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商务安全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创新浪潮。信息化建设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1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1993年正式实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1978年法国制定了一项有关"促进社会信息化的计划",从那以后,法国政府不断推进信息革命,每年投入50亿美元巨款改进通信设备;早在1983年,我国政府就把发展信息技术纳入了国家总体科技论文发展战略规划中,1999年,我国政府上网工程迅速推进,国家信息化战略、数字化产品发展战略、电子商务发展框架也都在加紧研究、制定中。目前全球的计算机社会拥有量迅速增加,互联网用户呈几何级数增长,新的经济消费观正在逐步形成。电子商务的社会基础已经形成。Internet技术的应用普及为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条件,万维网及相关技术的推出开创了电子商务应用的新局面,基于Internet的网络环境建设是开创电子商务市场的前提,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的实用化是电子商务成功的保证,商贸活动的信息网络化加快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各种解决方案的推出标志着电子商务即将进入实用化阶段。
从技术的角度看,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启蒙阶段、商业化阶段、社会化阶段,并开始步入智能化时代。回顾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从最初各部门用数据库管理本部门的数据,通过办公自动化(OA)实现企业内部办公文档传递,到建立统一的ERP系统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通过CRM和SCM将企业和客户、供应商等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再到以服务形式提供各式应用,通过第三方ASP实现企业应用服务的外包,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从数据、信息到服务的纵向发展过程。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也是这样,从最初企业间使用EDI交换数据,Email通讯传递简单的信息,到通过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获取所需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人在BBS上交流信息,再到如今的通过社会网络SNS拓展自己的交际圈,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深入应用,电子商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以其方便性和灵活性向传统商务模型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商业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始终是阻碍电子商务全面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术,为电子商务提供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进而推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1.电子商务信息安全要素互联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任何一台计算机、任何一个网络都可以与之联接,并借助互联网信息,进行各种网上商务活动。同时,也给那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提供了窃取别人的各种机密如消费者的银行账号、密码,甚至妨碍或毁坏他人网络系统运行等各种机会。影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要素主要有系统的可靠性,交易的真实性,资料的安全性,资料的完整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等。概括起来,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系统的中断与瘫痪。网络故障、操作失误、应用程序出错、硬件故障、系统软件设计不完善以及计算机病毒都有可能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如在划拨货款的过程中突然出现网络中断等。1.2信息被窃取。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形式,其通讯的信息直接代表着个人、企业或国家的利益。攻击者可能通过因特网、公共电话网、搭线或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安装截收装置等方式,截获传输的机密信息,或通过对信息流量和流向、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分析,推断出有用的信息、如消费者的银行账号、密码等。1.3信息被篡改。攻击者可能从三个方面破坏信息的完整性。1)篡改。改变信息流的次序,更改信息的内容。2)删除。删除某个消息或消息中的某些部分。3)插入。在信息中插入一些其它干扰信息,让收方读不懂或接收错误的信息。脑知识与技术1.4信息被伪造。1)虚开网站和商店,给用户发电子邮件,接受订单。2)伪造大量用户,发电子邮件,穷尽商家资源、使合法用户不能正常访问网络资源。3)冒充他人身份,进行消费和栽赃等。1.5对交易行为进行抵赖或不承认。1)发信者事后否认曾经发送过某条消息或内容。2)收信者事后否认曾经收到过某条消息或内容。3)购买者不承认确认了的订单。4)商家卖出的商品因价格差而不承认原有的交易。2.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
2.1数据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一种主动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其原理是利用一定的加密算法,将明文转换成为无意义的密文,阻止非法用户理解原始数据,从而确保数据的保密性。按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的对称性可分为对称型加密、不对称型加密、不可逆加密。在网络安全技术中,加密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最关键和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和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大部分数据加密算法都源于美国,且受到美国出口管制法的限制,无法在互联网上大规模使用,从而限制了以加密技术为基础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应用。2.2密钥管理技术密钥管理包括确保所产生的密钥具有必要的属性,把密钥提前通知给需要它的特定系统,确保密钥按要求得到保护以阻止暴露和/或替代。其中,对称密钥管理是基于共同保守秘密来实现的,采用对称加密技术的双方必须保证采用的是相同的密钥,要保证彼此密钥的交换是安全可靠的,同时还要设定防止密钥泄漏和更改密钥的程序。使用公开密钥的交易双方可以使用证书(公开密钥证书)来交换公开密钥。