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风险控制

银行风险控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风险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风险控制

银行风险控制范文第1篇

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与发展来看,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用风险,即借款人由于经营不善或主观恶意等发生债务危机,无力全部或部分偿还商业银行债务,造成逾期、呆滞、呆账等贷款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信用不良,存在着大量的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普遍较差,不良资产比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2、流动性风险,即银行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资产不足,不能满足支付需要,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的风险。目前这方面的风险虽然暂时被居民的高储蓄率所掩盖,但仍然存在潜在的支付困难。

3、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个方面。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国际最低标准,而目前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远高于其资本增长速度,资本充足率还将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自1993年财务体制改革以来,将大量的应收未收利息作为收入反映,夸大了银行的盈利,而实际上多数银行虚盈实亏。

4、市场风险,这主要由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引起。一方面,部分企业将银行信贷资金投入股市,加大了股市的泡沫成分,间接危及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另一方面,企业债券清偿风险也不断加大,其中大部分债券是由国有商业银行担保或发行的,由于企业经营效益不好,到期无力兑付,往往需要银行垫付,企业风险随之转化成金融风险。

5、内部管理风险,即银行内部的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不力而形成的风险。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和《贷款通则》“四法一则”的颁布,金融业已步入了依法管理和经营的良性轨道。同时,商业银行为增强素质,也制定了很多内部规章制度,其完善程度和极强的针对性是前所未有的,但银行内部经常发案,大要案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给银行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此外,还存在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高负债风险、信用卡风险、金融欺诈风险等。如不能及时正确处理,也很容易转化成现实的风险。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多多。如何将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一个健康、稳健的风险控制体系已是迫在眉睫。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

1、建立完善、垂直的风险控制机构体系。具体说来我们应在总行一级设一个风险控制委员会,全行的首席风险控制官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席。与此同时,各业务部门和每一个分行都设有风险控制官,但他们都是对上一级风险控制官负责,而不是对同一级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负责。

2、保持风险控制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仅表现在风险控制要独立于市场开拓,还表现在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三个方面。从程序控制上看,包括:采用合适的会计政策,确定合适的呆账准备金比例,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从内部审计上看,包括:控制和管理政策的确立,控制程序完备性的测试,确认银行内部的操作办法符合外部监管的要求;从法律管理上看,包括:银行活动符合法律要求,与监管部门保持联系,为业务活动提供合同文本、警告违约风险等。

3、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各项指标体系,建立一套专门的信贷资产法律。风险控制主要是通过科学的风险指标体系来实现的,包括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一系列指标,并根据这些风险指标及时提供的预警信号严格控制风险、消除风险。鉴于目前逃、废银行债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非常有必要依靠法律的力量予以保护。因此,在严格执行《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金融法规的同时,要建立一部专门维护信贷资产安全的法律来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对于借款不还,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要严格绳之以法。

4、建立健全各项风险控制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各种风险。商业银行应当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其中应包括建立健全以整体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以局部风险控制为内涵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及岗位操作与责任约束制度,以风险控制和评估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以风险转化为内容的保障制度。在贷款增量和存量考核方面,首先要坚持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即谁放谁收,存量方面除密切注意监测贷款的流动性比率外,还要对那些即将形成的风险或已经形成的风险贷款划分责任,把贷款增量和存量在流动过程中形成的风险额与责任人的工资奖金挂钩,建立贷款风险抵押承包制和责任人比例赔偿制度,定期考评,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兑现奖罚。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各业务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既要给予业务部门应有的权力,又要防止将权力过于集中在某个部门。

银行风险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成因;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143-02

1.商业银行风险形成的原因

银行经营既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又收到微观企业、家庭活动的制约,同时,还有同行带来的行业竞争。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内市场的90%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所占据,由于资产高度集中,所以面临的风险增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发展,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加大。商业银行风险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制度原因

由于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法律与法律之间、法律与政策之间还攒在着—些问题:比如标准不统一、界限不明确、程序不规范,是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弹性,造成商业银行在进行依法维护金融债权的过程中,不能得到法律的及时保护,维权行为低效。

