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春耕备耕调查

春耕备耕调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春耕备耕调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春耕备耕调查

春耕备耕调查范文第1篇

春寒料峭时节,从江县贯洞镇腊田村五组蔬菜种植大户梁平华像往年一样开始春耕备耕。为了订购种子,他向农信社申请借款9.8万元,把今年的种植计划安排妥当。作为支持“三农”主力军的黔东南农信社对支农贷款实行早部署、早行动、早调查、早发放,为春耕备耕助一“币”之力。

支农贷款为农广撒“及时雨”

根据部署,省联社今年1月至4月开展为期4个月的“诚者信合・春天助农行动”。黔东南农信社积极响应省联社号召,扎实开展各项助农活动,并通过活动进一步壮大支农资金实力。

强化措施,大力筹集支农资金。充分发挥网点网络、人缘地缘和存款利率浮动优势,围绕打工人员返乡、政府性资金拨付、企业年终薪酬兑现、商业资金回笼等重点领域,落实工作措施,全力拓展公职人员、企业工资业务,强力营销各类商品批发零售市场,抓实个体工商户和种养大户,强化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收入吸存工作,持续巩固存款市场的优势地位。

优化服务,加大支农贷款投放。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对信用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给予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金融服务,扎实做好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年检工作,为做好支农信贷投放奠定基础。对春耕所需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资金优先发放,对科技支农项目资金优先满足,对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发放。对有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龙头企业等,做到创新产品、全力支持。对在春耕旺季对资求需求较为集中的村组,开展上门服务。

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健全柜面放贷机制。开辟支农贷款“绿色通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办贷速度,确保授信农户贷款需求有保障,不误农时。

为开展好“诚者信合・春天助农行动”,黔东南农信社16家行社还组织信贷员进村入户,深入村组、企业、园区、街道、市场,了解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信贷需求和对农信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截至3月10日,黔东南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341.93亿元,较2013年确保任务增长2.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8.66亿元,较年初增长5.19亿元;累计投入春耕备耕资金7.01亿元,支持群众购买化肥、种子、农药农膜、耕牛及农机具等,推动当地春耕备耕有序进行。

及早行动保证春耕“不差钱”

春节刚过,黔东南农信社16家行社就立足实际、及早行动、广筹资金,早规划、早调查、早发放,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各项支农工作。

早规划即各行社班子成员组织召开动员会,提前安排部署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并指导辖内各基层网点支持春耕生产服务工作的开展;早调查即利用节前集中宣传、上街送温暖、召开座谈会、走访外出返乡农户等方式,详细调查了解春耕生产所需资金和农用物资需求状况,并逐户建立农户信息档案,有针对性地制订工作计划,增加对春耕备耕的信贷投入;早发放即要求发放资金要“动作及时、手续简便、利率优惠”,及时帮助农户购买各种生产物资,确保春耕备耕不误农时。

从江县刚边信用社念好“早、勤、创、简”四字经,全力支持春耕备耕。

早摸底,测算春耕信贷需求。该社从去年底开始从各方面了解今年春耕备耕工作,全面掌握农民春耕生产资金需求,春节后立即下村实地了解情况,认真测算春耕资金需求,做到早摸底、早安排,合理有效推进农业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勤调度,统筹安排信贷规模。去年末,从江县秀塘乡平晏村发生重大火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确保年初春耕备耕资金备付科学、合理、有效,从江县刚边信用社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进行广泛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大力组织存款,壮大支农资金实力。截至2月末,该社累计发放春耕生产贷款257.1万元,保证了灾后农业生产顺利推进。

优惠措施让利于民“得实惠”

黔东南农信社以开展“诚者信合・春天助农行动”为契机,积极动员各网点信贷人员进村入户了解春耕备耕生产需求情况,在积极做好信贷投放的同时,采取资金优先、服务优先的政策,对春耕所需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农田水利建设等贷款需求优先发放,开设专门的春耕备耕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证财政涉农资金、农田水利资金等及时拨付到位。

锦屏县联社继续做好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业资金的保障,首先满足农民购买耕牛、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春耕备耕物资的需求,重点支持粮食、蔬菜、水果、生猪和家禽等种、养殖业;加强对特色农业市场的分析,进一步支持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业扩大种植规模,形成规模效益,确保“贷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开辟“春耕备耕农贷绿色通道”,做到随到随办,快审快放,确保资金高效、安全运作,充分发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支农中灵活、快捷、方便的优势。对已经评级授信的农户,在授信范围内及时发放贷款,尽可能满足农户春耕备耕资金需求;对未评级授信的农户,信贷员及时进村入户收集评级授信材料,及时评级授信。

黎平县联社坚持做到“两个优先、三个到位”。在贷款发放上对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资金优先供应;对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发放。人员到位,组织信贷员深入村、组及农户家中,详细了解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农业生产的品种和项目,并认真倾听他们对信用社工作的意见;资金到位,在充分掌握农业生产的总体形势和生产资金需求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组织存款、清收不良贷款等方式准备了充足的支农资金;措施到位,对农业生产贷款实行利率优惠,简化手续,凭卡贷款等措施,真正把惠农便民工作落到实处。

三穗县联社继续坚持信用乡镇利率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农备耕力度,优先发放用于购置农机具、化肥、种子、苗木等的小额信用贷款。

天柱县联社积极制定措施和方案,不断完善各项考核激励机制,构建从联社到基层、从领导到员工的立体服务体系,设立春耕备耕专项窗口,实行信贷柜面服务首问责任制、受理咨询登记问责制,优先满足春耕备耕资金,提升服务质量,把服务送到家家户户、田间地头,实实在在支持春耕备耕。

