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本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本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就成本控制而言,饭店的成本构成内容可划分为:人工成本、低值易耗品与洗涤成本、餐饮成本、商品成本、能源成本、投资成本、管理中办公经费等其它费用。

以上七项费用控制都纳入饭店财务管理的职责范畴内。要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首先是加强财务管理。饭店只有通过财务控制才能进行低成本运作。这就要求饭店财会部门与财会人员认真做到“三个结合”即:事后核算与事前预算相结合、单笔记账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固定制度与灵活营销相结合。

二、与饭店成本升降紧密相关的三大要素

从我国饭店发展过程来分析,与饭店成本升降紧密相关的要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劳动力成本升降、物质消耗成本升降与能源消耗成本升降。

(一)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可由饭店经营层自主控制的最大一块成本,国内酒店一直没能解决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问题,在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上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饭店业中有管理机制方面、用人机制方面、分配机制方面。

(二)物质消耗成本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科学的完善的成本控制系统;(2)缺乏标准化的考核指标;(3)缺少分析;(4)缺少先进的设备和技术;(5)规章制度执行不力;(6)采购制度与采购方法不合理;(7)缺乏对节约费用和成本控制的宣传。

(三)能源消耗成本

饭店能源消耗成本升降主要受四方面因素影响:(1)价格因素;(2)设施因素;(3)设备因素;(4)浪费因素。

概括起来,国内饭店的能源费用支出升幅较快。内资饭店能源费用一般占总费用的9%左右。而外资饭店能源费用一般占总费用的7%左右。

三、对低成本策略

饭店成本费用控制是指按照成本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成本预算要求,对形成整个过程的每项具体活动进行监督,使成本管理由事后算账转为事前预防性管理。

(一)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

低成本运作决不仅仅是“节约”的概念。饭店的成本控制说到底是为了实现当期的预算,但这需要在保证服务质量(包括硬件质量与软件质量)的前提下去实现。于是,成本的预算就有了一系列的标准,达到这些标准,就是起到了成本控制的作用。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挖潜就是节约。

(二)加强员工的危机意识

饭店的挖潜节支应该对员工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使员工人人都有成本核算的意识,这样才能把成本控制工作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低成本策略是价格策略的后盾和基础

饭店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价格竞争,也是与经营者的成本休戚相关的。可以这么说,谁的成本低,谁的竞争资本就大、竞争优势就大;成本越低,价格竞争的弹性余地就越大、竞争持久力也越大。

(四)成本与质量不是正相关(正比例)关系

饭店完全可以实现在低成本运作情况下的质量达标。这里要解决两个认识上的问题,一个是营销、服务质量与需求的关系,另一个是怎样更好地满足内需的要求。

(五)增收与节支的关系

饭店就像一户人家,节支很重要,但不是根本。只有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手头的钱多了,过日子才舒坦。当然,也不能大手大脚成为败家子,大多数家庭还是属于工薪阶层,应该量入为出。另外,饭店节支的潜力很大,还有待我们去挖掘,只是以前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马虎,又没有标准。所以,我们的节支工作应从改革高度,从市场机制的高度去理解和实践。

(六)财务部门是实施成本运作的关键

饭店的财会人员要站在市场竞争的高度来实施低成本运作策略,而不是死抠一项成本。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1)是否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2)是否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3)是否有利于增加营业收入。

财务部门不仅仅是一个算账的部门,而是要参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从计划、控制到监督、协调,既要懂财务,又要懂业务,财会人员应该是饭店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好参谋、好助手。

四、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预算控制法

预算控制法是以预算指标作为经营支出限额目标;预算控制即以分项目、分阶段的预算数据来实施成本控制。

(二)主要消耗指标控制法

主要消耗指标是对饭店成本费用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指标,主要消耗指标控制,也就是对这部分指标实施严格的控制,以保证成本预算的完成。

(三)制度控制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国家及饭店内部各项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来控制成本费用开支。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还应包括相应的奖惩办法,对于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有显著效果的要予以重奖,对成本费用控制不力造成超支的要给予惩罚。

