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向国旗敬礼寄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目的明确
纪念中国人名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xx小学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了"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 系列主题活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的指示精神,以网上签名寄语为载体,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平凡小事、点滴细节上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浓厚爱国情感。
二、主题集中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组织全体学生在网上面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抒发感言为主要方式,健康向上、形象生动,热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富强的衷心祝愿,推动"我的中国梦" 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深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组织得力
1、专门召开班主任会议,部署"向国旗敬礼 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唱响"我的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2、召开全体学生会议,举行"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升旗仪式和动员报告后,全校学生向国旗宣誓: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祝福我的祖国,我报效我的祖国,愿祖国繁荣昌盛。
3、以班为单位组织网上签名寄语。各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分别在中国文明网、央视网等网页开展"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热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富强的衷心祝愿,共筑中国梦。
四、氛围浓厚
1、开展"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 网上签名寄语活动。要求各班认真组织,定时汇报。
2、利用LED屏向学生及家长"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宣传栏目。
3、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向国旗下讲话 我的中国梦"网上寄语活动。
4、各班级开展以"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对各班学生进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五、效果显著
通过"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同学们更加增强了爱国情感,并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论文关键词: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理论贡献;思想渊源;价值评判
一、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理论贡献
(一)在义利观上,主张“工商厚民论”,为近代实业建设寻找伦理精神支持
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主张“恃商为国本”,倡导要采用机器大生产来发展中国的工商业。由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历来都是重农轻商,社会经济主导产业是农业和少数手工业作坊。封建统治阶级坚持认为,采用机器生产必然会给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带来强烈冲击,结果会使得农民和手工业者失业。因此,他们仇视和抵制机器生产,提出“机器夺民生计论”,使得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主张受到坚强的反抗。
针对这一论断,近代早期资产阶级代表薛福成提出“机器殖财养民说”予以驳斥,认为采用机器生产并不违背以民为本,而是能更好地保障民众的利益,强调指出“人力不能造者,机器能造之;十人百人之力所仅能造者,一人之力能造之。夫以一人兼百人之工,则所成之物必多矣”这样生产成本就能降低,销售价格低廉,产品竞争力就强,则“四方必争购之矣”。从此商务殷盛,民生富厚,国势勃兴。另一代表人物陈炽认为,西方各国制出各种机器后,“推之于农,推之于矿,推之于工,推之于商,而民用丰饶,国亦大富。’他实际上是从发展机器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的角度,强调发展工商业是养民之道。
(二)在财富观上,鼓吹“重商富国论”,提出了农工矿商并重的新型生产伦理
为使中国走上工商立国的近代经济发展道路,早期资产阶级认为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商为四民之殿”的观念,鼓吹工商富国,主张国家要出台“重商、富商、恤商”措施。针对当时仍死抱“重农抑商”信条不放的顽固分子,王韬进行了驳斥,他说:“今日而欲办天下事,必自欧洲始,以欧洲诸大国为富强之纲领,制作之枢纽。认为只有学习西方的富强之道·,即“兵力、商力二者并用,则方无意外之虞”。不仅如此,王韬还反对洋务派对商业的垄断,竭力主张“官办不如商办”,允许“民间自立公司”,“不使官吏得掣其肘”。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也对抑商论进行了猛烈抨击。其中,最具影响的是郑观应,他对封建“重农抑商”政策的批判最为尖锐,认为如今的时势不同,“在古寓兵于农,今则寓兵于商”,要想达到抵制西方侵略、实现自强的目的,就只有振兴自己的商务。
为使中国资产阶级工商业能够有个好的发展环境,能与洋商相抗衡,马建忠从“恤商”出发,主张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坚持要求修订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合理关税税则。他把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看成是“中国转亏为盈,转弱为强之基”,政府保护关税则中国“商民可富,晌源可充”。阎薛福成也认为“商情可恤也”。陈炽在《续富国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商之本在农”、“商之源在矿”、“商之体在工”的理论,认为商业的发展是以农矿工等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主张农矿工商全面发展才是富国之源。应该说,陈炽这样全面论述发展经济的各种具体项目,在中国当时是空前的,他的“农工矿商并重”的观点更为集中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的经济发展观,初步勾勒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大致走向。
