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教辅研修总结

初中教辅研修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教辅研修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教辅研修总结

初中教辅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1、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本学期我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抓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研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极参与数学教学研究工作。本学期,我本着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目的,认真参与组内教学研究,利用各种休息时间看课外教辅书籍,备优秀案例,按学校要求完成了一系列教研工作。

3、培优辅差工作成绩明显

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能听懂、会做课堂练习,同时又因材施教,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他们把知识向纵、横方向发展,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信心较弱的后进生,重点指导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鼓励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优秀生的探索精神,取得良好效果。在2017年的中考中,我班学生数学平均分达到93.7分,在我校三个班中,名列第一,且数学单科年级第一、第二、第三均在我班。

4、积极参与教科研及课题研究,主动要求提高

本学期我一如既往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我还积极参与工作室的课题研究以及积极撰写论文、录制微课,参与了安徽省一师一优课评比,并积累了自己的一些经验。

5、 主动参与研修,学习教育名著

首先,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公共课集中培训,和专业课集中培训,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徐明聪的《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并深受感触。

初中教辅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最近两年,我现场观摩了113节小学数学课,参加了近40次教学研讨活动,围绕数学阅读开展的专题调研有三次。我发现,数学阅读活动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处于被严重“边缘化”的状态,尚未成为一种常态的、主流的、效用突出的教学活动方式。

从“学”的层面看,数学阅读活动呈现出如下五个特点:

1 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低

在对数学阅读兴趣的调查中,64.0%的学生选择了“谈不上喜欢,偶尔阅读”。5.1%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从不阅读”。只有26.9%的学生选择了“喜欢,经常阅读”。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到,不喜欢数学阅读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数学课本太枯燥、太抽象,阅读起来没意思”(占44.6%)。“不知道怎么读数学课本”(占25.7%),“阅读数学课本对提高成绩没起多大作用”(占20.6%)。

2 学生的数学阅读机会少

对数学阅读机会的调查(可多选)表明,学生的数学阅读主要发生在课堂上(占82.9%),课外阅读数学课本的比例很低(占26.3%)。课前预习读、课后复习读都未能进入常态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情景十分常见:教学例题之后。学生往往不看书就去做题。如果做错了,也不是自己通过读书,对照检查改正,而是直接请教老师或其他同伴。有近60%的学生表示,自己从来不去读教材中例题的思考过程、“你知道吗”等内容。

3 学生的数学阅读范围窄

在对数学阅读范围的调查中,除了数学课本,学生拥有的其他数学阅读材料十分有限。仅有32.0%的学生购买的课外书籍报刊中有数学类的读物,而且数学教辅材料在其中的占比高达85.7%。当问及“读过哪些数学科普书籍、数学童话或故事”时。57.1%的学生表示从没读过。在读过的学生中能说出一本印象深刻的数学科普书籍的名字或一个精彩的数学故事的内容的仅占21.0%。就阅读数学课本(可多选)而言,学生选择读练习题的占89.1%。读例题的占34.9%,读概念或公式的占21.7%,读情境图、目录、拓展性材料的所占比例很少。

4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弱

我们的测试表明,许多计算能力不错的学生,遇到判断题、选择题、解决问题等类型的题目时,常常由于读不懂题目而错误频出。有的学生向老师请教一道题的解法,老师只是很有节奏地把题目读了一遍。他就“恍然大悟”地惊呼“我明白了”!我们要质疑的是,为什么学生自己读过多遍却没有真正读懂呢?笔者在课堂上观察到,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多采取粗读、快读的方式,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思维过程,更读不出核心问题,读不出深刻的思想方法和独特的创新见解。相当多的学生极易受干扰信息的影响。被表面字眼误导了对数学本质的解读。

5 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差

前述关于数学阅读兴趣的调查已表明,只有26.9%的学生选择了“喜欢,经常阅读”。耐人寻味的是,学生在回答“如果老师不布置阅读数学课本的作业,你还会阅读吗”这一问题时。仅有16.0%的学生选择了“仍然会”。具体到数学阅读的过程表现,只有17.1%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提问”,只有34.9%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经常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只有37.7%的学生“经常在重点处、疑问处画线”。26.3%的学生“经常利用画图来帮助自己理解题意”,仅有9.7%的学生选择了“经常会总结数学阅读经验”。由此看来,大多数学生的数学阅读还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行为,缺少科学阅读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从“教”的层面看,数学阅读活动呈现出如下两大特点:

1 教师有意识地组织的数学阅读活动少

笔者观摩过的113节数学课中,仅有14.2%的教师留出了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本。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如此情景:经过教师的讲解或学生的探究后,教师紧接着就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做练习。之后。便是评讲练习、课堂总结、布置课外作业。显然,在这里课本只发挥了“习题集”的功能。数学阅读成为被遗忘的教学活动。甚至有教师认为,最好不要让学生课前预习。预习后会导致新知的新鲜度和吸引力下降,进而影响学生上课听讲的专注度。有教师还特别规定,讲新课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把课本合上。至于课外阅读方面更是不容乐观,调研表明,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本的教师仅占28.6%。要求学生课后阅读课本的教师仅占23.2%。

