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护人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31-01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目前我国感染控制工作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1]。特别是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感染控制, ICU是医院危急重患者抢救的区域,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要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2]。因此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3]。应加强ICU的感染控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现将调查方法及感染控制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统计我院ICU 2013年1-12月53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3 讨论
3.1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 表1显示,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3.6%,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占15.1%,与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有关。当患者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呼吸道医院感染已成为常见的并发症。气管插管周围分泌物的淤积和下漏导致细菌直径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4]。呼吸机管路污染,长期带机患者呼吸管路中的冷凝水是细菌的主要繁殖地,而吸痰管被病原菌微生物或耐药菌污染,也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因素[5]。
3.2病原菌分布 表2显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6.8%,以鲍氏不动杆菌(ABA)居首位,占47.2%。ABA主要存在于人体的皮肤表面、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等部位,普遍存在于医院环境中,为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6]。近年来,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常引起呼吸道感染,菌血症、泌尿道感染等,具有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性。
4 干预措施 文献报道,成功用于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传播的干预措施包括:改进手卫生、应用接触隔离,主动筛查,员工教育培训,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灭菌及无菌技术操作,医疗机构间更好的信息沟通[7]。
4.1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挂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三标识(病历牌、一览表、病床旁),提醒医务人员采取接触隔离措施。(2)正确安置患者,实施单间隔离。不能将多重耐药感染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开放伤口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安置在同一房间。(3)病人如需到医技科室检查,应通知相关科室落实接触隔离措施,并有医护人员陪同;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并与手术室交接;病人转科转院应书面说明。(4)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医护人员相对固定,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必要时戴面罩或护目镜。
4.2 严格执行手卫生 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40%的耐药菌感染[8]。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应配备标准的洗手设施,并在治疗车、床尾放置速干手消毒剂,使手卫生触手可及,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阻断耐药菌传播。
4.3 加强环境管理 多重耐药菌对常规消毒措施敏感,因此环境清洁消毒很重要,对频繁接触的物表,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1-2次;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固定使用,用后消毒。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培养。病人出院、解除隔离时必须终末消毒。病人产生的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并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标识。抹布及拖布应分区放置分区使用。
4.4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对重点环节,特别是侵袭性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4.5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分层次培训,医护人员培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诊断标准、处置流程及标本送检、标准预防及手卫生措施等;保洁人员培训:手卫生方法、消毒剂的性质、配制及使用时注意事项等。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及处置流程。
4.6 合理应用抗生素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本院抗菌药物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4.7 加强督促检查 院感科不定期对ICU进行督查: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手卫生的执行,抗生素的应用,标本送检等,通过参加ICU晨会及时反馈检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使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将检查结果和耐药菌监测情况每季度以院感简报形式向全院通报。
总之,通过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置流程等一系列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流行。
参考文献:
[1] 李清杰,刘运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计划实施手册(2012-2015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80-482
[2-3] 黄宏耀、敖晶晶、钱进,ICU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 2012,22(2):393-394
[4-5] 陈国强,曹华英,姚振国等,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 2011,21(4):794-795
[6] 袁启明,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 2012,22(6):1275-1276
[7] 胡必杰、宗志勇,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M].2012,67-68
[8] 李兴亿,刘玉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252-253
