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英语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1962年以来,大学英语虽历经了四次较大的教学改革,但是仍然无法解决社会快速发展与大学英语教学观念和效果滞后所产生的矛盾(蔡基刚,2010)。张尧学(2002)认为公共外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应是造成这种现象8steachere@Tl:e727-5038381ACADEMICRESEARCH的主要原因。我们需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外语对他们来说是一门工具,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有效地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胡壮麟,2002a)。Richards(1984)在LanguageCurriculumDevelopment一文中指出语言课程设置中最重要的是需求分析,通过分析才能确定语言课程的内容、目标和目的。束定芳(2010)则列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在教学定位、需求分析、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九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部(2001)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才培养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学科结构与社会行业需求脱节。通过对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的全体英语教师及部分学生的访谈调查可以了解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由于英语学习的内容从小学阶段到中学甚至大学,高重复率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提不起兴趣,甚至感到懈怠和厌烦;教师过于强调语言基础教学使学生感受不到英语学习对其今后职业的帮助和收获。由此可见,对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的不清晰、不恰当,以及过于强调语言的基础学习,使大学英语教学陷入了应试教育的处境。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通过简单地缩减学时、学分,或者大班教学就可以实现的,这样的教学改革不是改革,毕竟这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实则是更强调了英语工具性这一特性。因此,在这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是: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该如何定位才能帮助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国务院总理指出要坚持职业导向,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但是,完全由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很可能偏离社会需求,必须依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力量。这无疑是释放出了一个积极信号:高校在其大学教育改革中将拥有更多的自。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定位问题
对独立学院而言,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较强实践能力,拥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那么在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定位才能体现并且实现这样的目标呢?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和分歧,但归根到底还是基础英语与ESP之争,以及ESP当中不同类别之争。HutchinsonandWater(s1987)将英语划分为ESP和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两大类,在ESP之下,继续划分出两个分支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和EOP(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s)。Jorda(n199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EAP细化,提出了两个全新的概念ESAP(EnglishforSpecificAcademicPurposes)和EGAP(EnglishforGeneralAcademicPurposes),同时指出了这两者的区别,前者是以学科专业知识为英语教学的内容,侧重专业知识性,后者侧重学术上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也就是说,学术英语(EGAP)、专业英语(ESAP)和行业英语(EOP)都属于ESP课程。众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将其大学英语定位在EOP,应该说还是比较准确的。而对于大多数的独立学院来说,大学英语的定位就显得不是那么清晰了。以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为例。大学英语一直以来就被定位为基础英语,贯穿一二年级共四个学期。许多专业尤其是理工科在三四年级几乎没有另外开设与英语相关的课程。部分文科专业在大二之后则会开设一门至两门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但学时很少。贸易和金融的国际试点班则在大一和大二分别开设一门和两门由外教讲授的ESAP全英语课程,这样的班级一般只有2-4个。但通过对试点班十位学生的访谈,他们表示外教全英语授课的专业课对他们来说挑战性很大,这类课程开课过早,学生专业知识的缺乏加上专业方面的英文词汇量不足,要听懂不容易,英文原版教材理解费力,用英文回答专业问题有较大困难,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这类课程的学习效果,希望能有一门介于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过渡课程就好了。由此可见,商贸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问题有这几点:定位不明确;在ESP课程上缺乏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ESP学时太少,教材难度跨度大;能胜任ESP教学的师资不足;ESP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大多数独立学院普遍存在上述类似的问题。通过前文对ESP的分析和了解,不难看出,访谈中学生提到的过渡课程其实就是属于学术英语(EGAP)的范畴。我们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大学英语不仅仅只是指EGP的教学,它还包括ESP;其次,要知道学术英语(EGAP)和专业英语(ESAP)是有很大不同的。通过调查,蔡基刚(2012)强调学术英语是目前大学生所缺少的,并强烈需要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蔡基刚(2012)指出学术英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用英语回答或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材料收集和整理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术讨论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项目开展及案例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不仅对那些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有帮助,而且对于那些想在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学生也大有好处,EGAP的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不可否认,相对于研究型大学或者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总体来说要弱一些。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大学英语的对象都有着他们自己的专业,如果在英语的学习上,让他们把如此多的时间都用在基础英语上,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哪怕学生们英语基础打得再好,也不过是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就会发现这样的英语根本无法胜任职业要求。