(四)标准成本控制法

标准成本是指饭店在正常经营条件下以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计算出的各营业项目的标准成本作为控制实际成本时的参照依据,也就是对标准成本率与实际成本率进行比较分析。实际成本率低于标准成本率称为顺差,表示成本控制较好;实际成本率高于标准成本率称为逆差,表示成本控制欠佳。(五)目标成本控制法

目标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品成本应达到的水平,据以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奋斗目标。产品目标成本=产品有竞争力的市场定价-企业目标利润。

(六)全部直接成本控制法

五、劳动力成本的控制

目前,国有饭店劳动力成本(即消化在人头上的开支)一般要占总费用的50%左右,占营收总额的30—35%。一旦市场不景气,经营滑坡,企业就会难以承受,步入恶性循环。

降低劳动力成本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撤并部门

比如将采供部归口到财务部。一些没效益的三产,该撤的,限期撤消。

(二)职能分解落实

饭店内的一个部门,究竟有多少事,需多少岗来承担,通过与部门的共同洽商,把编制与人数确定下来。工作量不足的,可以合并岗位,但要以客人为中心,不能随意并岗。

(三)竞聘上岗

竞聘上岗使每个人的命运不在领导的脑子里,而确确实实就掌握在员工自己手中。这激发了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竞争感,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形成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

(四)满负荷工作制

满负荷工作制就是改变饭店有些部门分工过细,各个工种分工太刻板。倡导多能工的做法,对一些技术性工种要求一专多能提高业务技术的综合能力,做到既能操作又能维修。

(五)人员分流

这不是靠饭店自身就能解决的问题,还得与社会变革与体制变革相结合。目前阶段可采用的方法有:(1)派出管理;(2)开发新项目;(3)轮岗;(4)辞退临时劳务工。

六、能源的成本控制

能源主要指水、电、煤、油(重油、轻油)、气等。需通过五项措施来落实:

(一)制定管理制度

主要是使用责任制度、维修保养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

(二)建立科学、细致、严格的能耗标准

主要以合理使用量为标准。但对特殊情况如用电的峰谷时段要加强调度。

(三)宣传、灌输节能观念

鼓励员工提节能的合理化建议,实行节能节支的双向研究课题责任制。

(四)动态管理能源

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能源使用方法。

(五)技术改造

如冷冻机冷却水的回笼、重复循环使用技改;又如客房与餐厅的分开送风的技改。这些技改投资都不大,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但日积月累,省下的却是十分可观的很大一笔钱。

七、物料消耗控制

饭店的物料消耗的控制涵盖面相当广泛,可以说品类一应俱全。饭店对物料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统一采购、统一保管、统一使用、落实到人。

(一)采购

主要通过制定统一的采购制度、货比三家、经常性核价与比价、直接联系厂家、争取价格优惠、保证质量和用途对口等措施进行控制。

(二)验收、库存与领料发放

这一程序需要注意:购货前样品由使用者确认,但使用者不允许直接参与谈生意;库房独立验收;降低库存。

对食品的收发抓好八个环节:采购、验收、储藏、发料、加工与切配、烹调、装盘、销售。

(三)物料用品的有效使用

这里对有效作一界定:一个是以客人满意为准则,另一个是没有浪费和偷盗(包括顺手牵羊)。要做到这二条,必须制定以下几点规章制度:(1)制定使用标准;(2)制定考核标准;(3)建立检查制度;(4)建立个人责任制。

(四)鼓励并落实基层的节约措施

饭店应制定各项成本费用控制的目标、措施及考核办法。对工作中的好现象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鼓励或整改,加大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五)加强基层各部门的维修保养技能的培训

八、饭店整体上的低成本战略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成本控制的观念已不是仅提出“节约为光荣、浪费为耻辱”道德口号所能奏效的。对饭店而言,这是必须做到的一种责任。加强思想教育与养成节俭风气的区别在于:先有责任、后有道德;先负激励(罚),后正激励(奖);先有制度与标准,后有好人好事好思想。这也是我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根本差别。

