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教版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教育、 班主任、教学、思想品质、学习技能、兴趣爱好、特长能力、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状况、思想动态、 社会环境、爱心.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在,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承担了太多的期望。期望越大,责任越大,压力也就越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孩子成龙成凤的主要途径就是受,这就把家长的期望和压力顺理成章的转嫁到了教师身上,更多的是转嫁到了班主任的身上,这样班主任就要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等各方面都要负责。还有的家长就是对孩子一味顺从,溺爱,百依百顺,不加管教。这样就对班主任的管理教育形成了一种障碍。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就向传统的师道尊严提出了挑战。学生为主体了,教师的地位在哪里?在一项项的改革中,提出了班主任不能批评学生,不能体罚学生。要提倡赏识教育。但是,过多的表扬、夸奖,做到不刺激任何学生似乎成了教师的工作目标,这是对学生真正负责吗?这些都曾经一度上影响了班主任管理学生的心理,很多的班主任不敢管理学生。
在班主任管理与教学中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细心是基础
实践证明,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入手。这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体和群体。只有这两个方面的情况掌握准确、清楚,班主任的工作才能有的放失、事倍功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颗察微知著的心,作为学生个体,班主任要了解和研究他们的
等。对学生进行个体综合了解、全面分析后,学生的集体情况也就基本清楚了,当然,了解学生群体除德智体美劳外,还应注重研究班集体的发展情况,班风、学习、干部状况等。在了解和研究过程中要细心做好记录建档工作,并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内里的分析,从中找出规律、理出头绪,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
二、耐心是关键
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千头万绪的工作,性格各异的学生,环境洁净、秩序安静、对师长尊敬、学习工作力争上游,比学赶帮的合作竞争态势的优良班风不可能一天形成,“勤学好向、乐学善思、合作创新”的优良学风也不可能一 而就,加之后进生的反复更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干好班级工作,班主任必须具备坚定执著的耐心。这耐心需要理智和信念的支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绪,欲速则不达吗?要用理智和发展的眼光看事物,成功时,不要沾沾自喜;遇控时不要恢心丧气;当生进步时,要看到不足;学生有问题时,要看到闪光之处,尽管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但绝有其共性方面,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过渡期,可塑性较大,班主任应根据调查研究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不失时机地耐心引导,悉心教育,克服感化他们。抓反复,反复抓,直至达到理想效果。
三、结合实情,创建有个人风格的班级工作体系: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成功和经验,从学校的班级实际出发,努力创建一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虽然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我深深地体会到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吃苦耐劳,选择了无私奉献,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虑心求教,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项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其中也不乏有班主任管理方面的知识。
四、对每个孩子都要有爱心,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农村小学孩子的习惯的养成一般都是在学校班集体的大家庭中。“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就应当了解班风、学风、学生的个性特征,给孩子同等的爱,这是班主任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现在农村的学校,由于条件所制,学生情况千变万化,这就要求班主任花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学生的生活,与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班主任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话最可诉的人。这样,班主任和学生的思想沟通了,那么教育学生改掉坏习惯、坏行为也就容易多了。在班上,我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量化。
五、建立班级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班上应掀起激烈竞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等多方面激发从整体到个人的竞争意识。在班内实行“一帮一,一盯一”,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每个学生自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对手,比学习、比清洁、比体育、比纪律等,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充分以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班主任要善于表扬,巧妙批评。
以典型为榜样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亦,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老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其父亲早逝,母亲离家出走,家境贫寒,不得不寄宿在姑姑家,他行为习惯差,经常偷东西、打架,是师生都认为的那种已无可救药的学生了,在班内的影响特别大。后来,我与他姑姑和他多次谈心,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在这期间,只要他取得的点滴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方式,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作心灵的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班级多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消除自卑的心理,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在班内就让这位学生做改正缺点的典型。现在,我班也构建了和谐向上班风。
七、认真做好家访和开好家长会。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部的指示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开展好德育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在当前社会里,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疾病、心理扭曲以及心理障碍是经常遇到的现象,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不少难题。教育心理学表明,理解可以给人以友善,给人以安慰,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高中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加强与学生间的心理沟通,这样才能取得相互间的理解。
(1)要相互信任
班主任要想真正理解学生,必须信任学生,以诚相待,虚心听取学生意见,收集学生反映,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用坦诚架设理解的桥梁。班主任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不失自信心理,正确评价自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从而加强自身思想品德、能力等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我。
(2)要主动接触
在细心观察中求理解,班主任要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条件,扩大与学生的接触面,在细心观察中了解学生所想、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增进双方理解。在做学生的德育工作时,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3)要充分尊重
在平等相待中求理解,只有做到和学生相互尊重,互相平等,学生才能有话敢讲,有言敢发。班主任必须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将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缩小与学生间的心理差距,才能求得真诚的理解。此外,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思想活,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问题和不足,教师既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一味认同,而应实事求是,予以恰当合理的评价,并提出修正意见,督其改正。引导学生实事求是,正确地看待自我,使学生能够及时修正自己的蓝图,改正自己的行为,努力适应社会的现实要求。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能力。建议的做法是:第一,积极组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第二,用模范事例教育学生,使学生用模范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保证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整体素质,满足教学要求。第三,在对学生进行品行评价时,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行动,而不是单一地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这些做法都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品德能力,实现了知行的统一。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德育课的实效
