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妈妈对儿子说的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知道妻子牵挂儿子,便耐心地一一回答妻子的提问。妻子得知儿子在家一切都好,稍感心安,又问我:“我跟你打了这么长时间的电话,咋没听见儿子过来呢?”我说儿子正在看动画片。妻子要求:“你把电话给儿子,我要跟儿子说说话。”
我喊儿子:“妈妈打电话来了,要跟你说话,快来接。”
儿子看动画片看得专心致志,嘴上应着,屁股却离不开沙发,我又叫了一遍,他才慢慢腾腾、极其不舍地离开电视走了过来。我把电话递给儿子,就听妻子在那边问:“儿子,想妈妈不?”
儿子说:“想。”我看得出来,儿子“想”得有些勉强,感觉好像应付他妈,语气中缺乏真诚。
“怎么想的?”妻子想跟儿子多说会儿话,又问。
儿子说:“就是想。”然后就把电话还给我,又跑客厅看动画片去了——分明是不想妈妈,只想看动画片嘛!我告诉妻子:“儿子惦着看动画片呢,又去客厅了。”妻子听了,并没太在意,又对我细细交代了一番在家如何照顾儿子,才把电话挂掉。
我突然感觉到妻子和儿子有个很明显的反差:妻子对儿子是百分之百的牵挂,儿子对妈妈的牵挂却只有一分——妻子说了那么多牵挂的话,儿子只是不情愿被动地说了一个字:“想。”亲人之间没有牵挂,岂不跟陌生人没啥区别了?不过,儿子不牵挂远方的妈妈,我觉得并不是儿子的错,因为我从来没有教过儿子如何去“牵挂”,我甚至连如何说些“牵挂”的话都没有教过他。别说儿子,就连我,似乎对身在外地的妻子也没有太多的“牵挂”。
我想,父行子效,只有我懂得了牵挂妻子,儿子才能学会牵挂妈妈,然后才会进一步学会牵挂我,然后我们一家人才会在相互牵挂中增进亲情。
我决定,立即给儿子补上“牵挂”这一课。于是,第二天,我便趁儿子在我身边时,提议给他妈妈打个电话。
我在电话里问妻子:“在外地适应吗?那里天冷了吗?工作累不累……”
妻子接到电话听了我的一番问候,明显很惊讶:“咋变得跟个婆娘似的,婆婆妈妈问这些?”我说:“挂念你呗……”妻子一听有些哽咽,明显被我的“牵挂”感动了。
被牵挂感动的另一个人就是儿子,我打电话的时候有意按了“免提”键,我和妻子相互说的“牵挂”的话,儿子都听得见。他抢过我的电话说:“妈妈,你那里下雪没有?你可别滑倒了,摔个大屁墩儿。我们这里下雪了,我就滑倒摔过屁股蹲儿。”
一听见儿子的声音,妻子可高兴了,说:“谢谢儿子提醒我,我们这里没下雪。你在雪地里走,可要当心呀,别跑,别跳,慢慢走才不会摔倒。”
儿子也提醒妈妈:“嗯,我会小心的,等你那儿要是下雪了,别忘了告诉我,我再提醒你小心走路。”妻子再次哽咽了:“好,下雪了我一定先告诉儿子……”
听着这娘俩你来我往地相互牵挂,我心里一阵温暖,这才是真正一家人嘛!
