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成本控制

供应链成本控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成本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供应链成本控制

供应链成本控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成本;采购成本控制;目标成本管理

一、供应链成本

供应链成本包括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为支撑供应链运转所发生的一切物料成本、劳动成本、运输成本、设备成本等。供应链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供应链管理方法,也是有效管理供应链的一种新思路。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一种跨企业的成本管理,其视野超越了企业内部,而是将成本的含义延伸到了整个供应链上企业的作业成本和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其目标是优化、降低整个供应链上的总成本。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在供应链上生产和提供有关服务,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必然要占用和消耗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这些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就是供应链成本,也称为供应链费用。

二、供应链成本管理

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和成本管理整合的产物,是当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今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突破点。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应该是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方法、工具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完善,最终朝着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方向发展。而国内学者则首先应该把有中国特色供应链成本管理经验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为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优势提供可操作性理论框架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时间延伸与空间扩展的统一

成本的发生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并构成了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时空域。供应链成本,与传统的产品成本和企业成本、部门责任成本相比,具有将成本核算的时间和空间统一起来的优点。从时间上看,成本的产生和控制与产品的寿命周期一致,即经历了研发、设计、采购、制造、营销、配送、售后服务以及回收等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了企业内部的完整的供应链,而且跨越企业边界,涉及供应商、制造企业、分销商、顾客、以及社会公众,成本核算只有将范围扩展到整个时间链条,才能真正完整的核算和控制成本,否则只能是成本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转移,即某个环节的成本降低以其他环节成本的上升为代价。

从成本控制的空间来看,成本的发生地与引起成本发生的主体往往不一致,比如供应商的行为引起制造商成本的改变,或者反之,制造商的行为改变引起供应商成本的增加,即成本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不仅在时间上产生滞后或提前,而且在空间上相互分离,这给责任成本的追溯和控制带来了新的难点。传统的部门责任成本核算以职能作为归集和分摊成本的基础,在成本控制上必然以部门为界,力求部门内部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而对部门间和企业间的作业协调持消极态度,在纵向层级组织结构的配合下,成本转嫁、预算松弛和预算游戏等逆功能现象必然不可避免,这些都不利于整个供应链成本的降低和竞争能力的提高①。而供应链成本核算的基础是流程管理的理念,流程不仅穿越部门之间的壁垒,而且跨越企业边界的限制,从最初的供应商的起始流程开始,经过制造商的全部流程,到最终消费者完成消费乃至产品生命周期结束的所有作业和资源消耗。显然,这种成本核算与供应链管理的横向动态组织特征是相适应的,而且实现了基于流程的点到点( from end to end)的成本核算与控制。

(二) 供应链成本计算与管理 作业优化与关系协调的两个维度

1跨组织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供应链包括产品从原材料阶段到到达最终客户的过程中与产品流动和转换相关的所有作业,以及相关的信息流。物资和信息都是沿着供应链自上而下流动。供应链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关系将这些作业整合起来,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从最初的原材料的获取到最终产品的交付为止的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作业管理和流程管理,这就是供应链管理的流程视角,这与供应链协( supply chain council) 1997年的供应链参考模型( supp ly chain reference mode,lSCOR) 是一致的;二是强调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伙伴关系;三是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与共享。应该说这三个方面都与成本管理密切相关。C ooper& Slagmu-lder ( 1999)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上述思想将供应链成本管理划分为产品和关系两个维度,并根据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思想将每个维度具体划分为构建和运营两个阶段,这样便形成了图1所示四个区域的供应链成本管理矩阵。

2跨组织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

对于各个决策区域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有关的成本决策工具,Cooper和Slagmulder ( 1999) 在跨组织成本管理( IOCM ) 的框架下给出了具体的分析方法。具体来说,网络选择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网络协议的建立和维持,其核心思想是建立和改善精益型采购供应关系。 3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三维分析模型。

S tefen Seuring ( 2004) 进一步将成本的三个组成部分加入到上述产品) ) ) 关系二维分析框架中,得到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三维分析模型。从直接成本到作业成本、交易成本体现了成本划分层次的进一步拓展,按照Seuring的观点交易成本主要是企业之间的作业和活动产生的成本,因此,交易成本跨越了不同企业;而传统ABC 法下的作业成本,主要是企业内部支持性作业产生的间接成本,作业成本不构成产品的直接内容,因此,作业成本局限于本企业内部,但可以跨越不同的部门,而且一般发生在生产辅助部门和企业管理部门;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构成产品价值的直接内容,直接生产成本局限于生产部门内部。