(1)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改进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关键所在。只有做好教学模式的创新,并根据德育的实际需要做好教学模式创新和选择,才能更好地满足德育课堂教学需要,为提高德育课堂教学质量而提供有力支持,保证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实效性以满足实际需要。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德育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也有效解决德育课堂的教学问题。基于这一认识,认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策略之一,我们应重视这种关系的建立。
(3)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在教学方法中,探究式学习对提高学习效果十分必要。考虑到德育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学生提高品德素质的现实需求,只有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努力学习德育知识,才能保证德育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因此,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是满足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方式。
(4)加强实践教学
教师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或是从现实社会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道德水平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法制问题、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等应当充分运用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鲜活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
(5)建立德育实践基地
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校外德育资源,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激发感情,锻炼意志,提高觉悟,端正行为,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理想信念。
(6)以身立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自身作为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肯定要做到,这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教师的行为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只有教师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学生才能从教师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德常识。因此,我们应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道德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三、循循善诱,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对于一些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于他们,班主任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运用正确的德育方法,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如在学习上紧张、焦虑乃至恐惧;在人际关系上怀疑、孤僻、嫉妒;在社会关系上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等。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可通过开展主题的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可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实践行为,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融入社会生活中,保证学生能够在心态、知识和综合能力上有较快的提高。要多运用鼓励的手段,“鼓励”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有效,不管成绩好坏,多表扬、鼓励学生,比较容易激发其勇气和上进心,从而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班主任要密切注视学生的一举一动,对他们的合作表示肯定,对他们的积极态度表示喜悦。
四、总结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渗透 人文教育 办法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标准。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人文教育的核心含义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实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新形势的、现代化的教学体系。高中生物课程作为高中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挖掘人文价值,将人文教育与生物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使生物教学更加全面。
一、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过于追求学生的分数,导致教学中以学生的成绩为导向,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输,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处于空白状态。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技能的训练,在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上有所欠缺;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使学生的个性、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受到限制①。上世纪末,我国对教育进行深入改革,正式将素质教育提上日程。素质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培养具有崇高理想、高尚道德、丰富文化和遵守纪律的全面型人才作为教育标准。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推行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必须并驾齐驱。科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基础,人文教育作为完善人性的手段,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2.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全面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的竞争力,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全面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这就要求科学教育必须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这也是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物质文化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从侧面反应出在物欲横飞的时代人们的道德、价值观等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②。这些问题并不完全取决于科学的发展,主要是人们在追求科技发展的同时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生物技术在当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存的利弊,取决于人文精神培养是否到位。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使科学进步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文明也能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③。
二、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人文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需要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在各个环节中适当的加入人文教育。比如,在“生物系统及其稳定性”(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情境,通过播放亚马逊森林、海洋等生态系统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学生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对生命和自然产生敬畏,对自然的和谐产生向往,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然后对于学生发表的关于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予以表扬,并提出教师对学生的期许,希望学生们能够一直保持着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把维护生态环境作为行动的指导思想。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生物系统的奥妙并认识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平等性。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人文教育
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所以在人文教育中教师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人文意识。
3.在教学评价中渗透人文教育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主要部分,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积极研发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及时发现自身的缺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改正,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对人文教育引入进行深入的研究,争取将生物教学与人文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释】
① 徐慧琴、曾丽霞、何桢 等.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5):92-94.
