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职业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可以从出纳做起,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等的进进出出,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工作熟练之后,做到会计的岗位。当然也可以从会计专业毕业之后,直接从事会计工作。如果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管理团队的意识,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改进工作中的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将可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路径一:熟悉会计操作、会计核算流程,具备财务筹划技能后,可以成为会计经理;
路径二: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后,可以发展成为财务分析师、预算分析师、核算专员,进而发展成为财务分析经理、预算经理、财务成本控制经理或财务经理;
路径三:积累一定的经验,熟悉所处行业和企业的业务管理状况之后,可以向审计方向发展,成为审计专员,进而向审计经理发展,也可以转而从事统计工作,成为统计经理。
根据调查,目前在我们国家的的会计专业的职业发展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
一.内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发展欠佳。
职业状况: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找的只是“帐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公司大都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相当简陋。因此,在创业初期,他们的会计工作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戚)手里。到公司做大,财务复杂到亲信(戚)无法全盘控制时,才会招聘“外人”记记帐。
二.外企:待遇好,学得专业。
职业状况: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
三.事务所:小所和外资大所的云泥之别。
职业状况:所有的事务所工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累!区别在于很多小事务所所,待遇低,加班不给加班费,杂事多……外资事务所例如普华永道则待遇要好的多,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更重,坊间甚至有传言说在那里是“女人当做男人用,男人当做牲口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著名的“安达信日出”就是指员工经常加班后走出办公楼就能看到的日出。但在事务所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小所,因为人手的问题,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等,能充分锻炼能力。大所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
四.理财咨询:方兴未艾的阳光职业。
职业状况:去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招聘会的同学应该知道,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而且,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财咨询服务必将走进更多城市白领的生活。此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点应在社会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
五.公务员、教师:稳定有余,发展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构建了由六个模块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二、“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项目3由兼职教师或兼职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三、实践教学评价
(一)
地看:内部审计是由财务审计到管理审计,更进一步地是从服务于管理当局的管理审计发展到对管理进行审查的管理审计。在内部审计领域倡导由外部注册会计师进行的管理审计,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个是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素质,另一个是组织方面的条件。
先看注册会计师从事管理审计的胜任能力。
管理审计是管理的智囊系统,它要对整个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和计划的制定、执行、控制及程序等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因此,管理审计师必须是训练有素的多面专家。注册会计师作为熟练的鉴证专家,都受过正规的训练,并经过,所以在专业能力上多强于内部审计师,这是导致注册会计师涉足管理审计领域的重要因素;同时,注册会计师多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能力,这样,即便在某项管理审计业务上缺乏某种管理技能,也可利用以往接受培训所学的审计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使其具有执业管理审计的能力;再者,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管理审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现在虽有一些执业指南,但注册会计师仍可利用财务审计的一些概念和原则,并兼及利用与管理审计相关的某些领域的概念和原则,来完成管理审计业务;最后,注册会计师在管理咨询服务方面的实践,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从事管理审计的能力。
由注册会计师从事内部管理审计可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1A)对美国、加拿大一些公司经理选聘外部注册会计师从事内部审计的动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节省审计成本”是主因(美60%,加32%),除此之外的其他几个动因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美17%,加33%):“替代不合格的内部审计师”(美10%,加10%):“更加相信注册会计师的能力”(美13%,加5%)。正像审计上很难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划分清楚一样,在一个组织里也很难将财务事项和非财务事项划分清楚;不论是审查管理的哪个方面,都离不开财务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正在从事财务报表审计,让其充任管理审计师,他可以根据内部审计业务的需要,利用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固有渠道,合理地配置资源,从而避免了内外部审计人员的重复劳动,节省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效率。再者,注册会计师对一个组织同时进行外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管理审计,可以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加大审计深度,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果。
(二)
注册会计师有能力从事管理审计,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只有当组织方面的条件也具备之后,内部管理审计外部化才能成为现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倡导管理审计的约瑟夫·多德韦尔对此作过的分析:
为了对付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地增大,企业的经营也日趋多角化和复杂化,此时就必须在管理当局和各业务部门及控制部门之间锻造一个新的链条;在快速的企业增长、竞争及边际利润的下,最高管理当局不得不将权力下放给更广的经营领域,首先是下放给中层管理部门,然后再下放给下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于是就产生了另一级次的授权机构;这样,每一次新的授权就建立起一个经营链条,其完整性决定着整个公司的效率和获利能力;授予的权力和责任,没有实体,只有控制的外表,而管理当局恰不能提供合理的报告制度来评价业务管理控制的存在性和适应性,但不评价这些业务控制又行不通,因为它们对管理当局的业务计划、项目及方针都是至关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进行连续的、客观的评价就会在管理当局和责任人之间形成一个信息真空,从而导致控制失效。于是管理当局和客户就求助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界来帮助评价和解决业务领域存在的,注册会计师拓展其服务范围的机会到来了。