三、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成本整体效益观念。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并以成本升降作为考评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这种片面追求成本降低而忽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款式与包装的方法,虽然节省了成本开支,但造成产品积压,不能实现价值。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在谋求成本降低的同时,还应重视系统整体效益的提高。

(二)成本管理只是本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职责,缺乏全员成本意识。

由于企业的成本表现为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因而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要素与各项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包括对企业成本的形成负有责任的影响者和参与者。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单是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供应链上的每一企业、部门和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三)没有建立用户服务和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没有有效的市场协调机制。本位主义思想使激励机制以部门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和企业业绩,造成部门和企业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扭曲变形,产供销系统没有

形成链。

四、企业加强供应链成本控制对策

(一)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的保障机制―――成员企业间合作关系

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会对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缩减提供机会。事实上,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和协调机制是影响在整个供应链上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之间具有委托关系,其中上游企业扮演人角色,下游企业扮演委托人角色。委托人和人之间可以形成非合作关系或者合作关系。在非合作关系框架下,由于所有企业都试图转嫁责任和压力给供应商,损害了供应商的利益,妨碍了整个供应链目标成本节约潜力的开发。在合作关系下,委托人设定共同的目标成本,并为所有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制定激励措施,所有的分歧和问题都在供应链中进行协商和解决。只有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处于合作关系下,目标成本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才一致,拥有激励和信任等协调机制的合作关系是保障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保障机制。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都是基于在合作关系下进行的。

(二)建立、完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采购活动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不仅采购活动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应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比如,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物品要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议价,然后选择供应商,并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请购单上;还可规定超

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须附上三个以上的书面报价等,以供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稽核。

(三)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

战略关键产品的可获性和对竞争优势、成本结构和营利性的影响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些产品的管理重点在于开发和管理与供应商的长期、紧密的关系,通过协作行为,寻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研发型企业,供应商参与产品研发,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承担资金风险等,能够有效促动供应商合作的积极性。对有限竞争或独家垄断的市场,需要采取战略合作的方式,以获得更好的品质、更好的排产、更多的技术支持。对供应商的绩效评估中高信用等级的供应,积极推进战略协议采购,采取以中长期框架协议、年度采购协议的方式实现对战略资源的控制,努力改革传统的一料一单式的商务谈判业务模式,减少重复劳动,降低采购成本。

(四)充分发挥竞争性采购的作用

控制采购成本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实行竞争性采购,通过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等方式,使潜在的供应市场充分竞争,从而获得最优势的价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录红企业加强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中外企业家,2014(01)

[2] 郑宏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企业导报,2014(02)

[3] 侯方园供应链成本管理初探当代经济,2013,(24)

[4] 吕秀萍供应链视角下成本管理问题初探 科技创业月刊,2013(02)

[5] 刘永胜我国供应链成本研究综述,物流技术2012(13)

[6] 姚孟良浅议供应链作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商业会计2012(02)

供应链成本控制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ly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supply chain and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supply chain cost control, then takes Wal-Mart supply chain cost control for example so as to propose corresponding cost control strategies from three components of retail supply chain: suppliers, retail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关键词: 供应链;零售企业;成本控制;策略

Key words: supply chain;retail enterprises;cost control;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2-0013-02

0引言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1]从原材料采购开始,进而将其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终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供应链成本控制就是成本控制主体根据企业在一定时期预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对供应链中各环节成本的形成因素和条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根据根系研究结果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手段,使各项耗费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较小的劳动及资源消耗生产出较多的社会适用产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行为。[2]能否很好的控制成本,是企业供应链能否高效运转取得市场优势的关键。

成本控制不只是单纯的降低生产环节中的成本,而是科学有效地对供应链中各种无效的或效率较低的耗费进行“瘦身”,[3]与此同时,要兼顾产品的创新,保证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产产品的附加成本降下来,质量升上去,真正实现物美价廉,在同类产品市场中具有绝对的竞争力。

1零售企业供应链的结构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许多零售企业采取了供应链管理方式,以此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分配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减少工作周期,实现以合适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送到需求的地方,减少成本耗费及信息闭塞所导致的各种不必要支出。