支持灾区重建备耕“勇担责”

1月25日晚,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寨发生寨火,100余栋房屋被烧毁,侗寨核心区超半数住户受灾,296户1000多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火灾发生后,省农信社黔东南办事处立即向省联社报告火灾情况。1月28日,办事处主任蒙国友陪同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黄秋斌赴报京灾区看望灾民,并立即启用贵州信合公益基金300万元,对受灾群众进行慰问和安置。同时,办事处责成镇远县联社第一时间设立灾区应急金融服务点,深入调查,摸清受灾农户详细情况,为受灾户补办银行存折,做好后续贷款发放等工作。随后,办事处主任蒙国友、副主任唐永贤等多次到灾区慰问和看望灾民,指导和督促镇远县联社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持灾后重建实施方案,积极做好灾后重建各项金融服务,成立救灾领导小组积极参与到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春耕备耕调查范文第2篇

抢前抓早,这次全县备春耕生产工作动员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今年我县备春耕生产面临的形势。迅速行动,明确要求,落实任务,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马上投入到备春耕生产工作中来,为夺取今年的农业丰收和推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刚才,桐庆同志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备春耕生产工作的意见,望各个乡镇、各个部门依照《意见》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备春耕生产的紧迫感,认清形势。

正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备春耕生产形势,备春耕生产是一季管全年的工作。做好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总体看,今年我县备春耕生产的形势较好,但喜中有忧。从有利形势看: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农民投入能力逐年提高。经多年推进,水稻、花生已经成为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测算,2010年备春耕期间需资金7亿元左右,而2009年全县农民仅种植业收入(毛收入)就可达14亿多元。农业信贷资金投放量增大,截至目前,信用社已发放贷款5.4亿元,估计可有3亿左右被农民用于备耕生产。相对充分的资金投入,为今年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农资价格除柴油(当前0号柴油7115元/吨,比去年同期5565元/吨上涨1550元/吨)和紧俏的良种价格上涨外,化肥、农药、农膜等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柴油价格上涨使全县农民增加投入约3000万元左右,户均近500元,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从不利因素看:一是玉米变现缓慢。2009年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对玉米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导致玉米幼稚度不好,水分较高,品质下降,多数农民的玉米都是"水苞米"粮商不愿收购。农民对国有粮库收购价不认可,持粮惜售,其它个体粮商虽然收购价略高,但收购量小。据统计,全县玉米仅销售40%左右,尚有23万吨玉米没有销售变现。如果到年后气温回暖玉米还不能出售,将会出现发霉坏粮现象。二是抗春旱任务不容乐观。虽然冬雪较大,对旱情有一定减轻,但根据去冬封冻时干封地,地表水源严重不足,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大实际,抗旱形势仍不容乐观。三是局部贫困户备春耕生产存在困难。全县83个行政村尚有近千户贫困户,备耕资金缺口在1000万元左右。据调查,多数的贫困户都能够种上地,但由于缺资金、缺技术,将导致种地的规范低,达不到种好地的要求。四是局部干部和群众对备春耕生产形势认识缺乏。今年过年时间晚,年后有效备耕时间短。而且当前玉米滞销,农民农资购进进度缓慢,如不加紧动员,很可能导致农民节后三月份集中出售玉米和购进农资的局面,处置不好将严重影响播期和春耕质量,对全年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现在一些干部和群众都在忙着过年,对备春耕工作有赶趟不着忙的思想,工作缺乏紧迫感,对困难和问题估计缺乏,有的工作缺乏计划性,目前备春耕生产的各项工作还没有开展,任务没有落到实处。面对今年备春耕生产的严峻形势,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应对,切实增强备春耕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抓好备春耕生产的决心和信心,抢前抓早,知难而上,妥善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打好打赢备春耕生产这一仗。

二、迅速掀起备春耕生产,明确任务。

快速启动,今年全县备春耕生产的总体要求是抢前抓早。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坚决保证生产投入,高标准准备,高质量推进,全面做好备春耕生产各项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县要在3月末前结束备耕生产,适时转入春耕生产,力争4月中旬开始大田收获,4月末完成玉米收获,5月10日前完成其它大田收获任务;水田必需做到"不育五月苗,不插六月秧"3月20日全面启动水稻育秧,5月20日前完成插秧任务。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抓好销余粮、筹资金、备物资工作。销余粮、筹资金、备物资是备春耕生产最为关键的环节。防止错过最佳销售时机,动员农民在化冻前出售玉米,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粮食部门要指导农民搞好粮储,防止霉变。相关部门要为粮食流通发明宽松环境,加快玉米销售进度。二要加快资金筹措。经测算,2010年备春耕期间需资金7亿元左右,资金需求较大。虽然2009年全县农民收入较高,但当前大部分玉米还没有变现,局部贫困户和生产大户生产资金短缺。为此,加快玉米销售进度的同时,多渠道筹措备耕资金,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增加信贷资金额度,确保备春耕生产资金所需。三要动员农民抓紧购进农资。当前,加快物资购进是现实之急,要引导农民消除等待观望思想,抓紧购进春耕生产所需物资,防止节后集中购买。农资经销部门要抓紧组织好货源,搞好储藏,做到品种齐全,满足供应,保证备春耕生产需要。

