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工作成果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浙江省沿海地处在我国漫长海岸线的中部,岛屿密布,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最大的岛群――舟山群岛就有先民进行海洋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积淀。浙江海洋学院位于东海之滨的千岛名城――舟山,海洋办学特色是它的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学校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打造特色海洋文化,凝炼校园文化底蕴,做大做强“蓝色”教育品牌,营造了“人文、科技、艺术、品德”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近半个世纪以来,学院扎根海岛,艰苦创业,以“海、渔、船”为办学重点,形成了理、工、农、文、医、管理、教育、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以海洋科学、海洋工程、海洋渔业、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为重点的学科体系。在这样一个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大学中,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以完善学生行为机制为目的的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整体性、集合性、目的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原理同样适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海洋特色大学来说,如何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海洋科学的最新技术,让海洋经济思想、海洋发展战略、海洋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大的责任。
一 运用系统工程的整体性和集合性原理,谋求和谐、全面发展
所谓系统,是指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由若干部分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包括许多内容,要由学校的许多部门齐抓共管。各部门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整体性是系统方法论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它要求以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的所谓“整体性悖论”出发去研究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协调系统各部分、层次、环节之间的配合关系,以保证系统特定功能的发挥。把系统的整体性原理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就能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能。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直接体现是行为。人的行为复杂而多变,大学生的思想异常活跃,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也常常与我们所传授的理念背道而驰。对于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学生也普遍存在着逆反心理。加之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学生中政治理论课程成绩很高、而思想道德水准偏低的情况不占少数,甚至因种种原因走向犯罪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外和谐一致,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为了确保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浙江海洋学院在各二级学院成立了学生工作办公室,在校学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相互联系,建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紧密结合学校的海洋办学特色,针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系统工程制定了衡量成果、反馈信息的评价体系。人、行为、评价体系三位一体,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谐共进,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创新模式。
二 运用系统工程的目的性原理。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目的性原理是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原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反,如果“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就丧失了存在依据,丢掉了立足之本,实际操作起来也就苍白无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功能、体现优势:
1 以理论课教学改革为主渠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面对国内外各领域的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新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根据当前全国高校进行新一轮“思政课”改革的需求,积极采取措施,确定总体目标,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一是确定总体目标,以目标作为前进动力。坚持目标管理,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确定“思政课”的教学改革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并将此目标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动力,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方向。二是深化理论教学改革,以改革作为提高手段。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真正体现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强调课程建设的同时,还要围绕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内容开展专题教育。
厚重的海洋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海洋特色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宝贵财富。学校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海洋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实现对本地海洋特色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建设富有海洋特色的校本课程。挖掘与利用海洋文化,使学校教育基于地域特色、基于学生生活,如在学生中成立了“海洋文化研究会”、“海洋环保协会”等。
2 以深入广泛、生动贴切的社会实践为特色,促进“知”“行”结合
多年的实践表明,深入广泛、生动贴切的社会实践、是巩固和加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形式,通过“知”、“行”结合,以“行”促“知”,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让学生广泛吸收中外文化营养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以海洋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与海洋旅游文化、海洋商业文化、海洋企业文化的联合开发、友好合作中增添校园文化活力。
首先根据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比如积极参与地方社会进步、海洋科技开发、海洋产业发展等重大课题研究;其次要通过参观调研、参与实践、援助奉献等手段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体会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授的科学理论,并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比如开展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多年来学校通过组织开展以服务社会主义渔农村建设、校区共建、环境及旅游规划协调发展等为内容的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学生德育实践调研论文集《蓝色报告》等系列文化成果。
三 运用系统工程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原理,加强约束力,建立评价机制,使大学生知识能力与思想水平齐头并进
