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习与探究;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4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93

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一个一个历史故事、记住一个一个的历史时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历史知识、历史规律等内容的学习,形成自我的、科学的、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能够面对历史、面对现实,有发自内心的价值判断、有是非曲直的价值取向,最终达到让学生热爱民族、热爱历史文化、热爱生活的目的。传统教学中有一些历史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识记,历史事件的讲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历史情感的培养视而不见。不重视学生的实践,就是不关注他们的差异,不关心他们的学习体验,这样学生所学的只能是死知识、死概念。历史教学中若能让“学习与探究”发挥作用,那历史课堂的效率将会有较大的改变。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探究历史教学中“学习与探究的”作用。

一、在画地图、讲历史中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历史问题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仅会学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间,更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地理名词,比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中国被迫签订的许多不平等条约中就涉及到许多地名,但这些地方如果只是作为一个个的地理位置,就失去了它在历史中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们如果把地方与事件及人物的千丝万缕的关系理出来,它们就不是简单地地点,而是历史了。如果教师让学生用彩笔和一张较大的白纸画出清朝时期中国的地图来,然后对着地图讲述我国清朝时的屈辱史,那么,这些地理名词会变成一个个有故事、有人物的历史画卷,学生在讲述这些历史画卷时,会融入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及个性化的感情。学生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学生在分享与交流中,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历史的启迪得以互补。这种结合地图学习历史的探究学习,可以让抽象的、遥远的历史直观的、生动活泼的、具体地呈现出来。而且,学生在边做边讲中锻炼了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合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看问题、看历史的眼光,真是一举多得呀。

我们经常说艺术不分家,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画画的形式来学习历史。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可以这样设计:图说。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个动人的、鲜活的故事经久传唱。所以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再现其中的人物或故事,他们会对这段历史有独特的感受,同时在讲述时还可以融入背景音乐,美术、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在这里交汇,学生的各种知识会得到迁移,他们的综合能力会在历史的探究学习中得到有效提升。

二、在社区历史小调查中,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建设家园的志向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这种变化与发展很快就会变成历史,认识到学校和所生活的社区的历史,学生会对将来的生活有更好的规划。清朝的历史中有关服饰、称呼、发型的变化无不暗示着社会的进步,所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对于他们的历史学习、历史观念的转变都会产生影响。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的学习,是对中国历史的宏观认识,而对于社区历史的调查则是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发展进程的认识。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走访、调查、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发展。例如,我安排学生去高台县南华番茄酱厂做一发展史的调查。可以从番茄酱厂的创办历史、生产的产品、产品的影响力、发展的规模变化,以及对高台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南华农民收入的作用等方面做一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可以对本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良好的意见。这一探究活动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他们在采访已经退休的番茄酱厂厂长时,不仅得到了需要的内容,还从老厂长的谈话中学习到了做人的品质、说话的技巧、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这些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调查完毕学生要写调查报告,虽然他们写的不够完美,但学生在做这件事时,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独特的认识和体验,这是课堂中无法实现的教学目标。

三、在编辑历史小报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文第2篇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上学期初二学生历史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为79.88,合格率为97.40%,优秀率为57.14%。略高于东莞市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三十八分种。我打算将课堂内的三十八分种分成三份:前三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种教学新课;后十分种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文第3篇

        在中学教学中,语文、英语、数学作为主要学科,不仅学校重视,家长、学生同样重视,因此这三门课由其学科的重要性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容。而其他课的学习则会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物理、化学因其科学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物理课与化学课上,物理老师与化学老师手中各式各样的实验工具不仅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也同样引起了学生课下探索学习的浓烈的兴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来自于他们可以接触到的、亲身去体会的一些事物,而这恰恰是历史教学所不具备的东西;也因此,“历史都是过去的事,学他还有什么用”成为很多学生厌恶历史学习的重要原因。所以,作为历史老师首先应该纠正学生的“历史无用论”的观点。                 

        学习历史最重要的作用是指导今天,也就是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拥有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我们近代的落后,明确我们今天的努力,并且让我们避免同样的错误再犯;通过学习历史人物,我们看到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持,而这种精神与坚持正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这些,都可以明确历史学习的重要性,绝对不是在浪费时间,恰恰是为我们以后的学习与工作节省时间,从而纠正学生心中不正确的历史学习的观点。

        其次,要努力让学生们去体会历史。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过去的事不能重演,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同学们努力再现历史场景,让他们置身其中,从而更好地去理解历史,这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工作——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努力再现历史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设情境可以有几种方式,首先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随着科技的创新,教学工作也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授,而是不断引进高科技手段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二次的罪行》时关于英法联军一段,对于圆明园的描述教师的语言再精彩也只是让同学们去想象,而视频资料可以直观地展现圆明园的恢弘与壮丽,因此教师在讲的时候给同学们播放了史诗大片《圆明园》中的一段展现圆明园场景的内容,通过视觉的冲击让同学们体会了中国各代工匠杰出的技巧。而当这座无与伦比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付之一炬的时候,同学们那种愤怒的心情也就随之被激发出来了,同时也会更深一层地去考虑为什么英法可以在我们的国土上为所欲为。

