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差异教学是我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宛士奇副研究员倡导的,由现任所长华国栋进行整理,于2001年4月出版《差异教学论》一书。差异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堂结构及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统筹兼顾,从基础知识、学习技能和学习情感着手,把同班学生分成若干类型组开展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对学习内容的正确反映和方法的初步掌握。

国外把差异教学称为个别化教学。它是以个体各自特点为出发点,以发展个性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归宿,以适应个人需要为原则,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为活动方式的教学。它有效地利用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优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形式。

2.研究方法与对象

2.1研究方法

2.1.1文献资料法

围绕自我效能理论和差异教学法,查阅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论文资料,并通过因特网查看搜集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2.1.2专家访谈法

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和学校体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就大学生体育教学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咨询与探讨,对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进行磋商,听取专家、学者对本研究内容的意见。

2.1.3问卷调查法

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华中师范大学梁宇颂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是参考Pintrich & DeGroot(1990)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问卷中的有关维度编制而成。

2.1.4实验实施

为了防止实验实施中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误差,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同一个教师担任,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时间和场地均保持一致。实验采用单盲教学法进行,在教学结束后,立即进行考核。两组的考核内容均打乱顺序同时进行,主考由两名非参与本实验的资深教师担任,学生的得分为两名主考教师所给的平均分。经过数据统计处理,得出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状况。

2.2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江西中医学院护理专业大一两个班和临床专业大二两个班学生共200名。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教学实验前对学生进行的专项技术测试和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让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四个班200名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1%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排球很有兴趣,31.67%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17.33%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29.17%的学生表示对排球学习很有信心,45.83%的学生表示信心一般,25%的学生表示没有信心;在排球课学习之前有96名学生从未接触过排球。在技术测试中有20名学生各项技术比较全面,这20名学生就成为排球课上的中坚力量。在安排小组学习时,将这20名学生穿插于无任何技术基础的学生组成小组,以此来带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对20名原有技术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只需稍加点拨、规范动作就可以了,辅导的重点是无任何基础或基础薄弱的学生身上;其次,问卷中呈现出来的对排球学习兴趣和信心一般的学生也是教师鼓励的重点,对这部分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尽管排球各项技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各项技术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例如,有的学生垫球掌握得不是很好,但发球很出色,这时培养其自信心的最好办法就是扬长避短,让其在表现突出的项目上作示范,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尤其对中等、学困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中等、学困生的测试成绩及动作技术水平。

3.2差异教学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详细的反馈,即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做出即时反映,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具体的补充材料,以矫正差错。这种反馈是通过评价来实现的,一是教学进程中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对待练习的态度,在教学达标的过程中做出即时反馈。根据是否达到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和展开的方向是否适于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来修正教学的进程。二是以单元为单位的评价,就是对每个单元的达成目标,准备好评价项目,采用不记分的测验形式,对学生做出掌握或未达到掌握标准的评价。对于未达到掌握标准的学生,则要分析产生的原因并运用相应的“反馈―矫正”措施对其进行补救教学。在评价中已达到掌握标准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助手,对未达到掌握标准的学生进行“一帮一”的辅导;开展4―5人的学习小组,每组确保有1―2名学生已达到掌握标准,进行小组内的纠正错误与改进技术,教师重点对后进生进行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出现的错误,教师则要考虑是否教法有误,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3.3“运动技能形成的初期,内部语言和线索的运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各种运动都受到意识的控制,一旦意识控制减弱,动作将出现错误和停止。“技能的学习者本身很难觉察到自身的动作情况,他需要靠明显的外部线索来调节自己”。例如指导教师的提示语、镜子反馈和学习者的视觉反馈等。引入差异教学法的排球课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大量重复动作、视觉反馈,学生在学习排球技能的初期就有了非常清晰、扎实的对排球技术和排球理论的短时记忆,这对掌握排球技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再配以老师和小组内及小组间及时的“测验与反馈”,更巩固学生排球技能的正确掌握直到完成动作技能自动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技能水平及测试成绩。

参考文献:

[1]季浏.认知心理学与体育运动[J].四川体育科学学报,1991.3.