相关性是系统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说系统内部与外界环境的关联,系统与系统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只有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才能存在与发展。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环境特性的变化往往引起系统特性的变化,而系统的作用也会引起环境的变化。两
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有可能使系统改变原有的功能,因而系统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功能,以便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恢复自身应有的功能,这就是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更新观念、保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为一门科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不断发展的必然性,因此需要创新。当前形势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增强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来丰富和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从实践来看,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陷也需要通过创新加以解决。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视角、新思路。我们既要继承过去好的传统、好的经验,更要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要在思想观念、方法机制、设备手段和队伍素质方面积极创新、不断提高,努力提高思想组织工作的“现代化”程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情况,必须同教育管理紧密结合,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为健全评价体系,避免学生在理论上夸夸其谈,而实际行为却背道而驰,在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理论知识、技能水平考核的同时,学校还专门制定了学生思想道德量化考核制度,将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业绩、课外活动、获奖情况以及受处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详细量化,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奖、人党的硬杠条件。通过综合量化考核,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形成制约和约束,确保在教育过程中所接受的先进观念变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行为,避免“学的是一套、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这种思想教育和现实行为相脱节现象的发生。
为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拓展,学校将青年人对人生、社会、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思索作为基础,以“开放、创新、互动、合作”为宗旨,以“新海院、新思维、新发展”为口号,打造出良好的海洋特色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加快学校的改革发展。
作为具有海洋特色的大学生,应该了解海洋经济,认识海洋资源,懂得海洋保护。沿海地区的学校通过开发并利用海洋资源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一项重大的责任。学校教育应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实现对本地海洋特色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建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海洋院校所具有的独特科技、人才和创新优势,使其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成为主要的资源中心。学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针对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以人才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地方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形成鲜明的海洋特色,从而实现了整体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一、主要工作和特点
*矿业公司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理论教育工作有所创新;形势任务教育扎实有效;日常宣传教育积极主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持续活跃;新闻报道工作成绩显著;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宣传队伍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主要抓了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加强,发挥了阵地和凝聚作用
按照公司党委的工作部署,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针对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认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为各项工作顺利进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是政治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公司党委修订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的内容、时间、形式和考核办法,使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各单位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了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制度,保证了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学习内容不断充实。各级党政把学习党建理论、企业管理知识和上级的文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学习的知识面,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三是学习方法形式多样。各级党政把集中学习、外出培训、个人自学、知识竞赛和形势任务教育结合起来,使学习更加贴近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统一了思想,促进了工作。
在全体党员和职工中深入开展了“献计献策”活动和“管理质量达标年”活动;开展了“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选树了集团公司文明单位包头运销公司、韩家湾煤矿和劳动模范冯刚等先进典型,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开展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学习实践活动,培育了广大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坚定性、品德纯洁性和行为先进性,为今后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注重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和发挥板报、橱窗、标语、《*矿业》和互联网等阵地的作用,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思想观念引导和形势任务教育,深入宣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学习、党员答题竞赛、先进典型宣传等系列活动;组建了公司门户网站,充分发挥互联网络作用,扎实推进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为公司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矿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文化保证。
