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一历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学科内容包含很多知识,如政治、地理、历史等,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科学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把以学定教的模式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尤其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以学定教”的几点思考。
1.有效学情分析,让以学定教更适宜
(1)对学生知识基础进行分析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对教学顺序进行有效的调节,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更能促进学生良性的发展。那么如何“以教定学”,教师要明确“教”什么,也就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及时的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对学生有一个确切的了解,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联系教材内容找出最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爆点、最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疑难点、最易被学生忽略的盲点,进而确定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也就更具适宜性,更能提高效率。
例如,就《“秦王扫六合”》进行此课讲解前,我先对学生进行了一个小调查来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以便让教学内容能够更适合学生。调查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问题:
①你是否知道秦始皇这个人?
②能说一说秦始皇是哪个朝代的君王吗?
③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的。
④能介绍下秦始皇做出的贡献吗?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知道秦始皇一般都通过影视作品、网络等途径了解到的,而有关他的贡献等就很难系统地进行表述了。根据这些反馈的信息我对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整,加入了一些与我们当地有关的史实,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分析
“以学定教”该如何教,如何组织教学内容?这需要教师必须按照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对教学内容的顺序作一个恰当的重组。要让学生的思维触及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让历史教学更具流畅性。
例如,就《“秦王扫六合”》教学中,我将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和焚书坑儒这两个知识点进行了组合。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把“焚书坑儒”这一知识点进行提前安排,把整个历史事件做了前后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了起来,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2.以学定教的几个注意点
(1)突出学生
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因此,在“以学定教”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第一,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第二,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时间;第三,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只有全面的突出学生,才更能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辉煌的隋唐文化》教学前,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在导学案设计的时候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目标:
①雕版印刷术和建筑水平的发展、应用以及意义。
②唐诗是唐朝文学最辉煌的成就,并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成就进行简要概述。
③在唐诗中体会当时的社会风貌。
通过这样的目标设计,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也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突出学习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第一,设置前置性学习,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第二,设计情境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我在教学中以“导学案”为主进行以学定教,以导学案教学方法呈现前置性学习。一般我把导学案以“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巩固基础——合作探究、拓展提升”这四大部分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尽量把起点放的低一些,让学生更容易去获得,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选择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抒发诗人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到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被后人称为()A.书圣B.诗圣C.医圣D.诗史。
此题是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设计的,结果我发现很多学生都选错了,接着我让学生去分析到底是“人”还是“诗”。针对易错点进行探究更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关键词:技术溢出;FDI;R&D
一、对技术溢出的理论研究