国际电联指定的X509对37福建电脑2008年第11期数字证书进行了定义,数字证书能够起到标识交易双方的作用,是目前电子商务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2.3身份认证技术网上安全交易的基础是数字证书。要建立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必须首先建立一个稳固、健全的数字证书和认证中心(CA)。数字签名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在网络传送文件时,附加个人标记,完成传统意义上手书签名或印章的作用,以表示确认、负责、经手等。使用数字签名可以保证交易中的认证性和不可否认性。数字签名可以防范:接收方伪造、发送者或接收者否认、第三方冒充、接收方篡改。常见的数字签名技术有:RSA数字签名、DSA数字签名、椭圆曲线数入侵检测技术通常通过基于应用的监控技术、基于主机的监控技术、基于目标的监控技术和基于网络的监控技术四种检测技术来抵御攻击。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认证机制是保护电子商务安全的第一条防线。任何一个在架构设计上、代码开发中以及认证的实现时所出现的小的漏洞或不足,都有可能使电子商务处在被攻击的风险中。因此,加强对认证攻击的充分认识和了解,并在系统开发时选择合适的防御措施,就可以从根本上对某些攻击进行有效的屏蔽,减少后期频繁维护所付出的代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4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安全扫描技术是对网络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分析结果,并为系统管理员提供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报告等。包括端口扫描技术和漏洞扫描技术等。2.5病毒防范技术计算机病毒实际上就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程序。病毒经过系统穿透或违反授权攻击成功后,攻击者通常要在系统中植入木马或逻辑炸弹等程序,为以后攻击系统、网络提供方便条件。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的扫描和监测,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2.6电子认证技术为了保证电子商务安全因素的顺利实现,在电子商务中使用了基于公钥体系的安全系统。基于公钥体系的加密系统是按对生成的,每对密钥由公钥和私钥组成,实际应用中,公钥是以证书性质存放的,一个最基本而又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公钥的分发,也就是证书的分发,如果证书不能得到有效安全的分发,所有的上层应用软件就不能得到安全的保障,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建立认证机构体系CA。2.7防火墙技术防火墙(Firewall)是近年来发展最重要的安全技术,它是通过对网络作拓扑结构和服务类型上的隔离来加强网络安全的一种手段,核心思想是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构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子网环境。它所保护的对象是网络中有明确闭合边界的一个网块,而它所防范的对象是来自被保护网块外部的安全威胁。目前的防火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的包过滤技术,它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依据系统内事先设定的过滤逻辑,检查数据流中每个数据包后,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所用的TCP端口和TCP链路状态等因素来确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另一类是应用网管和服务器,其显著的优点是较容易提供细颗粒度的存取控制,其可针对特别的网络应用服务协议及数据过滤协议,并且能够对数据包分析并形成相关的报告。通过应用防火墙技术,可以做到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极大地提高网络安全和减少网络中主机的风险。但防火墙是一种基于网络边界的被动安全技术,对内部未授权访问难以有效控制,因此较适合于内部网络相对独立,且与外部网络的互连途径有限、网络服务种类相对集中的网络。2.8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入侵者留下的痕迹,如试图登录的失败记录等信息来有效地发现来自外部或内部的非法入侵的技术。它以探测与控制为技术本质,起着主动防御的作用,是网络安全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3.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的安全策略安全问题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最担心的问题,如何保障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一直是电子商务的核心研究领域。作为一个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必须采用相应的网络安全策略。安全策略包括网络安全问题的总原则、对安全使用的要求以及如何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3.1制定安全策略时首先确定的最重要的原则拒绝访问明确准许以外的所有服务。当前一些电子商务企业的安全策略存在两个误区:首先,企业所采取的操作系统的标准安全策略存在问题,这一标准安全策略只能提供一道脆弱的防线,很容易被攻破;其次,为满足多种安全需求,许多企业以零碎的方式实施节点式解决方案,这虽然对电子商务的某些领域提供了有限的保护,但同时使系统管理更为复杂。阻止外来系统入侵只是电子商务安全的一个方面。成功的电子商务安全策略,必须涵盖身份识别与认证、隐私与欺骗控制、管理与审计等传统领域。3.2安全策略制定时还应注意的问题3.2.1将需保护的对象分类,确定需保护的资源及其保护级别;规定可以访问资源的实体和可执行的动作;规定审计功能,记录用户活动及资源使用情况。3.2.2系统的安全应从物理上、技术上、管理制度上以及安全教育上全方位采取措施,相互弥补和完善,尽可能地排除安全漏洞。3.2.3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确定内部网的服务类型,规定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能够使用的服务种类,建立网管站,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此外还需完善电子商务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制,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4.结束语电子商务尚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共存的新领域,这种挑战不仅来源于传统的习惯,来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冲突,更来源于对可使用的安全技术的信赖。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时,应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策略。这种种安全措施的采用,一定能保证企业进行安全的电子商务活动。
参考文献:
1.韩磊石松:浅谈电子商务中信息安全问题[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8):136-139