(二)组织建设

实施低成本战略必须建立完善控制组织网络。要从科学、实用、有效控制出发,形成全方位、层次明、职责清的组织网络。

(三)制度建设

饭店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基本制度有:报销制度、采购制度、领料制度、审批制度、安全制度。除此之外,另有两种重要制度:区域责任制和检查责任制。

(四)全过程成本控制

饭店成本控制的一般运作模式为:预算(决策)目标(指标)分解动态中的营运分析、控制与调整(含相关指标、数据及相应跟进的措施)财务评估与顾客评估总经理评估考核及奖惩制订新的目标,完善规章制度争取顾客更好的评价和更佳财务效果年终审讲、评议。

(五)尽可能推行全部直接成本法

这种办法即把人工、税金、个人用品、工作餐、工作服、餐具等列入成本,把水、电、煤、工程维修、收银及一切后勤二线的内容均计入成本,单独核算。

(六)划小核算单位

我国饭店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较完善的考核指标和方法,即以经营利润率(或营业费用)来考核各部门。

(七)尊重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应注重对成本的管理。成本企划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之一,以其显著的成效及其与众不同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组织方式,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成本企划的基本立足点是约束全生命周期成本。它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此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且如以预计价格出售就会有足够盈利的产品。它使得“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的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即可得到目标成本,然后的关键是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要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

成本企划通常是把产品成本在设计阶段限定在一定目标之内,然后运用价值工程实施开发,在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等各个阶段,组织各部门通力合作,以求达到目标成本。成本企划把成本管理的思路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开发设计阶段,具有超前意识;成本企划通过市场上消费者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倒退计算出目标成本,作为设计的依据,在将材料、零部件等汇集在一起装配成产品的同时,就把成本一起“装配”进去,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也设计产品的成本:成本企划并不把成本看成是单纯的账簿的产物,它具有较强的管理工程学的属性。

成本企划的具体做法有着不同的模式,但其方法流程则却大体相同,通常包括六个阶段,即:产品企划;目标成本设定:目标成本分解;设计中实施成本降低;转向生产准备;初期流动管理。其中,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和达成是其关键。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长期以来是一种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全部成本法为内容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低下,成本耗费高,经济效益差,不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我国企业而言,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本文着重对成本企划加以推介,希望它可以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成本企划是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它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有着相当大的差异,那么应当如何将这一新的理念引入我国企业并使其在传统理念的包围下生根发芽?

1.在我国企业中确立市场导向观念。

成本企划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即是其市场导向性,这一点对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起着直接的作用。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思想在我国比较缺乏,原因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产值最大化,企业不必关心产品的售价只关心企业的产量和产值即可,因此无法树立市场导向的成本理念。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使其产品为市场接受并且要实现一定的利润,这就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去生产物美价廉又合乎人们多样化需求的产品。

2.在企业中树立事前控制思想。

成本企划不同于其他成本管理方法的另一显著特征即是它的前馈控制观念。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观念。经验表明产品成本的大部分(约8成)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因此只有在事前(即进入生产制造阶段以前)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才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当然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因其改善成本的空间有限,所以重点还是应当放在事前控制上。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仅仅进行事后的成本控制,很多时候就是事后成本控制也因为方法落后和组织实施不力而流于形式,所以我们的产品成本往往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

3.在我国企业中确立目标成本概念。

成本企划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我国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多数是以固定标准为基础的,这种体系只考虑保持现有的产品成本水平,但成本企划中的目标成本却是一种动态体系:不断推动产品设计人员去改进产品设计,降低成本。

4.企业应当以价值工程手段实施产品策划和开发。

成本企划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具体说来是凭借价值工程为主的工程学方怯对产品观念、产品设计方案等目标成本的要求进行技术攻关。一件产品从设计、生产到交付消费者,一般应该考虑到:我要生产什么?怎样制造出来?怎样才能卖给用户?实际上这三个问题意味着贯穿这件产品全过程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需用到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在生产制造阶段的实施较为具体,因此容易把握,而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施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应用成本企划这一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必须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明确市场机制的概念。具体的将要做到以下4个观念的转变:①明确增值盈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的第一目的;②树立企业发展是获得利益的前提条件的观念;③将生产产品转变为增值产品:④转变重事后推销轻事前调研的营销观念。