[2]张鼎坤.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7,(7):39-43.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正常学生群里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但其具体的研究范畴是围绕着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一般来说,这一系统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分别从教育心理学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中包含的五个重要要素来分析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怎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成果的进步。

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同时它也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它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教学过程和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还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它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学生在常态的教学中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正常学生群里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但其具体的研究范畴是围绕着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过程的展开而展开的,那么,如果我们想发挥出教与学的有利相互作用就必须搞清楚这一过程包含的要素。一般来说,这一系统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基本上将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这三大过程交织在一起。

再来看外语教育心理学,显然是教育心理学中语言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方面。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清几个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基本概念。首先,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一组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首先接触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其次,我们来区分一下母语与外语,这是一组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两个概念。母语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一般是指外国的语言。通过对比分析这四个概念,我们不难看出,母语不一定是第一语言,外语也不一定是第二语言,我们不能将它们互相等同。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再来思考,本文是想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心理,首先要对对外汉语教学做出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讲,这里指的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并且是一种针对外国人进行的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强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接下来就分别从教育心理学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中包含的五个重要要素来分析,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怎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成果的进步。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的教育心理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个人因素体现出来的影响教学效果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生理、认知、情感三大方面。下面来分别看一下它们是怎样影响学生学习的。

(一)从生理因素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跟语言习得有关的生理因素主要就是年龄,我们都知道目前比较受学术界认可的语言习得“关键期”也叫“临界期”假说,是由伦尼伯格提出的。他的理论认为,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此时大脑灵活,可塑性大。因此比较容易习得语言。这是习得母语的最佳时期。这一假说现在也被广泛运用到第二语言学习中,所以,一般认为,2-12岁也是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所以,这就启发我们,在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角色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存在的,不同年龄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具有不同优势。但是每个学习者都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也都不一样,我们不能认为所有人的学习语言最佳年龄段是固定的,也不是学习语言越早越好,还要看后天的学习时间长短和努力程度。我们一定要分析教学对象,根据不同年龄的学习者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从认知因素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语言学习的认知因素一般包括智力、学能、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1.智力因素

大体来说,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机能,是成功地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组成的综合能力。人的智力水平多用智商来表示。尽管智力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教师还是应当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有所了解,要特别鼓励智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培养他们学习汉语的自信心。

2.语言学能因素

如果教师发现某些学生其他科目成绩都不错,但学习外语却十分吃力,这就说明其缺少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即语言学能,它包括对语音编码解码的能力、语法敏感性、强记能力和归纳能力等。语言学能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到第二语言学习的速度,老师要了解学生哪部分的语言学能不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反复练习,强化记忆,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

3.学习策略因素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我们可以看学习者是否有求解的意识,首先,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任务预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汉语知识的求知欲;其次,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很容易自己推理,造成母语的负迁移等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另外;实践和记忆是学习语言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师一定要带领大家进行大量的练习,从模仿、重复到记忆,以达到学习效果。

4.交际策略因素

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即理解对话者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尤其是初级汉语学习者,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还不是很多,在遇到自己无法用汉语表达的时候一般会采取以下几种交际策略:回避、简化、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使用交际套语、利用交际环境、等待、体势语等。

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交际策略鼓励和培养,并且要紧密配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从情感因素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作为个体因素的情感因素,一般包括:动机、态度和性格三个因素。

1.动机因素

动机是指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这也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有的是为了升学,有的纯粹是出于个人爱好,有的是为了旅游临时性的学习,有的是为了贸易等,教师要根据学习不同的需求和感兴趣的内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结合鼓励、表扬等外部动力加以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适当运用竞争机制,展开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进一步鼓励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态度因素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评价性反应,是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褒贬好恶,并反映出对之采取行动的倾向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态度一般包括:学生对目的语社团和文化的态度,对目的语的态度,对课程和教师、教材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中国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有好感,而且教师要提升个人魅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不要让学生感觉学习汉语太枯燥又难学,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态度,不利于学生学习。

3.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主要体现在个性特征方面,有的同学性格内向,有的同学性格外向,有的同学自尊心很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内向的同学要鼓励其多参与课堂活动。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尽可能地排除学生的心理屏障,教师要有正确的奖罚措施,不要用不恰当的言语行为造成学生的焦虑、自尊心受挫等。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教育心理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的教师,是一名学习的示范者、教学的组织者和研究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与学习者。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对外汉语教师身份的认同、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自我认识、自我调适与自我控制、具有教育独创性、具有情绪稳定性、能克服文化冲突以及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和有效的适应。