(三)在群己观上,倡导“以和为贵论”,努力寻求各方利益集团协调发展
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积极宣扬以和为贵,并作为近代经济活动的一个道德准则。这里的“和”指的就是“和谐、协调”的意思。在传统的工商业中历来是“同行如冤家”,各自的技术秘不外传,使得先进的手工业技术无法普及推广。这不仅造成了生产力发展的缓慢,而且分散的手工业者也无法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以对抗封建压迫与剥削,加之盐铁等高盈利经济领域长期由官府垄断,从不让私商涉足,导致市场发育不全,经济发展畸形。市场的狭窄,竞争的无序,利益关系协调性的缺失,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中国的产生和壮大。
兴起后,当时的许多官僚,特别是洋务派中的地主官僚,他们在“求富”的旗号下,借着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以官办、官督商办的形式几乎控制了所有的工矿、交通业,压制着的发展。对此,郑观应主张政府应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重视商业,裁去困商、限商的“厘金制度”,在中央政府设立商部,在地方设置商务局,规范市场运作,协调各方关系,做到商人“凡有所求,力为保护”。马建忠等大力呼吁要鼓励组建商会、广设公司以协调各商家的利益关系,并且还提出要让工商业者投资官办企业以“扩充资本”,给承办的商人在企业中享受应有的权益,充分发挥商民作用,改善经营管理,增加经济效益。尽管他们的这些改“官办”为“民办”的主张还只着眼于对“官督商办”的改良,却体现了对寻求各方利益集团经济关系协调的努力。
二、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思想渊源
(一)传统的“义利观”是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重要思想渊源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大都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从小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深受儒家传统“义利观”的影响。孔子主张“以义取利”、“见利思义’’ f汉代董仲舒认为:“凡人之性莫不善义,然而不能义者,利败之也,故君子终日言不及利。”门他把“义”说成是人的本性,“不谋利”不仅是应提倡的更是顺乎人性的,是判断君子的一个重要标准。司马迁则公然肯定了人的行为都是围绕“利”来进行的,但要“利导之”,反对“与之争”和“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在唐代,传统的“义利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这一时期主张以义为本,以利为末,白居易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性好利,即使是圣人也好利,只是他们好的是同利,反对专利。宋元明清时,经济伦理思想呈现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公开“言利”的论点不断涌现。宋学家程颐也认为“人无利,直是成不得,安得无利?”而明清时代的“义利观”在宋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改变了自古以来’‘义利观”的基本方式和逻辑,强调了义利转化关系,并发展了反对与商贾争利的思想,纠正了以往强调“利国”就要“专利”,或者强调“利民”就要反对“富国”的思维逻辑。
1840年迈人近代社会后,王韬、马建忠等人继承发展了传统的“义利观”,并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来解释义和利的关系。如在“义”和“利”的配置上,他们提出了由此长彼消向合理分布、协调共荣发展的新观点。王韬说:“诸利既兴,而中国不富强者,未之有也”,兴利”在这时已成为公然的富国主张。马建忠主张:“宜因民之利,大去禁防,使民得自谋其生,自求其利”郑观应力倡“商战”;陈炽则把财利置于关系人之生命的高度。他们的“义利观”已经发展到怎样来实现利、如何来协调各种利益,并将获利与富国联系起来的高度。因而在他们看来,早期资产阶级所提出的大力发展工商业、抵御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从而达到振兴中国、国富民强的目标,既是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对传统“义利观”的继承和发展。
(二)朴素的民本思想是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另一思想渊源
民本思想中的“民”,最初指的就是农民。历代统治者都强调人比土地、财富更为重要,没有人就谈不上伦理,更不用说经济活动。他们在“人性论”中强调,经济活动中的个体不仅要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而且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体的利益需要,而且要实现个体的人伦要求。他们还把人性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形成了儒家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目标不仅仅在于经济利益’的实现即富国富民,更重要的是追求人格的完善、人伦的和谐。孟子“民贵,社樱次之,君为轻’“川的观点,到现在还为世人所称道。 至近代,中国早期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坚持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有所侧重。马建忠认为治国历来以富强为本,而富民是富国的基础。因此,他提出要改变中国的落后现状必须努力做到“转贫民为富民”,则“民富而国自强”.王韬也认为“天下之治以民为先”,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他们又认为,由于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传统的以农为主的经济模式受到了来自以工商为重的经济模式的重创,有必要对“民”的含义进行新的诊释,赋以民本思想新的内涵。为此.,他们认为这个“民”应包括工商业者在内,主张富国先要富民,而要民富就必须发展工商业。
(三)西方的重商思潮是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又一思想渊源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先后展开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冲破了中国的封闭型经济格局。随着西方重商主义思潮的传人,中国重农轻商的传统思想开始了动摇。
最早受到西方重商主义思想影响的是王韬,他提出了商富即国富,因此须“恃商为国本”的观点。王韬认为通商有三点好处:可使具有熟练技术的人自食其力、可给无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可以加强对军队的建设。马建忠则是鼓吹重商主义思想的代表,在他看来通商即对外贸易是一国的“求富之源”。他主张为了在对外贸易中争取顺差,必须实行关税保护政策,指出“通商而出口货溢于进口者利,通商而出口货等于进口者亦利,通商而进口货溢于出口者不利。因此,国家应该限制进口鼓励出口,这样才能在对外贸易中获利,中国的工商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马建忠在王韬的基础上将如何求利、求富落实到了实践,为近代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建构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三、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价值评判
