运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作者经过近几年对研究生课程《化工分离过程》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优化整合课程内容,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方法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且能使学生在其他方面得到提高,全面提升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涛.《化工分离过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探索研究[J].广州化工,2014,13(42):216-217.

[2]孙晨.化工分离过程教学方法探讨[J].广东化工,2014,41(16):192-193.

能源动力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动机原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一、专业课程在通识教育模式中的改变

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汽车发动机原理》在车辆工程、能源动力类、机械制造类、交通运输类等专业中占有重要位置。这门课程中对车用内燃机结构、燃烧方式、功热转化、性能改善、内燃机热力过程、排放物测定与控制等知识与专业技术进行了讲述。《发动机原理》对于培养具有良好基础知识、开阔思维、获得设计创新能力、深化工程实践认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倡导通识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工科教育工作者经常产生难以解决的课程教育改革的问题[2,3]。这些问题可归纳如下几点:(1)课时减少。(2)学习内容明显增加。在专业课时不断压缩情况下,学习内容却显著增加,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专业基础理论必须要学,且更加夯实;其二新工程技术不断涌现,国内外汽车技术,尤其是内燃机技术数年更新一代,教学内容不体现新技术,将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其三学生渴望学习新生事物,追求新技术,不局限与基础知识的掌握。(3)《汽车发动机原理》是一门多学科内容集合的课程。(4)《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材更新慢。

二、教学与时俱进

所谓与时俱进,即教学内容要更新、教学方法也要更新。教学内容中应该对当前所出现的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展示与讲解。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可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社会专业方向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帮助学生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典型论文,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来获得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动手实践的能力。笔者收集了国内外发表的内燃机相关专业论文,在结束本节内容讲解后,结合相应的论文课题,分析当前内燃机技术发展趋势与论文内容。讲述这部分内容的时间占课程时间的1/6左右。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安排详细如下:(1)在获得论文提纲基础上为学生分析论文重点、难点与论文写作思路。(2)讲解过程中对提问的学生解疑答惑。(3)讲解完毕后师生共同讨论。(4)课后学生收集相关课题资料,并手写一份学习心得。

三、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1.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授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填鸭式”教学模式。例如讲解到发动机温度在启动运行一段时间后将达到较高值时,向课堂提问采用什么方式冷却、什么冷却剂冷却、冷却剂的功能、制冷量如何计算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考,并获得问题的合理解答。启发式教学方法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2.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教学课程中设定讨论课,或在教学过程中挤出一定时间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学习讨论。例如,在如何改善发动机换热过程这一命题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所学知识、创意能力、实践经验等进行问题的分析,并获得独具特点的见解。也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获得更多解决方案,不仅提高学生互助交流能力,还能培养合作精神。3.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在高等院校中已有广泛开展,且在某些课程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动画、图片等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汽车发动机原理》中所教授的内容。4.开设网络课堂。网络为教学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形成了一个开放式教育与学习环境。在网络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学习意愿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动手查阅、整理、分析资料,并获得问题的解答。因此在网络课程前,教师需要为网络课程安排任务。

四、独立思考能力与专业实验技能的培养

所开设的实验课程大部分为理论验证性,这类实验课的优点在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获得实验解决方案,而缺点在于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所以,笔者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理念,设定了两种实验课程,包括验证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为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必须实施的内容,而探索性实验则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开设的实验课程,比如包括有实验方法的改进、内燃机结构部件的优化、内燃机性能的优化等。探索性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表述如下:(1)教师团队制定一个可行的实验题库供学生选择,每位同学选择一个探索性实验课题。(2)教师给定学生学习要求。(3)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设定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方法、实验流程、各种实验设备、自主编写实验大纲与指导书,实验结果的论证与改进等。(4)向正在进行探索性实验所有学生开放实验室,为他们提供条件,并设定探索性实验周期为10周。(5)给定两周时间让学生准备实验与实施实验。(6)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醒学生注意数据分析与特性曲线的绘制等细节。学生在做完探索性实验后,还需要进行验证性实验,以支持实验所获得的结果。