       再如讲《灿烂的青铜文明》时,我给同学们放了一段《国宝档案》中关于龙虎纹尊的内容,配合电脑动画效果,同学们惊叹不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如此精湛,手艺如此高超,绝对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

        多媒体的可视性与直观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将抽象的语言变为形象的景观,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内容就会有一种参与的意向,从而自主地学习。

        除了多媒体的应用外,简单的图片也可以成为再现历史场景的重要手段,通过简单的图片配以文字介绍,同样可以起到创设情景地作用。如讲《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时,通过展示苏州地区的机工生产图,再加以简单介绍:机工生产说明在明朝中后期,我国东南苏州地区出现了脱离农业生产的雇佣工人,而这种生产说明我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之后提问学生:我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基本与世界同步,但为什么我国会在近代落后于世界?为什么我们的资本主义萌芽无法发展?从而引出了下一个问题:“闭关锁国”的政策。

        利用图片配以文字说明的方法在于问题的提出,简单的问题指明了学习内容的核心,对于学生来说简单明了,自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历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49-02

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很浓的学科,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有效利用教科书的插图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插图来进行教学,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历史教科书插图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得力助手。让初中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学到从教科书的插图中获取其他历史信息的技巧,这既能丰富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史实资料,又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思辨能力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插图中的隐性知识,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不仅能为课堂教学增辉添彩,还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开拓视野。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与“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一般,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是内容的具体体现,很多时候具有催化作用,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

1.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源泉,历史课堂,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可以就寓意深刻、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欲。2.让学生头脑有“问题”,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所言:“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有问题才会产生学习驱动力。

三、激发学生历史情感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情感教育逐渐成为了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因此,教师在输入知识信息的同时,也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营造历史氛围。例如,在分析《中英》这节知识时,在备课环节,教师就应把握住不同的情感因子:第一,对清政府妥协的痛恨,对琦善、弈山、牛鉴等贪生怕死之辈的愤慨;第二,对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以及三元里人民爱国精神的敬仰。结合正反两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合理发挥,让学生沉浸在情感的洗礼当中,或愤怒,或感动,或欢呼,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情绪高涨。

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情感,才能更好地带动、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创造出鲜活的历史境,然后再营造出感人的历史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用语言、巧使教具、借助媒体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设计课堂教学

好的教学效果是学生爱历史,乐于学习历史,所以历史课堂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1.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掌握历史知识,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公正、公平的情感态度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讲述三国鼎立这一章时,教师设计几个教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2.利用知识框架图,让历史知识由零散变得相对集中起来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总结复习,通过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图,查漏补缺,发现学生哪些方面没有掌握,需要加强学习。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3.联系生活,激发兴趣。由于历史学科所讲述的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离得较远,再加上初中生知识范围有限,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许多的历史现象暂时不能理解透彻。因而只能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就不知从何下手进行解答。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教学时,要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讲述时为什么失败时,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文化,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一分光和热。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到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才能创造财富。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进行优化组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共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焕焕.历史教学预设中单元目标的设计与整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03).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乡土资源;选择与运用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走进乡土,选择并合理运用乡土资源,将乡土资源融入教材、填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恰当选择乡土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学习历史人物,树立学生远大志向

我们的家乡――仙居,早在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即单独设县,名乐安,五代后唐五年(公元930年)改名为永安县,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真宗皇帝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下诏改永安为仙居,一直沿用至今。仙居单独设县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可运用的历史资源非常丰富,这为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充分运用乡土资源提供了可贵的教材。

在仙乡大地上涌现了众多历史人物,他们造就了“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仙居精神。如,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柯思岙村人。博学能诗文,善书。柯九思笔下的墨竹“各具姿态,曲尽生意”。其画、诗、书法,世人称为“三绝”。又有学生熟知的吴时来(1527~1590),字惟修,号悟斋,厚仁村人。我们学习他面壁苦读,三年不下山的刻苦精神;学习他面对倭寇,奋勇杀敌的精神;学习他的清廉、坚贞不屈的高尚品德。他被免职后闲读群书,建悟斋书院,朝夕讲学,造就人才,开拓当地文化。这些人物的鲜明事迹,都是爱国爱家乡教育的好材料,培养学生勤奋上进、刚正不阿的家乡精神,树立学生为祖国、为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2.游览名胜古迹,培养学生爱乡情感

仙居文物古迹丰富,风景名胜闻名远近。神仙居景区中的将军岩、睡美人,将军与美人遥相望,真可谓是天地的造化,自然的杰作。每一块石头,每一步风景,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景星岩景区中的响铃岩、望月亭等散发出大自然的神奇;来到读书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前辈读书的刻苦。皤滩古镇:早在公元998年前,这里就因水路便利而成为永安溪沿岸一个繁华的集镇了。