② 刘国庆. 论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 教育界,2014(35):151-151.
一、特殊教育班级管理的特殊性
面对特殊儿童来说,想要做好对他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并非易事,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特殊教育班主任的我们一定要予以注意:
1.沟通更困难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途径,然而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原本普通的沟通变得不再普通。以聋哑儿童为例,他们因为无法正常的听和说,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手语来进行沟通,所以手语是一名特殊教育班主任所必须要具备的技能。相比于聋哑儿童而言,智障儿童的沟通更加困难,因为智力方面的缺陷,许多智障儿童无法正常的交流,这种交流困难是无法借助手语等其他途径来予以完成,教师只能一遍一遍的说,一遍一遍的做,来让智障儿童去尽可能的理解,以完成与他们的沟通,做到倾听他们的诉求,实现对他们的教育。
2.心理更脆弱人的心理健康会对人的成长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作用,儿童因为心智尚未成熟,所以他们很容易因为自信心不足,而引起自卑心理。特殊儿童因为身体上的欠缺,使得他们更容易自卑,总觉得“低人一等”,据调查,98%的特殊儿童都存在自卑心理,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因为自卑他们心理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要格外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可能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给孩子们带来错误的暗示,勾起他们敏感的神经,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打击。
3.责任更重大相对于普通班级管理工作来说,特殊教育的班级管理工作其责任更为重大,其程度无法相互比较。因为儿童在心理、生理上尚未成熟,因此他们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特殊儿童因为其特殊性,自我保护能力更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对于危险的判断极为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班主任没有照顾好,那么特殊儿童很有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在特殊教育班级管理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全方位管理和照顾,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自己的照顾下安全的学习、玩耍,为特殊教育的有效展开提供基础保障。
二、特殊教育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对策
基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想要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重中之重。
1.加强家庭了解,深入掌握学生情况每一个特殊儿童都有着其不同的家庭和遭遇,作为特殊教育班主任的我们,想要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要熟悉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有必要做好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情况了解,了解特殊儿童形成的模式(天生还是非天生),家庭成员是否健康,家庭氛围状态等,然后通过对所获得信息的综合分析,来制定出符合特殊儿童实际情况的管理对策,以确保管理工作能够有的放矢的展开,为其有效性提供保证。
2.心贴心的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想要做好对他们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先建立起与他们之间的信任状态,基于这点认识,班级管理者一定要与特殊儿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能够放下心中的防备,能够将我们视为如同家人一般的存在,让他们能够信任我们,在我们面前无所顾忌的展现自己的天性。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实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才能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模式,才能找到适合他们的管理模式,在为班级管理工作效果带来帮助的同时,也为特殊教育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础。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多与家长沟通,多关心儿童的生活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班主任的关爱,为实现心贴心的交流创造条件。