1.2 监管原因

人民银行近年来在监管上一直偏重机构审批,而对金融市场秩序的维护力度不够,缺乏刚性,监管手段也缺乏多样性,导致商业银行可能受利益驱动,在缺乏外部约束和内部控制的情况下,有一部分资产已经或者将要成为呆账、坏账,影响收益甚至流失本金。

1.3 协作原因

随着外资随行的涌入,各个商业银行竞争日益加剧,相互问缺乏协作、缺少沟通。这种竞争,一方面会带来好的一面,可以使银行业繁荣,加快银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单一的恶性竞争,会加剧银行业的风险。

1.4 汇率及利率原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和外汇交易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汇率波动也日益增大,更多商业银行摄入衍生品交易,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随着中央引黄对利率的不断调控,利率变化频率和幅度加快,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随之加大。

2.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现状

2.1 对风险认识不充分

商业银行对银行风险认识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银行重视规模,而忽视了资产质量,对资产质量认识不充分。(2)银行缺乏一个系统的规划,对长短期的经营目标认识不充分。(3)商业银行对资本覆盖的风险不充分。

2.2 体制上还存在制约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体制上还存在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商业银行没有普设相关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对金融风险缺乏有效控制。(2)银行大多数以分行为核算主体,这种体制不利于董事会的管理和控制。

2.3 风险管理手段不健全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手段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管理制度还不完善。(2)风险管理专业程度不同。对于市场风险分析不足,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无法完全分离,不能实行独立的专检管理。(3)商业银行风险量化的技术比较落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评级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

3.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

3.1 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控制意识和文化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就是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是辩证统一的,风险控制的过程同样能创造出价值。在任何业务中,都是有风险的,风险控制的工作,就是在业务进行的过程中,衡量业务的风险度,寻找业务中的风险点,寻找合理防范风险的方法,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风险得到控制的同时并能创造收益。所以,应该积极处理好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的关系,针对不同业务、不同品种、不同地区采取差别化管理。

3.2 建立网络状的风险控制组织结构

从西方的商业银行发展经验上来看,凡是风险控制做的比较好的商业银行,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仅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还建立了垂直的风险控制机构,这些体系和机构,构成了网络状的风险控制组织结构,使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得到充分的发挥,对银行业务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3.3 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预警系统是根据风险指标采集体系而对风险发出预警信号的系统,它的关键在于有科学、可行、完善的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利润性等相关的一系列指标,在日常工作中,保证根据这些指标提供的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发现风险。

3.4 风险衡量系统

风险衡量包括以下两种技术:(1)资产组合管理;(2)内部评级。资产组合管理又可分为整合管理和授权管理。资产整合管理可以衡量整个银行资产的未预期损失,把风险在行业、产品、地区之间进行分散,通过相关工具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授权管理作为银行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根据银行相关业务的不同特点,对授权方式进行有效管理。内部评级与银行各项内部工作息息相关,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银行盈利性分析、关系着资产组合分析、影响着监管资本等方面的工作。

3.5 风险操作机制

要健全并逐渐完善银行的风险操作机制,具体可以有以下几方面:(1)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以整体风险控制为主;(2)岗位操作与责任约束机制——以授权授信、审贷分离的局部风险控制为主;(3)风险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一以风险控制和评估为主。

3.6 风险控制独立性

风险控制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程序控制。制定合理的政策,确定合适的内、外部报告,调整呆账准备金比例。(2)内部审计:各种管理制度的确立,各种程序的测试,确保外部监管系统对内部银行的监管力度到位;(3)法律管理:银行各业务、活动因符合法律要求,注意与监管部门之间对的联系。

4.结语

通过以上方面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未来的商业银行的发展中竞争的核心将是在风险控制体系的水平上进行的。要如何提升和完善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体系中的发展,我们就要从人员素质的提升和加强管理水平这些方面进行严格把控,这样才会使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全球化经济金融环境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胜建.构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5):53—54

