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理学习计划

物理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理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理学习计划

物理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教学策略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8-0057-02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思维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那么,作为中学的物理教师,怎样才能把这些有形的知识有效的传达给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策略。

一、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体现趣味性

利用演示实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由于物理知识抽象,而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心理学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故事生趣,引发好奇心

例如在讲“静电的应用与危害”时,可以借鉴这样一个故事,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1976年,停靠在日本港附近的挪威油轮别尔克伊斯特拉号,聚集起来的高压静电迸发火花,点燃弥散在甲板上空的石油蒸汽,使这艘巨轮顷刻间毁于一旦”。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目的,是一个不错的教学策略。

3.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依据物理学科特点,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1.利用实验的事例组织教学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教学中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概念、规律的教学,首先必须提供大量的实验和事例,让学生具有足够的感性资料,把学生引入特定的物理场景。例如讲压强时,教师可以让一学生先双脚站立,再单脚站立,然后用脚尖站立并说出不同站立方式时的感觉,由此引入与压力作用效果有关的物理量和压强的概念。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物理学方法论的渗透

(1)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实践、理论再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

物理学常遵循着这样的途径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观察实验――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理论――通过更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即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循环上升,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这种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不断地通过实验教学渗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2)在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坚持在实验中渗透观察方法的教育,一定能逐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观察素养,并培养学生成为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3.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本身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中学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养。不仅要在平时的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培养学生把这种课堂兴趣延续下去,在课下也要有思考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优化教学和利用物理史资源要合理结合,使两者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物理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 学习兴趣 课堂效率 课程改革

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同时,加强和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优势也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传统的物理教学习惯于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但我认为应打破界限,尤其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备材料制作学具,老师自备材料制作教具,使学生实验丰富多彩。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和感悟,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课外实验,把物理课堂延伸的课外,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一、重视演示实验

初中学生因其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差,成功的演示实验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成功率,教师在备课环节要下足功夫,不要怕麻烦,要弄清实验原理、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器材的操作。

演示实验要注意忌唱独角戏。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完全没有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的被推导出来,还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做实验,让学生成为演示实验的主角,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班里的“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分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力气小的女生来拉,却能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两者对比,说明大气压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学生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高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见的方法。例如:演示接不同功率的用电器,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不同时,为增加实验可见度,利用实物投影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现象。避免只有前排学生可以看到,后排学生产生老师厚此薄彼的印象,进而影响其学习兴趣。演示“真空不能传声”时,为使效果更好,把玻璃罩内的电铃换成音乐卡中带有红色发光二极管的电子发声器,音乐响时,伴有二极管红光闪烁,用两面胶通过细线把发声体悬吊在玻璃罩顶部,减小固体传声的干扰。即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兴趣又很好的完成了实验。再比如学生连接串并联电路的实验,如果只是让两个学生到讲桌上动手连接,那么其他同学肯定看不见,严重影响实验效果。利用实物投影效果也不太好而且好多学校并没有这个设备。这节课我利用两个小黑板把实验器材固定上去再把小黑板悬挂起来让学生上来做实验,其他同学可以方便清楚的看到连接的全过程,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优化学生实验

在传统的学生实验课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前按要求预习好实验内容,写好实验报告,将实验操作步骤、程序、可能发生的问题等事先进行一些熟知和了解,然后根据课本中的内容“照方抓药”, 直到最后完成实验。在操作中,学生获得与所学知识相同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这种方式的学生实验是一种机械地操作,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学习,做实验只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导致学生实验中应该有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对学生实验稍作改进和优化。那么它产生的效果可能就大为不同。例如:测盐水密度实验,先让学生测空烧杯的质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烧杯中盐水的体积,求盐水的密度;再让学生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盐水的体积、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求盐水的密度。学生会发现两次密度不同,请学生分析原因。通过这两次实验,学生最终掌握了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和方法。同时实验中有的学生提出还可以这样做,测空量筒的质量、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盐水的体积,求盐水的密度,并感觉更方便。这时教师再告诉学生因为量筒细而高,不易放在晃动地太平上。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测量液体密度的最佳方法,同时又掌握了相关的技能。这样的实验设计促使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反常现象,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开展课外实验

实验即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也应该是物理作业的重要形式。课外实验作业相对于枯燥的计算和文字作业,学生更有兴趣去完成。现在的物理教材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资源,尽可能引导学生由物理回到社会、回到生活,为设计实验作业留下了充足的空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家庭中的器具,甚至生活中的废品作为实验材料来进行实验。例如:借助电视机遥控器研究红外线的传播,设计实验比较糖水、盐水、纯净水的凝固点是否相同,盐水凝固点和盐水浓度的关系,制作针孔相机、潜望镜,利用注射器和小药瓶制作潜水艇模型等等,利用喷雾器制造彩虹。由于课外实验没有现成的仪器,没有教师的亲临指导,在某种意义上,课外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开发智力、激发兴趣。

