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思想认识方面:
本人在函授期间,能认真学习学院开设的《人格心理咨询学》、《教育社会学》、《咨询心理咨询学》、《儿童发展心理咨询学》等课程,对各种教育学和心理咨询学理论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和把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咨询学理论的学习,本人了解到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尊重、关爱全体学生;通过对人格心理咨询学理论和咨询心理咨询学理论的学习,本人明白了只懂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咨询。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乐观上进的心态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二、业务知识方面:
三年的函授学习,实质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时间虽短,但本人觉得受益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学习了《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咨询学》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之后,本人觉得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了许多。平时,本人会不由自主地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教育实践中,效果都是相当不错的。工作之余,本人还会积极地撰写教学论文和教育案例,制作个人智客,并有多篇论文和案例获得了县级一、二、三等奖,个人智客在**县首届教师智客、博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三、专业技能:
本人是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的职责是管理好班级,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怎么样的班级才算是一个好的班集体呢?函授学习之后,我明白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标志是:①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②班级目标已成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③学生是非观念强,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这样的班集体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班主任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三年的函授,我还学到了班级组建技能、心理咨询辅导技能、处理突发事件技能等,它们给予我无穷的智慧,让我的学生越来越信赖我。
1.精神卫生政策(Mental Health Policy):对我国精神卫生政策、精神卫生立法等宏观问题,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的伦理学原则和制度建设,以及对广泛影响人类健康的自杀、酒烟药物滥用和依赖等问题的社会影响、社会经济学评估和有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措施等,进行研究和讨论的论文。
2.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对临床各种躯体疾病共病精神疾病或伴发的心理问题,对以躯体症状为表象的精神障碍,就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评估方法、操作性临床诊断标准、治疗干预措施、干预效果评价等进行研究的论文。另外,也欢迎以医疗服务模式、医患沟通技术与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等为主题的论文。
3.应激与心理健康(Stress and Mental Health):对严重生活事件、特别是各种灾难引起的个体或群体应激反应,就评估的方法学、应激反应的机制、应对群体应激反应的干预方法、制度建设、效果评价等进行的探索。
4.临床精神病学(Clinical Psychiatry):精神疾病患者病理心理特征的客观和主观评估,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讨论,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康复,设计较严谨的多中心临床药理试验,探索新治疗方法的开放性研究等。
5.社会精神病学(Social Psychiatry):各种精神障碍及相关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特别关注精神障碍的社会文化分布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精神障碍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影响;精神障碍或心理、行为问题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精神障碍患者遭受的社会歧视、他们对精神障碍的解释模式、求助行为等。
6.社区精神卫生(Community Mental Health):各种精神障碍或心理问题的社区诊断、社区治疗、社区康复和社区管理;社区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和常见精神障碍与行为问题的社区预防;社区精神卫生研究方法的新进展及应用,尤其欢迎社区精神卫生模式、项目或行动的评估(包括卫生经济学评估)性研究等。
7.儿童少年心理卫生(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对18岁以下儿童少年人群各层次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8.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文化心理特点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方法、模式等,进行的各种层次的研究,如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案例报告等。
9.心理健康促进(Mental Health Promotion):为促进一般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的内容,以及可操作性方法、步骤,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10.心理卫生评估(Mental Health Assessment):心理卫生评估的方法学研究,心理卫生测量工具的研制,各种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评估。
【关键词】 朋辈心理咨询课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Effect of the Peer-counseling Course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Polytechnic Colleg e Student. Wu Xiang. Shenzhen Polytechnic College, Shenzhen 518055, P.R. China
【Abstracts】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 of peer-counseling course onthe mental health of Polytechnic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66 s tudents were selected togive them the group training and taken 16Pf and SCL-90 as methods to compare theeffect before and after course. Results After the course, thedifference of fo ur factors of scl-90 including the force symptom, depression, hostile, crankines s which was remarkable. The difference of personality trait of stubbornness, sen sitivity and boldness was remarkably significant. There was difference of person ality trait of anxiety, worry and stability after the course. ConclusionGivingpeer counseling course to polytechnic college students is a useful assistant wa y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essence of the polytechnic college students. It h elps to establish the atmosphere of self-helping &helping others.
