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毕业音乐会总结

毕业音乐会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毕业音乐会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毕业音乐会总结

毕业音乐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硕士教育 调查问卷 课程设置 学生反馈

“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记录与比较”项目是在教育部批准艺术硕士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教育初始时期,试图通过对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状况在教学、学习以及课外交流活动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以得到量化分析结果的跨学科研究课题。采用数据采集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体系的教学、课程设置、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学习状况的主观意见反馈做第一手资料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是该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数据收集和分析目的是除了常规的理论研究之外,规范和改善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微观体系,从量化的参数分析结果研究该体系是否能够达到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艺术硕士教育目标的要求;研究艺术硕士教育体系各个环节中的关键元素如何对教育成果产生影响;研究教学中的主要角色教师和学生在通过一个教学周期的学习和教学之后,对整个艺术硕士教育直观的综合印象产生了哪些变化。

一、调查问卷的背景

此次学生跟踪调查问卷是接续第一次调查问卷的思路,针对第一次问卷的分析结果和倾向性结论设计而成。学生是艺术硕士教育的受体,针对教育的主观感受能够最直接地反映浅表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进一步深入分析的切入点。这次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依据项目立项的研究意图,多方面地触及硕士研究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之后对学校教学和学习方面相关问题的想法和态度。综合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和其他数据采集的分析结果,完成一个初步的、基于实际接触得到的数据分析报告,同时为建立进一步分析课程设置数学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此次调查问卷发放的时间在2014年。调查的目的是,直接了解学生经过音乐演奏专业硕士课程学习之后,对教学体系中的具体问题的直观感受和评价。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是2012年入学的音乐表演专业(包括钢琴、声乐和器乐演奏等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这种抽样调查的方式简单易行、问卷制作的封闭式问题对调查对象完全一致、分析归纳数据简单准确,与项目最终的目的比较吻合。这次问卷发放的范围覆盖了全国范围内的39所院校。

第二次问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39所院校中的钢琴和声乐专业的艺术硕士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了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85份,有效率占97.5%。

二、调查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一共分为十个问题。前五个问题涉及学习的感受和收获。第一个问题即“艺术硕士阶段学习与本科阶段学习的最大差异”,从“课程深度、考试要求、学习目的性、没有差异”等方面了解学生从本科到硕士阶段对学习差异的综合感受。这是一个多选题。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试图得到经过两年学习的学生对艺术硕士专业课程的直观反映。四个选题的设置也是通过一个先期阶段调查之后得到具有比较典型问题的回答。再次在问卷中设置,是想进一步确认这些问题存在的普遍性。

第二个问题也是一道多选题,即“你认为表演能力的提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A技术技巧、B作品理解、C创造发挥空间、D稳定心理素质、E音乐会项目设计”。这个问题是针对艺术硕士教育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那一个方面而设。尽管最终的考核形式会以演奏和论文的方式,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收获会有侧重。这些问题能够反映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三个问题即“毕业音乐会能否全面反映艺术硕士学习的真实收获?A全面反映了学习成果、B需要论文的理论补充、C部分反映、D差距很大”。毕业音乐会是音乐专业表演专业艺术硕士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和演奏技艺的最终呈现方式。各个院系艺术硕士教育对表演实践和理论学习各有侧重。这个问题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如何看待毕业音乐会的考核效果。

第四个问题即“专业理论课对表演的帮助在哪几方面?A 更容易理解作品、B 使表演更趋理性、C 更容易记忆作品的演奏要点、D与提升表演水平关系不大、E 更好地把握作品整体结构”。这个多选题涉及到了目前表演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与表演实践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先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对于理论课与实践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做过理论上的分析。该问题是想得到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五个问题即“专业(实践)课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尖锐直接的问题。同第一个问题类似,是一个能够从数据上得出直接结论的问题。有的时候简单直接的感受更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直逼问题的实质。