总之,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应该在物理实验上多下功夫。通过实验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同一.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中)

物理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37-0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不断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现代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发挥强大作用,把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变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为新型教学模式,是实验教学对每一位物理教师新的要求。

本人就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方式及信息化教学应用中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进行阐述,意在抛砖引玉,与广大教育同仁共同探索一条适应当前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途经。

一、信息技术可作为物理实验教学中情景再现的工具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从实验猜想、设计、验证、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各个环节,40分钟显得很仓促。如用传统实验教学,往往会造成浪费时间,很难突出实验的重点。更何况,有些现象稍纵即逝或不太明显,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观察阶段分不清观察重点,或看不清楚,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是导致“做实验”成了“讲实验”的根本原因。而物理探究方法中的“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等效代替法”、“类比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仅仅靠物理实验演示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而恬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音调、响度和音色”等时,很难用实验真正解决问题,而用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源或flas,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完整的、科学的实验情境,这种学习平台的完美创设,既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又能使学生对各影响因素与研究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所以说,在实验的基础上,恬当的应用多媒体再现实验情境,不但可以使重点情景再现,必要时还可以“放大”、“重复”等,是传统实验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不言自明。

二、信息技术可作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交流工具

新课程改革将现念下的课堂教学带入到一个完全开放、自主学习的宽松环境,这无凝对教师也是一个极大地挑战。如何把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现得举足轻重。信息技术作为演示、交流的工具,在演示和交流中发挥其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比如,在“测定固体、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和规范操作到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很繁杂的实验过程,而在学生探究实验之前,如果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对操作技能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对实验步骤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倾向,可减小实验的盲目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在实验猜想和设计阶段,根据不同猜想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交流认识和观点,分析猜想的合理性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还可以在实验论证、总结时,设计典型实例开拓学生思维。如:“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在天平右盘中放入物体,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时,物体实际质量是多少?”经过演示和交流,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得到正确答案。这种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误”中求“真”的开放性“实验”的演示和交流,对提高学生在实验结论应用能力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三、信息技术可作为物理实验导入和实验专题复习教学中情境创设和发现学习的工具

物理课由于其特殊性,实验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如果用多媒体资源代替部分“实验法”导入,用大量的资源从社会各个方面展现物理情境,比传统的实验导入法要在情境创设上效果好得多,并且可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还可以将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和情景演示出来。如在讲《宇宙和微观世界》时,利用多媒体展现太阳系、银河系及分子、原子和原子核的物质组成,能为学生创设直观的物理模型,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这个情境创设过程正是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有效地学习物理的基本特征。在情境分析的过程,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引出相关的知识,所以说,信息技术可作为一个非常理想的情境展示平台。

物理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1.1 创设质疑的情境

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疑问和惊奇也最容易诱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1.2 创设真实的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而现代信息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就可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1.3 创设人机交互的情境

交互性是现代信息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它可以通过采用图形交互界面、窗互操作实现人和计算机之间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实现人机融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人机交互的情境,可以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增强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2.1 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具体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认为抽象、难理解的概念、规律转化成具体的实例,就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在讲“摩擦力”时,学生容易将“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这说明学生对“相对运动”这个概念不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几种不同情况下物体相对滑动的动画或视频,并在动画或视频中显示摩擦力的方向、两物体相对滑动的位移方向和各物体相对地面运动的位移方向,这样就可把较抽象的摩擦力方向问题形象具体化处理,使学生易于理解“相对运动”的意义和摩擦力方向的特点和判断。

2.2 使疑难问题图景动态化

物理问题的难易在于学生遇到物理问题时大脑里能否建立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将物理问题转化为物理图景,将物理图景有步骤、分层次动态展示出来,从而揭示问题本质。在讲“回旋加速器”时,课本上只有静态的文字和插图。制作成动态课件,学生可以观察到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与粒子运动之间的时间对应关系,也可看到回旋加速器中粒子的运动过程,从而真正建立起粒子旋转与交变电场“同步”的观点。

2.3 使不可见物理量可视化

有些物理规律或概念是很抽象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那些不可见物理量可视化。如在讲“电磁振荡”时,教师强调在LC回路中线圈里的电流强度、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电场能、磁场能都在发生周期性变化,一般的演示实验只能让学生观察到电路中的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利用课件就可以形象地把电流、电压、电场能、磁场能这些不可见的物理量展示出来,成为可视物理量。这样学生就能观察到电压、电流、电场能、磁场能是如何周期性地变化的,使学生理解透彻。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物理实验教学