从以上对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思想的渊源及其主要理论贡献的概述中可以看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经济伦理思想在总体上有着一些值得注意.的新价值。
(一)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德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
早期资产阶级既重义又重利,既尚本(农)又尚末(商),这是对中国古代德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的“尊商、重商、富商、恤商”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其中的亮点,他们把发展工商业的思想贯彻到所分析的各种经济问题上,形成了中国近代较为全面的重商经济伦理思想。
《二)为中国的经济伦理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
薛福成“人人欲济其私”观点的提出,代表着整个近代社会的社会价值导向的转变;马建忠对西方重视保护关税的政策、扶植民族工业发展的充分肯定,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自由竞争和平等贸易原则的向往,这在中国近代还是一种全新的经济伦理思想。.
(三)对建构近代经济伦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经济发达地区;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构想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317―0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是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静态的结构体制和动态的运行机制。研究对象主要是结构体制中管理主体的职能定性与定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internet检索清华学术期刊网收录的1995年以来关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分析归纳。
1.2.2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包括西湖风景名胜区)、滨江区6个城区30个街道329个社区,在社区内对居民发放调查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2167份,回收率为86.68%。有效问卷1955份,有效率为90.22%。
1.2.3访问座谈法对政府群众体育工作者、对部分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体育社团负责人、体育俱乐部经理和晨晚练点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1.2.4统计分析法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2 杭州市社区体育活动现状及其体制性缺陷
2.1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与指导者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一般都有相应的群众体育科(室),但没有专门负责社区体育管理的人员。各单项体育协会一般挂靠在县(市)体育总会开展活动,在业务上接受体育总会的指导。社区晨晚练点的管理者则多为居委会干部,或者是老年体协负责人。
实地调查发现,居民锻炼时几乎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各种社区体育活动小组,如秧歌队、健美操队的指导者一般都是其负责人。
2.2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当前,杭州市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形式主要有日常性活动和不定期的体育活动。不定期的体育活动一般安排在节假日,是由体育行政部门组织,街道社区体协配合,街道各种单项体育协会组织会员参加比赛,活动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2004年全民健身活动月期间,市及各区、县(市)、乡镇、街道、各体育协会共组织相关活动641次,参与人数61万。日常性活动主要是在社区晨晚练点进行,受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参与人数较少,参与人群单一,一般以老年人为主。主要依靠社区成员的自发组织。
2.3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缺陷杭州市现行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主要是以街道社区体协为核心,以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文化(体)站或文体科为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以政府其他派出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为参加单位,形成条块结合的组织网络,共同构成社区体育管理组织系统。街道社区体协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附设在街道文化(体)站,接受街道办事处的指导、监督。辖区单位体协、社区晨晚练点、社区体育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组织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同时,又都接受街道社区体协的监督、指导。
2.3.1社会管理主体管理职能的“缺位” 当前,杭州市社区体育管理主体可以划分为政府体育部门和社会管理主体,其中社会管理主体又包括各种社区体育组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以及专业性社区体育服务机构。但是,从目前实践情况看,社会管理主体对社区体育的管理还很欠缺。社会管理主体管理职能的“缺位”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街道社区体协还不能承担对社区体育晨晚练点、社区体育俱乐部、辖区单位体协的有效管理,没有发挥其在社区居民大量日常性的体育活动中的组织、指导、管理职能。目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多数是一种自发行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个人独自活动。
其次,正式的社区体育组织与自发性的社区体育组织之间缺乏联系。目前社区体育管理主要由街道社区体协等正式体育组织承担,大量经常性的社区体育活动则由自发性的社区体育组织来承担,例如社区体育晨晚练点,或者是体育活动站。但是,街道社区体协还没有与数量众多的辖区单位体协、自发性的社区体育组织建立起正常的联系。