MacDougall(1960)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技术溢出理论,他在分析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的福利效应时,把技术溢出效应视为伴随FDI的一个重要现象,由此引起了经济学家对技术溢出问题的关注。Caves(1974)认为跨国公司的进入加快了技术转移和扩散的速度,并且从三个角度解释了这个原因。Findlay(1978)构建了由先进的发达国家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和技术扩散的内生、动态模型,检验了诸如技术差距、外资份额等静态特征对技术扩散程度的影响。认为FDI输出国与东道国技术差距越大,技术扩散率就越高;投资规模越大,技术扩散速度也越快,得出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东道国企业会产生有效的“传染效应”。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Mansfield和Das为代表的一些学者重点从跨国公司角度研究了竞争型的技术溢出模型。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进一步将博弈论、策略论等方法引入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有学者归纳为以下方面:
第一,以溢出为前提的厂商理论。Boisot(1995)以文化空间为分析工具,分别探讨了新古典学习理论和熊彼特学习理论对厂商技术水平的影响;Klibanoff和Morduch(1995)研究了厂商之间技术扩散问题;Lee(1995)比较了两种技术定位下小厂商的技术创新,发现在新技术背景下厂商内部研发活动及其与外部的技术联系均变得更活跃;Poyago和Theotoky(1995)研究了寡头模式下联合企业的均衡和最佳规模。
第二,博弈论中的溢出分析。Wang和Blomstrom(1992)将技术溢出视为跨国公司子公司和当地企业间策略性竞争的内生现象,他们构建了一个关于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企业博弈的基本模型,发现跨国公司对新技术的投资越多,技术溢出也越多;当地企业对学习的投资越多,其吸收溢出的能力就越强。
第三,策略联盟的溢出分析。Gugler和Dunnin(1993)发现策略联盟是创造和提高厂商技术优势及其创新活动区位布局的互补性组织形式,策略联盟的技术溢出随产业差异而不同;Hagedoorn(1995)考察了非核心技术的策略合作,揭示了厂商之间策略技术联盟的基本趋势。
第四,溢出效应和“边干边学”理论。Parente(1994)研究了技术扩散,边干边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厂商技术吸收决策和产出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Colombo和Mosconi(1995)认为边干边学效应是技术扩散路径中技术经验的增函数。
第五,组织技术的溢出分析。Mekendrick(1995)发现银行组织技术模仿的来源大多数属于非市场中介型,同一产业内不同厂商专门知识的来源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第六,Helpman(1995)等人通过考虑国外R&D因素,构建一个国际贸易模型,考察了技术溢出如何通过产品进口提升进口国的技术创新能力。Lichtenberg(1998)通过建立一种新的R&D投入资本测算方法,得出了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越高则从国外R&D中吸收先进技术能力就越强。
国内关于技术溢出方面的理论研究,大多也是从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本土产业或是地区的溢出效应这一角度来进行考察的。主要探讨了“市场换技术”等政策的可行性、效果以及外资对我国技术溢出的效应是否显著。如程宏(2001)具体研究了外资技术溢出的三种主要形式和途径,分析了产业关联在技术溢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在引进外资时应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王林生(2002)认为外资的流入有助于中国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比较优势的进一步发挥,需要“以竞争促创新”这种不同于以往“以市场换技术”的新策略。王福重(2007)通过加入进口国的人力资本变量,修改了Lichtenberg(1998)模型,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变量较好地解释了国外R&D存量对我国TFP的贡献。
二、对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
自技术溢出理论产生之后,它就伴随着不断的验证,无数的学者通过相关数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来分析现实世界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对象仍然以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为主,只是在分析时细化了产业和区域。而且实证分析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技术溢出的程度如何,什么因素影响了这种技术溢出。
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Caves(1974)和Globerman(1979)为先驱。后来的研究者不断地把他们的模型扩展和细化。Caves(1974)和Globerman(1979)分别采用制造业不同年份的横截面数据检验了加拿大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发现当地企业的收入水平和生产效率与行业内引入外资的水平呈现正的相关性,从而得出了存在技术溢出的结论。Blomstrom和Persson(1983,1989)考察了外资对墨西哥企业的技术溢出程度,认为墨西哥当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比例正相关。Watanabe(1983)运用菲律宾的数据,发现跨国公司对当地供应商产品性能和价格的严格要求促进了当地企业生产技能的改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Kokko(1994,1996)研究了技术条件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Kokko(1994)使用墨西哥1970年的行业横截面数据,发现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对技术溢出的效果有显著影响,二者呈反向关系。Kokko(1996)通过对乌拉圭的实证分析,考察了行业竞争和市场份额因素对溢出效应的影响,他发现竞争是导致溢出效应发生的重要因素。Liu等(2000)考察1991-1995年间英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得出了与Kokko(1994)类似的结论。Kathuria(2001)发现溢出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对研发的投资,这些投资能促进当地企业应用新知识及提高企业吸收能力。Smarzynska(2002)考察了东道国为跨国公司提供中间投入品的行业,发现这些行业的生产率与FDI投资水平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技术溢出在产业之间有关联效应,并且当FDI是国内市场导向型而非出口导向型时,行业间溢出效应更显著。
