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格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2、“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3、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4、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5、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6、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7、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8、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9、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10、自古成功在尝试。
11、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13、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14、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15、你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你不努力一定会失败。
16、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17、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1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19、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文学家韩愈
21、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2、与其做困难的奴隶,不如做困难的主人。
23、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2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5、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26、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金樱
27、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8、世界青睐有雄心壮志的人。成功所依靠的惟一条件就是思考。当你的思维以最高速度运转时,乐观欢快的情绪就会充斥全身。没有人能在消极的思维火光中做好一件事。一个人最完美的作品都是在充满愉快、乐观、深情的状态下完成的。
29、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30、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3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2、遇到困难不低头,要迎难而上。
33、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34、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35、课上落下一分钟,课下需花双倍功。
36、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良师。
37、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38、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39、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40、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41、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42、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4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44、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45、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46、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
47、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4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49、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50、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5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2、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53、我无所事事的度过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所奢望的明天。
54、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5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56、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57、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58、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59、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60、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61、要做学习的主人,莫做老师的奴隶。
6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6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1、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2、勤奋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实际行动。
3、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5、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6、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8、学问勤中得。学然后知不足。
9、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10、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1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12、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14、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15、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16、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17、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18、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19、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20、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
21、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2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3、不要心平气和,不要容你自己昏睡!趁你还年轻,强壮、灵活,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
24、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2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
关键词: 教学风格 学习风格 匹配策略
1.引言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高校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要素,关系着学校办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刘小强[1]在“关于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反思”一文中强调提高教学质量应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不仅要重视教师和教,更要重视学生和学。陆洁[2]对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课堂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孙华玉[3]等从沟通的角度讨论教与学的关系,提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重要性,通过心灵交流,达到互相了解、消除误解、教学相长,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崔佳颖等[4]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认为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的心理需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高海生[5]对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评估是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中心工作。刘铁梅[6]对高职高专学习风格、教学风格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研究,表明学习风格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研究者充分肯定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匹配的重要性,但从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匹配的角度研究教学设计策略的还很少,本文从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之间的匹配关系着手,采用性格分析学理论,并结合优化理论,将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分类并归纳出教-学匹配关系,针对不同的匹配组合,给出相应的冲突化解策略和优化教学关系的策略,以增强教学效果。
2.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
Rayner和Riding[7]将诸多的学习风格理论分为三类,即基于过程的学习风格理论、基于偏好的学习风格理论和基于认知技能的学习风格理论,其中基于认知技能的学习风格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Keefe和Monk[8]的学习风格理论,基于过程的学习风格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Kolb[9]的体验性学习风格理论,基于偏好的学习风格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Dunn和Dunn[10]的学习风格理论,并且根据该理论所发展出来的学习风格测验工具Learning Style Inventory(LSI),是目前被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用的测验工具,改工具共分21个变量,从环境刺激、情绪刺激、社会刺激、生理刺激和心理刺激五个方面分类,心理学家Curry(1990)认为以往的研究存在测量工具缺乏信度和效度的问题,而且学习者的特征和教学环境之间的特征难以鉴别,强调学习风格理论的价值应是能运用于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
如何将学习风格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引发了学者对教师风格的研究,根据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和智力特征都是多元化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了具有个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对某种教学风格的偏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Rayner[7]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的教学风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师生关系等方面),同时具有多种教学风格并能加以灵活运用的教师教学效果比教学风格单一、缺乏灵活性的教师教学效果明显要好。Grigorenko[11]等根据教师的行为偏好将教学风格分为立法型、执行型、评判型、全局自我陶醉型、局部把握型、激进型和保守型,同时他还提供了一套在教学情境中评估教师教学风格的工具。
研究表明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两者都具有多样性,如果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设计对应的教学风格,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12]。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无优劣之分,但如何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给予相应的教学风格匹配,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同时,如何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有针对性地培训教师做出相对应的教学风格,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1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分类
2.1.1学习风格分类
Corina Iurea[13]等采用实证法验证了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之间的显著关系,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两个方面给出了测评学习风格的若干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风格测量表