最后,体育总会作为群众性体育组织的指导者,没有发挥其在业务上的组织、领导与指导职能。通过对杭州市体育总会的实地调查发现,体育总会在对各种体育社会团体的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对体育社团的登记、注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深刻教训对体育总会加强体育社团管理敲响了警钟。
2.3.2政府管理职能的“越位”所谓政府角色或职能的“越位”,乃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其实质是指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超越了其本来的职能与权限,是超职责、超权限的行政过程。政府,特别是街道办事处的这种“越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以政代社”,承揽了过多的应由社会组织所承担的职能,如直接组织和承办了许多社区内的文体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等;2)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的将社会组织作为依附在政府身上的附属单位或下属机构,直接干预这些社会组织的活动;3)在财政安排上观念转变不够,投入――产出效益不高;4)在体育健身公共器材的建设与管理上,政府只投入,不计产出,事无巨细的进行干预,制约了其他企业实体进行融资,不利于体育社会化、产业化道路的发展。
2.3.3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中“条”与“块”之间的矛盾 这里的“条”是指社区体育管理的纵向结构,各级政府体育行政职能部门自上而下的运行和管理,形成市体育局――区文体局――街道文化站的垂直管理体系。这里的“块”是指社区体育管理主体的横向体系,即在街道层面上,社区体育运行的横向组织结构,包括街道社区体协、政府派出机构体育组织、企事业单位体育组织、单项体育协会、社区体育组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条块”结合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致使管理主体内部缺乏横向联系,条块分割现象严重。
首先,在街道层面,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分别隶属于相应的主管部门,多数企事业单位和体育社团组织(例如,各单项体育协会)也各有不同的隶属关系,它们都在本系统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封闭的管理系统,相互之间并
无直接联系。其次,由于条块分割的存在,造成社区体育管理对象不一致。体育社团(例如,各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关心的是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社团能否成长壮大,资金能否保障;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企事业单位更多的是关心自己本单位内的体育设施,其服务对象一般也仅限于本单位的员工。它们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协调,沟通交流不够。最后,由于多头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的不一致,各自为政,彼此间缺乏良性的互动关系,结果造成社区内的体育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资源整合难以实现。例如学校体育设施在非教学时间内的闲置比较厉害,对社会开发程度还不够。一些社区居民急需的体育健身娱乐设施却因为资金、管理等原因而不能兴建,调查显示,从制约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来看,缺少健身器材(22.2%),缺少活动场地(19.2%)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同时,有58.1%的居民提议增加体育活动场所。
3 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
3.1我国宏观的体育体制改革的制约 当前,我国体育体制改革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方式,新的体制还不完善,而旧的政府型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有它存活的空间和环境,新旧体制目前还处于一种此消彼长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将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力。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作为我国宏观体育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改革与发展也必然同外部的宏观体育管理体制紧密相连,因而,宏观的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彻底不彻底,发展完善不完善,也决定了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完善程度。
3.2政府管理主体的管理观念 由于历史原因,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是唯一的体育事务管理主体的观念还在政府体育部门领导头脑中占有重要位置,既“管体育”,又“办体育”。这种管理的职能观念严重制约了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不利于发挥社区体育自治组织以及专业性的社区体育服务机构的管理职能,不利于真正形成社区体育多元管理主体的局面。
3.3社区体育自治组织(社团)自身发展欠缺杭州市全市现有法人资格体育社团61个。另有104个单项体育协会直接挂靠市、县二级体育总会,并在二级体育总会指导下开展活动。但目前体育社团的发展,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管理都还没有制度化,人治色彩较浓,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调查表明,社区居民锻炼形式仍以个人锻炼为主,体育社会团体对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还远远难以真正做到社团管理,实现社区体育自治。社区体育自治组织(社团)自身发展的不足,成为真正实现社区体育自治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也是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3.4对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认识不足
对社区体育管理体制自身的认识与理解,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我们探讨和研究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
4 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动因
