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庆标语

国庆标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庆标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庆标语

国庆标语范文第1篇

九州歌宪治,恒昌国运海晏河清。

祖国远景灿烂,千帆竞发争先进;

四化蓝图辉煌,万马奔腾战犹酣。

十亿人民,十亿红心,心心向四化;

九州新貌,九州旭日,日日传佳音。

巨手回天,喜四化业绩,彪炳史册;

群贤向党,看万里江山,再展宏图。

放眼中华,百业描新景,千姿竞秀;

举目九州,四化绘宏图,万马奔腾。

碧水扬波,鱼跃龙腾,共歌国德厚;

苍山吐翠,花繁叶茂,齐赞党恩深。

载歌载舞迎国庆,赞颂华夏秋色好;

同心同德干四化,喜看人民幸福多。

一国存两制,山河归一统,炎黄崛起;

九天启三阳,瑞气满九州,华夏腾飞。

团结花,胜利花,神州大地繁花似锦;

幸福曲,丰收曲,祖国长空乐曲如潮。

描绘振兴中华宏图,给子孙后代造福;

实现统一祖国大业,为祖宗先辈争光。

指点山河,翻新山河,令山河流金溢彩;

热爱祖国,建设祖国,让祖国昌盛繁荣。

国庆标语范文第2篇

2、不喝酒,多睡眠,行车上路才安全;守法规,遵法纪,生命保障最实际。

3、风景在行车的路上,最美是你我的礼让!

4、行人过路勿争先,行人请走斑马线。

5、人行横道是生命的绿色通道。

6、交通规则记得牢,一路平安大家好。

7、骑车上路别着急,争、超、抢道不安全。

8、拐弯路面尚危险,降速行驶好相闪,虽然车辆有投险,安全意识不得减。

9、交通法规要知晓,出行常伴吉祥鸟!

10、开车酒不沾,大家就平安;酒“若”穿肠过,开车就出错。

11、行经路口要观望,拐弯示意要礼让。

12、骑车守秩序,行路讲公德。

13、常念安全“紧箍咒”,牢记规章“护身符”。

14、行人过马路不能斜穿、也勿猛跑。

15、给他人让路,为自己着想。

16、带十分小心上路,携一份平安回家。

17、车铃车闸齐全,维系您的安全。

18、不怕车多人多,就怕安全意识滑坡。

19、驾车通电话,剑在头顶挂。家人多牵挂,路人更害怕。

20、维护良好乘车秩序,争做首都文明乘客。

21、驾车专心,家人宽心,路人放心,安全是金。

22、骑车不带人,行驶不猛拐。

23、路路无“违”,天天平安。

24、拐弯伸手示意,保障行车安全。

25、行横道是您横过马路的安全带!

26、骑好车、走好路、安全伴您每一步。

27、行人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28、横穿高速路,直奔黄泉路。

29、穿马路,跨护栏,少公德,多危险。

30、电话无线,生命有限;驾车通话,危害极大。

31、讲公德,讲礼貌,争做文明骑车人。

32、请您上下公共汽车时切勿从车前车后猛跑!

33、请您自觉遵守乘车秩序,切勿将头部和胳膊伸出窗外。

34、学龄前儿童上街要有成年人带领。

35、请您当心,跨越护栏就是生命的悬崖。

36、宝贝接送人常情,学校门口别乱停。孩童虽小心里明,如此带头不可行。

37、交通安全时刻记,幸福生活一辈子。

38、礼让为荣霸道耻,各行其道皆欢喜!

国庆标语范文第3篇

法国市井百姓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法棍,据说一个法国人每天要吃掉两根。早餐时他们喜欢将法棍切片涂上黄油、果酱。午餐和野餐时又会在法棍中间夹上肉冻、香肠、奶酪和生菜,做成法式三明治。吃正餐时,法棍可在头盘作为开胃小菜蘸橄榄油或肥鹅肝,也可和主菜搭配吃。最后法国人会用法棍的面包心将盘子里的残汤剩饭擦干净,然后道一声“美味极了”以示满意和感谢。

吃法棍要讲究新鲜,不少人为买到刚出炉的法棍宁愿去面包店排长队,甚至还没到家就当街啃起来。公园里、地铁上随处可见把法棍当作点心或正餐吃的法国人。事实上,除了当街啃法棍,法国人去商场购物会带着法棍,去总统大选投票也带着法棍,甚至去看球赛,球迷也会带上法棍为球队鼓舞士气,法棍已经成了法兰西精神的一种象征。著名黑白照片《小巴黎人》中紧抱着法棍在大街上幸福飞奔的小男孩,成就了世人心中永远的巴黎印象。而法国第一夫人布吕尼银幕处女秀《午夜巴黎》的一张剧照上,第一夫人手里拿的不是最新的时尚手袋,而是一根新鲜出炉的法棍面包。