同样,有很多学者的研究不支持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如Haddad和Harrison(1993)对摩洛哥制造业1985-1989年间的企业和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考察,没有发现存在明显的正溢出效应。Aitken和Harrison(1999)选用委内瑞拉制造业1976-1989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发现在该国全国范围内存在普遍的负溢出效应。Barry(2001)考察了爱尔兰制造业1990-1998年间企业面板数据,同样发现存在大量负溢出效应,他们把这种现象归因于当地企业和跨国公司之间劳动力市场上的过度竞争。Barrios和Strobl(2001)采用西班牙制造业1990-1994年的企业面板数据,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对西班牙不存在任何的技术溢出效应。Jakob(2005)通过面板数据对13个OECD实证表明,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给这些国家的TFP的增长贡献额度超过200%。
国内学者运用相关数据对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同样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资对我国企业或地区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上。何洁、许罗丹(1999)借鉴Feder(1982)的计量方法,采用1985-1997年相关工业部门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当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工业内资部门的产量就增加2-3个百分点;当我国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内资部门的产量就增加0.3-0.4个百分点。刘金钵、朱晓明(2004)通过建立回归计量模型,运用1993-200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测量了外资对我国工业领域内的技术溢出程度,认为1993-2002年,我国工业领域内的跨国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黄静波、付建(2004)运用广东省1986-2001年的数据,考察了外资对广东省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FDI对广东省在技术进步方面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吕世生、张诚(2004)利用天津市103家企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Haddad和Aitken的扩展模型,考察了当地企业吸收能力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研发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创新性研发。张海洋(2005)通过考察研发的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将引进外资的外部性区分为外资技术扩散效应和竞争效应,进而检验了外资促进内资工业部门技术效率提高的途径。他发现本土企业的研发和外资进入都推动了内资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但来源分别为研发的创新能力和正向竞争效应,而非技术扩散。彭水军、包群(2005)通过构建基于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探讨技术吸收能力对溢出效应的决定作用,并利用中国1996-2002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结果发现技术溢出过程中本土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决定了技术溢出的效果。蔡虹(2008)通过实证表明,产品的进口贸易对我国的技术溢出能力很大,它很好地解释了我国TFP的增长。孙虹菊(2008)通过对我国地域划分,说明了进口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能力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即东部高于中部,中部又高于西部。
三、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技术溢出研究情况的简要综述可以发现,技术溢出现象普遍存在,多以通过FDI和产品贸易等途径展开。但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作用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同时,技术溢出能力还受到东道国的人力资本、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就目前而言,关于技术溢出问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宏观角度把国家或者区域作为一个溢出主体,来分析对东道国产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区域发展的影响。尽管原理相似,但是技术溢出的研究很少落实到“产业”这一层面上,尤其是技术特征关联度很高的相关产业的研究,当前还很少见到。因此,基于产业链特征的相关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是今后这一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结合中国产业间的实际特征展开研究,对准确把握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溢出能力都显得很有现实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参考文献:
1、柯广林,华阳.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与开发,2006(3).
2、陈治亚,隆娟洁.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7(1).
3、孟亮,宣国良,王洪庆.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6).
4、刘金钵,朱晓明.跨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4(8).
5、黄静波,付建.FDI与广东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9).
6、吕世生,张诚.当地企业吸收能力与FDI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4(6).
7、张海洋.中国工业部门R&D吸收能力与外资技术扩散[J].管理世界,2005(6).
8、彭水军,包群,赖明勇.技术外溢与吸收能力:基于开放经济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8).