零售企业居于一个完整供应链体系的上游,担负着把各种消费产品卖到消费者手中实现收益的任务。零售企业供应链主要包括供应商、零售企业和消费者三个环节,如图1所示。

零售企业的成本管理紧紧围绕着这三个环节进行,分为供应商链条成本管理、零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和零售企业与消费者环节成本管理。

2零售企业成本控制策略

2.1 供应商环节成本控制策略零售企业作为社会产品的集散地,连接着数量众多的供应商,由于产品种类及数量的繁多,零售企业在产品采购规模、产品类型、存货水平控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管理难度,这也造成了供应商链条环节成本控制的难度。

在供应商链条环节中,涉及零售企业成本的主要包括供应商选择成本、产品订购货成本及运输成本等方面。对这些成本进行控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2.1.1 严格选择供应商,与供应商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由于下游供应商数目众多,零售企业选择供应商不应以有供货源头为目的,而是选择合作伙伴,与供应上形成亲密的合作的关系,并且稳定这种合作关系,实现企业之间可持续发展。

世界零售企业巨头沃尔玛就把选择供应商作为成本控制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沃尔玛设立了全球采购办(GP),这个采购办承担了连接海外沃尔玛商店的买家和本土供应商之间的桥梁。沃尔玛采购办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全球采购,指某个国家的沃尔玛店通过全球采购网络从其他国家的供应商进口商品;二是本地采购,即一国的沃尔玛店采购部门直接从该国供应商进货。采购办负责选择供应商,一般分为五步走,如图2所示。

在这种条件的筛选下,能成为沃尔玛供应商的一般都与其成为伙伴关系,而且合作关系稳定长久,这就使沃尔玛节省了由于供应商频繁变动而寻找新的供应商所花费的成本费用,无形之中为企业节省了一笔资金,且其稳定的合作关系还造就了价格的稳定,使“天天平价”能一直维持下去。在汇率上升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价格稳定实际就是下降,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供应商更好的处理成本压力。

2.1.2 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将管理存货的部分成本转化为外部成本并分担出去,与供应商共同进行存货管理。 对供应商分类从供应物资所占金额比重、供应数量、存货周转期三方面来考虑,所供应的物资份额达到全部供应商供应份额的70%及以上、供应数量少、存货周转期相对最长的供应商划分为A类供应商,此类供应商是最为重要的供应商。所供应的物资份额达到全部供应商供应份额的20%、供应数量居中,存货周转期居中的供应商划分为B类供应商,是较为重要的供应商。所供应的物资份额占全部供应商供应份额的10%及以下的供应商划分为C类供应商,零售企业与此类供应商的业务接触最频繁,其商品数目种类较多,金额较小,产品周转期较短。零售企业采购部门根据供应商类别设置三类物资采购管理办,并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与供应商联系并建立联合数据库,供应商和零售企业可以从数据中得知某种产品的销售及存货水平,据此做出及时有效地订购或策略,并适时调整产品生产销售计划。结构图如图3所示。

2.1.3 深化与供应商的合作层次。沃尔玛与它的供应商之间不仅仅是供销合作伙伴关系,还包括在市场调查、生产流程、促销推广和成本控制上的合作。[4]沃尔玛把它的供应链成本控制方式推广到供应商那里,利用自己成本数据库资料在供应商面临成本压力时为其提出分析建议,让供应商从自身的管理和技术上来平衡其他涨价因素的影响,从而保持竞争力。

2008年2月,中国南方地区发生严重雪灾,江西脐橙运出大受影响,按常理,气候会影响产品供给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沃尔玛商店里的脐橙价格同比却下降了33%。这归功于沃尔玛水果供应商,他把气温回升货会坏掉,存货数量及沃尔玛销售速度这些信息与当地种植农民分享,压低了脐橙收购价使当年江西橙在严重雪灾的情况下能迅速出货,挽救了损失。沃尔玛整个供应链上的利益实现了最大化,农民、供应商、沃尔玛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受益。

当前国内的零售企业除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外国零售企业集团外,还有好又多、世纪联华等品牌企业,真正做大做强的零售企业并不多,大多利润收益不错的零售企业都是局限在一定区域内的,属于区域发展较好的情况。想要规模做大,品牌做强,必须学习成功零售企业的经验,深化与供应商的合作层次,共同学习,共同应对困难,控制好供应链的成本。

2.1.4 采取第三方物流合作方式,控制订购货成本。传统的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合作模式是货物直接送接,企业用自己的运输设备运输货物,还专门配备相关的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成本。随着物流业的发展,零售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的形式完成自己的订购货及入库过程,在供应链上加入第三方物流,如图4所示。