由于注册会计师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是财务报表的鉴证师和管理咨询服务的咨询师,所以,组织在决定是否聘任注册会计师从事内部管理审计之前,有关独立性的问题就早已存在了。
(三)
让注册会计师从事服务于管理当局这一受托人的管理审计,正是回到了注册会计师的本行上。历史地看,注册会计师的本行就是充当公司顾问或咨询师,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来进行财务调查(6nancialmvestagation),其专业能力受到了公司内外的高度评价,赢得了会计职业专家的地位。按照先驱会计史学家和会计思想家利特尔顿教授的观点:19世纪90年代的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调查,它是“服务于管理之审计”活动的主要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企业扩张兼并和会计职业崛起的,是服务于银行投资决策的注册会计师财务调查报告发挥重大作用的时代。阿瑟·安达森公司在追述其公司发展史的专集中明确地写到:“公司提供的财务调查报告,除了反映财务与会计事项之外,还要揭示劳工关系、原材料利用、产品、市场、组织效率和企业前景等情况。编写财务调查报告的涉及企业的方针及其效果,研究管理当局执行方针政策的情况。”这种工作虽具有风险性,但由于深得投资银行和其他企业的欢迎,故有助于建立会计公司的信誉。1929年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迅速削减了财务调查业务,但财务调查的某些技术已被公司的定期审计程序所吸纳。
另一个国际性的公司厄恩斯特兄弟合伙公司在这个时期所创造的“建设性会计”同阿瑟·安达森公司的思路是一样的,他们不仅要审查财务会计事项,而且要整个经营过程,包括组织结构、责任分派、实体资产布置、部门间的关系等方面,为银行家的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信息,为客户的管理当局提供改进管理的建议。
财务报表审计制度的确立,使注册会计师在业务上为管理当局服务的职能同为外界利害关系人服务的职能逐渐相分离、相独立,前者分化为内部审计,后者分化为外部审计。正像IIA的“内部审计师责任说明书”所讨论的那样,这样分化出来的内部审计,要适应公司管理当局对扩展业务的各项要求,使其职能和目标也不断地扩展。受内部审计的强烈刺激,注册会计师所从事的外部审计虽然被置于传统审计的位置,但现在也开始关心起管理审计了,这就迫使管理当局不仅在形式上而且要在实质上再检验、再认识重新成为公司内部顾问的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四)
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内部管理审计与传统的内部审计不同,它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为宗旨来评判管理的业绩及其形成的原因,以使受托人更好地履行受托管理责任。因此,这种审计与其说是一种防护性审计,不如说是一种建设性审计、实质性审计。倡导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的管理审计,并不意味着忽视传统财务审计,实质上传统财务审计依然是基础,管理审计是财务审计的有效延伸。正如罗伯特·塞勒所说:我们要永远保持依靠财务审计这条生命线。
关键词:财务会计;实训;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084-02
财务会计课程是各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更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课程。据《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中,“实际操作能力”为65%排在第一位;能容忍会计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6个月以内34%,1年以内24%。因此,财务会计课程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研究其实践教学对加强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会计实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模拟资料缺乏必要的“仿真性”。目前我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内会计核算实验来进行。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育成本的束缚,与课程配套的实训资料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必要的会计仿真情境;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静态,这与企业真实业务的复杂性、动态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让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调整过程,无法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实训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涵盖面广,专业性强,更新内容比较快。而教师仍难以改变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原因是由于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工作的阶段性和时间性、工作环境的限制及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性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校外实训大部分只是走过场,应付实习任务,无法接触真正实际业务,也无法全面掌握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流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局限于校内实训,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很好地服务于实践。
(三)考评上缺少对实训环节的关注度。现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仍倾向于闭卷考评,或者实践考核最终无法实现质变、无法转化为卷面形式,形同虚设,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且课程考核中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较少,大纲要求校内实训占20%,校外假期实训占10%,而且基本以平时分形式出现。这与社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不相符,严重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鉴于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加上目前我国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会计专业,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就业形势明显供大于求。因此,对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尤其是实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解决财务会计实训过程在存在问题的建议对策
(一)按照财务会计岗位能力的要求优化实训内容体系,突出岗位能力培养
1.布置学生调查任务,明确各会计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首先得让学生通过发调查表的形式向企业调查对各会计岗位的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归纳汇总调查结果,明确企业对会计主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现金出纳等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让学生对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实训起来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起到更好的实训效果。
2.细分财务会计岗位层次,确定相应岗位层次的岗位能力要求。根据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岗位能力要求,本人认为财务会计岗位可细分为出纳岗位、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三个层次,针对不同的岗位层次确定相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如出纳岗位要能完成支票等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以及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成本会计岗位要求具备综合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并能协助参与成本控制。