摘要: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个大课题,离不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的医院的和谐,而和谐医院构建需要通过和谐人事管理来实现。如何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贯彻和谐理念,关键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和谐”之内涵,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的利益问题,把握和谐与科学和现代医院发展的关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开放,强调全面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协调、平衡、进步的和谐,达到社会效益、医院效益和员工自身目标的完美结合。
本人从事人事工作多年来思考的是如何将和谐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工作中。人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医院的人事工作是涉及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又是医院的整体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医院、和谐的医患关系,都需要有合理的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做保障,才能提高员
工的积极性,才能在人才战略上保证医院的科学发展、和谐建设。
1完善人事制度为和谐医院提供保障
随着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医院人事管理从人员管理转向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因此就要有以此为导向适合构建和谐医院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确定对人事管理的领域、任务和职能进行完善,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和目标明确的人才评价机制;定编定岗,建立职责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考核制度和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善一系列基础性管理工作制度,使人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以和谐理念为人才成长创造最优环境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支柱,和谐人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推进人才强院的战略,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是要“以人为本”制定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协调好医院各类人才的利益关系,保护好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对院外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对人才要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不仅要以事业留人,还要以感情留人。
我院近几年来的具体措施是:重视专业人才梯队建设,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技术骨干的引进,招聘高层次高素质的毕业生,返聘高水平的退休知名专家指导临床工作,强化继续教育和规范化培训,营造我院专家外出讲课和请外地专家来我院讲课的氛围,鼓励并有计划安排不同年龄层次的专业人员到三级以上医院专科进修,做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创造人才成长的优越环境,为“二级甲等医院”细化学科培养了大批专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医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
3用和谐理念提高人事管理部门的整体水平
由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事管理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人事管理部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院政策的执行者,同时还是院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因此,构建和谐医院,人事部门首先要转变理念,以和谐的理念指导自身工作,从医院可持续发展和全院医务人员队伍素质提高的角度来实现自身的职能转变。客观上要求人事管理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特别是加强创新、决策、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从“管理人”向“服务人”转变,实现工作方法的和谐,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繁忙,我们的人事工作人员在为临床一线人员服务时多以主动送去为主,有些专家的事宜经常是约定休息日专程服务,力争为和谐医院做出应有贡献。
4以和谐理念指导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人事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始终是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影响医院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和步骤,注意用和谐理念来探索、寻求改革的突破点和契合点,精心部署、细心操作、平稳到位确保取得预期效果。对于因改革而使个人利益暂时受到损害的群众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安心工作,理解改革并对改革充满信心。其次,通过召开职代会,各类人员的座谈会以及党团组织活动广泛宣传政策,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措施,如在收入上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通过定岗定员,实行按劳取酬;推行聘任制,通过合理的考核措施,打破岗位终身制,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特别的岗位和特殊人才实行低职高聘;推行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如科室分级管理、职称评聘分开等;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把医院的有限资源向重点岗位重点人才倾斜。