以前我几乎没给妻子买过礼物,但现在为了表达“牵挂”,我给妻子买了一副手套——其实是我和儿子一起去买的,也是我对儿子进行“牵挂”教育的一部分。买完以后,我带上儿子去了趟快递公司,把手套寄走了。儿子还在内包装的纸面上歪歪扭扭地学写了几个字:“妈妈,我们想你。”当然,这也是我教的,挂念不仅仅是“说说话”,还要学会给远方的亲人寄送“关爱”……
几天后,妻子收到了我们寄去的手套,打电话跟我和儿子说:“手套戴上了,真暖和。还有儿子写的字,真漂亮……”听到妈妈收到了“牵挂”,儿子更来劲了,说:“妈妈,我和爸爸还要给你送去一件棉大衣。”
听着儿子“吹牛”,我笑了。不,这不是吹牛,而是真实的知冷知热的牵挂——我决定和儿子一起实现下一个“牵挂”行动,给妻子寄送一件棉衣。
等半年以后妻子从外地回来时,对亲人的牵挂已在我儿子心里扎了根,长成了一棵爱的小树。
1 做事磨磨蹭蹭,没有时间观念。包括吃饭、写作业、帮家长干活。
2 不爱写作业,家长不提醒,作业从不主动去做,考试从来没有全对过,不该错的都错。
3 吃饭挑食,父母讲道理不听。
4 父母批评,总是顶嘴,无理也狡辩,好像自己永远是对的。
5 爱看电视,父母再说也没用。
写到这,心里舒服多了,好像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出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把昨晚写的那张纸放在了儿子的书桌上,没有理他就上班了,我想让他看了以后好好地反省一下。中午回家,没想到我的书桌上也多了一张纸,上面也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
1 妈妈爱唠叨,每次上学之前都问:“文具盒带了没?橡皮带了没?钢笔带了没?饭吃饱了没?”只有我一一回答了,妈妈才罢休。
2 总是要求我考100分,我好好学习了,可还是没考到100分,妈妈就说我没有好好学习。
3 总拿我和别的孩子比,说别人多么好,我多么不如别人。
4 写作业慢是因为我有的不会做,只要一问妈妈,就又说我没好好听讲,有时还盯着我写作业,好像我写错了似的,弄得我很紧张。
5 每次我自己在家,妈妈一回来就摸摸电视,像防贼一样防我。
6 我在家里,除了吃饭,就是学习,没有玩的时间。
7 老爱发火,还大声骂我。
8 妈妈一生气就打我,总说自己小时候多么的听话。
9 什么事情都是妈妈对,不给我解释的机会。
看了10岁儿子的“不满信”,居然比我写的还多,不过对照自己的行为,这些确实是我身上存在的。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温柔的妈妈,也许在学校里学生把我的柔情磨光了,回到家里看到什么都想发火,总觉得儿子比我的学生差远了,想想还挺对不起儿子的。爱人看了儿子的信,也说:“你就是爱发火,爱打儿子。不能打孩子,他已经长大了,你没有觉得打孩子没解决什么问题吗?”是啊,打完后,儿子该犯的错还是犯,该不听话还是不听话,看来,我真的要变一变教育方式了!于是,我又给儿子写了一张纸条:“妈妈决定改掉你说的缺点,但你也要改掉你的毛病!”儿子立刻也给了我回话:“遵命!PK成功!”这孩子,不知哪学的词。
儿子平常最爱看新楼盘的模型,是不是去那里了?这个想法刚一出现,我就往楼盘展示的人群里钻!喊叫声影响了观赏楼盘模型的人们,但儿子却没找到。儿子最喜欢麦当劳的玩具,是不是去麦当劳了?我又转身跑向商场大厅内部侧面的麦当劳。麦当劳里面的人比大厅里还要多,我的喊声虽然明显,但拥挤而喧哗的空间里,根本没丝毫作用。在哪里在哪里?我真的快晕了!
无奈,我只好空着往儿子老爸的身边跑去,儿子老爸的身边依旧是空荡荡的,他身上那件张扬着热闹的红衣服,这时却显得那么的孤寂而心酸。我不死心,又朝刚才已经寻找过的人群里挤过去,嗓子都嘶哑了。
平常不怎么出汗的我却整个额头全是汗――孩子会到哪里去呢?不会真的丢了吧?当我怀着极度悲伤的心情从毫无希望的人群中走出来时,一个熟悉得过分的小身影在眼前的20米处佝偻着身体颓然地走过,我无法抑制我的行动,疯狂地向着那小人奔跑过去。走到跟前才发现,小小的他身后,跟着一个高大威猛的警察。
感激得无言以对,平常挺善于言语的我只会连声对警察叔叔说了好多个谢谢,帮儿子擦掉满头热汗,然后沉住气让儿子讲整个事情的经过:“我先是看房子,我看了一下,我又看了一下麦当劳快乐餐的小玩具,就回头去你们那里找你们,不过我找不到你们了,我以为你们走了,就走到大门口走去,可是外面也没有见你们,我就找到警察叔叔,警察叔叔带着我去给你们打电话,我就看到妈妈了……”
儿子的话让我气得直哆嗦――儿子老爸一步也没离开过我们先前待的地方,儿子说的地方除了门口,我都去找过!你怎么会认为我们找不到你就自己回家去呢?!宝贝你就这么看我们这两个做父母的人吗?!