【Key Words】 Peer counseling course; Polytechnic college student; Ment al health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其中朋辈心理咨询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 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朋辈心理咨询[1]是指受训和督导过的年龄 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 询功能的帮助。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 活动。
朋辈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一种民主性的助人自助的过程[2]。这种咨询模式改变了以 往只有专 业心理老师才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学生只是心理咨询对象的状况。通过开设《朋辈心理咨询 》课程,培训一些有助人意愿、助人潜力的学生,开展朋辈心理咨询,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 的发展性心理问题,是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能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开 展朋辈心理咨询还有利于满足学生心理需要[2];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有助 于学生掌 握自助和互助技术,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因此在高 职院校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对提高和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校园里自助助 人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开设《朋辈心理咨询》课程,开展课程前后对比研究,为高职大学生心理素 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实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选修课网上报名方式,在2005级学生中筛选出身体健康、无明显心理 障碍的66名大学生;按性别分:女生31名,男生35名;按文理科分:文科学生33名,理科学 生33名。
1.2 研究工具 选取症状自评量表[3](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卡特 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4](16PF)。在开课前1周和课程结束后1周采用这些量表进 行前后测,所得数据输入到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然实验法,遵循团体小组训练的技术和原理进行,根据课表 每周二采取心理训练、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电影分析等教学形式上《朋辈心理 咨询》课程,为期一个学期,总学时为36课时,具体安排见表1。
2 结 果
2.1 课程前后高职大学生SCL-90测试结果比较 SCL-90用于反映被试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 问题类型,90个问题包括10个因子。因子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课程前后SCL-90各 因子均值变化及差异显著性检验t值见表2。
2.2 课程前后高职大学生16PF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检验 16PF是人格量表,前后测结果比较 见表2。
3 分析与讨论
通过SCL-90及16PF前后测比较发现,开设《朋辈心理咨询》课程在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 健康,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是有效的。
SCL-90量表用于反映测试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类型,从表1中可以看出,后测SCL-90 各因子分均低于前测各因子分,这表明受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全面改善,其中敌对、 抑郁因子前后差异非常显著;强迫、偏执因子差异显著,这说明通过一段时间的朋辈心理咨 询课程,学生的强迫、抑郁和敌对、偏执的症状得到减轻。这门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 提高有促进作用。究其原因,我校是一所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职高、职业中专和部分高 考失利的普高生,素质参差不齐,对职业院校的认同度不高;对现行教育体制、教学内容、 以后的就业前景有不满情绪及偏激的观点;普遍自我评价较低,缺乏明确的方向感,存在回 避心理,用无所谓的态度和外表的标新立异来掩盖自信心的不足等;通过上《朋辈心理咨询 》课程,学习了理性情绪疗法后,能进一步分析个人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学生的观念变得更 为客观而较少偏激,学会要客观的评价自我的优劣势及客观环境;学会了“同理心”,知道 要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等;自我管理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增强;自我意识、个性品 质的发展、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敌对、偏执和强迫症状 。