5运用和谐理念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公正
人事管理涉及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要着力解决的也往往是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和谐的人事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公正。
全球金融危机到底对我国外汇储备投资产生了什么影响?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究竟是亏损还是收益?思考这些问题,客观评价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效益,进而改革外汇储备管理机制,意义非常重大。本文从实证角度对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和成本进行了分析,计算了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管理的净收益,并对今后的投资策略与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管理;成本;收益;投资
一、前言
近年来,全球外汇储备规模急剧增长。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各国外汇储备管理目标、管理策略和投资方式等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2005年4月IMF对外汇储备管理目标进行了修正,指出:“与传统储备管理目标相比,目前外汇储备管理在资产保值和确保流动性基础上,更应注重管理的有效性,以最大化收益(或降低成本)”,从而突出了外汇储备管理收益性目标的重要性。高储备持有国也纷纷采取更加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投资策略,这从近年来纷纷涌现的财富基金(SWFs)中可见一斑。财富基金的主要来源就是各国的外汇储备资产,这些资产主要投资于股票、政府或机构债券(包括基金公司、股票交易所等金融机构)以及一些金融衍生产品,其目的是在保持资产安全性基础上使投资收益最大化。但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贬值,包括“两房”在内的美国多家金融机构纷纷破产,投资基金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国际投资环境急剧恶化。这给各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据统计,主要投资于美国和欧洲的金融证券和房地产领域的科威特财富基金,2008年3月底到12月底损失了310亿美元;淡马锡2008年4月至11月间资产价值下降31%,仅其在美国银行的投资就损失了至少30亿美元;被认为资产最为多元化的阿布扎比投资局,在这轮危机中也难以全身而退,据估计,该基金最多可能亏损1500亿美元,相当于其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在此背景下,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投资产生了什么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管理究竟是亏损还是盈利?外汇储备管理效率如何?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对1994-2008年间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和成本进行了分析、计算和实证,并得出结论,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参考。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中经网数据库等。
二、中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分析
外汇储备在我国的运转过程,可以表示为:(1)国际收支顺差带来外汇盈余;(2)外汇市场外汇供给增多,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央行进入外汇市场实行干预操作,买入外汇抛出本币;(3)国家指派专门机构(目前主要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汇盈余以及从外汇市场买入的外汇储备进行管理和投资;(4)为了维持人民币对内稳定,央行发行票据来冲销外汇占款。
目前来看,总体而言我国外汇储备资金的使用还是很有限的。外汇储备除了投资到国外购买一些国家的政府、机构债券外,其余的资产主要存在国外银行。尽管2004年以来国家曾尝试运用部分外汇储备给金融机构注资以及其他股权投资,并在2007年成立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汇储备资产进行积极管理,但资金量小0。在这一运作过程中,持有外汇储备的损益就显现了出来。就收益来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持有外汇储备收益,是指国家对外汇储备资产的投资收益,具体包括:(1)外汇储备投资于国外证券的收益;(2)外汇储备存于外国银行的利息收益;(3)外汇储备用作其他积极性投资的收益。这些储备收益属于显性收益。广义的外汇储备收益是指一国运用外汇储备所产生的所有收益的总和,包括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其他无形收益等,具体而言不仅包括外汇储备投资的经济收益,还包括:(4)一国因持有外汇储备而降低发生金融危机的损失;(5)一国持有外汇储备带来的市场稳定的信心等。(4)、(5)部分收益属于隐性收益。广义的收益又可分为可量化与不可量化部分,可量化部分为(1)、(2)、(3)、(4),不可量化部分为(5)。
(一)投资国外债券的储备资产收益率分析