利用《*矿业》这一宣传阵地,大力推广各单位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的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宣传重点工程和先进典型。对外宣传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代表集团公司参展了在榆林举办的第三届榆林国际煤炭暨能源产业博览会,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通报表彰;并在《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榆林日报》等平面媒体对公司三个文明建设进行了大力宣传,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进一步健全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网络,下发了政研课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并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中心工作之中,先后组织开展了纪念“五一口号”发表60周年暨改革开放3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开展了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等活动,共收到研究论文17篇,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组织编撰《*矿业公司志》一书,目前,正在征集各方面的意见,作进一步的修订。
(二)日常宣传教育得到了加强,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日常宣传教育始终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抓好党的政策学习、集团公司文件精神传达,公司重要会议贯彻落实和社会宣传等工作,多方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积极宣传企业形象,增强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了公司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和通讯员队伍建设等有关制度,注重新闻宣传队伍建设,保证了公司重大事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及各类会议的宣传报道工作。各单位成立了新闻宣传报道小组,组建了通讯员队伍,制定了管理制度,完善了激励机制,明确了目标任务,并努力改善通讯员的学习、工作环境,激发了宣传干部的积极性、事业心和成就感。
在工作创新上,公司对《*矿业》报进行了改版,增强了新闻宣传的时效性,突出了知识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并在版面设计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增设了《安全漫画连载》、《读书》、《工作研究》、《亲情底片》、《艺海拾贝》、《爱心榜》等十多个栏目。同时,我们对公司三个文明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进行专版宣传,彰显了以人为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栏目组稿上,我们始终坚持服务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工作中心这一主题,突出指导工作、交流经验、鼓舞士气、营造氛围这一职责,及时根据企业发展状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和职工思想动态进行针对性组稿,并狠抓稿件质量的提高和报纸版面的美化,有力地配合了公司党政工作。
在服务生产上,开展了以“美化生态环境、岗位建功立业、构建和谐矿区”为主题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青年节能减排”活动、“百日安全”活动等;在《*矿业》上开辟了《安全漫画连载》、《工作研究》等栏目,连续刊登安全生产知识,发挥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安全生产的作用,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浓厚的安全宣传教育氛围,使“安全高于一切、安全先于一切、安全影响一切、安全重于一切”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队伍和阵地建设得到了加强,营造了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队伍建设上,首先是狠抓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公司党群部利用各种时机为通讯员提供学习资料,解决生活工作困难,面对面耐心辅导,交流采编心得,及时为通讯员传授新闻写作知识,激发了通讯员的写稿热情,培育了一支新闻宣传队伍。其次是发挥了《*矿业》内外宣传和通讯员培养双重作用,加强了队伍建设,提高了报纸质量。
今年1-10月,《*矿业》共出版20期,刊稿500多篇。其中,韩家湾矿采用稿件117篇、大哈拉矿采用稿件50篇、包头运销公司采用稿件73篇、神木运销公司采用稿件30篇,全部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上稿任务。对外宣传报道(平面纸质媒体)刊用27篇,其中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刊稿25篇,树立了公司良好的外部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对外宣传工作在20*年实现了新的突破,即在《陕西日报》和《陕西工人报》等报刊外发稿件,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在《陕西日报》对公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专版重点宣传,有力地宣传和展示了公司形象。
(四)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加强,加快了和谐矿区的创建
一年来,公司从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出发,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为抓手,着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公司投资1万多元为包头运销公司新建了图书室,为职工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条件。包头运销公司在抓好职工自学的基础上,聘请了铁路管理人员给职工讲解铁路运输知识。韩家湾矿每季度组织全矿职工培训集中培训一次,区队每月组织集中培训一次,班组在每个班前会组织学习岗位应知应会,培养了职工的文明习惯,提高了安全生产技能。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公司以文明单位创建为动力,把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加强基础建设结合起来,对重点部位进行绿化美化,基本做到环境卫生整洁化、日常管理牌板化、各项工作标准化,进一步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荣誉感。韩家湾矿结合矿井产业升级,对生产、生活主要设施进行了改造,矿区面貌焕然一新。包头运销公司对办公楼进行了修缮,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进一步改善了职工的办公和生活环境。今年上半年,包头运销公司、韩家湾矿被评为集团公司文明单位,包头运销公司经理冯刚同志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包头运销公司对征集的理念进行了整理,并设置了宣传牌板、刷新了警示标语。大哈拉矿在办公区设置了安全警示牌板,在生产区悬挂了安全理念横幅。韩家湾矿在产业升级中不忘企业文化硬件投入,建设安全文化长廊,在路灯上设置了宣传牌板,在区队开展了班前安全礼仪活动。
20*年10月20日至27日,公司组织部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二级单位党委(支部)书记一行8人,先后赴黄陵、蒲白、澄河、韩城等单位考察学习企业文化建设情况,通过座谈、观看专题宣传片、实地查看,切实感受到了兄弟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和文化的魅力;10月29日上午,邀请西安交大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思锋教授来公司为公司机关和二级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举办《核心竞争力及其培植--论企业文化建设》的专题讲座。10月29日下午至11月2日,由公司党群部和西安交大公共管理学院组成的6人调研小组深入公司机关及各二级单位开展调研活动,为下一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看,*矿业公司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与集团公司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够,办法不多,步子不快;基层单位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2009年重点工作设想
