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演员职称论文

演员职称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演员职称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演员职称论文

演员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为此,幼儿园要建立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大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力度,加强园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家长的认识,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我们认识到发现问题与取得成绩一样重要。因为问题意味着探索和思考,意味着研究者正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实施;问题也意味着今后工作的目标,它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工作更加明晰化了。

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2008年3月,笔者对重庆市渝北区市级示范幼儿园进行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从幼儿园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实施效果三个维度开展调研,强调“真实”、“过程”、“反思”,突出其导向作用。调研组通过看半日活动、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等形式,对示范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职责不够明确

目前,示范幼儿园的层级管理分明,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这是因为,近年来幼儿园业务管理制度调整较多,在以往基础上的补充往往只是口头传达内容并加以执行,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没有汇总整理到相关制度中,造成了“工作做了,资料呈现不出来”的现象。同时,确实也存在着一些职责分工上的不均衡与漏洞,造成幼儿园层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明确,对各类课程计划的审定流于形式,无实效性地跟进指导。从管理人员职责评估结果显示出各层级管理人员对课程实施缺乏有效的调控与调整。

(二)对课程计划拟订与落实不到位

1.课程实施计划中主、辅课程的容量失衡。尽管本区已对教师进行了“幼儿活动发展课程”的相关培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主、辅课程比例失衡的现象。加之幼儿园开设了“思维游戏课程”、“分享阅读”、“幼儿英语”、“蒙氏教学”等特色课程,造成对主体课程的实施有所冲淡,在时间上和精力上无法保证主体课程的有效实施。

2.周计划中各领域内容及类型失衡,缺乏规范性。从调研数据中反映出社会、艺术、健康三大领域的课程容量基本符合容量比;而科学、语言、数学领域的容量显得不足,在领域类型的安排上也存在失衡,教师填写周计划呈现出书写不规范、名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对课程领域与类型认识混淆,没能反映出核心目标,存在表述不统一的现象。

3.一周内各类游戏开展失衡。《细则》明确指出,应平衡一周各类型游戏,每周至少开展各类型游戏1次,保证每日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5个小时。从统计数据显示出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重视不够,尤其是没能认真组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幼儿活动区活动的时间也没能得到保证。

4.教师日计划较普遍地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教师在缺乏创造性的同时,也缺少了对教材的钻研和理解。部分教师没有把日计划真正变为适合儿童需要、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内容,缺乏对教材进行再次筛选、加工和设计。在实施日计划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反思也流于形式,对发现的问题缺乏有效分析和改进。部分教师将教学反思的重点放在了大多数孩子的需求与经验水平上,那些“吃不了”、“吃不饱”的少数孩子却很少被老师所关注;还有教师不知道该反思些什么、怎样全面透彻地反思、怎样多角度反思,反映出教师多角度思考分析的能力弱,即反思的广度不够。

(三)对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与评价力度不够

课程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发展。从调研的数据中反映出,管理人员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价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对课程实施效果重视不够,对课程实施中呈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尤其是对教师自我评价的指导远远不够。由于教师发展的不平衡,“自我评价”更多的是依靠教师的内在需求,绝大多数教师能按课程要求客观评价自己,并抓住机会寻求发展中的问题,制订措施,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行为;但有些教师“自我感觉较好”,看不到自己的问题,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方向。针对这一现象,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制订措施,以教师发展为本,为他们提供反馈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师榜样的作用,让“教师的自我评价”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通过实地观测半日活动、日计划、周计划以及幼儿一日活动的检测情况,反映出教师在活动时间、活动目标、环境与材料、形式与方式等指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活动中存在隐性浪费时间和幼儿的无谓等待现象。在一日活动时间的安排上,教师强调统一和固定。由于幼儿完成“任务”的速度不同,于是出现多数人等少数人的时间浪费现象。如集体排队取水、入厕,或者教师逐一分发玩具材料,这样便时常导致时间的隐性浪费和幼儿的无谓等待;从活动组织有序、无消极等待指标检测数据中也反映出较低的分值,这说明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存在时间的隐性浪费。