银行风险控制范文第3篇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未来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影响。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二者分别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和市场汇率的不确定性变动,而对商业银行业务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利率的不确定性会让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为商业银行带来损失。汇率风险则多是因为商业银行提供或进行自营外汇交易活动时,使商业银行从事的银行账户中的外币业务活动蒙受损失。

(二)流动性风险

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满足存款人提现需求和借款人正当贷款需求的能力。流动性风险是指当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时,流动性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商业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表现为流动性极度不足、短期资产价值不足以应付短期负债的支付或未预料到的资金外流、筹资困难等。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一方面通过更多的贷款和投资来赚取最大的利润;另一方面又造成负债的不稳定性,需要商业银行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应付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适当地把握和控制好流动性比例,以避免产生冲击而引发流动性风险。

(三)操作风险

《新巴塞尔协议》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操作风险是指银行是否有能力在获利的前提下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这种能力由银行提供金融产品的能力及银行控制运作成本和运作风险的能力组成。狭义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操作环节中的失误,如经验不足或违规操作而带来的损失风险。与其他几种风险相比,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因为每个银行经营的操作环境不同,因此银行不能一味抄袭对方的操作风险控制手段,必须结合自身产生的操作风险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四)法律风险

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法律风险是重要的风险之一,由于商业银行的客户数量众多,办理业务种类繁多,加上上市银行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和银监会、证监会等监管规定也纷繁复杂。这些特殊性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问题比一般的企业和公司都更加复杂。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现状

(一)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表现

目前,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早己经进入数量化、模型化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而我国商业银行尽管受银监会和证监会等部门规章制度的约束,使得各银行的风险控制至少在一般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由于缺乏经验、缺少重视程度以及有效执行等原因,风险控制的强弱没有达到同样的水平,而且风险的识别、分析、预测、防范和化解普遍还停留在粗放和初级的水平上。主要表现在资产运用、资本家管理、赢利模式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突出表现为资产质量不高、资本充足率低,赢利能力差、潜在流动性风险大、信贷违约率逐年增长、风险管理和控制工具及技术匮乏、信息系统建设薄弱等。

(二)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商业银行开始上市,尤其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全部上市,无论是风险管理意识还是风险管理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不断完善了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积极实践了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但仍然存在以下顽疾:1、缺乏全面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首先管理层对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模糊。商业银行对控制信用风险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对于其他一些核心风险包括市场风险重视程度还不够。其次,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我国商业银行仍普遍依据操作风险的计量结果来提供资本准备意识,不仅有很大的误差,还会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其三,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人才队伍。因此,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态度,是银行业监管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势所趋。2、风险管理与控制体制上的缺陷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管理理念习惯于以企业规模对信贷管理进行控制,层层分解指标的方式控制风险的暴露。现行风险管理体制及控制评价标准则偏重于短期的绩效考核,不够重视员工的价值积累,不利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和扎实发展。有效的风险管理,需要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涵盖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全过程,涉及到必要的数据和技术手段。因此需要我们加大对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认知,研究建立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这是完全必要和紧迫的。3、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信息披露不完善准确、及时、充分地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对于商业银行监管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它是对银行业实施有效监管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在银行账目中披露资产负债表的内部储备总额,增加现金流量表和市场风险的分类项目,公开真实盈利,以利于外界了解银行运作情况,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也应该成为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控的一个重要趋势。

三、政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是改善大型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强化产权约束的重要途径。五大国有银行已全部上市,其他上市的股份制银行整体经营状况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2011年,已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年共实现净利润约8,750亿元,每家银行平均每天净赚1.5亿元,这相当于我国1,806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一半,而且这一数字还超越了125个国家2011年的GDP水平。商业银行在经历了体制、机制上的重组和变革上市后,确保股东利益的安全就成为银行经营的主要内容。银行经营管理和赢利的稳健性、抗风险能力强弱等,成为股票市场价值的重要基础。同时,商业银行上市后会面临着更广泛的外部监督,要求银行保持更高的信息透明度。这些都要求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政策、制度、程序、方法要更加科学、有效。

