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体育论文

体育体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体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体育论文

体育体育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学生的重视越来越高,优越生活使得绝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的考验和锻炼,相对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心理问题普遍偏高。据有关调查显示:热爱体育游戏的人产生懦弱、焦虑、恐惧等心理的机率大大低于那些不喜欢体育游戏的人。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生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可以体验到胜利或者失败的感觉。一方面,经历过多次游戏比赛后,学生对比较的胜负表现出平常的心态,他们的情绪不会受结果的影响而过于激动或产生自负,自信心也不会受很大影响,他们通过游戏的方式调整自我心理素质,养成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得失的习惯,有利于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游戏教学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它摆脱了枯燥、单一的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比如,在篮球教学的“运球折返跑游戏”中,教师若单纯的针对学生在原地进行篮球拍球训练,肯定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相反,教师如果把学生分成几队,采用竞争的锻炼方法对运球进行折返跑比赛活动,必然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通过提高学生的活动量,增加学生积极参与的动力与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随着体育教育的改革和更新,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新型教学模式下的新课程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初中体育教学为了实现课堂内容的多样化可以借鉴高等院校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授课内容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取决于初中体育教学能否对俱乐部授课方式进行良好的应用。例如在平时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外,可以鼓励男同学自发组织篮球俱乐部、女同学积极组建健美操俱乐部等,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下,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之间交流俱乐部组建成果,沟通俱乐部体育项目训练成果,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体育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还能够增强其身体素质,为文化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体育游戏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排球、兵乓球、足球、篮球以及健美操等体育相关课程。另外,社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体育活动课平台将学生进行组织,不仅有利于整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的整体规划,学生可以接触和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体育教学的规划和发展。

三、结束语

体育体育论文范文第2篇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当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是我校的优势教育资源和立校品牌。多年来,我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民族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代表自治区、南宁市参加全国全区的各级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高中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如何不断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元素,如何在特色高中建设中更大发挥其带动作用和影响力,正是我们着力思考的重要问题。

2.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

3.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需要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韦晓康专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创新与人才培养探索》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并指出了其发展的方向,突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教育的重要地位及其不可忽视的发展前景。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文化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以及显著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特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其健身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又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促进了学生对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的了解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由于学生的性格、性别和自身身体素质差异较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组进行教学的效果较好,不同组别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

2.学习和娱乐相结合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拥有极高的趣味性,通过教学、练习和比赛,培养学生参与和竞争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

3.教学过程由易到难

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基本功的练习,扎实的基本功能够使学生的技术得到快速提高,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板鞋教学中,我采用先学基本步伐—二人按节奏走—三人按节奏走—多人走—快走—跑—快跑的教学步骤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目标、把握学习进度和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教师则积极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在实施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例如,在踢毽子、打陀螺教学中,我只是教会学生一些基本方法,然后由学生分散进行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欢快、自由的教学氛围中尽情地学练,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又得到了发展。

5.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

每项传统体育项目都有一个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注意事项

1.树立体育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民族体育意识,使学生关注体育文化,形成宏观的体育意识。

2.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

体育体育论文范文第3篇

体育游戏“寓教于乐”的性质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其在小学体育教学各阶段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一)在准备活动中的应用

准备活动是整堂课程能够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尤其是体育课程的准备活动,更加强调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兴趣的调动。如果能够在准备活动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将会使整堂课程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前准备活动经常会采用慢跑、定位操等形式来热身,这就会呈现出老师单调地发出口令,而学生无奈地重复练习的情境,从而使得整节课程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枯燥乏味,没有参与的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在准备活动中运用体育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将常规的慢跑创意性地改编为“跑步造字”“、听号组队”等游戏,这样既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在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体育课堂中存在的一个现实情况就是很多学生喜欢运动,但是不喜欢学习运动。具体来说就是在我们的体育课上,如果老师安排自由活动,将各种体育器材交给学生自行活动,学生们的参与度往往会非常高。但如果老师安排授运动技术,学生们的参与性就不如前者高。这其实反映出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排斥,也反映出学生对“单向灌输式学习”的不自觉的抵触。而游戏教学则在游戏的过程中,消解了学生的这种抵触心理,在无形中实现了运动与快乐的双重目标。比如,我们在跑步训练的课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讲授跑步的要领或者比赛,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一些身体素质本身较差的学生往往表现得不愿意参与。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课程设计为“快递情报”、“移花接木”等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并且以小组形式来比赛,就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又避免了个别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尴尬。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老师如何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设置游戏形式,对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