(二)要抓好水稻、花生、玉米基地建设工作。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保证农业增产增收的一个前提。收获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做大做强水稻、花生、玉米三大主导产业基地意义重大。2010年,新增水田6万亩,水稻总面积达到80万亩。要依照发展规划搞好水田开发,加强旱改水地块的田间工程建设,加快抗旱引水工程辐射区内支毛斗渠和配套工程建设,为2012年全县水稻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奠定坚实的基础。花生基地建设上,和平、塔子城两镇要坚持现有规模,同时在胜利、宁姜、汤池、大兴等乡镇扩大面积,全县花生基地规模要保持在35万亩以上。玉米要加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优化品种,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实现建设高产稳产玉米田100万亩的目标奠定基础。

(三)要抓好抗春旱、保春种工作。县"十年九春旱"干旱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此。超前谋划,积极筹措资金,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确保春种顺利进行。一要及早做好抗旱物资准备工作。水利部门和各乡镇要组织人员深入到村屯、地块调查摸底,对没有抗旱井的地块抓紧实施打井,对有抗旱井的地块全面检修抗旱设施,确保原有的机电井在3月末前全部能够合闸出水,真正做到有雨无雨种上地、有墒无墒保全苗。沿江泵站要做好设备检修、引渠清淤和干支渠维护工作,确保水田泡田时能够足量供水。农机部门要全面做好农机具检修工作,确保3月15日前完成农机具检修任务,切实保证整地、收获的需要。二要大力推广维护性耕作技术。维护性耕作属旱作农业技术,大力推广维护性耕作有利于在根本上解决旱的问题。2010年,要以国家维护性耕作项目为契机,新增维护性耕作面积1.87万亩,建立三个新型综合配套维护性耕作示范园区,把维护性工作全面铺开。各乡镇每个旱田屯都要有一个示范户,面积不少于50亩。相关部门要进行临时效果监测,集成农机、农艺、土肥、植保等多项技术,使维护性耕作技术日臻成熟。要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搞好技术服务,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对维护性耕作的认识水平,使维护性耕作推进模式由靠项目带动转变为农民自费购买机械、主动实施,快速增加维护性耕作面积。三要做好人工增雨工作。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搞好气象预测预报,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同时要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抓住有利天气,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以缓解旱情,降低生产投入。

(四)要抓好增产增效技术推广工作。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分层次开展培训。要对村干部进行培训,使他能够担负起动员、组织、指导农民应用先进技术,搞好农业生产的责任;要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培养科技带头人,使他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培训,大力推广维护性耕作、花生大垄双行、土地复种、水稻高产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着力解决因耕种收获不适时、抗旱措施不到位、用肥用药不科学、技术操作不规范等技术缺失而导致效益降低的问题。科技培训工作要在3月末前完成,还没有启动培训的乡镇要抓紧组织,根据当地农民需求,联系县里各农口部门,开展全方位的科技培训。二要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0年要在国道、通乡、通村等主要公路两侧水利和地力条件较好的位置,建设水稻、玉米、经济作物、维护性耕作、大棚小区、节水灌溉、规模经营等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在年前把具体地块落实,细化园区建设内容。

(五)要统筹抓好农村其他各项工作。农村工作涉及面广。要统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抓好畜牧工作。要突出抓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奶牛业要多方筹集资金,抓紧组织外购奶牛,增加奶牛存栏量;要及早落实青贮种植,确保按计划一亩也不少。二要抓好林业工作。要抓紧落实造林地块,组织技术人员搞好造林地块的规划设计,对苗木的余缺进行摸底调查,防止出现缺苗现象,影响造林进度;要抓好春季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检修好各种防火器材和交通工具,加大巡护力度,消除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三、全力保证备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强化领导。

直接关系到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各项目标的实现。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要认清形势,备春耕生产的效果如何。统一思想,切实把备春耕生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要把备春耕生产纳入重要日程。从现在开始到春播前的这段时间,第一。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把备春耕生产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备春耕生产上来,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根据今年备春耕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围绕如何调整种植业结构、保证投入和科技种田等问题,研究落实备耕生产的有效对策,切实搞好思想发动和政策宣传,着力解决干部群众存在思想障碍,真正把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备春耕生产上来,确保备春耕生产各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春耕备耕调查范文第3篇

金融支持灾后春耕备耕

生产基本情况

切实加大支农信贷投入。一方面,吉安市农村信用社与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了解掌握辖区春耕备耕生产形势和灾后资金需求,根据农民良种、农资、化肥、农机购置等情况,测算春耕备耕资金需求总量。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灾后重建的信贷支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基层信用社安排灾后重建专项贷款,压缩非农贷款,并针对农作物灾情的严重性,追加春耕备耕资金,在原计划春耕备耕信贷资金总需求的基础上增加20%信贷规模投入,切实满足春耕备耕生产资金需求。到2月末,全市农村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业贷款4.8亿元,同比增加1.1亿元,增长29.7%。

积极优化支农金融服务。吉安市辖内11个县(市)农村信用社都建立了春耕备耕生产联系点制度,设立支农专柜,建立春耕备耕生产资金贷款使用台账,配备专人负责支农贷款业务管理,确保春耕备耕生产资金专款专用。同时,开辟支持灾后春耕备耕生产信贷投放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手续,优先办理抗灾救灾支农贷款;对受灾农户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利率下浮10%~20%;扩大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额度,由1万元提高到3万元。

不断创新支农信贷品种。永丰、峡江县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双带示范贷款”业务试点,在每村选出10户农户作为致富、信用双示范户,每户可办理信用贷款10万元,现已发放贷款237户,金额2263万元。吉水、永丰、峡江、青原等4县(区)农行分支机构对农业生产资料经销商及种粮大户推出了“农业生产资料跟踪贷款”新品种,目前已发放贷款1061户,金额1440万元。