(二)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为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更好建立,需要改革组织结构,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司治理机制。这一机制建设的关键是要能够立足于本国的制度环境,追求效率的不断增进,使商业银行在外部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过程之中成为自发行动的行为主体。

(三)推行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制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调风险计量的准确性和标准化,突出了内部评级法在风险监管中的核心地位,这是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提出的更高要求。风险评级系统提供违约率(PD)、违约损失率(LGD)、预期损失率(EL)等指标,清晰地界定一个产品、一个客户或一项业务的成本或收益在什么情况下是可接受的,在哪些情况下又是不能接受的,有助于分析不同的客户在监管当局允许浮动的范围内给出不同的报价,提高竞争优势,建立有效平衡风险与回报的运行机制。任何一个现代化银行,都应具备内部评级体系,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建立以经济资本预算约束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体制

银行风险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创新;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我国金融业进入到开放时代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很大的竞争,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创新,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基于此,很多银行投入很大精力进行金融创新,推动了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风险必然与收益共存,如果片面追求收益,不注重控制风险,很可能会酿成巨大损失,如何在金融创新带来的收益和风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是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背景下进行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

一、金融创新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

(一)信用风险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用是关系银行生存的关键,如果失去了信用,银行很可能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商业银行推出的每一款金融产品都与银行的信用是息息相关的,相较于传统的储蓄存款业务,金融创新产品的信用风险明显更高,特别是那些业务杠杆性强、存在较高自由度的创新透明度不高的产品以及一些表外业务,在监管制度不健全的商业银行里它们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对这些创新产品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以及约束力度不足,对商业银行的生存有很大威胁。

(二)技术与操作风险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说有力地推动了商业银行向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很多金融创新产品对这些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很多情况下失去了这些技术的依托,金融创新产品无法正常生存,但是我们应该承认,这些技术一直处于迅猛发展之中,与成熟仍相距甚远,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很可能会向金融领域转移。第一,这些技术本身不完善,本身存在缺陷,很可能引发风险;第二,这些技术一直处于更新发展的状态之中,很可能会存在新旧技术摩擦问题,也有可能引发风险;第三,很多时候由于这些技术导致信息失真、不够及时和完整等问题;最后就是商业银行的操作人员对这些技术操作存在问题而导致风险的产生,这就要求业务人员能够很快掌握这些信息技术,并能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否则很可能由于技术操作而给银行带来风险。

(三)管理风险

应该说,进行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求很高,如果商业银行监督反馈机制存在缺乏、内控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够完善,那么商业银行成功想要通过金融创新,很有可能由于管理跟不上而就此作罢。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商业银行一味追求市场竞争,在竞争方式上过于激进,不顾及自身内部管理建设状况,这些问题有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

(四)项目开发失败的风险

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很可能会由于对金融市场认识不足,对金融项目本身的可行性也缺乏认证,导致项目失败。此外,如果对金融创新项目的市场认知不足,也没有相关的开发和管理经验,那么金融创新项目将很难取得成功。可以说,金融创新项目一旦开发失败,很可能会造成商业银行资源出现损失,进一步削弱商业银行的发展能力。

二、金融创新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策略

(一)确立规范的金融创新管理观

1.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商业银行要进行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就必须健全自身组织结构、明确责任和权限,并要进行恰当的职责分离。而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就必须拥有实权,能够对高层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能够影响其他部门的行为,同时,商业银行方面还要给予风险管理部门一定的利益奖励。另外,商业银行还应相应有关规范和要求,积极构建现代企业化制度,成立两会。其中董事会应该作为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风险控制的核心,直接负责金融创新风险控制;监事会则是对商业银行管理层履行风险控制职责进行监督,针对管理层利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利益造成损害的行为加以纠正。