3.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德育作为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其在特殊教育当中也非常的重要。对于聋哑类非智力缺陷特殊儿童,做好他们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摆脱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这会对特殊儿童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智力缺陷特殊儿童,做好对他们的德育教育,能够教会他们辨别基本是非,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以此来帮助他们学会规避危险,同时也避免他们给其他人带来危险。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班主任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其可以通过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多渗透德育工作,让儿童能够在日常的班级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完成德育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发挥自我模范作用,通过自己良好的生活态度、行为模式来带给学生触动,让他们从内心当中想要成为一个班主任一样的人,以此来实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4.倾听内在诉求,做好学生尊严保护学会倾听是一名合格特殊教育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特殊儿童而言,他们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心智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很多时候他们无法规范、正确的表达出自己内在的诉求,一旦他们的诉求不被满足,他们就会出现发脾气、哭闹等行为,这种行为的出现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内在需求,然而有的放矢的展开特殊教育工作,以确保他们的需求能够被满足。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时候他们的诉求并非合理,这时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专业性,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对他们的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诉求是错误的,并能够从心里改变这种诉求。切忌当他们出现不合理诉求时,对他们进行责怪、批评或是冷处理,以避免特殊儿童的尊严能够受到保护,为他们健全人格的构建提供支持。
5.加强自信建立,培养学生积极态度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做好对他们自信心的建立,培养他们的积极态度,对于实现特殊教育班级管理工作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给学生以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然后恰当地将其放大,在帮助该学生建立自信的同时,也带给其他学生积极的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态度,为特殊教育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因为受教育儿童的特殊性,而变得充满挑战,但其又因为特殊性而让特殊教育工作者变得骄傲与自豪,每当特殊儿童发生进步后,教师所感受的是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从我国当前的特殊教育水平来看,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面对庞大的特殊儿童而言,仍然任重而道远。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坚守在这里,为我们的每一个天使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能够在美丽的天空翱翔。
作者:谢红 单位:浙江省台州天台县教育局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吴桂琴.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J].教师博览,2014,(10):77-78.
[2]韩媛.浅谈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86.
[3]蒋慧.“五心”伴我行,特教注真情[N].学知报,2011-08-29(G08).
[4]杨瑛.如何做好特教学校的班主任工作[J].贵州教育,2015,(13):22-23.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历程,一个持续不断、左右摇摆的影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会儿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一会儿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一会儿囫囵吞枣地读文选,一会儿支离破碎地搞训练;一会儿以传授系统语文知识为主轴,一会儿以活动取代语文学习;一会儿回归传统语文教育,一会儿照搬欧美语文教育经验。左右摇摆使语文教学一直曲折蛇行,进展缓慢。
研读《洪宗礼评传》,剖析洪宗礼母语教育历程,笔者仿佛在品读一部教育哲学著作,又仿佛在聆听一位睿智哲人絮语。语文教学之所以几十年左右摇摆不定,是因为相互对立或对应的关系没有理顺,诸多矛盾没有解决。而洪宗礼以其深厚的教育哲学素养,恰当地处理了语文教育领域中诸多矛盾与问题,使母语教育实践与研究进入了一种合理、完善的理想境界。
一、掌握工具与发展思维