2.黄发文: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初探[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5):46-48
3.林柏钢.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曹淑艳.电子商务应用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网络安全商务安全
2003年对中国来说是个多事之秋,先是SARS肆虐后接高温威胁。但对电子商务来说,却未必不是好事:更多的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种组织,甚至包括政府都在积极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电子商务中去。电子商务是指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商务活动,现在主要是指在Internet上完成的电子商务。
Intenet所具有的开放性是电子商务方便快捷、广泛传播的基础,而开放性本身又会使网上交易面临种种危险。一个真正的电子商务系统并非单纯意味着一个商家和用户之间开展交易的界面,而应该是利用Web技术使Web站点与公司的后端数据库系统相连接,向客户提供有关产品的库存、发货情况以及账款状况的实时信息,从而实现在电子时空中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交易活动。这种新的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可以将内部网与Internet连接,使小到本企业的商业机密、商务活动的正常运转,大至国家的政治、经济机密都将面临网上黑客与病毒的严峻考验。因此,安全性始终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总的来说分为二部分:一是网络安全,二是商务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工作人员和环境等。其特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实施网络安全增强方案,以保证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性为目标。商务安全则紧紧围绕传统商务在Internet上应用时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如何保障电子商务过程的顺利进行。即实现电子商务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依赖性。
一、网络安全问题
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计算机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和其他人为因素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潜在威胁。一方面,计算机系统硬件和通信设施极易遭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电磁场等)以及自然灾害和人为(包括故意破坏和非故意破坏)的物理破坏;另一方面计算机内的软件资源和数据易受到非法的窃取、复制、篡改和毁坏等攻击;同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的自然损耗等同样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内信息的损坏、丢失和安全事故。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
一个全方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包含网络的物理安全、访问控制安全、系统安全、用户安全、信息加密、安全传输和管理安全等。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审计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系统漏洞检测技术、黑客跟踪技术,在攻击者和受保护的资源间建立多道严密的安全防线,极大地增加了恶意攻击的难度,并增加了审核信息的数量,利用这些审核信息可以跟踪入侵者。
在实施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时,首先要加强主机本身的安全,做好安全配置,及时安装安全补丁程序,减少漏洞;其次要用各种系统漏洞检测软件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扫描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加以修补;从路由器到用户各级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措施,安装防火墙,加强授权管理和认证;利用RAID5等数据存储技术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
对敏感的设备和数据要建立必要的物理或逻辑隔离措施;对在公共网络上传输的敏感信息要进行强度的数据加密;安装防病毒软件,加强内部网的整体防病毒措施;建立详细的安全审计日志,以便检测并跟踪入侵攻击等。
网络安全技术是伴随着网络的诞生而出现的,但直到80年代末才引起关注,90年代在国外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近几年频繁出现的安全事故引起了各国计算机安全界的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也因此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安全核心系统、VPN安全隧道、身份认证、网络底层数据加密和网络入侵主动监测等越来越高深复杂的安全技术极大地从不同层次加强了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安全性。安全核心系统在实现一个完整或较完整的安全体系的同时也能与传统网络协议保持一致。它以密码核心系统为基础,支持不同类型的安全硬件产品,屏蔽安全硬件以变化对上层应用的影响,实现多种网络安全协议,并在此之上提供各种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互联网已经日渐融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中,网络防护与网络攻击之间的斗争也将更加激烈。这就对网络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网络安全技术将会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中,但围绕电子商务安全的防护技术将在未来的几年中成为重点,如身份认证,授权检查,数据安全,通信安全等将对电子商务安全产生决定性影响。
三、商务安全要求
作为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系统,首先要消除客户对交易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担心才能够吸引用户通过WEB购买产品和服务。使用者担心在网络上传输的信用卡及个人资料被截取,或者是不幸遇到“黑店”,信用卡资料被不正当运用;而特约商店也担心收到的是被盗用的信用卡号码,或是交易不认账,还有可能因网络不稳定或是应用软件设计不良导致被黑客侵入所引发的损失。由于在消费者、特约商店甚至与金融单位之间,权责关系还未彻底理清,以及每一家电子商场或商店的支付系统所使用的安全控管都不尽相同,于是造成使用者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担忧而犹豫不前。因些,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是保证交易的安全性,这是网上交易的基础,也是电子商务技术的难点。