2 相当多的数学阅读活动质量不高,发挥的教学效能十分有限

在笔者观摩过的113节数学课中,8.8%的教师对学生的数学阅读有布置但没指导,仅有5.3%的教师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进行了方法指导。我们的专题调研结果亦表明,教师有数学阅读指导计划并严格执行的仅占8.6%,无计划无指导的占到了66.7%。这足以说明。多数教师组织数学阅读活动的方式非常随意,数学阅读指导明显欠缺计划性和实效性。学生没有获得阅读指导的情况十分普遍。有近60%的数学教师反映。学生阅读后效果不明显,对后续教学活动影响不大。所以“自己该怎么教还得怎么教”。如此一来,“教师不重视读学生读得少教师指导得不到位学生读得效果差师生更不重视读得更少……”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数学阅读活动在被“边缘化”的窘境中越陷越深。

二、缘由:数学阅读活动被“边缘化”的三大症结

1 数学阅读活动的教学价值被异化或低估,导致它在整个教学活动系统中的地位不高

一位教师在访谈中提到:“阅读不是语文、英语这些学科的教学任务吗?数学也需要读吗?数学那么抽象,学生能读得懂吗?我看,读了也是白读,所以干脆不读。”还有教师说:“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认真听讲和多做练习,我细致地讲解后有些学生还弄不懂,他们自己怎么可能有本事读懂?上课时间有限,我哪有时间等学生慢慢读懂啊,效率太低了!”有位参加省优质课比赛的教师坦言,阅读数学是一种可以让学生静心思考的学习活动,应当提倡,但不够热闹,看点不足,不利于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前两位教师的言谈,明显是对数学阅读抱有偏见。他们并不知道数学阅读是一种具有丰富教学价值的教学活动方式。第三位老师。尽管对数学阅读的价值有所认识,但其所秉持的功利化思想极大地限制了数学阅读真实价值的发挥。由于认识不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及其潜藏的丰富教学价值。甚至将之与其他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质量的整体提升对立起来。自然。数学阅读活动就会被看不起,懒得用。用不好,导致其在教学活动系统中的地位十分尴尬,

2 数学阅读活动在设计和实施上存在着双重缺陷,导致它实际产生的教学效能十分有限

因为数学阅读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系统中的地位不高,所以教师对它的设计和实施明显都不够重视,这进一步弱化了它的教学价值影响力。从设计层面分析,我们对数学阅读活动缺少系统性规划。数学阅读常常独立于其他常态教学活动之外,彼此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和良好的联动效应。设计上的缺陷,致使数学阅读活动陷入定位模糊、很难被关注到、时有时无的现实状态。从实施层面分析,当前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呈现出过度“粗放化”的态势。教师对开展数学阅读活动所提要求相当粗疏,明显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质量至今未形成一个科学的分类分级评价标准。实施上的缺陷,致使数学阅读活动陷入无序、无法、无效开展的现实状态,数学阅读活动对教学效能的贡献率持续走低。

3 教师自身的数学阅读素养和指导能力不足,导致其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数学阅读活动时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数学教师除了阅读数学课本和配套教辅资料,很少进行专业的数学阅读,即使是阅读数学科普读物的也低于20%。访谈中,有位老师谈到:“自从开始教小学数学,过去在师范院校学过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几本数学书,就再也没有翻开过。如果现在让我找,肯定都找不到了。特别尴尬的是,有一次亲戚家的孩子问我一道初中几何证明题,我居然读都读不懂。更不要提做出来了。我得承认,现在我连初中的数学书都读得很费劲了。”

我曾经在访谈中对部分数学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数学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有什么区别?数学阅读的类型有哪些?数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是怎样的?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数学阅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数学阅读的指导策略有哪些?如何将数学阅读与其他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他们中的大多数坦诚回应,自己以前没学过相关知识,工作后也没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不能清晰地回答我的问题。

一个自身没有丰富数学阅读经验,不擅长数学阅读对数学阅读缺少深刻理解的教师,怎么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数学阅读活动呢?

三、对策:让数学阅读真正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

1 重塑观念,充分认识和彰显数学阅读活动的教学价值

观念的提升是教学行为有效转变的先导。数学阅读不仅仅是个“读数学”的行为,它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比如:(1)通过数学阅读,学生经常性地与书本上规范的数学语言展开对话。能锻炼他们对数学语言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达力,促进他们数学交流能力的发展;(2)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同化和顺应新的数学概念、术语、符号,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假设、检验、想象、构造,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能力随之不断得到发展:(3)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自学能力的核心,学会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长久获益的事情;(4)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实现,扩大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有可能依照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丰富和提高自己。

需要转变观念的不只是教师,还有学生。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上许多数学家在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过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他们从中收获的不仅有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还有精神和思想的熏陶,这为他们日后的非凡业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特别推崇一位数学教师采取的“现身说法”的方式。他对学生说:“自己小时候数学成绩很不好,就向邻居家的大哥哥请教怎么才能学好数学,那个大哥哥给的建议就是多翻翻数学课本,对课本上的每个内容都想方设法弄明白,一遍读不懂就读两遍,两遍不行就来第三遍……一开始自己啥也看不懂。但没放弃,坚持读,读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候,终于摸出了点门道,以后越读越轻松,越读越有意思,即使老师还没讲到的内容,自己通过读课本也能基本学会。不出一个学期,我就成了班上名列前三的数学高手!”榜样就在身边。如此真实生动。受到触动的学生不在少数。