“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重大使命。”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20*年元月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矿业公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矿业公司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工作。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迫切需要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为公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着力巩固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把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继续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点。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点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制定公司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安排意见和具体措施,安排部署好全年的理论学习,着力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好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这一主要形式,使领导干部自觉成为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提高用发展着的指导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能力。同时,要认真抓好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宣讲科学发展观、举办轮训班、撰写心得体会等不同形式,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学习热潮,努力使党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走进生活,切近群众,推动企业发展。
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始终不渝地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贯彻同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影响和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等突出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澄清各种错误思想认识的有力武器,成为谋划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思路,成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实效。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继续组织好形势任务和理想信念教育。明年是*矿业公司建局20周年,也是实现跨越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充分运用各种媒体、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公司发生的巨大变化,宣传公司改革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坚定广大干部职工做强做大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将紧密结合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和干部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疑点问题,摸准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搞好公司的热情和信心转化为加快发展、创建和谐矿区的强大力量,切实达到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内部管理、优化职工队伍、提高劳动技能的目的,着力增强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力开展科学发展观实践教育活动。用广大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其更多地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公司“强一进一”战略目标,创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推动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推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认真做好公司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把服务公司中心工作、维护职工权益作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重点,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鼓动和解疑释惑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积极引导职工支持和参与改革,树立与公司快速发展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加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探索。要重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紧密结合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和重大举措,进一步加大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着力增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将适时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矿区进行理论研讨。
(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构建公司快速发展的的良好舆论环境
认真组织开展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大讨论活动。着眼于以思想大解放、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公司科学发展为目的,积极开展思想大解放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继续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力强化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争先意识,为切实加快公司科学发展破除思想障碍,为做强做大*矿业公司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全面深入地宣传公司改革发展成果。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载体,大力宣传报道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新思路新举措,大力宣传公司近年来所取得新进展新成就,着力塑造*矿业公司良好的外部形象。2009年,矿井产业升级即将结束,安山井田就要开工,公司新项目开发将全面铺开。为此,我们要深入开展宣传报道活动,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和谐矿区创建
深入开展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要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将其融入干部职工教育的全过程。坚持用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干部群众,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推动公司形成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紧紧抓住*矿业公司建局20周年的有利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庆祝活动,融洽人际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为企业实现做强做大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深化拓展文明创建的内容,大力推进和谐公司创建活动。继续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示范岗等创建活动,不断推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文明素质和公司文明水平。
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严格按照公司即将推行的企业文化实施纲要的总体部署,扎实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塑造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公司适时举办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推介会,总结推广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
(五)加强宣传思想队伍建设,提升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一、总体目标