2.活动目标空泛,偏重认知、技能等方面的目标。查阅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况,反映出教师制订的教育活动目标空泛、笼统,且重点或核心目标凸显不够。对每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教师们都进行了大致相同的描述,如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幼儿学会合作等,类似于这种拟定、空泛化目标的现象在教师中有一定的普遍性,造成了幼儿学习无目的性和教师指导的盲目性。有的教师片面理解和随意设置教育目标,如偏重认知、技能等方面的目标,而对于情感、意识等目标的培养关注不够;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虽然设置了恰当的教学目标,但在组织和活动时不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存在过程与目标脱节的现象。

3.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发挥不够。从教学组织中反映出教师预设的活动比较多,幼儿生成的活动相对比较少;教师干涉的比较多,幼儿自由自主探索的相对比较少;规定表达方式比较多,幼儿自我表达相对比较少;教学活动多以平面展开的活动多,而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少;教师随机调控教学的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4.教师对区域设置、材料投放、指导策略的适宜性等方面缺乏深入思考。(1)区域设置的问题:一是区域设置形式化。教师对区域的设置缺乏对幼儿的意愿兴趣的考虑,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二是区域设置上追求形式花哨,忽视实质性的教育功能。三是区域的空间设置动静没分开。对区域空间位置设置时,只顾及内容丰富而对于一些干扰因素考虑不全。四是区角设置存在很盲目的现象。一学期开设固定的几个区域,材料很少,极少更换,缺乏层次性、适宜性,孩子们的兴趣渐渐淡化,缺乏探索的积极性,使得活动形同虚设。(2)材料投放的问题:一是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二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二是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不能引发孩子去想、去操作,限制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3)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一是教师缺乏观察幼儿、了解游戏进程的意识和举动,致使游戏中出现了“混乱”和“无序”的状态。二是观察的目的不明确,在游戏中漫无目的地“巡视”,或盲目穿梭于幼儿之间。因缺乏观察方法和反思策略而无法解释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意义,观察成了“看热闹”或“视而不见”,不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削弱了游戏的教育功能。

二、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作为管理者,应将组织制度的制定权下放到员工,组织好制度的制定过程,通过制度的制定来调动员工参与课程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每一个课程管理制度的出台,都要广泛听取意见,力求不断完善。

1.建立三级(班级、组级、园级)课程管理制度,形成课程实施细则。让完善的管理制度引领教师参与课程的实施,同时为不同的教师搭建和设置不同的成长台阶,满足不同层面的教师、不同个体专业发展的需求。此外,还应完善《幼儿园课程管理办法》、《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扶协议》、《课程实施评价制度》等。例如,园级课程管理责任制,园长是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级课程管理责任制,班长为班级课程实施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明确班长在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和任职条件,规范和完善班长管理权限与奖惩办法;组级园本教研管理负责制,教研组长为园本教研管理的责任人。围绕课程实施,每周开展开放式园本教研实践研讨活动,由各教研组长轮番主持;实行园级课程实施培训制度,实施对骨干教师的培养。

2.定期与不定期召开管理例会,加强管理人员的沟通与协调。每月组织一次课程管理例会,遇到需求时,可增加例会次数;定期召开园务课程研究会、班务会,邀请有关人员参加。目的是疏通管理通道,加强协调,进行日常课程管理监控记录交流与互通情报,及时获取信息与反馈,进行有效调控和调整。

3.征询需求,建章立制,调动家长参与课程管理的内驱力。家长如何参与幼儿园的课程管理要制度先行。家长委员会共同制定园级家长委员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家委会制定家长问卷表,征询家长们想知晓的各类信息的定位、选择性课程的开发、特色课程的开设等,诸多内容让家、园之间加强了解,为今后工作的开展作良好的铺垫。