后五个问题则侧重了解课程设置的几个特定内容。第六个问题,“选修课的必要性”。选修课是一个充分体现教学理念特点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一个衡量指标,也充分体现了各个学校在教学方面的课程设置和师资状况的配置。第七个问题,“列出对自己能力提高影响最大的三门课程”。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范围做比对。设置的目的是试图证明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分类。是否存在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教师与学生之间等各种分类关系在学生中的影响。第八个问题,“你认为毕业论文的作用:A 音乐会作品的文字阐释、B表演技能提高的理论阐释、C 艺术硕士学习的全面总结、D与专业表演关系不大”。毕业论文是表演艺术硕士衡量毕业学习成果考核毕业成绩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相对于原来理论硕士学位的学习,毕业论文的地位可能具有了新的位置。这个问题是艺术硕士教育从尝试到成熟过程的一个标志。特别有意义的是毕业论文与毕业音乐会之间的关系。第九个问题,“艺术硕士学习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哪几方面?A提高音乐表演技能、B事业进步的阶梯、C就业的需要、D走一步算一步”。这是一个单选题,目的是考察学生经过阶段性学习之后,对自己学习的前瞻性判断,同时,考查学生学习的功利性。第十个问题,“简短一句话,说一说艺术硕士学习的感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往往最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想法,可以套用前一题的四个选项。也就是,回答问题的性质基本上可以用第九题概括艺术硕士学习必要性的具体体现来归纳。

三、调查问卷数据简析

“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与“考试要求”占回答比例最多的两个选项。这说明艺术硕士阶段学习的方向性更强,动力更加明确。课程深度差异的比例并不占优势。当然,这与问卷没有做学校之间差异性区别有关系。

第二题中“创造发挥空间”和“稳定心理素质”这两项比较少。“技术技巧”的提高占有绝对多数。这说明我们大多数被试学校的学生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基本上给予了正面的肯定,那就是提高学生的表演实践能力。“作品理解”和“音乐会项目设计”这两项的衡量标准一个是思考方式和处理方式的改变,一个是处理大型项目的筹划能力。从这方面能够看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素质的正面影响和学习能力的细节方面的注重是值得肯定的。第三个问题,毕业音乐会在艺术硕士学习中,既是一个学业上考查技术技巧的方式,又是一个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时刻。同时各个培养院校对毕业音乐会的认识也存在差异。A和C项近70%的学生给予了毕业音乐会的正面肯定。B项其实是我们认为毕业音乐会在音乐表演专业艺术硕士学业中的真实功能,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更侧重后者的地位。可以看出给予这项认可的人数只有20%,甚至还有相当部分回答认为毕业音乐会并不能如实反映学习的成果。

在涉及到作品分析、表演控制、音乐演奏记忆和作品整体结构把握等学习的四个方面。回答基本上肯定了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有近40%的人给予了负面的回答。理论课与表演艺术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还有进一步密切和完善的空间。对选修课的正面肯定其实是对表演专业个性化教学的一种期待。

毕业论文的要求曾经是艺术硕士学习要求中的热点问题。从问题的回答来看,对于毕业音乐会的认识的回答比例比较吻合。毕业论文与毕业音乐会之间的关系的确是教学和学习两方面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回答第八题时,大约有超过50%的学生都将此作为了多选题,也就是选择了两个以上选项做勾选。这一方面说明当时设计问题的时候不够严密,同时也说明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的事业选择的压力。设计此题的意图,是想将学习的动机进行各个层次上的剥离,试图在新的就业和事业升级的形势背景下,考查学生学习的动机。

最后一题的回答结果:A 项占36%的回答认为艺术硕士的学习提高了音乐表演技能;B项 87%的回答涉及了事业进一步发展;C 项80%左右的回答涉及了就业;D项几乎没有回复。四个方面的回答比例恰好能够佐证上一个问题的空缺。

这个科研项目立项初期的计划,就是对所有采集的数据做初步的归类整理、归纳和浅层次上的分析,不做结论性的结语。这份学生调查问卷的初步数据统计,比较明确地说明了经过一个周期学习的学生对当前表演专业艺术硕士教育的直接想法。这些多样的想法和态度已经顺着问卷设计者的思路归拢成为一组组目的性和方向性明晰的数据,为建立数学模型做系统的分析提供了一些可靠的依据。

(注: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重大项目“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记录与比较”,项目编号:008-105564GK196)

参考文献:

[1]张忠华.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11(6).

[2]李占秀.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J].音乐创作,2012(6).

