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实训报告

护理实训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实训报告

护理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训报告 基础护理学 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08-02

实训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实训报告是学生在参加实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判断,把实践的全过程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是学生对实训操作效果的总结与汇报,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然而传统的实训报告按目的、用物、对象、内容、结论的“八股”方式记录,没有突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思维,实训成效不显著。为了提高实训教学的课堂效果,突出学生操作技能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实训报告进行了创新改进,并将其应用于实训教学,学生反应良好,现报告如下。

1.实训报告的创新与改进

1.1从内容组成上的创新与改进

创新改进后的实训报告,由实训名称、实训目的、实训用物、实训对象、实训内容(包括环境、对象评估,操作步骤)、实训小结、实训感悟(包括操作技巧、操作失误、操作创新)七部分组成。

1.2从书写项目数量上的创新与改进

传统教学,实训教学一个项目就要求学生实训课后书写一份相应的实训报告。笔者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按照学期教学计划,每学期指定十项重点实训项目,而学生在指定的这十项重点实训项目中,再自主选择五项来书写实训报告。

1.3从书写人员上的创新与改进

传统教学,实训教学一个项目后就要求每位学生课后独立书写上交一份实训报告。笔者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以团队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操作练习,每个小组由固定的三名学生组成,课后每个团队小组只需共同书写上交一份实训报告即可。

1.4从考核上的创新与改进

团队小组的实训报告考核成绩,就是每个实训团队小组成员的实训报告考核成绩。

2.应用研究

2.1研究对象

在笔者任教的职业学院,连续选取2013届和2014届高职大专护理专业的8个班,每届4个班,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个班。实验组224名,年龄18~20岁,平均(19.2±0.5)岁,其中女性117名,男性7名;对照组220名,年龄18~20岁,平均(19.5±0.6)岁,其中女性115名,男性5名。两组在年龄、性别、综合测试成绩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2.2研究方法

两组授课教师、使用教材、理论课内容、实训课内容、学时均相同。实验组实训课后按创新型实训报告要求书写实训报告,对照组课后按传统教学要求书写实训报告。《基础护理学》课程结束后,两组均进行期末理论、实训考核及实训报告学生评价问卷调查。

2.3效果评价

《基础护理学》 课程结束后分别对本门课程进行实训考核和理论考核。实训考核内容为考试大纲规定的实训项目,考核采取随机抽签形式。理论考核统一命题,闭卷独立完成。将实训考核结果和理论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基础护理学》实训报告评价:自行设计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报告学生评价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提高技能操作兴趣;利于掌握操作要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爱伤观念;培养创新意识6个条目,每个条目的选项为好、一般、差,学生匿名填写,发放调查问卷444份,收回问卷4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独立样本,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

3.研究结果。(见表1~2)

4.讨论

(1)创新型实训报告从书写项目数量上体现了“少而精”。

传统的实训教学要求每上一次实训课,课后就书写一份实训报告。但碰到实训课多的课程,比如《基础护理学》,其实训课与理论课课时比为1:1,按照传统教学一学期学生就要书写实训报告近40份,也就是说一周仅《基础护理学》这一门课程学生至少就要写两份实训报告,这样不仅占用学生大量时间,使学生疲于应付,还对上实训课也产生倦怠的情绪。在书写实训报告时就会出现认真点儿的学生套用传统的“八股”模板来书写应付了事,没有反思没有创新,懒于思考的同学要么照搬教材或老师的板书,甚至出现抄袭同学报告的现象。

创新型实训报告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择书写实训报告的实训项目,每学期只须完成5篇即可。这样极大的减少了学生书写实训报告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训练习及实训报告书写中,而且通过自主选择书写实训报告项目,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还减少了教师评阅实训报告的次数,从而做到学生精写,教师精批。

(2)创新型实训报告从书写内容上体现了“个性化”。

创新型实训报告在内容上的创新与改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实训内容中增添了环境评估和对象评估,其二增设了实训感悟这一组成部分。在目前日益紧张的护患关系背景下,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高水平的护理技术服务固然重要,然而尊重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优化服务环境,营造人文服务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创新型实训报告中,特意强调学生在实训内容中增添对环境和对象的评估,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对病人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付诸于实践。

