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经济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经济论文2500字(一):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探究论文
摘要: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必须要结合时展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找出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关键词: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策略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逐渐进入到了电子商务时代,这一时代为很多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缩短了买家与卖家之间的距离,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多个行业中,提升了各行各业管理的有效性。农业是我国发展的基础产业,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己经不符合时展,迫切需要对农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己经开始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在实际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管理效果不理想,迫切需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模式进行创新。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指的是采用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信息化等手段对农业生产发展进行科学分配与管理的过程,目的在于推动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
在传统模式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手段较为落后,基本上都是采用面对面、手动等形式来开展管理的,对信息的获取也较为困难,需要对各类信息进行手动对比、统计等,以了解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并且在销售农产品的过程中,也需要采用面对面销售等形式,整体管理效率低下。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则可以借助于信息设备来开展农业经济管理,比如借助于相关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农业发展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对比,深入了解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过程等。还可以借助于相关的平台农业信息,对农产品进行销售等,这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推动农业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意识低下
电商时代虽然能够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带来诸多有利条件,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地区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都不足,在实际发展中不注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效果不理想。因为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都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整体管理制度较为单一,而且大部分都是农户自家管理,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位,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不注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所以整体信息化管理效果十分不理想,亟待对这一问题进行改善。
(二)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开展离不开专业化的技术人员,由于农业生产的主体大部分都是农民,他们的信息化技术通常较低,如果不注重对其进行培训,无法提升其技术水平,那么就难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效果。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缺乏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且不注重对农民开展信息化培训,整体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时展需求,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效果。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資源开发力度较低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包含很多细节性的内容,只有做好每一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够真正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但是当前由于农业经济管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缺失,导致其信息化资源开发的力度较低,各个方面的信息难以共享,影响了整体工作的开展。
三、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一)提升相关人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意识
要想提升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必须要提升相关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强化这方面的意识,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农业生产和管理中,才能够推动整体管理效果的提升。这就要求个地区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宜传,为农民普及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并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对应的设备或者系统等,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开展,政府还可以成立专门的资金管理小组,对所拨的资金进行系统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都可以运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方面。
(二)加强人才培养
第一,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在电商时代,各地政府应当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可以从外部引进专业化技能水平高的人员,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将本地区信息化水平高的人员送往专业机构参加培训,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有效服务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只有培养出来一批既懂得农村经营管理、有农业生产知识又有高科技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才能够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开展提供充足的保障。第二,要对农民进行培训,建立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队伍。要重视农民培训,积极为农民灌输信息化知识,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其有更高的信息认知能力,在农业发展中更好地引入信息化技术。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业推广学校学生以及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的作用,多鼓励其开展公益农业技术讲座或者开展相关的培训等,采用各种形式为农民传递技术知识,促进农民技术水平的提升。