16PF前后测中,稳定性、敢为性后测分高于前测分且差异显著;同时敏感性、持强性、忧虑 性和紧张性的后测分均低于前测分,其中敏感性、持强性前后测有十分显著差异;忧虑性和 紧张性差异显著。这表明学生在经过上课后,人格特点中的稳定性、敢为性增强而敏感性、 持强性、忧虑性和紧张性有所缓解,分析原因,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团队,给每 个成员提供了人际交往的积极体验;学生体会到有一个真诚、信任、尊重的交流环境;团队 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真实温暖的,学生可以获得支持和鼓励;能够释放真实的自我;敢于剖 析自我;而在课后,他们建立QQ群和小组博客,经常保 持联系,交流学习和生活情况;给每 个成员举办形式各样的“生日会”;这表明通过课堂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了朋辈心理咨询的 知识,而是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他们结识并成为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 了一个有利的支持系统;在将来的生活、学习中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能够真正实施朋辈心 理咨询的“助人自助”的宗旨。
通过SCL-90及16PF前后测比较发现,开设《朋辈心理咨询》课程在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 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是有效的;能为校园“助人自助“的氛围奠定基础;可 以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4 参考文献
[1]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5-6
[2]李韦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心理互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5:1-5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社,1999:31-35
[关键词]研一女师范生心理困惑心理咨询咨询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师范院校研究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女学生人数占了较大比例。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加上女生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不少研一女师范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惑。
心理困惑,是指个体在工作、学习、交际以及自我等方面遇到的不解、迷惑,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心理的矛盾和冲突,产生了一些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但还未到心理障碍的程度。笔者有机会与不少的研一女师范生进行过深入的交流和一些面谈咨询,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这些心理困惑进行了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咨询策略。
二、主要心理困惑及其成因
1.路在何方——研一女师范生的专业方向的选择
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方向及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对师范类的研究生而言,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模式也从通识教育转向注重专业研究的导师制。同时,这也要求研究生对自身特点、能力意愿、兴趣爱好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做出适当的评估,以便于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研究方向。这种转变对不少新生来说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即便对曾经工作过又重返校园的老生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研究生们来说,往往会经历“激动—迷茫—了解—评估—定位”的过程,甚至是往复的过程。由于女师范生自身的一些特点,譬如,入校的年龄一般为22岁以上,毕业时基本到了晚婚晚育的年龄;毕业后是继续读博还是就业,亦或是结婚生子,这些情况也是女研究生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情归何处——研一女师范生的情感世界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女研究生是受教育较高的一个群体,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上也会有其独特的一面。女研究生的爱情状况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正在寻觅型和正在维持型。前者主要指那些“懵懵懂懂”读完本科又继续读研的女生,有一天猛然发现“岁月不饶人”,加上周围“出双入对”的触动,才意识到该抓紧找自己的“另一半”了。然而,她们所处的是师范院校,显然这些院校的男女生的比例是严重不平衡的,女生占了大多数。这无疑给意欲寻觅意中人的女生设置了很大的障碍。维持原来爱情的女生同样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校园里的“执子之手”是让人羡慕的,可惜大部分女生的爱并不在身边,另一半可能在别的城市甚至国外。女生相对男生而言,依恋性较强,不见面的日子里,盼望重逢那一天;好不容易见了面又却常因现实中不顺心的琐事引发矛盾。