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分为两个部分评价:学习能力和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总分各为100分,其中学习能力中每个变量10分,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中每个变量20分。根据分值本文将学习风格分为以下四类。
学术型,其学习能力评分在70-100分,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在70-100分,具有学术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像十二生肖里的金猴一样,聪明机敏,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
创新型,其学习能力评分在70分以下,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在70-100分,具有创新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像十二生肖里的灵鼠的一样,机灵活跃,具有很强的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但总是很难沉静下来学习,其学习能力一般。
忠厚型,其学习能力评分在70-100分,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在70分以下,具有忠厚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像十二生肖里忠狗的性格,踏踏实实地学习,是听话的好学生,但不太善于表达个人见解。
勤奋型,其学习能力评分和表达个人见解能力的评分都在70分以下,具有勤奋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踏实肯干,但学习能力一般,且不太善于表达个人见解。
【关键词】 学习风格;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关系;调研分析
一、引言
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自主学习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的一种学习方式,是现阶段社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提升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能力,能够引导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进而发展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的,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集中在对其意义的解读方面,而对于如何在学习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必要的动态化研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新的英语教育教学模式要实现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进而实现英语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发展。教育部门将学生英语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自主学习与英语学习成绩的获得存在密切的关联,但是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受多种条件的影响,比如英语学习环境、英语文化熏陶、英语教育教学策略等因素,所以我们的教学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为此,本研究根据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为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进行策略分析,进而引导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成绩,最终促进自己的自主学习。
二、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
1、研究对象
文章在吸收借鉴国内外英语自主学习研究理论基础上,选取地方院校大二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在调查问卷设计之后,总共下发调查问卷共300份,排除一些不认真进行问卷填写的无效问卷,实际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共有286份,有效率 “92%”。有效问卷中,英语专业200份,非英语专业86份,所有学习者都有着 8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
2、调查工具及数据收集
文章的调查问卷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调查问卷和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方面的调查问卷基本采用了Kolb学习风格量表。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方面的调查问卷采用的是Oxford 设计的学习策略问卷,主要包含大学英语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大学英语学习的认知策略、大学英语学习的情感策略和大学英语学习的社交策略四个维度,问卷总共设计了45个问题,问题的设置采用的英汉对照的格式,并辅助采用了 Likert自评式 5级量表,对于每个问题的答案选项基本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非常符合、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这五个等级对应的分数分别是5分、4分、3分、2分和1分,最终所获得的分数越高,则代表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风格自主化程度越高。
3、测验步骤
具体的测试实施时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分别下发调查问卷,同时进行集体化的测试,被测试的学生需要完成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和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调查问卷。在问卷问题回答之前,发起试验人员需要向被试验人员阐明问卷调查的目的和问卷调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发起试验人员在问卷调查之前需要宣读问卷调查的指导语,并对问卷调查时间不限定,为学生的问卷填写提供充分的时间。当学生填写完调查问卷之后,发起试验人员将调查问卷进行回收,并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填写进行分析,删除一些不认真做答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的调查问卷。
4、数据分析
在对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数据统计分析SPSS数据路,使用SPSS16对问卷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大学生学习风格与自主学习的相关性
在对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的了解,并根据不同类型、喜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风格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将被调查的两个班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和没有被调查班级的学生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分析不同英语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对最终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一般性格活跃的学生喜欢参与英语课堂的讨论,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更喜欢自主思考英语学习,他们往往是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对事物的清晰认识之后再来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教师把两种风格类型的学生分别分组,分组教学的效果好。活跃型风格的学生发言积极性提高了,课堂表现活跃了,对个别同学来说,其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是这些活跃型学生对于同一种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甚至对于一个问题争执不下,浪费了不必要的学习时间,降低了自己的学习效率。而沉思型风格的小组在英语学习时的表现则是过于沉闷,没有真正提升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导致英语的学习较为被动。这种情况在班级英语学习成绩上的表现是,班级总体英语成绩不理想。而把这两种类型的学生混合分组,参与学习的学生更多了,活跃型的学生发言机会没有减少,而且会在沉思型风格学生的影响下思维更严谨了,沉思型风格的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种分组对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通过对表2的观察和分析发现,活跃型、沉思型、综合型、循序渐进型受试者分布比率相差不大。在感觉型、直觉型、视觉型、言语型这几个维度中,感觉型和视觉型的学习风格比率在总体上高于相对应的直觉型和言语型的学习风格。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的学习风格都倾向于视觉型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的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受试者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学生对学习风格的了解也比较少。由此总结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少应用英语学习策略以及与英语学习风格有关的知识。
2、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根据表3反映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对提升英语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问到学生针对自己的英语学习任务应该采用怎样的英语学习策略时,发现平时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要好于英语学习一般的学生。特别是元认知理论策略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及时发现和解决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沉思型、视觉型、循序渐进型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存在明显的关联。沉思型学生学习风格具有客观冷静的特点,他们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更倾向于独立自主的学习。因此,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要比活跃型的学生更加擅长制定各种学习目标,并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采用适当的英语学习策略。活跃型学习风格的学生青睐于在小组讨论中来实现自己的学习,因而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另外,经过调查还发现,地方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应用不多,这些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基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具体的策略使用中,这些院校的学生喜欢使用元认知策略,其次是认知策略,他们基本上很少使用社交策略,在接受调查学生使用情感策略最少。由此可见,伴随学习经验的增加,学生往往会懂得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在实现自我有效管理的同时提升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能力。另外,经过时间考验,自主学习的经历有助于学习者更全面地认识到各种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使用范围,由此进一步帮助他们修正和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促进个人的英语学习。
五、启示
通过文章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表示,英语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在不同程度上都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关联。在英语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上,元认知策略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联一般高于其它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为此,教师和学生在英语的教和学过程中都需要对英语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予以重视,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业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尤其是元认知策略训练,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 Wenden A.Learning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Autonomy: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Learner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ers[M].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1991.
[3] 包兰兰.关于英语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关系的实证研究[M].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5.
[4] 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J].外语教学,1996(4).
[5]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