5.因为成本企划活动涉及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全方位,所以将对企业提出较高的要求。

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以下三点应予以重视:①注重企业内部各环节的协调问题。在传统观念下,成本管理被认为是财会部门的工作。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通过科学管理制度衍生的标准成本管理

标准的分类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现实标准成本。这三种成本,第一种站在企业的角度,要让一切都处在理想状态,例如:无任何自然损失,无机器损耗等,成本要求太高,达不到还会影响工人的积极性,让管理层无力管理;后两者更贴近我们现实生活中企业的管理方式,根据现有水平进行标准制定,在稳定的生产中,不断总结成本支出,汇总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包括采购,加工,运输,库存管理,销售等多个方面思考节约之道。标准成本的作用是:(1)编制预算与进行预算控制;(2)便于企业寻找成本控制点,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3)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价格决策和预测;(4)通过对价差,量差的计算,看出哪些部门贯彻了决策,达到了好的效果,予以奖励;哪些部门未达到标准,予以改进。

(二)规模经济中的成本

著名的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N.GregoryMankiw在其著作中提到:“一个企业的成本往往取决于所考虑的时间框架。特别是,许多成本在短期中是固定的,但在长期中是可变的。结果,当企业改变其产量水平时,短期中的平均总成本可以比长期中增加得更快。”这也就是“规模经济”理论———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时,可以说存在规模经济。在财务管理中,按成本习性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变动,主要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等。变动成本是随着业务量变动成正比的成本,一般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这两种不同的阐述方式都在告诉我们:合理分析企业成本,可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达到降低单位成本的目的。而在企业的实际成本管理中,管理者有时会忽视这一点。

(三)资本成本的管理

企业进行生产销售的时候,经常考虑生产经营成本,容易忽略的是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筹资费用,一般有:向银行支付的借款手续费,因发行股票、债券而支付的发行费等。使用资金的费用简称用资费用,包括:向股东支付的股利、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等。由于,筹资费用通常在筹资时一次性支付,属于固定性资本成本,我们计算资本成本采用公式:年用资费用/(筹资总额-筹资费用)。在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的情况下(比如:既发行股票,又发行债券),如若采用最佳资本结构,不仅可以达到降低风险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使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关于最佳资本结构的选择,我们可以通过:资本成本比较法、每股利润分析法、企业价值比较分析法来分析出最佳结构,从而达到将成本控制到最小的目的。

二、成本管理的作用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对电气工程项目进行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必须了解电气工程的三个重要特点,以此为基础进行对成本的控制,才能够对项目工程有所受益。首先,必须明确电气工程项目的不可逆性,它的施工过程具有非常明确的单向性。因此,对于电气工程的成本控制必须制定一套贯穿全过程的控制管理方法,从最初的人员配置和设备采购,到中间过程中的设备维修和资金调度,到最后的竣工验收,都要详细涉及,制定出一套完备的成本控制制度和完整的成本控制系统。其次,电气工程项目是的生产施工具有其特殊性,它的生产结构复杂,地点固定并且体系庞大,而在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不固定,并且施工工期会受到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工期拖延必定会对整个项目的成本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对各种方面进行协调运作,在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对每个环境的成本费用进行合理的控制。最后,必须保证整个项目控制的系统性。电气工程项目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组成因素包括施工人员、材料设备、技术管理、信息流通以及时间控制等,要采用现代的理论系统,从最初的源头对整个工程进行系统性的把控。而对于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尤其对项目成本的干扰,要能够正确处理这些因素的影响。对于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其他的环节有着控制联系,因此在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施的时候都树立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密切保证每个过程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电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价值链体系