用户对于安全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下方面:
1.信息的保密性。交易中的商务信息均有保密的要求。如信用卡的账号和用户被人知悉,就可能被盗用;定货和付款信息被竞争对手获悉,就可能丧失商机。因此在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一般都有加密的要求。
2.交易者身份的确定性。网上交易的双方很可能素昧平生,相隔千里。因此,要使交易能够成功,首先要想办法确认对方的身份。对商家而言,要考虑客户端是否是骗子,而客户也会担心网上的商店是否是黑店。因此,能方便而可靠地确认对方身份是交易的前提。
3.交易的不可否认性。交易一旦达成,是不能被否认的,否则必然会损害一方的利益。因此电子交易过程中通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是不可否认的。主要包括:源点不可否认:信息发送者事后无法否认其发送了信息。接收不可否认:信息接收方无法否认其收到了信息。回执不可否认:发送责任回执的各个环节均无法推脱其应负的责任。
4.交易内容的完整性。交易的文件是不可以被修改的,否则必然会损害交易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5.访问控制。不同访问用户在一个交易系统中的身份和职能是不同的,任何合法用户只能访问系统中授权和指定的资源,非法用户将拒绝访问系统资源。
四、电子商务安全交易标准
近年来,针对电子交易安全的要求,IT业界与金融行业一起,推出不少有效的安全交易标准和技术。主要的协议标准有:
1.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S—HTTP):依靠对密钥的加密,保障Web站点间的交易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2.安全套接层协议(SSL):由Netscape公司提出的安全交易协议,提供加密、认证服务和报文的完整性。SSL被用于NetscapeCommunicator和MicrosoftIE浏览器,以完成需要的安全交易操作。
3.安全交易技术协议(STT,SecureTransactionTechnology):由Microsoft公司提出,STT将认证和解密在浏览器中分离开,用以提高安全控制能力。Microsoft在InternetExplorer中采用这一技术。
4.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1996年6月,由IBM、MasterCardInternational、VisaInternational、Microsoft、Netscape、GTE、VeriSign、SAIC、Terisa就共同制定的标准SET公告,并于1997年5月底了SETSpecificationVersion1.0,它涵盖了信用卡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交易协定、信息保密、资料完整及数据认证、数据签名等。SET2.0预计今年,它增加了一些附加的交易要求。这个版本是向后兼容的,符合SET1.0的软件并不必要跟着升级,除非它需要新的交易要求。SET规范明确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付款安全,确定应用之互通性,并使全球市场接受。
所有这些安全交易标准中,SET标准以推广利用信用卡支付网上交易,而广受各界瞩目,它将成为网上交易安全通信协议的工业标准,有望进一步推动Internet电子商务市场。
五、商务安全的关键CA认证
怎样解决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呢?国际通行的做法是采用CA安全认证系统。CA是CertificateAuthority的缩写,是证书授权的意思。在电子商务系统中,所有实体的证书都是由证书授权中心即CA中心分发并签名的。一个完整、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建立起一个完整、合理的CA体系。CA机构应包括两大部门:一是审核授权部门,它负责对证书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决定是否同意给该申请者发放证书,并承担因审核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因此它应由能够承担这些责任的机构担任;另一个是证书操作部门,负责为已授权的申请者制作、发放和管理证书,并承担因操作运营所产生的一切后果,包括失密和为没有获得授权者发放证书等,它可以由审核授权部门自己担任,也可委托给第三方担任。
CA体系主要解决几大问题:1.解决网络身份证的认证以保证交易各方身份是真实的;2.解决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保证在网络中流动的数据没有受到破坏或篡改;3.解决交易的不可抵赖性以保证对方在网上说的话是真实的。
需要注意的是,CA认证中心并不是安全机构,而是一个发放”身份证”的机构,相当于身份的”公证处”。因此,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不仅要依托于CA认证机构,还需要一个专业机构作为外援来解决配置什么安全产品、怎样设置安全策略等问题。外援的最合适人选当然非那些提供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的厂商莫属了。好的IT厂商,会让用户在部署安全策略时少走许多弯路。在选择外援时,用户为了节省成本,避免损失,应该把握几个基本原则:1.要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2.要了解厂商的信誉;3.要了解厂商推荐的安全产品;4.用户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能够正确加以评估。有了这些基本的安全思路,用户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六、相应法律法规
电子商务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就像传统商务一样,也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后盾。商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电子商务也一样。在电子商务中,合同的意义和作用没有发生改变,但其形式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1.订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是互不见面的。所有的买方和卖方在虚拟市场上运作,其信用依靠密码的辨认或认证机构的认证。2.传统合同的口头形式在贸易上常常表现为店堂交易,并将商家所开具的发票作为合同的依据。而在电子商务中标的额较小、关系简单的交易没有具体的合同形式,表现为直接通过网络订购、付款,例如利用网络直接购买软件。3.表示合同生效的传统签字盖章方式被数字签名所代替。
电子商务合同形式的变化,对于世界各国都带来了一系列法律新问题。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与现存的合同法发生矛盾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但对于法律法规来说,就有一个怎样修改并发展现存合同法,以适应新的贸易形式的问题。
小结
在计算机互联网络上实现的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性。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在保证其计算机网络硬件平台和系统软件平台安全的基础上,应该还具备以下特点:强大的加密保证;使用者和数据的识别和鉴别;存储和加密数据的保密;连网交易和支付的可靠;方便的密钥管理;数据的完整、防止抵赖。电子商务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商务安全的双重要求,使电子商务安全的复杂程度比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更高,因此电子商务安全应作为安全工程,而不是解决方案来实施。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基础》尚建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9