关于法棍的来历,如今流传着两个版本,有人说拿破仑在执政期间,为方便士兵携带口粮,下令面包师制作出法棍替代原先的圆面包装在军裤里。可是考证当年军队制服之后,有专家指出,在裤子里放法棍显然影响行进,此外经过摩擦,混合着汗臭的面包能否食用都成问题。也有说法称在1920年前后,一种从维也纳传入的橄榄形长面包在巴黎地区得到追捧。当时的巴黎政府禁止面包师在凌晨4点之前开工,由于这种长面包需要的发酵和烘焙时间比其他面包都短,越来越多的面包店开始制作这种面包,并迅速在各地流行起来,成为日后销量最大的法棍面包。

国庆标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室内;文化元素

一、绪论

1、何为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在探究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前,必须了解文化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具体到我国的情况,传统文化指的是我国千百年来逐步形成的基于华夏文明的文化和价值观。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来形容,这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极为深厚,也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进程的结合,是一个广泛、深刻的概念。可见,传统文化是具备情感属性的,这种情感来源于创造传统文化的先人们,来源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千百年的深厚积淀。也因此,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是一种文化情感的传递和表达,这就是情感化室内设计的特色。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内容及影响力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文明具备强大的影响力,在现代设计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运用,取得了很不错的实际效果。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所以能够在现代设计中取得大范围、大幅度的应用,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而且历久弥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多元化和广泛的,也是十分繁杂的。如,传统的书法、绘画、戏曲、文学、雕塑、剪纸、纹饰、民族服饰、中医学、木偶等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在各行各业中至今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力,也是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利用的重要要素。所以,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设计元素,都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都可以在室内设计中发挥作用。这种基于情感表达与挥洒的传统文化元素,是现代室内设计所需要的,也是设计师必须重视的。

二、室内设计情感表达中传统文化的体现与运用

1、传统文化理念的表达与运用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根基代表不同的中国文化精神,每一个传统元素都有自己特定的代表含义,起到传递信息和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古代儒家、道家、释家的影响,不仅体现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同时追求天一合一的自然境界。这三家互相补充的同时又互相交融,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反应在艺术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文化理念:含蓄、博大精深、内敛等气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内在涵养和品行价值观等,而应用于室内设计则可以传递出特定的情感。客厅的中式设计根据弧形的不同发生巧妙的变化,在设计中利用中式的长桌作为房间的隔断,厚重的中式长桌与淡雅的现代沙发形成明显的色彩对比,让入口的视觉范围不会直接延伸到内部,而是将视线吸引到中式长桌附近,起到一定的隔断效果。同时电视背景墙与窗户的设计均采用了中式的红木和窗棂雕花设计风格,透过雕花的窗棂可以与外界的自然美景遥相呼应,同时自然采光效果极好。传统中式茶几的方桌的添加,给整个客厅营造出一种淡雅、朴素的氛围。简洁的中式家具与洁白的墙面留白都让空间具有更大的弹性。大理石地砖的铺设又给整个客厅带来一股清新的现代时尚风。因此整个客厅的设计风格不仅具有中式的典雅,更富有时尚的现代韵味。中国有依据俗话叫“万变不离其宗”。对于新时期的室内设计行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一种设计风格必然有其生存和以来的文化背景,通过文化背景的渲染和烘托来表达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追求,同时传递出特定的文化理念与情感。

2、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和应用

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借此传递出多元化的情感和理念,很重要的一个抓手就是传统文化的各类元素。如,中国传统的设计元素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装饰纹样及花样”,比如卷草纹、牡丹纹等。毫无疑问,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运用这些传统的纹样,不仅造型、图案十分精美,而且设计、组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再如,传统文化在陈设中的体现,一方面是陈设物品和家具本身具备传统文化的特点,比如红木家具、黄花梨等;另一方面,陈设的摆放、布置符合传统要求。这是因为陈设的选择要契合室内的环境、“气候”与气场,要能够展现出足够的室内气氛,带给人协调一致的感觉。这种协调一致,指的往往是陈设与室内空间气质的一致,是室内景观和环境的有机融汇。此外,室内陈设必须有完整、统一的布设,要符合室内空间规划和造型的特征要求,突出室内设计的质感和功能性。这样一来,陈设中才能更好的彰显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理念,带给人们更优质的体验和感受,这就是一种情感的有效表达。在某家居空间的餐厅大门设计中,在餐厅门的设计上,设计师选用了中式代表元素镂空拱门。采用镂空拱门设计在功能性上使餐厅成为独立空间的同时,又能有效的与走廊和客厅融为一个整体。审美需求上使餐厅视觉开阔、通透性增强,同时又能使餐厅与卧室相互借景。镂空拱门是传统中式门和隔断的沿用创新,既具有门的功能性,又具有隔断的美观性。此外,丰富多彩的设计材料是设计工作的“主料”,也是“设计大餐”必不可少的要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我国传统的设计材料体现的极为明显,如我们都知道的景泰蓝、东阳特色木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此为线索,很多的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材料被大量应用于现代设计,很好的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及手工艺技术,也让世界更加深刻的任何和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明,这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应用于室内设计,能够带来极为深远的传承价值,也可以带来综合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升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升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在纷乱的世界设计思潮涌入国内后,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此时代大背景下,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室内设计在未来依然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为传递出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情感与理念,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求。