毕业音乐会总结范文第2篇

10月26日晚8时,香港大会堂音乐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广东省青联委员、深圳九三学社社员、深圳歌唱家协会理事、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深圳大学声乐教师刘丽琳独唱音乐会在此如火如荼的上演。从求学星海音乐学院到远赴意大利深造,刘丽琳在音乐的道路上已经奋力拼搏了多年,这场音乐会成为了她新旅程的起点。她以优美酣畅的歌声表达自己在追寻音乐的梦想之旅中的幸福与快乐,也以歌抒怀,述说一路走来的汗水与艰辛。10月的香港气候宜人,刘丽琳用自己的歌声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精彩的夜晚。

精美的舞台,华彩的灯光,搭配刘丽琳大气酣畅的歌声,让到场的观众都听得入了神。音乐会以一曲《五星红旗》开场,大气的演唱中透露出这位从意大利归来的歌者对祖国的浓浓爱意,而在香港音乐厅唱响这首《五星红旗》也勾起了不少香港同胞的爱国热情,纷纷跟着唱起来。而后,刘丽琳又相继演唱了《军营飞来一只百灵》、《祖国,我为你干杯》等经典的歌曲,用歌声将对祖国的热爱勇敢的表现出来。音乐会上,刘丽琳演唱了诸如《青春小鸟》等充满民族特色的歌曲,也为大家奉献了《诺言》、《奉献》、《夏日时光》等艺术歌曲,同时还为大家演唱了歌剧《拉美摩尔露契亚》选段《四周多么寂静》以及歌剧《唐帕斯夸莱》选段《姑娘的秋波》,如此多样的曲目,将刘丽琳的歌唱实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每一曲结束,观众都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此外,音乐会还邀请到“香港四兄弟美声组合”作为表演嘉宾,他们也为观众奉献了精彩的演出,并与刘丽琳一起合作演唱了经典名曲《饮酒歌》,他们精彩的配合和完美的演唱让观众情不自禁地陷入到音乐的旋律中。

音乐会的尾声,刘丽琳在观众的掌声中返场演唱了歌曲《一杯美酒》和《我亲爱的爸爸》,为这场精彩纷呈的演唱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音乐会由深圳大学主办,同时也是刘丽琳首次在香港举办独唱音乐会。据悉,选择在香港献唱,是因为深港两地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希望将大陆美声带到香港,与喜欢音乐的香港市民共享音乐盛会。

香港的独唱音乐会并非刘丽琳今年的首场音乐会,7月22日她已成功的在深圳龙岗文化中心音乐厅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深圳市政府和龙岗区政府各级领导、广东、北京以及上海文化教育界人士及其他省份的同行出席了此次音乐会,《欧洲华人报》总编、凤凰卫视意大利记者站站长蒋明先生(泰山)更受邀专程从意大利米兰飞抵深圳参加了本次音乐盛会。

在这场归国后的首场独唱音乐会中,刘丽琳为来宾们倾情献唱了16首中外名曲,不仅有歌剧《茶花女》选段《饮酒歌》、歌剧《唐・帕斯夸勒》选段《姑娘的秋波》、《四周寂静》等意大利歌剧中的经典唱段,还有新疆民歌《一杯美酒》等优美的民族风旋律。中国著名歌唱家李源伟先生为特邀嘉宾同台演唱;著名钢琴家邢军为其伴奏。最后一首饱含深情的《我爱你中国》更是将场上气氛推向了,到场嘉宾纷纷起立鼓掌,掌声和喝彩声久久不断。

对刘丽琳来说,这两场音乐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她表示:“通过筹备和举办一场音乐会,感到了前前后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工作,更感动于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音乐会作为对学校和业内人士的一个学术性回馈是我个人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由此我也感觉到一个声乐教研者应该首先自己唱得好,然后会想办法教得好,若是只会唱而不会教则教育生涯走不远,但是反过来说有办法教的人对自己的歌唱标准也一定是严谨的,因此这场音乐会之后我会更加注重把个人与教学相结合,互相促进和拓展,争取更上一层楼。”

音乐之旅路漫漫 物换星移几度秋

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刘丽琳自小就喜欢唱唱跳跳,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音乐成为她童年最好的玩伴。音乐的旋律追逐着时光的脚步年复一年,从最初简单的喜欢到现在的热爱,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歌者对音乐的笃定与坚持。

出生于广东揭西的刘丽琳,是地道的潮汕客家人,性格十分活泼,妈妈是一名人民教师,也使得她在良好的氛围中快乐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在音乐方面的天赋逐渐显露出来,并萌生了专业系统的学习唱歌的想法,家人虽然知道走音乐这条道路并不容易,可对孩子的决定还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自此刘丽琳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旅途。

2002年刘丽琳就读于湛江艺术学校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班,在那里她跟随邝英老师系统学习声乐。学习期间她对自己在专业上的要求十分严格,琴房是她每天一定要去的地方,没有丝毫的懈怠。每天坚持练唱,并十分虚心的向老师请教学习,因此取得的进步十分迅速。与此同时,刘丽琳迫切的希望开阔自己的视野,因此,她拜师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杨岩,为了在专业上更上一层楼而努力。