1978年,洪宗礼发表了洋洋万言的论文《试论语文的工具性》。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是学习各门文化知识的工具,是储备、传递、交流信息的工具,是进行思维活动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其时结束不久,在语文教学领域里,“左”倾毒害还远远没有彻底肃清,该文的发表,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在语文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洪宗礼能够较早地阐发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是因为他将语言文字放到学校的各门学科、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一大背景下进行观察与思考,因而看到其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他清醒地认识到,语言对人的认识有启示和规范作用,人们只能通过语言来思考世界,也只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世界,就像人一时一刻不能没有空气呼吸一样,人也每时每刻不能没有语言凭借。语言又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工具,人类积累的经验、掌握的本领,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靠的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纽带。语言能力更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能力,看、听、读,是语言信息从外化到内化;说、写、算,是语言信息从内化到外化,而这六种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抓住了语言能力这一关键,也就寻得了力举千斤的杠杆。
认识到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之后,洪宗礼进而提出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的观点,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于是,他分别研究了学生语言与思维发展相适应的一面和不相适应的一面,提出了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的观点。据此,他又对语言训练的要素和思维训练的要素做了科学的分析,总结出语言与思维训练同步结合和交叉结合的多种方法,使学生语言能力训练与思维能力训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结合作文命题,训练思维的方向性;结合作文立意,训练思维的深刻性;结合选择写作角度,训练思维的灵活性;结合选材,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结合谋篇,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必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两者的中介在哪里,阵地在何处?洪宗礼告诉我们:在训练。掌握工具,要靠训练;发展能力,也要靠训练。而训练的媒介和依傍又在语言。通过语言训练,使思维由谬误到正确,由模糊到清晰,由肤浅到深刻。抓住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训练,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洪宗礼多年探索的科学之路,他在这条路上愈走成效愈显赫,愈走体悟愈深刻,愈走见解愈精辟。
二、教师善引与学生善学
远在上世纪80年代,洪宗礼就提出了著名的“双引”教学法。他强调要把教师善引与学生善学结合起来,教师的会教应当落实到学生的会学上来。
“双引”,即引读和引写。这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一种语文教育观念。
“引读”教学法,从10种发展到23种:扶读法、激趣法、设境法、诵读法、圈点法、提要法、自读法、点拨法、提示法、读议法、置疑法、反刍法、反三法、比勘法、速读法、小结法、精读法、探究法、赏读法、求异法、读注法、溯源法、历练法。学生多掌握一种读书方法,就等于多了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这样,学生自己就可以打开知识的宝库,进入科学和艺术的殿堂。
“引写”教学法,由原先5种发展到10种:导源引写法、厚积引写法、知识引写法、阶步引写法、观察引写法、情境引写法、激思引写法、例文引写法、活动引写法、说文引写法。10种方法,一个目的,即丰富学生的写作源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一旦生活丰富了,眼界宽阔了,思维活跃了,见解深邃了,就能写出好文章。
“双引”教学,核心是个“活”字。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创造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不同教法,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这样,就给每个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智慧与才能的平台。
“双引”教学,关键在于“善”字。教师要善于引导,要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学习的心智,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指点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最终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只有真正达到学生善学的境地,教师善引才算达到了真正的目的。
