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平面设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五色衍生于周代形成的五行学说,经过汉代诸子百家思想的融汇,逐渐发展演变成传统色彩理论体系。“五色”是以黑色和白色为基调,再加入赤、黄、青三种颜色而成的《。孙子》中有关“五色”的记载,文中说道“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当时只有五色总称,而无具体五色描述《。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由此可见,古人根据土、木、火、水、金的五行法则而定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金、木、水、火、土,对应的色彩是:金为白、木为青、水为黑、火为赤、土为黄,对应的五行方位是: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央并与颜色建立关系,明确了设色工艺的生产技术规范,同时又将权势地位、哲学伦理、礼仪宗教等多种观念融入色彩。我国民间艺术受五色观的影响,表现出绚丽多彩的主基调,对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也有积极的影响。我国民间色彩中的“五色”也有自身的意义,代表着一定的含义,有些色彩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禁忌。例如,红色给人热情之感,代表吉祥,是南方火的寓意;黄色则象征皇权和地位,是皇家专用色。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内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一定要结合色彩的内在语义注重实际运用,不仅要保证其具有色彩上的感官度,还要使其体现一定的象征意义。
2传统五色观与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的相似性
(1)色彩一致性。
之所以我国民间的五色观对现代平面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广为设计师运用,其关键就在于它与西方色彩理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现代色彩理论是以“红、黄、蓝”三原色为理论基础,并在其之上形成了色环理论。黑白两色是无彩色系,其他色彩则为彩色系。我国古代时期将“赤黄青白黑”这五种色彩称为正色,属正统的色彩,正色混合而成则被称为间色。中国传统色彩“赤”与西方色彩理论中的“红”色最为接近,然而“青”虽不等同于“蓝”,但均属于冷色系,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二者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民间的“五色”所涵盖的色彩品类中,包含两种西方色彩理论所定义的三原色,但是这些色彩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已经超越了五种,具有更加多样的特征,构成了七色光谱,是多元化色彩的新方向。
(2)情感共通性。
传统五色观自产生衍生与形成之时都离不开统治阶级的制度约束,规范着历朝历代造物意识和大众色彩审美意识“。中国红”就是传统色彩审美的一个经典案例,红色在中国被赋予了太多特定的符号含义,广泛运用到涉及喜庆节日的方方面面。然而“红色”在西方现代色彩理论中是人类能看到的波长最长的颜色,红色作用于视觉,给人热情奔放的心理感应,在许多国家和民族中红色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设计工作者可以从传统五色观与现代色彩理论中情感共通处引起观者的共鸣,开拓丰富的色彩表现语言,弘扬民族色彩文化。
(3)简洁装饰性。
中国民间美术是五色观的具体体现,夸张的纯色运用与强烈的色彩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这点在民间年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平面设计需要最简洁的色彩来传递丰富的内容,五色观简洁的装饰性特征恰好符合现代平面设计中简练的色彩需求,近年来优秀的平面设计案例也频繁出现。例如,奥运会五色环的标志正是采用了民间五色,具有强烈的现代设计没干,同时也蕴含了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与五色理念的经典融合。
3中国传统五色观对现代平面设计中色彩设计的启示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略论了我国传统五色观的含义及其理论来源,分析了它与现代平面设计中色彩设计之间的内在关联,对平面色彩设计和使用具有重要的启迪,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几点启示:
(1)色彩的表现性。
我国民间色彩在使用的过程中注重装饰性和表现力,也很少受到客观对象固有色彩的影响。在色彩选用上大胆夸张,能够用浓郁的高纯度色彩展现色彩的张力,传达色彩所要达到的强烈视觉效果。民间的一些艺术家在色彩的运用中,也会根据主观喜好对色彩进行搭配,使用过程中传达出了一种恣意性,使“五色”观念得到了大胆的展现。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亦可以遵循“五色”观念的夸张表现性,在色彩运用中可以运用单一的色相和强烈的对比色,以夸张、鲜艳的色彩对比突出主题,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借此来传达图形的信息。
(2)色彩的视觉冲击力。
色彩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还能够提升设计的视觉冲击力。我国民间色彩的运用在夸大艺术效果的基础上,也善于简单、明快的使用“五色”,它在追求较为强烈的刺激效果的基础上,也能够以单一的色彩表现浓郁的色彩,给受众以心灵上的震撼。色彩多,并不意味着好,单一色彩的运用有时却能给人以强大的刺激,使色彩的张力表现得最大化。现代平面设计就受到了这一观点的启发,善于用简单的色彩表达丰富的内涵,达到设计目标,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感染力,提升色彩的可视性。例如,我国的五星红旗,简单的大红色渲染出了红旗所具有的内在含义,给受众带来巨大的冲击。
4结束语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体现所在。所谓意境是指艺术家的审美意象和自然景象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一个设计作品的灵魂,更是评价作品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传统美学讲究虚实相应,灵动深远。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传统艺术的美学特点。明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提到:“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简洁的点线面在画面中形成了一幅具有诗意的画面,周围大量的留白在某中意义上说,是为设计注入了生命、活力与无尽的想象。体现出设计者的情感,使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意境得以升华。营造了画面空间感的远近关系和图形延伸的形式美。以及版面的秩序感和主次关系。其中的“留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叙述性的,而是实处的延伸,空白处于实处的相互映衬,对作品形成意境和回味,它承载着画面内在的和谐与宁静,从而产生空处不空的意境。使画面获得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也使画面流入出一种浓浓的意境美,明确清晰地传达了主题内容并加强了画面的艺术性,给观众视觉及心理一种美的享受。在现代设计思潮中“少则多”的设计理念影响着现代的设计风格,如现在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所说:“设计不是简单就行,而是不能复杂。”一种迎合现代人独特审美倾向的留白,好比你拿碗去盛一份热腾腾的稀饭,如果你把它装得很满,你不得不迈着很小的步伐前行,因为你害怕被它烫伤,所以你会很烦这种情况,除非你是个贪婪的进食者,害怕锅里没有了。