跟随杨老师学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意味着刘丽琳必须在广州与湛江两地往返。但小小年纪的她并没有被困难吓退,反而愉快地踏上求学的旅途。当时还在读书的她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唱歌,便将功课都安排在从湛江到广州的车上完成,父母虽然心疼孩子,但看到她对音乐的坚持也由衷的为她感到自豪和开心。一年的时间,风雨无阻,连杨岩老师都被她这种努力的精神深深的打动,湛江与广州之间的距离有400多公里,鉴证了一个女孩的艰辛与坚持,一年的拼搏与付出,最终收获了累累硕果,刘丽琳顺利的考入了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本科,成为杨老师的得意门生。

进入梦想中的校园,刘丽琳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收获的喜悦,还有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优秀的同学和严格的老师,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前进的方向,每天琴房、寝室两点一线成为了她大学的全部生活。初到炫彩多姿的大都市,很多同学都卸下了之前的紧张,每当周末和假日总是成群结伴的出去逛街游玩,可刘丽琳却将这些时间全部留给了自己最爱的歌唱事业。她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认可,而在学业上的突飞猛进,让她俨然成为一匹“黑马”。本科毕业后,刘丽琳又选择到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声歌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马秋华教授。她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强烈的渴望获得知识,从不同的老师身上汲取所需的养分。

在学习中刘丽琳知道美声唱法最早起源于欧洲,并在那里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因此出国深造是她一直没有放弃的想法。2007年9月,她以全额奖学金的优异成绩赴意大利帕尔玛音乐学院留学,师从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指挥家Lelio Capilupi教授和著名钢琴艺术指导Juliana Panza教授。在那里,她体会到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差异,感受最纯粹的音乐,留学期间,刘丽琳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曾参加多部歌剧的演出和国际声乐比赛、大师班等活动,2010年7月被录取为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大师班学员,是斯卡拉歌剧院大师班的第一位中国人,师从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Luciana Serra 和米雷拉・弗雷妮 (Mirella Freni)以及著名钢琴艺术指导 Vincenzo Scalera,获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优秀学员称号。刘丽琳说自己很幸运能够去到国外学习,这段经历她将非常难忘,“在教学理念上,无论国内和国外都是相通的,强调气息乐感和咬字,强调声音靠前,像说话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国外的钢琴伴奏老师是艺术指导,可以说很多歌曲处理什么的都是艺术指导说了算,因为好的艺术指导跟了无数的指挥家和歌唱家,知道哪种处理最适合你,声乐老师还得尊重艺术指导的处理方式,声乐老师则侧重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2010年10月刘丽琳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意大利帕尔玛音乐学院,获意大利政府最高声乐表演(歌剧演唱)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并在意大利帕尔玛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接受了意大利帕尔玛电视台和报刊网站的专访。

十数年厚积薄发 学归来甘为人梯

舞台上的她是引吭高歌的歌者,同时她也是学生们喜爱的老师;舞台上作为歌者的她大气、自信,用声音征服每一位听众,而作为老师的她勤勤恳恳,甘为人梯。刘丽琳用自己对音乐的热忱和对工作的负责将这个两个身份诠释得非常完美。

2011年9月,刘丽琳自意大利学成归来,众多的专业团体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可她最终选择回到学校任教。这个选择既在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母亲从事教育事业多年,自小耳濡目染,刘丽琳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很深的感情,“母亲确实对我有着很深的影响,其次我觉得教师作为一个传播者可以把自身的学术见解和人生理念授予学生,看到他们在自己的帮助下成长成才,这是很好的心灵满足,也是对这个职业最好的回馈。对我而言,将自己所爱的领域变成专业再变成职业,接着授受于人,这是一种隐形的艺术产业,它是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