采用这种方式,除减少运输工具、运输人员工资等成本外,在让第三方物流赚取合理利润的情况下,可暂时利用第三方物流充当存货短暂储存的场所,减少企业内部库存的储存成本。根据ABC分类供应商的方法,也可以对第三方物流进行ABC分类,如图5所示。

利用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运作能力,可以获得其专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可以快速获得更为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从而达到物流合理化。[5]零售企业通过利用分类物流企业,在减少订购货成本的同时,可以避免因不专业的运送水平而造成的产品受损等损失,能够集中有效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尽快实现产品周转及利润的实现。

2.2 零售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策略零售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存货、工作人员和销售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存货是成本控制实施的重点。

2.2.1 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不创造价值且流动性最差。存货的增加可以增强企业组织生产、销售活动的机动性,但过多的存货占用较大的资金使企业承担利息支出并且丧失了机会成本,还会增加与存货有关的各项成本如采购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这样会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利润受损。

零售企业的存货管理方法可以根据前面所提思想进行ABC分类入库管理,对应的产品进对应的仓库,仓库的设计应符合各类产品的储存要求。这样,从供应商、物流公司、采购部门到仓库管理人员关于存货的信息都互通有无,有助于零售企业供应链上各方进行产品需求预测和补充存货水平的确定,形成供应商、物流商与零售企业共同管理存货的局面。供应商通过供应链信息可以直接了解消费者信息,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从而保证消费市场的稳定,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三方物流商通过供应链数据交换共享,可以提前做好运输调度,避免因人手及车辆安排不周而造成的时间浪费。

2.2.2 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零售企业中工作人员的工资比较稳定,实施成本控制应是减少其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及其对企业资源的浪费。这就要制定零售企业宗旨,组织员工学习,对其进行再教育,把企业宗旨深入员工心里,让他们从思想上形成以企业为家、节约企业资源的意识,如节水、节电等,并将意识付诸于行动。目前零售企业由于员工数目众多、职责不同、岗位不同,其细节管理的难度较大,只有员工自己通过企业的教育形成好的思想意识并付诸与行动,才能从细节方面为企业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及浪费。

2.2.3 销售成本控制销售就是销售人员将产品卖给消费者实现产品价值及企业利润的活动。零售企业产品数目众多,消费者数目比较庞大,企业一般都是划分相关的区域专人看管产品,消费者可以在店内自主选择产品最后到收银台结账。由于零售企业大都是明码标价,在销售环节企业很难产生新的利润,除了减少不必要的销售人员安排外,实施成本控制主要在销售手段与售后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改进销售手段与售后服务质量,加快产品销售速度,实现存货的迅速周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节约了企业的存货成本及时间成本。

2.3 零售企业与消费者环节的成本控制零售企业供应链最后的环节就是与消费者之间的链接,这一环节的成本控制实际上与销售及售后服务密切相关。

零售企业之间竞争剧烈,为了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各企业会采取一些促销措施如发放小册子、广告宣传单、举办公益节目等。要想控制这部分成本必须实现促销效用最大化,不能盲目宣传、打广告,这就要求宣传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促销计划,针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策略。促销效用最大化也是对企业成本的一种节约。

4结语

综上所述,零售企业在供应链上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最终可以实现在同类产品中价格最低,获得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当前,零售企业所要做的就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在实践中贯彻应用成本控制理论,真正获得低价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孟珠.论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大型百货企业存货控制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7,(02).

[2]赵利青.供应链视角下的生产企业物流运作[J].现代商业,2009,(02).

[3]刘军英.浅谈供应链条件下的成本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2008,(10).

供应链成本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应链成本控制;目标成本管理;应用研究

在成本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目标成本管理是全新的成本管理方式,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构成。通常来说,目标成本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相关的成本从企业目标中提取,然后控制成本费用,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目标成本管理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特点分析

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目标成本管理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方式,其在应用过程中,和传统成本管理方式存在的较大差异,通常来说,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特点为:

1.以客户为基础

在实际成本控制过程中,目标成本的全过程要以客户为基础,使得客户能够明确商品的功能、质量、价格,并能够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管理框架,从而达到满足客户要求的目的,同时能够使企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说,目标成本管理方式是一种以客户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式。