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定位上,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应加大ESP课程的开设力度,而且,必须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教学定位,开展教学活动。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因此,大一学生必须强调基础英语的学习,大二大三就应该对ESP有所侧重,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大二主要还是学习基础英语,但是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该为他们提供各种EAGP的课程,以取代必修的基础英语,这种作法不但不会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他们语言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实现了EAGP课程的教学目标,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经过两年基础英语学习的这部分学生到了大三也应该开始进入EAGP的课程学习,而对于那些已经完成了EAGP学习任务的学生此时则可以给他们开设更高一级的ESAP课程,大四则可以对所有学生开设一些通识类课程作为选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都应做需求分析,以需求定位,进行分层教学,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需求、职业需求。
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独立学院在对自身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中,首先,学校必须重视ESP课程,而不应把重点放在基础英语教学上;教师要正确认识到ESP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所发挥的作用,不应以功利主义的心态认为学生今后未必在工作中使用英语就否定ESP课程。其次,目前各高校选用的ESP教材五花八门,较为混乱。独立学院应根据本校学生情况仔细选择,同时,也应鼓励有经验的教师编写优质教材。最后,从国外学术英语(EAGP)的教学情况,它是语言教师也能够胜任的,不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背景,没有专业教师的合作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因此,学校在加大师资培养力度的同时,也对合理优化教师资源,以胜任ESP教学,这样,还可以解决因基础英语学时压缩而带来的教师过剩的问题。
(一)微课的形式
微课起源于美国的可汗学院与翻转课堂,其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创造者可以把多种形式的知识作为微课的内容。微课既可以是一个小知识点,作为学生的课外补充学习资源;也可以是真实的课堂记录,用摄像机记录下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的课堂活动等;同时,微课也可以是一节课的重难点解答,抑或对某一理念的讲述。
(二)微课教学的特征
微课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目标明确
教师使用微课教学方式主要是用于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通过微课来展现课堂的某个教学环节,内容设计贴合主题,时长一般控制在5~8分钟,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而精,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丰富
微课多以短视频为主,其内容涵盖教学设计、课件、素材等,内容丰富、结构紧凑、类型多样、趣味性强,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3.获取便利
微课的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求学习者能够连接互联网终端即可。由于微课大部分是小视频格式的主流媒体资源,因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找到相应的资源,便于获取知识。
二、微课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引入微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把微课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既可以实现学生的在线学习,也可以使教师们共享资源。
(一)课堂教学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的载体,短小精悍,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其穿插于课程的导入、重点讲解、难点教学、课后拓展等教学环节之中。微课能够让枯燥乏味的专业英语课程变得生动形象,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1.巩固旧知识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英语掌握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些相应的微课视频,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帮助其巩固之前所学的旧知识。
2.导入新知识
微课教学是导入新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依据新课主题设计新颖的问题,制作精美的视频作为导入材料,让学生观看,能够较快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良好的效果。
3.突破重难点
教师可以把重难点制作成为微课,结合图式、列表等微课方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实现知识的贯彻渗透。
4.拓宽知识体系
英语学习需要一定的语境,单靠课堂讲授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可以延伸教学内容,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自主学习
在教学领域,微课已成为在线学习的主要载体。教师把自己制作的微课内容共享至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观看,方便灵活,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便捷的资源和一个良好的平台。这主要归功于微课的以下优点:
1.微课内容可重复利用
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吸收能力有所不同,微课视频能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反复进行播放,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视频进行学习,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2.微课形式灵活精悍
相对于冗长的学习材料,学生更愿意接受微课的时间长度。将大学英语中较长的章节,浓缩为精简的几个部分,把学习内容制作成一个个连续的小片段或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
3.微课主题易于归纳
梳理与总结归纳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英语有其自身的语言规律,微课鲜明的主题与结构高度总结了教学内容,使高职学生易于自主进行归纳总结。
三、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反思
(一)微课开发应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
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同时具有孤立、零碎、信息割裂等缺点,短小精悍既是微课的优点,也是其短板。有时一个主题的内容很难在5~10分钟的一节微课内完成。因此,教师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围绕相关的知识点创作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那么孤立的微课就能被关联化和体系化。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称为微课程。将微课程体系化后,学生就可以沿着“切碎→连通→整合→聚焦”的知识创建顺序进行课程学习,最终实现知识的连通和融合创新。从微课走向微课程,是微课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微课开发应有计划,突出实用性