我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迅速地整理了一次儿子的话,踏实了许多――他的年纪这么小,和亲人分开的感觉一定比我更恐惧。而在这么大的空间这么短的时间里,儿子会想到这么多可能,真是难得。小小年纪的他,在从来没这种经验的情况下,在他慌乱时,仍然没忘记我们的电话号码,更难得。在自己觉得无能为力时,还会找到他觉得值得信任的人警察叔叔帮忙,能在忙乱的脑子里挑选出最佳的人选,儿子的确够冷静的。毕竟,今天遇到的也许只是书上扫过一两眼的陌生场景,都不是他生活里已有的经验。
我拉住儿子的手,用轻柔的声音抚慰他:“当你周围所有的人都是陌生的时候,你会在找不到爸爸妈妈时找警察叔叔帮忙,做得实在太好了!因为只有这种做法最安全。”渐渐平静下来的儿子睁大了眼睛欣喜地听着我说的话,盯着失而复得的我们沉默着。
我问儿子:“今天的事情你处理得很好,但不是最好,你知道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儿子疑惑地望着我说:“我不知道。书上说是找警察的,我记住了,就去找警察了。”
我一字一句地对儿子说:“你知道爸爸妈妈见不到你时都做了些什么吗?第一,我们一定会让一个人在原地等你的,因为你是我们的宝贝,我们不可能不等你回来,所以,当你看不到我们的时候,你就站住不要乱走,更不要跑到外面去,然后好好想想,你最近的时间里在什么地方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想起来了,就回到那里去。”这话虽然简单,但真正遭遇到时,孩子未必能想到最近的时间和距离里发生的事件,儿子想了好久才点头,相信是消化了。我接着说:“第二,我和爸爸两个人当中的其中一个人一定会去找你的,所以,当你什么都想不起来的时候,你就站在你发现爸爸妈妈不在的那个地方等我们来找你,你的样子,我们看到一点点就可以认出来的。”儿子点头了,这次的速度快了很多。“第三,找人需要时间,你不能着急,如果上面两种办法都做了,但过了很久都没见到爸爸妈妈时,你才可以去找警察叔叔帮忙。知道吗?”儿子飞快地点头――这是他刚刚做过的,记忆犹新。
从今天的表现来看,儿子是个善于保护自己不轻易相信别人的人,与此同时,儿子对别人不信任的矛头也指向了我们。
我把儿子拉到他的房间。我坐下,示意儿子也坐下,他却站着,脸倔强地扭向一边。
“我们可以谈谈吗?”我问。
沉默。儿子昂着头,半晌,抽抽搭搭地冒出一句:“跟你们大人没、没什么好谈的。”
儿子刚读初中,应该还没到青春期,怎么就这么桀骜不驯呢?不过,从五年级开始,儿子似乎就不大愿意和我们谈心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而且,我知道,今天的事起因很小,就因为是先看电视还是先做作业,儿子与他妈妈发生了争执。一点小事,演变成了一场火药味很浓的战争。必须解开这个疙瘩。
儿子不接我的茬,谈话无从下手。
从侧面看,儿子的嘴唇上,有了一层淡淡的绒毛,那是青春即将破茧而出的标志吧?他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是的,他正在成长,这也许是个突破口。
“那么,我们可以像两个大人一样谈谈吗?”我用商量的口气,问。
“像大人一样?”儿子扭回头,看着我,“怎么像大人一样谈谈?”
我笑笑,拍拍床沿,说:“你先坐下,这样我们才像两个大人谈话的样子。”
儿子犹豫了一下,坐在了我的对面。
我看着儿子:“两个大人之间的谈话,首先是平等的。”
“但是,你们对我一点也不平等。”我刚开个头,没想到儿子的话就像机关枪一样扫了过来,“特别是妈妈,什么都喜欢管,一点不民主,非常霸道……”
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儿子愤怒地“控诉”,连幼儿园时的事情都翻出来了。说着说着,竟然又抽泣起来。我拍拍儿子的肩膀。真没想到,儿子的心里会对我们做父母的,淤积了这么多的不满和愤懑。儿子说完了,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
我递给他一张餐巾纸,说:“既然我们是像大人一样交谈,就应该心平气和。今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再像孩子一样,动不动就哭鼻子耍脾气了,好吗?”
