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软件论文

工程管理软件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软件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管理软件论文

工程管理软件论文范文第1篇

软件工程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学科,目前软件工程管理还处于发展期,但其放在何处都会成为一个性质有效的管理。我国部分小型软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成功就必须要进行软件工程管理。不过对软件工程进行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面临以下问题。缺乏系统的培训。现在我国的一些软件公司的实际情况都是任命专业能力过硬的人员为项目经理,而这些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人员通常没有过硬的软件工程管理功底,而企业没有系统的培训,导致了项目经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无法对整个过程中进行系统的管理。缺乏计划意识。项目经理对软件开发中计划的作用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了开发项目没有一个合理的可行性计划,这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因为人员因素或外界因素经常会导致计划好的事情被拖延,从而造成进度受到拖延[3]。缺乏管理意识。因为在软件开发中,项目经理经常投入到技术工作之中,从而忽略了对软件工程的整体管理。这样经常会造成项目开发过程中,每个工作人员的任务得不到适当的安排,造成计划不周,资源浪费等。项目经理没有将任务合理地分配到工作人员手中,造成许多任务都需要自己埋头苦干,没有精力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风险管理中的问题。部分项目经理在管理中缺乏风险意识,很少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分析,制定的风险管理也比较随意,没有真正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软件工程复杂化。近年来软件项目规模不断增大,参与同一软件项目的人数也在急剧增加,同时软件工程管理的困难也变得更大,在软件工程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在增加,这些都增加了软件工程管理的难度[4]。

2软件工程的管理方法

2.1构建软件工程管理体系

构建合理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构建人才体系。在软件工程管理中,人才对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才是做好软件工程管理的前提。第二,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中的积极性,确保项目中所有目标能够得到落实,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第三,在人才的管理中切记要以平等的态度进行管理,而不是控制[5]。

2.2加强风险管理和进度管理

对于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和进度管理,我们也应当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第一,构建风险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软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处理。第二,提高项目中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确保风险管理人员能够对风险有一清楚的认识,并且能够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针对风险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在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将风险报告提交给项目经理,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阻止风险出现,确保企业的顺利发展[6]。

2.3加强对项目团队的管理

首先,应当增加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使整个团队中的人员都具有沟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对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分工,合理地将责任分配到每个工作人员,保证工作开展后一切都能顺利地进行。最后,调动项目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注重性,使团队中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完全投入到工作之中,提升团队工作能力,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做好软件工程管理工作。

2.4对软件工程进行监督

软件工程监督是软件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方式,工程监督指的是对项目所自制定的目标进行实时监测,软件工程监督要贯穿整个项目,其目的在于对软件开发的流程进行规范。软件工程监督,可以使开发过程中的成本、进度、质量实现透明化。在对软件监督过程中软件需要完成以下任务。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要对监督数据进行总结,并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CMM标准应用于软件工程管理之中,CMM标准的引用可以提升软件开发效率,降低软件开发中的成本以及风险,缩短开发时间,提高软件质量,总之将CMM标准运用到软件工程管理之中,能够确保用户得到理想的软件产品。

3结语

工程管理软件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管理开发人员组织结构用户

一、引言

软件工程管理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首先是人的传统观念,工程管理不为人们所重视;另一方面软件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软件工程管理的问题也是刚被提出的。同时,由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使软件工程管理涉及到很多学科。因此.对软件工程管理,人们还缺乏经验和技术。但事实证明,由管理失误造成的后果要比程序错误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很少有软件项目的实施进程能准确地符合预定目标、进度和预算的,这也就足以说明软件工程管理的重要。

二、软件工租,理的内容

目前软件生产自动化程度很低,在开发过程中人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软件工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管理。我们可根据软件产品的特点.分析软件下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它包括对开发人员、组织机构、用户、文档资料等方而的管理。

(一)开发人员

软件开发人员一般分为: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初级程序员、资料员和其他辅助人员.根据项目的规模人小,有可能一人身兼数职,但职责必须明确。不同职责的人,要求的素质不同。如项目负责人需要有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和对重大问题能做出决策的能力;系统分析员则要有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社交活动能力;程序员需要有熟练的编程能力等。人员要少而精,选人要慎重。软件生命期各个价段的活动有分工又互相联系。因此,要求选择各类人员既能胜任工作,又要能相互很好地配合.没有一个和谐的工作气氛很难完成个复杂的软件项目。

(二)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不等于开发人员的简单集合。这里的组织机构要求:好的组织结构、合理的人员分工和有效的通讯。软件开发的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三种组织机构。

1.主程序员组织机。IBM公司提出的主程序员组是软件系统结构化思想在组织上的体现。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全组的协调和统一。一位高级工程师(主程序员)主持计划、协调和复审组的全部技术活动。技术人员(一般25人)负责分析和开发活动,一位后援工程师支持高级工程师的工作,并且在该项目继续进行时,可以代替高级工程师工作,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2.专家组。专家组强调每个人的才能,把每个人都看作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由这些专家组成一个开发机构。这种组织结构虽然能发挥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往往有可能出现协调上的困难,选择这种方式要慎重.