【关键词】 品管圈; 手卫生正确率; 手卫生执行率; 医务人员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on improving the correct rate and implementation rate of hand hygiene of endoscopic staff.Method: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group,with the theme of “improving the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of endoscopic center staff”,the status of hand hygiene among all the staff in the Endoscopic Center were investigated,true because was verified,the true cause of poor hand hygiene was determined,by strengthening the hand hygiene consciousness,strengthen the hand hygiene training,setting up reasonable washing facilities, optimize work flow,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epartment of supervision group was set,established quality control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such as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and then evaluated the effect, tracking.Result:The rate of correct washing hands was improved from 83.67% to 96.86%, and the implementation rate of hand washing from 92.09% to 97.52%.The follow-up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ctnes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rate wer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hospital management objectives.Conclusion:Through carrying out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can improve the correct rat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rate of hand hygiene of the staff in the Endoscopic Center, and reduc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significantly,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Hand hygiene correct rate; Hand hygiene implementation rate; Medical staff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Zhuhai 51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0.019
2014年本院护理部在全院推行了QCC活动,旨在让基层护士自动自发参与。内镜中心是医院的重点区域,本科室在护理部的QCC中心推动下,于2015年3-10月再次开展了QCC活动,对本科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品管圈”主题活动,主题为“提高内镜工作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及执行率”,通过真因分析,确定要因,针对真因拟定实施对策,并在活动后半年由医院感染科进行效果跟踪,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3月对内镜工作人员包括内镜医师、内镜护士、消毒员、卫生员手卫生正确率、执行率进行隐性随机调查,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得到的现况数据正确率、执行率分别为83.67%、96.86%,2015年5-7月开展品管圈法动对内镜工作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执行率继续进行隐性随机调查。其中全体医护人员包括内镜医师3人、内镜护士5人、消毒员3人、卫生员1人共12人。
1.2 方法
1.2.1 成立QC小组 (1)在医院护理部QCC中心推动下,成立了内镜中心QC小组。通过自愿参与原则,主要由护理人员报名参与,由护士长担任圈长,科室护士长担任辅导员,护理组长担任秘书,其他护理成员为圈员,共同组成的内镜中心QC圈。(2)由圈员投票选定圈名为“镜心圈”并设计圈徽。(3)拟定活动计划,按计划实施。
1.2.2 主题选定 由全体圈成员针对科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问题,结合医院护理部管理目标,通过罗列主题,并由圈员进行投票选出本次圈活动主题:提高内镜工作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及执行率。
1.2.3 现况调查及目标设定 学习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明确手卫生相关定义及手卫生执行原则,按标准七步洗手法和环节手卫生的落实,根据《WHO手卫生查检表》以隐性随机调查的方式,对内镜中心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进行手卫生检查。包括内镜检查前、内镜检查后、内镜治疗时、内镜输液前后、复苏患者前后、内镜预约后、内镜洗消前后等11个环节进行调查,对内镜中心的内镜医师、内镜护士、消毒员、卫生员等共调查12人。手卫生正确率=工作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次数/工作人员执行手卫生总次数×100%,手卫生执行率=工作人员实际执行手卫生次数/工作人员应该执行的环节手卫生次数×1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1-3]。现况调查结果显示内镜工作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及执行率分别为83.67%和92.09%,按照医院感染目标及2011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拟定出本次圈活动的改善目标为手卫生正确率为100%、手卫生执行率为95%[4]。
1.2.4 原因分析及真因验证 遵照3项原则,对现场环境、工作人员手卫生环节落实现况、影响手卫生因素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5],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手卫生原因为:(1)现场手卫生设施及流程不足:复苏区、预约区、消毒间无手卫生设施;仅有2处有洗手流程,无环节手卫生落实提示图。(2)科内制度不完善,无针对组织培训。(3)工作人员评估抽考了手卫生理论、操作考试不理想。针对原因,小组成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真因验证、讨论,最后确定本次活动影响的主要原因为:(1)缺乏执行督导制度及管理。(2)人员手卫生意训识薄弱。(3)缺乏手卫生流程。(4)手卫生步骤、方法不正确,培训不够。
1.2.5 对策拟定 针对4条真因,全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对策方案,依据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评价制定对策并进行实施[6],具体如下,(1)针对科室无制度,缺乏针对培训及质控、督导,制定手卫生质控、督导制度,成立日常质控督导小组,由专人督导落实,有计划组织培训与考核。(2)针对人员手卫生意训识薄弱,多次对内镜工作人员培训手卫生规范,下载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学习,强化手卫生意识,对特殊人群消毒员、进修人员、新入科等个别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的强化巩固;学习手卫生指征,规范洗手步骤,落实手卫生环节。(3)针对手卫生方法与步骤不正确,环节落实不到位。由“镜心圈”小组制定统一标准手卫生步骤、环节落实图、温馨提示图,在工作场所张贴,温馨提示随处可见,手卫生环节落实依从性提高。(4)针对科室卫生手消毒设施不够,在消毒间、预约区、储镜室等处增加洗手设施及手消毒配置,手卫生设施处处有,方便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提高执行率。