(三)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在体育课堂结束时,很多老师并不重视最后的整理活动。也有的老师认为结束的阶段需要学生们安静下来,调整情绪进入下一节文化课的学习,不需要安排游戏。其实,我们所提的体育游戏并不一定是欢快、激动的游戏,也可以安排一些舒缓、轻松的游戏,帮助学生放松肌肉、关节等身体部位,以平缓、愉快的心情结束体育课。学校体育教学本质上与体育竞技训练是有区别的,它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传输基本的运动技术。因此,体育教学在方法上相对于文化课更加需要体育老师在调动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游戏法教学不仅需要贯穿在体育课堂的各个阶段,更需要体现在体育课程从始至终的细节之中。

二、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

在中小学教育中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一直是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相对于室内教学的文化课来说,体育课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更为紧密。所以,体育课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具有更为灵活的形式。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这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课程对象———小学生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接受性强、对重复练习容易疲劳的特征,有利于体育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比如对于中学生来说,游戏教学法实施起来最难的地方在于,很多学生对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不一定有兴趣,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游戏教学中,上节课的游戏到下节课略做改变,他们还是有非常大的兴趣参与进来。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老师有很大的空间来运用游戏来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从而极大地丰富课堂的内容。

(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灵活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前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对老师来说既带来了挑战的也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水平。因为老师不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游戏化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设计游戏。一般来说,1-3年级的学生理解力还不够成熟,并且喜欢模仿,所以在备课时应该多考虑富有情节的游戏,并且游戏规则要简单,利于小学生尽快掌握。而4-6年级的高年级学生则更加倾向于比赛类的游戏,通过在游戏中获胜来获得周围人的认同和赞扬。另外,老师在游戏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游戏所需要的场地、道具、人数等各种因素。这些都需要体育老师既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非常清楚,也要对各种客观因素有一定的把握。因此,老师在体育游戏的备课到教学再到总结的整个过程中,其教学水平会不断地自觉或不自觉的得到提升,从而灵活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小学生往往比较活泼,但同时也表现出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容易受外界影响等性格特点。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而将体育游戏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结合小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的特征,设计各种运动型的小游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运动之中,这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又在整个环节中,通过对游戏规则、角色以及过程的理解和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各自在游戏中角色责任的担当,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游戏中的互动与竞争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体育游戏在培养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实现了体育教学的目标。

(四)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锻炼思维方式

体育游戏是一个需要学生身心智全方面参与的活动。在体育课堂中,多样的体育游戏会缓解学生文化课学习中的疲劳,同时也会极大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因为,在游戏中涉及到角色、规则、要求以及团队协作等因素,小学生参与其中既要身体上完全调动起来,也要在精神和心理上动员起来参与其中,在丰富的游戏体验中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在一些自主性较强的游戏中,小学生需要充分动脑筋,创新自己的方法才能达到目标。而老师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在讲清楚游戏规则和要求后,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能力的空间,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小学生思维。总之,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其在趣味性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同时也对体育课堂、老师和学生等各个主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当然,这些积极影响需要各个方面一起努力才能使其真正发挥出来。

三、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利影响

当前,将体育游戏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堂实践越来越多,但是在这些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存在一些误区,对小学体育教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一)为游戏而游戏,忽视教学目标

不可否认体育游戏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但这也容易造成许多老师在课堂中一味地突出游戏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就是一味地追求快乐,为了游戏而游戏,为了兴趣而游戏,从而导致在课堂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体育技能非常少。再就是在游戏中为了追求轻松,运动的强度有所欠缺。小学体育课程虽然并不追求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各种体育竞技技术,但是也并非无所追求。整个教学过程和内容依然需要围绕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积极勇敢的意志等教学目标来展开。

(二)内容不合理,影响教学质量

不同的阶段,游戏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有所不同。比如在准备阶段,最主要的目标在于热身,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因此游戏应该选择初步活动性的、简单的热身游戏;而在课堂中的游戏则重点在于通过游戏学习和强化运动技能,所以应该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的游戏;而结束时的游戏,目的在于使学生放松肌肉和精神,舒缓情绪,因此应该选择放松性的游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或者在一开始准备阶段在学生还没完全热身的情况下就安排运动强度较大的游戏,或者在过程中安排忽略目的的游戏等等。这些在教学内容上的不合理,不仅使体育游戏的优势大打折扣,而且在有的时候甚至会适得其反。