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空白是一种让人愉悦的空间形态,它就像是设计师给观赏者送上的一杯八分满的茶水,刚刚合适,要知道设计师的工作不是填满所有的空间,而是利用空间,使信息清楚易懂和吸引人。画面中适当的“留白”,可以诱发人们的想象力,为人的视觉及心理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的可能与条件。画面中的留白并不是空洞无物,而是对可见物的超越。明代山水画大师担当说过:“三味在于无墨处,要从留白处想鸿蒙”。就是说画家在作画时,总不能把画纸统统都画满,而是要留有一定的留白,给观赏者以想象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留白”不仅仅是实形存在的前提,而且它自身也会作为一种审美价值存在。在现代的设计中有意的留出空白,在空白中留给观者以想象和回味的空间,看到画面中没有但现实当中有的东西,给观者以丰富想象力空间,达到最佳效果。留白运用的好,往往能为设计带来意想不到的独特意境,使创意的意念得以升华,诉求得以强化。意境会露出设计者的情感与思想,使作者的情感和作品内涵得以升华。作者与观赏者在感情上的沟通与共鸣,正是意境所创造与烘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结论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艺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18702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大小小的广告随处可见。作为广告的一个重要类别,现代平面广告也正以旺盛的生命力迅猛发展。然而,它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必定会使平面广告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
2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艺术
2.1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世界上每个民族的现实生活都和它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宗教背景密切相关,各自拥有独特的存在形式,而能一脉相承并始终不曾中断的也只有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中国人民应该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为己任。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创性、悠久性、包容性、统一性、保守性的特征。
传统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世代相继的部分。它不仅属于过去,而且今天也仍在现实生活中起着作用。如果没有传统,历史的发展就会中断。人与传统的关系是双向的。人既是文化的承受者,继承着传统,又是文化的创造者,影响、改变着传统。每代人总是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针对时代提出的问题,运用时代提供的认识手段来理解和复制传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融会了神州大地上各民族的文化,包容了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西洋文化成分而形成的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有过夺目的光辉,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是我们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的丰富源泉。
2.2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成为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无尽源泉。如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追求神似和虚实结合;中国古代各种传说或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给人诙谐有趣、老少皆宜的亲切感;而优美的民族音乐,则给人轻松愉快,超然的审美享受。中国体系最大的传统艺术莫过于山水画了,在许多建筑艺术、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现代设计作品中,都能看到中国山水艺术的巨大影响。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是一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在我国的招贴画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狂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
3 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概述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现代平面广告设计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在已经进入“视觉化时代”的后现代社会,平面广告设计比一般的设计更具视觉传达的震撼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最主要的特征。画面在文化传播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并迅速而有效地传达具有个性化的商品信息。图像有三层主要含义:通过视觉途径进行;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能引起信息交流的视觉符号。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像”是最基本的传达工具。人们通常把图像称作形态语言,它是主体与外界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形态语言借助的是视觉元素,通过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形成的某种状态和形象,用生动的形态语言吸引受众,通过视觉感受而完成交流。广告设计者要尽量使图像趋于视觉化,如果做不到视觉化和易于沟通的话,设计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突破各种常规,在注重信息传达功能的同时,更为注重独特风格的发展和富有创意的设计。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把情感融入设计之中,使广告获得了更为打动人心的力量。他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画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