刚一踏入这个全新的领域,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与学生们沟通相处?对刘丽琳而言都是一门学问。在教学中,刘丽琳坚持重启发而轻灌输,重记忆而轻盲唱。也就是说比较注重帮助学生用最科学的方法找到自己最好听的声音,帮助他们通过思维意识的控制使腔体有一个直接性的记忆而不是盲目的练习,声乐必须过脑走心才会产生效率,无脑无心也必将“无音”,“所以一定程度来说我很注重学生高质量的声音,并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高质量、怎么出来的,所以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得巧练。”而对待年轻的学生,她说:“在我和学生讨论时首先会营造一种讨论的氛围而不是灌输,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对症下药,只有他内心真正理解并且认可才会主动的朝着对的方向去进步,面对自我要求严格的学生我会尽量快的提高他,因为急性子的人都会想第一时间去学习新的东西。面对不够自信的学生我会鼓励并帮助他认可自己的声音,但总的来说道路千千万而终点是不变的,就是传授给他们正确的理念,让他们拥有自我判断和纠正的能力。”虽然是新手入门,但她却深刻的记得恩师对自己的教导“先做人,后学艺”是想成为一名音乐人永恒的宗旨。因此在教学中她不但对学生在专业上的严格要求,更在课后认真与学生沟通,交朋友,因此尽管任教时间不长,但刘丽琳在校领导、同事和学生中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刘丽琳也并不放弃登上舞台的机会,她表示二者并不冲突,在课堂上,她将舞台上的经验倾囊传授给学生,为他们今后登台奠定了基础,而所谓“教学相长”,她也将课堂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舞台实践中仔细揣摩,使自己的专业水得到提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刘丽琳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满足。

11月15日晚8时,“情暖藏区・爱满鹏城”首届爱与和平慈善盛典暨第25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闭幕晚会在深圳市民中心礼堂成功举行。整场晚会吸引了200多名演员,3位“好声音”学员的到场,以表达爱与和平的心声,探寻爱与和平的足迹,传颂爱与和平的精神三个部分来呈现,旨在为藏区献一份爱心。在这场慈善晚会中,刘丽琳饱含深情的演唱了一首《芦花》,她深情的演唱打动了现场每一位观众。

谈及未来,年纪不大的刘丽琳似乎已经有了信心满满的打算,她喜欢老师这一职业,并希望在教学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同时她也表示 “深圳和香港的两场演唱会,是我对之前学习成果的总结嘛,也是我在个人演唱人生旅途中迈出的第一步。今后还要勤奋学习,继续努力,还将在国外举办个人演唱会,让喜欢音乐的外国友人体会到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

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音乐的道路没有坦途,有的只是拼搏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从音乐的最深处剖析自己,只有抛弃对艺术的虚荣、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己的苛求才能扎扎实实的走好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音乐是音乐者的灵魂,一个人,只有内心充实,歌声才能够强大。刘丽琳正是这样一个内心充满着强大正能量的音乐筑梦者,多年的积累化为勃发的力量,她正满怀激情的朝着更炫彩的未来前进!

恩师眼中的刘丽琳

李素华(女高音歌唱家、全国政协委员):我亲自去到了香港音乐会的现场,印象非常深刻,刘丽琳的形象非常好,而且非常的年轻,以她的年龄来说,她是一个很全面的演唱者。她刚刚留学回来,这一场演唱会可以说是她对自己学习生涯的一个总结,在演唱会的过程中无论是服装、化妆还是演唱,我能明显的感受到她的进步。这次的音乐会她选择了很多有分量的曲子,完成得也非常好,表现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刘丽琳是一个在演绎道路上很有自己想法的人,非常善于捕捉机会。她现在还非常年轻,非常上进,对任何事情都很上心,我相信她的道路会越来越辉煌,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李广达(深圳大学音乐系声乐教研主任):刘丽琳在香港的演唱会是十分成功的,首先人气非常旺,受到观众热情的追捧;其次她表现得非常好,音乐会中选择了演唱歌剧片段难度都非常大,但都很完整的演唱下来,曲目的选择很丰富。整体非常不错,声音、表现力都很好,学校很多老师,反应都不错。她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但也不放弃歌唱事业,并不断的努力,现在刘丽琳还非常年轻,是一个很上进也很有想法的人,我相信未来她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毕业音乐会总结范文第3篇

改革研究生招生环节笔者认为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应该先考专业课,对专业较差的学生进行淘汰。专业课通过的学生再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课及公共课的考试。这样可以让学生把重点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也可以招到声乐基础、演唱条件好一点的学生。避免出现考生在本科学习其他专业,只是由于基础课出色才被录取,导致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困难重重的尴尬局面;声乐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录取时应考虑学生的声乐歌唱能力、表演能力、科研能力、实际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和声乐专业发展潜力。入学考试可以降低理论科目的分值和所占的比例,与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区分开来。研究生的所学专业应该有一定的连续性。本科,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所学的专业应该是一致的。在招生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本科专业有一定的要求。