增加的实训感悟这一组成部分,包括操作技巧、操作失误、操作创新。这些内容是教材、老师没有提到的,再加上每组同学选择书写的实训报告项目也各不相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那些懒于思考、不愿动手、不认真上实训课的学生去“借鉴”其他学生实训报告的行为。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实训报告,就促使学生课前充分准备实训内容,课中主动观察、思考、提问、勤练,课后主动与其他组员分析、讨论、总结,这样不仅突破传统的“八股”套路,写出具有“个性化”的实训报告,而且提高了实训课的教学质量,还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3)创新型实训报告书写、考核上的“团队制”。

创新型实训报告打破了传统实训报告的“个人制”,不管从书写上还是考核上都实行“团队制”。即每个实训团队小组实训课后只需共同书写上交一份实训报告,每份实训报告的考核成绩就是每个实训团队每位组员的考核成绩。临床医学的很多工作岗位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更能高质量的批阅学生的实训报告,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团队互助合作意识的培养,为以后步入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创新型实训报告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缩短学生书写实训报告的时间,而且提高理论考核成绩,增强实训效果,还提高了学生技能操作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等,对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星海,陆旋.高职工科实训报告撰写的创新探索[J].职业时空,2010,6(8):44-45.

[2]张小玲,王平,穆剑玲.重视实训报告书写促进实践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48-49.

[3]唐春红,尹建康.大专护理《健康评估实训报告册》的设计与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1):66-67.

[4]白玉.职业院校创新型实训报告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50-51.

作者简介:

护理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 素质 能力 人文教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9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11-01

基础护理学课程量大、内容多、知识抽象,死记硬背成了许多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为避免以上教学中的缺点,试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1 课堂教学

护理实践课是护生临床工作的基础,它有助于学生获得和提高基本经验,学会关心、参与,增强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和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护理是诊断和处理对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条主线,确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思想,贯穿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的应用,突出护理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整体性[1]。我们对护理专业2012届学生护理实验教学作了系统的安排,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优化实验教学:

1.1 建立开放的实训中心。学生在进入开放实训室前应阅读与实训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准备好实训实施方案,做好有关实训准备工作。学生在实训项目完成后,应向实训室提交实验报告等实验结果。实训室应及时总结和交流工作,如组织“开放实训交流答辩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实训小组之间的沟通,分享实训成果与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报告能力。

1.2 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课时的合理分配。近年来,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中,护理计划的制定是重点与难点,各教材、各版本和各种参考书是“众口纷纭”,各医院的整体护理又“各有一套”[2],大部分改革者认为护理学应删掉大量的理论教学,将课时分配比例倾向于实践教学,这种观点不利于护理教学,没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只能使学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将理论教学的系统论、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人际沟通论、解决问题论、压力适应理论应用于护理程序中[3],如护生学习与收集病人的健康资料,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采取护理措施,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3 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好奇心和欲望是产生兴趣的基础。兴趣是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这种内在的兴趣动机,可以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教育对象的教育意图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动,更符合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理论[4]。

1.4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与葛静玲等[5]研究结果相符,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起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会高层次思维技能,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但次教学法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宽厚的知识面,又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强烈的教学意识及责任感;因而要求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的病例应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可伸展性,而且难易适中,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讨论气氛的调动、引导等技巧。

在校期间实训教学考核采用实训态度、操作考核、实训报告、学生互评结合,评定出综合分。如病人生命体征测量的考核:课前每个实训小组产生一名学生评委和教师组成考核组。实训室设置成模拟病房,学生抽签决定考核项目(分19个项目)。由外组学生当病人,本组学生当护士进行角色扮演,加强护患沟通,体现护士的仁爱之心[6]。评分内容包括护士仪表、对病人的关心、态度、沟通技巧的运用、安全意识、操作方法的规范等,取师生平均分为考核分。

2 评价方法

2.1 使用自编问卷(见表1),设计的问卷初稿咨询3名护理教授进行内容效度测定,得出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71。将形成的问卷在课程开始后1个月发给观察组10名同学,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建成数据库并利用spss16.0软件计算问卷deCornbach’s a系数为0.78。问卷正式稿在课程结束1周内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表1 《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学生意见调查问卷

2.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3 结果

两组学生课程改革后成绩的比较:见表2,两组学生护理学基础期中、期末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分,X±S)

4 讨论

通过以上方法,80%的学生认为此便于接受知识,优于传统教学方法;90%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方法是学习灵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绩提高很快。

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注意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7],此种教学方法对培养高职护理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符合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春美:护理学基础,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8