英语微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它的功用,必须有计划按步骤开发应用。应根据学校条件,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学习支撑条件与特点,联系教学实际,科学开发应用,突出实用性。一是聚焦于大学英语课程中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突出“解惑”功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二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悟与探究、自主构建与能力提升。
(三)课堂学习与微课预习紧密结合,及时反馈,注重实效性
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自主预习,完成教师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明确精简的任务驱动下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次天的课堂学习必须就预习内容及时反馈、交流,解决自学中的困惑,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评价学生的自学情况,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认真自学,提高微课学习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生态外语教学审视和构建微观层次的课堂教学系统,是把它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来看待的,既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又要注重课堂教学系统的协同进化,进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整体涌现。也就是说,生态外语教学要求生态课堂必须是有机整体的、动态演化的课堂情境。正是生态外语教学这些特点和要求,使得在现实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课堂,需要关注的系统层次、要素关联、环境影响等方面较为复杂,进而使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面临从认知到机制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
1.理论认知的缺失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课堂还较多地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还处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关系中,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往往去指责学生在学习动机、态度、策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而忽视从一个更大的环境影响中、相关关联中去寻求原因。大学英语教学中,生态课堂的构建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课堂是其实一个生态系统,从而无法克服教学中出现的效果不理想的“怪圈”。也正是对于生态课堂理论认识上的不清楚,给生态外语教学的深入推进带来了较大的思想障碍。
2.教学方法定位不准
回顾英语教学的历程,教学实践中创造和运用了诸如听说法、任务法、情景法、交际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教学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有关教学方法的探讨更多的是脱离了教与学的具体环境与条件,并且在教学现实中,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大量出现使得教师往往陷入方法选择和运用的难题,这主要是与我们对每一种方法的定位把握不准,对方法进化理念的理解不深直接相关。还有就是在采用教学方法的思维上,总是运用简单的、线性的思维方式,强调以一种方法取代另一种方法,寻找一劳永逸的确定方法。这些都给构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方法体系带来了制约。
3.进化机制的缺乏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遵循的还是一般的单向的过程机制。也就是把英语课堂教学只是作为根据教学大纲落实课程内容的过程,而课程内容的落实又仅仅是作为权威的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客观上抑制了课堂中诸因素的互动与课堂教学本身的发展,甚至破坏了课堂的自然生态,使原本活生生的课堂失去了活力。而这正是缺乏使课堂达到协同进化的有效机制保障的结果。高效进化机制的缺乏,使得我们无法很好解决课堂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带来的不可预见性的内容,进而导致课堂生态失衡,产生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
二、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对策
根据生态外语教学对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内在要求,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中面临的生态课堂构建难题,要做到把英语教学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对待,真正构建起英语教学的生态课堂,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
构建大学英语的生态课堂,首要的就是树立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在审视外语课堂教学的本质时,展现了广阔的视野和深刻地剖析,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观念。树立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强调师生与外在环境的互动;关注课堂教学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种因素,并把正确处理因素之间关系作为构建生态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始终坚持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英语课堂教学,等等。这些观念的树立,有助于我们克服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弊端,为构建生态课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注重生态课堂环境创设
外语学习是学习者的知识和经验与自然、物质、社会与人文等环境互动的过程。生态课堂特别注重环境的影响,犹如生态环境对于整个人类生存的意义,这也是生态外语教学情境性特征的现实表现。所以,在构建生态课堂时,要特别注重课堂环境创设。当前,在英语教学实际中,就是要营造师生、生生等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与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合的虚拟应用环境,以及真正为了语言理解、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
3.整合多样化教学方法体系
生态课堂构建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出典型的“后方法时代”的方法论特征,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提倡多元化,强调方法的动态演化、方法之间的非线性作用。这也就意味着,生态课堂的方法构建上,要把握生态原则,要以课堂教学中的关系、效果为关键,统摄教学中其它因素,从总体上整合包含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方法体系。在方法体系的整合中,注意把握每种方法的“生态位”,确立每一种教学方法的自身价值,并在不断丰富整合中实现方法体系的创新。
4.建立生态课堂协同进化机制
1.基础的重要性。
许多大学生或外语学习者学了好多年的语言之后,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在新闻、文章、小说里大致说了一个什么意思,但当被要求当场口述,或者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进行概述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就“怂”了,不自信、或者词不达意的现象时而发生。有很多人通过每天清晨大声朗读英文单词试图达到一个提高英语成绩或者提高英语口语的目的,这样做其实是有一定弊端的。因为许多人在进行这项活动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基础并没有打好,比如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但是自己实际使用便自动忽略了它的用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之中,注重基础单词、基础语法的使用和翻译练习,即便学生自认为自己烂熟于心,令其流利地张口说出这些英语来,才是他们真正学好、学会的时候。