3.沧海一粟——研一女师范生的人生定位
女研究生在当今社会中也算高素质的知识群体,在社会的关注下,女研究生们是带着某种荣耀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学校大门的。一般说来,人在得意时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从而对自己产生较高的期望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校生活以后,发现现实情况并不像她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无处不在,城市消费又是如此高,原先的理想就象空中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之大让她们不免产生心理落差,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忍不住追问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人生价值又在哪里。
三、心理咨询策略初探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counseling)是心理咨询者通过和来访者的商谈、讨论、劝告、启发和教育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以便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心理咨询的形式多样,笔者常用的咨询方式主要是个别面谈咨询的形式,个别面谈咨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遵循一定的步骤或维度,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开始会谈,建立和谐关系。(2)收集信息,引出故事、忧虑、问题、话题等。(3)制定共同目标。(4)工作。探讨不同的方法,找出来访者的矛盾及冲突。(5)结束面谈,并把所获付诸于实践。在这五个阶段中,各种咨询策略和技巧要灵活运用,才有利于推进咨询的进展,达到一定的效果。针对文中女师范生遇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心理困惑,笔者根据所学的心理知识及经验积累,相应地提出了如下心理咨询策略。
1.决策咨询
决策咨询(decisionalcounseling)(也称问题解决方法)。其理论源于本杰明•弗兰克林的系统决策模型和弗兰克•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前提是来访者需要做一些决定,譬如决定选择一种职业,决定选择一个伴侣或关于选择如何生活等。决策咨询通过了解来访者的相关信息,找出其问题所在,同时综合考虑来访者自身的特质、能力、技能、兴趣以及相关的环境条件,与来访者一起商讨可行的解决方法,促进来访者的决策过程。
[案例]雯是研一女学生,本科所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抱着对教育的热情考进某师范院校教育系。入学半年了,她阅读了不少教育名著,也听了一些有关教育的讲座,却仍找不到学习的兴趣点,也无从确定以后的研究方向,她至今仍很迷茫,“我感到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有时觉得我喜欢某个研究领域,可是学一段时间还是找不到感觉,又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在这个领域发展,不久就被我否定了”。
随着面谈的深入,在了解了雯现在的心理烦恼之后,在笔者的引导下,她讲述了她的兴趣及学习倾向性方面的具体例子,她说“开始我以为我喜欢教育哲学,可半年下来还是找不到感觉,发现哲学理论‘晦涩难懂’。后来,我阅读了有关文化方面的书籍,并参加有关这方面的讲座,才找到了一点舒畅的感觉。但我现在学的是教育专业,真拿不定主意该如何选择以后的研究方向。”
雯存在选择困惑,她原本学的是文学,结果却选择了教育专业,教育门类繁多,雯陷入了无从选择的矛盾之中。针对雯面临的问题,笔者在咨询过程中主要运用“决策咨询”的策略:一方面倾听她现在的故事——忧虑及内心的矛盾,另一方面详细听取她对自身特点的描述,并让其做了关于职业兴趣、能力倾向方面的心理测试。另外,还询问了雯现在的学习条件,譬如她所在院系的师资、课程设置等情况。综合以上因素,与雯共同探讨、分析,最终达成共识,即:雯尝试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教育的某一方面,如课程文化、教学文化以及教师文化等。
2.共情
共情(empathy),是指一个人能够象另外一个人那样看待和经历这个世界。共情是人本主义者卡尔•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咨询”(person-centercounseling)中所体现的一种理念。罗杰斯认为人的生命是一种主动的过程——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会受到一些内、外因素的干扰,但人自身的生命成长的进程不会因此而停止或毁灭。因此,当来访在成长过程中受困或受挫时,咨询师只要在咨询过程中以来访者为中心,聚焦于他或她的意义和情感,像来访者那样看待事物,尊重和理解来访者的感受,与其一起寻找潜在的意义和力量,让来访者更好的认识自己,重获生命的力量。
[案例]梅是一个聪慧的女生,在班里表现突出,常受到周围人们的羡慕。然而,有段时间她情绪低落,来找笔者咨询。在学校咖啡屋安静一隅,她对笔者诉说了自己的苦恼——爱情和友情都不顺。爱情方面,她和她男朋友是本科同学,现在身处两地,几个月见不到一面,常因一些误会而引发不快,委屈和怨恨越积越多,这种状况让梅感到痛苦。“我们两个都是很要强的人,总是不能容忍一些事情,有时也想过分手,可再去哪里找合适的男友呢,师范院校的情况是女生多男生少,这让我很矛盾。这阶段跟室友关系相处也不好,我习惯晚睡,晚上可以静下心来写点东西;而室友喜欢早睡,并且不能有声响。我也尽量注意,可是,难免会有不小心的时候,她一睡不好,就埋怨个没完没了。现在的日子真是糟透了。”梅一脸的苦闷。