人们可能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现今的社会是一个设计无处不在的社会,平面广告设计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传达了商品和服务的信息,而且还传递了美。作为平面设计艺术,中国的设计工作者在创意中吸收和借鉴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为设计灵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发掘潜能,它是广告设计的养料,广告设计师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汲取营养,能使广告更好地服务于商品,更容易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平面广告设计,掌握了民族性的手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用源远流长而又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来滋养,将使其设计作品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平面广告设计,其创意强调一个“意”字,这从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这两个视觉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蕴,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4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当今社会,文化资源是如此丰富,如此便捷,如此铺天盖地又可以信手拈来。平面广告设计无法摆脱与文化本身的连带关系,并受制于所属的传统文化。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深刻理解和合理运用,把传统文化蕴涵的丰富意义与现代广告设计理念在创作过程中有的放矢的结合起来,运用具有鲜明代表性的具体或抽象的图像,来反映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丰富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丰富和发展。
东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也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但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始终在规范影响着我们。因此,以吸引受众注意、打动消费者内心为目地的平面广告设计,其创作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广告要向受众传递信息,要适应受众的接受心理并最终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同,就必须适应目标受众的文化口味,符合目标受众的文化风俗和习惯,积极地唤起人们的参与意识,切入人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换句话说,要使广告有说服力、影响力和魅力,传统文化总是最有效的工具。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环境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精神,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未来设计的一大潮流。因此,如何认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关系,使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将是我们的广告设计师们今后不懈努力的追求。
一则平面广告作品的生存源泉就在于它是否以它特有的方式来打动、蛊惑人心。而能感动受众或消费者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让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能唤起消费者对某种价值观念的认同。如果我们说科学技术能给平面广告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的话,那么传统的民族文化则能使平面广告设计富于美感,充满诗意、活力和情趣,传统文化是广告受众和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之间和谐亲近的纽带。对传统的民族文化的把握将有助于开拓性思维的创新,有助于从全新的视角发现和审视相距遥远的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在这里,就必须使平面广告作品在设计的时候具有深刻的传统文化底蕴,触动消费者内心深处的那根弦,同时也能唤起那些远离了民族个性和丧失了自身的话语权的消费者心灵的回归。
成功的平面广告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很好的处理民族文化在平面广告中的特殊作用,能够用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传统文化的精髓高度凝练的体现出来。有丰富内涵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不但减少了平面广告设计的商业气息,还增加了其文化艺术品位,增强了平面广告设计的艺术表现张力,使我们在接受广告传递的商品信息的同时,充分感受到广告设计创意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和视觉享受。
5 结语
现代平面广告设计师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不仅是对中华艺术精神的继承,更是对中国传统艺术走向世界的一种推广和弘扬。在日益发达的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旧时代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文化价值的积淀性,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生存基石。中国传统文化正焕发着魅力吸引着更多的关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蕴涵,不仅能充分表达出我们神秘而古老的东方底蕴,而且能更好的起到国际传播和沟通、交流的作用。我们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精神是为了更好地用现代广告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M].长沙:岳麓书社,2003.