金融支持灾后春耕备耕

生产存在“五大矛盾”

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与春耕备耕资金旺盛需求不统一。据测算,今年吉安市春耕备耕生产资金需求总量为18.2亿元,比上年增加3.1亿元,增长20.5%。从需求结构分析来看,从事传统农业对小额农贷需求量减少,而规模化种养业、订单农业对大额农贷需求量增加。据对200户农户问卷调查显示,今年春耕备耕生产需向农村信用社申请3万元以下小额农贷的有46户,占23%,比上年减少16.5个百分点;需申请贷款5万元以上大额农贷的有37户,占18.5%,比上年增加12.6个百分点。但是,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不仅收缩了农村信用社资金的流动性,而且减弱了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实力,部分存贷比较高的基层信用社不得不收缩信贷甚至停止放贷。

农村信用环境欠佳与农村信用社贷款积极性不相称。当前,个别乡(镇)村的信用环境令人堪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一是乡镇乡村集体拖欠。取消农业税后,原来由乡镇、村组举借的贷款,因机构精简而使贷款主体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对乡村两级组织债权的保全和回收。二是农村信用社维权难。据统计,近三年吉安市农村信用社共胜诉案件4371件,涉案金额13418万元,但实际执行到位金额5276万元,案件执结率只有39.32%。

支农信贷管理机制滞后与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不适应。一是小额农贷额度偏小。目前农户购买种子、化肥等传统农业支出基本上不需要贷款投入,但对种养大户及具有购买大型农机具需求的农户,3万元的授信额度则远远不够,资金供求矛盾较为突出,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贷款期限控制过紧。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的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而农村特色养殖和经济果业林业开发项目的见效期一般需2~3年,甚至更长,短期的信贷投入难以发挥应有的资金扶持作用。三是农户贷款抵押担保难。当前,农户贷款可以用做抵押物的一般仅限于房产,但农村的房产不仅价值不高而且变现难,担保抵押物缺失已成为农民贷款难的突出问题。

农村金融服务单一化与农民服务需求多样化不协调。一是涉农服务主体薄弱。春耕备耕生产信贷资金的投入基本上由农村信用社独家承担,出现农村信用社“一农难支三农”现象。二是支农信贷品种单一。除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外,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局限于一般性农业种养大户和农副产品加工个体户,且条件严格,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农业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与农村信用社贷款愿望不一致。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农业保障救助机制。在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加上农户对发展农业的市场把握不准,对市场供需分析不够,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遭受天灾人祸,就束手无策,难以规避风险。一些农村信用社担心因此会形成不良贷款,存在“畏贷”心理,致使信贷资金供给和需求难统一。

政策建议

认真执行从紧货币政策,增加“三农”有效信贷投入。一是人民银行各级行要正确把握从紧货币政策的调控取向,加强信贷窗口指导,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总体要求,盘活信贷存量,优化信贷结构,把有限的贷款规模用在“刀刃”上,促进信贷资金流入“三农”领域,支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尽快出台“将农村地区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实施办法,建立农村资金强制回流机制,可采用商业银行直接投入或缴存资金给农村金融机构两种方式,增加农村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

大力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夯实支持“三农”信用基础。一是大力开展信用宣传活动,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道德风尚。二是加强与当地村委会的联系与合作,维护农村金融机构债权,防止信贷资产流失。三是把支农贷款发放与创建信用村镇工作紧密结合,深入推进信用农户、信用乡镇(村)建设,对于评定的“信用村”、“信用镇”,给予支农信贷资金倾斜,反之则要限制贷款规模,以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四是加强与执法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和逃废债行为,维护农村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

完善支农信贷管理机制,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一是适当提高农业贷款授信额度,最大限度满足春耕备耕资金需求。二是因户制宜适当延长支农贷款的期限,使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一致,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三是创新担保抵押机制,帮助农户解决贷款抵押难。建议建立农户和农村小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融资担保基金可以实行会员制管理,在政府的资助下,以民间资金为主,实行民有民管,克服政府出资建立担保基金在管理上可能出现的委托成本。