基于价值链的电气工程管理体系是以价值链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为理念指导,以电气工程的实施成本管理为基础,通过先进的ERP系统工具,对电气工程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收集并且分析利用,来促成管理价值链的构建和优化,最终达到对各个环节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企业以及相关的价值链联盟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不仅要考虑核心工程自身的利益,还要考虑到相关联盟的利益,使两者进行良好的合作沟通,从而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利益的双赢。电气工程项目基于价值链体系的成本控制,要从战略战术、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三个方面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技术进行成本的控制,最后通过明确的结算手段和价格进行正确的经济核算。电气工程的价值链体系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对成本进行管理,包括对事前成本的预测和成本决策,事中对于成本控制的计划计量和合理把控,事后的报告和业绩评价,这中间通过管理会计和相关信息技术作为管理方法。而对于整体的价值链体系而言,ERP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整个系统可以通过ERP系统有效的手机、加工和利用价值链上的各个工程环节的各类信息,尤其是成本信息,从而实现对于整个价值链的协调控制,并且动态得不断构建和优化。基于价值链的电力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注重战略和战术的结合,是要将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决策和控制,向上要提升到战略层次,向下要深入到作业层次,向内要渗透到产品的概念设计、制造作业设计以及工艺设计,向外要延伸到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这属于整个的价值链实施范畴的概括,向上意味着成本管理的目标要服从整个的电力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向下意味着要将作业的成本管理贯穿在整个成本的管理始终,向外和向内意味着,要从企业的核心内部价值链的完善和渗透开始,向外部价值链延伸,关注外界的联结,从而最终确定企业及其价值链联盟要采取的成本战略。而对于实施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的战略导向性有两个主要性能,长期性和实时性。长期性是对于战略的实施期间而言,说明成本管理在时间维度上要实行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从企业的不同阶段都进行密切的成本特性的关注,将事前的前馈、事中的实时控制和事后的反馈有机的结合。实时性是对于战略的实施过程而言,说明核心的企业以及其价值链的联盟要能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价值链上发生的业务进行实时的跟踪查询以及计量记录,并且实时的控制和评价分析,这是实施价值管理的主要特征,也是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三电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方法

1对工程项目图纸的设计和审核予以重视

对于电气工程项目图纸的设计和选用应该是开放式的,以便于有条件时进行系统扩展、互联和信息的共享。为了避免在电气图纸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盲目求全和求大,不考虑工程项目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回报情况,可以对项目图纸进行竞标选择,并且工程实施人员进行设计干预,从而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运用成熟的材料和技术,使设计图纸能够满足工程的经济性和施工便利性。图纸设计完成,提交工程项目方之后,项目的组织管理人员要认真准备并且加强对于电气图纸的审核工程,尤其对其中影响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功能的方面进行详细的审核,避免走过场和草草了事的情况发生。对于图纸设计工作方,从事设计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再加上设计单位的工作项目比较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因此,对于电气工程的项目成本管理,要设有专业负责人员在各个专业和单位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从而防止图纸中不一致或者不合适的地方出现,而给后期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成本使用予以控制

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电气工程项目的实施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管理模式过于粗放,工程管理方在把工程任务分派到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之后,不会考虑是否会按照预期的进展进行,结果就会导致一些项目的拖延,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费用成本,有时候甚至会只给施工方一个整体的目标和大致的计划过程,没有具有的执行方法进行控制,这就会造成成本的浪费或者偷漏。再加上一部分项目的管理无序,施工器具和材料的使用不当,硬件和软件的不规范管理,对于全过程的操控不及时,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造成成本在一点一滴中流失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项目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控制管理。电气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必须建立在项目质量管理合格的基础之上,因为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生存。因此必须首先建立一套完成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保证项目各个阶段的结果都能够满足质量标准的要求,从而避免了重修重做的麻烦,这就也在整体层面上节约了工程成本。其次,要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电气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制定整体的项目成本计划,并且时刻监视实际成本的执行情况,与成本计划进行对照,招招呼偏差值和相应的原因,然后通过各种控制的方法和技术,使项目在达到客户要求的同志,实现项目的目标成本。最后,要通过合理的手段提高整个施工和管理团队的人员素养,对施工团队人员进行安全责任和专业素质的培训教育,对管理人员进行科学性的管控,避免偷漏财税、粗制滥造和安全事故的发展,从而可以控制成本的流失和因为突发事件造成的成本浪费。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指令直接影响整个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是工程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它必须贯彻在电气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之中。

