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路沙盘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非正常接发列车;故障处理;技能演练;故障设置台;创新特色.
1.前言
铁路企业以行车指挥和信号设备为先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是行车安全的关键,常占运输事故比重的首位;电务职工要练就精湛的故障处理能力,才能保证行车设备的正常使用。
但由于场地、性质特殊和经费所限,职工技能的培训演练和学生的实践教学不易找到理想的场所。以至于在故障设置方面,多采用临时搭接和简单模拟,且各系统各自为阵、资源浪费严重。
随着“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再就业工程”的进程,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很多已有条件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真实车站。本论文研究的,即是在这样的车站设备基础上,增设一台能囊括运输和信号专业技能演练和实验实训项目故障设置内容的,便捷灵活的综合性故障设置台。除日常实践教学之用外,还可长期承担站段级、局级甚至更大规模的运输系统正常和非正常接发列车以及电务系统的故障处理技能培训和演练大赛,还有相关专业的技能鉴定,为铁路企业解决长期之忧。
2.现状分析
目前在故障设置方法上,如果是真实设备,则需要专人配合来回忙碌于控制台和机械室之间,还要爬上爬下,造成往往抓不准设置和取消时机,出现配合脱节的现象。高投低效临时搭线设点零乱、简单奏合,技术演练受到很大制约。也有的在设置中损坏设备,造成安全事故和隐患。某校就曾经出现长期插接挤坏继电器插接座金属片,造成接触不良经常发生的事。如果是模拟设备,一是逼真性有遗憾,二是故障种类单一固定,不便于灵活选择运用,三因故障设置和站场属同一界面,隐蔽性差。
在故障种类数量上,真实设备因设置麻烦和安全性问题,模拟设备是预制的,且都受站场和场地条件限制,因此不易应变性的设置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或同性质不同现象的故障,不利于拓展受训者的见识。现场行车设备的非正常情况发生时机、、性质、影响范围等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如果只用一些固定的套法去应对是显得较为被动的。
因此,寻求一个设备齐全、规模理想、功能完善、科学规范的技能演练实训之地,是运输、电务、学校的共同愿望,亟待解决。
3.原理与方法
故障设置台主要根据成铁局《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1](该标准故障也体现在铁路行车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理操作手册中)涉及的故障中,反映在设备方面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再补充进根据自己工作经验掌握的自动闭塞常见故障现象,以及信号设备使用中出现的常见和典型故障现象进行实况再现,便于相关人员认识故障并按相应的作业程序“对症”处理。采用在信号电路中按故障性质、分类设置故障点,设计控制电路用控件开关分专业区域集中布置在设置台上,安装于控制台旁边,老师可一人根据需要边讲边适时设置故障,而不需要专人配合。平时对柜门严格加锁,以防学生误动造成设备状态混乱,需用时打开相应故障现象的开关,需增加故障种类和深度时只需再打开相应复合开关即可。开关不多但故障数量可多达几百种,实现故障库的功能。设置方法主要考虑符合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程序中故障现象出现时机、涉及内容、影响范围、安全重点以及电务设备故障的代表性、典型性、技能层次性诸多因素综合起来选最适合的设置点。
4.设计方案
设计时依照先分析继而确定故障点,后画出设计图,再搭建临时电路进行试验,确定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后定案的逻辑程序展开。
对非正常接发列车故障现象的设置分析。本分析主要针对17种需要进行故障设置的非正常情况,将其故障属性、出现时机、安全重点等关键要素进行剖析归纳,从而形成最佳的设计思路,确定对应的设置点。举例见表1。
对电务设备故障现象的设置分析。本分析主要针对电务设备维护中出现的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故障,再考虑故障的深度层次、测试的侧重点等因素,分别确定对应的故障点,其灵活性较强。
故障设置台总设计图。故障设置台机械设计图:主要包括故障控制盘面布置图(图1),台体结构正面和侧面示意图(图2)。其中(图1)布置为(从左向右数)三个区域,运输一般用一区;电务用一+二区;三区为公共预留,需要时再命名。
故障设置台电路设计图:设计图是将所有故障点的设置电路全部画出(因篇幅所限,整体图另成册)
可行性有效性分析。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柜体,中间安装控制开关的部分用高强度绝缘酚醛板,开关、芯线等均采用大功率高绝缘材料。
对电路设计部分的试验,采用多途径、多层次的验证方法,主要有:根据设计搭接试验电路,
对照故障现象,进行对应性、符合性、有效性试验;根据平时自己在工作中处理故障的经验积累,进行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分析总结;根据对沙盘沿用至今的10处简单构通的设置点使用情况的掌握进行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根据对重庆技校针对信号专业的部分设置运用情况的了解进行可行性分析验证。本设计立足安全、可靠第一,可行有效第二的基点,在连接设计上采用了独立电路和安全连接法,使本故障设置台不干扰原电路系统。
通过上述验证,得知本课题设计方案是可行、有效、安全的。
5.故障设置台的创新特色
本故障设置台特有的创新在于:综合了运输和信号专业的共同需求;故障量大,具备库的性质;故障性质有层次梯度和同类异象的选择;使用简单灵活;隐蔽性好,情景再现及时逼真,避就了脱节现象;规范安全。上述特色多项都填补了现有再用设施的空白。
专业适应性强。完全针对行车非正常情况所要求的故障现象、时机、作业内容、设备状态、安全要点;以及电务故障的代表性、典型性、处理方法的检验需求来量身订做的,适用两专业不同层次的演练。
故障内容丰富。只要运输沙盘各种类型设备齐全,故障设置也配合不同制式的电路,具有强大的规模性,可设置出几百种故障,具备了故障库的功能。其中包括了区段站、中间站、坡道车站和延续进路的,及半自动、自动闭塞制式站的各类故障,通过复合处理,则将会复合出更多更复杂的故障。这对于开展大型的或内容丰富的岗位技术培训演练,不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平台,还因为故障现象的直观多样性和深度层次各异增长故障见识,提高演练人员的识别和应变能力,掌握对应处理方法。这在繁忙的运输现场和个体的经历中是很难实现的。
设计科学灵活。在考虑故障内容尽量丰富的同时,又要求不能重复,还要尽量节约台面空间压缩布线和设置点,即充分挖掘必要设置点的潜力来扩大容量,因此本方案采用了复合故障的方法来实现,不占容量空间。
备用区作为公用资源预留,以备非正常接发车作业内容的变更和电务设备的更新扩展或故障内容的补充。
制作成台式集中操纵,可安装于控制台或显示屏旁,一人便讲边设,设完立即关上柜门,隐蔽性好;还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电路设计和用料安全,各个故障点开关独立既互不干扰也不干扰原电路系统,因此安全程度较高。
整体规范性好。将不同专业,不同制式的设备故障设置综合于一柜,不但解决于了长期以来临时搭线设点零乱、简单奏合,演练受限问题,还有利于设备良好状态的保持。