(二)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不同层面的教师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整个教师群体的教育观念需要转变,而且还需要亟待解决教师个体在实践操作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难题。

1.转变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较为普遍的一个事实就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喊得最多的口号和提及的措施之一。然而,很多教师虽然口头上能说出一些《纲要》所倡导的先进的教育观念,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切实转变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口头上讲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很容易,但是能否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取决于教师对新观念的真正理解以及教育行为的实质性的转变,因而教师对新观念的“体验”、“感悟”也成为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教师的自我反思有助于教师理清自己的固有观念,增强对自身教育观念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意识,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

2.创造性实施课程。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导向是要求教师不是简单地执行课程方案,而是要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实施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具体规定,相反,却强调应为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实施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强调的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应拘泥于“教本”,不应该把教材、参考资料作为选择教育内容的唯一依据,而是在这些基础上结合幼儿的需要,不断吸纳新理念、发展教材、更新教材,使教学内容呈现一种开放性的状态。对教育活动内容尽量从不同层面进行挖掘和内容设计;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分析教材内容所蕴涵的核心经验,设计出为幼儿所需要的活动内容。教师在研究每一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实际的基础上,明确目标、重点和难点,筹划开展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要根据自身对《纲要》要求的理解和幼儿的实际学习需要,对选用的教材内容做出适当的处理,包括增删、换序、整合、新编等。要从有多少幼儿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合理分配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思考和参与的时间;要高效率地管理教学活动的过渡环节,尽可能减少教学干扰,合理利用宝贵时间。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体现在幼儿活动的时间、空间、主题的产生及发展、人数的灵活增减、学习方式的丰富多样化等;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的自主参与,在重视幼儿主体参与基础上,有效调控活动的进程。

(三)注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1.活动区的创建要有课程意识。把材料变成适合儿童序列的活动,将区域活动的开展与课程的融合性活动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价值。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从两个维度考虑:一是教师为幼儿提供多元化、多层次、低结构的材料,引导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尊重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权,并参与材料的收集,积极与材料产生互动;二是让孩子充分自主、自助选择材料、重组材料,将探索与发现融人到整个活动过程中。

2.活动区应不断更新。环境应跟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以实现孩子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教师不但要经常对环境进行修正,以回应幼儿的需要,而且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环境,使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成为建构的主角。

3.注重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要保证各类型游戏的均衡开展(每周至少一次)。

(四)加大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控力度

从调研中发现幼儿园有园长、业务园长、年级组长等专人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和课后反思,但没有把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联系起来作整体考评。这种孤立的检查评价制度价值不大。反思现有听课制度的不足并进行调整,可采取预约听课和随堂听课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与教师开展一对一的交流。预约听课的具体做法:管理者在听课前天中午通知被听课的老师,让她有一定的准备;在听课的当天中午该教师会把活动设计、课后反思的邮件发到听课者的邮箱,然后听课者会结合活动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与教师交流,分优点、缺点、建议三部分反馈给教师,尽量发现该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

管理人员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得更细,能量化的地方尽量量化。园长和业务园长采取定时和不定时的方式下班检查工作。做到每周必查备课,有记录,有指导交流;每周必查听课,形式多样,有集中教育活动,有半日活动;定期检查环境,看是否有“师”、“幼”、“家”的共创,有家园栏的定期更新,有幼儿学习生活活动过程的反映等。每周利用业务工作小结会议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质量分析,结合本园实际,有重点、有要求、分阶段地对教师日常工作提出要求,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与老师的交流和指导,能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五)加强园本培训,实现家园共育,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

过去,家长在教师的心中只是一个支持者、配合者,不是消费者、监督者;而今,要转变观念,才能真正吸引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中。幼儿园应从管理上找差距、寻原因,依托园本培训,深入理解《纲要》、《细则》精神,增强课程意识,树立大课程观,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幼儿日生活有机融合,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同时,让家长了解现代幼儿园管理制度与家园合作的有关信息,结合实际问题通过探讨达成共识,使教师、家长接受新的理念,在班级课程实施中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真正成为育儿的伙伴。