儿子响亮地抽搭了一声,忽然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对儿子说:“你刚才说的这些事情,我会和你妈妈认真反省一下,然后再和你平等地交流。可以吗?”
儿子点点头。他的情绪,正在慢慢平息下来。
谈话继续。我告诉儿子,两个大人之间的谈话,除了平等,心平气和,还应该是客观的。我拿今天的事情为例。我问他:“作为一个学生,放学回家了,是不是应该先做好作业,再看电视?就像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就应该先烧饭做家务,一切都忙好了,才能做在电视机前?”
儿子想了想,低下了头:“我知道错了。我只是不喜欢妈妈动不动就指责我。”
我摸摸儿子的头:“妈妈脾气是急了点,但你应该知道,她有多么爱你。”
妻子在喊我们吃晚饭了。
我和儿子站了起来,他都快有我高了。我拍拍儿子的肩膀:“两个大人之间的谈话,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解决问题。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儿子伸手在我的胸口打了一拳,“我知道了!”我毫无防备,被他打得一踉跄,这小东西,下手一点不知轻重。一想,我也哑然失笑,电影里常看到两个男人之间,就是这样解决纷争的。只是他们都是兄弟。
儿子跑进厨房,从后面搂住正在端菜的妈妈的脖子,“妈妈,对不起!”
欢声笑语,又回到了我们家。
是的,就是从那天开始,我们这个三口之家,虽然仍是两个大人,一个孩子,可是,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沟通和解决的话,那我们一定是像两个或者三个大人一样,面对面地坐下来,谈谈。
看不到儿子的绝望母亲
首先是顾珠红的两个姐姐含着眼泪向记者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今年42岁的顾珠红在3年多前与现今在内江路长白电影院附近开设“荣庄羊肉馆”的王善荣离婚,当时两人共同的儿子年仅5岁。由于顾珠红是社会协保人员,没有生活来源,无力抚养儿子,忍痛放弃了儿子的抚养权,当年法院为他们的离婚下达的判决书上有明确的条款: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放学后,孩子由母亲接走,晚上九点半送回他父亲家;每年春节,母亲可以带孩子一天。
然而,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顾珠红仅仅只有一次“享受”到了法律给予她正当探视儿子的权利,而这一次也是因为之前王善荣要么闭门不开要么寻找各种借口不让顾珠红探望儿子,顾珠红向法院申请执行后,在法律的强制下才取得的“艰难胜利”。但是由于每次向法院申请执行时程序都比较复杂,顾珠红出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对国家司法机关本能的畏惧,也为了不给年幼的儿子造成心理伤害,同时每次申请执行时需要交纳50元费用,这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顾珠红来说也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顾珠红再也没有为探望儿子走进过法院,但也从此再也没有机会正大光明地去探望儿子。王善荣屡次制造各种障碍,寻找各种借口,甚至对找上门的顾珠红采取辱骂和殴打不让她接近儿子。对儿子日益加深的思念令顾珠红整日以泪洗面,但为了不让矛盾激化,甚至不敢告诉自己的家人。
为了能看到儿子,顾珠红在儿子就读的幼儿园对面租了一间非常狭小阴暗的房间,以便能够随时随地去幼儿园看望儿子。母爱感动了儿子的班主任,这位老师就让顾珠红每天中午趁着孩子午休,跑到学校门口见见孩子,和他说说话。有一次答应顾珠红将孩子带到租住的房间,儿子对母亲说:“妈妈,这个这么破,你住一定不舒服。”一句话让母亲泪如雨下。但是这一切让王善荣知晓后,去孩子幼儿园大闹一场,班主任被迫辞职,从此幼儿园老师为了不惹麻烦,不再给顾珠红看望儿子提供便利。
转眼儿子上了小学,但是作为母亲的顾珠红却无论如何打听不出儿子所在的小学,王善荣一口咬定儿子的别的区上学。顾珠红不相信,找遍了儿子所在的杨浦区的所有小学才将儿子找到,但是也只能远远地看儿子一眼,难得有机会接近,儿子的性格已经变得很内向,对母亲也很疏远了,每次从儿子学校回来,顾珠红都悲伤欲绝。
2004年正月,顾珠红被查出患直肠癌并已经扩散,住进医院后病情急剧恶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顾珠红告诉家人,儿子是她最深的牵挂。兄弟姐妹甚至姐夫等都全体出动,轮番去做王善荣的工作,希望他念在顾珠红已患不治之症的份上让她见见儿子,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哀求,王善荣都绝不松口,顾珠红在对儿子的无尽思念里走向垂危。