3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安全予以保障

项目进度的管理是指对于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对每个过程的进展程度和最终完成企业进行管理控制,从而保证项目在正常的时间约束范围内完成总体的目标,也保证了项目成本的正常投入,避免了成本的提升。要从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和计划的控制两个方面进行,并且这其中要实时的监控项目成本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电气工程项目的进度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管理,任其随意实施,一定会延长工程工期,造成人力和物力等费用的浪费,但是如果一味的追赶工期进度,又势必会加大成本并且影响工程质量,还会给项目留下很大安全隐患。而在保障进度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于安全的控制,只有对施工安全进行了良好的保障,才能够实现成本预期规划,使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要对新进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并且每天的工作要进行技术交底,对各个安全设备和工具落实到位,建立安全检测制度和电气维修制度,并且对专业人员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教育,在技术层面上保证项目的安全施工,令施工成本均运用在合适的地方,这也是一种对于工程成本的良好性的控制。

四结束语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一种“费用控制”方法,费用控制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采取减少预算、节约开支等方法实现。这种做法存在一定主观性,未考虑成本的引发因素,难以长期奏效。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步伐加快,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一形势,追求多方位的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个性差异化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银行需要对每一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根据成本收益比来确定每一笔业务、每一个部门(网点)、每一个员工的取舍、进退。因此,产品创新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市场化要求使银行成本管理逐渐转向全方位、多方面的成本核算,进而实现对产品、部门、客户乃至员工的成本收益分析,为全行产品定价、计划预算管理、业绩考核等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实现系统电子化后,都积极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探索。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第二阶段的信息化过程中,基本实现了数据管理的集中存储和分析,为系统地将基础数据转化为有用的决策信息,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条件。近年来,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等银行业“新锐”,在对外营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相继引进SAP公司的ERP软件,实现了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保证银行“质量、效益、规模”协调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SAP系统简介和基本概念

SAPR/3系统是国际领先的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标准软件,是一种集成化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它主要包含财务会计(FI)、管理会计(CO)、人力资源(HR)、物料管理(MM)等模块。各模块间紧密集成,可实现数据的一次性输入和信息共享与交流。另外,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SAP提供金融业等专门的行业解决方案。在SAP金融业解决方案中的盈利分析器PA,能对银行每笔交易进行集成化的成本归集或费用分配,提供管理决策所需要的有关金融业务盈利情况信息。为更好了解成本精细化管理如何实施,现将SAP系统中几个主要的基本概念介绍如下:

成本要素:是成本控制范围所使用的会计科目表中的具体科目,用于控制收入及费用分类和分配。当使用成本要素时,必须附加一个账户分配,如:成本中心,一份订单等。

内部订单:是成本控制区域中的一个组织结构单元,用以收集、监控和报告内部任务的成本。内部订单将定期结算到工作明细结构、成本中心、订单、总账科目或资产。

统计指标:是一个可测量的数量,用于成本中心和内部订单的统计数值,如:成本中心的雇员人数。它可以分配到成本中心、作业类型、间接费用定单、业务处理以及利润中心。它在间接成本分配中作为一个分配基数使用。

三、银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应用的基本框架

按照成本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结合SAP系统的功能模块,其应用主要分为成本归集、预算控制和效益评价三部分。

(一)成本归集

成本归集的基本内容包括产品成本归集、客户成本归集、部门(网点)成本归集、项目成本归集和人力资源成本归集等,产品成本归集为其核心内容。

1.产品成本归集

(1)产品分类

近年来,随着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产品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上已建立起统一的产品目录雏形。在SAP系统PA中,可根据现有的个人业务、公司业务、同业和投资业务四个产品大类建立对应的产品组,然后按树状结构实行产品细分。如:个人业务细分为个人贷款、个人存款和个人中间业务。个人贷款又再细分为个人住房按揭、汽车按揭和抵押贷款等底层的明细产品类别等。

