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氛围 习惯
目前,有些学校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尚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消极被动,总觉得阅读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存在着厌烦情绪。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指导学生理解书籍,热爱书籍,从而主动积极地阅读,在阅读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一.营造氛围保持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可以在班级里进行一次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班会,让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读过的好书,讲述读书带给自己的好处。还可以让同学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在阅读中摘录的一些好词、好句、好的片段。通过这样的班会,同学们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书带给他们的好处,从而产生无穷的阅读乐趣。氛围是一种语言,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为了营造读书的浓厚氛围,我们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发动学生捐赠各种图书,还可以使用漂流书。为了提高班级图书的流通率和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特设一名工作责任性强的同学作为图书管理员,负责做好同学们每天借阅和归还的记录,同时也负责做好图书的更新、交换和补充。另外,还可以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的行动中来,以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教师可以召开阅读主题家长会,给家长讲清读书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等内容,争取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使学校和家庭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孩子的读书活动提供优良的条件,拓展读书活动空间。
二.培养习惯保持兴趣。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因此,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可以通过对孩子和家长的调查,了解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每月为学生开列相应的推荐书目供他们选择阅读,并在班级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让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写明推荐理由,让同学们互相影响,养成选择读好书的习惯。还可以制定“我读书,我快乐”的班级读书口号,定期举行读书汇报活动,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收获和感想,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积累,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同时,教师应专门在班级里上阅读指导课,加强读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运用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的习惯。
三.开展活动巩固兴趣。为了巩固学生对读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一是每周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树立起优秀学生典型,评选“读书之星”。二是举行旧书跳蚤市场交换活动,让学生把家里闲置或者自己看过的书带到学校来,在班级里与其他同学进行旧书交换,这样就获得了资源共享。三是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书中的内容,来加深体会。四是开展“故事大王”比赛活动,让孩子把看过的口头表达出来。五是开展“精彩5分钟”活动,每天利用语文课前5分钟,让学生上讲台来介绍自己的阅读收获,可以说一个故事、笑话、科学常识,或是谈谈自己喜欢的书。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增强了读书的积极性。
可是在现实中,名著阅读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学生离名著越来越远,阅读变得越来越假。当大量的“搞笑剧”、“穿越剧”、“古装爱情剧”、“动漫片”充斥荧屏时,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哪里还有兴趣再去读那些晦涩的鲁迅和雨果?一个个被各门功课作业逼得累到深夜的学生哪里还有时间有精力再去翻那些“累人的大部头”?学生书包、桌屉里塞满了玩具、MP3、手机,哪里还喜欢买《简爱》和《人间喜剧》?
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许多学生不得不在考前“搞突击”、“背资料”、“写卡片”,充其量只是记一记名著的名称、作者、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囫囵吞枣而已,至于作品的细节、语言特点、思想内涵就茫然无知了。因此,名著丰富的知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名著精美的写作构思和语言学生无法借鉴,名著真善美的思想学生无法得到熏陶。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名著阅读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
一、知识层面要真读
只有深入阅读名著本身,才能掌握具体实在的一些东西。从近年来各地中考对文学名著的考查趋势来看,不仅仅停留在常识方面的考查,而是更注重对具体内容甚至是细节的考查,甚至要求学生对文学名著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要达到“鉴赏”、“评价”, 如果没有读过原著,可能就要失分。如:“下面几段话中,甲、乙、丙、丁分别指谁?”①在乱石山碧波潭底,孙悟空变作一只螃蟹,偷走了【甲】的避水金睛兽,随即到芭蕉洞哄骗罗刹女。②夜里家中失火了,【乙】头顶麻袋,裹着给马披的被子,冲进大火中抢救出硫酸盐罐,拦住受惊吓的枣红马,央求邻居一起抢救仓库。③【丙】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他曾说:“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④快到收割的时候了,麦子长得至少有十多米高。【丁】走了一个小时才走到这一片田的尽头。再如:“衍太太是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精通礼节的人,鲁迅在《父亲的病》、《琐记》、《狗·猫·鼠》中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这个分析对不对?
从以上试题可以看出,如果学生不深入读原著,就难以判断出具体情节当中牵涉的人物、事件,更不能完整地感受人物形象、语言特色、思想主题。
当然,真读并非易事,不要说古今中外的名著浩繁如星,就连《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十几部作品要全部读完,也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
首先要有计划,统筹安排。阅读任务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参照语文教材中“名著引读”评介的书目,遵循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分年级、分学期选定课外名著必读书目。比如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就推荐他熟悉的,如《西游记》、《童年》等,还可根据所学课文选准时机,适时推荐:学了《丑小鸭》后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教了《荒岛余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等等。八年级阅读《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和《名人传》。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和鉴赏能力,就阅读《傅雷家书》、《培根随笔》、《简·爱》、《格列夫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等。切不可贪多求快,或等到快中考了才搞突击,以讲代读,以练代读。
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根据实际,同学们可以采取“精读为主,泛读为辅”的阅读法。泛读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了解书名、作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然后是略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其内容的字、句、段落;精彩部分和难点,就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精读时可以品人物、品情节、品写法、品语言等。
二、能力层面要真学
我们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能得点高分或高谈阔论时炫耀一下自己的学识,更多的是汲取名著当中精美的语言和新巧的写作构思。众所周知,许多名著,首先是语言艺术的典范。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的形象以及主题的展示都靠语言的魅力而闪光。语言艺术是决定作品共鸣度、感染力甚至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表现风格。当我们读到《繁星》和《春水》,就会感受到冰心语言的温柔亲切、微带忧郁、含而不露、清新秀丽;当我们读到“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时,就会感受到鲁迅语言的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当我们读到“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时,就会感受到莫泊桑语言的简洁、锐利、同情;当我们读到《巴黎圣母院》时,就会为雨果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瑰丽的色彩和感情澎湃、气势磅礴的语言而折服。
除了学习语言,我们还要体会文学大家们是怎样构思文章框架结构、怎样构思人物塑造、怎样剪裁各种事件场面的。
因此,在读名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动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是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进而指导学生欣赏语言,写批注,或进行语段的仿写,还可以写读书心得体会、写读后感,甚至缩写、改写。总之,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愿文学名著能给我们的写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思想层面要真悟
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人心浮躁、行为乖张、人格异化、精神功利、品位低俗,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凶杀打斗,浸泡于蹦迪的刺激喧嚣,(上接第7页)缠绵于QQ虚幻的情感,对知识、对科学的追求淡化了,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没有了,对理想、对人生的庄严感消失了。在快餐文化的盛宴中,我们有许多学生已经迷失了。
是的,读高尔基《我的大学》决定不了你能否考上大学,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决定不了你能否成为名人,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也不能帮你换更多的钱,但它们至少能启迪你的人生、陶冶你的性情、培养你健康的心灵。
“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 ……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我们跟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是简爱的经典语言,她告诉人们,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应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庄重的尊严生活。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能被打败。”这是《老人与海》中那个“硬汉”形象。
人的生活处处充满痛苦,充满挫折,充满难以逾越的挑战,无论它们有多么强大,也不要消沉和退缩,你可以被打垮,但你不能轻易言弃。你可以最后没有胜利,但你必须努力地奋斗在其中的每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