(三)科学整合资源,提升合作力度,促进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
第一,要构建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机制,颁布相关政策,逐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并对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推动农业相关资源的共享和兼容。并且还要结合农民、农村、农亚的不同需求收集对应的数据和资料,确保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并提升农业信息源以及信息渠道的发觉、开拓等工作,对信息源进行全面把控,做好信息加工,去伪存真,确保所搜集的信息准确和完整。第二,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比如与相关媒体以及通信企业等进行合作,将农民在这方面的压力降低,确保农民能够在各方面得到帮助,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乡村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新时代的要求,但是在我们国家进行乡村振兴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境,这些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我们国家新时期乡村发展的脚步。本文结合了现如今乡村状况的分析,对如何更好地运用乡村振兴策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乡村;振兴策略;优化措施
一、我国现如今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我们国家现实性农亚经济也随着时展在不断的改善与完善,但是我们国家农业经济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国家农业经济境界的转变[1]。
第一个问题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大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较为落后。农业是我们国家基础性产业,同时在我们国家经济中农业占的比额也是较大的,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对农业进行改革的工作是十分巨大且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完成的。虽然我们国家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是现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是较为落后的。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国家部分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较快,这些地区逐渐了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同时他们的生产劳作方式也在不断的按现代化的要求在逐渐转变。但是在其余地区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虽然所带来的生产产值能够给农业劳作家庭带来温饱,但是这种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在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中,他们缺乏支柱性产业,大多数的农户都是按着他们过去传统的经验对产物进行种植,他们种植的方向也只是根据现如今他们的需求进行种植,同时,在部分地区人口流失十分严重,大多数人选择进城务工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这就导致了在农村地区进行农业工作的工作者严重不足或者是劳动力老年化现象十分严重[2]。
其次,在部分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当地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就会导致大多数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力去进行大量的劳作,这种劳作方式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没有办法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而且仅仅依赖人力去进行工作,很大程度上对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带来了一定的组织。在人力的条件下,是没有办法给农作物带来更好的生长条件,没有办法调控室外气温,没有办法对播种的时间以及浇水量进行精准控制。但是在完善基础设施后能够采用温室种植等科技手段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后也能够对农作物的质量进行一定的提高与保障。在我们国家部分地区,虽然己经率先接触了高兴去农业,同时也对农业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与发展,但是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办法采用高科技农业产业,不仅如此有些地区连农业工作的基础设施也较为老套落后,连正常的农业工作都没有办法保障。
最后是在我们国家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部分管理者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同时在他们所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信息化运用水平也较低。在我们国家部分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在农业生产中没有设立合适的竞争机制,也没有对从事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素质上的筛选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大多数都是靠天吃饭,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生产产值也没有办法得到提高。在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没有办法对信息化进行很好的应用。对一些农业生产的方式与方法没有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及时的推广与宜传,造成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时节滞后,造成后期农产品滞销的情况[3]。
二、乡村振兴策略对农业发展的展望
为了推动我们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乡村振兴策略。这一策略对我们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目标以及新任务。因为农业是我们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所以推动农业的发展,对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提升我们国家综合实力有着莫大的帮助。在乡村振兴策略中,首先坚持的一点就是要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优先的推动,这种推动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科技对农村中的农业生产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提高。其次,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要大量引进高素质农业生产人员回村,提高当地乡村农业的生产质量与水平。鼓励和推动农业工作者创新创业,着力对农民的收入进行提高,吸引城里务工的人员返乡创业,同时,坚持把创新创业放在农业发展的第一位置,对农业的经营机制逐步的完善,并且打破过去传统农业的局限性推动农业朝多方面发展。最后是在我们国家进行农业经济转变与发展的过程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我们国家农业健康长久的发展。推动我们国家农业发展,并不是要求我们国家农业在短时间内所产生的经济产值快速提高,而是要们国家的农业以一种绿色的,可持续的方式去逐步发展。同时,在我们国家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与转变过程中,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而不是为了经济产值而透支土壤的生产能力。
