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学习的对联

有关学习的对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学习的对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学习的对联

有关学习的对联范文第1篇

【关键词】婚恋交友类节目 大学生婚恋观 负面影响 反思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101-01

婚恋交友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婚姻压力大的适婚男女们解决情感问题,同时也帮助他们抒发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然而,随着节目的发展,节目的走向却逐渐违背了初衷,有些节目甚至演变成了一场毫无内涵、毫无价值取向的个人秀。日本传播学者藤竹晓认为,被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拟态事件”,包括语言、观念、价值、生活或行为方式等,最初并不见得有代表性或普遍性,但一旦进入了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演化成社会流行现象,变成随处可见的事实。据廖圣清、申琦的研究发现,82.3%的女大学毕业生表示了解《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当下电视相亲节目,仅17.7%的女大学毕业生表示对其不了解;认为当下电视相亲节目是低俗丑陋的仅有12.6%。因此对这类婚恋交友类节目对大学生婚恋观所造成负面影响的分析和反思十分必要。

一、对大学生婚恋观负面影响的具体表现

美国学者格伯纳曾指出,电视是人类社会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培养功能”,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们的现实观与社会观。具体说来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存在对大学生婚恋观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其宣扬的“物质主义”和“拜金”思想的包容和支持,择偶标准的功利化、纯理性倾向明显。例如大学生对节目中红人马诺的雷人语“与你一起骑自行车到处游玩相比,我更喜欢在宝马里边哭”说法的接受。可见大多数的大学生择偶很现实,在婚恋中追求情感的同时,金钱等物质因素成为重要条件甚至是第一位的。“做得好,不如嫁得好”成为许多大学生追求婚恋的至理名言。

第二,对于像此类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婚恋“快餐式”方式的接受明显化,存在着侥幸心理和排斥、远离现实生活的倾向。在节目短短的几十分钟,几个环节下来就促成几对男女牵手。不少大学生打破“先立业后成家”的传统观念,纷纷“前脚跨出校门,后脚迈入家庭”。大学校园内流传着“3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7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9小时就可以确定婚姻伴侣”的说法。

第三,“以貌取人、外表至上”的做法有扩大化的倾向,不少学生存在着此类观念。外貌长相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择偶的主要内容,正如有人说,《非诚勿扰》不“诚”,节目不见诚意,只见脸谱化男女。男嘉宾一上来就选心动女生,短短几秒钟,不接触、不了解,怎么个“心动”法,恐怕只有脸蛋漂亮说了算。还有女嘉宾不断的灭灯,也有很多是凭男嘉宾外表穿着来判断的。这样的“相亲”的确令人堪忧。

二、对婚恋交友类节目对大学生婚恋观负面影响的反思

李普曼曾说:“我们对环境的认识是间接的,人们和环境之间有一个插入物――拟态环境。人们的行为是在对拟态环境作出反应。因此,我们所知会的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我们的想象。”而当前世界的拟态环境是由媒介打造的,我们是根据拟态环境传播的信息进行行动的。对于当前婚恋交友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广电总局曾明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批评,可谓直指婚恋交友类节目的三大弊端:人身攻击、拜金主义和低俗炒作。

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我们的大众传媒没有做好“把关人”的责任。一个栏目或节目,应该经历层层把关才能与观众见面。策划人要根据嘉宾的身份和栏目的需要决定嘉宾人选。制片人还应该决定主持人、话题内容的选择、考虑节目应该谈论的内容。主持人决定话题的进行,有权利或者义务对于低俗的、出格的话题巧妙进行中断或者转移。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巨大利益的诱惑,电视常会迷失方向,罔顾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向经济利益妥协。然而作为大众传媒,节目的人文内涵也应当成为节目的主要考虑因素,要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引领正确舆论导向。

这些现象同时反映出了青年个体感情消费化与娱乐化的倾向。新生一代的青年过分沉浸于感官刺激与视像的盛宴之中,并以娱乐的心态游戏人生,将情感的真实流露与表达寄托于“键盘”和“指头”方寸之间。例如当前婚恋网站与虚拟社区中到处裹挟着各种俏男靓女、星象占卜、八卦等消息,打上游戏消费的心态与娱乐的审美取向的烙印,试图通过所谓的时尚生活方式诱导个人与“社群成员”的参与,形成青年婚恋的激情消费心理与行为,“好玩就在一起,不好玩就分开”。当前的婚恋快餐、网络同居和等现象,让青年的精神价值取向进一步走向荒漠与空寂,成为情感上的“扁平人”。