教师只有在保证心理素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指导者的角色功能。

三、从教学内容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除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汉语本身的基础知识外,还包括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和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对于每一种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师都要掌握针对汉语各方面的特点以及教学难点,根据各个内容的教学原则,综合针对不同方面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汉语语音的特点是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等。这些特点都是汉语与印欧语系的语言做比较得出的结果,所以对于很多本国语言没有声调的学生来说,汉语拼音的声调就是学习难点,也是教学重点。教师要首先排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有些学生听别人说难学,就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教师要尽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害怕学”过渡到“想要学”。

四、从教学媒体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教学媒体就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教学内容信息的介质或工具,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为教师和学生传递信息提供了辅助作用,如:实物、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反映在课堂上,教学媒体一般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比如:板书、投影仪、计算机、录像、图画等多媒体手段。如果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配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媒体,使教学内容生动且有吸引力,这也是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心理负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媒体,既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

五、从教学环境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它可以是物理环境也可以是心理环境。而这两类环境又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存在,并具有各自不同的构成要素。狭义的教学环境特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我们这里主要说其狭义的教学环境。就座位模式而言,我们知道西方的座位模式和中国的传统的座位模式不一样,他们通常一个班上只有10-20个左右的学生,座位也是围绕老师呈拱形排开的,不像国内课堂一排一排、一行一行排列整齐。所以,在教授西方学生汉语时,也要把每班人数控制在10个左右,座位模式也要随意些,让学生保持一个相对习惯、轻松的心态下学习,这就是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之一。师生关系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建立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这样才能塑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

本文开始从介绍教育心理学为切入点,先理清楚教育心理学的范畴,在深入研究其分支之一,即语言教育心理学,从而引出外语教育心理学,本文最终是要介绍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所以还要讲清楚跟语言有关的几个重要易混淆的概念,接下来,就集中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方面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这样有利于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教师找到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和心理障碍,保证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尊;成就目标;语文学业成绩

成就目标是近年来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或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结果或目的参与成就活动的原因。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成就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一定的影响,国内很多研究者对成就目标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研究所得的结果却不一致,主要结论有以下三种:①认为成就目标和学业成就无显著相关,如雷雳等[1]。②认为成就目标通过学习策略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学业成就,如徐方忠,朱祖祥(2000)[2]、顾正刚等[3]。③认为成就目标直接影响学业成就,如王振宏等[4]。随着对成就目标的不断深入研究,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被细化分为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四种趋向。而自尊是个体不可缺少的一种需要,对于个体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已有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自尊对学生的学习存在影响,如我国学者张大均等人对高中生的研究也发现,学习成绩优秀者的自尊明显优于学习成绩不良者。但是也有研究表明自尊和学业成就无显著相关。[5]所以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找到成就目标、自尊与初三学生语文学业成绩的具体关系。研究得出的结论在理论上可以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一定的补充,同时在实践方面,注意在教学中渗透成就目标与自尊两种因素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1对象与工具

1.1对象

本研究选取沈阳市与农村两所中学初三学生共72人作为施测对象。其中城市学生36人,农村学生36人,男生28人,女生44人。

1.2工具

(1)成就目标定向量表。采用刘惠军等编制的成就目标定向量表,该量表包括四个分量表,共29道题,量表采用5点记分方法,“完全不符合”记1分,“完全符合”记5分,分数越高说明个体越倾向于做出此种成就目标定向。(2)自尊量表。自尊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2结果

2.1所有被试成就目标、自尊和语文学业成绩的一般特征。所有被试在成就目标定向、自尊和语文学业成绩的描述统计结果如表1

2.2成就目标定向、自尊和语文学业成绩的关系。成就目标定向、自尊和语文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3讨论

3.1初三学生自尊、成就目标和语文学业成绩存的一般特点

(1)初三学生成就目标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选择倾向性。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在成就目标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倾向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当今社会高分低能现象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真正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有利于自己以后的人生发展,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对知识的真正掌握。(2)初三学生的自尊水平普遍较高。如表1所示,初三学生无论男女的自尊分数的平均分都在29分以上,并且总体的平均分也在29分以上,这说明初三学生的自尊水平普遍较高。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三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导致其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水平也得到了的相应的提高,因此其自尊水平也普遍较高。(3)由于现在初三学生的语文试卷满分为150分,及格分数为90分。而本研究结果表明男生的语文学业成绩平均分为948929,女生的语文学业成绩平均分为979318,总体平均分为967500,足以说明初三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比较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佳并且缺乏学习主动性造成的。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和评价不高,他们把语文学习放在次要地位,认为学好数理化等学科比学好语文更重要,从而忽视了语文的学习。