3.民主组织.民主组织由从事各方面工作的人员轮流担任组长。很显然,这种组织结构对调动积极性和个人的创造性是很值得称道的。但是由于过多地进行组长信息“转移”不符合软件工程化的方向。

(三)用户

我们是为用户开发软件的,在开发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得到用户的密切合作和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要特别注意与用户保持联系,掌握用户的心理和动态.防止来自用户的各种干找和阻力。

1.用户不积极,不配合。这种表现通常来自对采用先进技术持怀疑态度的用户,他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会在行动上表现为消极、漠不关心。在需求阶段,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很重要,通过他们中的业务骨千,才能真正了解到用户的要求。要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使用计算机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让他们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去取代某些可能过时的或淘汰的专长。

2.用户求快求全.这种表现来自对使用计算机持积极态度的人.他们中一部分人希望一个早上就能用上计算机,并且全能用上计算机。要他们认识到;开发一个软件项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软件工程不是靠人海战术就能加快的工期。另外,即使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事情,系统也不能下于包罗万象,贪大求全。要根据现有的条件量力而行。如果系统大而全,必然会很复杂,开发时间就拖得很长,因此可能会导致一个系统的失败或性能太差.

3.用户需求变化.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修改以前提出的要求。从软件工程的角度不希望有这种变化。但实际上,不允许用户提出变动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方面每个人对新事物有一个认识过程,不可能一下子提出全面的、准确的要求:另一方而还要考虑到与用户的关系。对来自用户的这种变化要正确对待:要向用户解释软件工程的规律,并在可能的条件下部分或有条件地满足用户的合理要求.例如: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软件的设计口标已经确定,这时用户要求的重大变化要导致设计目标的变化,特别是到软件开发的后期,一般不可能满足这种变化的要求。要向用户解释清楚工程的内在规律,但对用户提出的如性能等局部方而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就要加以考虑。

4控制。人员控制是对开发组织内部人员控制。就是要保证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人员的频繁更换或流动将会大大增加软件出错误的机会。至少要保证软件项目每一期工程或软件生命期每一阶段中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同时注意发挥每个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费控制要编制详细的经费预算。并在各阶段进行经费的核算。在经费上失去控制,软件项目就没有经济保证。质量控制与各阶段的复审在意义和作用上是一致的,在此不再叙述。

5.文档资料。开发过程的各种活动后都要反映在文档资料上。每一个阶段的文档资料是以后各阶段工作的基础,又是对前面各阶段工作的复审。软件工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文档资料管理来实现的。因此,要把开发过程中的初步设计、中间过程、最后结果等建立成一套完整的文档资料。文档标准化是文档管理的重要方面。

工程管理软件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应用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开始在各领域中得到应用,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最近几年,很多企业和工厂都开始借助科学技术,采用智能化的生产,所谓智能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来控制整个生产的流程,而非人工化,这一应用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益。但是这一功能的实现还得借助软件的支持,所以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为了解决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就必须加强软件工程的管理,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但是由于人们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所以很多问题都还有待探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工作,是当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计算机软件工程概述

1.1软件工程的定义

软件工程是一种开发软件工程学科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来进行开发的,软件工程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质量、节约成本和改良方法。软件开发所根据的原理不同,开发出的软件的运用就会不同,比如运用数学原理开发的软件主要用于模型的构建及算法;运用管理科学开发的软件主要用于资源、计划及成本管理等。软件工程目标在于: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应性强、容易修改及维护、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的软件产品[1]。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改善有一定意义,同时也提高整体开发的效率。

1.2计算机软件的功能

计算机主要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的,所以在对计算机进行研发的时候应该把硬件因素考虑在内,同时又要注重软件工程方面的投入。计算机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两种软件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系统软件的功能主要是对计算机运行过程进行监控、维护和管理,比如常见的计算就操作系统和病毒查杀系统;应用软件的功能是比较实际的,比如常见的办公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等[1]。计算机软件功能的应用主要是指导计算机有效运作,让用户更加方便地操作。