(三)组织不严谨,影响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游戏过程的组织不够严谨。或者是在游戏前的规则和要求的讲解过程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从而造成了学生参与游戏的时间较少;或者是游戏过程中存在很大不连贯的地方,从而不断反复,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临近下课匆匆结束,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诸如此类问题的实质是老师对游戏规则和过程的准备不够充分,对中间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预见及应对不够及时,对临时情况的应对以及对游戏的掌控能力不够,所以呈现出整个教学过程组织的不严谨,从而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

四、总结

体育体育论文范文第4篇

1.教学现状促使改革势在必行目前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现状表现为如下特点:教学体系不健全。社会体育专业属于体育教学的分支,在课程设置上仍然不够严谨,许多课程的设置都是与社会就业相脱节的。另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内容的指导,课程教学方式简单,仍然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不成型,缺乏实习指导老师,更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信息反馈,体育教学的效果自然不理想。

2.就业现状促使改革势在必行体育中专学生的就业现状不是很理想,社会体育学专业的学生也面临着较为困难的就业环境。其实,2008年以来,我国的体育专业岗位需求明显提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体育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体育人才需求会逐渐加大,这都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天地。但是,受教学现状的影响,社会体育学专业学生由于自身素质能力不强,学生的社会应变能力较低,因此就业情况不是很好。虽然能够在医疗康复部门、体育科研机构、各级运动队、体育健身俱乐部以及社区服务机构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健身技能指导与科学健身咨询、体质测评及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工作,但是职业能力较低,缺乏实习机会,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明显降低,比其他行业的就业率要低3%~5%。这样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体育学必须要尽快实现教学改革,转变现状。

二、社会体育教学改革困境

1.教学环境恶劣社会体育教学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推广。缺乏实习环境,很多体育能力训练没有实践场地。这主要是因为资金短缺影响的。缺乏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社会体育学习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例如,《社会体育学基础》中的《老年人体育》章节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读一读书本就完成学习任务了,应该根据社区的老人体育运动开展状况进行社会调查,并总结出实验报告,提出老年人体育指导的关键对策。可是,由于学校缺乏与社区沟通的能力,家长也不喜欢学生参与这种“走街头”的社会活动。总之,教学环境的恶劣使得教学拓展缺乏校方、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教学改革推行起来更为困难。

2.教学目标偏差中专学校的教学目标要以“工学结合”为发展目标,工作与学习结合就是课堂学习与顶岗实习交替,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但是由于社会体育学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就业发展方向,因此教学目标就会出现偏差。教育者认为体育运动需要锻炼,社会体育学习需要掌握基本知识,而实习就业的目标就自然被忽视了,与企业的双向发展就更不需要了。教学目标的偏差直接导致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后,就业形式不够理想。

3.教学方法老化长期以来,中专学校的社会体育学教学方法老化,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时候,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今后的工作有较好的影响。但是实际的情况是,体育学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仍然以教材为主,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缺乏使用先进教学理论的能力。社会体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专家、学者观点对峙、争论不休。体育教师被边缘化,体育教师肩负着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高素质健康人才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然而目前体育教师边缘化现象,不得不令人担忧。对于社会体育学教师而言,学校给予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少,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就更少了,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教学效果无法提升。社会体育教学改革困境与途径文/岳静摘要:社会体育教学改革要实现多方面沟通,转变教学环境,明确教学目标,实现产学结合,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分析

三、社会体育教学的改革途径

1.实现多方面沟通,转变教学环境为了转变教学环境,必须建立实训基地,这方面可以与校方联系,或者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尽可能与企业联合发展,让学生用实习体育知识的场所。要与家长做好联系,更好地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①要坚持平等和谐的对话,家长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克服把孩子当成自己私有财产的心理,认识到孩子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发展,按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去做。②要向家长及时传递社会体育的教学理论,让学生明白在优势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才能够有所提升。③教师要通过网络沟通、电话沟通和开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明白,体育社会实践活动是必须的,在实际生活中,要让孩子吃一点苦,消除他们身上的娇气,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日后的工作,在以后的就业道路上就会更为顺畅。教师可以与社区组织进行沟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并给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其实,体育教师如果能够以这样的方式与校方和家长、社区进行多方面的沟通,教学环境自然会变得更为理想,许多不能开展的活动就可以在多方面的支持下顺利开展了。

2.明确教学目标,实现产学结合教师要明确社会体育学的教学目标,尽可能走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面向社会需要,依托区域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体育人才。坚持把教师平凡的工作与实现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就一定能开创出体育教育教学的新形势。尽可能实现实践教学。在校内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课外活动,开展多方面、多能力的素质培养,保证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例如,运动处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到两个小时的运动时间,让学生探索运动处方的实际效果,增强心理感受。在校外要让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实践、顶岗实习和培训,考取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证、健美操国家一级指导员证以及与体育相关的各种等级证书。也就是说,教师要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认证,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可以依托企业主体,建设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习基地,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学生,既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又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对现行的理论教学。总之,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3.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的转变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途径,在课堂教学效果方面不断转变。