“双引”教学,正确处理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应用。两者本就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因而更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双引”教学,读写并重,实为珠联璧合,因而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双引”教学,正确处理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师的善教是外因,学生的善学才是内因。外因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但决定学生读写能力是否提高的根本还在内因。从这一意义上理解,教师的善教,终极目的还是为了使学生善学。只有学生乐于学、善于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洪宗礼创设的引读23法和引写10法,究其实,都是让学生乐学、善学、高效学的“锦囊妙法”,是哲学智慧的灵光。
三、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
洪宗礼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他在初高中各年级开展多项教学实验,连篇累牍地在教育教学报刊上发表经验总结、教学论文、教案教例,多产也高产。研究的领域囊括了语文的地位、目标、功能,语文教学的原则、思路、方法,乃至备课、讲解、练习,从宏观到微观都有涉足,但他认为仍然没有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科学之路。
这位有心人一边在不断探索,一边也在不辍思考:为什么语文教法改革多年而成效仍然不显著?为什么进一步的改革竟然难以深入?经过多方研讨,深入思考,他终于豁然开朗:是教法受教材的限制,是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与方法的陈旧,使语文教法很难改进。而先进的教材思想可以引领教学行为。于是,他决定用教材制约教法,用先进的教材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材编写方法保证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实施。终于,教材的面孔变了,“文选”加“练习”的传统模式被突破了,先进科学的教法实施,实用易行的学法指导,都编进了语文教材。
怎样引读引写?他在语文教材的阅读训练中设计了“引读程”,在写作训练中设计了“引写程”。在“引读程”和“引写程”中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读写程”中,教读课文有读前、读中、读后提示,交给学生读书的钥匙。自读课文则授之以基本的阅读习惯与方法,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并引导学生进而拓展到课外,形成一个知行结合、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的开放系统。这样的教材编写体系与方式,使教师一讲到底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很难实施,从而给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提供了方便之门。这样,融教法改革于教材改革之中,又以教材改革促进了教法改革。
在语文教学领域,人们容易觉察的是教师与学生、教法与学法、知识与能力、阅读与写作等等方面的矛盾。洪宗礼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他看到了教材与教法之间的矛盾;洪宗礼的胜人一筹之处,在于他运用了抓主要矛盾的哲学观,牵住了教材这一“牛鼻子”,牵动了教法与学法的改革,使语文课本不仅成为学生文质兼美的“范本”,而且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路标”。
四、教材完善与理念更新
洪宗礼编写语文教材历时20余年。20多年来,语文教材日臻完善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20世纪80年代初,洪宗礼着手编写初中语文“单元合成,整体训练”教材,旁及写作教材《三阶十六步》、《作文百课》,思维训练教材《中学生思维训练》、《写作与辩证思维》,读、写、思三者并驾齐驱。从1985年到1987年,教材实验从江苏省扬州市教科项目,逐步升级为江苏省教科所、教研室和普教局的实验项目,1988年语文教材正式出版。江苏省内有两百多个实验班、全国有15个省市分设了样本班。1992年,洪氏语文教材经国家审查通过,进入国家教委的新教材用书目录,教材实验区由64个县市增加到72个县市。洪宗礼实现了教材编写的第一次跨越。
从2000年开始,洪宗礼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大纲〈试用修订〉》,主编了经国家审定通过的推荐全国试用的义务教育第二套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年,这套语文教科书经教育部中小学审定委员会审查,作为一类教材通过,自2001年秋季起逐步进入到全国26个省市的六百多个县市实验区,北京海淀区也选用了这套教材。至此,许多教材如“万花纷谢”,唯独“洪氏教材”在民间送审教材中“一花独秀”,且与人教版教材双璧辉映。洪宗礼实现了教材编写的又一次跨越。
教材建设跨越是“果”,教学理念更新是“因”。上世纪八十年代,洪宗礼的“五说”语文教育观和“双引”语文教学论逐步形成,为追求语文整体综合效应,“单元合成,整体训练”语文教材编辑成功。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教育部制订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洪宗礼敏锐地从中吸收了新的元素,概括成六大理念:人本理念、整合理念、主体理念、开放理念、弹性理念、民主化和人性理念,并据此改进了他自己主编的国标本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同样,“单元合成”教材、“国标实验”教材的建设实践,也对“双引”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给予更深刻的启迪。