3.2初三学生自尊、成就目标和语文学业成绩的关系

(1)在成就目标中,掌握趋近目标定向与自尊存在正相关;成绩回避目标定向与自尊存在负相关。这与国内学者李经纬的研究结果:数学掌握趋近定向与数学自尊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掌握趋近的学生,一般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并且有主动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愿望,这就激发了他们的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很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从学习中自己得到对自己的肯定,从而使自我接纳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其自尊水平。而成绩回避定向的学生他们缺少对自己评价的标准,往往依靠外在的反馈来对自己进行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关心如何不让自己显得比别人差,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接纳水平低,从而影响了自尊水平。

(2)自尊与语文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即自尊水平高的学生通常语文学业成绩也很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同自尊水平的学生其学习行为受到了不同动机的激励。高自尊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行为源于对自我提高的关注,他们期待自己被认可和接受,对所学的东西有很强的兴趣,自信心强,学习勤奋,并且学业成绩是学生学习期间体验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自尊水平的学生在学业上追求成就以获得他人的赞扬,进而提高了自尊水平。相反,低自尊水平的学生的行为大多源自对自我保护的关注,他们一般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评价不高,为了避免他们制定的学习目标很低,并且容易进行消极的归因,导致对自己丧失信心,甚至放弃今后的努力。

(3)在成就目标中,成绩回避目标与语文学业成绩存在负相关。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掌握目标定向的学生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他们注重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敢于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比较关心的是对学习材料的掌握、在学业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仍旧坚持学习,对于失败他们能够认真总结经验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他们会使用自主学习策略,他们相信努力可以带来成功,因此有较强的学习行为。而成绩回避目标定向的学生他们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从不轻易的去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倾向于相信较差的外在表现是学习能力差的表现,因此他们经常通过回避挑战来避免表现出较低的学习能力,他们很少使用自主学习策略,往往认为能力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本质特性,他们不认为努力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持有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可能也会在学习上进行努力,但是他们在努力的同时害怕经过努力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成绩,被其他人认为是能力不够,所以他们更多的时候选择放弃努力,也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雷雳,汪玲,TanjaCULJAK.目标定向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1,33(4):349-35.

[2]徐方忠,朱祖祥.目标倾向与自我调节活动及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J].应用心理学,2000,6(1):39-43.

[3]顾正刚.中学生数学学科之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及学业成绩关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江苏:苏州大学,2007.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观 大学英语 可行性

【论文摘 要】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大学英语教学,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正经历着一场变革。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英语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发展阶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型模式的转变,新的特征不断涌现,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在进行相应的变革。在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一次发展机遇的今天,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正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浪潮,使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这无疑对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如何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一、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主要思想及内涵

人本主义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主要思想起源于亚伯拉罕马斯洛(A. H. Maslow)与卡尔罗杰斯(C. Rogers)等人的心理学研究。马斯洛强调人的主观活动,第一次把“自我实现”和“人类潜能”引入心理学。在他看来,“自我实现”就是对天赋、能力、潜能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是一个形成过程。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内心世界发展的重要性,把人的情绪、情感和思想的发展放在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发掘、激活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强调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动的关系;强调教学目标应该是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单是传授知识;强调在教学管理方面应该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方法有自主权和选择权,学生自我制定学习计划和评价学习结果。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70年代兴起之后成为一种浪潮很快波及到教育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传统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摄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重视人的尊严、价值和情感,相信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是自我实现者,人性是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产物。在教育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人,然后是学习者。教育的任务在于如何帮助学习者满足“自我实现”这一最高需求,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统一,外在的科学知识与内在的经验和情感的统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认为教师由衷的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语境中感到自信与安全;为学生创造一种真诚、关心、理解的气氛。这种气氛由教师逐步扩大到学生之间。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学习更加深入,进度更快。总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充分体现出了人本主义内涵,肯定了人的力量和人的价值,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大学教学不仅仅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费时多,效率低”的问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差。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课堂教学中缺少大量的交际活动。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而不是主动的建构知识,因此学生很难形成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很难具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主动性不强,缺乏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目前,许多学校强调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教学中带有浓厚的应试教学成分,受这种应试教学思想的牵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拿到四级证书,教师忙于过级率,学生忙于应付考试,由此导致了教学目标滞后、观念片面,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差的后果。实际上,大学生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会一定数量的单词,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技能,或者通过各类名目繁多的考试,也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之外还应当有更高的目标追求,这个更高的目标就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并且是作为有思想的人的全面发展。以我院为例,学生入学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其个别班级(40人)的英语成绩及格率还不足百分之五十,况且部分师范生是从职业中学直接考入本院的,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其信心也在不断下降。大学英语教师都面临一个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很被动,他们不太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尽量避免和教师进行目光交流或口头交流。尤其是当老师向全班提问,希望同学自愿回答时,往往出现非常尴尬的局面。当然,有时学生不愿意回答,是因为老师提出的问题确实太难了,他们回答不出来。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即使他们明白教师提出的问题,知道问题的答案,他们仍然保持沉默。在学习中碰到了一些问题,他们也很少问老师,更不要说在课堂上当众提出问题了。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老师很难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广大的英语教师不断的探索、实践,试图找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尝试性地应用一些方法,我们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本主义教育观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使英语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着眼于他们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形成新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不断探索世界的能力。