4.1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催化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一方面国家与社会的职能分化正在加速进行,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长期承担的许多社会职能正在向社会转移,其中相当一部分职能需要由城市社区承接;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职能和居民生活的多样化又推动着城市管理重心向基层社区的转移。
4.2社区管理体制的转轨我国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一开始就是一种政府行为,并在政府主导下,形成了区、街道、居民委员会三级框架的社区服务网络管理体系。当前杭州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也基本上是依托原有的社区行政管理体系上成立的。随着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应地,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也将发生改变。
首先,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利益转交给社会,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统包、统管的局面,克服由于管理职能观念造成的管理职能错位、权责失衡等弊端,实行政府有限职能观。这就对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国家简政放权,改“办体育”为“管体育”,把各种具体的社区体育事务交由体育社会团体去组织、管理;另一方面,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区体育管理的宏观调控,加大对社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经费的投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其次,政府管理权力与利益转交给社会,就必然激发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积极性,沟通社会渠道,推进社区体育社会化进程。
4.3宏观的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 如果将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看作是一个系统,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004年6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全民健身条例》,所有这一切,为杭州市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制保障和制度支持。
4.4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杭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也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社区基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多的社会服务功能由工作单位分离到社区,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整合功能进一步加强。其次,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职能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发展变化,城市管理重心正在向基层社区转移,这就为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了发展的动力。最后,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更应发挥社区体育自身独特的功能魅力(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密切人际关系,培养社区感情),促进社区体育健康、快速发展。
5 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构想
5.1构筑强政府与大社会相结合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模式特征是“小政府,大社会”。从80年代开始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市场要素和社会要素的发育,都是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是政府的一次“自我革命”。离开了政府的调控和推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体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都是无法完成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需要塑造的“小政府”同时还是一个“强政府”。也就是说,“强政府,大社会”的社区体育管理新模式,应是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要求与体制特征。
“强政府”的基本含义是:在社区体育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是一个能够对其实施有效调控的强势政府。即政府在法定的权限内,对社区体育事务的管理有侧重点,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的计划、指导、各级关系的协调、监督等方面。而放弃社区体育具体活动或者事务的组织管理职能,以强化社会体育组织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的组织管理,将管理重心真正下放到基层,顺应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潮流。“大社会”的基本含义是:各类非政府的社会体育组织与民间体育团体发育、发展状况良好,更关键的是,在政社职
能明确区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的组织管理职能,真正实现社区体育自治。
5.2强政府与大社会相结合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具体构想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结构合理,各要素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因此,构筑强政府与大社会相结合的社区体育管理新模式,首先在于构建合理的社区体育组织结构。新模式划分为四个层面:领导系统、决策系统、协调系统、实施操作系统。
5.2.1领导系统社区体育的领导系统主要指各级人民政府,包括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导系统的主要职责是:1)从宏观上加强领导,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2)提供社区体育发展的政策与经费支持;3)发挥其在各种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调职能。
5.2.2决策系统社区体育的决策系统主要由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社区居委会组成。