在与梅会谈的过程中,发现她具有较强的独立能力,只是由于与男朋友的关系紧张,再加上与室友之间的摩擦,造成了梅心理上的失落和委屈,这些消极因素滞留在心中,无法排解和宣泄。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觉得梅现在最需要的是倾诉——一种能够被倾听者接纳的倾诉。因此,在会谈中,笔者主要侧重运用“以人为中心”的共情策略,大多时间里认真倾听,尊重梅的看法和情感,以非判断的态度与她一起感受。同时,并非一味的“共情”,还需要适时地从共情中发现梅的“正面优点”,帮她恢复自信。在咨询过程中,笔者发现梅是一位具有“自我”倾向的女生,看待问题、处理事情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和情感出发,而较少去关注他人的感受,因此笔者试着从“共情”的另一角度,鼓励她与他人“共情”,即“换位思考”。笔者提了两点:(1)在和男友相处中,遇到问题时是否会积极沟通并一起解决。(2)如果你喜欢早睡,而你的舍友习惯晚睡,你希望你的舍友如何做呢。……过了一周后,笔者在校园里又见到了重新充满活力的梅。
3.意义反映
意义反映(reflectionofmeaning),其理论源于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对于个体而言,人都生活在行为、情感、思想和意义的四个维度之中,并且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一旦某一维度有了困惑,其他三个也受到影响,进而又影响到有困惑的维度,因而影响到人的整体生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些实体当中,譬如家庭、文化、个人经历等,我们同时给予这些实体赋予意义。同时,这些意义又会体现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是为着某种意义而思考着,体验着,行动着,一旦意义出了问题,这些人往往会产生心理上以及行为上的改变。在面对这些人的咨询时,笔者常使用“意义反映”作为主要的咨询策略。在来访者的故事中帮助其寻找到一个“为什么”,也就是来访者的生活驱动力,帮助他们从“意义过轻或过重”或“意义丧失”的困挠中解脱,重拾生活的意义或重构新的价值体系。
[案例]娟子是一个勤奋的学生,考进某重点师范大学时,娟子曾暗暗立志,在教育领域要有所作,要成为教育家。可入学一段时间后,她的心灵就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同学们大多都出类拔萃,就业状况不容乐观,而教育现状又犹如滚动着的巨大车轮在负重前行。自己站在这巨轮旁边,却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她开始怀疑起自己的理想,“我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真的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吗?即使我通过努力实现了理想,又能为教育做出什么来呢。”娟子突然觉得奋斗失去意义,学习一下子变得无所谓起来。可是,勤奋进取的个性却又不允许她这样“无所谓”,因此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内心的挣扎之中。
在对娟子进行咨询中,笔者侧重使用了“意义反映”策略。娟子之所以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在于她生活意义的丧失,从而导致情绪波动。因此,需要帮娟子重新搭建起她的人生价值的架构。在咨询过程中,笔者建议娟子用历史的眼光来辨证看待目前的教育现状,经过短短的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一个人的力量看似是微乎其微,但凝聚起来力量是巨大的,犹如水滴汇集成小溪,无数小溪汇集成江河,最终形成浩瀚的海洋一样。然后又与娟子一起分析了她平时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例子,并指出蕴涵其中的意义。通过谈话,娟子的脸色渐渐明朗开来。
以上的这些心理咨询策略分开来叙述,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孤立的,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各种策略、技巧常常会融合使用。当然,不同案例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本文之所以分开论述,一方面是文章写作的需要,另方面也是想强调在实践中,要根据不同来访者的情况灵活选用咨询策略。
四、结语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对女研究生们,尤其研一的女师范生们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借以提高她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同时,也希望家庭、学校、社会多关注女研究生的种种心理困惑,共同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式,促进她们更好生活和学习,以期在教育等领域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1.文中提到的虽是研一女师范生,但由于女研究生群体的生活和学习具有许多共同点,即正处于恋爱、结婚的阶段,所以本文提到的案例对其他专业和年级的女研究生们也有借鉴意义。2.来访者,指前来咨询的人,不同的理论流派对这称呼不一,如“以人为中心疗法”称“当事人”,本文统一称“来访者”。3.本文案例已经得到以上来访者的同意,为尊重来访者,文中案例做了适当调整,人名皆用化名。4.纳粹期间,维克多•弗兰克尔在德集中营中,通过寻找个人意义而存活下来,并且创造了意义疗法。
参考文献:
[1]张小乔主编.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3.