经过了千年的洗礼,皤滩仍完好地保存着三里长的由鹅卵石铺砌成的“龙”型古街。街两旁是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大量保存完好的民宅古居,以及朴素迷离、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门堂”。带有独特风貌和古文化气息的仙居风景、名胜古迹,不管是课堂图片展示、教师穿插讲解,还是实地参观,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好题材好场所,让学生感受历史与社会就在自己的身边。

3.考察历史遗址,缩短时空距离

下汤遗址,位于横溪镇下汤村。1984年发现,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6000至7000年。出土了石斧、石凿、石刀等生产工具;矛、弹丸等的狩猎工具;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的生活用具。其中石磨盘和石磨棒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完整、最原始的稻谷脱壳工具。新石器时代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有点枯燥。教师拿下汤遗址来介绍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等的情况,就会更生动。如果组织学生考察下汤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知识就活生生摆在学生的面前了,这比学习课本余姚河姆渡遗址文化更容易掌握。这样久远的文化,学生身临其境,就一下子缩短了历史与学生的时空距离。

4.了解传统特色,引领学生走进家乡

仙乡大地无论是饮食还是传统工艺,都有独到的一面。仙居碗是独具仙居文化的传统风味饮食,碗指的是莲子(白扁豆)、海参、泡鲞(xiang)、大鱼、翻碗肉、敲敲肉、大脸豆腐、肉皮泡这八道菜式,比较特别的是泡鲞和敲敲肉。泡鲞由包裹咸鱼干的面饼炸至外焦内韧,材料普通而加工工艺独特。敲敲肉是将肉片用木槌连续敲打后放入沸水加盐和葱就成菜肴,加工程序和使用工具原始,凡尝过此菜者才能品出其中的独特。还有“中华第一灯”,美誉仙居的无骨花灯。2006年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对于颇具家乡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学者,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广泛收集与挖掘,并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和参与其中,更好填充教材,带领学生真真切切地走进自己的家乡。

二、合理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1.融于教材,激发兴趣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历史课堂情境。上好一堂历史课,关键要把握住历史情境。教材中的任何一历史事件,从落实知识角度来说,只要讲清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就行。但这样的知识是死板的,课堂是沉闷的,结果就葬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的,教师去寻找相关的学生身边的历史素材作为情境导入或插入,把乡土历史资源融于教材、融入课堂,就会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中,介绍北宋经济的发展,仅凭教材的知识,学生肯定会觉得索然无味。可以先用家乡仙居皤滩古街的店铺来创设情境,设问:店铺林立反映了什么情况?展示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景象?用贴近学生身边的历史题材作问题,提高了兴趣,刺激了求知欲。古街除了店铺外,还有不少书香门第,其中以长门堂和何氏里门堂为突出。长门堂门庭结构整齐大方,在正堂屋檐下悬挂着一块清雍正年间的匾――“贻厚堂”,堂屋里还悬挂着一块由清吏部侍郎齐召南书写的“洛社名高”的匾额。又问古人热衷于学习目的在于什么?这样又联系到了古代的科举制度。学习的模式千变万化,最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升华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中,介绍明朝中国东南沿海被倭寇侵袭,中国军民奋起抗倭的历史时,教师首先可以把吴时来的抗倭历程作为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戚继光的抗倭历史。或者上映《抗倭英雄吴时来》,营造一个倭寇来犯,家乡英雄抗倭的情境,把学生带进明朝的历史,引导学生分析倭寇来犯的原因,了解中国军民奋勇抗倭的历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吴时来的英雄事迹,弘扬他们抗倭卫国的精神。

2.游览考察、引发思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主要介绍祖国的河山。家乡仙居的山水引人入胜,学习好地形,地势的知识后,带领学生游览附近的家乡山水,让同学们分析家乡的地形类型、地势特征。身临其境,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提高了。利用家乡的风景名胜,可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探寻其中的奥秘。景星岩的读书堂,其实就是一方石壁,可以抵挡风雨,与外面仅有一米不到的狭窄通道。这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要到这儿读书啊?假如是我,能做的到吗?

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感悟呢?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留下了大自然的清幽与静谧。感受到置身于大自然的开阔。教育学生读书要心静,心胸要开阔。

3.走出课堂,传承文化

在历史与社会的每一单元后面,都有一个探究的主题。其中涉及旅游路线的主题时,完全可以设计从仙居城关到横溪的旅游路线,其中的景点、风俗习惯、地方特色等介绍,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热爱之情。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我校开展“素质拓展课堂”,请食堂师傅介绍家乡传统菜肴制作,就地取材,何乐而不为?让民间艺人走进课堂,展示技巧,解开无骨花灯制作之谜。学生的素质得到拓展,家乡文化得到传承。

总之,在号召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让课程改革走得更远,我想,乡土历史资源作为社会课教学的载体应该是教学实践中的一大跨越,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穿插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使社会课堂更具开放性、地域性、探究性、趣味性,会使课堂教学散发无穷的魅力,同时加浓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既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升华了情感,又传承了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