三、乡村振兴策略应用概述
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更好的优化,首先,我们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对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上的法律法规进行健全与规范。法律从来都是一个国家的立根之本,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中的法律法规,从一个侧面来说是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帮助。同时,在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之下,对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建立与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农业工作者的根本利益,同时也能够在农业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候,能够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在这些法律法规完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立足于乡村振兴的理念,并且根据当地所属的环境与条件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与推广。在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传统方式不同,所以在进行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一套法规应用在所有地区上面。在完善法律法规之后,要对国家提出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进行有效的推进与落实,优化乡村中的生产管理模式,推动农业工作者创新创亚,并且对农业工作者给予一定的规范,以及对非法劳作的农业主作者进行一定的惩处。
其次,需要对我们国家现如今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进行推广与创新。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是进行科技化种植的,合理的科学农业耕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工作的质量以及节约了在农业工作過程中的人力投入。同时,国家在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的过程中,对部分地区也要完善他们的农业基础设施。确保他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能够正常运行。
最后是要加强团队建设以及开展信息化的管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是仅仅依靠个人就能够完成整个农业系统的操作,农业系统的操作是要依靠一个团队去完善和推进的。可以吸收各种方面的人才去进行团队的构筑,在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中,部分人员擅长信息技术管理,部分人员擅长机械方面的应用,在团队中,应该根据每个人擅长方向的不同而进行工作任务的分配,同时在团队中也要设立合适的强惩机制,避免部分人员在团队中消极怠工,从而导致整个团队工作的进程落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就在于提升管理团队的素质,在管理团队中要注重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同时在这个团队中,要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自我提升意识,让他们主动吸收新实现技术同时将信息新技术教授给现如今的基层农业工作者。在从事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善于运用信息化管理是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这也是农业发农业发展符合现代化的要求之一。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新的生产技术及生产资料在同一平台上面进行发放,同时农业工作者也能够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不仅如此运用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对我们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进行提升,同时也能够将我们国家农业经济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整合,加强我们国家对农业的管理。并且信息化的平台也能够使各地农业工作者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也能够使他们之间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推动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
农业的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抗旱抗涝、翻整土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设备替代畜力和人力,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复种指数,从一年一熟升级为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播种、喷洒药剂和施肥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化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其次,表现为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后,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农业机械更好的融合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更大程度地调动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充分结合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宣传推广工作,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机生产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及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和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对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项基金,给农业机械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提供稳妥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也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格局和不同生产特色出发,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情况,下大力气