2 系统落实,整体谋划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首先,要重视和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数学课本不仅是教师教的主要依据,还是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体现了学习数学的基本标准和表达规范,是最基本的数学阅读材料。但数学课本语言简洁、抽象,逻辑严谨,内涵丰富,阅读起来是件挺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应当将阅读数学课本纳入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发挥数学课本“教本”和“学本”的双重功效。从一年级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读内容,又教读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读好数学课本。用好数学课本。

其次,要建立数学阅读的引导机制。具体来说。分作四个引导维度:(1)重动机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凸显数学阅读的趣味,让学生怀着积极的学习心态主动投入到数学阅读活动中:(2)重方法引导。从刚开始一句一句地读,慢慢过渡到一节一节地读,进而扩大到一单元一单元地读,甚至于整册书地读,这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方法和智慧。阅读伊始,教师不妨先做阅读示范。然后编写由详到略的阅读提纲,教授阅读技能,使学生逐渐掌握数学阅读的一些方式方法。慢慢地,当他们从阅读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时,阅读的自觉性和催动力就会越来越强:(3)重阅读范围的拓展。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材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的兴趣。”除了数学课本,在平时的课内外学习中。教师要努力给学生提供或推荐其他数学阅读材料。如果条件比较成熟,建议数学教师积极开发、创编适合学生阅读的数学校本课程;(4)重习惯养成。数学阅读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急躁不得,只要教师重视数学阅读,经常性地组织一些有“质”有“量”的数学阅读活动,学生在不断地和数学阅读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养成习惯,进而内化为自身数学素养的一部分,

最后,要建立数学阅读能力的评价体系。在数学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阅读效果。并给予中肯的评价。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评议、合作等方式加强交流,检查阅读效果,使数学阅读更加务实高效。教师可以结合每周的数学阅读评价表,对学生这一阶段的阅读表现,及时进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对阅读表现好的学生。及时鼓励。将之树为榜样;对暂时比较差的学生,及时进行个别指导。促使他们认识到不足,改正缺点,尽快提高。

初中教辅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学校调研报告在局领导“教育创强”方针指引下,为进一步掌握我县农村基础教育教学总得质量和课程改革实验情况,了解教学实践中所取得得成绩和存在得问题,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我县课改实验作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根据中心领导得指示,二零零四年学度我对金星学校进行了教学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金星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在编教师56人,20个班级,中学生231人,小学生439人,学前班81人,总人数670人;全校近视率2%左右。

学校体育跑道181m,沙坑、单双杠各一,篮球场两个(无室内运动场地);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内仅一架钢琴),少先队(团支部)活动室等各一个,其它教学器具等基本设备初步达标。

二、所取得成绩

近三年来,金星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全体教职工在校领导班子带领下重视人性化管理,实行教师量化考核,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和谐”得人性化氛围,以“知礼、勤勉、奋进”为校训,认真落实“减负不减质”得根本宗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1、重视课改

①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学科课程标准,并鼓动教师参加县“323”师训等各种学习活动,并进行理论实践。

②通过黑板报,编写“课改专栏”,定期宣传课改动态信息,交流课改教师得心得体会。

③定期开放“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课改得目得意义,反馈学生得成长过程,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④加强了课改实验得领导、管理和指导工作,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⑤规范了课改资料得建设和管理,并加强了教学指导工作,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用新课改得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教师得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①教师主动参加课改,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如小学,很多教师通过自制卡片、教具、学具;如语文教师为提高识字量,不仅在书中,还在各种学习资料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得能力,克服了由于教学资料不配套等不利因素给教学带来得麻烦。

②教师得教学手法发生变化。首先教师得理念变,才能使之方法变,把学习得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激励、引导等方法在不断改进,很多老师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如美术老师杨先红,在色彩课中结合唐诗、宋词,并利用情感和审美双重因素,使学生在乐中学,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3、学生得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通过语数英等各学科现场观摩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较之前传统课堂教学都有一定改进,使人感到了新课改后,课堂中得清新气息,学生得学习方式更为丰富,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自主、合作、探究”已逐步成为学习得主要方式。如语文课,学生有大量得实践进行探究、思考、观察和分析及实践活动。却能根据学生得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科学地满足了学生得好奇心和求知欲,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多参与和表达得机会,学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得意识普遍增强。

4、教研氛围日接浓厚

人性化管理发挥教师原动力,全校上下形成合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新课改以来,以“323”师训工程为载体,积极参加教科研组织得各种教研活动。

①教科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听课、评课还去办了专题讲座研讨活动,对新课改得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及时得讨论和交流,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益匪浅。