本计划旨在吸引、稳定和培养数以万计的有志于高等教育事业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高等学校要在提高教师队伍全面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制定青年骨干教师专门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提升学位层次、及早参与科研工作、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开展经常性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实施原则
1.学校主体原则。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由高等学校负责。
2.项目引导原则。教育部将通过项目引导各地和高等学校加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全面提高素质原则。注重对青年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政治素质和组织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优先遴选、推荐业务突出同时又承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负责组织实施的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4.向中西部高等学校倾斜原则。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派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养计划项目。鼓励东部发达地区高等学校和重点高等学校为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培训青年骨干教师。
三、加强政策引导,切实使高等学校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1.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高等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结构状况,引导高等学校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促进高等学校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列出专项经费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使各校每年参加学习培训的人数不少于本校青年教师总数的10%。
2.将高等学校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成绩和效果作为高等学校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促使高等学校进一步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在职学位提升,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及早参与主干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3.追踪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情况,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进行表彰,并作为今后资助高等学校培养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4.高等学校要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努力提高教师整体学位层次,在招聘新任教师时主要招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
5.要加大高等学校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力度,努力扩大高等学校博士后研究人员规模,积极吸引出站人员充实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鼓励并积极安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承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全面锻炼,提高全面素质。
四、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职学位提升项目”。教育部每年从列入国家有关重点建设工程的高等学校中选择若干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作为开展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工作的培养单位,并根据学校重点建设投入情况和学科优势,提出该校承担培养任务的学科、专业和年度招生计划。5年内为高等学校培养上万名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提升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学位水平。
2.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资助项目”。设立“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在高等学校不断作出创造性成果。每年支持80名左右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对每个资助项目的年资助金额一般为5至15万元,资助期为五年,由教育部和高等学校按1:1比例配套支持。具体资助金额按申请项目的性质、申请资助金额预算和专项资金资助能力确定。
3.继续实施“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设立“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通过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等方式,支持更多的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到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每年资助1000人左右,资助金额平均为4万元/人。资助对象为在国外留学三年以上并在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在国内获博士学位后在外留学一年以上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4.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鼓励并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强强合作和强项合作,加大力度选派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教育部通过“访问学者”、“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等项目以及各类国际合作项目,每年资助5000名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博士后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其中,1000人由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1000人由国家留学基金和学校按1:1配套资助;3000人以国家留学基金的名义派出并提供旅费,学校提供其他费用或争取对方免费。
5.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设立“高等学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资金”。在学校申报基础上,遴选国内重点高等学校的重点科研基地、优势学科、专业接收国内其他高等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做访问学者。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教育部宏观调控的方式,每年选拔1000名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高等学校参与科研工作,跟踪学术前沿。
6.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各区依托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举办“学科前沿和专业知识高级研讨班”。每年培训教师2000人。
以名师巡讲和精品课程推广使用为主,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学会的作用,开展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教师培训(讲习)班;围绕“两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举办“两课”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每年培训2000人。
五、附则
1.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导师;辅导员;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38-02