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提升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各地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最后,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引发了农村社会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态势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化,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活动中占的比重,这样才能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导致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因此要考虑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防止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后,能够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管理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推广过程,建立规章制度,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混乱状态问题,从而提高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的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机械化知识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作者:李小卫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沙河街道办事处
1.1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自发展以来,就被认为既可以增加农村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又具有一定的生态性,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地方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2005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我国各地农业发展,特别是城市近郊和旅游区域开展开来。现在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休闲农业在林州发展的潜力与基础
我国休闲农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林州市本身也具有休闲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基础。①政府政策。国家和林州本地对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的全面支持,包括金融、土地、科技等方面。②林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三省交界,且铁路和公路交通发达,史书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的记载。③旅游业发达,现在已经形成了以红旗渠为主的红色教育游,以太行大峡谷为主的绿色生态游和以林虑山为主的蓝色滑翔游的“红绿蓝”三色品牌旅游特征。2014年“五一”3天假期林州市共接待游客23.4万人次。④人力资源丰富。乡村人口数达867597,且多数农民出身,给予休闲农业有力支持。
2休闲农业经济在林州发展策略
2.1目标明确,服务市场
2.1.1市场定位。休闲农业大发展首先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休闲农业建设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确定休闲农业的市场类型和服务对象,切忌不顾市场的需求,建设“面子工程”,或在建设中盲目发展,导致“供需不平衡”。在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生态效益,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1.2服务定位。①距离定位。休闲农业的服务距离标准为短距离、短时间。因此在休闲农业建设初期,应该根据定位确定建设规格,在林州距离定位应该在立足本地市区居民需要的同时,服务周边几个中小型城市,如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晋城、长治、邯郸,车程应该保证在2h左右。②时间定位。休闲农业的发展应该和中小景点相结合,主要以节假日和小长假服务为主,保证在1~2d内可以完成农业的休闲体验。③客源定位。调查结果显示,休闲农业的服务对象年收入区间多数在3万~10万元,因此在建设的同时应保证建设规格和规模,保证产业发展和对象的平衡性。对林州休闲农业的客源市场进行细分,主要包括家庭自驾游市场、城市企业和机关职员的旅游市场、青少年农业活动或体验市场、老年人的休闲养老市场等。
2.2品牌和文化建设
休闲农业在发展的同时,应该特别注重文化和品牌的建设。休闲农业的内涵同时要求其应该体现旅游和农业协调的发展方针,即在休闲农业中体现出地方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农业特色,实现真正的特色发展。对林州市来讲,特别应该注重的是红旗渠文化的发展,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在休闲农业中以适当的方式加以体现。同时林州市“小推车”的文化气息,石板岩的“石板文化”等都是可以在休闲农业中加以利用和发展的。
2.3第三产业水平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林州市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红旗渠建设,80年代的10万建筑大军出太行,90年代的工商业大发展,形成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三部曲,但就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而言,仍然和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包括:①服务场所环境有待提高。林州市现有的休闲农业主要由当地农民在原有农业生产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受到资金限制和素质水平限制,虽然地方特色保留较好,但“脏乱差”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②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由于受到小农意识的影响,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家庭式”和“乡村式”的发展观念,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接待中仍是农民自有的待人接物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高速发展的经济,所以如何提高或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人员素质,特别是管理人员素质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③服务项目应该多元化发展。“采摘”文化深入人心,所以休闲农业整体发展模式比较单一,游客参观体验出现审美疲劳,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所以应该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开发一些新项目,如“健康黑色园艺文化观光休闲园”,“红旗渠红色文化农业体验园”,“原始石板乡村体验园”等,实现地区自有特色。
3结语
1.拓宽浦东农业的发展新空间
浦东新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糊舰麵,大量陳驗占用,使翻絲业发励空剛冑纖小。目此,棘駆魏贼业,自外寻撤展领是必然的选择。