有关学习的对联范文第2篇

一、 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愿意学习对联知识,就必须从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开始。古代儿童进私塾学习,首先从“对对子”开始,循序渐进,对得多了,就会了,这一点在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经写到过。而兴趣也就从中得到培养。我们可以从很多古代的文学典故中得知,上至封建帝皇,下至一些文人墨客,每逢集会,经常喜欢即席“对对子”。例如:乾隆五十年时,乾隆皇帝举行了一次千叟宴,有近4000人赴宴。宴会中,乾隆皇帝指着一个141岁的老者出了这么个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花甲重逢指两个60岁,三七21,加起来正好是141岁。而大学士纪晓岚当即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古稀双庆指两个70岁,一度春秋就是一年,加起来也是141岁。这一类的故事实际上是很考智慧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文学游戏,类似于今天的“脑筋急转弯”活动,不少学生对此也是有兴趣的。因此,教学中可以从这里入手,事实证明也是可行的。笔者的一位吴姓同事,是数学老师,每年的教学成绩在学校总是远远超出同一备课组其他老师,学生非常喜欢他,我就曾经听他说过,经常到对联网上找一些上联或下联,用三两分钟让学生“对对子”,以此来吸引学生,而学生也总是兴趣盎然,更喜欢他的数学课了。可见学生对学习对联也是感兴趣的。

二、要指导学生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

我们很多老师,包括语文老师往往对对联不甚了了,这就客观上阻碍了教师向学生传授对联知识,所以,要让学生懂,先要自己懂。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必须熟知有关知识。下面笔者做个简单的介绍。

对联,俗语叫做“对子”,由上联和下联组成,就是上下句之间,既要对,又要联。只有对,没有联,不是好对;只有联,没有对,也不是好对。何谓对?就是上下句中相对的词的词性要相同,比如古代儿童读书的启蒙教材《笠翁对韵》里的“东”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上文的“天对地”,“天”和“地”都是名词,这就构成了词性相对,一般而言上下联对应的位置上,词性必须相同;所谓联,就是下联的意境要跟上联的意境连得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如果各自为用,意境就算差了一筹。当然,我们看到的许多对联不是这么严谨,这就另当别论了。

有关学习的对联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素养 提高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那么,如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释放语文能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

一、语文教学联系生活

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到阅读中。语文教学更具生活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民主氛围,将课文反映的生活场景或是生活感悟还原出来,打通课内外壁垒,即用我们的理解与思考构思作者描写的生活天地。

1.教学情境化。挖掘教材中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因素,通过开放的、动态的语文课堂教学,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通过有效的实施策略,促使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大多数学生对蟋蟀的生活习性了解较少,我利用三维动画的形式,把蟋蟀洞穴的特点和修建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感悟“伟大的工程”的意义,体会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通过应用电教手段,再现“情景”,有效地将课本内与课本外、课堂内与课堂外联系起来,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教学综合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我和春联》后,我安排了一次以“走进对联世界”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猜对联—忆对联—聊对联—赏对联—贴对联—连对联—对对联—写对联—送对联”等一系列环节,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对联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感受中华文字的魅力,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这样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学习语文和体验生活相得益彰。

3.教学实践化。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扬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让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蓝天中翱翔。如习作指导《观察豆芽生长》,写观察日记;表演课本剧《将相和》、《百合花开》;竞聘“桂林山水”、“鸟的天堂”小导游;“课文感动人物”评选;“我心中老舍先生”演讲比赛;“走进名著”故事会;“校园小记者”记录校园精彩瞬间;《回归自然》单元,调查周边环境等。这样的实践性活动,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拓展了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