优化声乐研究生教学的目标和内容1.区分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目前高师声乐研究生分为学术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三种,笔者认为不管哪种都要遵循声乐教学规律,培养的方向要因人而异,培养目标因不同层次需要而不同。有的学生在歌唱表演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可以作为专业型的人才来培养;有的学生声乐条件一般,但是乐感和素质尚可,可作为学术型的人才来培养。艺术硕士要注重艺术实践,音乐会的演唱要出色;学术硕士要注重论文写作,提升学术水平;教育硕士要注重师范功能。2.声乐教学内容要多元化。高师和综合大学培养的声乐研究生应该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思考并总结声乐演唱及教学的规律、理论并加以传承。在声乐技能技巧方面,高师的学生比不上专业院校的声乐演唱专业的学生,但是作为以师资培养为目标的高师声乐教学,追求的不是演唱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而是追求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作品的涉猎范围能够广而全。在研究生的技能训练方面,高师的声乐硕士除了声乐技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伴奏能力,可以在培养方案中加入钢琴课,或者钢琴伴奏课;研究生的英语没有涵盖专业术语,很多研究生看不懂专业的英语文献,可以在研究生的英语中开设专业英语术语课程。另外,建议开设心理训练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心理暗示来帮助学生在表演上、教学上起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建议在课程培养方案中加入声乐教学法、教学理论,甚至是中文课、哲学课、美学课等文、史、哲的课程,使得研究生的知识层面要高于本科生。还应该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反思问题,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生的培养还应该考虑市场需求,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培养所需人才,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3.声乐教学质量要提高。在研究生阶段,学术硕士一般开一场音乐会,艺术硕士开两场。毕业音乐会要求学生的演唱风格要多样化,不能只有一种类型,应展示出对不同风格作品的驾驭能力。美声唱法的学生应演唱意大利语、德语、法语歌曲和中国民歌,民族唱法的学生应演唱戏曲和地方小调。音乐会应该有一定的规格,应注重学生歌唱艺术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而不是纯粹的技术。对美声唱法的学生应加强语言训练,让他们深层次地学习意大利语、德语和法语,而不只是注重语音训练。这样学生才能真切理解歌词的意思,舞台上准确地表达作品,在交流的时候更加自然。民族唱法的学生要求更多地继承传统和创新,努力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声乐文化,并在唱法与作品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研究生的专业课可以用声乐理论的教学和研讨性的教学来补充简单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知识单一、视野狭窄的情况。4.搞好声乐研究生的艺德、师德教育。艺术硕士毕业后主要去文艺团体当演员,文学硕士和教育硕士毕业后主要是入校当老师。作为一名艺术家只有具备优秀的艺德,才能被广大人民的喜爱,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作为一名教师,优秀的师德是立身之本。很多的文艺团体、院校采取以老带新的做法,引导新人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但是这都是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开始的。如果在研究生期间就开展师德教育,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上的不适,减少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几率。

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培训与遴选目前,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的标准不一致,有的学校标准比较低,建议国家出台导师遴选的标准和条件:如对导师的职称、获奖、论文等方面有具体的要求,这样有利于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扩招比较严重,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大同的状况,导师的质量不是很令人满意,老师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对导师实行岗前培训,组织老师们进修。对海归导师加强中国文化的培训,特别是中国声乐文化、中国音乐文化知识的补充。对于资深的老师,建议学校能送其出去充电,更好地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很多导师都表示既要辅导学生举办音乐会又要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压力太大,建议学校实行双导师制,一位老师指导学生的音乐会,另一位老师指导学生的论文。笔者以为:硕士生导师的学术水平、道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他不仅向研究生传授知识、培养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对研究生的性格、修养、态度等各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每个导师学有专长,互相之间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跨学科、跨专业及交叉学科的导师可以培养出知识更加全面、能力更加完备的研究生。

毕业音乐会总结范文第4篇

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是音乐学专业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初步尝试。搞好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对于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在四年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要将众多的实践能力培养项目进行合理的、有序的安排,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教师”综合实践能力,关键是要把握好“加强校内实践苦练内功、开展校外实习见习缩短磨合”两大实践能力培养环节。

1加强校内实践,苦练内功校内实践环节包括“一赛三会五个一”三大模块(见附表)。

一赛:该环节指每年一届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比赛分五项:声乐演唱、钢琴演奏、舞蹈作品表演、指挥、自弹自唱。面向全体音乐专业学生,要求1-3年级的学生每人至少参加3项。通过各单项的初赛、复赛、决赛的选拔来总结比赛和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全面提高教风、学风。该环节利于学生提高较为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能力。