2.可以满足人民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愈加注重。要求农业生产者生产出绿色有机农产品愿望越来越强烈。但要生产出绿色、有机农产品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水、土壤、空气的要求很严格。域外广大农村、山区,这些地方基本保持水体洁净、空气清新、土壤无污染的好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出的农产品能符合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标准。
3.建立上海后方农产品生产基地,丰富上海农
产品市场。上海大都市,人口众多,日消耗农产品量大。农副产品的供应一直是上海的重要工作。浦东新区的农业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到域外去发展农产品生产,以供应上海市场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禽、蛋、猪、蔬菜、大米的生产到邻近的省市开辟生产基地,直接供应上海,这对于上海大都市农副产品的供应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大大缓解了上海的农产品供应紧张度,使上海大市场农产品供应更丰裕。
4.资金、技术的溢出效应,实现双赢的格局
浦东新区农业企业利用资金、技术投资当地农业,不仅发展了企业的自身,也提升了当地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大量的设施农业的发展,如温室花卉、温室蔬菜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使投资地一下子跨进农业现代化的门槛。花卉、种苗、瓜果的组织培养法,高效高产种苗的推广使用,农业产业化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的运用等,都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上海企业既获得了发展的空间,又提升了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并带动了当地农民种养业的发展,使农民致富,也使双方都获得了好处,实现了双赢的格局。
二、发展域外农业的战略举措
浦东新区区域面积狭小,又因城镇化建设和市政建设等用地的需要,耕地逐年减少,农业发展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浦东农业要有新发展,发展域外农业是最好的选择。发展域外农业要有新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植浦东新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以浦东新区的区位、品牌,资金、人才、管理、市场等优势与域外农业知名企业、品牌、环境、物种、劳力、土地等资源及行政、政策、市场等优势相结合,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早规划早部署,积极发展域外农业经济。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
1.利用浦东新区的农业优势资源,开辟域外农产品生产基地,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浦东新区背靠上海国际大都市,农产品市场容量很大,到域外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可生产出“高端、高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以丰富市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当前应加快如下基地的战略规划和建设:第一,建立畜禽养殖加工基地。现在,在域外发展的禽、蛋、鸽子、生猪等生产加工基地,规模不够大。在原有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以上海良元集团公司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冷鲜鸡的加工能力。上海良元集团在江苏海门建有加工基地,在目前域外加工能力900万羽的基础上,再扩大1一2倍,做大做强冷鲜鸡的加工产业。第二,建立禽蛋生产基地。以上海汇绿禽蛋有限公司为基础,进一步发展禽蛋生产。上海汇绿禽蛋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强”牌鲜鸡蛋是上海的名牌产品,被上海列为免检产品,在上海享有很好的声誉。它在江苏南通市有鲜鸡蛋生产基地,年产鲜鸡蛋2300吨。在苏北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建设苏北鲜鸡蛋生产基地,进一步满足上海市民对“阿强”牌鲜鸡蛋的需求。还可把“阿强”牌等品牌的鲜鸡蛋推向全国。第三,建立生猪生产基地。目前在域外建立生猪基地的有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在江西吉安饲养生猪5000头的基地,上海旭丽畜禽有限公司在江苏南通建有10000头的生产基地。以这两个基地为基础,禾1自斗、胃力成^低进一步扩大生产生猪的规模,把它们打造成实力强大的域外生猪生产的基地,使其成为上海猪肉供应的前沿基地。第四,建立稻谷生产基地。上海沧海桑田有限公司在江苏、浙江、山东建有水稻生产基地14万亩,上海垠海贸易有限公司在江苏、东北建有40000亩水稻生产基地。以此为基础,发展域外水稻生产,建立商品粮基地。第五,建立花卉、种苗出口基地。上海大地种苗有限公司,上海怡源种苗有限公司在辽宁、云南、大连、江苏、北京、陕西等地建有花卉种苗基地,规模达到2373亩,产值达到4700万元,80%出口,可以此为基础,大力拓展花卉种苗产地,使其成为花卉、种苗的出口基地。第六,建立药材基地。上海鲜花港发展有限公司在云南发展百合、铁皮石斛等药材种植也达到一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药材种植业,打造较大规模的药材生产基地。第七,建立蔬菜种植基地,上海新凤蜜露专业合作社、上海新城农产品有限公司、盐城台农开发公司、上海越亚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在上海市郊区松江、金山、奉贤、辽宁省的阜新、江苏省的盐城建有蔬菜生产基地,生产规模达到5000亩,生产的蔬菜70%返销上海。
2.实行横向联合,组成产业联盟,发展域外农业经济。浦东新区的农业企业对外发展农业多数以单兵作战的形式进行,往往势单力簿,经不起风浪,收效也差。只有实行横向联合,组成产业联盟或集团,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好域外农业。
(1)粮食生产联盟。上海沧海桑地有限公司和上海垠海贸易有限公司,这两个农业企业是粮食生产的大企业。域外生产规模接近18.44万亩,加上本地区的生产基地达到22万亩。生产区域涉及到江苏、浙江、山东及东北三省,产值达到6亿多元,如果这两个企业联合起来,再加上中小粮食种植企业的参加,企业的规模将更加扩大。
(2)生猪生产联盟。浦东新区在域外有生猪生产基地的是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和上海旭丽禽畜生产合作社,分别在江西吉安和江苏南通,饲养规模是5000头和10000头。虽然只有两家,但生猪生产水平是国内领先的,生产总规模年出栏肉猪可达十多万头。祥欣公司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苗猪和肉猪生产基地,具有一流的生产设施和饲养管理技术。他们组合成产业联盟,集先进的生产设施和饲养管理技术,再发展中小生猪生产企业和养户,就可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生猪和苗猪生产的产业联盟,对稳定市场供应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禽蛋生产、加工联盟。浦东新区在域外农业投资生产中,禽蛋生产、加工最具规模,有5个企业在江苏、安徽、新疆等建有生产基地,饲养蛋鸡35万羽,种鸡11.8万羽,肉鸡290.5万羽,肉鸽901万羽(含1万只种鸽),饲养总规模达到1238.3万羽,两个肉禽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800万羽。主要生产、加工基地大多数集中靠近上海的江苏苏北和安徽等地区。这个地区总饲养量达到1218.3万羽,占到98%。肉禽加工企业全部在江苏的海门和泰州地区,这6个肉禽生产和肉禽加工企业(其中1个既生产又是加工企业)。这里不乏知名品牌,上海汇绿禽蛋生产的“阿强”鸡蛋是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良元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冷鲜鸡的大型加工企业,它的供应量占到上海市冷鲜禽肉供应量的50%,立春鸽业的冷鲜鸽是上海第一的供应企业,其他如红宝、郁盛、旭丽、志忠等专业合作社都负有盛誉。他们的结合不仅知名度、信誉度好,而且生产设施先进、饲养管理科技水平高,它们的联合可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等多环节的一体化联盟。