本方案故障设置台兼顾了运输、电务、学生的演练实习及技能鉴定需求,故障内容丰富,设备类型齐全,并预留台面、控件、接口、线路、可随时增减故障点,以适应标准的变更和今后专业的扩展。其专业的综合性、功能的实用性、故障的选择性、扩容的灵活性、规模的完整性、可靠的安全性配合先进的运输沙盘设备规模,必将成为全局培训点乃至全路中的姣姣者。无疑是部、局职工业务培训演练的理想基地,是职业学校培养运输和信号专业技能型合格人才的可靠保证。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显而易见,可以预期。
[1]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标准Q/CDP088~093-1997.成都铁路局,1997.12
[2]笪重元,林瑜筠.6520电气集中图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关键词] 物流人才 高职院校 双主体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科联课题的主要成果之一,《陕西物流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陕西经济发展—基于高职院校“双主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Z03。
引 言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配送、货运和信息管理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陕西省已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力争经济综合实力上台阶,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进入中等发达省份,并同时也已明确把物流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人才的支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如何培养物流人才以适应企业的需要?为此,我们对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陕西各类物流企业,通过深入企业参观、访谈、发放问卷及通过招聘网、杂志等途径,获取有关数据和资料。调查内容涉及企业对物流人才结构、素质和知识的要求、学历要求及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等。
本次调研共向20家企业发放问卷共180份,回收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问卷有效率为82.2%。
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1.陕西物流人才总体需求分析
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铁路、航空、公路运输发达。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批复,在西咸一体的趋势下,沣渭、泾渭新区的相继挂牌成立,西安综合保税区获国家批复并加紧建设,在此契机下必定会带来物流人才需求的扩大。通过调研了解到,近几年,大型连锁超市、快递业的兴起,陕西以煤炭物流、家电物流、医药物流、快递物流等专业物流配送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物流交易平台。国内大型物流公司如中储、中集、中外运等在陕西都有设点,国际物流企业如马士基、讯通集团也逐渐进驻陕西,为我省物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1]。
2. 物流人才需求结构分析
按国家对物流人才的统计口径,物流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与初级物流人才(物流操作人员)[2]。通过对西安人才网随机抽查的500名物流人才招聘信息的结果分析,高级物流人才需求占总招聘人员的18%,中层物流人才需求占15%,初级物流人才占到总需求人数的67%,是物流人才需求的主体[3]。同时,对物流行业中最紧缺的人才的看法中,分别有29%和23%的受访者选择国际物流和物流营销人才,有18%的受访者选择物流系统设计,表明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知识结构专而精的要求。同时还了解到,动手能力强,有很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的人最受企业欢迎。
3.物流人才学历层次分析
在被调查的500 个岗位中,需要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岗位的有125个,需要大专学历的岗位有300个,占到60%,其他学历要求的有75个。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流岗位大多对学历要求不高,高职高专学历最受欢迎。因为物流行业的工作操作性强,需要大量具有操作能力的员工。但物流业操作又不是简单机械或人力操作,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物流知识体系支撑,专科层次的人才比较符合当前物流发展的需要。
4.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的要求
问卷显示,层次越高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越高。如企业对高级物流人才的要求普遍较高,无一例外地要求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有的要求其有较好的项目管理能力、财务知识及行业背景;而对初级物流人才的选用,最看重的是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责任心。如企业对基层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最高,达到29%;对基层物流管理人员、中层物流管理人员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分别为22%、21%和20%;计算机操作和物流成本控制方面的知识被认为是必须具备的知识,比重合计为61%。
在走访中我们还发现,企业除了比较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核心能力外,还对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出了较具体的要求,如对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态度、礼仪谈吐及团队精神十分关注。
5.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
调查统计显示,仅有11%的受访者“非常看重职业资格证书”,这类企业中有资格证书的员工,可以在薪酬上有所体现。63%的受访者认为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对学生就业有帮助,企业在选人时作为参考。还有 15%的受访者“不看重职业资格证书”,另外有23%的企业人员“要求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如货代企业,报关员必须持证上岗,企业也鼓励员工和学生考取这类资格证书,表明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大多还是认同的。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对策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离企业实际需求还有较大的偏差,如何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学生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道难题。下面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提出几点对策。