(2)产品成本的确认

①产品直接成本在PA中可按照每笔业务交易的产品类别、期限(FTP段)、本息收付的方式、利率条件等进行判断后,再确定相应的FTP或相应的数据需求计算直接成本。如存款的直接成本体现为利息成本,而贷款的直接成本由资金转移价格成本计算而得。在SAP中产品直接成本也包含直接记入获利能力段的营业费用。②产品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加上产品应分摊的营业费用、资本成本、风险成本等全面成本,得出各类产品或产品组的全成本。

(3)间接费用的分摊方法

所有未直接计入PA获利能力段的间接费用都要进行分摊处理。在SAP管理会计模块(CO)中可将间接费用分为人工费用、场地费用、设备费用、营销费用、行政费用和运营费用等6类次级成本要素,然后设定车辆行驶里程数、部门人员、占用面积、设备价值、营业收入等统计指标,将次级成本要素分摊到产品组以及明细产品,具体分摊路径和标准为:①公共分摊部门向业务部门、业务支持部门和管理部门分摊:对于车辆折旧、维修等费用,按照行车里程数摊入用车部门;对于营业用房等折旧和水电等相关费用,按照部门占用面积进行分摊;对于人员费用,按照人数进行分摊;②总行业务支持和管理部门到分行的业务支持部门、管理部门及总行的业务部门的间接成本按营业收入分摊;③分行管理部门6类次级成本要素,根据费用类型按照人工耗时、占用面积、设备价值、营业收入等摊入支行;④分行业务支持部门费用和支行费用向所支持的产品组的分摊,按照各类产品的人工耗时摊入;⑤产品组向其明细产品分摊,根据6类成本类型按活动账户数、新增账户数、营业收入等统计指标分配到明细产品中。

(4)资本及风险成本的分摊

资本成本、风险成本等间接成本可根据风险程度在产品或客户间分配。分配到业务单元的资本取决于业务规模(如资产)和风险程度。因此,一个规模小但风险高的单位所承担的资本,可能与规模大但业务风险低的单位承担的一样或更多。

产品成本归集和分配后,结合产品的收入情况,可计算各产品的经济附加值(“EVA”)或经济利润,然后通过PA或者商业智能集成(“BW”)生成标准或更高级的盈利分析报表,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在产品盈利能力分析中,同时可以增加产品分销渠道和载体等特性,从而能够依据产品不同的属性进行全面的盈利能力分析。

2.客户成本归集

客户成本通过全行统一且惟一的客户号进行归集,方法与产品成本归集类似。在SAP中,可将所有的客户按照公司客户、个人客户、同业客户定义客户组。然后按照公司行业、个人职业特性,金融机构类别等对以上客户组进行成本归集,然后结合客户信息系统、核心账务以及资金交易系统的数据进行盈利情况分析。

同时,对客户区域、VIP和普通客户等特性的设置,将允许对不同地区以及贵宾客户的贡献度进行多维的比较分析。

3.部门(网点)成本归集

归集部门成本,首先要涉及到整个银行内部组织机构在SAP中的设置,比如公司代码和集团的定义以及成本中心结构和利润中心结构的设置。对于分行为独立向外出具报表的单位,可将每个分行作为公司代码单位,所有分行汇总为集团,集团出具合并的统一报表。每个支行网点作为公司代码下的最底层单元,分别对应一个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每个机关部门作为一个成本中心,但所有的机关部门组成一个利润中心,然后按照现有的树状组织结构分别汇总为成本中心组和利润中心组。按成本来源统计,部门(网点)成本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直接记入成本中心的成本;(2)真实型内部订单归集后,通过订单结算后分配入成本中心的费用;(3)通过次级成本要素分摊入的成本。

4.项目成本归集

项目是指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投入大、范围广、涉及多项成本要素产生的一揽子经营管理活动,如某个营销活动,包括参与的人员费用、广告宣传费和客户维护等成本。在SAP中,项目成本归集通过内部订单来实现,对每个活动项目分别建立内部订单,在项目发生过程中分别将成本要素记入内部订单,为每个项目的效益评价提供依据。内部订单的预算功能,同时可以实现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的目的。