虽然这两年实行储备资产多样化改革,但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中美元资产仍占绝大比重。其中,美国国债约占35%,美国长期机构债券占比30%和长期企业债券占比5%。美国国债具有四大系列:T—bills(4周、13周和26周),T—notes(2—10年期),T—bonds(10-30年期)和TIPS(通胀保护的国债)。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数据显示,我国主要投资的期限品种包括3个月、5年、10年、30年等。近几年来这些品种的收益率随着美国经济周期的变化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如3个月短期国债从1994--2008年的收益波动范围为1%-6.66%;5年中期国债的收益波动范围为2%-5.2%;10年期长债近几年的收益波动范围为3.0%-5.4%;30年期长债近两年的收益波动范围为4.25%-5.7%。考虑我国长期以来主要投资中、长期国债,其平均收益率约为5%左右。其次还有美国机构债,它们一般比同期限的国债高100-200基点,因此保守估计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债券的平均收益可达5%。除了购买美国国债,我国还动用外汇储备购买了部分欧盟和日本的长期政府债券。根据相关的研究,保守估算我国外汇储备中欧盟长期债券比例约为15%,日本长期债券比例约为8%。欧洲和日本长期债券收益率近年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在4%和1.8%左右波动,它们相对于美元有超过20%以上的升值水平,折合美元的收益率大约为4.8%和2.16%。
(二)存在国外银行的储备资产收益率分析
除了购买一些政府国库券、债券以外,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主要存于银行,这部分流动性资产约占总外汇储备资产比重的7%。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自1998年1月以来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平均只有3.06%。结合投资国外证券收益率,运用归一法,我们可以大致得到我国外汇储备资产投资的整体收益率水平,为4.607%(5%×70%+4.8%×15%+2.16%×8%+3.06%×7%=4.607%)。按该收益率来算,1994-2008年我国各年度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如表l所示,累计总收益为3550.41亿美元,计27553.86亿元人民币。
(三)因持有外汇储备而降低发生金融危机的损失——风险收益分析
风险收益是指因持有外汇储备而减少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次数以及降低了危机发生时对经济的危害程度,这种降低的危害程度可以认为是外汇储备带来的一种收益。正因为风险收益的存在,使得新兴国家愿意持有更多的外汇储备。RodrikandVelasco(1999)估计遵守Guidotti—Greenspan—IMF规则将使资本流动发生逆转的概率减少10%,假设金融危机的成本为GDP的10%(该假定比率不高,见HutchisonandNoy,2002),那么遵守Guidotti—Greenspan—IMF规则的风险收益等于GDP的1%;表2依此计算了1994-2008年我国各年度风险收益,累计为20112.35亿元人民币。
将上述三种收益累加,得到1994-2008年间我国持有外汇储备的总收益为6081.75
三、中国外汇储备投资成本分析
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也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成本包括:(1)干预成本,即央行进入外汇市场买人美元等外汇的操作成本;(2)冲销成本,即央行对冲市场上外汇占款的冲销行为所支付的费用。广义成本除了(1)、(2)外,还包括(3)机会成本,即如果不将外汇储备投资国外,而运用于其他途径(如进行国内建设投资)可能获得的收益以及(4)如果国内货币市场上外汇占款不能完全冲销,外汇占款剩余对一国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和影响。这些广义的成本也可分为量化和不可量化两部分。量化部分包括(1)、(2)、(3),不可量化部分包括(4)。
(一)外汇市场干预成本
当外汇市场外汇资产供给大于需求时,为了维持人民币对外价格(汇率)稳定,政府不得不入市进行干预。中国人民银行在外汇交易市场中心执行干预操作,全额从外汇指定银行那里买入外汇资产,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基础货币。干预成本就是央行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所产生的交易损失及额外的利息支付。由于从1994年以来人民币都呈现稳定与升值趋势,因此央行每年都存在因低价抛出本币而带来的损失。特别是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2006年底的7.8087元/美元上升到2008年底的6.8346元/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2.47%,这使得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成本剧增。此外,央行买人外汇抛出人民币,由此导致的人民币外汇占款属于央行负债,央行还需额外支付这些负债的利息,这些额外支付的利息也属于外汇干预成本。
本文借鉴Murray(1990)和Ito(2002)的研究方法来分析1994年1月-2008年12月我国外汇市场干预成本。鉴于干预数据的保密性,本文使用外汇储备的变动额作为每月或每季度的外汇干预的替代变量。
1.央行外汇买卖的交易损失采用Talor(1982)的公式来衡量
其中,Pi代表利润,ni为第i期外汇干预额,这里是i期的外汇储备变动额,ei为第i期买卖外汇时的实际汇率(以直接标价法表示),et为样本期末的市场汇率。为了避免时间区间的选择对收益的影响,本文以逐年累加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看到,按照2008年底人民币汇率计算的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卖出人民币而遭受损失累计为20541.4亿元人民币,具体分摊到过去每一年的损失如表3所示。
按照同样的方法和2007年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7.3046元/美元计算央行的干预成本,结果为11980.9亿元,分摊到每一年的干预成本见表4。可以看到,2007年以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外汇买卖交易成本比前一年增加了71.45%。
2.央行本币负债的利息C=(Btrt)/4(2)Bt为第t期末的外汇占款增量,n为本国银行间90天期限的基准收益率。计算结果见表5。1994--2008年央行本币负债的利息累计为1431.44亿元人民币。
(二)货币市场冲销成本
由于国内货币市场外汇占款增加产生基础货币扩张,为了维持人民币对内价格的稳定,央行不得不通过多种工具和手段进行冲销操作,回收多投放的基础货币,以保证基础货币进而货币供应量不受大的冲击。冲销成本就是指央行运用多种工具和手段进行冲销操作以回收基础货币所产生的成本。