②课题研究开始启动,经过半年多得实践探索,今年上报市级课题两个。

5、尝试构建促进学生发展得评价体系

大家都知道:评价得功能不仅仅是甄选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得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得能力。为此,该校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大胆改革评价内容和方式,采用“分项考试+等级评价+孤立评价+鼓励评语”得呈现方式,努力构建多元,评价内容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得评价体系。方法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得交互互动。如语文分:识字写字(学生互评)、朗读、口语交际(教师家长参与),以鼓励为主用游戏形式纠正等等。

6、重视社会实践,师生共同参与

带出去请进来。一年以来,该校抱着新得“教学观”,与校外结合,进行一系列“走进新课程”、“与新课改工成长”活动,实行校际联合。

①初中部与荔港学校“联姻”,进行新课改教研活动。

②小学部与石浦中心校进行教学新课程教研活动;小学语文与新港小学进行教研活动。

③重视学生社会体验活动

a、拥军活动。初中新生军训、“八。一”节慰问石浦边防站、“端午节”送粽子,建立深厚得军民关系。

b、建立劳动基地。学校有专门开辟得花木基地供学生栽培、观察、分析、护理。

c、到申棱电梯厂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采访,写《申棱成长之路》在县市宣传口发表

d、请消防大队进行正常得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做到群众得预防灾害宣传员。

e、到敬老院去举行文艺联欢,做新时期敬老爱幼得好学生

f、每年去烈士墓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7、重视师资业务培训,教学成就显著

⑴教学质量是学校得生命线,培养一支“政治正、业务硬、教学勤”得师资队伍,始终是该校关切得问题,为此学校领导极力鼓励进修、学习以提高教师得教学能力。通过大家得共同努力,小学语文、数学合格率100%;初中语、数、外、政、自等平均合格率70~80%;三名教师参加中级研修班,一名教师参加学科骨干培训班。历年来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成绩显著:

①县教坛新秀评比:20**年度初中部自然、美术分获二等级。

②县教师基本功竞赛:美术二等奖,数学、自然三等奖,政治市三等奖。

③教学论文评比:小学数学县一等奖、市二等奖,初中数学、美术分获县二等奖,教学基本功案例分获县三等奖,体育优质课县二等奖。

⑵学生是教学得主体,教学得一切为了学生,学校在“以人为本”得宗旨下,近三年来所显现得成绩可想而知。

①中考:20**年考进象中3人,考入二中13人;

20**年考进象中2人,考入二中20人;

20**年考进象中4人,考入二中15人。

②各年统考相比,20**年尤为突出:

20**年第一学期初中一年级层全县中上水平,其中自然学科全县名列4、5、6;初中一年级政治,全县名列前5名。总之,小学合格率100%,中学合格率70%~80%。

③重视素质教育,各方面提高显著:

a、全县中学三模竞赛:全县第九名;

b、县学生艺术节舞台艺术表演:团体二等级;

c、县学生艺术节三独表演:1人二等奖;

d、县学生艺术节书画艺术现场赛:书法、绘画各获二、三等奖;

e、学生作文竞赛中:3人参加3人全获奖――其中市二等奖1人,县二等奖1名,县三等奖1名;

f、全县学生运动会:每届组队参赛,态度积极,重在参与;

g、县科技界:多篇科技论文获奖,获县科协好评。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专职教师不足,老龄化现象严重。如:小学数学35岁以下2、3个人;12班级音乐教师专职只一人,小学美术12个班级居然无一人。体育专职也只一人。造成学科之间不平衡,给学校带来很大压力。

2、办学条件差:

教学用房不齐不足,没有专门美术室,没有专门家委会活动用房;雨天无法上体育课,多媒体教室只一个,如果各学科同时使用便无法进行,学前班扩班无教室,也无英语角等用房,艺术表演场地没有等一系列用房问题,亟待解决。

另外资金困难,很多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到“提襟见肘”得地步。办公经费、教辅资料、教学设备……难以兼顾。

3、缺乏与新课程相匹配得科学得操作性强得学校、教师、学生评估制度,这在很大程

度上阻碍了学校与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实验得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均衡配备得行政措施,加大师资培训得力度,与政府部门协调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必要得师资培训经费落实到位;另外是加强与教材出版部门得网上协调,有条件组织专家培训到县(与“323”师训建议)以便教师更好地领会教材得编写意图,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再是培训方式和内容可建议更为贴近农村学校实际,研究解决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减轻教师过重得教学负担,以提高教学效率。

2、建议上级教育部门(有关部门)应尽快协助建立一个与课改相适应得教育教学评价机构。

初中教辅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您对教育是怎样理解的?如何定义教育的本真?