五、重视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经历的全面考核。学校每年为学生提供的毕业论题中与《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相关的有不少,学生在大三下学期时便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大量资料、查阅大量图书与技术标准,完成论文写作的储备工作,最后撰写获得毕业(设计)论文。专业课程学习与毕业设计在时间上的重叠是出于一定目的的。其一,学生在大三之前虽然经历了金工实习、实验课程、专业训练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但并未完全掌握专业知识,这时候安排毕业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其二,毕业设计(论文)与专业课程并行实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需要重点学习相关内容,获得事半功倍效果;其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可能设计书本中没有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去查阅收集资料,进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了知识面。所以在为学生提供良好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考查力度,促使学生良好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能源动力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道路载运工具;内燃机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载运工具是使运输对象空间场所移动成为可能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实现物体运输的工具和载体,包括车辆,船舶,集装箱等。现如今道路载运工具作为人类运输工具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运输特性,种类也很多,从运用能源上分为内燃机汽车,燃气轮机汽车,还有现在提倡的新能源汽车等。本篇论文就此分类逐一分析并总结出现代道路载运工具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1 内燃机汽车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电子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的广泛应用,汽车内燃机的水平得到了飞速进步,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我国也成为了世界汽车内燃机制造大国。内燃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机床、石油、钢铁、化工等很多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内燃机行业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的世界经济竞争力。内燃机比其他动力系统有着很多优点,主要表现在其具有很高的热效率,而且内燃机的应用较其他动力机械的广泛程度特别高。目前,内燃机是所有可移动的动力装置的核心,而且当前没有任何一种动力可以替代。内燃机已经发展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体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人们去提升,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全方位需求,在未来的 10 年,传统内燃机动力和混合动力仍然是重点发展领域。内燃机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汽车、船舶、工程机械、农机等领域,而且这种应用是不可替代的。

虽然电动车的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人们对内燃机的效率提高问题更为急切。有数据显示,2009 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为 47%,而近两年,已经达到近 52%。这其中,近70%的消耗为内燃机的石油消耗。在内燃机刚刚出现的时候,热效率大约为 12%,2010 年的时候,内燃机的热效率已经达到46%。为了争取更多的新能源动力开发时间,要求我们要努力降低油耗,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大力发展柴油车,增强动力,降低油耗,符合低碳需求。但是,柴油机中的燃油系统、嘴、泵等主要零部件的价格较高,因此,柴油机的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较高,而且其油品要求高,供应困难,现在能够供应满足柴油机需求的柴油的城市比较少,因此还需要我们努力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汽车内燃机技术虽然目前有较好的水平,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一定要下大力度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我国汽车内燃机技术水平,保证汽车内燃机质量,降低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2 新能源汽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的保有量逐年不断增加,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加剧。各国都在竭尽全力降低汽车的燃料消耗和致力于代用清洁燃料和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工作,以减轻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和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在交通领域采取的共同措施。近年来各大汽车生产商都加大了新能源的研发力度,以提高自身产业的竞争力;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得以迎战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进而促进新能源的发展,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缩短我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差距,可使我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虽然当前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研发新能源汽技术,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基本上与它们位于同一起跑线上,差距不是很大。2)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控制污染和噪音的需要。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制定了相关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用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探寻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汽车”成为各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各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乃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石油资源储藏是有限的,总会有一天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等到世界石油资源出现匮乏时,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必将更激励,石油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所以减少使用石油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促进我国新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新能源汽车可继续开辟我国的汽车市场。我国的汽车工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阻力相对会小一点。

在未来的几年里,汽油和柴油仍然是汽车的重要能量的来源,但传统汽油机的市场份额将在此后明显下降,而柴油车仍将在重型车辆领域继续保持很高的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的近期解决方案是传统内燃机技术和替代燃料汽车;中期解决方案是混合动力汽车大幅度降低能耗和排放;远期解决方案是纯电动汽车和燃

料汽车,特别是资源极为丰富且完全没有污染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重新定义汽车产业格局。虽然新能源汽车有替代燃料的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多元化技术发展,但是由于现在的技术发展水平,因此寻找多元化的替代燃料(如天然气、乙醇),开发更接近市场的混合动力技术,成为目前开发可替代石油资源的最切实际可行的一步,而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由于技术仍难取得革命性的突破,难以成为汽车行业近期的发展目标。纵观全局,对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应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创新核心技术,加快建设关键零部件基地,加大对消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激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健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趋势,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它将逐步替代传统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主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次新的汽车变革,是对汽车工业长足发展的巨大驱动力,它将为节能环保立下汗马功劳,新能源汽车是作为节能减排和新兴战略型产业的重要内容。

3 结论

目前道路载运工具中内燃机汽车还是道路运输的主流组成部分,但是具有一系列的弊端和对环境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这些原因,新能源汽车便成为了现在的发展趋势,虽然还有很多关键性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总会逐一攻破。

参考文献

[1]崔胜民,韩家军.新能源汽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