2.母语同英语学习的平衡性。
背诵词组,模仿着去写出所谓的很高明、很外国化的句子,当自己被要求把所读到的内容翻译给别人的时候,却只能翻译出一些特别白话,十分没有美感的句子。让人大跌眼镜,并对于此人的英语水平也会相应的不那么好看。这是由于很多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于母语的夯实,误以为我们在一个汉语的环境里,对于汉语的使用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这样想是十分肤浅的。对于一门外语的学习,我们的外语水平不会,也将永远不会赶超于我们自身的母语水平。因此若想学好一门外语,提高自身的母语语言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并且只有这样,结合着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连接,才能够促进学生语言上的一个质的飞越。否则在学生的学习中,只有机械地背诵和重复,没有精神层面上的理解,一个人也无法学好任何一门语言。
3.理论与实践的同等重要性。
很多学生一听到理论与实践,首先想选择放弃的就是理论,因为理论往往给人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其实在外语的翻译学习中,简单的理论的介入,能够极大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给予学习者一个很好的方向,少走不少弯路。无论是什么基础的学生,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与技巧,并通过举例令其记住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促进其翻译的学习,使其翻译实践更加有成效。教授学生翻译的理论,能够教给学生以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翻译作品或者看待外语学习,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例,结合学生自身的翻译练习,促进并确保学生能够在翻译过程中,从有意识地,到慢慢无意识地熟练运用翻译技巧,从而能从根本上促进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和翻译水平。
4.实训的必要性与严肃性。
在笔者以往的经验中,学生最头疼、反而也是最喜欢的课是英语翻译,因为在那个时候,真正认真训练自己翻译学习的学生,是最受困扰的,他们在翻译的时候会面临着种种突然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词汇量的限制和句子的设置。对于那些对自己要求不高的学生,这类课程设置无疑就是一个很好地放松的阶段。很多学生趁机跟旁边的人聊天,玩手机,或者就用手机查一下网上是否有正确答案等。这种现象不光是对自己学习不负责,也是老师对翻译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不够重视而导致的。翻译是一个讲究实训,稳扎稳打才会有结果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当多设立翻译课,并给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翻译素材,如说明书,小册子,公司简介等等。给予学生一定的模拟场景,令其通过口译和笔译多种方式,达到训练的目的。而并非沉闷的坐在教室里写翻译。这样做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总结
(一)人本主义教育观
人本主义教育观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以A.H.Maslow及C.R.Rogers为主要代表人物。人本主义教育观重视人的价值,把学习者的情感、动机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教学的人文化和对学生全人发展的关注,形成一种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以良好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成是教学主体的教学新模式。Rogers和Freiberg指出要解决学习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学习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受教育者。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的是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而不是认知因素,注重为语言学习提供安全环境而不是增加焦虑,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观符合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的“因材施教”及“个性化”等理念,这也与大学英语教学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价值取向一致。根据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师的关键作用就在于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促进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教师应以“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为切入点,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融入情感因素进行设计,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新型关系,使师生共同体验教与学的乐趣,乐在其中,自然教学相长。
(二)体验式教学理论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倡导释放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个性化、互动性的英语教学环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功能完备、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平台,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外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在实践中学,使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学习有关知识内容,实现自我教育,是一种新的语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在建立学生主体课堂,创设接近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大信息输入,促进语言产出,为学习者提供交流互动、意义协商机会,培养自主性、用语言做事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潜能和价值进一步受到大学英语教师的关注和首肯。
二、大学英语新模式下的情感因素分析
大学英语新模式下的情感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交互因素两类,个体因素包括焦虑、自我抑制、自尊、语言学习动机等,而交互因素包括课堂交流、合作学习、跨文化交际意识等。
(一)个体因素
语言学习是一个受许多复杂因素影响的心理过程。作为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心理因素,外语焦虑与外语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下,随着网络教育的学习格式(教学方法、学习过程、著作工具、学习环境、评价策略等)越来越统一,学习者,尤其是性格外向的学习者兴趣降低,学习动机减弱。此外,面对网络学习这种高结构化、统一的学习形式,许多学习者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容易产生不安、沮丧、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等焦虑情绪。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下英语学习者的焦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课堂教学焦虑和网络自主学习焦虑。课堂教学焦虑涉及教师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网络自主学习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身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习者自我控制力不够,又缺乏外在的监督和约束,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很难得到发挥,网络信息甄别困难,在线测试设计人性化不足,师生互动交流缺失等问题都会导致学习者产生焦虑、自我抑制、学习动机缺失等情感。