■我在区教育局做了9年业务副局长,又在乡镇干了2年,在这期间听到了基层对教育的真实客观评价,我感觉到,教育的功利色彩依然很浓,教育亟需摒弃功利,回归本真。教育的功能是什么?不是让人获得更高的分数、更多的知识、更“贵”的文凭,而是对人内心的提升,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进,使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自然人转变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都是教育在发生作用。不仅校长、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家长本身也是教师,社会上的人也对青少年产生着影响,教育无处不在。为人处世、生活习惯、人生态度、社会认知,方方面面都是教育。找到人的兴趣、特点、优势,确定未来适合从事的职业,促使其为社会做积极的贡献,这才是教育要实现的目的。单纯用分数衡量教育是片面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元的,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才是适合的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做到以下两方面。

让教师做幸福的人。很多教师不幸福,教师社会压力大,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常常转化为教师的压力;教师心理压力大,教师们反映,现在的孩子“不好教”,独生子女的娇纵任性脆弱,家庭教育不当,给教师的教育提出不小的挑战;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业务培训、理论提升、学生发展,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身体得不到休息,大多数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没有精力照顾家,影响了家庭和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遵守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让教师在8小时有效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不强求教师加班加点,提高教师待遇,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社会的评价也不宜只关注考上“重点校”学生的数量,教师转化“问题学生”、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付出的心力更多,贡献更大,社会也应关注和予以肯定。

让学生做快乐的人。很多孩子享受不到快乐的童年。“好”的教育与“不好”的教育区别在哪儿?家长可能并不理解,有的家长从孩子两三岁起就“开发”孩子智能,孩子疲于奔命,想按照自己意愿玩儿一天都变得奢侈。在小学,大多“拼”的是语数外,甚或奥数,孩子们很累。这样可能会造就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像被激素催熟的果实,打破了成长的自然规律。为此,我们应回到党的教育方针上,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去学科知识,更多的要让学生体验集体的荣誉感、社会的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团结同学、沟通合作;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想象,这在单纯的文化课上是很难达到的,要为他们提供更广的渠道,去图书馆、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把文化课的评价功能弱化,给学生们动手的机会、思考的机会。要对基础教育进行反思,过去,教师们关注的不是学生的能力,而是学生记住了多少过去已有的知识,学生会做题,但不会发明不会创造。课业压力大,最大的恶果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摧残。再有,应大量削减各种各样的评比,评比基本上都带有功利性,人们为了功利目的可能会做出不恰当的事,比如做假。不要再让各种功利行为损害教育的机体,蒙蔽了教育的本真。

您提到的这些问题很现实,也很有启发意义。教育的成功不是靠荣誉称号堆砌起来的,也不是靠宣传就能树立口碑,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做法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教育的公平均衡是全社会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北辰区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公平、均衡发展是提高教育整体水平、缩小校际差距的有效手段。我区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目标,抓住优质发展、均衡发展两条主线,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就近入学,实现机会均等。为保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我们实施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两个纳入”政策,将随迁子女入学纳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全区教育经费预算。学校为随迁子女创设了平等的学习环境,在入学、升学、学生管理、评优奖励、考试竞赛、文体活动、加入团队组织等方面与本市学生同等对待。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随迁子女,在免收学杂费、课本费,享受奖优助困基金以及减免相关费用等方面也给予同等待遇。同时,将三类残疾儿童全部列入招生计划。采取“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服务为补充”的服务模式,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使其集教育、康复、矫正、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现全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区特殊教育学校也于2012年通过天津市首批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验收。

改善办学条件,实现硬件均衡。近年来,全区先后改建、翻建、新建了50余所学校,所有农村学校实现操场无杂草、无扬尘、无积水,新建的现代化标准学校大都在农村地区,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农村边远地区教职员工倾斜。在教师教研津贴、班车补助、职称评聘、评优等方面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鼓励青年教师扎根农村教育。近年来,北辰区涌现出的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均出自农村地区学校。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北辰区积极确保小区级、居住区级配套教育资源的建设。

创新用人制度,确保师资均衡。自2008年起,北辰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干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对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制,每年考核一次,三年评定一次,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二是对教职员工实行岗位聘任制,分级负责、分层聘任、竞争上岗、按岗聘人,充分激发教师队伍的工作潜能;三是在考核评定上实行绩效奖励制,推行“三个倾斜”政策,即,向名优骨干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农村边远地区教职员工倾斜。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名”工程及干部教师培训工程、人才引进工程,在教育发达国家建立教师境外培训基地,与河南、山东、浙江等省市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天津市教科院北辰分院和天津北方教师培训中心,引进全国知名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省部级优秀教师,有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出台《边远农村教育三年帮扶行动计划》,对区内东、西部边远地区的19所中小学实施帮扶,优先安排优秀教师赴帮扶地区任教,提高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特别是在师资培训中给予政策倾斜,如组织骨干教师及校长培训考察向农村学校倾斜,培训经费向农村学校倾斜,评选优秀教师向农村教师倾斜等。还开展“优质校对口帮扶”,让优质校与薄弱校“结对子”,实现教师相互流动、共同组织教研、共享教学资源等。通过“结对子”,优质校的管理理念、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模式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被帮扶校,有效地促进了边远地区学校在办学思想、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内涵发展等方面的提升,缩小了教育差距,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实施过程监控,促进优质均衡。制定《北辰区中小学课程计划安排意见》,要求各学校必须开齐开足课程,区督导室每年对学校进行一次综合督导评估,评估结果不但计入对学校的德育、教学、体卫艺等单项工作考评,还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评价。施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将全区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督学责任区,并在责任区内划分若干小组,每组辖管3至6所学校,形成了覆盖全区的督学责任区网络,使各种违规办学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行“在校时间、课程课时、家庭作业、集体补课、教辅资料、考试次数、招生秩序、择校择班”等八个方面的严格管控。推进“优质初中校建设”, 采取校际结对、对口帮扶的方式,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互联网技术也是解决基层中小学教学师资力量不均衡的有效方法。我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网络资源班班通、笔记本电脑人人有、空中课堂全覆盖。所有中小学都实现宽带网络接入,全区所有教室都通入网络,都安装电子白板;全区所有一线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学;全区各学校实现10兆光纤全覆盖,2013年下半学期,部分学校率先实现百兆光纤入校;全区6所学校建立了“自动录播教室”,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时监控和同步传输,有助于教师分析自身教学问题,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日常办公等全部实现信息化,实现了学校内部、学校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与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说到教育信息化,北辰区可说是走在了同类地区的前列,这方面有何新的进展?