洪宗礼回顾了几十年教材建设的历程,总结了几十年理念更新的体会,深刻地认识到:“教材是一座大厦,理论研究则是大厦的坚实墙基。”“理念支配着制约着教材编写,接受新理念,摒弃旧思想,当然是痛苦的,我甘愿‘享受’痛苦。”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科研立教治编,边教边编边研,编研结合,使教材建设与理念更新互为因果,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洪宗礼在语文教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在语文理论探究方面也多有建树。他是语文教学大海中的弄潮儿,也是语文教学殿堂上的思想者,更是善于用辨证法把握事物因果联系的哲人。
五、思接千载与视通万里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是1500年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描述的神思之神采,也是洪宗礼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哲理思考。他在教法改进、教材建设、母语研究诸多方面,不仅回眸历史,继承了古代优良传统,而且开拓视野,吸收了国外优秀文化。
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继承。几十年来,他所发表的语文教学论文,他所出版的语文教学论著,无不闪耀着传统语文教学智慧的光芒。“五说”语文观、“双引”教学论、语文教育“链”,既活跃着崭新时代的理论元素,也渗透了千年传统的宝贵经验。仅以他所倡导的“引读法”为例:“反三法”继承了孔子的“举一反三”法,“溯源法”继承了孟子的“知人论世”法,“提要法”继承了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自读法”继承了朱熹的“读书三到”法,“诵读法”继承了传统的“吟哦讽咏”法。为了编好语文教材,他还潜心研究了以《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为代表的蒙学教材,以《文选》《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为代表的文选教材。泱泱大国,悠悠历史,成了洪宗礼研究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对百年母语教育的审视。他通过对20世纪以来语文课程教材发展的客观描述,动态地呈现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历程的基本脉络,揭示了历史变革的意义、局限和基本动力,探寻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而探讨语文教材的编制思想,揭示其本质特点,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引领,以提高自身语文教科书的编制水平。为达此目的,他搜集了我国近百年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数千份,涉猎各类语文教材九百多种,选文逾万篇,对百年母语教育进行了审慎而细致的研究。
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他的研究领域不仅纵向时间跨度长,而且横向空间跨度也很大。研究母语课程教材,覆盖面达45个国家和地区,横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语言种类涉及世界语系26个语种,其中包括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从国外收集到新颁布的不同语种不同类型的母语课程标准与教材近百套。这是对异国多元文化的一次巡礼。外国母语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他大开眼界,大受启迪,更促使他向更广的空间、更高的层次,做“更上层楼”的思索与探求。
“思接千载”是一种瞻前顾后、抚今追昔的思维方法。这一方法使他“观古今于须臾”(陆机《文赋》),从百年乃至千年优秀传统中获得丰富的滋养。“视通万里”是一种兼顾八方、通达广阔的研究方式。这一方式使他“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从他人乃至域外领先成果中得到深刻的启迪。洪宗礼对这方面体会深刻、见解精辟:“中外各有长短。我之长,当然要弘扬;我之短,可以用他人之长来补。这样,我们的知识会更扎实,经验会更丰富,智慧会更有灵性。”
洪宗礼研究母语教育,主张“在中西合璧中逐步完成自塑、创造”,因而他的学养源远流长,他的视野广阔恢宏。
六、跨出一步与远瞩一生
洪宗礼对母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至今已整整半个世纪,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学实验,第二阶段是教材编写,第三阶段是理论研究。前两个阶段各约20年,后一个阶段约10年。但时间的起讫,并没有截然分开,而是呈现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其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更相互促进。
洪宗礼对母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有两大特点:
其一,认准目标,心无旁骛。洪宗礼告诉我,他每天都在走路,有时甚至在跑步,因为只有不懈追求,不厌思考,不停探索,不断跋涉,不辍劳苦,才能在有生之年走到心向神往的语文教育改革目的地。他只要认准目标,就会为之奋斗一生,完全进入一种着魔的忘我境地。上世纪80年代,他放着市委常委不当,大市教育局长不就,师范院校教授不任,一门心思扑在母语教育实践与研究上,如饥如渴,如痴如醉。“洪宗礼活着就是为了语文,一个人的生命和事业融在一起,已经分不清你我”。这是当代著名杂文家王栋生先生对洪宗礼一生的概括,准确、形象而又十分精辟。