3.1 提高实验速度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探究性的实验,做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较长。如“探究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方法,用打点计时器等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及计算,再通过作图法得到a-F图象和a-1/m图象,从而得出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整个实验过程复杂,计算量庞大。想要在一节课的时间用此方法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用光电门及气垫导轨,直接把数据输入Excel表格,由图象功能得到a-F图象和a-1/m图象,使实验过程变得简单,大大加快实验速度,提高实验效率。

3.2 提高实验质量

在物理教学中,把传统的实验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使原来单一的实验做得更精彩、更科学,从而大大提高实验质量。如讲“牛顿第三定律”时,传统的做法是把两个弹簧称对拉,看两弹簧称的读数并进行对比,体会作用力、反作用力特点。现在可以把两个力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采集数据,学生可看到两个传感器的数值曲线是完全重合的,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始终等大的特点。如果设置力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的关系,学生可看到两个力学传感器的数值曲线是关于时间轴对称的,更深刻地反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

3.3 模拟课堂无法完成的实验

物理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高中力学 教学难点

多样化策略

基于质点模型的二维矢量受力模型分析是高中力学的最大特点,特别是在静力学基础上的动量和动能分析,也是高中力学的特征之一。高中力学对学生的最大意义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高中力学中第一次遇到了二维矢量的计算。如果学生能在高中力学中学会二维矢量运算,那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科研过程中对多维矢量运算也会如鱼得水,还会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钻研习惯和思考方式,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一、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难点

1.高中力学教学比较抽象化

因为物质的四种相互作用本身就是抽象的自然哲学概念,在高中力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匹配,对于典型的力学计算没有办法进行数学分析。高中力学的很多公式都是由经典力学的微积分公式简化出来的,这就导致了很多力学公式晦涩难懂。教师在对这些相对抽象的公式进行讲解时,又没有办法讲明白这些公式的原理,这就会给学生造成一些不良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会感觉物理公式的应用性很差。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2.高中力学教学的理论大于实践

由于高中力学缺少足够强大的数学基础作支撑,所以,高中力学公式的解题范围就很小,这就导致了力学应用题的出题范围就比较小,也就导致了力学的试卷显得单薄。学生学习的力学知识只能解决很小范围的实际问题,这给学生造成了“力学无用”的错觉。加上这些纯理论的知识记忆难度比较大,不少学生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感到了挫败,影响到了学生学习力学的积极性。

3.高中力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学科

不少学生在学习力学时是初次接触矢量计算,很难理解1+1有时等于2,有时等于0,还有时等于其他数的现象,这种矢量计算让很多学生感到茫然无措。高中力学的数学计算要领先于数学课程的数学计算,这让学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给不少学生带来一种“物理是数学计算”的错觉。

二、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多样化策略

1.课堂与实验相结合

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的本质是探索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而力学的实质也并不只是研究质点或“小球”的运动,而是透过这些运动去延伸出更加普遍化的规律。这种普遍化的规律是指导我们工程实践和生活起居的固有规律。高中物理特别是力学需要通过实验让物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地位,让学生知道物理的理论和计算在物理学科中的固有地位,并对物理学本身产生正确的认识。

2.考试与尝试相结合

现代教育学认为,考试的作用是给予学生适当的成就感,而不是寻找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通过合理的考试,科学的试卷设计,让学生在考试中梳理自己的知识点,明白自己在学习中到底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足,这是我们本次教改的关键。合理地开发考试在教学中的功能,让学生在尝试中考试,在考试中尝试,不断地在考试和尝试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成就感,“在未知的世界发现已知的自我”,这样才能充分实现物理教学的时效性。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我们利用学校实验室,持续地开展各种与高中物理特别是高中力学相结合的课外活动,组织力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探索力学世界中深奥、神秘的部分,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力学的兴趣。实践证明,合理的课外活动比课外培训班更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提分”。

通过合理的课外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学会了根据生活现象分析其力学本质,对于空泛和抽象的力学公式也有了较为直观的理解,基本上可以使用力学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通过课外活动,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不少学生开始喜欢学习力学,学生的考试分数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使命与兴趣相结合

不论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多么好的学习环境,怎样优化课程设计,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还必须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积极促进学生的“使命感”教育,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使学生懂得学习力学的目的和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战胜青春期的迷茫。

三、结语

高中力学的教学因为它的特殊性,近年来一直是各学校教学的难点之一,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持续的教改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到了以上心得。与此同时,近年来我校物理教改实验班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市里名列前茅,取得了相当丰厚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祁博荣.物理力学解题方法的探究[J].新课程,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