2.加快风险识别方式转变

现如今,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建立起信息和数据比较完备的金融风险评估系统。这些模型一般涉及财务分析以及企业有关的财务数据等,但是我国的实际国情是历史数据不完整,财务欺诈严重,面对这样的状况,模型化的风险识别方式就会存在不适应的问题,这也提醒我们的商业银行,要加快风险识别方式转变,提高信息系统的风险采集能力,应用主观智慧,对风险进行量化,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度。应该说对金融风险进行量化是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之前就应考虑的重点问题。

3.严格落实审慎经营原则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进行了金融创新,但是也因此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金融风险,这一点是绝不能忽视的。美国的次贷危机让我们见识到了金融风险的传染力和破坏性,因此我们的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要制定有关的制度,做好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审慎经营原则,在效率和安全之间权衡把握,为商业银行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加强金融创新风险梳理

1.注重风险数据收集整理工作

现如今,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基于管理者和专家的经验和分析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主观性很强,有关数据分析系统还存在很大缺陷,有待完善。基于此,建立完善的风险数据库势在必行,将近似事件的详细信息记录在风险数据库中,这样能够有利于在未来对金融风险进行预测。此外还可以效仿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法人与自然人建立有关的资信信息库,能够对法人或自然人的信用行为加以约束,有利于规范全社会的信用秩序。

2.注重对风险累积途径加以分析

首先需要就金融创新业务流程加以清理,对整个金融创新过程细分,尽可能的更加明细化,进而对已经细分处理的各环节处理流程进行清理审查,并就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分析。还要就其他部门吸纳和输出风险的有关环节中产生风险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尽量能够得到量化信号指标。其次,商业银行方面可以把有关历史数据和实践经验信息进行对比综合,针对风险管理重要环节进行梳理,此外,对于各监控点的风险信号,要就其有效性和重要性加以总结分析。

(三)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举措

1.加快信息渠道建设

商业银行只有信息渠道建设取得成果,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当前发达的信息网络,积极构建风险信息数据库。一般来说,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分别是方案设计、数据采集以及信息加工,其中数据采集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另外当前的风险管理需要有强大的信息网络支撑,便于收集获取原始信息,一旦得到新的原始信息,通常都需要立即添加进数据库中。除此之外,还需要商业银行方面有关部门建立风险监控点,进而确定从何处获取风险的数值和表现信息。很多时候,出于风险监管成本和效率的考虑,风险监控点的设置不要求覆盖所有数据来源点,只求重点覆盖即可。

2.加快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建设

首先,进行金融创新风险的总体评价,一般需要有一个参照物,这样一旦风险指标超出安全值,才能感知风险的存在,通常都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警初始值的确定,一旦超出正常值,就表示存在风险,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处理程序才能具备风险防范功能;其次就是要加强风险信号的识别,一般来说,进行风险信号的识别工作,需要识别者有丰富的经验、很强的判断能力以及独特的识别手段。在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识别,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认识风险。最后,风险一旦被识别出来,就要进入初步评估,一方面,风险监控系统可以对自身判断出来的风险信号进行自动分类,并进入风险处理程序;另一方面,一旦出现新型风险,风险监控系统就是失去应有的作用,这时需要风险监控人员进行人工处理。

3.加快构建风险反馈与维护机制

通过构建风险反馈机制,不仅可以有效保障信息质量,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管理的反应能力。应该说,反馈机制是连接银行内外部的信息交流系统,可以实现员工与管理部门、顾客与银行等多种形式的沟通,有利于系统维护部门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从数据检测角度一般是很难获知的。此外,我们的商业银行还应致力于对最新风险管理的技术和应用方法以及最新监管规范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将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背景下的风险控制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促进商业银行平稳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笑.金融创新趋势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2).

[2]林雪松.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J].时代金融旬刊,2015(3):31-37.

[3]庄国立.浅谈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旬刊,2014(11Z):113-113.

[4]王进.金融创新下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9):32-35.