1.信息有效性、真实性
电子商务以电子形式取代了纸张,如何保证这种电子形式的贸易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则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电子商务作为贸易的一种形式,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将直接关系到个人、企业或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声誉。
2.信息机密性
电子商务作为贸易的一种手段,其信息直接厂代表着个人、企业或国家的商业机密。传统的纸面贸易都是通过邮寄封装的信件或通过可靠的通信渠道发送商业报文来达到保守机密的目的。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一个较为开放的网络环境上的,商业防泄密是电子商务全面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
3.信息完整性
电子商务简化了贸易过程,减少了人为的干预,同时也带来维护商业信息的完整、统一的问题。由于数据输入时的意外差错或欺诈行为,可能导致贸易各信息的差异。因此,电子商务系统应充分保证数据传输、存储及电子商务完整性检查的正确和可靠。
4.信息可靠性、不可抵赖性和可鉴别性
可靠性要求即是能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不可抵赖性要求即是能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实体否认其行为;可鉴别性要求即是能控制使用资源的人或实体的使用方式。
5.系统的可靠性
电子商务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其可靠性是防止计算机失效、程序错误、传输错误、自然灾害等引起的计算机信息失误或失效。
二、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技术
1.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用于网络安全通常有二种形式,即面向网络或面向应用服务。面向网络的加密技术通常工作在网络层或传输层,使用经过加密的数据包传送、认证网络路由及其他网络协议所需的信息,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用性不受损害。面向网络应用服务的加密技术使用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加密技术的使用方法,这一类加密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相对较为简单,不需要对电子信息(数据包)所经过的网络的安全性能提出特殊要求,对电子邮件数据实现了端到端的安全保障。
1)电子商务领域常用的加密技术数字摘要(digitaldigest)
这一加密方法亦称安全Hash编码法,由RonRivest所设计。该编码法采用单向Hash函数将需加密的明文“摘要”成一串128bit的密文,这一串密文亦称为数字指纹(FingerPrint),它有固定的长度,且不同的明文摘要成密文,其结果总是不同的,而同样的明文其摘要必定一致。这样这串摘要便可成为验证明文是否是“真身”的“指纹”了。
数字签名(digitalsignature)
数字签名将数字摘要、公用密钥算法两种加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主要方式是报文的发送方从报文文本中生成一个128位的散列值(或报文摘要),用自己的私有密钥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来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报文的接收方。报文的接收方首先从接收到的原始报文中计算出128位的散列值,接着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来对报文附加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如果两个散列值相同,那么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报文的鉴别。概括的说,签名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因为自己的签名难以否认,从而确认了文件已签署这一事实;二是因为签名不易仿冒,从而确定了文件是真的这一事实。
数字时间戳(digitaltime-stamp)交
易文件中,时间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在电子交易中,需对交易文件的日期和时间信息采取安全措施,而数字时间戳服务(DTS)就能提供电子文件发表时间的安全保护。时间戳(time-stamp)是一个经加密后形成的凭证文档,它包括三个部分:需加时间戳的文件的摘要(digest);DTS收到文件的日期和时间;DTS的数字签名。
数字证书(digitalcertificate,digitalID)数字证书又称为数字凭证,是用电子手段来证实一个用户的身份和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的权限。目前,最有效的认证方式是由权威的认证机构为参与电子商务的各方发放证书,证书作为网上交易参与各方的身份识别,就好象每个公民都用身份证来证明身份一样。认证中心作为电子商务交易中受信任的第三方,承担公钥体系中公钥的合法性检验的责任,是一个负责发放和管理数定证书的权威机构。因而网络中所有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公钥交给这个中心,并提供自己的身份证明信息,证明自己是相应公钥的拥有者,认证中心审查用户提供的信息后,如果确认用户是合法的,就给用户一个数字证书。这样,每个成员只需和认证中心打交道,就可以查到其他成员的公钥信息了。对于在网上进行交易的双方来说,数字证书对他们之间建立信任是至关重要的。数字凭证有三种类型:个人凭证、企业(服务器)凭证、软件(开发者)凭证;大部分认证中心提供前两类凭证。
2.身份认证技术
为解决Internet的安全问题,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Internet安全解决方案,即被广泛采用的公钥基础设施(PKI)体系结构。PKI体系结构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的可信机构CA,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如名称、e-mail、身份证号等)捆绑在一起,在Internet网上验证用户的身份,PKI体系结构把公钥密码和对称密码结合起来,在Internet网上实现密钥的自动管理,保证网上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
1)认证系统的基本原理
利用RSA公开密钥算法在密钥自动管理、数字签名、身份识别等方面的特性,可建立一个为用户的公开密钥提供担保的可信的第三方认证系统。这个可信的第三方认证系统也称为CA,CA为用户发放电子证书,用户之间利用证书来保证信息安全性和双方身份的合法性。
2)认证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是一个大的网络环境,系统从功能上基本可以划分为CA、RA和WebPublisher。
核心系统跟CA放在一个单独的封闭空间中,为了保证运行的绝对安全,其人员及制度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系统设计为一离线网络。CA的功能是在收到来自RA的证书请求时,颁发证书。