[2] 黄津芳,刘玉莹.医院整体护理实施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

[3] 庄红,赵国琴,王静:护理学基础,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综合训练,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8

[4] 杨红文.问题式教学法在妇产科见习教学中的作用[J].湘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8):66-67

[5] 葛静玲,范玲.关于病例导入式一问题定向相结合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74

护理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急救护理学 护理本科学生 教学方法

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综合应用护理理论知识的课程,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急救护理知识,我们在护理本科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护理本科2006级、2007级2个年级的学生共170人进行了课后调查。现对教学实践和课后调查情况加以总结分析。

1 实践与改革

1.1突出专业重点,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急救护理特征

本课程从急危重症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入手,培养学生横向联系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中注意从护理角度出发,重点阐述对病情的观察、分折判断、救治原则和护理要点。目的在于使学生明了,作为一名护士,当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应做什么、怎样做,包括对急诊病人要首先从呼吸、循环、体温、脉搏、意识、瞳孔等直接与生命有关的方面来观察判断病情,如何进行有预见性的护理,结合病情变化做好有针对性的抢救准备工作,主动协助医生及时进行救治等。

1.2强调因材施教

护理本科学生的特点是专业基础水平较好,有较强的求知欲,理解力强。针对这一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内容适应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在教学准备阶段就让学生参与进来,除开展预习外,分组制订抢救预案、练习、竞赛、开展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3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急救护理学的实践性很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需通过技术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体现,故应加强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对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1.3.1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

1.3.1.1丰富单项实训内容

先确定学生应掌握的急救护理技术,包括徒手心肺复苏、紧急静脉输液、电除颤、气管插管、心电监测、气囊面罩人工呼吸、吸痰、吸氧、微量泵和注射泵的使用、外伤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其中前4项技术为临床重要急救技能。实训与理论学时数比1∶2,丰富的实训内容为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1.2增设创新性实训

单项实训锻炼了学生某一项急救护理操作技能,但在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急救思维、综合急救技能、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逐渐显示出其不足,我们在此基础上增设了创新性急救护理实训――综合性实训。在单项实训结束后,教师以真实临床病例为背景设计一套综合性实训预案,预案涉及到心肺复苏、紧急静脉输液、电除颤、心电监护等常用护理技术。在综合性实训中,学生不但要掌握急救护理学中的常用急救技术,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静脉输液、吸痰、吸氧等技术。综合性实训强化了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紧密衔接,淡化了不同课程实训内容之间的界限,增强了学生的综合急救技能,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

1.3.2.1变演示性实训为探索性实训

演示性实训是由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示教操作步骤,学生被动地模仿,因而学生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能全方位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探索性实训中,教师不直接讲授仪器的使用方法,而是提出学习要求,如学习某仪器控制面板按键功能、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课前自学实训理论,实训课上要求学生分组看仪器说明书和实训讲义,观察并练习仪器部件用途,启迪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总结操作步骤,亲自动手操作,遇到不懂的问题尽量小组讨论解决。这种学习方法实现了由模仿操作向探索尝试的转变,通过探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3.2.2变机械性实训为情境性实训

演示性实训由于缺乏相应的观察指标,学生缺乏真实感知和体会,往往机械记忆演示的步骤,实训变得机械化。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改善实训教具,引进多具全功能急救模拟人,模拟血压测量、心电监护、输液、气管插管等操作,增加了仿真效果。另一方面,部分无创的操作尽可能用真人实做代替用模型操作,如伤员搬运、包扎、吸氧、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等,同学之间相互演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1.3.2.3变封闭式实训为开放式实训

为确立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部分护理实训室向学生开放。实训课前每组学生与实验室老师预约登记,约定实训日期和项目,自行准备实训仪器,辅导教师针对预先演示的实训方案进行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训,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创造力,培养了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1.3.3完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在原来单项技能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了平时实训考核、期末理论考核环节,使考核过程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1.3.3.1平时实训考核

平时成绩考核贯穿于全学期的各项实训中,贯穿于每项实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实训操作阶段,考核学生能否按规程、仪器说明书正确操作,有无钻研精神,操作是否严谨、认真,仪器、物品有无损坏。实训报告阶段,主要考核学生实训报告项目是否齐全,步骤是否准确,卷面是否整洁。

1.3.3.2期末理论考核

期末理论考试中增加病例分析题,题型设计突出体现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1.4应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意识