春耕备耕调查范文第4篇

一、今年以来春耕生产完成情况

截止3月3日,我区春种作物面积11.8万多亩,其中新植糖料蔗3万多亩,种植春玉米2.85万亩,花生2.36万亩,蔬菜1.1万亩,木薯2.3万亩,豆类2000亩;全区犁耙田面积9万多亩,已浸种7.2万多公斤,播早稻面积2.8万亩。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到早部署、早计划、早落实。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我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从元旦开始,我区农村工作的中心就已转到春耕备耕上来,区领导在1月份以来就多次组织涉农各部门领导会议,研究今年的农业生产工作,并作了具体的部署。区四家班子领导也经常深入各自挂钩乡镇,督促指导开展春耕生产各项工作。各镇也按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迅速及时进行部署,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二是及早部署,任务落实。今年元旦刚过,我区及早召集各镇农业站站长,研究部署今年春耕备耕工作,并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结合全区粮食生产现状,及早制定了全区粮食生产及其他经济作物指导性计划,下发了《2005年春耕生产意见》、《2005年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改革耕作制度意见》等一系列抓好粮食生产的文件,明确了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各镇(场)、办事处根据区的要求把计划任务分解到各村(居)委会,及时做好种植布局,切实把粮食生产任务落到实处。今年,根据我区的实际,我区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是:粮食计划种植面积60.9万亩,粮食总产量15.76万吨,比上年增长8%。其中:水稻面积40.65蚰叮ㄔ绲?5.8万亩,中晚稻24.85万亩),玉米面积5.35万亩,其他粮食作物面积14.9万亩,建设“吨粮田”面积7万亩、“吨糖田”面积8万亩、“万元田”面积4万亩。三是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宣传发动工作。我区紧紧抓住粮食价格回升和减(免)农业税的有利时机,及时组织人员深入镇村,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宣传发动工作,督促农户及早落实春耕备耕所需的种子、化肥和农药等春耕物资,并大力宣传各项涉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全区已组织春耕工作队1200多人次深入到各镇村宣传发动,搞好春耕抢插工作。四是召开会议,示范带动。2月18日,我区召开了各镇分管领导、农业站长及农口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参加的春耕生产工作会议,对今年春耕生产工作作了具体的动员和部署,强调要求全区务必在3月10日前播完种,4月10日前插完秧。我区在镇抓了300亩以上旱田、望天田改种春玉米示范基地,在村抓了200亩旱育稀植春播水稻示范现场。通过示范带动,使我区春耕生产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迅速在全区掀起了春耕生产。五是重点抓好种子、农药、农膜、化肥等农资的购进和销售工作,加大了农业执法力度,确保了农用物资的供应。到目前为止,我区已调进杂交玉米种8.6万公斤,杂交水稻种23.5万公斤,化肥3.5万吨,农膜30吨,农药280多吨。六是加强督促检查。我区成立了由各农口部门组成的春耕生产督查组,指导检查各镇春耕生产工作情况,有效地加快了全区春耕生产的进程。

(二)积极推广耕作制度改革,稳定粮食生产。

根据近几年来我区旱灾、水灾、台风、海潮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状况,为使今年全区粮食生产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然灾害袭击,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我们对耕作制度进行适当改革。一是把旱田、高架田改种玉米,将等列为防旱改种重点镇,全区计划早稻改种玉米15000亩,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争取玉米单产达到400公斤以上;二是大力推广低水位易涝农田避洪栽培技术,将黄屋屯、大番坡、沙埠、东场、犀牛脚等列为避洪栽培重点镇,全区计划推广低水位易涝农田避洪增产栽培早稻面积16000亩,比上年增加8000亩,推广优质、高产、高抗杂交稻组合,采取选用早熟品种及早种、早管等措施,争取在洪水来临前收获,达到避洪增产目的。

(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我区特色产业。

我区根据自治区和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发展的新举措,加快培育和壮大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优势产业集群,走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子,形成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多个渠道促进增收的新格局,在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发展我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发展壮大我区的甘蔗产业。今年我区计划种植甘蔗面积30万亩,其中宿根蔗19万亩,新植蔗11万亩,计划甘蔗产量150万吨。今年新植的甘蔗全部种植高产高糖的新台糖22、25、26号和台优、粤糖93/159以及粤糖95/168等新品种。二是积极发展木薯产业。充分利用广西木薯综合开发示范工程项目在我市即将投产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动农民种植发展木薯产业,今年计划种植木薯6.5万亩,重点推广高产高淀粉含量GR911、华南124、巴西木薯等品种,计划产鲜木薯12万吨以上。三是进一步抓好黄瓜种植。全年计划种植黄瓜面积4.2万亩,鲜瓜产量6.5万吨,为黄瓜皮加工企业提供足够原料。四是认真抓好我区冬种辣椒、马铃薯等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我区冬季气候优势条件,发展冬种蔬菜产业,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今年计划冬种辣椒面积6.9万亩,冬种马铃薯面积2.1万亩。

(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技术培训服务工作。

一是根据我区的实际,在我区重点推广优I253、优I679、中优402、中优679等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农大108、豫玉30、桂单30、正大619等杂交玉米新品种,推广新台糖25、26、粤糖95/168等甘蔗高产高糖品种,推广GR911、巴西木薯等高产优质木薯新品种。二是继续推广免耕抛秧、旱育稀植、低水位避洪栽培技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一批适用农业新技术,充分利用党校、镇、村学校为阵地,做好农民技术培训工作,目前全区已举办了2期技术培训班,通过参加培训农民的带动,使广大农民掌握了适用农业新技术,提高我区农业生产效益。

(五)加强农资市场管理

我区继续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重点对种子、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产品进行监管,截止3月3日,我区已派出农业行政执法人员130多人(次)下到各镇(场)检查农资市场。严厉打击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杜绝了坑农现象,净化了农资市场。

(六)着力抓好春作物种植和冬种作物的护理

一是抓好花生、木薯、黄瓜、豆类、蔬菜等春种作物种植工作,着力提高我区特色农产品规模。二是抓好冬种作物特别是冬椒、马铃薯、冬菜的田间管理,并根据气候的变化、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指导农民做好作物的管护,促进了全区冬种作物的良好长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去年秋冬连续干旱,山塘水库畜水量不足,加之开春以来,我区未下过一场大雨,对我区春耕生产影响较大。

2、区和各镇的财政困难,对春耕备耕生产投入有限。

3、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影响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

4、今年种子价格与去年相比偏高,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民持等待观望的态度,影响了春耕生产的迅速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版权所有