演员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为探索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工作行为、工作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抽取294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组织承诺可以降低员工的离职意向和离职率,增加角色内行为,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三种组织承诺均对离职意向产生直接影响,感情承诺和持续承诺对角色内行为和周边绩效产生直接影响,而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则对任务绩效产生直接影响。

1引言

以往对组织承诺的研究,主要涉及的结果变量包括员工的离职意向、离职率和求职意向等。也有研究者把员工的工作绩效和他们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作为组织承诺的结果变量进行了研究。例如,Meyer等人:n认为不同形式的组织承诺对于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具有不同的意义,他们认为感情承诺、规范承诺(在较低程度上)应该与工作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呈正相关,而持续承诺则与工作绩效无关或呈负相关。但至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而且已有的研究多采用相关的研究方法,对变量之间的深层次的影响效应关系缺乏进一步的研究。况且,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工作行为、离职意向等变量之间除直接的影响外,还存在间接的相互影响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建模的方法,将员工的组织承诺、离职意向、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在中国社会背景条件下,各变量之间的影响效应。

2方法

2.1被试

选择杭州、上海、北京、温州等不同城市的企业,包括金融、房地产、IT、中介等行业。测试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65份,有效294份,回收率91.25%,有效率80.55%。有效被试中,男性占57.1%,女性占42.9%;已婚占58.2%,未婚占41.8%;年龄在25岁以下25.9%,45岁以上18.4%,其余比较均匀分布在25一45岁之间;高中及以下学历占19%,硕士以上学历占12.9%,其余为大专和本科;职务为一般员工的占71.8%,中层管理人员占27.5%,高层(总经理以上)占0.7%;工作年限1年以下为23.1%,10年以上为17%,其余比较均匀分布在1一10年之间;企业性质为国营企业的占61.6%,民营企业的占25.5%,外资或合资企业的占12.9%。

2.2测量工具

组织承诺分成感情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三个维度。感情承诺测量使用Mowday等人一zv所开发量表中的9个正向计分项目,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测量采用Meyer和Allen编制的分量表,并根据实测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对分量表中的部分项目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总量表的内在一致性cx系数为0.832,解释总方差56.39%。

将工作中的行为分为组织公民行为和角色内行为。组织公民行为测量使用樊景立等人一编制的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共巧个项目,分为帮助公司、利他行为、遵守社会规范、人际和谐、维护节约组织资源等5个维度,其实测cx系数在0.82-0.87之间,量表共解释方差71.57%。角色内行为测量采用Williams和Andersonr5''''所编的角色内行为测量问卷,依据实测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对项目作了修改和删改,共5个项目,修改后的量表的实测cx系数为0.817,共解释方差60.20%。

离职意向测量采用Denni。等6对Mowdav所编的离职意向量表进行修订后的离职意向问卷。经实测其cx系数为.94,解释方差57.20%。工作绩效根据Borman和Motowildle的分类法分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并根据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理论以及以往所编制的工作绩效量表自编了问卷,共13个项目经实测其cx系数为0.724,解释方差65.430。

以上测试内容均以企业为单位施测,试卷回收后,分别按感情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离职意向、组织公民行为、角色内行为、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共8个维度进行汇总,并运用LISREL统计分析软件作进一步的分析。

2.3分析方法

为探索组织承诺、离职意向、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影响效应关系,我们建立假设模型进行分析。模型1假设组织承诺对离职意向、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均产生直接影响,离职意向对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工作行为对工作绩效产生直接影响。

为进一步探索4个变量各维度之间的影响关系,我们在模型1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型2即假设组织承诺的3个维度(感情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分别对离职意向、工作行为的2个维度(组织公民行为和角色内行为)、工作绩效的2个维度(周边绩效和任务绩效)均产生直接影响;离职意向对工作行为的2个维度和工作绩效的2个维度产生直接影响;工作行为的2个维度也对工作绩效的2个维度分别产生直接影响。