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方式要接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转变。①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学。目前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社会体育学的知识。例如,教学《亚健康与社会体育》这部分知识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插入适量相关的图片、表格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觉,使枯燥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细致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多媒体直观的引入后,教师再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亚健康状态,进一步提出“如何预防亚健康,如何改变亚健康状态”的探索问题。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的指引,学生就不会真实地感受到“亚健康”对社会群体健康的影响,学习内容缺乏直观感受,自然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详细播放体育赛事,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体育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也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②教师要整合多学科知识进行教学。例如,教学《社会体育的历史与现状》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历史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以历史时间来整理学习的内容。社会体育学还可以与政治、文学等结合起来,提升学习兴趣。

体育体育论文范文第5篇

本文作者:赵丽琼工作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和强度研究表明: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1-2次的学生占64.5%,而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3-4次的大学生占20.6%,每周参加5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的仅占4.3%,而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占10.6%。一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占43.2%;有25.5%的大学生一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而锻炼在30分钟以下的学生有19.9%,还有11.3%的学生不固定。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一周1-2次,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下占很大比例;而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感兴趣的项目统计显示。喜欢篮球项目的大学生占41.8%;其次是喜欢羽毛球,占29.1%;喜欢健美操的大学生占14.9%;喜爱跑步或徒步行走的大学生占13.2%;喜爱乒乓球的大学生占12.3%;喜欢足球的大学生占7.8%;喜爱跆拳道的大学生占6.4%;喜爱形体塑身的大学生5.9%;喜爱其他项目的学生占4.3%,而喜爱排球的大学生仅占2.3%。从上面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们比较喜爱球类项目和健美操及跑步等项目。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统计表明:认为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最多的是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占39%;其次,是大学生自身锻炼的意识,占32.3%;有19.9%的大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缺乏场地器材;有16.3%的大学生认为没有适合项目;有14.9%的大学生认为没有时间;有14.2%的大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缺少教师指导;有5%的大学生对体育没有兴趣;有2.1%的大学生认为是其他原因影响他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因此,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兴趣爱好和锻炼意识。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研究表明:大学生自由组织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比例最大,占54.6%;其次是学校统一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占27.7%;单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占14.9%;由教师组织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占7.8%。从下表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喜爱自己自由组织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次是学校统一组织形式。统计显示:56.2%的大学生喜爱在学校体育场馆进行锻炼;40.4%的学生在学校内部空地进行锻炼;2.8%的学生在收费场所和其他地方进行锻炼,仅有0.7%的学生在宿舍锻炼。从上面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喜爱在学校体育场馆和空地进行锻炼。3.8男、女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感兴趣的项目各不相同从以上的调查来看,男女大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各不相同,其中男生喜欢最多的项目是篮球,而女生喜欢最多的是羽毛球;其次男生喜欢较多的是乒乓球、足球和羽毛球,而女生喜欢较多的是篮球和健美操;再次是男生喜欢跑步和排球,女生则喜欢的是跑步,然后是形体、其他、跆拳道、乒乓球等。女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比男生多,较分散;而男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则较集中。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强度是比较合理的,多数学生选择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或周末在学校体育场馆自由组织锻炼;大学生喜爱的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比较多,其中最感兴趣的是篮球和羽毛球,其次是健美操、跑步等项目;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兴趣爱好和自身锻炼意识,其次是缺乏场地器材、时间和指导以及没有合适项目等。男女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各不相同,男生最喜爱的体育项目是篮球,而女生则最喜爱羽毛球;男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相对集中在球类,属于竞争、对抗性较强的项目,而女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属于竞争不是很强烈且偏向健美方面,较分散,爱好不一致。建议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开展。首先,领导要制定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规划建设好学校的体育场馆和器材配置,充分利用好体育场、馆资源,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供有力物质保证;体育教师应以大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的项目入手,逐步引导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再次,要加强对健身锻炼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行为;学校要抓好各种社团、协会、俱乐部等建设,培养体育骨干成员,利用各种组织定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营造体育文化氛围,提高体育素养,践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学校应利用各种人力资源,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提高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学校应根据男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安排好教学时间,确保学生能“每天能锻炼一小时,真正实现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