【论文摘要】设计在西方发展了百年,而在中国现代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因而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的早期平面设计教学从内容形式到制作方法都过于单调,传统工艺美术型的设计教育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理念、新思维不断介入人们的生活,中国的平面设计应在实践与探索中思考与寻找设计的未来之路。这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平面设计教育在我国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面对中国偌大的设计市场,国内的美院、综合性大学等纷纷开设设计系以应对这种局面。经过这么多年的设计教育,各高等院校也顺应时代需要做出一些相应的改革。其中,就过去美术院校的“工艺系”到今天的“艺术设计系”名称的改变可窥到设计教育中改革的印记。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想当前平面设计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平面设计本身是种对生活方式的创造。在人类历史上,设计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时也标志着
人类文明进程的前进步伐。但客观地看,目前的平面设计教学自身还不很完善。
首先,在教学中重视造型基本功,这本无可厚非,但却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应该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今天的学生正是在前人成功的基础上前进。因而,旧的平面设计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正如用安格尔的方法不会有凡高;用徐悲鸿的方法也不会有贝聿铭一样,纯美术(油、版、雕)的造型训练、色彩练习,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并不是完全适用的。
其次,在大学四年的课程安排中,过多的基础训练,导致了学生对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平面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学科间的交叉明显。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多安排一些理论课是有必要的。
再次,前面提到了“包豪斯”的教学。本来,包豪斯重实践、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等等,都是平面教学应当学习的。但由于一开始对其理解的偏差,导致了今天各院系的平面设计专业明显地缺乏活力、创造力,对平面设计的理解也明显落后于时代。很多学生作品毫无新意,且忽略了自身的民族特点,放弃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没能很好地将平面设计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二、加强平面设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1.课程体系中应增设“设计管理”课程
过去我们搞平面设计教育,以工艺美术教育为主。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从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引进企业形象策划(CI)潮以来,教学上就有了些改革。基础教学我们沿用的依然是包豪斯传下来的三大构成。这时候的平面设计专业(或者装潢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企业形象策划为主。而且在引进CI方案时,我们把它分为: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三大块。设计专业的教学以视觉识别为主。而“设计管理”课程是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在设计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从我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总共不过23年,各领域都在经济大潮中摸索着前进。我们的现代设计教育时间更短,“设计管理”课程的缺失是有其原因和社会背景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内部科学的管理体系也逐渐完善。在此基础上,设计师面临的与创作对象(企业)之间的交流日益重要,“设计管理”课程也就提上日程。
在过去我们的平面设计教学中,仅以设计的基本创作为主线,没有注意到与创作对象(企业)之间的沟通,再加上技法滞后等造成:
(1)学生只顾埋头做手工设计的技法练习和相应的简单肤浅的设计思想的思考,对设计的深入思考缺少认识。
(2)理论体系不健全,对所学专业企业形象策划(CI)缺少认识的完整性、高度性。
(3)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市场运作等方面处于一种逐渐完善的阶段。因此对设计管理课程的设置应有所高度的认识。
2.平面设计教学应模糊学科间的边缘界限
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设计学科的边缘性要求新的设计人才必须是综合性人才,而不是一味地“专”下去。平面设计在现代社会扮演的不仅是传达信息的角色,同时还担当了传达思想的、甚至是传承文化的重担。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如文学、哲学、艺术等。要让学生认识到平面设计专业自身就是艺术、技术、社会生产力等交叉而兴盛的一种新的学科,其自身的边缘性应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另外,还可在课程中尝试开设市场学、消费心理学等课题。当然,在强调学科“边缘性”时,并不是要求平面设计者个个成为多面手。模糊学科间的界限,不是模糊专业本身,只是学科间的交叉有利于平面设计自身健康、全面地发展下去。既然平面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专业性是其立足点。