■我区的教育信息化中心即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坐落于第四十七中学校园内,建筑面积5449.22平方米,设置教育信息化管理、教研、空中课堂、题库、督导等五个平台,形成技术应用与软件开发于一体的多功能信息化中心。同时,北辰区区域教育云平台将投入使用,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学生、家长网络空间互动的教学模式将初步形成,教师、学生将充分享用教育信息化优质平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家庭、社会将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优质平台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届时,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将更加完善,将实现教育教学督导网络化、教研工作远程化、教育资源现代化、学科题库自动化、教育评价科学化,使北辰区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功能更强大、效率更高、更加便于管理。云平台的投入使用,将会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课堂中带到自主学习中,向教师提问、讨论家庭作业等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实现。区域教育云平台在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基础上,将会进一步向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拓展,丰富教育资源超市,为构建北辰国民教育体系发挥有力的支持作用。在“十二五”末,北辰区将实现校园网络无线全覆盖。

天津市各区县都有针对师资培养的“三名”工程和本区特级教师评选等,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北辰区具有特色的师资培训工程。

■我想介绍一下我区的“三个工程”,即“全覆盖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千名人才培养工程”和“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工程首期于2011年启动,“全覆盖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每批培训周期为一年,“千名人才培养工程”和“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每批培训周期为一年半,2015年结束。“三个工程”面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的全体干部教师。

“全覆盖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是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计划,工作目标是提高教师学历水平,提升师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在培训模式上进行创新:通过考核与竞赛等形式,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建立手拉手联谊校,开展扎实有效的帮带培养活动,提高学校间交流与合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名校、名特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质资源的引领作用,名特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到边远学校交流、指导,边远学校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定期到优质校跟班学习、观摩;实施菜单式培训,通过任务驱动,进一步提升名特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培养一批教师教育工作者,打造优秀培训者团队,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除进行新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全员岗位培训、全员校本研修和班主任全员专项培训外,还开展教师特色专项培训。深入研究师资短缺学科、交叉学科、现代化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新领域,以及边远地区和特定群体急需的专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满足先进教育区县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特色专项培训的管理办法。

“千名人才培养工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100名区级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使其学习掌握课程改革、班集体建设、学校管理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理论,形成教学特色、学生管理特色和办学风格;培养1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优秀班主任、一级校长,使其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取得学科教学、学生教育、学校管理的创新成果,形成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发挥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培养300名区级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使其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能够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比较系统的经验,并在全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高效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培养600名优秀骨干教师、优秀青年班主任、教学新秀、优秀青年干部,使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善于反思和总结经验,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实施通识类、学科类、拓展类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博客论坛、自主研修、阶段评估等方式进行研修学习,通过确定导师、本岗实践、挂职锻炼、境外培训、项目合作(借助天津北方教师培训中心、教育部信息技术实践基地、天津市教科院北辰分院等交流平台)、成果发表、阶段考核等方式进行深度培养,通过成果交流、媒体报道等方式进行典型提高。

“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方式与“千名人才培养工程”大体相似,培训类型有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校长高级研修班、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中层干部专题培训、机关干部业务培训等。实施此工程,促使年轻后备干部快速成长、适应工作;促使任职年限在3年以下的校级干部加快成长、胜任工作,并能够有效解决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比较系统的管理经验;促使任职年限在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校级干部成为优秀校长,并取得学校管理的创新成果,在全区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促使任职年限在10年以上的校级干部成为专家型校长、学者型校长、名校长和教育家,并能以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针对学校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勇于改革创新,形成比较系统的管理策略和比较突出的管理特色,取得具有创新性、应用性和推广性的高水平学校管理成果,得到同行的认可和知名专家的首肯。

教育的优质、均衡、创新发展在北辰区的教育实践中都得到了体现,当前,特色发展也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您对特色发展如何理解?北辰区在特色校建设上有何举措?