2.属于一种跨组织的成本管理方式

通常,目标成本管理法能够有效将市场压力分散到各个部门,加强各个部门的合作,在相关成本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外购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占到了企业总成本的大多数, 因此,企业想要达到良好的成本控制目标,应该采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采用跨组织的成本管理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成本控制目标。

3.体现了企业战略成本控制理念

在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实际的工作中,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此种方式致力于提高企业乃至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能够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总的来说,供应链成本管理实质就是采用战略高度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控制。

4.能够对企业全周期成本进行管理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目标成本管理法能够从企业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成本、 物流成本、回收成本等进行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中。

二、目标成本法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应用过程

1.目标成本的确定

企业 在新商品上市之前,企业应该依据实际情况积极确定相应的目标成本,并且还要将此目标成本贯穿于商品从设计阶段到销售阶段其中各个阶段的成本确定的准则。目标成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个供应链最终产品目标利润所必须要达到的成本目标值,并且成本目标值是商品生命周期下的最大允许值,也是企业将商品销售给客户扣除供应链的所有利润以后所打得值。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由于合作关系的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也不相同,目标成本控制方式能够激发供应链上的各个部分的工作激情,从而能够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2.目标成本的分解

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成本和时间约束工作结束以后,工作人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对目标成本值以及时间约束进行控制,能够将其分解成为一个作业链,然后再将相应地方的成本分解到各个作业链上。在分解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分解原则,才能保证良好的工作质量。作业分解原则; 在分解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对供应链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作业链以后,就能够得到一个多层级的子作业,然后工作人员在采用相应的理念,对其分解,经过处理以后,能够得到优化以后的作业链。粒度分解原则;分解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求作业分解按层次进行分解,通常来说,供应链层面上的作业分解并不是无限的细分作业, 而是分解到企业级, 即分解到单一作业由单一节点企业完成为止。工作人员在分解过程中,如果能够将两种方式进行结合,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而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3.供应链各个部分目标成本是否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

在分解工作完成以后,企业应该保证每个部分都能够达到相应的目标出成本。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开展相应的工作。具体的步骤为:首先,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积极确定相应的作业中心,并且积极对作业成本的动因进行分析。在供应链分解时,能够及时的确定相应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采购活动、 仓储活动、 配送活动、销售活动、 售后服务活动。其次,工作人员依据实际情况将相关资源进行划分,并且资源的消耗可以将其归纳在资源动因作业中。再次,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对时间因素和质量因素的相关作业进行研究分析,保证其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最后,采用该成本值与子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才能保证相关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从而保证成本控制的合理性,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供应链成本控制中应用目标成本管理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成本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关工作较为复杂,工作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P.供应链成本管理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2015,34(9):28-29.

[2] 张维文.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3):49-50.

供应链成本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成本控制

一、前言

在互联网经济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下,物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还存在着较多因素制约着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本控制能力差的问题首当其冲,物流企业往往以自身为中心进行成本控制,忽略了整个供应链条的考虑。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旨在保证物流企业提升成本控制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物流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1.全面成本控制意识缺乏

当前众多物流企业缺乏全面的成本控制意识,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单纯的注重单项成本控制,没有从整个供应链条角度来采取成本控制措施,往往造成此消彼长的问题,成本控制成效较低。

2.成本控制手段缺乏合理性

首先,是成本控制方法落后,物流企业不仅有着成本核算对象复杂、项目众多的特点,同时间接费用比例较高,各个成本项目之间关系复杂,且会受到客户需求的影响,因此物流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成本控制方法。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定额控制法,或沿用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这些方法比较落后,且不符合物流企业自身特点,难以达到良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其次,是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许多物流企业网络设备落后,没有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信息化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物流企业内部及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分析能力差,经营效率低,从而使得物流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3.成本控制范围狭窄

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仅涉及到物流企业自身物流活动的成本,也涉及到供应链视角下的物流整合成本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而当前我国众多物流企业往往过于注重自身物流活动成本的控制,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较差,忽略了供应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范围狭窄的问题十分凸显。

4.成本控制成效差

根据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物流行业收入利润率远低于国际物流业的利润率,二者相差一倍之多,这与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成效差不无关系。我国物流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物流企业经营方式过于粗放,市场上物流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不大,实力较差,成本控制效果不甚理想。此外,许多物流企业没有从供应链视角进行成本控制,供应链运作滞涩,效率不高,这也是导致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成效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构成