5月,顾珠红已经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了,但是即使在半昏迷状态中,顾珠红嘴里都在念叨:“哪个母亲不想儿子?”心急如焚但毫无办法的兄弟姐妹们终于想到了依靠组织。两位姐姐找到了四川北路街道委员会。
10分钟的母子一面
顾珠荣的两位姐姐的整个叙述常常被她们的泪水打断,看得出来,回忆令她们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于是记者请街道妇联副主席李琦和妇女代表部主任姚老师讲述了她们作为维权组织介入后的情况。
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四川北路街道委员会妇联对此高度重视,由副主席李琦和妇女代表部主任姚老师亲自接手处理,并且迅速上报了虹口区妇联,同样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指示街道一定要让顾珠红看到儿子。李琦和姚老师分头行动,分头寻找王善荣和王善荣所在的街道委员会,但是王善荣不是不接听手机就是不断表示“要考虑考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顾珠红的生命也在一点点地流逝,所有的人都焦急万分,街道的这两位妇女干部甚至把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上面,工作甚至做到了儿子的学校,恳求学校是否能够派一位老师陪同孩子去见母亲一面,但是学校没有答应。在两级妇联的连续工作下,王善荣将决定权推给了只读小学2年级的儿子,说是只要儿子同意就让他去。于是四川北路街道干脆派了车直奔学校,而顾珠红从姐姐处得知儿子将要来看她,一下子兴奋起来,将自己整理干净在医院等待。
然而,事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孩子被带到校长室,王善荣当着妇联干部和学校领导的面“引导”儿子:“你不想去就别去。”孩子低着头,无论校长、老师还是妇联干部说什么就是不回答。李琦不得已甚至对孩子说做一个好孩子就要去给困难的人献爱心都毫无用处。最后王善荣对儿子说:“不想去就去上课。”儿子一溜烟像逃一样跑了,至始至终没有说一个字。妇联干部继续做王善荣工作,希望他能够要求孩子去看看母亲,姚老师甚至对做父亲的说,将来孩子长大会恨你一辈子。但是王善荣说是孩子自己不想去。如此整整耗了6个小时,一直到下午5点,一切以失败告终,孩子的两个姨妈当场痛哭,不知道如何去向等待了一天的顾珠红交代。
6月2日,也就是虹口区妇联周海燕女士给记者打电话的那一天,顾珠红清醒的时间已经很少,同时四川北路街道委员会的领导也同时向媒体求援,一家报社的记者开始介入。在两级妇联、媒体和孩子学校的共同压力下,王善荣终于答应了让孩子见母亲一面。
6月3日,王善荣给孩子戴着一只大口罩并带着两名保镖一样的人物来到了医院。孩子被姨妈带进了母亲病房,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刻顾珠红恢复到已经很久没有的清醒中,对她此生最思念的儿子说:“要身体好,要学习好,要听爸爸的话。”这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甚至没有提一句对孩子父亲的怨言,所有在场人员包括医生都潸然泪下。在旁人的要求下,在王善荣不在场的情况下,姨妈摘下了孩子的口罩,并让孩子和母亲拉了一下手,当孩子刚刚叫出对他而言早已陌生的“妈妈”两个字时,顾珠红笑了,但没有第二句话,孩子被父亲带走了,那么多人的努力和母亲三年多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期待只换来了短短10分钟。
6月16日,顾珠红去世。
即使事情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李琦、姚老师以及周海燕女士在回忆当时情状时依然情绪激动,她们想不通为何这个叫王善荣的男人的心肠会硬到剥夺一个已经垂危的母亲看儿子的权利,甚至还口出狂言:“谁知道她是不是真的病得有那么重?”为何这个男人会对妇联的维权要求置若罔闻,会毫不在意对儿子幼小心理的严重伤害?对这样的男人该怎么办?至今妇女干部们还在后怕,假若没有记者介入,假若这个男人对那么强大的舆论压力都无所谓,那么顾珠红就可能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