1994年以来我国使用过的冲销手段包括:控制贷款规模、回收再贷款、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发行金融债与增加特种存款、公开市场操作(又称对冲操作)、将财政及邮政储蓄存款转存中央银行等,与此相对应的央行的冲销成本主要有:①回收再贷款所损失的利息收入;②向商业银行支付的准备金存款利息;③发行央行票据所需要支付的利息;④邮政储蓄转存中央银行所需支付的利息。其中回收再贷款方面,按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3月期的贷款利率为基准进行计算,1994-2008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因对金融机构再贷款余额在样本期间的增减而多收入利息51.49亿元;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支付的存款准备金利息为9935.35亿元;邮政储蓄转存中央银行利息总计4388.1亿元。从公开市场操作来看,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银行累计总共发行票据671期,发行总量为17058.3亿元。为了吸引金融机构用央行票据置换其超额准备金存款,央行必需在收益率和流动性两个方面提供比超额准备金存款更为优惠的条件,这使得该部分对冲成本十分巨大,2002-2008年间央行因发行票据所支付的利息累计达到4714.79亿元。综合上述四项数据,可得到1994-2008年间广义范围的中国人民银行冲销操作成本总共达18986.75亿元(9935.35+4388.1+4714.79—51.49)。其中各年度冲销成本见表6。可以看到,2008年由于本币汇率上升,央行冲销成本比2007年增长了38.4%。
(三)机会成本(又称为外汇储备资产的机会损益)
如果外汇储备不投资于国外证券而是投资于国内建设,比如直接用其购买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也会带来一定的收益。我们定义这些因购买他国政府债券而放弃的国内投资收益为外汇储备投资的机会成本。假定外汇资产投资国内,那么外汇储备资产的机会成本=国内投资收益率×外汇资产规模×当期汇率。其中外汇资产规模是外管局公布的每年度外汇储备累积值。当期汇率按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年度数据来算。中国国内投资的收益率可按多种指标估算,如工业资本回报率、工业资金利税率和全部资本收益率等,本文选取工业资本回报率作为参考指标。已有的研究数据均显示,1994年以来我国工业资本回报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但具体回报率是多少还存在争议。本文援引中国经济观察研究组(CCER)2007年5月研究得出的结论:从1994年到2006年工业资本回报率变化幅度为2.2%到13.4%,净资产回报率变化幅度为6.8%到18.5%;如果选择净资产回报率作为参数,平均值为7.8%。可以算出1994-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持有的机会成本见表7,总计为46826亿元。
四、外汇储备管理的净收益
将外汇储备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就是持有外汇储备的净收益。总收益包括外汇资产投资收益和风险收益,总成本包括外汇市场干预成本、冲销成本以及机会成本。如果不考虑机会成本,用总收益减去干预成本和冲销成本,就得到外汇储备管理的会计利润(见表8中第一列8);如果考虑机会成本,就得到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经济收益(见表8中第1列10)。1994-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净收益见表8。
五、结论
(一)如果不考虑机会成本,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管理是盈利的。1994-2008年间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管理实现净利润6706.62亿元,收益率达到4.96%。这主要缘于我国执行了安全、稳健的投资策略,从而降低了金融危机带来的投资风险。对不断发展与改革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而言,能在保证外汇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基础上取得如此收益,其管理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多年来,我国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支持,增强了我国应对诸如亚洲货币危机这类突发性金融危机的能力,维护了国家金融稳定与安全,增强人们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信心。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由于身处我国经济转型和教育转轨时期,剧变的社会环境,深入改革的高等教育,他们必然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种种矛盾、困难、挫折和烦恼。大学生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认识问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强,在处理面临的矛盾和冲突时,往往会因为遇到挫折和障碍,而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其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情绪情感障碍,表现为焦虑、激动、易怒、压抑苦难等等;社交障碍如孤僻、怪癖、多疑等等;意志品质的缺陷,如依赖性强、优柔寡断、冲动、缺乏信心等等。这些障碍无形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身的健康成长,因而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克服心理障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进行各项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育比赛过程中,都需要参与者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心理缺陷的不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是改善不良心理状况、弥补情感、培养健全人格有效的方法。