3结果分析

3.1组织承诺、离职意向、工作行为、工作绩效4个变量之间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分析

模型1使用LISREL软件和极大似然法进行估计,变量之间的直接影响因子和总影响因子如表1所示。

表1结果表明,组织承诺、离职意向和工作行

为均对工作绩效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此外,组织承诺和离职意向对工作行为也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组织承诺还对离职意向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3.2变量各个维度之间的直接影响分析

模型2同样用LISREL软件和极大似然法进行分析,并将各维度之间影响因子未达到显著水平(t<1.96)的进行剔除,最后可得变量各个维度之间的直接影响因子如表2所示。

表2结果表明,感情承诺和持续承诺对离职意向、角色内行为和周边绩效都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对任务绩效均有显著的影响;离职意向对两种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两种工作行为对二种工作绩效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4讨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员工的组织承诺对其离职意向、工作中的行为和工作绩效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因子值达一0.691)。这进一步证实组织承诺可以有效地降低员工的离职意向和离职率。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哪种组织承诺类型均对离职意向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其中尤其以持续承诺具有更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是降低员工离职意向和离职率的一项有效措施,而其中经济因素在影响员工的离职意向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员工的组织承诺对其工作中的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感情承诺和持续承诺对角色内行为的影响来实现。表2显示,规范承诺并没有对工作行为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三种组织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均没有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这与Meyer等的研究结论也基本一致。

演员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住宅工程;分户验收;质量通病防治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JianZhuFang related party for residential project quality acceptance with the individual is not enough,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room is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equirements, stair armrest in after installation and not enough to the platform stairs banisters can meet the banister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water was on the balcony was less than 10 cm high and exterior easy ooze water balcony part, floors, walls and ceiling empty drum, crack, and take off the layer period and protection problems of analyzing the reas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iscussion.

Keywords: residential projects; Acceptance of the individu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quality common faults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分户验收是指常见的“一户一验”的方式,它是指当住宅工程在已经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建筑完成,在进行最后的工程竣工验收时,对于每一户的住宅空间及单位工程公共部位都进行独立性分别验收,在分户验收完成且结果合格后,则由验收部门出具包含工程质量竣工的验收记录[1]。本文通过对质量分户验收的必要性、质量分户验收的内容、分户验收常见问题的讨论,分析了分户验收常见病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 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的必要性

1.1 建筑工程质量应确保“零缺陷” 由于住宅工程作为人民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特殊商品,它具有建设周期长、货值高、生活重要程度高等特点。但由于相对于其它行业,住宅工程的一线从业人员文化层次较低、建筑工艺化及自动化的程度不高、建筑用材的涉及种类及型号较多易于混用造假、施工质量受施工环境及条件的影响较大等典型问题。

1.2 抽检方案往往不具备全面性 按照我国的建筑业特点,国家对于产品的检验批质量检验方案是抽样检验,依照 GB/T2828 国家标准进行检验方案的制定。对于生产者风险以及使用者风险的控制一般是按照小于 5%和 10%分别管控,但判定为合格批次的也会存在不合格户型被合格验收的情况。这些虽然在统计学中属于可接受的风险,但对于具体到使用者来说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损失。

1.3 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是有效解决现行问题的手段 分户验收工作的开展以及落实,可以有效加强工程质量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提高住户对住宅工程质量的满意度。

二. 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的主要内容

2.1 室内空间高度、构件尺寸;房屋的地面、墙面以及顶棚面层质量;门窗的安装质量;房屋防水工程的质量:房屋通风、空调系统安装质量;房屋给排水系统安装质量;室内电气工程安装质量以及其它可能产生质量缺陷或需要分户检查的内容。

2.2 住宅工程所有房间的室内净高、室内净开间、外窗台高度、外窗及窗扇安装质量、栏杆(板)的高度、厨房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的地面应全数进行渗水检查。