4.教学开放化。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巩固知识、训练能力、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开放化的作业可有力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课改理念,对陶冶学生、张扬个性、完善和发展自我,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效、长效。在我设计的“语文乐园”和“语言信箱”,开辟了《词语万花筒》、《歇后语语小屋》、《成语接龙》、《佳作欣赏》、《地方风情》等栏目;在家收看电视新闻,课上进行口语交际;学习《桥梁远景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制作桥梁模型;学习《鲸》,绘画出鲸的呼吸图;世界海洋日,组织学生去海边捡垃圾,观看海豚表演,写下最深刻的一幕……在更加广阔的、自主的学习天地里,围绕学习的主题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

5.教学整合化。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

(1)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我在引领学生学完课文内容后,利用网络及时拓展,开展了“探索太空之旅”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整理资料,动手制作成电子手抄报,如讲述张衡的小故事、我与宇航员手拉手、我的太空梦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结构与模式发生新的变化。

(2)语文和数学、科学的整合。如布置学生周末到田野上寻找植物的作业,向农民请教,认识并记录所见植物的名称。还可以要求学生一起合作量一量农田的长与宽,以及庄稼的植株距离,计算出面积和植株数量。然后将一天的感受和收获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又如在饲养小动物、植树种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习性、生长特点;查找有关资料或向家长请教有关知识,感受养殖过程的酸甜苦辣。有了真实的体验,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说真言、吐真情。

二、学生生活贯穿语文

只有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世界,才能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

1.日常生活学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不单单在课堂上学习,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学到。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可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通讯、旅行游览等,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有关学习的对联范文第4篇

下面我以孙双金老师的《春联》和薛法根老师的《谈礼貌》这两课为例,谈一下我的听课体会。

一、重视语言的积累

正像孙双金老师在课后交流时说的那样“语文课要基于课文,超越课文,要向四面八方打开,向中国文化打开,如大江大河,两岸开阔,涛声千里。要有语言材料才能积累语言,才能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才能厚积薄发!”

薛法根老师在上《谈礼貌》这一课时,由质疑生字开始,问学生有没有不会的字,引出了“嫌”字,分析了字根“兼”的来历。薛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根禾苗,再在禾苗的中间画一只手,意思是一只手拿着禾苗,这就是“秉性”的“秉”字的由来,在一棵禾苗的旁边再画一棵禾苗,就是一只手拿两棵禾苗,这当然是会意字“兼”了。由此引申为同时做几件事或者占有几样东西。对“兼”字本义的诠释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对造字的研究兴趣,又由“兼”字引出了“嫌、赚、谦、歉、廉”,教给了学生字根识字法,学生本课识记积累了很多生字。更为巧妙的是薛老师由“嫌”字引出课文中的俗语“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自然过渡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体现了薛老师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令人拍手叫绝。在学生理解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意思后,薛老师顺势出示了“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见人不施礼,多走二百里”等俗语和有关礼貌的古训“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以及名言“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钥匙”“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些俗语、古训、名言的理解并把它们背下来。可见,在薛老师的课堂,他把积累语言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

二、重视语文实践的运用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之“根”必定是对语言文字的训练。

《春联》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孙双金老师没有在思想内容上花时间,关注的是对联的特点。孙老师首先出示了课文中的四副对联,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出对联的四大特点:~性相当、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和平仄相对。之后依托教材,拓展补充诸多风趣的对联。他通过解缙对对联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对联也会“生长”;又通过郑板桥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对联也能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春联的兴趣。孙老师不但让同学们喜欢上了对联,还让学生尝试对对联,比如孙老师出了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在他的启发下,学生对出了“垂耳能听听天下难听之音;开口能诵诵天下难诵之经;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更值得称道的是孙老师让学生为自己的名字找“另一半”,更是激发了大家的对对联兴趣,人人迫不及待地为自己的名字配对,连台下的老师都受到感染默默找起了自己名字的“另一半”。看大家的兴趣浓厚,孙老师还把为爸爸妈妈的名字配对作为家庭作业,如此巧妙的、趣味十足的作业怎能不让孩子积极完成?怎么能让他们不爱上语文?不在生活中享受语文?