证书的登记机构RegisterAuthority,简称RA,分散在各个网上银行的地区中心。RA与网银中心有机结合,接受客户申请,并审批申请,把证书正式请求通过建设银行企业内部网发送给CA中心。
证书的公布系统WebPublisher,简称WP,置于Internet网上,是普通用户和CA直接交流的界面。对用户来讲它相当于一个在线的证书数据库。用户的证书由CA颁发之后,CA用E-mail通知用户,然后用户须用浏览器从这里下载证书。
3.网上支付平台及支付网关
网上支付平台分为CTEC支付体系(基于CTCA/GDCS)和SET支付体系(基于CTCA/SET)。网上支付平台支付型电子商务业务提供各种支付手段,包括基于SET标准的信用卡支付方式、以及符合CTEC标准的各种支付手段。
支付网关位于公网和传统的银行网络之间,其主要功能为:将公网传来的数据包解密,并按照银行系统内部的通信协议将数据重新打包;接收银行系统内部的传回来的响应消息,将数据转换为公网传送的数据格式,并对其进行加密。此外,支付网关还具有密钥保护和证书管理等其它功能。
三、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中的其它问题
1.内部安全
最近的调查表明,至少有75%的信息安全问题来自内部,在信用卡和商业诈骗中,内部人员所占的比例最大;
2.恶意代码
它们将继续对所有的网络系统构成威胁,并且,其数量将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编程环境的丰富而增多,扩散起来也更加便利,因此,造成的破坏也就越大;
3.可靠性差
目前,Internet主干网和DNS服务器的可靠性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而绝大
部分拨号PPP连接质量并不可靠,且速度很慢;
4.技术人才短缺
由于Internet和网络购物都是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因而,许多地方都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来处理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网络购物具有24x7(每天24小时,每周7天都能工作)的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如果说加密技术是电子交易安全的“硬件”,那么人才问题则可以说是“软件”。从某种意义上讲,软件的问题解决起来可能更不容易,因此,技术人才的短缺可能成为阻碍网络购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Web服务器的保护意识差
在交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保护只是保证交易安全的一个方面。由于交易的信息均存储在服务器上,因此,即使保密信息被客户端接收之后,也必须对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数据进行保护。目前,Web服务器是黑客们最喜欢攻击的目标。因此,建议尽量不要将Web服务和连接到任何内部网络,而且要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以便于服务器被攻击之后对数据进行恢复。当然,这毕竟有些不太现实,现在许多流行的Web应用都需要Web服务器与公司的数据库进行交互式操作,这就要求服务器必须与公司内部网络相连,而这个连接也就成为黑客们从Web站点侵入企业内部网络的一条通路。虽然防火墙技术有助于对web站点进行保护,但商家却很少安装防火墙或对其缺乏有效的维护,因而没有对Web服务器进行很好的保护,这是商家的Web站点尤其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四、与电子商务安全有关的协议技术讨论
1.SSL协议(SecureSocketsLayer)安全套接层协议———面向连接的协议。
SSL协议主要是使用公开密钥体制和X.509数字证书技术保护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它不能保证信息的不可抵赖性,主要适用于点对点之间的信息传输,常用WebServer方式。但它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在涉及多方的电子交易中,只能提供交易中客户与服务器间的双方认证,而电子商务往往是用户、网站、银行三家协作完成,SSL协议并不能协调各方间的安全传输和信任关系。
2.SET协议(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安全电子交易———专门为电子商务而设计的协议。由于SET提供了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之间的认证,确保了交易数据的安全性、完整可靠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认性,特别是保证不将消费者银行卡号暴露给商家等优点,因此它成为了目前公认的信用卡/借记卡的网上交易的国际安全标准。虽然它在很多方面优于SSL协议,但仍然不能解决电子商务所遇到的全部问题。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目前电子商务的安全需求,使用的安全技术及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与电子商务安全有关的协议技术使用范围及其优缺点,但必须强调说明的是,电子商务的安全运行,仅从技术角度防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完善电子商务立法,以规范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现实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引导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
[摘要]电子商务对人类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社会商务活动发展进程。我国电子商务在曲折进程中,已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客观地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安全需求、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提出了一些重要思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需求;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①姚立新,新世纪商务:电子商务的知识发展与运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
②《中国电子商务年鉴》2003卷。
③陈海滨,企业电子营销发展对策浅析,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1计算机安全技术
计算机安全技术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是指为防止外部破坏、攻击及信息窃取,以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防护技术。下面我就从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方面两个角度出发来进行探讨。
1.1计算机安全技术主要有两个研究领域
一是计算机防泄漏技术。即通过无线电技术对计算机进行屏蔽、滤波、接地,以达到防泄漏作用。