三会:这一模块指各类专题的教学汇报音乐会、校内重大晚会及校内庆典晚会。其中教学汇报音乐会、校内重大晚会的共同特点就是由系部统一组织,由专业老师具体指导的艺术实践。教学汇报音乐会指以各教研室为单位举行的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等教学汇报演出;校内重大晚会主要指学校接待重要来宾、举办重大事件特别安排的演出活动;这“两会”既可检验教师教学情况以及学生专业学习情况,又可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锻炼学生音乐作品的表现力,积累舞台经验。

校内庆典晚会指学生自编自演各类节目参加学校节假日庆典、校园社团文化节、毕业晚会等活动的文艺演出。这类演出是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有专业课程学习一个综合型的艺术检验,从晚会的设计、排练、组织到演出,包括台词写作、晚会气氛营造等都由学生自己精心策划、安排,其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活动组织的所有程序、主题确定、内容安排,锻炼学生音乐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个一”工程是毕业生离校参加工作前的一次重要校内实践活动,包括“一首声乐作品演唱”、“一曲钢琴演奏”、“一个舞蹈作品表演”、“一段自我介绍”、“一堂课音乐课”五大实践内容。该实践项目在进入第六学期就开始布置,五项均设指导老师,每周定时安排指导时间,分阶段验收。该实践项目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表达能力,针对性地巩固毕业生综合能力,把好面试关,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一赛三会五个一”的锻炼,培养了学生在“弹、唱、舞、教、讲”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良好的舞台心理状态、节目创编能力及活动组织能力等全面的师范素质,为今后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附表:校内实践环节

2开展校外实习见习,缩短磨合美国许多高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一次理论课,则往往“要安排2-3次见习课或实验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美国的许多高等学校还特别重视实习,强调大学生在企业、公司实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和企业职工一起工作。实习和见习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阶段,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真正了解社会的实际需要,熟悉基本的工作程序,提高动手能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安排学生的实习和见习的时候,可以改革和完善原来的大学生见习、实习制度,和中小学校或社区培训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让大学生定期在有关单位接受严格的磨练,增长他们的才干。我们可以实行“学期见习制”,安排大一、大一年级学生每学期能参加至少一次到中小学进行优质课观摩见习以及课外活动开展的协助,了解和掌握基础教育的最新动态,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组织的感性认识。到大三、大四就可实行“学年实习制”,将原来的毕业前夕的教育实习(一次)改为每年举行一次,即每学年都到中小学进行为期4-5周的教育实习,这样,可以通过实习、检验、提高到再实习、再检验、再提高,从而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驾驭课堂的能力,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毕业音乐会总结范文第5篇

刘为明真幸运!1982年,恢复高校招生以来首次招收音乐类大学生,他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后留校。当时正好是学音乐兴起的时候,特别是钢琴,而他学的恰恰是钢琴专业。

刘为明意识到了“机遇”!任教期间,他和全国各地的钢琴家、钢琴制造商有过接触,得到一些行情信息,加上已经有人下海经商乐器,他通过几年的考察和酝酿,终于在1992年下海经商。从借贷十万元开始起步,从高校讲台走到商场的柜台,再慢慢有了一个店面,他办起了杭州第一家琴行――天目琴行。

刘为明深知,琴行跟一般的商业不一样,不单是把产品卖出去就行了,更多的是推广。举办音乐比赛、音乐盛典就成了他的重中之重。

第一次引进国外高水平的演出是1996年挪威少儿乐团来杭州,那是音乐家协会接待互访的一个活动。在杭州期间由天目琴行接待,组织演出、交流、联欢以及对公众的演出。此后,他还借助省内的对外文化交流公司、演出公司、中介机构,选择适合的活动主动承办。从2000年开始一直在杭州体育馆举办大型的(五六千人)音乐会,有新年音乐会,还有理查德・克莱德曼举办的大型音乐会。请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演出活动,天目琴行投资90多万元,组织观众、演出、出票……天目琴行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一人多岗,没日没夜地做。