(二)交互因素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学习参与者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需要师生双方经过“教师输入—学生理解—学生输出—教师指导”等环节来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一方或双方不满。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和生生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时不在影响着语言学习课堂的氛围、课堂活动的模式和学习的效果。作为教师,如何利用庞大而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已成为每位教师面临的难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要探索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相互协作又敢于竞争的能力。教师可利用学习者的电子档案对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进行评估,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管理能力、心理和行为展开干预,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创造更多的师生间的沟通机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造轻松、和谐的网络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可采取鼓励小组讨论、自我评估等方式,避免过多使用测试或公开问答等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有意义和实用的指导,鼓励和支持有利于网络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以提高学生的自信,消除孤独和焦虑心理,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三、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自20世纪后期以来,信息技术已越来越深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与学习中,使外语教学与学习的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个性需求与目标,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知识整合的环境来帮助学习者构建新的理解。教师将要承担一种新型的更进步的更具挑战性的角色,教育信息化关键在教师。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看,课堂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师生和生生互动教学环境中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在大学英语情感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换位思考、调节课程设置等措施来满足学生情感和智力两方面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反思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活跃因子
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学生个性张扬、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教师如果不反思自己的教学,不重视教学研究,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就很容易跟不上时代步伐。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关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形成教学理论,形成的教学理论反过来又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此外,教师还应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优化教学互动,调节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优秀教师总是通过反思课堂教学和情感因素,想办法创建与优化教学环境和课堂心理气氛,使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知识的乐园,并把外语确实当作一种交流的工具,而不至于当作一种焦虑和负担。教师不单单要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到精彩的求知世界,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夯实他们的理论基础和人文修养。
(二)换位思考,适时纠错与提问
换位思考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感调节方法。师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多重身份的建构使得双方深刻体验到“教师的辛苦和学生的不易”,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双方的人际交往更加和谐。新的教学模式多鼓励学生采用多媒体网络来展示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然而由于性格、情感以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位学生对自己展示的实践无法做到精准预期,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提醒、纠正,做出合理干预,适时纠错。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以自尊为前提,满足自尊成为学习动力的第一源泉。如果学习者的动力是单向的,语言学习也很难成功,还需要教师外在动力的配合。新的模式下,交际恐惧、负面评价恐惧和测试恐惧等传统因素仍然会使学生感到焦虑。教师如果不能忍受学习者的少量语言错误而立即给予消极的评价,学习者就会在语言输出时产生焦虑感。过高的焦虑使学习者瞻前顾后,出现行为失常和思维混乱的状况,极大束缚其认知能力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害怕他人批评或者由于出错而自责时就会回避没有把握的语言运用。学生没有足够的操练时,其语言发展会因此严重受阻。不管是正面反馈还是负面反馈,都具有情感的特征,教师必须鼓励学生,不能使学生产生胁迫感和疏远感。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必须是展示性提问和参考性提问的有机结合。参考性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需要做出更长且更复杂的回答,而过多依赖于课本的展示性提问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其产生厌烦情绪。作为处于中高级阶段的大学英语课堂,课堂提问比重应向参考性提问倾斜,同时又适度保留展示性提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研究学生心理,创新课程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教师往往被认为是教学型教师,其主要任务是从事与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但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已经成为教学的主导。针对教学如何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建设需要、服务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调整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一起协商教学方案,共同设计教学任务与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新的课程设计应为学习者提供自然的语言使用环境。当学习者试图完成任务时,他们有充分的互动机会、合作机会和独立探究机会。由于学习者必须设法理解对方和表达自我,这种互动、合作和探究能够促使他们验证假设,修正假设,建立新假设,修订或重组原有的语言系统,进而促进了第二语言习得。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将课堂变成师生、生生之间在语言、情感、行为和认知等方面进行相互影响和交际的场所,使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意义建构。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建立英语QQ群,定期解答学生疑问,通过书写英语EMAIL,关注学生的情感要求等方式,延伸出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