二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即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改进、改造系统的安全配置等方法,以防御由于利用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配置、操作系统及系统源代码等安全隐患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攻击,使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1.2计算机安全技术包括方面
计算机的安全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个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
1.2.1个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
个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是影响到使用个人电脑的每个用户的大事。它包括硬件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防病毒技术。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硬件安全技术和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硬件安全技术是指外界强电磁对电脑的干扰、电脑在工作时对外界辐射的电磁影响,电脑电源对电网电压的波动的反应、CPU以及主板的电压和电流适应范围、串并口时热拔插的保护、机箱内绝缘措施、显示器屏幕对周围电磁干扰的反应和存储介质的失效等等。目前,这种单机的硬件保护问题在技术上相对简单一点,一般来说,凡是严格按照IS9001标准进行采购、生产、管理、销售的企业都可以保证上述安全问题能有相应的解决措施。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是指目前常用的PC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包括DOS、WINDOWS的安全问题。由于WIN—DOWS系统在日常生活中被大多数人所熟知,这里我们就以WINDOWS系统为例来分析操作系统的安全技术。
WINDOWS系统在安全技术方面采取了软件加密和病毒防治两种手段来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软件加密由三个部分组成:反跟踪、指纹识别、目标程序加/解密变换。三个部分相互配合,反跟踪的目的是保护指纹识别和解密算法。指纹识别判定软件的合法性,而加/解密变换则是避免暴露目标程序。病毒防治原理是由于Windows的文件系统依赖于DOS,所以扩充现有的基于DOS的病毒防治软件。使之能够识别Windows可执行文件格式(NE格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病毒的检测、清除方面则需要分析Win—dows病毒的传染方式和特征标识,扩充现有的查毒、杀毒软件。
1.2.2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
计算机安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越来越成为能够谋取较高经济效益并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及产业。自从计算机网络暴露出安全脆弱问题且受到攻击后,人们就一直在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以求把安全漏洞和风险降低到力所能及的限度,因此出现了一批安全技术和产品。
(1)安全内核技术。
人们开始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考虑安全性。尝试把系统内核中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部分从内核中剔出去。使系统更安全。如So-laris操作系统把静态的口令放在一个隐含文件中,使系统更安全。
(2)Kerberos系统的鉴别技术。
它的安全机制在于首先对发出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认其是否是合法的用户。如是合法用户,再审核该用户是否有权对他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进行访问。Kerberos系统在分布式计算机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特点是:安全性高、明性高、扩展性好。
(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即在被保护网络和因特网之间,或在其他网络之间限制访问的一种部件或一系列部件。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中备受关注的安全技术。在目前的防火墙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安全内核、系统、多级过滤、安全服务器和鉴别与加密是其关键所在。防火墙技术主要有数据包过滤、服务器、SOCKS协议、网络反病毒技术等方面组成,共同完成防火墙的功能效应。
2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子商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载体的,大量重要的身份信息、会计信息、交易信息都需要在网上进行传递,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影响其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2.1电子商务含义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不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靠纸介质单据进行买卖交易,而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
整个交易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交流阶段;第二阶段是签定商品合同阶段;第三阶段是按照合同进行商品交接、资金结算阶段。
2.2电子商务安全隐患
2.2.1截获传输信息
攻击者可能通过公共电话网、互联网或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安装接收装置等方式。截取机密信息;或通过对信息长度、流量、流向和通信频度等参数进行分析。获得如用户账号、密码等有用信息。
2.2.2伪造电子邮件
虚开网上商店。给用户发电子邮件,伪造大量用户的电子邮件,穷尽商家资源,使合法用户不能访问网络。使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服务不能及时得到响应。
2.2.3否认已有交易
者事后否认曾发送过某条信息或内容,接收者事后否认曾收到过某条信息或内容;购买者不承认下过订货单;商家不承认卖出过次品等。
2.3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一些计算机安全安全技术
针对以上问题现在广泛采用了身份识别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放火墙技术。
2.3.1身份识别技术
通过电子网络开展电子商务。身份识别问题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同题。一方面,只有合法用户才可以使用网络资源,所以网络资源管理要求识别用户的身份;另一方面,传统的交易方式,交易双方可以面对面地谈判交涉。很容易识别对方的身份。通过电子网络交易方式。交易双方不见面,并且通过普通的电子传输信息很难确认对方的身份,因此,电子商务中的身份识别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3.2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中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目前。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对称密钥加密/专用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现在许多机构运用PKI的缩写,即公开密钥体系技术实施构建完整的加密/签名体系,更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从真正意义上确保了网上交易与信息传递的安全。