2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2.1组织机构管理

组织机构的管理不是简单的开发人员的集合,而是强调的整体的组织。在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中,好的管理应该是人员分配明确,信息传递快速。但是在实际的组织机构管理中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因为不同工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2.2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主体部分,很多工作都是围绕工作人员来开展的,比如项目的实施、软件程序的编写、资料的查找等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岗位来分担和完成这些工作[2]。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应该合理分配工作,结合工程项目的规模或者性质,对软件开发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对员工合理分配工作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注重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计算机软件项目。

2.3用户管理

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目的就是方便用户,供用户使用,所以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掌握用户的最基本信息,了解他们的需求,确保开发出的软件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所以用户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2.4档案资料管理

计算机的软件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开发阶段的各个流程是需要记录到档案中的,以便于下一个阶段工作的参考,为软件开发的后期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所以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3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措施

3.1构建完善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体系构建

完善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体系首先应该构建人才体系,人才体系的构建加强了人力资源管理,同时也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加强对员工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培训,让他们跟进社会的脚步,了解最新的软件工程信息,把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到一起,促进计算机软件开发水平的提高;再次应该建立规范的制度,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风险管理与进度管理

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风险管理和进度管理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比较重要的点,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且根据对风险的分析,制定一定的方法,在整个计算机软件的工作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考虑所有造成可能造成风险的因素,把风险降到最低。风险管理的手段是多样性的,可以采取规避、转移和减缓的手段。另外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进度管理也是具备重要意义的,一方面提高了工程的效益,另一方面也控制了开发的成本。根据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进度管理的工作表,根据工作表确保工作有序地开展[2]。

3.3强化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合作团队的管理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开发离不开团队,所以加强团队的管理对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强化团队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加强整个团队的联系,让团队工作开展起来更协调;其次根据各岗位合理进行分工,明确每个员工的工作责任;最后调动整个团队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个人都付出最大的努力,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建设做出贡献,大家一起做好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

4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让传统的手工任务逐渐朝着机械化转变,借助计算机软件工程软件去完成任务是非常简单便捷的,应用软件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实际的生活中,计算机软件功能丰富,并且效率很高,它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各企业的办公软件使用中,可以让企业内部的资源得到共享,保证各种信息的顺利传达,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另外计算机软件在校园中的应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软件在教学过程的运用一方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保证了校园内各种工作的有序开展比如学籍的管理、档案的管理和收费的管理等等;计算机软件在公共场合的运用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大型的医院或者银行都会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预约登记,方便了广大用户,也节省了医院和银行的人力成本[3]。目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为了让计算机软件开发更加辉煌和灿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发展。

5结语

现代社会是充满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为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运用了计算机软件,这些软件主要包括日常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等,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的共享。总的来说,计算机软件项目的开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寻求更多的创新意识,选择有效的措施来确保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顺利发展。

作者:吴丽娜 单位: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琳.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分析[J].软件,2014(2):141.

工程管理软件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信息技术是关系到建筑业未来生存的关键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引入信息技术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以期促进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前言

随着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己经为我们生产和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建筑工程中,信息技术同样重要,它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对传统工程技术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通过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技术与施工手段,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建筑工程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还相对落后,因此,研究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基础较薄弱、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低、信息技术软件不成熟和信息技术普及率不高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信息技术基础较薄弱

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基础的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筑行业应用计算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建筑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单机板软件为主,使用单机操作,没有形成网络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二是目前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较窄,未能实现网上材料采购,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三是施工管理仍然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管理方式较为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化,随意性大,跟不上建筑工程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2.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低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低,管理手段陈旧和落后,大多数工程管理混乱,管理模式单一,孤立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某一部分,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施工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而施工信息技术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项目中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信息技术的优化,由此可见,建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未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带来的便利。

3.信息技术软件不成熟

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普及时间较短,建筑工程信息软件现在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外软件又不一定适合国内的单位,尤其是国内外单位组织结构的不同,因而软件所运用的范围相应也不同,汉化的软件只不过是将外语翻译成汉语,而在有效维护方面仍存在困难,不仅使用起来不够方便,而且维护代价较高,国外软件大部分的价格都很昂贵,一般的建筑单位难以接受。因此,现在大多数工程项目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只是部分企业小规模的采用了信息技术,这严重影响我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4.信息技术普及率不高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部分工程管理人员由于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能够上网和接发邮件就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对项目信息化的规范工作流程、实时监控项目、统筹调度资源等功能没有概念。我国现有施工企业,企业素质差别很大,企业发展也很不平衡。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受到丰富的信息来源的影响,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较为深刻,而位于经济欠发达或偏远地区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则对于信息化的认识相对偏弱。