其二,环环相扣,步步登高。洪宗礼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将其总结为四步:学(学习积累)、教(教书育人)、研(研究教材教法)、留(撰著、为后人留下精神财富)。这四个步骤和前面介绍的三个阶段,异曲同工,都是围绕母语教育实践与研究这一中轴进行的,教书育人的实践与研究,孕育了教材编写蓝图的构成与实施,教材编写历程中的领悟与困惑,促使他进入到了中外母语教育领域的比较与探求。洪宗礼在一步一步攀登母语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高峰的过程中,抱着“会当凌绝顶”的宏图伟略,最终实现了“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
跨出一步与远瞩一生的关系,是积跬步至千里、汇细流成大海、聚小胜为大胜的关系。洪宗礼跨出的每一步都很坚实,都不忘最终目标的实现;最终目标的召唤,又使洪宗礼迈出的每一步都很稳健,都充满必胜的信念。这样,一步一步的积累,构成了洪宗礼传奇式的辉煌人生;而一生蓝图的设计,又使洪宗礼跨出的每一步,都始终朝着图示的正确方向,不走岔道,不做摇摆,稳步前进,稳操胜券。
七、有为无为与有我无我
最近一位与洪宗礼相交甚厚、相知颇深的挚友,对他做了一个十分科学、十分辩证的概括:洪宗礼既具备儒家的入世精神,又具备道家的出世智慧。此言一语道破了洪氏母语教育改革成功的“天机”。
洪宗礼编写语文教材,主持课题研究,确实大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教材编写组组成人员有四圈:第一圈是几位有特长的常务编委,第二圈是省内外高教界、中语界的“精英”,第三圈是为教材把关的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第四圈是关注教材的教师、学生和教研员。主编是四圈的核心、指挥,拟订编写方案,分配编写任务,修改编写教材,都由主编主持。对于主编一职,洪宗礼当仁不让。他在总结“主编之道”时显露了一股“霸气”:“遇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时,应该说:‘我主编最有理’,否则就会让人莫衷一是,是非不辨。”从上世纪末,他又迈上了新的征程:研究中外母语教育,给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寻得另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异想天开地不少国家级教育科研机构、出版单位都在这一难题面前却步,而洪宗礼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居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百六十多位,协力攻关,试图敲开这一藏金蕴玉的宝库之门。
洪宗礼面对财富、仕途不为所动,面对死亡、灾难不被所吓,真正达到了“无为”“无我”的境界。对于出版社所发稿酬,洪宗礼多用于发展教材、搞课题研究,稿酬分配宁亏自己不亏他人,对已仙逝的编者仍给他们的家属发放稿费。他将个人所得的300万稿酬捐给学校资助贫困生、奖励优秀生,建筑中外母语教材研究中心大楼。2005年他因疲劳过度,以致生命出现危险,住院108天,医嘱休息一年。可他出院两个月,就去北京开会。他几乎拒绝一切宴请与稿约,用有限的生命,去延续他无限的事业。
天下物,得失相生,舍弃方可获取;天下路,曲直相较,绕道方可径直;天下事,有无相依,无为方可有为。洪宗礼深谙其中的辩证规律,他确实舍弃得不少,牺牲得很多,但得到的是事业的大获全胜、大功告成。洪宗礼是一位大智大勇大巧者,洪宗礼的成功,也是辩证法的胜利。
八、生命长寿与事业常青
洪宗礼有“拼命三郎”这一雅号,业内人士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了母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学习和思索,牺牲了健康,拖垮了身体,还几度面临死亡的威胁。但他置这一切于不顾,即使已逾“花甲”之龄,仍然放弃了一切假日,经常工作到夜里十二点以后。他认为,既然阎王爷给了我“一生”,我就要把它用足。他追求的是事业上的“长寿”。
洪宗礼也深知,没有生理上的长寿,事业上的长寿就难以保证。所以,近年来他也十分珍视健康,珍爱生命,用生理上的长寿支撑事业上的常青。他坚持每天下午散步一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他一手抱两个双胞胎孙女,戏称所抱者为双“千金”,价值连城;他更把思索不缀看做是老年养生的重要方法,一旦捧上书本,提笔写作,就进入思考的妙境与乐境。
他看到,人的生命终归有极限,但事业的延续与拓展并无终端。因而,近十年来,他规定自己:“意志不老,知识不老,智慧不老,心态不老”。他更加勤奋,更加刻苦,也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谁能相信,在跨入“古稀”之龄之后,他竟然出版了10卷本《母语教材研究》、6卷本《洪宗礼文集》,总字数达817万之多。近两年来,他被聘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和“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他创造了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很难创造的奇迹,他站到了人生事业之巅峰。
洪宗礼对母语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外语言教育的借鉴与吸收,他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功在当代,而且泽被后世。由此看来,半个世纪的争分夺秒马不停蹄,他不仅赢得了时间,赢得了生命,成为事业上的长寿者;而且,他从生命长寿的有限中,找到了事业延续常青的无限性,从生命长寿的暂时中,找到了事业常青的永久性。洪宗礼既是生命的长寿者,也是事业的常青者,因而,洪宗礼的一生是充实的、丰富的、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