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各企业之间协调分工和协同合作,以此来实现共同发展。整个供应链物流的重心是物流活动,物流企业对生产领域供应计划、销售领域客户服务计划、财务领域的库存控制计划以及订货处理的业务计划等进行综合协调。因此,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的成本范围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以及物流企业外部管理成本都纳入到了物流企业成本的范畴中,此外,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息共享至关重要,因此信息处理成本也应当纳入到物流企业成本范围内。具体来说,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构成如图1所示:

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策略探讨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物流企业应当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客户需求与资源供给的连接,从供应链管理视角着手,建立起供应商、制造商及销售商之间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开展成本控制,在物流流程和物流服务质量优化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

1.全过程成本控制理念

物流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当放眼整个供应链,积极拓展成本控制范围,不要局限于企业自身,加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以此来提升成本控制的全面性。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系统性的特点,涉及到各项物流成本的控制,而在各项物流成本控制之间则存在着背反规律,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当坚持成本控制的系统性,以物流总成本最低为控制目标,不要片面的追求单项物流成本的最低,将“物流成本计算”转变为“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树立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全过程成本控制理念,通过实践效应和空间效应来实现物流服务价值的增值,以供应链管理视角来更好的整合物流企业各项物流运作功能,从而实现物流企业总成本的降低,保证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协调均衡,以此来实现物流企业物流绩效的最优化。

2.供应链共同配送模式和延迟化策略的应用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其物流成本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是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因此,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

首先,应当积极采取供应链共同配送模式,使用共有车辆及路线,统一控制运输活动,提升运输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运输车辆的装载率和周转率,组建物流资源组织网络,发挥网络聚集效应,提升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这对于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应用共同配送模式的基础上还可以积极扩展增值业务,拓展市场,这对于降低物流企业运输成本也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物流企业应当积极采用物流延迟化策略,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点建立中心仓库,将重要配件及客户产品等存储在中心仓库中,利用电子方式来传输客户订单信息,之后立即对库存中的产品进行配送,保证配送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延迟化策略的应用能够降低库存投入,实现库存持有水平的优化,对于物流企业库存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3.构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平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能够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以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物流体系的优化整合,在信息共享环境下,物流企业能够与业务合作伙伴更好的协作,提升了解客户物流信息的效率,快速响应,避免信息延迟造成库存浪费,这能够降低物流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订单处理成本。此外,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其面临着国内原材料及人工等成本上涨的问题,往往对物流成本更加关注,要想保持利润水平,需要降低物流费用,这也给物流企业敲响了警钟,不能依靠简单的扩张方式来增加盈利空间,物流企业应当积极应用电子标签技术、条码技术及卫星导航技术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实现对整个物流过程的全面监控,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4.通过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来降低物流成本

就目前来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着融资能力不足、管理经验少及规模小等一系列劣势,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则是促进物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应当积极转变自己在供应链中的角色和地位,发挥主导供应链运作的重要作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利用自身的高质量服务和成本优势来对供应链的整体运作进行协调和组织,促进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供应链运作效率的提升来降低成本。

5.积极整合物流资源

物流企业应当打破行业限制,提升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水平,一方面积极进行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实现外部经营的一体化,充分实现规模效应,将小、乱、散的企业整合起来,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性优势,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享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以此来更好的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

五、结论

物流企业传统成本控制模式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构成得到了一定的扩展,物流企业应当放眼整个供应链,拓展成本控制范围,结合供应链管理特点和自身特点合理的选择成本控制模式,并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成本控制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慧兰.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及控制研究[J]. 中国市场,2011,15:13-15.

[2]万寿义,门晓红. 供应链视角下的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优化研究[J]. 交通财会,2012,11:63-66+69.

[3]唐云. 供应链一体化下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探讨[J]. 商业会计,2012,21:87-89.

供应链成本控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采购供应链;药品采购;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480-01

在企业的利润方面,将采购的管理有效加强,使采购的成本能够有效降低是有效的方法。目前,许多企业在对采购供应进行管理时,运用了成本的控制,使采购的管理有效加强,使采购的成本有效降低,提升了企业的利润。但是,一些医疗机构在进行药品的采购时没有运用成本的控制,没有对采购加强管理,使其利润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1 采购供应链的管理

在采购供应链的管理方面,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在基本的思想方面强调的是集成思想,将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整体的效率能够达到最优。在企业的资源方面,将范围进行扩展,对供应商、厂房、库房以及物资的流动进行全面的管理,最终的目标是以优质的产品在准确时间将准确数量送至准确地点,使整体的成本能够实现最小化。