春耕备耕调查范文第5篇

在全省上下抗击历史罕见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取得阶段性胜利、各地春耕备耕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候,省农业厅决定召开全省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现场会议,非常及时,非常重要。李容根副省长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专门作了指示,提出指导意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会议、全省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李容根副省长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分析灾害对全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部署深入推进全省农业抗灾减灾、春耕生产和全年农业生产工作,加快推进灾后复产和春耕备耕工作,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确保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目标。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茂名市标准化农田建设、春耕生产、粮食产业化和灾后复产现场。这些现场各具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推进,有效保护和提高了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春耕备耕工作扎实,积极主动,有序有效。茂名市积极抢抓季节,积极做好播种育秧办田等备耕工作,为全年农业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灾后复产工作针对性强,措施有力,效果明显。高州市对受灾荔枝及时清园与修剪,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花芽生长;对失收蔬菜及时进行补种和改种,结合灾后复产促进春种工作开展,很有成效。刚才,茂名市农业局、韶关市农业局、清远市扶贫办、韶关市畜牧局介绍了农业抗灾减灾、春耕生产、扶持受灾贫困农户的做法和经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扎实有效开展

前段时间,受冷空气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这次灾害天气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使我省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损失。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53万亩,成灾382万亩,绝收148万亩。水果和蔬菜成为重灾作物。全省蔬菜受灾面积270万亩,成灾面积126万亩,绝收面积37.8万亩;水果受灾面积320.5万亩,成灾面积133.2万亩,绝收面积52.5万亩。全省因冻害死亡畜禽676万头(只),其中猪13.73万头、家禽657.6万只;饲草料损失5.25万吨。冰雪灾害还造成部分农业设施损毁,破坏了农业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持续不利影响。预计全省农牧业共损失30.45亿多元。目前次生灾害还在继续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全省各级农业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反应,紧急动员,深入一线,切实加强农业抗灾工作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投入抗灾救灾和灾后复产工作。经过全省农业系统的共同努力,我省农业抗灾减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尤其是灾害发生期间和春节期间,全省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对港澳的供应保障有力,没有出现脱销断档和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是迅速动员和部署抗灾减灾工作。灾情发生后,省农业厅召开紧急办公会议,及时传达贯彻总理和书记、华华省长等领导对抗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通报灾情与农业抗灾减灾情况,研究部署农业抗灾减灾工作。省农业厅连续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农业防御冻害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切实做好持续低温冻害防范工作进一步抓好当前农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把抗御低温冻害作为最紧迫的任务,采取得力措施,减轻农业和农民损失,保障粮食、猪肉、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在2月20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农业厅总结了农业抗灾减灾的有效做法,对进一步开展农业抗灾减灾工作和掀起春耕生产热潮作了全面部署。为了做好受灾期间灾情的报送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各级农业系统及时启动灾情日报制度,做到农业灾情信息一天一报告。在春节期间加强应急值班,安排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通过农情调度,及时掌握了全省农业灾情动态,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系统正确决策部署农业抗灾减灾复产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是紧急派出工作组指导灾区农业抗灾。省农业厅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韶关、清远、湛江、茂名、梅州、河源等农业受灾较严重的地区,调查了解灾情,指导和协助灾区做好农业抗灾工作;密切关注重要农产品生产及市场供应情况,农产品供求信息,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各级农业系统纷纷派出工作组开展救灾复产,迅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动员和指导农民开展抗灾减灾和灾后复产工作,协调抓好防寒物资的调配,促进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

三是加强农作物防灾减灾和田间管理。各级农业系统在抗灾减灾工作中,坚持分类指导,落实技术措施,切实加强冬种作物的防寒措施和田间管理。在冻害发生期间,各地针对低温冷害情况、苗情长势和生产特点,落实低温冷害防御和灾后复产措施。对蔬菜主要采取农膜、稻草和秸秆覆盖措施,减少低温冻害;对喜温果树采取树干包扎、稻草覆盖、田间培土等措施提高避寒防冻能力,对部分香蕉果实和果树幼苗等实行套袋保护措施,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同时在灾后及时加强田间管理,迅速开沟、清沟排渍排水,适时追肥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开展中耕培土,提高地温,及时除去受冻的枯枝烂叶,避免受冻组织霉变而诱发病害。

四是强化畜禽防寒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级农牧部门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畜禽养殖场(户)开展生产检查,科学指导饲养场(户)做好畜禽防寒准备工作。组织对重点畜禽养殖场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的检修,采用供暖设施,力保畜禽栏舍有适宜的温度,特别做好新生仔猪的防寒工作。针对低温冷害天气期间及灾后易发动物疫病的情况,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省畜牧兽医局紧急调拨了消毒药13吨、动物疫苗50万头份、动物防疫救灾资金150万元至重灾区,用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消毒灭原、动物疫苗购买及注射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五是全力支持灾区开展救灾复产重建工作。为了做好农业救灾复产工作,省农业厅紧急商省财政厅下拨了300万元农业救灾复产资金,扶持韶关、清远等农业重灾区开展救灾复产工作。最近,省农业厅又商请省财政厅追加*万元农业抗灾复产资金。各级扶贫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综合协调职能,促请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受灾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难题。省扶贫办积极与省财政协调,争取省财政安排专项救助资金80万元,用于慰问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受灾贫困农户。春节期间,省农业厅制定全省农业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并报送农业部,恳请对我省农业灾后重建给予大力支持。目前中央财政农业救灾复产补助资金7000万元已拨付我省,其中农牧业3500万元。各市、县农业系统也认真制定农业灾后重建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当地财政支持,扎实推进农业灾后复产和重建工作,积极组织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目前各项灾后复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全省已修复(重建)温室、塑料大棚19.6万平方米,占需修复面积44%;已修复(重建)了部分滴灌喷灌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为尽快恢复生产、增加供给提供了保障。据统计,全省已复产面积75.37万亩,占农作物绝收面积51%。