在讲解各专科的急救护理知识时,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式教学,将重点放在对病情的判断、救治原则和护理要点上,并启发学生思考在医生到达之前应做些什么。这种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意识。例如,讲到“创伤”这部分内容时,先选择颅脑、胸部外伤病人的实例,进行讨论。围绕这一病例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简要询问病史来了解原因,通过基本生命体征的观察初步判定伤情并进行评定其创伤的程度,创伤的紧急处理原则和重点护理措施。通过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提出合理的紧急处理意见,参与制定护理方案等。

2 课后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急救护理学》教学实施效果,我们对护理本科2006级、2007级2个年级的学生共170人进行了课后调查。采用问卷式,共发调查表170份,回收170份,有效率为100%。结果表明:

2.1学生普遍认为,开设《急救护理学》课程十分必要,让她们学会并掌握了多种急救技能,为到临床实习和将来从事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护理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指的是以临床中的护理工作作为导向,依照工作任务合理科学地设计实训项目,重点在于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理念,融合了设计性以及开放性为一体的全新模式的实践教学法[1]。本文选取2010年高职护理班的200名护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观察组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对照组使用传统实训教学法,针对两组学生的综合技能成绩以及临床综合能力进行对比,发放调查问卷,对两组不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热情以及兴趣的效果做调查,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资料共有200名,均选自2010年高职护理班的护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方面差异不大(P>0.05),相关资料、数据可以作为比较分析的依据。

1.2方法观察组学生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在学校内护理实训室模拟医院,使学校内教学和医院工作进行无距离对接,使学生在模拟医疗情境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2]。对照组学生使用传统实训教学法,把练习单项操作技能划为重点,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对儿科护理技能循环操练。

1.3判定标准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掌握两组学生对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效果评价。在课程结束之后对所有学生的综合技能给予考核。在课程结束之前,安排所有学生到医院进行见习一周,由医院的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给予评价,其中包括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以及综合操作能力五个方面,每一项20分,取平均成绩。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资料数据,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

8.22

讨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实训法机械、乏味的教学模式[3],使学生在模拟医院情境中体会护士的角色,自身体验护理工作的感受,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和自信,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学生通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显著提高(P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使用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综合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筱玉,吴玖玖.对高职高专实训教学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2):141-142.

护理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方法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而护理实验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卫生事业对未来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护理教师,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构建起新型的护理实验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护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效果。

1、突破框架束缚,大胆增加实验教学比重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需要,大胆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摒弃或压缩传统或临床缺乏需求的教学内容,增加临床急需的操作技术,注重实践教学与临床需要接轨,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

2、建立多媒体实验室,创造良好实验教学条件

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利用电子科技调动视频信息与音频信息是护理实验教学形之有效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具备了展示事物发展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提高了信息呈现的速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遵守“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发挥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3、开展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景教学是以临床问题为题材,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出入院护理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演示病人入院或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角色有病人、病人家属、导诊护士、门诊医生、住院部护士、病房责任护士、护士长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就所设情景排演相应的护理工作,各人明白自己的角色后进行准备,病人及家属角色扮演者提出的许多问题,激发了其它角色扮演者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师生一起讨论,对表演中观察记录到的重要情节加以分析,肯定正面角色,纠正反面角色的不足,实验结束后,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加深实践印象,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不仅学到了护理工作的方法,而且规范了护士各方面的行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4、改进实验成绩考评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而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是客观评价教学改革情况的一个指标。实验成绩的评定应该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评定学生成绩时要兼顾各方面的因素,重视实验预习,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强调平时成绩,包括在每次实验课中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的质量等,这种综合性的成绩评定方法,比起以往单靠实验报告来评分的方法能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表现,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

5、课后全天开放实训室,为学生发挥学习能动性创造空间

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课后练习不受课时的限制,形成的动作思维容易回忆。开放式护理实验室,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创造了条件。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以学生管理为主体,选拔护理专业四年级的四名学生为实训中心管理员,学生管理员根据学生预约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实训室练习。3~4个学生为一组,在配备模拟病人和操作用品的床单元进行护理技能训练,结束后学生负责人根据用物清单督促学生整理用物并做好记录。让学生参与实训室管理,可增强其责任心和责任感,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利于学生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

总之,护理实验教学环节是护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保障,要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探索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此来推动护理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艳艳,黄利群.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水平增强学生专业技能[J].全科护理,2009,5:1209

[2]胡婕.浅谈护理实验教学和学生管理[J].管理与教育,2008,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