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的就业压力逐渐加重,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当下一个不争的事实。研究生就业问题相应的成为社会和政府核心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作为高校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作为重要角色的引导人,面对研究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局面,高校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应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帮助研究生就业,如何创新就业机制、提高就业质量,这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研究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学专业的前景、所读院校的知名度、研究生自身能力的高低以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帮扶工作等方面。随着研究生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就业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变化,研究生就业存在一系列问题。
1.市场的供需矛盾和需求量的不稳定。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涌入市场需就业的研究生人数陆续增加。但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体维持平衡,提供的工作岗位并未有市场需求的那么多。于是毕业研究生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市场经济的供需矛盾突出而尖锐化,僧多粥少,扩招导致研究生就业难,这种现象也就成为理所应当的事实。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跌宕起伏和企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企业类用人单位逐渐青睐于成本付出较少的本科生,而高校和科研所则主要招聘博士研究生,这也导致大批的硕士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
2.学校研究生就业机制的不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不具体。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就业主管部门和本科生就业指导机构设置在一起,统一由学校单独成立的就业指导中心(正处级单位)、招生就业处(正处级单位)或学生处下属的就业指导中心(副处级单位)负责。而单独成立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只有少数高校,如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机构设置不完善,很多研究生在找工作中,发现人才招聘网上和学校就业信息网上的大多是招本科毕业生的,而缺乏专门为研究生提供相应招聘信息的专栏,这就导致研究生在找工作中很难搜索到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很难了解到相关的就业政策,使得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时,混合制的就业指导工作使得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者角色定位模糊,就业指导工作不具体,与高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情况脱节,培养的研究生人才质量不能满足市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由于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模糊定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不完善,甚至有些高校的二级学院都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就业的工作人员。
3.研究生就业心理因素复杂,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研究生是当代青年学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群体,是新时期背景下最活跃的特殊群体,这种特殊性使得研究生群体的就业心理因素更加复杂,如就业期望过高、择业观存在偏差、职业规划意识薄弱、主动性缺乏等。研究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观念随着外界的社会影响而变,其思想政治工作弱化,自身就业观念保守,盲目追求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和社会贡献思想。大部分研究生对单位性质、薪水、就业环境、工作岗位等都比较挑剔,都希望到高薪企业、政府机关等相关部门工作。实际情况中,由于主观要求的条件多、研究生自身素质不高、用人单位的层层选拔和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量少,最后导致大部分研究生就业机会少,就业面窄。
二、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1.加强辅导员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引导工作。高校研究生辅导员是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意识和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直接引导人,是研究生就业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而辅导员应如何结合学校和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高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呢?①提升研究生的环境适应力,培养研究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念。适应力是个体在外界环境变化时,通过自身调节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符合环境变化的一种平衡过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社会劳动者的教育水平需求显著提高,研究生的毕业去向由单一的科研单位迅速拓宽到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和部门,这就要求研究生在毕业时应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力。而研究生辅导员就应该在研究生入学时培养研究生的适应力,包括入学环境的适应、研究生角色的适应以及毕业后就业工作环境、就业岗位和就业性质的适应。要帮助研究生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的需求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培养研究生树立与高等教育、社会体制相适应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培养研究生自觉服务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和行业中去就业的观念,让研究生将个人的理想抱负、聪明才智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洪流中。②提升研究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化自身的就业优势。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考核标准之一,同时研究生就业群体又是一个年龄相差较大的团体。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开展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和培训,提供相应的学生交际机会和平台,加强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鼓励研究生多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项课外活动,帮助研究生建立乐于与人合作、乐于与人分享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提供加强研究生人际关系的机会,增进研究生之间的友谊,使研究生之间在学习、工作、娱乐中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使研究生在面临就业时,有一个积极健康主动的就业心态。同时,辅导员还应注重自身与研究生、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培养研究生的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保障研究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无阻。在毕业时,要强化心理咨询开导体系,对毕业研究生做一定的就业心理辅导,缓解研究生的就业压力。③提升研究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引导研究生建立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生作为就业的主体,其自身的努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是就业好坏的关键。