■学校特色可以表现在地域、时限、人文、历史上,也可以表现在学科、管理等诸多方面。学校特色的形成一般具有以下标志:一是独到的办学思想基本形成,有理论依据,有个性特色,并在一定范围得到肯定和传播;二是形成体现办学思想的独特校风,并能给人带来深刻感受;三是办学思想已体现到学校管理的有关常规上,体现在办学的物质或精神成果上;四是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开始形成体现办学思想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相应的能力、素养。

学校特色形成的一般模式就有很多了,有“传统发扬式”:学校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辩证扬弃,使之再上新的台阶,成为更加鲜明的学校特色,例如第四十七中学的卓雅教育。这所学校是1954年杨连弟的父亲杨玉璞提议建立的市郊第一所中学,秉承杨连弟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增添时代元素,赋予新的内涵,同时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精神:君子应温文尔雅、气质高雅等,提出了“卓雅”教育。卓是卓越、卓识,是内在素质;雅是高雅、儒雅、文雅、典雅,是外在形象。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课堂教学文化、环境文化等。有“借题发挥式”:要求办学者具备追求特色的良好动机,否则就会对出现的机遇视而不见、错失良机,在机遇面前要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充分开发机遇的潜能,把难得的机遇用足用好,例如瑞景小学的书法特色。有“弊端矫正式”:教育上的弊端一般比较隐蔽,不太为人重视,即使一些较为明显的弊端,因难以克服而积习相沿,也会被误认为是一种合理存在。如果针对弊端除弊兴利,常能收到意外效果。典型的例子是陶行知创建晓庄师范,针对弊端提出了“打破死的教育,创造活的教育;打破假的教育,创造真的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北辰区实验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特色也属于此类。有“理想实施式”:从办学主体的主观的办学理想出发,通过办学实践使理想变为现实,例如北辰区华辰学校。有“困境奋起式”:例如集贤里小学科技特色的发展。在特色发展上,我区还有很多学校做得也不错,像普育学校、北仓小学、霍庄小学、宜兴埠三小,等等。希望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校长都能在认真分析本校资源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特色。

链接:北辰教育亮点拾零

在全市率先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性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先后投资近1.3亿元,在全市首批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

满足残障儿童接受15年一体化教育的需求,将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纳入特殊教育学段,率先打造全市一流的现代化特殊教育;

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在全市率先实行教学质量检测和教育质量评估试验;

着力打造“感恩励志”教育品牌,引导学生感恩回馈社会、励志成长成才;

初中教辅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一)突出“融入”和“全过程”,着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小学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要按照中央颁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的总体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指导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等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当前,要着重在改革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两方面下工夫,遵循青少年的成长和认知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学生德育的内容,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探索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有效育人途径,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二是加强专题研究和队伍建设。要组织精干力量,围绕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校园文化的环境育人功能、社会实践的道德体验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干预作用、班主任的人生导师作用以及优化全社会的德育工作环境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力争推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抓紧研究制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相关文件。要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视加强全体教师德育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提升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及“五老”和身边道德楷模等的独特作用。三是切实加强对学生发展的科学指导。对学生发展进行科学指导,是中小学的基本职能,也是现代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的一项基本服务,更是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各中小学校要在现有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围绕提高心理素养、增进学习能力、加强自我认知、了解周围环境、开展生涯规划等进行科学指导,增强学生自主选择、服务社会的意识,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适应社会需求、科学规划生涯。四是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抓紧研究制订《江苏省校外教育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校外教育工作,切实增强校外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各类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工作,精心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有效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等在引导学生增强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突出“普惠”和“普及”,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学前教育仍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苏北地区、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必须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着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一是全力推进行动计划的实施。行动计划已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国家将围绕推动计划落实组织开展专项督导评估。省里也将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考核,对按序时进度扎实推进的地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进展缓慢、力度不够、政策措施不到位的县(市、区),将给予扣减专项资金、通报批评等处理,同时还要提请上级党委政府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地务必按照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任务,逐条逐项研究工作措施、细化配套政策、落实任务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确保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行动计划落实到位。二是加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按照省政府去年批准印发的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主要指标和与各市政府签订的创建目标责任书,全省各县(市、区)到2015年都必须达成示范区建设目标。各地要对照示范区建设各项指标,按照创建目标责任书的约定,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全面统筹推进,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示范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省教育厅将根据省政府印发的示范区建设主要指标,精心组织首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申报评审工作,同时抓紧研究制订评估办法,全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加快提升学前教育水平。三是着力健全经费和质量保障机制。要围绕强化经费保障,着力完善公办幼儿园经费保障机制、民办幼儿园经费扶持机制、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确保支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地区,要勇于探索,先行一步,积极实施免费一年学前教育。要围绕提高质量,着力健全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幼儿园教师编制和职称管理制度、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落实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推动各类幼儿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四是切实避免“小学化”倾向和园际差距扩大。要切实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坚决贯彻落实《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深入学习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行业标准,贯彻“保教并重、游戏为主”的原则,把规范一日活动作为幼儿园管理的关键环节,把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作为保育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严格禁止以集中授课方式实施汉语拼音以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等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教育行为,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严禁招收不足入学年龄的幼儿接受义务教育。各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检查,对于存在“小学化”现象的幼儿园、举办招生选拔考试的小学要限期整改。要着力缩小园际差距,这是我省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各地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根据人口规模和城乡差异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每个乡镇至少要建成1所不低于省优质园标准的公办幼儿园,切实办好不低于省合格园标准的村幼儿园。同时,切实落实农村幼儿园运转经费、师资配备及待遇等方面措施,建立农村学前教育长效发展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着力缩小城乡和园际学前教育差距。