(4)花卉、药材、种苗联盟。现有的花卉、药材、种苗企业是上海大地种苗有限公司、上海怡源种苗有限公司和上海鲜花港发展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花卉、药材、种苗的公司。涉及的地区有云南、江苏、北京、陕西、辽宁、四川等省市,生产规模较大,生产面积4393亩,总产值达到2.08亿元,出口比重占到50%。这几个企业的联盟,可以高科技为生产手段,弓丨领花卉、药材、种苗业的生产和出口潮流。农业企业产业联盟可以到工商企业登记,成为一个合法企业组织。可以是紧密型的,也可以是松散型的。紧密型产业联盟,组建比较困难,因为涉及到资产、人事、财务等一系列事情,以及各个企业的意愿等问题,事情比较复杂。好处是,实力强大,比较能够协调,工作效率高。松散型的产业联盟,组建比较容易,筹集点注册资金,成立个董事会,就是在对外交往中,用产业联盟的名义而已。好处是,组建容易,意愿性强,对外影响大,威信高,容易幵展工作。
3.发挥浦东农业品牌资源优势,做大做好域外农业。南汇水蜜桃、南汇8424西瓜、祥欣种猪、新场矮脚青菜、上海翠冠梨、红刚青扁豆、阿强鲜鸡蛋、良元冷鲜鸡、立春冷鲜鸽。稻米、花卉、药材、种源农业,在上海和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发扬光大推向全国乃至世界。首先,要对知名企业物种进行梳理。其次,要推出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在外发展养殖业。第三,要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帮助域外农业提升现化化水平。第四,要发展商务平台等营销网络,提升浦东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二)实施“引进来”战略就是依托上海自由贸易区
两特的区位优势,建设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区,用全国、世界的农业资源来发展浦东新区农业,实现农业新增长。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的基本构想:建设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要走“内强总部,外拓基地”之路。按照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思路,把企业总部、行政总部、研发总部、营销总部设在园区内,在外建设基地,办工厂,设窗口。在国内和国外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通过资本外移、产品外移等形式,实现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基本做法:
(1)积极引进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跨国公司等知名的农业企业。把重点放在吸引农业高科技企业和最具活力、高附加值的农业企业。浦东新区要抢占先机,形成一个生产基地遍布国际、国内,市场网络连接国内外的农业总部集团群。
(2)积极发展“三高”农业,加快农业的转型升级。浦东新区50万亩的耕地,要发展高端、高质、高附加值的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成为像荷兰、以色列国家那样的农业设施、科技水平一流的科技创新型农业。
(3)培育市场实力,建设国际农产品集散地。浦东新区有两港和上海大市场的优势。利用这个优势,在建设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区的基础上,建设国际农产品集散地。首先,发展经营队伍,发展经营型企业。第二,组建物流平台,使物流顺畅。第三,组建国际国内营销网络。第四,建立电子信息平台,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连接起来。
三、发展域外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到国内、国际发展农业,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企业进而发展国际农业总部经济是客观的必然,它是浦东新区农业发展的延伸,也是浦东新区的农业和域外农业的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农业发展。为此,提出发展域外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和完善域外农业经济发展
机制健全和完善域外农业经济的发展机制是发展的必然。从政府层面来讲,在区政府应建立域外农业发展指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主要职能是:制订域外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计划),制订“走出去”和"引进来”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协调投资地有关方面的关系,研究域外农业的投向,全面掌握域外农业企业的运营情况,做好域外农业企业的保障工作。
2.建立域外农业投资发展互助基金域外
农业投资发展互助基金的主要职能是帮助浦东新区农业企业在外投资或在运营过程中,解决暂时性资金困难。基金的主要来源是浦东新区农业企业自愿交纳的资金、银行的借贷、政府的支助等组成。基金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制订详细的发放,还款的规则和程序,并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发放。基金的借贷实行低息制度,低于银行同期利息的50%,基本保证不亏本和略有增长为标准。基金实行第三方存款的方式,实行银行资金监管制度,并把使用情况月月向浦东新区域外农业经济指导机构汇报,以此,保证基金安全使用。区财政、银行等金融部门应拿出一定资金,帮助建立域外农业互助基金;对于困难企业,财政给予一定贷款贴息资金;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应给予域外农业企业低息和无息贷款,帮助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本地的农业保险部门要延伸保险区域,本地的域外农业企业在外地的农业经营项目也应包含在保险范围内,解除它们的后顾之忧。统计部门应把浦东新区在域外投资发展的农业基地和加工项目所产生的农业产值和出口产值统计在浦东新区农业总产值在内。
3.制定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区的有关政策政策是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任何建设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政保证。因此,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区建设成败关键是政策的保证。
(1)财政金融政策。除国家财政、金融部门直接对国际农业总部经济园区的直接扶持外,要拓宽投资渠道,吸引各类资本如外资、国资、民营资本参与对总部园区的建设。
(2)土地政策。在国家对土地宏观调控背景下,尽量挤出土地,落实总部园区建设用地,在价格上,可适当定价,在各项费用上可适当减免。
随着综合国力和综合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也推动着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遵循一条科技创新、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产业化的进程,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不断优化和发展。机械化和产业化生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各种农用机械在相关政策和法规指导下得到了推广与运用,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村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广大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充分解放,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也向更高的层次跨越。