参考文献

[1]刘飞.探讨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07)

[2]丁晗.传统文化与反传统文化——关于室内设计发展的一点思考[J].美术大观.2012(04)

国庆标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线条;变现形式;情感特征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86-01

中国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中国绘画中线条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造型之骨,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体现。线条经过几千年继承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东方艺术美的代表。

线条艺术是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线是最简单最直接地能表现形象的手段,是能将对象完美的表现出来并能直接体现情感的符号。传统绘画呵当代绘画中各种线的表现形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是千变万化的。不仅表现着画家运用线的单纯表现力,也传达出画家附诸于物象喜、怒、哀、乐等丰富、细腻的情感特征,更让我们深刻体验着纯粹的线条情感表达所具有的生命活力。

线条的艺术源远流长,呈现独特的审美价值。我们的先辈们,从复杂的自然物象中概括提炼出的各种线条,用以造型。远在新石器时期的帛画《龙风图》中,就存在用线条作为表现物象的基本造型手段。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了 “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他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明确建立起来,指出用笔是表现对象的手段,在这里用笔应包括用线与皴法。纵观中国美术史,所有画面都是由线条来担负组织造型的复杂任务,无论工、意,以线造型是最基本的立足点。对线条的理解及表现的不同,成就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论》中说:“无线者非画也”。顾恺之的绘画线条继承了古代铜器线纹及汉画线条优点,在理论上提出了“以形写神”的人物造型原则,在他的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列女传》中,线条流畅飘逸,形完神足,使线的造型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唐代的阎立本承魏晋潇洒之逸风,融入宏伟气度;而同是唐代的吴道子是中国画线条集大成者,后人称为“吴带当风”,可见其线条的飘动和自然。北齐画家曹仲达用线号称“曹衣出水”可以使人联想到衣纹贴体所显示出的人体美感。到宋代李公磷时,他的线更包含着文人士大夫的情趣。明代画家陈洪绶,作品强调用线的金石味,其早年受李公磷的影响,使线更富于内涵。中国历代的画家用线出神入化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可见线条的表现作用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作用。但我们在崇尚传统的同时,线条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推陈出新也是其特点之一。

中国画中的线,除完成外部特征的勾勒外,还必须以线本身的艺术变化去体现物体的情态与情感特征,运用不同性质的线去适应事物不同的质感,神态,并将作者对事物的不同情感有机地融合于其中,通过用线的长短粗细,强弱,轻重、曲直、顿挫、虚实、塑造多姿多彩的自然物象,以达到形神兼备的造型要求。因此,中国画的线,显然不是反映式的描绘,而且是作者的造型能力、笔墨功力、涵养、理解与感觉的结合,它是对主观物象的意象造型,不可能像体面造型那样细腻地再现物象的拘泥变化。

中国画的线在表现自然状态时,将非常繁杂无章的物象,经过一定的主次取舍,组织编排之后,却变得有秩序感,有规律性。这样,既符合物体的形态,结构,又具有装饰的形式美感。同时,线还能按审美的需求,在一定的程度上显示出不同物体的质感或者肌理效果,这是其它的画种无法相比的。

由于中国画与书法的渊源关系,讲究书写性。因为绘画与书法有着同样的用笔规律,所以书法线条与绘画线条有着同样的审美标准。中国画用的毛笔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在用线表现客观性内容的同时,往往通过线的不同用笔形式,来表现作者自己的个性和主观情愫,使线注入神韵的内涵。在书法中,字不光讲究结体取势,也讲究笔法。在起笔所产生的形状和在运笔过程中,线条所产生的美感,使线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线的组织编排,线的构成位置、线的自身起伏转折中必然注入了画家的精神内涵。比如书法中的狂草,有的人并不去辩认它的具体内容,而只是欣赏点线之间自身传达的情感。谢赫在“六法”中、把“骨法”置于“应物”之前,就已经辅垫了书法的用笔作为中国画线的用笔,将提、按、顿、挫、应用于线的表现中。潘天寿先生说得很透彻:“线以骨气为质,由一笔而至千万笔,必须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相辅相承,如行云之飘渺于太空,流水之湍行于大地一任自然,即以气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