由于内部订单极其灵活的功能,其使用扩展到具体某个对象的归集。如通过统计型订单对车辆成本统计,确定单车成本。通过真实型订单对共用固定资产(如车队管理的车辆)等成本进行归集,然后按照统计指标的权数分配标准(如部门用车的里程数)确定的结算规则,将订单中的费用分配到相应的责任成本中心。这样,对期间成本周期性地进行事后分配,能有效提高核算工作效率。

5.人力资源成本归集

通过对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归集,可以为银行人力资源的利用、员工绩效评价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人力资源成本通常分为:人员获得(招聘)成本、员工增值(培训)成本、日常使用(工资和福利性支出)成本和业务开支成本四类。

在SAP中人员成本可通过人力资源模块、总账会计和差旅模块进行归集。对获得、增值和日常使用成本的计量,主要由人力资源模块进行。由于员工主数据中包括员工所属成本中心,因此,相应的人员成本同时反映为部门成本。除差旅费用外,在差旅模块也可同时归集包括员工招待费、会议费等业务性支出以及员工电话、车改和医药费等福利性支出等。

(二)预算控制

投资管理、基金管理模块和内部订单等功能可使SAP在资产采购、项目及部门费用支出等方面实现事前控制。例如,在进行固定资产、广告宣传和耗材采购时,如果超过部门或项目预算则不能进行采购订单创建。而且SAP提供的全方位、分层次的科目预算功能,使上级部门可根据需要对下级单位进行部门费用科目控制。此外,通过人力资源模块的员工主数据中差旅优惠级别的设定,能够定义每个员工的差旅报销标准,结合其由员工在客户端录入报销申请的分布式操作模式,使系统在实现成本控制目的的同时,有效减轻财务人员成本核算到人造成的工作压力。

(三)效益评价

效益评价主要包括对支行及部门业绩评价、对经营对象即产品和客户等获利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员工和项目的投入产出评价。例如对支行、部门的效益评价,可依据系统提供的成本基础资料,计算分层次的盈利指标,如边际利润、营运利润、网点利润和利润贡献(分、支行经营利润减分摊的总行费用),评价经营单位的创利水平、淘汰利用情况等。而对经营对象的业务评价主要针对业务品种和客户的创利能力,通过编制投入产出报表来完成。

由于SAP系统的高度集成性,各模块在独自运行的基础上,可以处理其他模块或外部系统的信息,尤其在经营单位和经营对象效益评价方面,例如PA在进行产品获利能力分析时,需要来自FI/CO模块的成本数据,另一方面也需要来自核心财务系统以及资金交易等外部系统的产品收入数据,整理生成各类分析报表。对于具有成熟的、专业的业绩评价系统(如客户经理考核系统)的银行,则需要对SAP中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适合专业系统处理的数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效益评价的实现要求SAP和外部系统之间进行大量、频繁的数据转换。因此,外部系统能否支持、提供这些信息、或者外部系统能否支持SAP提供的信息,将影响业绩评价功能的实现。

四、银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SAP系统是遵循国际企业的管理实践和经验而设计和开发的。因此,其功能设计和方案可能与国内银行业的管理现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要使SAP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商业银行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盈利能力分析与银行业绩考核的关系

SAPPA模块的功能定位于分析对象的盈利能力分析,并不构成全面的业绩考核,不是一个独立、完整意义上的业绩考核管理系统。例如新产品处于推广阶段,对新产品的评价不能仅看其盈利能力,应主要关注其市场渗透能力和对其他产品的服务功能。如果仅以盈利能力等财务成果作为退出或进入等决策依据,可能会造成战略性失误。因此,如果进行全面的业绩考核,则必须再选择SAP的其他模块或依靠专业的业绩评价和考核系统。

(二)FTP和资本成本确定中存在问题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影响

FTP资金转移价格是银行管理会计意义上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在SAP系统PA中用于确定每笔业务交易资金的机会成本(直接成本)或收益,主要按照资金市场交易价格来确定。但由于国内资金交易品种不全,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容易导致FTP数据失真。另外,“政府之手”和市场操纵行为等非市场因素会使银行股票的Beta偏离正常水平,根据CAPM模型确定的资本成本可能会扭曲,从而影响获利能力分析结果,因此,应考虑有关异常因素加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