二、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特点有集约化和高效化、地域化和规模化以及现代化和社会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小觑的问题。首先,完善的产业化运作机制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首要动力。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合作组织协作形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够稳定,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农业经济合作的积极作用,责任权利关系不够清晰,内部合作运行机制不规范。其次,由于传统农业发展造成的桎梏,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较弱,体现在市场主体和农业经济产品上。农业经济实体的规模小、实力弱、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加工深度不高,加工转化率和增值率低,无法抵御市场的风险。再次,农业区域经济与特色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实体是主导型产业,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源头和基础。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实体的实力、规模和竞争力普遍较弱,产业发展辐射联动能力较弱,缺乏长远发展的潜力。此外,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将广大农户统一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方式,而我国多数农业合作组织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较差,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产业化组织机构缺失严重。最后,产业化优惠政策的落实相当困难。在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落实工作进行较缓慢,实际操作性差,有关部门对惠农政策的具体实施对象和主体不能细化处理,导致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发展进程缓慢。
三、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加强领导,坚持宏观调控。
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是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全局的头等大事,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特别是县级领导必须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重要工作,组织成立专门的协调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各方面问题,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重点培养项目。建立领导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使各个部门、单位和环节既能积极参与分工,又能有效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根据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发主导型产业的潜能,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优化农业经济产业化结构。要注重农业经济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开发和管理,重视协调农业经济实体发展的潜力资源,规范和扶持农业经济产业市场,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长远科学发展。
2.坚持科技创新,机制创新。
农业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需要以科学技术的普及为基础,促进、依靠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因劳动力制宜,全面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规模化效应,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综合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经济的多元化、产业化发展。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是要建立合理健全的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运行机制,要切实处理好各经营环节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其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健全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包括四大机制,首先是利益分享机制,风险与利益的一体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利益结构若出现了失衡的局面,则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产业化经营的起步阶段,各级政府要强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协调产业化经营机制内外部的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第二是行为约束机制,即契约、合同机制,使农门与市场与企业形成双向的约束,以保证农产品的顺利销售,形成稳定的共同利益合作。三是市场制衡机制,即通过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市场垄断效应,通过市场制衡机制的调节来抵御和减轻市场波动所造成的风险和不利影响。最后是辐射带动机制,是指一某个产业为先导,带动另一个或数个产业的全面发展,进而激发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
3.培育市场,注重人才开发。
现代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本质上说就是发展市场农业经济,积极培育、努力开拓市场,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和前提。地方政府要积极培育市场,培育市场主体,进一步把商品经营的权利还给农民,确保农民在市场中的等价交换,平等地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发展开放型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要求切实转变人才培养观念,重视综合性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培养,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和发展技术型人才,创造和谐的人才资源环境,组建开放性经济合作组织机构与联合形式,进而推动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4.健全服务,坚持科学管理。
根据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只有小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才能统筹兼顾,确保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的有序发展。要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把服务市场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形成区域化布局和群体化生产,以获得规模效应。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组织方式、基本经营方式和资源配置形式的深刻变革,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需要深入转换政府职能,建立起一个多层次和多种所有制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为现代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咨询等服务。要从实际出发,保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完善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政策体系,健全土地经营流转市场,加强农业经济产业化的政策和方案研究,规范管理和运作,保障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