转贴于

二、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为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可以从完善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提高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加大信息技术的软件开发和推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实施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完善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

工程项目的内容较多,数据量大,涉及的国家地区较多,信息庞杂,作为信息化系统,应该把这些数据纳入其中,并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统一,完善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同时,由于工程项目的环节众多,包括进度计划、资金规划、质量安全、物质调配、设计变更等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包含所有这些不可或缺的要素,并考虑到不同环节对系统的影响。而且,管理系统也应该突破某些局限性,将不同的环节有机结合,调节不同环节的关系,形成全方位的管理系统。

2.提高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就是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只有提高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将项目管理真正实现信息化,才能将企业实现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考虑到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安全、目标等各环节,并能有效控制。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需要将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先进的集约型管理进行转变,并以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管理为核心,全面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

3.加大信息技术的软件开发

加大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的软件开发,在进度控制方面,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来控制进度,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目前这类软件已较为成熟;在质量控制方面,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利用质量管理软件与人手操作相比,不但处理时间短,结果的可靠性也高;在工艺控制软件方面,应进一步优化应用较为广泛的深基坑设计与计算、建筑施工模板设计、工程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构件吊装自动化控制、管线设备安装的三维效果设计等应用软件。

4.推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实施

信息化施工管理的特征是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存储自动化、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化、信息技术集成化、信息利用科学化、信息管理系统化。所以,企业应根据信息化的特征,结合施工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规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为了推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实施,作为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内容的影响,在工作流程再造和数据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应突破各部门单一应用的局限,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各业务模块的联合监控,并能有效地协调项目部与各相关方的工作关系,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环境。

三、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需要信息化管理,社会也在积极推进相应的信息化应用。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与其说是技术的变革,不如说是管理模式的转变,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应该以此为契机,着眼于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战略,通过信息化的逐步推广应用,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真正使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相结合,加快推进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才能促进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进而使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模式更加先进科学。

参考文献:

[1]赵新月.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的几个问题[J].才智. 2011,(21).

[2]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04).

[3]李钧.刍议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J].山西建筑.2011,(19).

工程管理软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 教学评估 实践教学 改革

一、引言

本科教学评估从2003年开始,国家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并形成5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将会使得中国的高校获得新一轮的全面发展。评估不是改革,但是它却能促进改革,甚至成为当前促进高校改革、加大对高校投入的最重要保障。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评估只是一种手段,它最终的目的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然,这才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改革,对高校自治、学术自由等有着非凡的意义。

在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时成立的专业,代替了原来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学科,着力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工程管理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评估势必会成为促进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工程管理专业评估体系

(一)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评估程序

1.申请条件

⑴申请单位须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

⑵申请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必须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或在国家教育部备案。

⑶申请学校从申请日起往前推算必须有连续五届或五届以上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

⑷符合评估委员会受理评估的基本要求。

⑸申请学校必须在提交申请报告的同时交纳申请与审核手续费。

2.申请时间

申请评估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申请学校应在当年7月10日前向评估委员会递交申请报告一式五份。

3.申请报告

申请学校向评估委员会递交申请报告,对报告内所列内容应进行说明并提供资料。申请报告内容:

⑴学校概况和申请评估专业所在院系简史和现状;

⑵申请评估专业的创办和发展过程,办学实绩;

⑶师资状况及在册教师简表;

⑷教学条件和设施(教学用房、实验室,教学资料和设备器材等);

⑸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等)和教学管理状况;

⑹教学经费。

4.申请审核与受理

⑴评估委员会收到学校申请报告后,应在9月1日前完成审核工作,经审核认为报告情况切合实际、基本具备评估条件的,向申请学校发出受理通知,通知申请学校开展自评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递交自评报告;

⑵对申请报告中需要补充说明或进一步提供有关资料,或需要派员到校实地审核情况的,申请学校有义务予以密切配合;

⑶经评估委员会审议认为尚不具备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的申请报告,评估委员会将把不予受理通知申请院校(口头或书面)。

(二)工程管理专业的评估指标体系

表2-1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三、适应于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评估体系的实践教学改革