2.3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将加强对分户验收的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将随机抽取分户验收资料进行核查,并在竣工验收监督检查时对部分验收项目进行抽查。

2.4 商品住宅工程交付使用时,应将《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结果表》作为《住宅质量保证书》的必要附件一同交给业主。对于未经核查或核查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住房,则应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对于批次中不合格房间较多或者不合格情节较为严重的,应责令建设单位重新组织进行分户验收。住宅工程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房屋存在建筑质量缺陷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质量保修等责任。

2.5 对于分户验收检查发现不合格的户型,建筑方应对不合格部位及时标注并进行整改,待整改符合要求后再重新进行验收。对于分户验收中通过弄虚作假、降低验收标准等影响合格判定的行为,监管部门应对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不良行为记录.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责任单位进行行政处罚。

三. 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于住宅工程的分户验收,常常依照如下国家标准以及法律:《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0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建筑法》等规范标准。

3.1建筑方等相关方对于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在对验收工作的配合上并不十分积极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由于建筑方认为该项目已经按照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进行了检验批以及分项分部的验收,没有必要再进行分户质量验收。同时由于进行分户验收的人员并未经过系统专业的训,导致了现场检查测量的效果与效率受到了一定影响。

3.2 房间室内空间尤其是净高的尺寸不符合要求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时不注意弹线的使用造成墙体的位置不够准确。对于这一问题,则可以在砌筑墙体前预先弹线定位以确保墙置;同时对于梁、板、柱等可能超标的几何尺寸在修凿后再行粉刷而非直接批腻子;对于室内净高值的推算则应综合考虑地坪厚度以及天棚批灰厚度再估算净高是否符合要求。

3.3 楼梯的扶手在安装后导致净宽不够且楼梯平台的净宽难以达到要求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时未充分考虑粉刷厚度问题,且后期在施工过程中导致了粉刷厚度超标。

3.4楼地面、墙面、天棚空鼓、裂缝、脱层和爆灰问题 主要原因有结构构件(柱、梁、板)与砌块间的连接、填塞要求不明确,没有适当的加强构造措施;因钢筋混凝土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温、湿度变形不一致而造成开裂;建筑物立面设计未能考虑适应温度应力变化,如外墙粉饰未设分格缝,或分格缝间距过大。

由于房间墙面粉刷开裂以及空鼓的现象经常存在,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对砌块质量、砌块与墙体衔接处的质量控制、抹灰砂浆选择等要求的提高来解决。

四.建筑屋面及塑钢窗渗漏问题的防治措施

4.1 屋面渗漏

4.1.1 设计单位在进行坡屋面设计时,要依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要求。檐沟、檐口、泛水、出屋面排期汽口等易渗漏关键部位应有节点大样图以便于施工。

4.1.2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屋面工程施工,对容易产生渗漏的部位应采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

4.2 塑钢窗渗漏问题

4.2.1 严格按标准规范施工,确保塑钢窗框、扇牢固焊接及注胶的施工质量。并按有关规定合理设置排水孔,确保塑钢窗排水系统的畅通。

4.2.2在窗框与墙的缝隙处充填聚苯乙烯发泡剂或闭孔泡沫塑料等弹性材料,填塞不易过紧,由室内向室外窗框槽内注入,直至槽内饱满,外口基本平整。其洞口内侧与窗框之间应采用水泥砂浆填实抹平;当外侧抹灰时,应采用片材将抹灰层与窗框临时隔开,其厚度宜为5mm,抹灰面应超出窗框,其厚度以不影响扇的开启为限。待外抹灰层硬化后,应撤出片材,并将嵌缝膏挤入抹灰层与窗框缝隙内。保温、隔声等级要求较高的工程,洞口内侧与窗框之间也应采用嵌缝膏密封。