三、让课堂散发生长的气息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李正涛先生在这次研讨会上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他在参加一位评选特级教师的讲读课上,发现学生朗读得抑扬顿挫,回答问题踊跃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结果这位教师却没有评上特级教师,很多人不解,问李教授。李教授的回答是:这节课有温度却没有深度,有表演活动却没有语文学习。这只是秀学生原来的好――读得好,课前就读得好,只是在课堂展示、再现、表演一番而已,缺少学生的生长感,不是本堂课教出来的好。

教学应该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切身感受到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跳跃和生长,获得一种生命拔节的感觉。

孩子们在孙双金老师的《春联》课上,不仅积累了许多春联,还知道了春联的对仗写法,更令人欣喜的是还学会了写春联;薛法根老师的课,学生学会了字根识字法,有关礼貌的俗语、古训、名言以及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难能可贵的是还运用了这种写法进行了练笔。在大师们的课堂,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运用语言改变自己的生活,运用语言幸福成长的快乐!

有关学习的对联范文第5篇

《回顾-拓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版块训练的重点也不相同。“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学了本组课文后的收获感受、表达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日积月累”引导学生通过读、背、写等实践活动积累词语,句子、诗文、对联等精彩的语言材料。“课外书屋”、“展示台”、“趣味语文” 则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爱语文。

一、让“交流平台”给学生一个巩固提高的空间

《回顾-拓展》的第一部分就是交流平台,交流平台的交流内容十分宽泛,每个单元的侧重点不同,交流的内容也不同。例如:五年级下的第一个交流平台是:1.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2.文章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因为我们的家乡就是《草原》这篇课文所描写的地方,所以在教学课文时,让学生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畅所欲言。于是我把重点放在本单元的表达方法上。让学生回忆每篇课文的表达方式,再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段落。让这些表达方法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能慢慢体会作家的写作特点,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

二、“日积月累”累出精彩

“日积月累”是语文教材“回顾拓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促进语文素养发展。

1.学“日积月累”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日积月累”中有许多句子来自古诗、对联,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如五年下第三单元出现的一些意境优美,寓意深邃的对子对联如:“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对联,然后了解对联所描写的景象,体会对联的优美。说一说这种形式对联的特点,朗读并背诵。然后再为学生提供一些各种类型的对联,让学生知道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把“日积月累”与课外积累联系起来

“学生阅读范围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让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联系在一起,既丰富了积累的内容,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如教学《浪淘沙》中“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你读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也提到过银河?”学生都积极回忆学过的古诗和背诵过的古诗,踊跃发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样就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学生从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代诗歌所写的内容受古代生活环境的影响,也和当时人们认识世界的局限有关。

三、“展示台”,促进学生发展

“展示台”这一栏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展示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活泼新颖,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1.“展示台”能让学生找到自信

自信心是一个人工作与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语文中听、说、读、写能力强的同学往往语文学得好,也能博得老师的喜欢,获得自信。而一些沉默寡言的学生容易被老师忽略,而展示台里要展示的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找到自信。

2.“展示台”是学生个性体验的舞台

每个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良好的环境能熏陶一个良好的个性。“展示台”展示的是学生在课内课外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时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说,在五年下《回顾-拓展三》的“展示台”,有“我和同学给大家表演一段相声”。让会演的学生一展自己的特长。学生在沟通中增进感情,促成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再说每个人都有他各自的潜在能力,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有把握的进行展示。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充满个性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体会快乐,发展良好的个性。

3.“展示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当今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展示台”中不仅有读、有写,还有动手实践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和动手实践,不断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在教学五年级下 “语言的艺术”这一主题单元后展示自己。表演课本剧《半截蜡烛》,自由组合试着演一演。这个作业就为“展示台”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们在准备的剧本表演的过程中提高了合作能力。不论是否是主角,只要能把握好角色的性格,演好这个角色就可以。学生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使学生获得了与同伴合作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四、“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点燃孩子们热爱语文的火焰

在毎一册书中的《回顾-拓展》中都有“趣味语文”,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都能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到语文的趣味。

“课外书屋”是对为学生推荐好书,通过阅读名著作品使孩子们产生一种对经典的尊崇,对文采的探寻。如五年级下推荐学生读高尔基的《童年》,我教学时,让学生先读,再布置学生读书,开展读书交流会,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同时还结合这一单元的课文让学生选读《城南旧事》和《呼兰河传》,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