2 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内镜中心全体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从83.67%提高到96.86%,执行率从92.09%提高到97.52%,后期因医院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继续对科内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加强督导质控,经过医院感染科及护理部每月对科室反复进行质控,长达半年的效果追踪,显示手卫生正确率达到100%、执行率≥95%,符合医院感染要求,均达到医院感染管理目标,见表1。本次品管圈活动按公式计算[7]:目标总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达到110.89%,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达到了15.69%。
3 讨论
3.1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性 据国内外资料显示,医护人员的双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和最有效的环节,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减少院内感染率[8]。手卫生是预防微生物交叉传播从而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越高,则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感染率越低[9-12]。手卫生在医院感染控制的工作中越来越受重视,而内镜中心作为医院感染的重点区域,提高人员手卫生意识,培训工作人员正确洗手,保证手卫生的有效落实显得尤为重要[13]。2016年本院迎来了三甲医院的评审,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中对工作人员手卫生有明确要求,上至医生、护士,下至消毒员、卫生员,包括进修、实习、新入职人员,全员覆盖,必须100%知晓达标[14-15]。因此,加强手卫生,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是每一个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本圈活动主要是针对科内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丛性低,而医院迎接等级医院评审的迫切性开展了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
3.2 品管圈活动 品管圈活动是质量管理方法之一,为了在护理临床工作中,充分应用QCC手法,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本院多次邀请了台湾及国内专家进行了品管圈的专题授课,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对品管圈的实施步骤、原因分析方法、QCC七大手法、PPT制作、柏拉图等绘制等进行了详细学习,在护理部QCC推动中心的推动下,让全院护理人员更好的应用品管圈,笔者所在科在第一圈、第二圈活动中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为临床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科室通过QCC活动使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人人主动参与,极大的发挥了个人的潜能,各人员不仅增长了电脑方面知识,加强了人员之间的沟通,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责任心与荣誉感[16-18]。QCC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全员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和管理权。在护理管理中通过QCC的应用,各科室和各人员及各职能部门之间可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问题,提高护理工作目标,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1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
[5]刘庭芳.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
[6]钟朝嵩.品管圈实践法[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1:1-3.
[7]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3.
[8]王临润.李盈.医院品管圈圈长手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3.
[9]赵小利,刘革婷,雷小红,等.应用品管圈提高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正确率[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2016,15(7):504-507.
[10]王雯晶,李燕,付素英,等.品管圈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及正确率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8):140-141.
[11]赵延慧,邹琴,李晓玲,等.手卫生依从性及其管理对策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6,23(6):38-40.
[12]邹雪峰,黄松彬,贺金梅,等.品管圈在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和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5):655-657.
[13]张来香,范海静,邵荣峰,等.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3(3):419-421.
[14]徐东霞.品管圈在提升手术室护士洗手依从性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245-247.
[15]徐春霞,仲济宁,芮希西,等.品管圈在血透室低年资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8):376-378.
[16]成菊兰,薛敏霞,黄波霞,等.应用品管圈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实践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7):85-87.
[17]鲁虹言,王淑君,李方容,等.品管圈活动提高烧伤科护士手卫生依丛性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4):1929-1932.
[18]黄翠红,刘道清,肖洁泓,等.品管圈实践提高介入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0(10):1491-1493.
关键词: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
Abstract:Through the hospital ICU specialty nurses four roles in clinical practice experience, including direct caregivers and nursing instructors, researchers, educators, collaborators and clinical adviser, the specialist nurses discusses the confusion and the experi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junior nur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Key words:ICU; Specialist nurses; Clinical practice