与其他的产业链条管理相比较而言,采购供应链的管理具备独有特点。首先就是整体性,在对采购供应链进行管理时,将以往的观念进行转变,各个环节不再是独立的,重视的也不仅仅是部门的利益,对供应链中所有的企业进行有效管理,这些企业是紧密联系的,在战略的目标方面存在一致性,是利益的共同体;其次就是增值性,在对采购供应链进行管理时最为突出的就是增值的管理,在供应链中将产品进行加工,对产品进行批发以及零售等,使产品将自身的价值增加,在供应链中的企业都会获得相应收益。因此,采购供应链可以说是增值链,对采购供应链进行管理就要使供应链创造更多的价值;再次就是复杂性,供应链是相对开放的,对企业的外部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也就涉及到对多个企业进行协调以及组织,因为存在较多不确定的因素,使供应量呈现出复杂性;最后就是一致性,对采购的供应链进行管理,强调处于供应链的每个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使这些企业成为利益的共同体,保持行动的一致性,对风险能够共同承担。

2 运用于药品的采购

2.1 将采购的制度进行完善

对采购的制度进行完善,对药品的采购进行严格管理,将药品的采购进行规范,提高采购的效率,避免出现互相的推诿,同时还能够预防对采购人员不良的行为。在药品的采购方面,没有相应的制度,对于将权限明确,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各个部门不能进行互相的制约。一些采购的人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没有将观念进行转变,一直在使用一些计划体制的作法以及模式,因此,对采购的制度进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成立药品采购的部门,将药品引进的程序进行优化,将采购的制度进行完善,对采购的流程以及采购的环节进行管理。首先,对药品数量以及品种进行控制;其次,对采购的价格进行控制;最后,对采购的单位进行控制。这样,能够使药品的采购有章可循。

2.2 坚持公正、公平以及公开的招标

在药品招标的方面,国家的相关部门已经了相应的文件,保障了药品的采购实行招标制度。目前,在药品的采购方面,由过去分散的招标逐渐发展成为集中的招标,在逐渐的扩大规模,同时也逐渐的形成规范,保障了药品的质量,使药品的价格相应降低,对不合理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例如在集中的采购方面主导权的归属,很难保障药品的质量,一些中标的药品价格相对较高以及在购销的环节中存在不正当的风气等等。因此,在药品的采购过程中坚持公正、公平以及公开的招标,首先需要将采购的计划、招标的资料、评标的标准与办法以及定标的结果进行公开,将监管进行有效强化,使药品的采购能够得到有效规范;其次需要将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遏制,避免出现不正当的风气;再次需要对不正当的竞争以及商业的贿赂进行严厉打击;最后要对采购的成本进行控制。

2.3 对供应商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进行动态的管理

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时,要从经营的理念、财务的情况、药品的价格、供货商的规模以及地理的位置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对供货商进行全面的评估,保障供货商能够满足这样的几个条件:第一,供应商要通过相关的认证;第二,供应商要具备紧缺药品以及急救药品供应的能力;第三,供应商在配送方面要具备一定能力;第四,要保障供应商具备优良的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质量,同时具备优良的信誉。除此之外,在选择供应商的方面,避免单一的货源,要进行多样的选择,在供应方面将供应的份额进行分配,要获取相应的折扣,使采购成本能够有效降低。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时,不仅仅要全面的评估供应商,还要考虑是否拥有合作的记录;不能只是重视供应商的报价,而忽视供应商信誉以及质量,这样会使自身陷入困境,同时会与供应商之间产生不信任以及猜疑。因此,要对供应商进行科学合理的考察以及选择,避免在物流的成本方面花费较多。

在对供应商进行确定之后,要实行动态的管理。对供应商的业绩进行有效评价,将竞争的机制完善,真正的实现优胜劣汰。对于已经开始供货的供应商,要依据供应的速度、服务的质量以及产品的质量进行综合的评定,将评定的情况进行汇报,对于不合格的供应商要取消其资格,对于合格的供应商,要督促其提高药品的质量以及服务的质量等等。这样,能够使供货商积极的进行竞争,将质量进行提升,将服务进行优化,将成本进行降低。

3 总 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药品的采购时,要充分的运用成本的管理,将采购的制度进行完善,坚持公正、公平以及公开的招标,同时对供应商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进行动态的管理,使药品的采购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减轻居民在医药费用方面的负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