纵观工程管理专业评估体系,从教学条件到教育过程、教学质量,各评估指标的考核都涉及到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观测。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日益增多,合同关系越来越复杂,工程管理的难度也渐渐变大。而传统的工程管理教学环境和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实际工程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有:

1.实践教学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目前我国拥有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约200多所,按照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要求,目前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开设课时不到总课时的20%,有的院校甚至不足10%。而我国目前大多院校只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仅占总课时的10%左右,而且实习环节有不少流于形式,造成了实践教学培养计划和社会需求脱节。

2.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系统性不强

工程管理专业是介于技术与经济之间的边缘性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涵盖范围较广,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必须突出专业特色,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而传统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一方面,专业课及实践教学环节学时不足,如项目管理、项目评估、工程造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施工等这类课程及课程设计学时安排相对较少,教师只能在较短的课时内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无法进行大量的综合性的模拟训练,缺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专业各实践环节安排各自独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专业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践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落后

目前,多数高校日益重视对工程管理专业软、硬件建设的投入,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仍局限于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等传统教学模式,尚未全面采用仿真工程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实战式、体验式、参与式等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4.实验室和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主要分为技术类、管理类和综合类。技术类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岩土工程等一些相关技术类基础课程实验构成。这些可以依托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完成。但工程技术集成展示、招投标模拟、工程项目管理模拟等管理类和综合类实验教学,需要在专业实验室完成。目前,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缺少完善的实验室,实验教学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另外,多数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流于形式,部分企业虽接收学生实习,但没有把学生分配到实际工程中去参与工作,学生每天去工地只是走马观花,动手的机会较少。

除了上述几方面问题以外,目前还存在建立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制度等方面问题,这些都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适应于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实践教学改革设想

1.修订实践教学培养计划

在修订实践教学培养计划时,应适当调整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重视工程管理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地方和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设立工程管理模拟训练、工程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社会实践等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融合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变现有的培养模式,对工程管理专业进行“3+1”培养方式试点研究(即:参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对部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试点培养)。

2.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尤其是实践课程设置上应参照国家当前实行的建设类执业资格考试制度规定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口的专业岗位人才,实现学校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为学生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学科,从实践应用及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还应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先进的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项目管理软件、图形算量软件、钢筋抽样软件、清单计价软件、电子标书制作系统等。这些软件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和全过程造价管理,也可应用于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在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时,可增设软件培训类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3.改革实践教学手段、搭建教学互动平台

为了改善目前相对单一、落后的实践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在多媒体动画教学、现场案例教学和趣味性教学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

⑴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推广采用多媒体教学。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课件,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细致,并配以图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⑵建立工程管理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网站,把教学课件、工程案例、练习题以及其他相关实践教学资料发到的网站上,为实践教学开辟另外一条有效渠道,同时也可以为校企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搭建一个教学互动的交流平台。

⑶注重引入案例教学法,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创新观念和系统观念。一些课程,如施工技术,若仅凭课堂上讲授施工工艺,学生很难有直观、深刻的印象,若采用播放施工录像或将施工工艺制作成配有音乐、动画的多媒体课件,既可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针对一些管理类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应在积极开展案例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引入讨论教学、发散思维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可以增设招投标模拟实训环节,在课程理论内容完成之后,进行实体工程情景模拟,完全模拟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从招标公告到最后中标通知书为止的完整过程。

4.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与企业单位的战略合作关系,逐步扩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校企共建的实训平台,建立基于企业的学习环境,切实抓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帮助学生增强对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性质和环境的感性认识,体会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体验课堂与一线现场教学等主要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知识的过程,形成丰富、统一、完整的知识体系。

加快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进程,建立以CAI中心为依托的工程管理实训中心,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条件,保证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5,优化师资结构、增强教师实践经验

目前国内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普遍缺少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往往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为改善目前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建立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一方面可以委派专门的教师到建筑业企业学习、实践,今后负责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软件教学和实训教学等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建筑行业的专家、高级工程师到校授课或举办讲座、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指导任务,参与人才培养;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

另外,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也是促进实践教学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实,改革目标得以实现,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措施。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尤为重要的关键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具体途径。为适应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评估体系要求,以评促建,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培养质量,可以结合目前工程管理抓也实践教学现状进行改革创新,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管理人才。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校级重点教研项目(2012-53)

[参考文献]

[1]孙虹,刘红,程S.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129~130

[2]熊黎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2009,(4):50~50.

[3]黄海荣.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146~148.

[4]王如心.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J].中国建设教育, 2011,(4):4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