决策系统的主要职责是:1)具体实施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制定开展社区体育的各项管理办法和考评制度;2)制定社区体育设施、器材装备标准;3)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并负责把他们安排到相应的社区,切实发挥作用;4)建立本级国民体质监测制度;5)组织举办一些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及群体表演,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5.2.3协调系统社区体育协调系统由社会体育管理系统组成,包括市体育总会、区体协和街道体协。
协调系统的主要职责是:1)做好晨晚练点的登记、注册工作;2)认真开展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注册工作;3)对同级各单项体育协会,各行业体育协会以及青少年体育活动俱乐部进行登记管理,提供业务指导;4)协助体育政府部门开展大型社区体育活动;5)宣传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并进行经验交流;6)举办全市(区、街道)性的社区体育活动;7)协调体育行政部门与各单项体协、行业体协之间的关系,并争取一定的经费支持。
5.2.4实施操作系统根据“小政府,大社会”的体育体制改革设想,为了真正实现社区体育基层管理,依据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特点,本研究提出在社区层面上,在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内,设立非政府组织――社区体育指导中心。
在社区层面上设立社区体育指导中心,其作用有以下几点:1)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发挥社会管理主体对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形成“大社会”格局;2)从社区建设与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来看,社区的基层管理职能必将越来越重要,在社区层面上设立社区体育指导中心,有利于社区体育自治;3)在社区层面上设立社区体育指导中心,符合我国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加强社区体育的基层管理,有利于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切实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4)社区体育指导中心有利于弥补街道体协、街道单项(行业)体协与社区晨晚练点、辅导站、俱乐部、体育活动小组之间出现的“断层”,起到一种“桥梁”作用;5)指导中心能有效的把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主体联系起来,消除“条块”分割的矛盾。表现在:街道文体站将不再直接干预社区体育事务,而是通过参加指导中心来体现政府意志并实现其社区体育管理职能;驻街政府职能部门与一般的驻街企事业单位通过参与指导中心来实现与其它社区体育组织发生联系;6)社区体育指导中心可以利用社区居委会作为决策系统组成部分之一,来实现与政府体育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解决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与体育场地设施问题,缩短了政府体育部门与基层社区体育管理主体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政府体育部门全面、及时、准确了解情况,进行科学决策。
社区体育指导中心在成员组成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包括街道办事处的代表、驻街政府职能部门的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和社区居民代表,其负责人从各类代表中推举产生,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体育社团。
首先校领导及时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中央、省、市、县关于组织好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的文件精神,组织领导机构,安排各处室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利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总动员,延伸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道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
国庆放假之前召开班主任会议,安排部署假期工作,号召全校师生利用假期向伟大祖国献礼,在网上签名寄语、留言等向祖国63周年献礼,积极响应上级精神,落实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
10月xx日,德育处、年级组评选出本次活动的先进老师和学生进行表彰。
在工作日中,集中组织学生到学校绿色电脑室,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络签名寄语活动。在活动中,经过信息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们迅速地登录到指定网址并把自己的寄语写了进去,抒发自己的感言,表达出自己一心向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心声。同时,我们还将这项活动延伸到学生家庭中,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把寄语带回家活动,鼓动家长支持并和孩子一起参与此项网上签名寄语活动,让家长朋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细节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中秋节和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团圆、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增强学生的
爱
国情感,小学
开展了
“举国同庆,情满月圆”主题文化活动。总结如下:
一学校开展了“向国旗敬礼”活动,全校师生整齐列队,面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的举起自己的右手向国旗敬礼。孩子们登陆中国文明网开展“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祝福。
二是组织一次队会活动。
以班队会的形式,组织
同学
互相交流、讨论,开展了“举国同庆,情满月圆”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三是组织了一次“举国同庆,情满月圆”主题板报刊、绘画比赛活动。
各班出一期黑板报专刊,在中、高年级学生中还进行了手抄报、绘画比赛。
四是开展征文活动。
学校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征文活动。
此次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欢乐、竞争、和谐的氛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高尚的爱国品质,同时丰富了学生的
校园
文化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