3.建立财务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训同步进行的实训模式。通过上述细分会计的岗位来确定岗位的能力要求,并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分模块进行教学,建立财务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训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构建并优化财务会计实训内容体系,使财务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具有更强针对性和适用性。因此建议将财会会计的实训内容将划分为出纳岗位实训、债权债务核算岗位实训、材料会计岗位实训、资产核算岗位实训、工资核算岗位实训、负债核算岗位实训、财务成果核算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模块来进行实训操作。此外,通过细分财务会计职业岗位,明确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还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财务会计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即岗位的能力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就业。
(二)开展情境实训、小组合作实训模式,让学生分岗、轮岗进行实训,突出岗位意识培养
1.模拟企业的职业环境
(1)模拟企业的职业环境和实训工具准备。“将企业搬进课堂”,在课堂中营造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模拟企业运营过程,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到“真实的企业”工作,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科学组建实训小组
根据财务会计实训需要科学组建实训小组,各实训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小组成员要注意性别结构,活跃程度等因素进行科学组合。会计角色大致为总经理、会计主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现金出纳;每次实训要选定各小组的组长,组长负责分岗、轮岗、传达实训任务、收缴实训作业,并安排实训结束后的小结发言人等工作,强调每次的单项实训角色扮演要进行轮换,直至全部角色扮演完成。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073-03
1 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同时,许多学校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里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本科生、高职生和中职生共同构成了会计人才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本科生在就业时因长于基础扎实、综合能力突出而受到市场欢迎,中职生则长于实践能力突出并且自身定位较低,因此也较为适应市场,只有高职生近些年因各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教学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就业时并不能具备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能力,而且高职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确,对就业形势盲目乐观,过分要求高待遇等,导致就业时处境尴尬。
本人对江苏6所高职院的 200 名会计专业毕业生寄出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8份,其中已就业的人数达到 189 人,平均就业率为 94.5%,略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平均就业率。从下表中可见会计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还是会计类工作,就业去向是比较集中的。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对银行结算业务,特别是纳税申报业务的教育和训练是严重不足的,这必然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3 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3.1 课程设置不合理和考试方法单一
目前,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重专业,轻基础能力拓展。高职会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安排中,一般有40%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如经济数学、英语等,其他60%安排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专业选修课偏少。不能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账务处理,其实是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账册、凭证上而已。
3.2 教学内容重复和教材陈旧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内容注重于准则、制度的讲解,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内容;教材内容陈旧老化、交叉重复、内容偏多、不全面、理论偏深,缺乏特色鲜明的高职会计实践教材。现有教材内容相互之间往往是分割的、不成体系的。如某一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的内容和《财务分析模拟实训》教材的内容描述的是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不同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两本教材之间的内容没有相互连接。
3.3 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基地有两部分: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但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远未达到要求,部分院校根本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模拟实训室,而是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学,上课也与理论教学相差无异,老师讲,学生做。二是校外实训基地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把财务信息作为商业秘密,让这些流动性很强的学生做这些重要的工作是他们所不愿意的,这样学生就很难见到真实而全面的会计资料,更难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3.4 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虽然有的学校重新开设了德育课程,但均属公德方面的内容,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的学校很少。即使涉及,也多是一般性的政治说教和情理性的规劝,过于虚拟和笼统。而对于职业性问题的伦理道德因素的深层讨论较少,道德教育性的案例更少。因学生在学校期间,学校不重视给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当学生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时,就无所适从。
4 以就业为导向完善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对策
高职会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实用型的会计人才,为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实现学校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高职会计教学必须对现有的会计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实训基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4.1 合理定位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目标
要真正做好高职教育工作,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要求,因此要合理定位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高专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实际上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中小型企业,掌握会计核算、税务处理、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税务处理、财务控制和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数据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技能型人才。而且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必须与现实相符,并具有前瞻性,需随着社会变化不断进行修正。