六是推动春耕备耕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各地坚持灾后恢复重建与春耕备耕相结合,坚持两手抓,努力实现灾后复产和春耕备耕两不误。目前各地春耕备耕工作已陆续展开。据统计,全省已种下春种作物面积420多万亩。

二、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增强抓好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不仅使当前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今后农业生产具有不容忽视的后续不利影响,对我省粮食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负面影响深刻而广泛,加大了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目标的难度。突出表现在五个“难度加大”:一是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难度加大。这次灾害不仅给冬种春收粮食作物造成损失,而且影响了杂交稻繁制种。据了解,湛江市6000多亩早造杂交稻繁制种田的秧苗被冻死,海南省杂交稻种减产很大,这必然导致晚稻生产用种供应紧张。二是高值园艺作物受灾严重,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难度加大。蔬菜和水果等效益较高的农作物严重受灾,特别是水果,除了部分未采收的柑桔和已抽蕾的香蕉受到冻害损失外,由于幼果、枝梢、花穗不同程度冻坏受伤,必然影响下一造的产量;粤北重灾区部分成年果树枝条被折断,甚至树干被折断或撕裂,损失更加惨重,抢救、改种、补种的任务繁重,恢复正常生产的时间跨度更长。很多地方损失了一造蔬菜,不仅减少了菜农收入,还影响了蔬菜供给。三是畜禽生产受到较大威胁,保障肉类有效供给的难度加大。不少散养户和小型专业户饲养的仔猪和雏禽受冻害影响,成活率较低,部分死亡,影响了饲养户的补栏信心,造成饲养量减少;长时间的低温高湿天气,既降低了畜禽的抗病能力,又助长了动物疫病的繁衍,加大了疫病防控的压力,对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对确保生猪等肉类产品的有效供给构成压力。四是农业生产设施受损,快速恢复农业生产的难度加大。灾区不少农业设施,如温室、大棚和喷滴灌、排灌设施和农田灌溉设施等严重损毁,既延缓了恢复生产进程,又降低了农业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五是不少农户受灾导致贫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加大。重灾区绝大多数是山区贫困地区,农户抵御重灾的能力普遍较弱,不少农户因灾致贫。特别是倒房户,多数是贫困农户,重灾使他们雪上加霜。下一阶段,组织受灾贫困农户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增加收入的任务很艰巨。此外,受长时间低温冻害天气影响,部分灾区春耕开局较迟,春种春播进度较慢;部分地方农资储备不足,春季用肥高峰即将来临,农资价格上涨趋势不减;灾区农民收入减少,恢复生产资金缺乏;气候变化不确定性较大等等,都对今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早研究提出应对措施。

大灾之后,抓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对于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推动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意义重大。抓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其重要意义突出体现在四个“确保”:

首先是确保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粮食、猪肉、蔬菜、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的供应和价格变动,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物价指数的不断攀升为代价,农业系统必须为全省平抑物价指数、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我们还要深刻地认识到,农业不仅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食品,而且要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原材料,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中处于关键一环,一旦农业出问题,必然危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花大气力,采取得力措施,把当前的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推上一个新水平。其次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的基本功能,是农业系统最重要的职责。去年,猪肉、食用油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偏紧,价格持续上涨,粮食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引起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粮食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特殊商品,粮价是百价之基。中央一再强调,今年必须把保供给作为农业的突出任务。全省农业系统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千万不能疏忽大意。当前的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夏粮收成和全年粮食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其他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供给,在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务必抓紧抓实抓好。再次是确保农民有效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有效增加,是“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来源于第一产业的收入,在全省农民收入构成中占四成多,尤其是重灾的山区贫困地区,第一产业收入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只有抓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加快恢复农业生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才能持续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才能加快改善农民生活。与此同时,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和关键,抓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第四是确保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目标任务的迫切要求。每次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必然首当其冲。这次大灾更是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有着较大的后续影响。只有切实抓好当前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才能真正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才能把握全年农业生产的主动权,才能确保粮食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任务。

抓好当前的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固然有不少困难,但也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扶持力度强。今年中央和省高度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资金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投入都有较大幅度增加,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抓紧实施,有力地保障了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的加快推进。二是发展基础好。当前,我省农业装备、技术支撑、物资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与以前相比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具备了更好的条件;同时,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为做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提供了良好基础。三是市场拉力大。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家提高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有利于增强农民种粮的信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四是农资有保障。早造杂交水稻、鲜食玉米种源充裕,到位较早。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供求基本平衡。五是水源较充足。1月下旬我省各地出现入冬以来明显的降水过程,普遍下了春雨,春耕用水较充足,有利于春种春播工作的开展。

总之,各级农业系统一定要正确把握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务必把困难和问题分析得更深入一些,把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研究得更透彻一些,把推进抗灾减灾和发展生产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增强信心,振奋精神,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任务。

三、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全力推进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

当前,农业灾后重建工作十分紧迫,春耕备耕工作十分繁重。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农业灾后复产和春耕生产的热潮。各地务必做到抗灾减灾决心不动摇,确保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重大动植物疫病不发生。重点在于六个“着力抓好”:

(一)着力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要抓紧对各种受灾农作物进行清理、改种和加强田间管理。对绝收作物及时改种或补种。加强蔬菜等冬种作物的肥水管理,疏通排灌渠道,增施肥料,促进其尽快恢复生长。抓紧落实灾后果园清理、合理修剪、松土培土、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各项护理措施,尽快实现果树生长复苏,对枝条折断的成年果树,可视灾害情况选用优良品种,采取高位嫁接的方法,改善和优化水果品种结构。要抓好受损生产设施修复,抓紧维修或更换果园、蔬菜园受损的供水设施,修复蔬菜、果园苗圃,尽快重建因雨雪灾害倒塌、毁坏的蔬菜生产大棚及畜禽栏舍;抢修损毁的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农田水渠的清淤排障,确保农业生产顺利开展。