(三)突出“优质”和“均衡”,推进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十二五”期间优先发展教育的重点任务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采取多种措施,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建立义务教育质量标准。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是要确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标准,明确今后发展方向。各地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衡量质量的根本标准,加强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努力解决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二是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难点在农村,重点在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根据近年来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结果,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实施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今年首先从最薄弱的乡镇初中入手,以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为引领,推动改善办学条件;以贯彻实施国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版)为契机,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农村初中学科课程建设为抓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和城乡差距,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体水平。三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去年,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备忘录,印发了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规划,近期还将印发全省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价主要指标和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省教育厅也正在研制具体的评估办法,并在今年对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的县(区)组织评估。各地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确保示范区在推进校长、骨干教师合理流动,教师师德建设、业务水平提高,“填低谷”、“筑高原”、“造高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四是落实弱势群体帮扶措施。要按照“纳入规划、政府主导、多种模式、明确分工、发挥优势、齐抓共管”的思路,围绕“让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自我保护、学会交往”的目标,健全留守儿童普查登记和结对帮扶制度,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及家长、学校、社会联络机制,切实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和管理。实施民办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支持、规范民办随迁子女学校发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订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启动特殊教育发展工程,扩大高殊教育招生规模,推动特教学校举办学前教育。

(四)突出“多样”和“特色”,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而言,全省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进入稳定期,教育模式进入转型期,管理水平进入提升期,但也存在办学目标和发展模式单一,学校面貌高度趋同、同质化、单一化等突出问题,必须以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着力推动普通高中多样优质特色发展。一是继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深入总结课程改革的成绩与经验,找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完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着力推进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倡导小班化和分层教学,坚决消除超班额现象。进一步加强课程基地建设。课程基地建设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今年省里将在建好已有38个普通高中课程基地的基础上,新建50个左右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同时加强课程基地建设的培训研讨、指导督查。各地各校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和改革力度,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和水平,确保取得预期成效。二是扎实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普通高中教育是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关键阶段,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目前,全省共有18所普通高中参与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省教育厅将继续大力支持这些学校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共同实施面向部分高中学生的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使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学有余力、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高中学生得到更合适的教育和培养。省里将研究制订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意见,各地也要指导学校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试点办法,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三是开展好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工作。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有关地区和学校要在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着力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探索尝试多样化、特色化办学途径,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努力提升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成人成才。要大力支持学校彰显办学特色、发挥传统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特色课程,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形成一大批文化内涵丰富、教育方式独特、学科优势明显、活动富有创意的特色高中。

(五)突出“内涵”和“质量”,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教育部前不久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正在修订之中,不久也将颁布。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育评估和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各地各校务必认真学习贯彻。要精心组织开展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省级层面着力组织好以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培训者培训”,各地主要抓好校本培训和个体研修,确保新课程标准顺利实施。二是健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进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监测工作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基础教育质量标准进行,监测的范围要覆盖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要重视监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要继续组织好教育部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测试、分析与反馈、指导工作,抓紧建立我省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点。三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依靠。要继续开展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去年举办的首届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了学习借鉴的平台、实践锤炼的平台、研讨交流的平台、展示成就的平台,深受广大青年教师的欢迎和好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和学校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大赛组织工作,要通过比赛,在全省基础教育学校营造刻苦钻研业务、苦练教学基本功的浓厚氛围,激发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风貌,促进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结合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工作室建设标准,推动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四是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价制度。进一步深化中考制度改革。要在严格执行“五严”规定的同时,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考改革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全面推进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逐步推行统一考试录取与多样化选拔相结合的招生方式。要严格中考改革方案审批制度,今年起,各市中考方案未经省教育厅批准不得组织实施。五是高度重视教育科研。要坚持科研兴教,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健全教育科研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教育科研的主动性,积极开展重大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及时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答疑解惑、出谋划策、破解难题,为推动教育科学决策、提高教育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二、加大依法治教力度,不断提高规范办学水平

自2009年以来,我省坚持以“五严”为突破口,认真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集中开展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地各校要从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加大依法治教力度,着力构建规范办学行为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全省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依法治教的重大意义。加强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着力解决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维护教育正常秩序的迫切需要和必然举措。加强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当前,由于受狭隘的教育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和陈旧的人才观影响,少数地区和个别学校未能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教学难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违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迫切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遵循教育规律,严格依法依规,切实规范办办学行为,着力引导中小学校认真贯彻部署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加强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是解决好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现实需要。2009年以来,全省规范办学行为持续深入推进,节假日集中补课、下达升学指标等群众普遍关注、社会反响强烈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与此同时,义务教育择校、分重点班等顽疾尚未根治,校外补课、有偿家教等问题越发突出,不规范办学行为甚至违法违纪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各校必须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管理、综合施措,切实加强依法治教、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努力为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是构建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学校中存在的种种不规范办学行为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成为教育系统内外的共同愿望。近年来,我省就规范办学行为集中力量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教育系统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措施,不断巩固“五严”成果,既要坚持省级统筹、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又要注重强化督查、严肃问责,更要坚持依法治教,标本兼治,切实将规范办学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努力构建起引导和促进规范办学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