1.继续完善“岗位导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学院提出的“岗位导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构建以企业物流为主的“专业+项目+公司”人才培养新渠道。根据行业发展动态,以合作企业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储物流、苏宁电器等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主,聘请社会物流行业专家,分析、研究和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培养方式,优化教学组织模式,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4]。
继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2+0.5+0.5”的校企育人机制。前两年进行“校内理实一体、校内外工学结合”的培养,第五学期由专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企业见习、岗前强化训练及职业资格考证,第六学期由专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即2+0.5+0.5)。学生毕业时达到公司职员的标准,毕业后能直接胜任公司相应的职员工作。同时,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采购师职业资格证书、叉车证等证书考试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
2.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标准对接
(1)基于物流岗位能力需求,整合开发物流课程体系
按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项目组成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调研,对物流管理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归纳形成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聘请企业人员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同时,按照不同行业的职业标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教学活动纳入整个课程体系。
(2)基于物流岗位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内容和精品资源库
依据物流岗位能力标准,围绕岗位技能点,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核心能力,围绕核心能力建设优质核心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与海程邦达、中储物流有限公司等不同经营类型的物流企业共同成立课程开发项目组,通过对工作领域、工作行动能力的分析,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如图所示。按照现行就业岗位特征及就业需求,确定《国际货运》和《物流信息技术》2门与实践结合紧密、有代表性的课程,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组织5名专业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组成课程建设小组,对《国际物流与货运》、《物流技能实训》、《报关与报检实务》等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编写配套实训教材。围绕课程体系改革,结合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建立一整套满足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大纲、讲义、实验实训、试题库等。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改善学生实训条件
学院将结合西安国际港口城市的定位,以及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实验室的四大功能区域:物流综合实训室、国际物流实训室、沙盘演练实训室、物流模拟软件实训室。其中,物流综合实训室组建仓储、生产、运输等基础设施设备,满足学生对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需求;国际物流实训室模拟海关、商检、企业,开展国际货代情景教学;沙盘演练实训室综合国内外先进的物流园区、港口物流的沙盘模型,供学生教学参考用;物流模拟软件实训室整合多种信息系统软件,提高学生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凭借科学的合作模式,海程邦达已经成为我校物流专业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借助海程邦达、中储物流等企业的物流实体运作平台和经营资源优势,建立布点合理、功能明确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4.打造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重点培养”的建设思路,全面提升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行(企)业引进或聘请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和实践操作等能力。坚持“三个项目”建设和“两大内涵”建设,采取引进、培养和外聘相结合,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相结合,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开拓创新、务实求真的“双师”结构团队。
5.改革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是由每个工学环节的过程质量来实现的,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符合陕西物流行业的需要,就必须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紧密结合培养人才的特点,将素质教育内化,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形成性现代考试制度。在考试的形式和方法上采取口试、参与科研、实地调查、闭卷、开卷、半开卷、论文、课题设计、实践报告、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力求灵活多样。以使考试达到预期目的,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http:///.
[2]张媛媛.基于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陕西物流人才需求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1,3.
[3]西安人才网.http:///company/danwei.jsp.