[5]葛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问题及风险控制[J].北方经贸,2015(8):170-171.

银行风险控制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银行风险控制正逐步上升为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建立并且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系统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风险控制的现状,重点阐述了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商业银行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是银行的资产和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作为一类以追逐利润为目的.以负债经营为特点的综合型特殊企业.比其他类型的企业面临着更广泛、更突出的风险。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的金融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金融工具正在逐步增加。而较为完备的银行风险防范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许多导致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突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不断变化。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世界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趋势加快。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呈上升趋势。因此,银行风险控制正逐步上升为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并且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系统势在必行。

一、商业银行风险形成原因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银行经营既受到微观企业、家庭活动的影响.又受到宏观经济、政治环境的制约,还受到同行业的激烈竞争。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呈现典型的垄断特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占据了国内市场的90%左右,风险高度集中和容易爆发。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迅速,经营的潜在风险逐步加大。一是不良贷款数量呈上升趋势;二是违规经营和账外经营问题逐步暴露;三是在一些行的不良贷款比重多达70%左右,经营困难,严重资不抵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支付危机。银行业风险的形成除了转轨成本、信用废驰、企业逃债、政府行为等因素外,主要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制度弹性。由于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与法律、法律与政策之间存在着界限不够明确、标准不够统一、程序不够规范的问题.使法律制度存在弹性,导致商业银行在依法维护金融债权的过程中,依法维权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尽管《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实施,但是银行仍面临着企业不愿或不能偿还银行贷款,使银行承担较大的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2.人民银行监管缺乏刚性。多年来.人民银行在监管上偏重于机构的审批,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等问题上缺乏刚性.监管手段也多为检查、通报、批评、处罚等行政手段。致使商业银行受利益的驱动,在缺乏外部约束和内控机制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资产已经或将要成为呆账、坏账而丧失收益甚至本金。

3.商业银行之间协作不够。面对外资银行的大举涌入,国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一方面带来了银行业的繁荣;另一方面,单一的恶性竞争.也加剧了银行业的风险。

4.汇率及利率风险加大。随着各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和外汇交易的不断扩大.其面临的;汇率波动也日益增大。同时。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涉入使其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金融通的不断市场化和中央银行对利率调控手段的运用。利率变化的频率和幅度会进一步加快和扩大,从而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将增大。

5.金融犯罪案件屡发不断,影响极大。犯罪种类和手段日益多样。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也不断扩大.尤其是由于银行内部原因造成的金融欺诈和盗窃案件,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面临诸多难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所致。有的是由外部客观因素造成的;有的是内生可控的,有的是外生不可控的。因此。商业银行应着眼于内部风险管理,综合考虑外部监控因素来设计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

二、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现状

建立并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搞好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健康发展、提高效益以迎接国际竞争的关键。随着商业银行风险的增多,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组织结构上,实行了岗位责任制和审贷分离;在贷款方式上,采取了抵押贷款为主的形式;在贷款对象的审查上,进行了有效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在风险分析技术上。吸收国外科学的风险测度方法;在财务准备上,提取了坏账隹备金;同时,从公司治理结构上.强化商业银行企业法人地位,成立了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了资本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和支付准备金制度。加强了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仍旧存在明显的不足,这表现在:

1.我国商业银行对银行风险的认识不充分。第一是银行过分看重规模,而对资产质量认识不充分。其次,是对现代银行的长短期的经营目标认识不足,缺乏银行发展的长远规划。再次,是我国商业银行对资本覆盖的风险不充分。

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体制上存在制约。首先表现为,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普遍没有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不能对金融风险实现有效的控制。其次.我国银行都是以分行为核算主体的横向管理体制.这种横向的管理体制不利于董事会的控制。

3.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手段上比较落后。首先是风险管理专业化程度不同.对于市场风险由于缺少科学的定价信用.难以实现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分离.难以实行独立的专险管理。其次,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量化的技术比较落后。我国银行对于客户的信用评级还比较初级,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