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ICU专科护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在护理专业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我院综合ICU有省级危重症专科护士3名。通过实行专科护士与护理组长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护理人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医院及科室危重症护理水平、规范护理人员培训、带动护理科研和创新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实践
1.1直接护理者和护理指导者 专科护士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利用专科护士在某一领域的专长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和护理教育。我院综合ICU实行专科护士与护理组长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专科护士亲自参与病情复杂患者的临床监护工作,如严重多发伤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罕见病种、新开展的大手术等。对其他护士遇到的护理难题予以指导和解决,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专家的优势。护理组长的身份使得专科护士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护理管理、质量控制。
1.2教育者 专科护士的教育对象不仅仅限于本科室范围,还包括全院各科临床护士乃至市级或院级专科护士。有研究表明[1]:实施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专科护士有帮助,其急救和重症各项理论技能综合能力、临床应变能力大为提高。在护理部的组织下,2013年ICU作为医院急诊医学中心的一份子共同参与南通市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临床教学;2014年完成第一批院级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训。科室内部实施分层培训,全科护士根据资历和学历层次、ICU工作能力分为N1-N4共5个阶段,其中N2又分为N2-1和N2-2。专科护士承担了主要的培训和考核任务。N1级护士是培训的重点,培训形式多样化、考核方式灵活化。通过培训前后的理论和操作考核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对比,年轻护士进入工作角色的时间、掌握专科护理的程度、应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步等方面,专科护士均显著优于普通护士培训。
1.3协作者和临床顾问 护理会诊是发挥专科护士作用的重要途径[2]。全院各科凡遇到危重疑难病例、专科不能独立解决的健康问题和需求、高难度的专科护理技术以及新型仪器的使用等均列入会诊范围。对会诊结果均书面填写护理会诊单,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留在会诊科室,一份交给护理部。目前已成功指导CCU开展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参与妇产科进行羊水栓塞的救治、协助兄弟医院及其他病区对病情危重的肾衰患者进行床边肾脏替代治疗、帮助临床科室解决机械通气方面的困惑等。
1.4研究者 专科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接受过护理科研知识的培训。开展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本专业是专科护士必须完成也是有能力完成的一项任务。我院2010年开始实行护理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综合ICU 3名专科护士被列入首批培养对象,为专科护士进行护理科研、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平台。分别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预防、腹泻患者造口袋的应用、PiCCO导管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护理临床研究,撰写论文6篇,参与科室的市级课题申报工作。打造学习型科室、科研型科室。培养科内成员科研意识及进行科研基础知识的培训。带动护士姐妹根据个人的工作兴趣和潜能,选择某一专科作为学习和研究方向,并把学习体会和研究结果与全院护士共享。
1.5管理者 护理部成立危重症质控小组,危重症专科护士为核心成员,各临床科室选出1~2名护士为网络成员。质控小组核心成员定期对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资料汇总、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方案。护理质量管理不是指责错误,而是改进程序。针对全院护士在中心静脉导管和气管切开护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重新修订了护理质量标准、优化了工作流程,并组织网络成员学习和实施这些流程和标准,大大提高了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2体会
2.1专科护士的作用和意义:随着护理的发展和转变,护理角色和功能性日趋复杂。专科护士的形成和确立是护理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培养专科护士不仅是医学发展和患者的需求,更是落实国家卫生部"十一五"护理发展规划的要求。实践证明,专科护士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对治疗的遵从性、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2.2实践过程中的困惑
2.2.1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的认知 ICU作为一种专业在我国仅有20多年的历史,ICU专科护士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的学历、计算机和英语水平、护理质量管理、研究课题、人员分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3]。专科护士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其专业地位的认可,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我相信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2.2.2专科护士的实践方向 我国专科护士的培训和使用尚未规范化,大部分医院存在重培养、轻使用的现象。专科护士和其他护士一样从事常规护理工作,很少专职从事专科工作,很大程度影响了专科护理的发展。危重症患者大多数局限在监护病房和病区抢救室内,也决定了危重症专科护士不能象糖尿病、造口专科护士那样开展护理门诊和社区咨询等工作。如何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找准专科护士的定位?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专业活动?就成了摆在危重症专科护士目前的难题,还需要大家的努力探索。
2.2.3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目前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咨询能力3个方面达标率较高,科研能力水平相对较低[4-5]。导师制的实施有望弥补专科护士科研方面的薄弱点,使护理科研更具前瞻性、可行性。要转变落后观念、提高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使护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3总结
专科护士的发展在中国可谓欣欣向荣,全国各地不断组织专科护士培训班,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医院护理质量的提升输送了大量护理人才。但专科护士培训完成后回到各自医疗单位,如何开展专业护理活动、如何进行护理科研,还缺乏有力的后续跟踪和支持。这有赖于医疗行政部门、专业学术部门、医疗单位、专科护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玲.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70-71.
[2]刘云,田付丽,霍孝蓉,等.专科护士的使用与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9):15-18.
[3]夏华安,黄美凌,涂红梅,等.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的认知差异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8):93-94.