3.平面设计教学要注重个性化设计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脑的出现为我们的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速度和质量是其最突出的表现,它大大提高了平面设计者的工作效率和作品的制作工艺。在这种形势下,平面设计教学工作应主动适应不熟悉的领域,要在这个需求逐渐提高的新环境中不断提高平面设计教学的水平,跟上科技的进步的步伐。面对科技带来的种种压力和飞速发展的商业环境,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对设计者潜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软件的应用,平面设计逐步走向程式化,这就要求设计创意必须具有个性。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是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平面设计教学应通过对设计原理、设计内容等理论知识的讲授,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技术及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冲突的加剧,传统文化逐步为现代科技打开,二者逐步走上了相互兼容的道路,清晰的体现在了技术层面和表现层面的逐步统一。
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兼容性的问题所设计的并非是单纯的两种艺术形式的单纯融合,也并非如现代艺术中将两种因素叠加的简单方式,这其中所涉及的是两种艺术形式背后所连带的文化背景、表现形式、哲学思维等多方面、多角度的问题,可以说两种艺术形式的兼容问题并非是一个单一维度的问题,需要的是两种文化的多重融合。
一、传统书法艺术现代化问题简析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其艺术表现形式的背后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独特内涵。
书法所代表的是一种性格化的表现形式。传统书法艺术从其诞生来看就并非是一个社会化的文化产物,而是一种具有个性化、作者性格化的艺术形式。
书法所代表的也是一种现代化的表现形式。随着现代美学思想的不断进步我们发现,基于一个模式下的字体艺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平面图像的宣传要求。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图画上,以毛笔写就的“beijing”字样,成为了中国文化与字母的完美融合,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进一步与现代文化融合打开了思路。
二、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对于书法线条而言,平面设计中线条的表现手法要丰富得多。 色,可以用渲染、吹彩、流淌、抗水、 吸附等方法;纸,可以揉捏、撕扯、拼贴,还可采用多种不同质地的纸张;工具,更是多不胜数, 喷笔喷洒、棉线弹线、画笔描绘、刀片刮擦、 图章刻印等都可以应用。同时,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是沿袭和继承了传统平面艺术的继承之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其具有更加开放化、多样化的特征。随着今年美学思想的不断改进,作为一个融汇各种元素的“大杂烩”式的艺术形式已经逐渐的不为人们所接受,其原因是,现代艺术更为追求艺术表现上的个性化、民族化、单一化,需要的是思想的融合而并非多重形象的融合。
三、传统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兼容实践
传统书法艺术是一个艺术门类的统称,细化起来,我们以最为简单的模式来说,书法艺术分为:甲、金、篆、隶、楷、草、行等几种字体。
(一)楷书
楷书结构平正,严整规矩,沉着稳重,端庄秀丽,一丝不苟。鉴于这种书体极具规范性与严谨性,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在书籍装帧中多用于字典、辞书、政策法规汇编等具有学术权威性、严肃性的图书封面。
(二)草书
与楷书相比,草书奔放遒劲,连绵回环,节奏跌宕,强调行云流水般的韵律之美。各书家之间风格各异,或洒脱自如、风度闲雅,或笔力劲健、爽朗高远等,它们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和多样的表现手法。如“喜之郎’标志,以草书字体造型,其结构组合、大小安排、 笔画处理均显出草书艺术自由洒脱、潇洒飘逸的气质和风姿,表达了欢快、喜悦、活泼的感受,深受儿童的喜爱和认同。
(三)篆书
篆书用笔“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结体“平稳端严凝重, 疏密匀停” , 极具古雅的装饰之美。然而篆书由于不方便普通读者的辨识,所以运用起来有较大的局限性,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符号,如果运用得当,篆书也能有效地制造某种特殊的文化气氛。如名为“篆书之美”的北京2008 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
四、传统书法与平面设计兼容的问题
随着两种艺术形式融合的不断加深,使得这种应用模式更为人们所欢迎。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这其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所需要避免的。
首先,不应把两种艺术形式硬性的结合。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已经提到,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是关于其背后无限文化北京的融合,而并非是其表面上的强硬的结合,故而在设计时,设计师应当关注的是两种艺术形式内在文化勾连。
其次,应有所创新,不应固步于目前的模式。传统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艺术的融合应当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故而,现在我们的艺术探索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典范,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仅限于此为止了,艺术模式的兼容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促使这一艺术模式不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