【关键词】骨干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能力 提升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2-02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以下简称《立项通知》)要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被确立为立项建设单位。高等院校有三大职能,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中社会服务这一职能越来越受到各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同属高等学校,虽然在服务社会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他们社会服务的责任相同。
作为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在很多方面必须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我校十分重视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它是骨干校建设项目中四个非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之一。
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出和内涵
无论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申报条件还是建设内容或是建设重点,都反复强调了社会服务能力,这是作为高等院校必须具有的职能。
所谓社会服务能力是指能积极承担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社会培训,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技术开发等科技服务,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二、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情况
(一)四所
依托四个重点建设专业成立四个研究所,分别是:软件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管理四个研究所。在研究所中,将汇集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科研人员,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研究条件,出台激励政策,引导科技人员深入企业调研,详细了解企业技术现状和需求,选准技术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在企业工艺流程改进、技术设备更新、产品性能提升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学校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四基地
整合校内各类考培点、鉴定站资源,面向校内学生开展职业资格证、技能等级证培训考试服务,提高学生“双证书”比例。各类培训向社会开放,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主要建立以下四个基地,分别是:国家级软件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类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中国IGA连锁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武汉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二网、二中心
“二网”是指数字化校园网、武汉市终身学习网;“二个中心”是指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武汉中心、武汉继续教育中心。基于这二网二中心,可以充分发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优势,全方位开放学校教育资源,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支持服务,提升市民从业素质、文化素养,推进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形成。
三、增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新途径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已经在诸多方面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进行相关规划及建设,除此之外,要增强我校社会服务能力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变正激励为主机制为正负激励结合机制
我校目前对于社会服务能力这一建设项目对教师没有强制要求,主要是鼓励老师们去寻找项目,多为社会服务,是以正激励为主的机制,目前还很少有负激励即惩罚措施和手段。这样势必会造成懒惰和服务水平不足。要想动员全体教职工积极投身到社会服务的活动中,只有采用正负激励相结合的机制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
学院给教师们提供了很多去企业顶岗实践的机会,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有更多机会在企业中实操和锻炼,和企业的员工和领导们沟通、交流,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技术变革、管理理念等。除学校强制规定或给予的这些实践机会外,还应鼓励教师们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去企业兼职,去实际担任一个岗位的工作,在工作中发现社会服务的契机,多为社会服务。
(三)鼓励教师多参与社会活动及加入社会组织
老师们除了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外,还应该多参与社会活动及加入一些社会组织,可以和同行业的技术专家、学者、企业家们经常沟通、交流,可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而不仅仅是把自己的关注内容局限在学校和家庭。这样,相关同行、企业人员才会了解我们学校、了解我们专业技术水平、才会在需要我校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时候想起我们。
(四)增强技术及创新能力,变找为吸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觉得社会服务难做,到处去找服务项目,是因为他们没有过硬的核心技能,无法吸引社会及企业的关注,项目没有价值。所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核心问题就是应增强学校的技术及创新能力,并且这些能力是企业和社会非常需要和缺乏的。如果学校能提供的社会服务是企业和社会非常需要的,而且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及创新性,那么不找项目,项目也会来找我们,要变找为吸。这样也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必须不断学习,练就一身真本领、硬本领,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社会,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及创新能力。
(五)立足本土,辐射周边
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诸多的资源及地理优势。既有武汉经济开发区,又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发改委批复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我校的社会服务不应局限在武汉,除了立足本土之外,还可以向城市圈的武汉周边城市辐射。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武汉高校云集,高职社会服务项目竞争激烈的情况,还能将又好又新的技术方法、服务项目带动到周边城市,打破“马太效应”,使强弱均衡,优势互补,共同协同发展。
(六)同等重视间接社会服务
间接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来推动社会的发展。直接服务是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直接投身于社会各个方面。由于间接服务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服务工程,不断的为社会培养各类所需人才,这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并且都在做的服务项目。但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等院校直接服务能力的要求的提高,各类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直接服务,有些甚至忽视了传统的间接服务。当今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不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七)找准与本科院校社会服务的差异,形成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服务
本科院校及高等职业院校同属高等院校,但由于两类学校在人才培养规格及目标上有差异,致使本科院校在社会服务能力上具有天然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会弱一些。我们应找准本科提供的社会服务项目与高职所能提供的社会服务项目的差异,提供本科院校社会服务所难以提供或不愿提供的服务项目,具有高职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找准自己的位置。
(八)专业优势与产业优势应协同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较低。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虽科研成果数量比较多,但转化率很低,转化后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更加少。高职院校应贴近区域经济和重大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特色优势专业,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将专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仇雅莉.示范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10(20)
[2]刘丽.构建社会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刘向东、白素兰.国家骨干高职院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12,14(7)
[4]方美君.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5]伍文彬.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例.文教资料.2011(22)
[6]刘锡奇、崔承刚.辽宁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辽宁高职学报.20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