三、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大学英语教学

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契合点,它提出的一系列设想,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育都具有深刻的启示。人本主义教育观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对于实行人本化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主要代表罗杰斯认为在师生关系上,学生是主体,提倡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认为老师是促进者,是催化剂,教师的责任是尊重、关心、支持学生。他认为由于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地位上,把学生“自我”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学什么,如何去学,怎样才能学好都应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

然而,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外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授外语,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内在自我,发展健全的人格。对于学生的地位问题,学生固然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位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但是大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只能是相对的,教师仍然担负着引导、解惑的重要角色。首先,教师占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定势,如果学生完全地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突然变化会让很多学生感觉无所适从而不知所措。学生角色的转变是循序渐进的,其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其次,在纷繁复杂的英语资源面前,如果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大多数的学生会“淹没”在浩如烟海的英语资源中而不可自拔,既无法做到游刃有余,又有可能“走火入魔”,因此,教师高屋建瓴式的引导和指导就显得极为必要。由此可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很多其它因素的配合与协调,尤其离不开教师的指挥棒作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是在教师主导前提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2.课堂互动的人本主义策略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语言教学中的新发现为广大的外语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课堂互动教学反映了教师和学习者在课堂中交流的策略,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情感、风格、意志的差异,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是: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着教材提供的特定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有意识的精心策划、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状态中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互动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活动”,其目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实践语言、训练语用技能、提高语用能力,其作用在于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迫使和诱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从而激活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本主义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作用,互牵互动,共同来完成某一特定教学内容。这些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课堂大部分时间应用于学生活动。

3.促进情感交流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注重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关心学生的成长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和人际关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思想动态,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以真诚平等对待学生。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情况应该是教师确定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的基础。教师应该意识到使用有效的方法来教课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独立的学习者,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多练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于教师如何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学习。教师的帮助、鼓励、指导和引导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这不仅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学习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因此,教师的关心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赞扬会让学生产生自信。

4.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意识

人是教育的根本,创新是教育的目标,实践是创新的基础。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新形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实践的重心。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使其具有多样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教学内容不仅要着眼于知识的传授,还要有助于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善人本化的教学环境,创造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人文氛围。开展课外活动延伸教学课堂内容,开办学术讲座启发学生思路,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改善评估体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考试的内容、方法要多样化,以引导学生自我检测和评估为主要目的。通过测试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要信任学生,把学生看作平等的“合作”关系。积极鼓励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增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学观念。

四、人本主义教育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目前,在中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情感教育、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等都是建立在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上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同样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部分,不应只关注语言教学本身,同时还应考虑如何通过语言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这不应仅限于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而应涵盖更多更广泛的内容。

人本主义思想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如过多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同时也过于相信学生的潜能和自我主导的能力。但总的来说,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还是有着重大指导意义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况且我们学习借鉴本身就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引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必将给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卡尔?罗杰斯.关于教和学的若干个人的想法[J].外语教育资料,1984