研究生辅导员在学生进校后就应开始培养研究生的自我认识意识,引导研究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社会需求,建立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研究生能够尽早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需求定位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方向。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补充,能使研究生在毕业就业过程中更快更稳更准地定位自己的就业目标。④加强研究生就业心理疏导工作,引导研究生积极就业。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就业问题的不断凸显,研究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不少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自卑、保守、羞涩、过于急躁的心态。尤其是针对部分贫困研究生,他们在面临就业时存在一些消极的就业心理,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研究生的就业心态,做好研究生的就业心理疏导工作,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其走出认识上的误区。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研究生要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由消极的心理状态转变为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促进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择业心态。
2.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直接引导作用。在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中,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学习、学术研究、生活、思维发展等方面的直接引导人,若导师能采取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措施,重视和发挥导师自身在研究生就业中的作用,这将对研究生的就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①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意识。创新是教育之本,是国家发展之根基。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研究生导师在日常教学环境中,应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实施创新教育的主动性和坚决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同时,在实践教学方面,应多给研究生提供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比重。在实验室这个团队环境中,多组建学习团队,让研究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提高学习能力,超越自我,从而在就业时,展现出就业优势。②重视科研能力培养,增强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研究生群体作为高层次的教育人士,用人单位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研究生导师在日常培养中应鼓励研究生多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多听取学校开展的各种学术报告,多参加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评比。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间接影响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导师应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行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导师既要导学,还要导人,导师的自我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情操修养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向导。因此,研究生导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遵守行为规范,不断完善自我道德情操;担负起对研究生人品、学术培养和引导的重任,做好研究生思想道德上的示范者和引路人,潜移默化地引导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为研究生就业铺好基石。④注重择业指导,拓宽研究生就业渠道。研究生导师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之外,导师有责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性的工作,也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甚至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一些资源和关系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在开学之初,导师应给自己的研究生上好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引导学生做好求学规划,促使研究生较快地就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在就业机会方面,导师应借助自己在本行业的各种优势,提供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及参与实习、实践研究的机会,向一些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学生,从而为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提供帮助。
3.重视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合力育人作用,构建完善的育人机制。研究生就业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教育部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两支主力军,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环节。他们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架构中是平行的重要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理念上,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应从培养人才的战略出发,高度重视联合培养的作用和意义。在日常培养和就业指导中充分明确自身的育人权责,发挥好各自的工作主体作用,提高沟通的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拓宽相互沟通的渠道,加深导师和辅导员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对研究生思想、学习、生活的了解,以及对研究生就业状况的了解,从而使研究生教育形成合力,改进工作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水平,促进研究生更好地就业。因此,通过制定完善的导师和辅导员合作育人机制,能进一步保证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施,能促进研究生更加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从而改变当前研究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提高研究生就业率,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倦怠 原因 影响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reudenberger 于1974 年提出,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Maslach 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辅导员作为一个在高校内工作时间长、负荷重、压力大,而前途不甚乐观的职业,是非常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之一。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
1.工作态度上:对工作丧失热情,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被动接收任务,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没耐心、不柔和,如对领导安排的任务感到厌烦、厌倦学生随时随地打来的电话,对来访的学生没有耐心,对于突发事件不愿意深入的了解,只想快点结束。
2.心身方面的症状:心情郁闷、情绪烦躁、易怒,有时感觉忧郁无助、无来由地厌烦和悲伤、麻木。身体方面:没有食欲、容易疲劳,难人睡、易醒,身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感冒生病。