(二)着力抓好受灾贫困农户的扶持工作。各级扶贫工作部门在抓好面上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要加大对受灾贫困农户和部分因灾致贫农户的扶持力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重建家园,渡过难关。在扶持受灾贫困农户的过程中,务必认真落实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到摸清情况,登记造册,合理规划,任务分解,措施到户,责任到人。对受灾贫困农户开展扶贫培训和促进就业,更能直接、快速地增加受灾贫困农户收入,有助于尽快解决他们的生活生产出路问题。各级扶贫部门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制定合理可行的短中期相结合的培训转移方案,有针对性地分期分批、分别轻重缓急安排培训转移就业。同时,要引导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带动受灾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增加种养收入;要切实加强受灾的省属水库移民的救助帮扶工作,维护库区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着力抓好春耕备耕和粮食生产。各地要切实做到早筹划、早部署、早行动,着眼全年,认真安排好今年的生产计划,推动春耕生产顺利开展。一要加快春耕进度。要高度集中人力、物力、机力投入春耕生产。抓好秧苗的管理,培育壮秧。抓好春耕用水的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加快春种春播和办田进度,力争全省“清明”前基本插完秧。二要抓好粮食生产。要抓好强农支农政策的落实,广泛宣传扶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等各项支农政策的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民扩大春播粮食作物生产。继续实行粮食工作考评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坚决遏制耕地撂荒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广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粮食面积稳定、产量增加、种粮效益明显提高,确保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100万亩、总产量1400万吨目标任务的完成。三要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要抓住春耕的有利时机,着眼于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资源优势,科学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深入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作,大力发展蔬菜、南亚热带水果、花卉、南药和蚕桑等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主导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四要强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要加大力度推广各种增产、节本、增效技术,通过技术推广、科技示范、专家指导,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提高科技到户率和到田率,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增强科技的支撑作用。

(四)着力抓好畜牧业生产。当前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生猪价格居高不下,家禽价格时起时落,牛奶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等等。各地要在确保畜牧业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生猪等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努力做到畜禽生产不滑坡,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一要抓好政策落实。继续把发展生猪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生猪良种补贴及项目支持等政策,充分调动生猪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二要加强畜禽饲养管理。保持栏舍通风、干燥和清洁卫生,适当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饲喂量,尽快恢复体质,提高机体的御寒和抗病能力。三要结合春季畜禽补栏,深化畜牧业结构调整,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市场有效供应。四要鼓励和支持规模养殖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对外界环境污染,防止疫病传播,创造养殖良好环境。

(五)着力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要切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做好抗体检测,对漏免、补栏、抗体水平低的畜禽及时进行补免,加大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及时发现、排除疫情隐患。要逐村、逐场、逐户开展畜禽健康状况专项检查,做好消毒工作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要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对畜禽调运、交易和屠宰等环节,以及畜禽产品经营、贮藏等场所的执法监督,严厉查处运输、加工、贩卖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规范应急处置程序,确保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置。要严防灾后植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加强监测,强化植物检疫防疫;要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加大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及其监测点的建设力度,有效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和植物疫情扩散为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六)着力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的重要时期,各地要抓紧修复农田灾毁排灌设施,整治农田渠系,保证农田灌溉需要。抓紧实施农田基本建设议案、基本农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工程建设,组织好施工队伍,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监管,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尽快投入使用。对往年已建项目工程,要全面予以检查,发现毁损的要抓紧补缺补漏,保证田间渠系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要加强耕地保护,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抓紧做好测土配方施肥相关工作,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大力推进“沃土工程”,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农业灾后复产和春耕生产各项服务

为了抓好灾后复产和春耕备耕工作,各级农业系统要在组织上、人力上、物力上、财力上提供坚强保障,切实做好各项服务。重点在于做好五个“注重”:

(一)注重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农业系统要把灾后复产和春耕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把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与全年农业生产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抓紧制定完善灾后复产和春耕生产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实行领导分片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责任人,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及时总结经验,注意发现和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切实帮助灾区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生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注重强化技术支撑。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强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为灾后重建和春耕生产提供科技支撑。根据受灾地区实际情况,尽快补充完善灾后恢复重建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大科技入户工作力度,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生产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帮助解决灾后恢复重建和春季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动员组织农业科研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各种协会开展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和生产服务,提高灾区农民群众防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三)注重保障农资供应。春耕期间是全年农业生产资料需求的高峰期。今年受灾害以及国际市场油价上涨的影响,电力供应、运输保障异常紧张,加上化肥等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保证灾后复产及春耕农资供应的任务十分艰巨。各地要及时掌握农资市场动态,及早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种苗、种畜禽、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农膜等农用物资的调剂和调运工作。要依法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的管理,加大农资打假力度,强化市场监控,防止哄抬农资价格,整顿市场秩序。要结合春耕生产,开展农资市场执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等流入市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四)注重发挥农机作用。要针对农村劳动力紧缺的情况,大力加强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充分发挥农机在抗灾重建和春耕生产中的作用。要积极帮助和指导农民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具,确保在作业前全面完成检修任务。协调好农机具、零配件和柴油的储备供应,做好跨区作业组织协调,加快机耕、机播进度,确保作业质量。要高度重视农机安全教育和监理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