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1997年9月)认为。风险管理应涵盖银行及银行集团面临的所有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以及信誉风险。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系统正是用于对付银行全面风险而设计的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它有风险控制意识和文化、网络状的风险控制组织结构、风险预警子系统、风险度量子系统、风险管理操作等部件构成。以下围绕其组成部件就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系统做一阐述,以便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到启示和借鉴作用。

1.要改变以往对风险控制的偏见,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控制意识和文化。在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之前,首先应该明确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是并行不悖的,风险控制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风险控制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积极寻找、发现防范风险的办法,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控制中创造收益。要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辩证关系,核心是采取差别化管理的原则,包括不同业务、品种和地区的差别化管理。 要把风险控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灵魂注入金融工作中。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它是一种能支配企业行为的思想性、灵魂性的东西,而风险文化是一个成熟商业银行文化的重要内涵,这个内涵就是风险威胁生存在从事银行各项业务中,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部门面对的部是风险与处理风险,要把风险意识从上到下贯穿在每位员工的思想中,形成理念、自觉行动和准则,使之成为工作的支撑点。因此,要更好地生存,就要真正面对威胁,解除威胁。

2建立网络状的风险控制组织结构。西方发达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说明,大凡风险控制得比较好的商业银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不仅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而且建立了垂直的风险控制机构,形成网络状的风险控制组织结构。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银行风险控制的组织结构要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首先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具体来说我们应在总行一级设一个风险控制委员会,全行的首席风险控制官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席。与此同时,各业务部门和每一个分行都设有风险控制官,但他们都是对上一级风险控制官负责,而不是对同一级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负责。

3.风险预警子系统。风险预警系统是用采及时发现风险并进行预警以最小化风险的子系统。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风险预警主要是通过科学的风险指标体系采实现的,包括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一系列指标,根据这些风险指标提供的预警信号及时发现风险。

4.风险衡量子系统。风险衡量子系统包括风险度量的两种重要技术:内部评级和资产组合管理。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内部评级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定价、盈利性分析、资产组合分析与提取准备金、决定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等方面工作;利用资产组合模型度量整个银行资产的未预期损失,利用地区、行业、产品等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风险分散,通过证券法、衍生工具等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银行的风险敞口。授权管理是风险控制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应采取差别授权的方式。

5.风险管理操作。商业银行应当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操作机制,其中包括建立健全以整体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以局部风险控制为内涵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及岗位操作与责任约束制度,以风险控制和评估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以风险转化为内容的保障制度。

在贷款增量和存量考核方面,首先要坚持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即谁放谁收,存量方面除密切注意监测贷款的流动性比率外,还要对那些即将形成的风险或已经形成的风险贷款划分责任,把贷款增量和存量在流动过程中形成的风险额与责任人的工资奖金挂钩,建立贷款风险抵押承包制和责任人比例赔偿制度,定期考评,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兑现奖罚。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各业务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既要给予业务部门应有权力,又要防止将权力过于集中在某个部门。

6保持风险控制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仅表现在风险控制要独立于市场开拓,还要表现在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三个方面。从程序控制上看,包括:采用合适的会计政策,确定合适的呆账准备金比例,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从内部审计上看,包括:控制和管理政策的确立,控制程序完备性的测试,确认银行内部的操作办法符合外部监管的要求;从法律管理上看,包括:银行活动符合法律要求,与监管部保持联系,为业务活动提供合同文本、警告违约风险等:

7建立合适的风险控制的奖惩制度:考核风险控制官业绩好坏的主要指标当然是银行的资产质量,而资产质量是由分散的单笔资产业务组成的,因而对全行总体资产质量状况、单笔贷款的质量状况应当清清楚楚记录下来。对历来风险控制严格、尺度把握准确的风险控制人员,银行要有所激励。如果经过审计和调查,发现市场拓展人员或风险控制官在一笔贷款运作过程中有故意过失,则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强化银行风险监督,主要是对银行资产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动态监督,注意其资本金的充足性,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及风险转化的风险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