3.人际关系上:经常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状态来对待学生或者同事,表现为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或表现出冷漠或厌烦的情绪,造成人际关系失衡,影响与同事,师生之间的关系,引发人际紧张和矛盾。
三、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1.严峻就业形势下择业的“委曲求全”
近几年来高校就业门槛显著提高,对于专职教师的要求大多是紧缺专业的硕士、博士或者具有高级职称的学术带头人,一些高校毕业生违背了自己的真实就业意愿,委曲求全的选选择了辅导员工作,往往等到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辅导员工作和自己想象的非常不一致,感觉自己入错了行,这种严重职业错位的情况,长期延续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
2.长期高负荷的工作
(1)工作繁多、负荷重
辅导员工作不仅包括对学生心理进行辅导、班级建设、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等主要工作,还包括思想教育、宿舍管理、贫困助学、医保工作、催缴学费、评优评先进、新生入校教育,毕业生管理等细致工作。此外,辅导员还传达各种信息、召开大小会议、制定众多表格、统计各项数据,处理学生各类突发事件等。学校的各部门与学生有关的各项事情,推来转去,最终都落在辅导员的头上,工作繁多。
此外,虽然教育部严格规定要按1∶200的比例来配置辅导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并未达到该项标准,有些学院甚至出现一名辅导员带600-700学生的情况,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从事的事务性工作过多,工作负荷过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工作时间长,精神紧张
除了要做好繁杂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还要处理好学生的各项偶然事件和突发事故,辅导员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只要学生出问题,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出事现场,电话要保持 24 小时开通,辅导员经常奔波于校内各部门之间,往往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此外,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并使工作有效,很多辅导员不得不晚上或中午给学生开会,巡查宿舍;由于星期一到星期五学生白天有课,辅导员在周末还要组织各项学生活动,这些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导致辅导员长期处于疲惫状态。
3.工作成就感低
(1)职位认同感低
一种职业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感的产生,取决于它的职业声望。目前,辅导员群体在高校中具有较低的声望,经常被认为是“年轻人的过渡性岗位”“没有专业含量的岗位”“没有发展前途的岗位”等等,这让辅导员往往羞于谈论自己的辅导员身份,缺乏身份认同感,自尊受到伤害。
(2)回报较低
初入职场的辅导员一般在工作中非常愿意投入,并好好去从事自己的工作,但是他们也希望自己的投入能得到合理的回报,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但是现实情况似乎事与愿违。在学校分配任务时,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最重,地位最重要,但是,待到事情结果的时候,奖励往往与辅导员毫无相干。
(3)地位不高
在高校辅导员的分工不明确,受到所在的院系、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部门、组织部、后勤、保卫处等部门的多头领导和指挥,甚至管宿舍的阿姨也能对辅导员指手画脚,得不到尊重。同时,学生态度让辅导员感觉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有限。这让辅导员归属感和掌控感都受到威胁,自尊受到伤害。
由于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较低,职业回报较低,在学校地位不高,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4.个人危机感强
辅导员的个人危机感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会不断增强,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
(1)职称晋升方面
目前高校都要求辅导员晋升思想政治教师系列职称,这要求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然而,许多辅导员由于学历较低,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水平不够,较难写出相关的论文;而一些较高学历的辅导员,由于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他们在经过简单的辅导员业务培训之后就直接上岗,思想政治的理论方面也不能跟专业人士相比,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为辅导员的整体科研水平较弱,难出科研成果。
此外,由于辅导员工作任务重、事务杂、工作时间长的特点,使得科研工作难上加难。因此在个人职称提升问题上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危机感日益增强,这让他们无心专注于辅导员工作,产生职业倦怠。
(2)职业发展方面
在职业发展方面,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处于职业彷徨期,他们只是与学生打交道,处理学生事务。对于晋升学校的党政管理干部,由于机会较少,辅导员内部竞争激烈;对于有意改做教学工作的,缺乏培训和进修深造的机会,一些高校为了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规定辅导员必须工作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晋升或换岗,许多高校也没有为辅导员未来出路做好相应的规划。
由于在个人职称和职业发展上都存在危机感,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许多辅导员处于职业彷徨期,工作动力缺乏,对未来失去信心,产生职业倦怠。
四、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
我国近些年的研究也发现,职业倦怠已成为影响职业人士身心健康和职业绩效的首要问题。
1.对辅导员自身的影响:辅导员从事事务性工作过多,工作负荷过重,工作时间和精力付出较多,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激励和疏导,其各种生理及心理指标都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还会引发一些其他的心身疾病。影响辅导员正常水平的发挥。
2.对学生的影响:辅导员对工作的厌烦使日常工作事情成了每天应付的差事;辅导员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漠,使他们不能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与个性,无法有效的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无法及时地、有区别地处理各项事情,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积累必成隐患,致使学生的稳定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
3.对工作环境的影响: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辅导员工作时无快乐感,对学生、同事冷漠,心情不佳,不利于与学生及同事正常友好地交往。这种低迷的工作情绪、负性的职业价值判断、消极的职业前景预期和低下的工作效率等信息会在工作场所中蔓延,会使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产生恶性循环。同时,也会给在同一环境中工作的其他同事予以不良暗示,导致团队整体的工作绩效降低。
4.对学校的影响: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性,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其实就是一种隐性流失,即辅导员本人还继续留在原学校内,但并没有尽心尽职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管理能力和社会价值,对学校的贡献率降低,影响整个学院的学生工作效果,削弱了学校的整体效率和效益,降低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从以上来看,克服职业倦怠并不仅仅是辅导员自身的事情,高校甚至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来帮助辅导员,希望有关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孙月琴.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10).
[2]徐伯慧.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干预对策[C].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交流研讨会资料汇编,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