2 姜 宏.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

3 岑海兵.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

4 阮亦慧.从文本走向人本:英语阅读课程的变革[J].广州大学学报,2007

5 谢徐萍.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4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 教学监控能力是当代高校体育专业教师应具有的核心素质,运用教学监控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了体育专业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结果发现: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教学的前期计划与准备工作较好,而教学后的调节、控制和课后反省较差,总体教学监控能力偏低;成败归因的各个因素中,努力归因对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自我知觉的各个因素对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如何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造就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成为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当前的社会环境对体育专业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专业高等教育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分析研究高校体育专业教师的素质构成、促进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解决这一重大课题的重要途径。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影响到体育专业大学生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其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已往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这方面的探索已为人们所重视,但总体说来不能使人满意。为此,本文对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教学监控能力进行研究,试图对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借鉴。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期刊网“高校教师”和“课堂教学”为关键词94年以来学术论文的全文检索,查阅了其中相关文章50余篇,并先后参考专著4部,为本文提供了所需的基本资料。

1.2问卷调查法

1.2.1问卷的编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申继亮、辛涛1995年编制的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量表(该量表共由40个项目组成,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计划与准备性、评价与反馈性、调节与控制性以及课后反省性,这四个维度及总量表的同质系数分别为0.78、0.76、0.75、0.71、0.89)、自我知觉量表(该量表共14个项目,包括成败归因、能力知觉、努力知觉等维度,同质性系数为0.77)、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共10个项目,包括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两个维度,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同质性系数分别为0.84、0.74及0.77),量表均采用5分制评定,同质信度达到可接受范围。

1.2.2调查对象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河南部分高校的体育专业教师。采用发放、委托转送、邮寄等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个别施测,征得被试本人的合作,以问卷形式作答。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172份,回收率为57.33%,有效问卷145份(其中男107人,女38人),回收有效率为84.30%。

1.3数理统计法将统计所得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调查统计结果

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由于体育专业教学活动极其复杂,包括的方面和涉及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体育专业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我们对教学监控能力的各个因素及与之相关的教学自我知觉、成败归因等进行了调查。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教师教育观念中的一个核心成分,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成份,所谓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的一般看法和判断,而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教学效能感是反映教师职业特性的一个敏感指标。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自我知觉和成败归因的分值(3.12±0.95,3.51±1.33)均较高,决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计划与准备(4.37±1.26)分值最高,而调节与控制(1.56±0.89)和课后反省(1.74±0.83)很低。表明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自我知觉和成败归因是较好和积极的,前期计划与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好,而教学后的调节、控制和课后反省工作做的比较差,总体教学监控能力(2.62±0.77)偏低。

2.2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成败归因的相关关系

我们对组成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和成败归因各个因素相关关系的检验表明:学生归因、任务归因和能力归因与其教学监控能力诸方面表现出较小的相关或负相关,但这种相关或负相关不存在统计的显著性。而教学监控能力及其各个因素与努力归因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2.3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自我知觉的相关关系

对组成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和自我知觉各个因素相关关系的检验表明:各个因素间均呈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教学监控能力与自我知觉的各个因素间、教学监控能力的各个因素与自我知觉的一般和个人教学效能感间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自我知觉的各个因素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转贴于

3、结论与措施

3.1结论

3.1.1大部分高校体育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自我知觉和成败归因是较好和积极的,前期计划与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好,而教学后的调节、控制和课后反省工作做的比较差,总体教学监控能力偏低。

3.1.2在成败归因的各个因素中,努力归因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也就是说,一个把自己教学成败的原因归于自己努力程度的教师,其教学监控能力水平相对较高。

3.1.3自我知觉的各个因素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3.2措施

3.2.1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成败进行努力归因,这种可控的归因方式会促进教师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其教学监控能力。

3.2.2通过自我、专家、学生、同行等的教学反馈,使教师对自己教学各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正确地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教学监控过程是从其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开始的。

3.2.3提高教师对自己能力知觉水平,使教师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更好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3.2.4建立严格的程序,由教师按照规定的步骤用自我指导的方法,最终形成自动化的教学监控能力。

3.2.5通过学习新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的多种角色及其角色的整合及教学科研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型”向“教学专家型”转化。就教师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的归因与观念,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归因,并聘请专家给教师具体示范,为他们树立榜样,使其从中观察学习。

3.2.6通过专家讲座、观摩课等使教师了解、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3.2.7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帮助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情景,选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实验教师最终能达到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调节和校正。

参 考 文 献

[1]申继亮、辛涛.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1,45-47.

[2]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5.2,73-75.

[3]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董奇等.自我监控与智力[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