1.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30.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接受培训;34.1%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还有16.5%的教师在管理和评价方面有培训需求;并且78.8%的教师也希望接受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培训;27.1%的教师还希望接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说明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能力提高的需求方面,27.1%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心理课程开发能力;也有55.3%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培训也能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75.3%的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培训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说明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2.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上,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3.5%的教师希望在开学初或者是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可见,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在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这说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的身心疲惫,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这一方面可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工学矛盾更为突出。
3.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在培训形式的需求方面,55.3%的教师希望以专家讲座、报告的形式培训;47.1%的教师还希望以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的形式培训;74.1%的教师希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来学习;54.1%的教师以案例评析、参与式的方式培训;7.1%的教师还希望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和共同研讨的形式培训;37.6%的教师希望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14.5%的教师希望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培训;还有31.8%的教师希望还有其他的培训方式。这组数据说明,教师们接受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课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4.教师对培训者的需求
在培训者类型和特征的需求方面,有21.2%的教师希望只由高校教师来培训;5.9%的教师希望只由课改教师来培训;还有5.9%的教师希望只由教科研人员来培训;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只由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来培训;其余36.4%的教师希望由以上这些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功能的培训者团队。30.6%的教师希望培训者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专业性强;56.5%的教师希望培训者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善于调动学员;41.2%的教师还希望培训者具备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操作性强的特征;也有51.8%的教师期望培训者的理论功底深厚、了解中小学实际、讲课深入浅出。
5.教师对培训考核的需求
在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的需求方面,14.1%的教师希望通过考试的评价方式来考核;56.5%的教师期望通过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的方式来考核;16.5%的教师期望通过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的方式考核;14.1%的教师希望通过提交教学案例的方式考核;17.6%的教师希望采取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的方式培训。可见教师们不太喜欢对他们进行考试评价,而希望作业等其他方式的评价,这提示我们成人学习的特点需要在评价时进行考虑。
二、培训建议
1.对于培训的组织和实施的建议
(1)培训的管理和组织方面。
完善岗位资格制度,努力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具专业性的一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强。然而,就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理解,这就必然导致工作的肤浅、表面化、片面化,甚至是错误。况且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就问题重重,自己的心理都不健康,又如何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呢?所以,我们要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资格制度来逐渐改变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淘汰那些不合格的教师,形成良性循环,用几年时间逐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分层培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梯队。
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针对目前现状,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分别促进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那些专业素质好、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渐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对其他教师的发展起带动作用,成为其他心理教师的培训者。我们要努力为他们的学习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参加更高水平的高级培训和高级研讨;对那些中等水平有发展潜力的心理教师参加拔高培训,使他们逐渐向高水平教师发展。为这些教师创造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组织他们研究实践问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对专业发展水平较低、比较外行的教师,通过恶补专业知识,使他们的专业水平获得较快提高,通过考核逐渐淘汰不合格教师。在形成专业梯队的过程中,创造条件以高带低,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互帮互学的团队氛围。
(2)培训内容要能及时跟进教师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基础方面的内容,也有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更有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对那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的内容要通过适当形式引导教师系统学习,对那些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培训者要不断研究教师的发展需求,按需设计培训内容。
(3)在培训形式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组织集中培训和教师的自主学习结合。没有教师的自主学习,任何培训也难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只有教师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培训的效果才能落到实处。培训机构在集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加以引导,使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让教师的自主学习延伸培训的效果。二是要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结合。专家的讲课要密切结合教师工作实际,引导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同时,应该充分调动一线优秀心理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实践领域的培训者,通过现场观摩、演练进行学习。一方面通过理论提高素养、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学会操作。三是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结合。过多的集中培训不仅成本高,集中困难,而且会加重工学矛盾。在现代远程培训条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应更多采用远程培训的形式,关键的问题是要重视远程培训的合理安排和互动平台的互动效果,使远程培训中师生互动起来,生生互动起来,及时讨论问题,及时解决教师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四是培训和教研、科研结合。长春市近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得益于引导心理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的培训工作离不开教研,也离不开科研,我们培训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难将其与教研科研分开,所以,我们应将培训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结合起来。五是多样化考核方式结合。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过去常用的方法是考试。新课程改革以来,评价方式多元化已经在学生评价中得到落实,实践证明,执行考核更易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如,作业、论文、网上互动频度、提交案例、个人评价、档案袋、教学设计、所在学校工作效果评价等等。
2.对于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的设想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考虑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现状和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以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为基础,我们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做出如下设想:
(1)教师专业基础和专业思想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和方法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成长研究。
(2)知识类课程。当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专题研究,如学习心理规律和学习心理问题,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和人格发展问题等;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防范;教师心理不适应以及心理问题的调适;认知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