了解临床护士职业性损伤以及对此的预防情况。临床护士的防护意识较淡薄,职业性损伤发生率高,应规范护理操作,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建立健全各类职业性损伤的报告制度。
【关键词】护士;职业损伤;针刺伤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0-252-02
职业性损伤又称工作伤害,简称工伤。主要包括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随着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新的化学药物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我们医疗工作者,特别是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因素之中。于是,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的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因而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
1 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1.1医疗工作环境对护理人员的侵害是随处可见的,不过是程度的轻重之分和防护措施是否得当而已。护理人员经常性地与各种各样的患者接触,有些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染,如果不注意防止交叉传染,就很可能染上疾病。再加上护理人员长期生活在各种消毒剂的环境中,包括麻醉气体和有害气体,因此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护理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1.2工作性质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影响。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患者,有些患者本身就是病毒携带者,经常与这些患者接触,增加了被感染的机率。锐器伤是医院内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护理人员长时间站立工作,身体前倾,腰部长期受力,还有的经常处理重物,疾步行走,紧张地传递器械,易造成劳损和静脉曲张等。护理人员也常忙于手术或抢救,饮食或作息没有规律等,都能造成护理人员不同程度的隐性伤害或职业后遗症。
1.3护理人员由于自身防护意识的淡薄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不规范,从而使职业伤害出现的机会加大了。工作1年或不到1年的发生锐器伤的数量占了总数的21.9%~35.0%。而在处理针头相关的行为中,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是导致锐器伤的最常见的原因。
1.4职业压力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伤害。紧张的工作特点给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会对她们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医护人员每天面对患者,这种环境使她们不知不觉会产生人性的冷漠,容易感到麻木或厌倦,缺少同情心和责任感,或觉得人生不过如此,产生厌世一类消极心理。
2护理人员职业性损伤的防范对策
2.1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及整体素质教育。医院应制定合理的职业伤害防护措施,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与学习。特别是新进人员,将职业伤害防护措施的培训考核作为必需条件。老员工也要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新的防护措施。逐渐在整个医院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减少和防止意外发生。
2.2健全职业伤害预防与处理体系。建立护理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对发生职业损伤者及时报告主管部门,按要求治疗处理;定期分析总结经验,并作为质量管理的依据。加强高危科室的管理和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
2.3防止和减少意外针刺伤的发生,可建议所有医疗机构采用安全型采血器和锐器盒,严格遵守临床废弃垃圾管理规定。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必须集中处理;建议推广使用无针产品、安全注射器。而皮肤粘膜一旦受伤,应立即挤出少量血液,用流动自来水冲洗,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伤口。针刺伤者,建议及时采用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确定是否存在隐性感染,若确定被感染病人血清污染的针头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并随访观察;对于高危护理工作者,应注射相应疫苗,做到早期预防。
2.4加强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在接触抗肿瘤药物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罩,熟练操作规程,防止药液逸出;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注意通风,定期监测空气中浓度,以减少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对于刺激性强、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密闭存储,防止外溢。
2.5加强生物性危害因素的防护。在接触具有传染性分泌物、血液、体液的病人时,应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认真实现六部洗手法进行手的消毒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加强高危人群保护,接种疫苗是防止生物性疾病传播最有效的预防办法。
2.6注重心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医院管理者在工作设计和安排上要符合卫生学要求,对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的科室加强人员配备,适当调整工作强度,以减轻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
3讨论
3.1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针刺伤传播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膜)。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每天要完成大量的注射、抽血、输液等治疗工作,由于接触医疗锐器物的机会多,由此发生针刺伤的几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医务人员。
3.2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加强锐器物的管理是降低针刺伤的重要环节。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针刺伤的高危环节,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要加强护士关于预防针刺伤的教育,包括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禁止徒手分离针头针栓,禁止用手去弄弯针头,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时要有他人协作等,同时加强硬件的建设,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伤次数。同时医院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光线充足,空间宽敞,操作区域整洁,还应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器废物的容器等设施。
3.3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树立全面防护的管理理念是预防针刺伤的关键。在个人防护中值得一提的是手套的应用,医院管理层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树立标准防护的理念,确保职业安全。
3.4建立健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加强针刺伤后的支持系统建设。建立完善严格的针刺伤后上报制度,可使受伤者判断污染针头是否来源于高危人群,并接受治疗和检测,达到职业安全的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90292.
[2] 周文娟,孙晓红,高波,等.X射线对手术室女护士敏感器官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00.
[3] 陈琼芳,王惠珍,廖玉联.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与职业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4):351.