五.讨论

本文根据验收的实际情况与经验,主要对建筑方等相关方对于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不够配合、房间室内空间尤其是净高的尺寸不符合要求、楼梯的扶手在安装后导致净宽不够且楼梯平台的净宽难以达到要求、阳台止水槛达不到10cm高度且阳台部位外墙易渗水、楼地面、墙面、天棚空鼓、裂缝、脱层和爆灰问题、铝合金门窗的渗水问题以及后期保护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的讨论。除了解决上述具体问题外,还应通过修订完善《规则》并上升为省地方标准、建立完善质量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政府指导和监督力度等方面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孙文友,李中,何文韬.关于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的几个问题;2011

演员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计算机专业 教学计划

受到以前教学模式的束缚,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反映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特色,出现了一些弊端,如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课程设置与行业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升学要求没有衔接等.在此,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加以探讨。

1、 高职教育的特点

1・1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

社会需求决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高等教育主要分支的高职教育,担当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针对职业岗位来确定.只有针对社会的职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才能让学生学有所用,当他们步入社会的时候,才能够成为一个岗位需要的有用之才。

1・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培养目标的定向性决定高职教学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本依据,突出实践知识的传授,兼顾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

1・3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要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应把握市场的需求性、专业的超前性和可行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开设和知识结构要突出职业性质,首先要针对社会的某个职业岗位,然后明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规范,以此来确定知识结构.在确定知识结构的时候,要着重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能力和再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对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

2、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改革措施

与其他专业的课程改革一样,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该以正确反映高职教育特点为标准,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为基本教学原则[1],相应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的需要为依据,要求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讲求实效.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下:

2・1加大实践课的教学力度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性的内容可以在具体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做到适度即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主要培养他们解决计算机故障的能力、网络维护能力和一线的计算机开发和设计能力,而这些能力只有从具体的实践和实训中获得,因此在授课内容上应该增加实践内容的比例,实践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50%或更多.另外,授课教师在期末还应该为学生安排综合实践任务,以保证学生接受知识的完整性、联系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实践课程由学院内部经验丰富的教师或电脑公司的专业人员指导,学生必须到实际岗位上参加工作实践。

2・2加强与“专升本”课程的衔接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逐步研究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允许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经过考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教育.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在毕业时都选择“专升本”这一途径,以增加自己进一步深造的机会.高职院校应该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深造的平台,为学生顺利考入上级院校提供知识上的支持,这是广大高职学生的迫切要求。

2・3提供灵活的选课制度

选课制度符合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教学原则,代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2].选课制度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程,从而使知识的接受效果达到最好,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但是,课程的选择不是无原则的,它是以专业的教学计划为基础的,因此要提供灵活、科学的选课内容,教学单位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归类.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课程分为几个子方向,每个子方向对应培养社会上的一个职业,例如将课程分为软件开发、网站及平面设计、计算机及网络维护三个子方向.其中,软件开发方向以编程语言、数据库等为主导课,主要培养一线的软件蓝领;网站及平面设计方向以网页制作软件、Photoshop、AutoCAD、Flash等为主导课,主要培养网站设计人员、广告设计人员;计算机及网络维护方向,以网络组建和维护、计算机维修等为主导课,主要培养计算机和网络维护人员。

3、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校的要求

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和实践中,而学校应该提供足够的物质、设备支持。

3・1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与普通高校相比,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有更为全面的知识储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既要成为本专业的讲师、教授,又要成为本专业的工程师和技师.作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要经常到企事业单位、电脑公司和网络公司去,参与软件研发和系统设计,学习和掌握现代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3・2课程改革对学校的要求

首先,学校需加大计算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学历层次.计算机学科是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如果不对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他们的知识水平就会裹足不前,进而影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其次,要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提高学校的研发水平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最后,要及时投资、更新教学设备,建立网络实验室、微机维护实验室和软件开发实验室等实训基地,使学院的计算机设备基本上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4、结语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计算机专业课程必须改革,只有改革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才能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更符合社会的要求.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培养高级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用科学的态度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就能够形成合理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设置,使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稳定、健康地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戏剧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电影画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文化厅

影剧新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