4.2 优化会计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型的会计人才,如何实现高职会计教育与社会对高技能型会计人才需求的对接,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难题。我认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制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必须从对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抓起,将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需要的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教育内容,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适应人才市场日益变化的新要求。一是理论课程体系应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目前社会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适度和够用,为学生以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实践课程体系应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根本,积极整合、优化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积极探索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4.3 择优选择会计教材,改革会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将一些比较流行的优秀教材作为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比如在我国,一年一度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的教材就比较优秀,因而,某些课程可以直接将其作为学生使用的教材。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尽量鼓励教师采用一些全国知名的优秀教材。在课堂上进行面授时,要更广泛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方说以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带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乃至教育思想的变革,使过去单一呆板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以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一般来说,电化教学媒体用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者运用电化教学媒体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时的知识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或者是为了增强思想教育的内涵。
4.4 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
改革考试方式,可以将理论知识的考核转化为实践技能考核,将考核内容趋于灵活性和实用性。如基础会计,可用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几种形式来替代简单的选择、判断和问答。同时,加强实训课程的考核,对于实训课程分别设计各种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考核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往往都是流于形式。因此,本人认为,我们可以取消对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要求。与其要求其毕业论文,不如要求他们提交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案例研究报告或市场调查报告等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4.5 始终抓紧会计诚信教育
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首先,要在专业计划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通过在校阶段的教育,向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除采用增加单独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方法外,在教学中,应突出案例教学研究和分析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为他们毕业后进入会计职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其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学分比重,针对不同学生特殊需要,采用辅导教育方式,通过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加强引导,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诚信观念。再次,结合会计专业课程讲职业道德。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元素融合到日常教学中,根据会计职业工作的特点,就可能出现的问题提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让学生知道在哪些方面、哪些情况下容易出现问题及出现什么问题,并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指出正确的应对策略,从开始即为他们建立起“拒惑防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最后,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将学校、教师、学生协调统一起来,坚持公平合理实事求是对同学们的职业道德方面的认识做出正确评价。对于评价的结果,要建立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考评档案,将每年的考评情况计入个人档案,以促进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
4.6 加强就业指导力量,实行全过程跟踪
从整个就业趋势来看,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会计需求较少,中小型企业和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会计人才需求的主力军。因此,要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长效互动联系。可用以下方式:一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制度,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培养,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或依托会计专业发展校办企业,走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路子,如成立校办记账公司等,促进高职会计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总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就业环境的对接,不但要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加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知识更新的能力,进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涛.论美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60-65.
[2]蒋梅.大学生就业权益及其法律保护[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10):77-81.
[3]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学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4(6):85-86.
[4]张艳秋.英国会计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4(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