许多体育工作者对此作了研究和实践,提出以运动处方为方案的调适心理疾病的方法,规定锻炼者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要求,向锻炼者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运动方案。但许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过于单调枯燥无味,不利于有效地实施,而篮球活动是全国群众都很喜爱的运动项目,常以群体的方式进行,能够有效地培养人们的勇敢、顽强、果断、机苦等意志品质。它能够以自身的特点克服实践的不足,从而达到理想的调适效果。本文就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提出以篮球活动为调适手段的运动处方。
2.篮球活动的特点与调适心理障碍的运动处方。
2.1篮球活动中投篮技巧多样性的特点,可以调控情感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劣性情绪是大学生最大的敌人,不仅会引起生理疾病,而且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和障碍,危害极大。所谓劣性情绪是指持续的消极情绪和过度的情绪反应,例如因不幸事件引起的悲伤、忧郁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都不能消除,或情绪反应过于激烈,都会对身心造成危害,进而引起压抑、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篮球活动是球类游戏演变发展而来的,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随时组织几个人进行全场或半场的比赛,在比赛中,如果投篮命中率高或运用多种投篮技巧,那么参与者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极大的乐趣,从而驱散了不良的情绪的困扰,若能经常这样保持心情愉快、舒畅、开朗乐观,则能调节情绪情感,克服心理障碍。
以下方法是针对忧郁、猜忌、压抑、恐惧等心理障碍进行调适的运动处方:
(1)21分投篮比赛法
在罚球线上中投中得五分,若球落地反弹后接球继续投篮投中得三分,而后球不经落地接住投中篮得两分。累计得分二十一分为赢。若一次性投中五分、三分、两分则为满堂红.可以奖励再投一次。违犯规则的则不计分。
(2)“两打一”或“三打两”半场比赛
在半场上,由一名或两名队员组织防一名或三名队员组织进攻。投中篮后.进攻和防守相互交换。采用以多胜少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投篮的守成功率。
(3)投赛升级比赛
以球篮中心到地面的投映点为圆心,以此圆心到罚球线的距离为半径画两个半圆弦线,构成投篮升级比赛区线。在北边线上画A.B,C,D.E五个标志点,分别投球篮成00,600.900、1200,1800,每个点为升级点,要求队员5名逐一投完五个点,先投完的队为胜。
2.2篮球活动中相互配合的集体性的特点,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改变性格缺陷。
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包括认识、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他们的不同组合、相互作用形成人际关系的不同思想基础、动机特征、感彩、态度方式,从而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如果不同的因素组合在一起产生有害的偏见、成见甚至错觉,会给人际关系交往带来负面影响,如自卑、嫉妒、猜忌、报复等心理。
篮球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它靠群体合作而完成的活动,是以传接球为纽带,以两三个人甚至五个人之间的默契地进攻和防守为基础进行的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相互理解、相互珍重、相互沟通的气氛,从而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荣褂感,达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以下方法是调适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的运动处方。
(1)运球投篮接力比赛
这种方法要求多位同学参加。将所有同学按人数均匀分为两组,同时在底线上开始运球上篮,投中后才返回投另一个篮筐,投中后交给下一个同学。看哪一组先完成,输的队罚作“俯卧撑”。
(2)半场“三对三”或“二对二”对抗赛
在半场内,三个同学与三个同学之间或两个同学与两个同学之间进行对抗赛,看哪组同学先投中五个球,输的同学罚作“头拱球”。
(3)组织“一枝花”或“两枝花”全场比赛要求参赛队由三男两女或四男一女组合参加,其它的同正规比赛规则一样。
2.3篮球活动中的胜败与输赢不确定性的特点,可以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积极的拼搏精神。
意志品质是个体意志行为中稳定的各种具体的品质特点,是人们克服困难完成各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由于大学生心理或生理条件的限制,对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幼稚,他们追求理想,但容易脱离实际,陷入空想,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往往不顾客观条件,不善于从现实情况出发,固执已见,急躁冒进,滥用体力与精力,容易随时间推移和困难增多以及遭遇挫折而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烦恼、若闷、不满甚至绝望,导至形成不良的意志品质,影响着学习效率、生活态度、自我评价,影响着他们成才与社会的发展。
篮球运动是一项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比赛中要求体力和智力的投入较大,而且得分和失分的偶然性很大,造成输赢的不稳定性很大,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有“败不妥,胜不骄”的心态,正确看待胜败,通过努力、再努力去克服重重困难,获得最后的胜利。通过篮球活动可以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挫折,从而培养顽强、勇敢、坚毅、机智、自制、艰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意志品质的障碍大都表现为依赖性强、易受暗示、顽固、优柔寡断、冲动、缺乏恒心、懒惰等等。以下介绍调节意志品质的障碍的运动处方。
(1)“三分球”或“两分球”投篮比赛
(2)“三对三”或“二对二”轮换赛
进行三人对三人或两人对两人的对抗赛,看哪组先投中五个球。输队下场,换另一队上场与胜队比赛。
(3)投篮对抗赛
可由四人参加,两两一组分为甲、乙两组,要求在罚球线上投篮。甲1首先投篮,投篮后立即去抢篮板球并把球传给同组的甲2,甲2接球后立即投篮,然后去抢篮板球传给甲如此反复下去直至规定时间。乙队同样进行,比较两队投中球数,投中次数多的组为胜队。如此投篮对抗方法进行三轮或五轮实行三打二胜或五打三胜制,最后决定胜负。
3.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