摘要: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如何准确把握信息安全与应用建设的关系,既有效减小安全风险,又保证应用顺利开展,是许多信息系统建设者、使用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既需要有微观上的技术手段,又要宏观上的理论指导和观念更新,尤其是宏观方面的考量,在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把握和政策导向方面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应用与安全两者在信息系统中所处位置的形象比喻,试图理清应用与安全之间既相互矛盾、又互为依存的关系,为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使用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一、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的进一步深入,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如何正确把握安全与应用的关系,安全配置的“边”在哪里,“度”又该如何衡量,这些问题在电子政务领域显得尤为突出。“水池定律”即是对这一问题做出的一种解释。
“水池的注、排水口同时开放,只有当单位时间内的注水量大于排水量时,水池内才会存住水,水池才有可能被注满。”—这个道理人人都懂,虽然我们都觉得一边注水一边排水很浪费,但在现实世界中,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客观原因所限,类似情况并不少见。
如果把信息系统看作一个水池,水看作利益,则注水相当于得到利益,排水相当于损失利益,一个信息系统能否给它的所有者带来收益,就是看这个水池能否存得住水。问题的关键就是看获得利益的速度是否大于损失利益的速度。
在电子商务领域,利益多表现为有形的资产,可以量化为金钱来衡量。信息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它的效益可以从利润中体现出来。对于电子政务,虽然不能简单一概而论,但道理是相似的。业务应用给信息系统的所有者及服务对象带来收益,是注水口,安全风险又会造成损失,是排水口。应用该不该建,安全上怎么防,关键是要让收益速度远远大于损失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的注水量大于排水量,这样池子里才存得住水,这个系统才建得值。所以不能单纯、片面地盯住安全问题,而应把它放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大环境中,从整体上、全局上把握。这样一来,很多我们在信息安全建设中碰到的问题就有了决策的依据。
具体来说,在信息安全建设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以下问题:
现象一:要把水池建成铜墙铁壁,滴水不漏一一信息安全过度配置,防护过度。
现象二:要关闭水池一一把个别安全事件作为普遍现象来衡量得失,从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大踏步倒退。
现象三:水池没人管,谁都不清楚水池的注水量和排水量是多少一一应用效益缺乏评估,安全建设外紧内松,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以下一种或多种。
原因一:注水口的水流过小或根本没水—效益没见着,却要承担安全风险;费力不讨好也就罢了,谁愿意花钱找罪受、自讨苦吃?所以看上去是过分强调安全,实质上是应用效益没见着,没有源头活水,自然没有热情和本钱去承担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安全风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些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应用,虽然所有者本身并没有直接获益,但公众获得了便利,相当于政府取得了无形收益,所有者可视为间接受益。
此外,与应用结合的安全建设需要根据应用量体裁衣。量体裁衣不是为了省布料,而是为了更合适。同理,根据应用定制安全也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更安全。有了值得保护的应用,才有了评估风险的具体对象,也才好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对策。
原因二:注、排水口不在一个池子上。安全风险承担者不是应用效益获得者,两者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
这种现象更为常见,但很多情况是利益链存在“脱节”造成的。比如一个单位的应用取得效益,其荣誉归甲部门;同样是这个应用,安全出问题却要乙部门承担责任,合适吗?这不仅涉及是否公平、合理的问题,更影晌到系统的长远发展、生命力问题。当安全风险承担者较为强势时,可能会片面强调安全,甚至把安全风险混同于具体的安全事故,这种概念混淆就好比以一次空难事故来衡量坐飞机的风险。即使发生了空难,飞机还是有人去坐,首先是因为它快捷,其次空难概率毕竟很小。所以说,安全事故是不能预测的,但安全风险是可以预估的。信息安全建设的所要做的是对可预估的风险采取相应措施,把能做的、该做的事做到位,那么即使事故还是会发生,我们也尽到了责任,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二、当安全风险承担者较为弱势时,会出现“想管不敢管、想管管不了”的局面。具体表现为缺乏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即使有,执行起来也是畏首畏尾,难以落到实处
针对以上两种原因,有以下解决办法可供参考。
解决办法一: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效益,所以没有效益的应用不如不建,在安全适度配置的前提下,要加大向应用要效益的力度;没人用的系统是最安全的,同时也是效用最低的,因此信息安全建设要与应用结合。
解决办法二:统一应用与安全建设的主体,做到业务谁主管,安全谁负责。如果统一主体确实存在困难,则要在两者之间建立利益等效机制,让利益链“环环紧扣”,让利益“流动”起来,这些可以通过调整管理体制,完善评价机制,健全监督机制来具体实现。
当然,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我们要想以不变应万变,不被问题牵着鼻子走,需要把握以下原则: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当应用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安全带来的风险时,信息化工作才会大踏步地前进。我们应该做的,是大力建设能带来效益应用的同时,把安全风险控制在一个可容忍的较小范围内。也就是在扩大注水口的同时,缩小排水口。
前面为了能够简明地说清问题,我们把注水口简化为应用效益,把排水口简化为安全风险,形成了一个理想上的封闭环境。但正如我们不能将信息安全问题脱离开信息化的大环境去片面、孤立考虑一样,我们也不能把信息化的问题脱离开一个部门的整体大环境去考虑。从更宏观一点的角度考虑,给一个部门带来收益的并不只是信息化应用,给其带来损失的也并不只是信息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