在每次演出中,刘为明都会选拔一些小乐手参加演出。例如,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演出中,天目琴行选拔了一个钢琴、一个二胡小选手。从选拔琴童到一次次排练,让很多人知道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来报名的人父母知道了,爷爷奶奶知道了,外公外婆知道了,左邻右舍都知道小邻居要参加理查德・克莱德曼同台演出了!再加上网络、电视、报社、电台的全方位报道,天目琴行一举获得了绝对超值的广告效应。

但是为了举办音乐会、音乐讲座,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投入,到底值不值?有人质疑。刘为明却说:“这些活动看似投钱,但因为是我们组织的,是我们出人、出力,演出现场有我们的广告,节目单上天目琴行的介绍,消费者肯定对我们印象深刻,所以他要买乐器肯定要想想是不是去天目琴行。这个回报是无法估量的,不是数据能说明的,这就叫‘以赏兴业’”。

办学校:以学促商

刘为明知道,琴行有它的特殊性:99%的乐器买回去自学是有困难的。要想做大,乐器的特殊性就迫使刘为明要使琴行与办学同步,天目专修学校诞生了。刘为明的想法是:琴行先有了商业的行为,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再把经济积累投到办学中去,这就叫“以商养学”。学校办好了,学生多了,要想买乐器就想到天目琴行,这是“以学促商”。

可有人质疑:“办了学校,学生就会百分之百地到天目琴行来买乐器吗?”“现在的琴行这么多,杭州的老城区就有40家,流失的销售岂不是给别人做了嫁衣?”对此,刘为明解释说:到哪买乐器是自愿的,并非所有学生都到天目琴行是正常的,但最大的受益者肯定是我。因为我们的吸引力在于,琴行办得好――琴行引进了一些世界最好的名牌产品,价格和品质非常优秀,这在顾客中有信誉度;学校办得好――师资力量雄厚,收费合理,是全省艺术教育规模中最大的。这两方面相辅相成,最初是因为老师在那儿,所以学生信任天目琴行;之后发现天目琴行的售后服务比其他琴行好,受益的学生自然会反过来又去宣传天目琴行。

市场验证了刘为明的判断。1992年时,全国最多就六七家钢琴厂,而现在,全国有二百多家大大小小的钢琴厂,离杭州最近的德清就有20多家小钢琴厂。相应地,琴行的门槛也大幅降低,十万八万就能开琴行。顾客的选择多了,天目琴行就会流失更多的客源?没有!顾客考虑的是产品的品牌和商家的品牌,缺一不可。因此,从琴童到家长,都习惯性地到天目琴行去看看,天目琴行已经成为全省最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琴行。

发展连锁:用实力聚拢加盟商

刘为明说:“做生意现在讲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多年销售的积累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基础上,他又采用自主品牌委托加工的模式,对质量进行严格监控,不管是钢琴、管乐还是民乐都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从一个小小的柜台到“产供学赏”四维一体的知名琴行;从引进销售其他产品,到创立自主品牌,刘为明的事业越做越大。一个问题冒头了――琴行的一些骨干在总行里已经做顶头了,他的发展空间不大了,这部分优秀的人怎么办?不能等他自己出去开一个琴行跟自己对着干!刘为明决定:只要有创业的苗头,并且有创业能力,总行就支持一把,把货先拿过去,这是形成天目琴行最早的连锁店。

现在,天目琴行在行业中有了知名度,外面一些有音乐基础、又有资金积累的人就申请加盟。除了基本的管理,如统一标识、统一形象设计、统一进货、统一思路、统一培训,每年一次旺季培训总结,一次年终总结培训,平时还有政策的制定、传播和售后服务方面的不定期培训等等,天目琴行的不同之处更在于其宽松的加盟条件。

不收加盟费,没有保证金,除自主的品牌要求从天目琴行进货外,还允许自主进些别的小商品……条件这么宽松,能制约得住吗?加盟商有一定客户群和渠道后,不用天目琴行了怎么办?不要用硬杠杆约束,而是软控制!

刘为明说,原来钢琴发源地德国几百家钢琴厂,现在只有三五家;日本50年前有300多家钢琴厂,现在就剩下两家……以此趋势判断,我国现在钢琴厂家有几百个,最后也要到十来个或者五六个。而做得好的品牌都在我旗下,把源头控制好了。加盟商走了就没有品牌做了,琴行也就成了空架子,这是我最好的方法,就是靠实力来做。从最初到现在,天目琴行共有近50家加盟商,没有一家离开,这一点证明了刘为明的软控制是有效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天目琴行已经成为浙江琴业的龙头老大,目前它的经营规模在全国该行业名列十强。

地址:杭州市学院路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