【关键词】肿瘤科;介入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07-01
我科2013年1月至10月收治肿瘤患者981 例,其中介入病人占232例。通常肿瘤早期一般首选手术治疗,但一些病人错过最佳手术时期或者因某些原因不能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作为一种痛苦小、疗程短的有效治疗方法,正被广大肿瘤患者所接受,为了更好地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现在将肿瘤科护士对肿瘤介入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肿瘤科护士心理护理的实施内容
1.1术前心理护理
接到介入手术通知应首先仔细阅读病历了解病人的情况,观察病人心理及情绪等情况。由于很多肿瘤病人悲观、恐惧、焦虑,比如:要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医生会告诉病人“我们会尽量……,但是也不排除……”,并且签同意书,简短的几个字却在此时不再简短,这也是对其较强的身心刺激;紧张、恐惧和不安也更加明显。部分病人怕手术费用高,经济负担不起,尤其农村患者,担心医护人员看不起自己,手术不给细心做,还总是渴望由技术高明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渴求医护人员对自己的重视和关心。因此,护士的到来就要以最佳精神状态来到病人身边,以和蔼的态度设身处地站在病人的角度与其交流、安慰,语气要温和并注意表达技巧,同时细心观察分析病人的顾虑与不安的缘由。应简短介绍介入手术室环境、手术时间、麻醉方法以及手术的优点等。要鼓励病人倾诉,了解病人的内心感受,尽量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减少陌生感,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强病人信心,取得病人及其家属信任,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1.2术中心理护理
护士接到病人入介入手术室时,主动介绍、亲切地称呼病人告知:我们和手术医生会都会全程陪护直到手术结束送回病房。随病人进入手术间后要妥善安顿好患者躺在手术床上做好保护的同时,告知病人手术床较窄不要随意翻身以免坠床;查对无误后进行各项操作应轻柔,指导病人正确摆好协助麻醉,告知麻醉过程的配合要点,以减轻紧张、无助和孤独感,产生信任和依赖感。对病人进行输液和安置等过程中要给予安全有效的疼痛处理信息,这将增加治疗的顺应性减轻痛苦,使病人减少焦虑发生[3]。手术时,要注意操作区域的隐蔽,尽量减少躯体暴露,保护病人的隐私。术中保持安静,忌大声喧哗,不随意谈论手术无关的话题;尽量陪伴病人,随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不适要陪伴病人身边鼓励,随时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注意心率、血压:有些病人过于紧张,以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给手术增加风险,手术过程中可适当告知手术进程,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请病人安心配合手术顺利完成。
1.3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结束要固定好穿刺处敷料,穿刺侧肢体制动,擦净患者皮肤血渍,整理好衣物盖好被褥;同时也要用赞扬的语言表扬病人战胜恐惧、肯定病人术中的很好地配合使手术顺利成功,相信他一定会积极配合术后治疗,得以早日康复。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病情,查看穿刺处敷料是否干燥、固定,告知病人术侧肢体需制动4~6小时,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病人术后恢复期,鼓励适当锻炼,多饮水,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增加机体免疫力,达到生活自理,动员病人家属与病人一同坚持治疗,以增加病人康复信心 ,巩固疗效。
2心理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
自从我院开展断肢再植等外伤手术以来,虽然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不足,但我科同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质量,在介入手术的心理护理工作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方面,但由于编制问题肿瘤科护士的日常工作量较大,虽然我科手术总数不多,但我们肿瘤科护士还不能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却还是不够重视介入手术术前护理,对介入患者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不利于心理护理及时有效地开展。另一方面,由于护理人员培训参差不齐,外出沟通学习机会较少,使得护士在心理护理难以把握好最佳时机,做到恰如其分。
4体会
从事护理工作多年来最大的感受就如人本主义罗杰斯提出的共情(empathy),也就是指的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就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就是病人或病人的家属,我们希望在医护人员那里得到怎样的服务,正是病人现在所需要的。对于肿瘤介入手术病人来说,消除病人的恐惧与紧张是心理护理的关键,在术前普遍存在很强的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应激反应。我们要根据不同病人的文化、信仰和对病情治疗理解情况针对性地为其做好解释和护理[4];通过对病人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有效地减少病人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使病人感到被尊重和关心,有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这样患者就会情绪稳定、精神轻松,使病人对护士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从身心两方面为手术和术后恢复,从而建立了相互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另外,还可申请肿瘤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学习机会,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确保患者在围手术期得到最优质最安全的护理。
总之,做好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用美好的语言温暖患者因疾病而受伤的心,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考、分析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也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映兰.护理心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3,4(1):116118.
[2]何至刚,袁静.心理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及抑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