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费者行为分析论文

消费者行为分析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者行为分析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费者行为分析论文

消费者行为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赎回制促销;效果;对比;研究

促销工具有多种形式,比如价格折扣、赠券、礼品等等,每种促销工具又有着不同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法,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刺激作用也是不同的。赎回制促销是基于维护费和一定赎回期限的新促销工具,顾客在购买商品后,按照商家对赎回期限的规定退回产品,只需要支付较少数额的维护费,就可以获得商品退款。这种促销方式能够有效抵消消费者对购买商品未来风险的预估,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感知价值。这种促销方式与价格折扣、赠券和买赠三种促销方式相比,是否有更好的促销效果,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择将赎回制促销与价格折扣促销、买赠促销和优惠券促销进行比较,按照两种促销工具类型的分类标准,本研究所选择的四个种类的促销工具分别属于表1所示的促销类型。

表格中“XX”表示的某种促销工具。在编制量表得分项时,本研究采用了5点李克特量表,而不是7点或6点李克特量表,目的是避免调查对象在填写问卷时对分值的思考过于复杂,而影响自己的判断。5点量表分别对应的内容是:1表示完全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中立,4表示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量表的末尾要求顾客填写性别、年龄和月收入水平四项人口统计变量信息。本研究的实验产品是Kiddy品牌儿童安全座椅,共回收问卷327份,其中有4份问卷存在高度一致性(即都选择某一分值),最终有效问卷为323份。

二、数据分析

(一)同一促销工具下不同消费者行为反应差异检验

本研究采用了重复量数的ANOVA对促销导致的消费者行为反应进行统计,分别检验不同促销工具带来的行为反应差异(见表3)。

首先,对于价格折扣促销,统计结果表明,四种消费者行为反应在这种促销工具下存在显著差异(Wilk’sLamda=0.863,P

其次,对于赠券促销,统计结果显示,四种消费者行为反应在该促销工具下存在显著差异(Wilk’sLamda=0.821,P

再次,对于买赠促销,统计结果显示,四种消费者行为反应在该促销工具下存在显著差异(Wilk’sLamda=0.694,P

牌忠诚(M=3.40)的影响最大,对加速购买(M=3.17)和囤货(M=3.25)的影响次之,对产品试用(M=2.79)的影响最弱。

最后,对于赎回制促销,统计结果显示,四种消费者行为反应在该促销工具下存在显著差异(Wilk’sLamda=0.681,P

(二)同一消费者行为反应下不同促销工具效果差异检验

本研究采用了重复量数的ANOVA对同一消费者行为反应下不同促销工具的效果差异进行了检验,统计检验结果同见表3。

首先,对于加速购买行为,统计结果显示,四种促销工具在该行为反应下存在效果上的显著差异(Wilk’sLamda=0.689,P

其次,对于囤货行为,统计结果显示,四种促销工具在该行为反应下存在效果上的显著差异(Wilk’sLamda=0835,P

再次,对于品牌忠诚,统计结果显示,四种促销工具在该行为反应下存在效果上的显著差异(Wilk’sLamda=0842,P

最后,对于产品试用,统计结果显示,四种促销工具在该行为反应下存在效果上的显著差异(Wilk’sLamda=0867,P

本研究重点关注赎回制促销的效果,表4表明,赎回制促销在加速购买、囤货和品牌忠诚三种消费者行为反应上都是最有效的促销工具。从Kiddy品牌的促销实践角度看,赎回制促销将在加速购买、囤货和品牌忠诚三方面表现较好效果。

三、结果探讨

(一)对于不同的促销工具,哪种消费者行为反应受其影响最大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价格折扣而言,受其影响最大的消费者行为反应是品牌忠诚;对赠券促销而言,受其影响最大的是品牌忠诚和囤货;对于买赠促销而言,受其影响最大的是品牌忠诚;对于赎回制促销而言,受其影响最大的是品牌忠诚。这一结论有如下实践价值,如果企业希望以提升品牌忠诚为目的,那么四种促销工具均可以实现这一结果;如果企业希望以增加消费者囤货行为为目的,那么赠券促销在四种促销工具的影响最大、效果最佳。

(二)对于特定的消费者行为反应,哪种促销工具的效果最好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于加速购买行为而言,最有效的促销工具是赎回制促销;对于囤货行为而言,最有效的促销工具包括赎回制促销、买赠促销和价格折扣;对于品牌忠诚而言,最有效的促销工具包括赎回制促销、买赠促销和价格折扣;对于产品试用而言,最有效的促销工具时价格折扣。重点考察赎回制促销,可以进一步发现,该种新促销工具,对于加速购买、囤货和品牌忠诚三种消费者行为反应的作用更强、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关利华服装价格折扣形式对促销效果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吕文晶.享乐性与实用性对赠品促销效果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4(10):38-43.

消费者行为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意向,消费者责任

 

一、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又是企业能否进入全球化经营并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企业社会责任不只是评价企业道德高下的标准,而且是进入国际市场实实在在的门槛,中国企业在进入国际化的过程中,就曾遭遇到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检验标准,并由此决定是否允许中国企业进入其市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正在成为国家及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超越利润的管理、保护环境、社会责任及

二、文献综

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表明,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社会责任”概念的正式提出,60年代(20世纪,下同)对“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陈述,70年代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扩展,80年代后企业社会责任与其他概念的融合(Carroll,1999)[1]。原创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少了,更多

最早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响应有积极影响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发现的。在Lafferty & Goldsmith的实验中,他们利用广告和报纸来控制代言人和企业可信任度,积极的企业可信任度通过企业在环保和慈善方面的贡献来体现,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和品牌评价有显著影响[2]。然而, 长期以来,企业在承担社

早在1975年,Webster就开始研究消费者的社会意识,他所定义的具有社会意识的消费者拥有这样的特征:一个消费者,他愿意考虑自己私人消费行为的公共影响,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购买行为带来社会的改变[3]。Roberts于1995年对社会责任消

Mohr消费者责任,Webb和Harris基于前人对消费者社会意识的研究提出了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SociallyResponsible Consumer Behavior,SRCB)的概念,并认为消费者因人口统计特征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知水平[5]。他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消费者将购买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司

Drumwright在论述社会事业与企业密切联系时指出:企业在从事社会责任活动时,如果希望得到消费者回报,其所从事的社会责任活动就必须与营销的目标群体保持高度的一致[6];与此同时,Haley也认为为了得到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响应,企业应针对消费者的特点选择所从事的推动社会责任的事件。Creyer & Ross研究发现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中,消费者会重视所感知到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自身的关联[7]。这些相关研究帮助了Bhattacharya和Sen最早提出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支持(support of C

Parasuraman,Zeithaml & Berry(1996)认为购买行为意向维度包含正面的行为意向:忠诚度、支付溢价

(1)忠诚度:消费者对于产品与服务的行为意向,是支配消费者实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其表现行为包括对他人

(2)支付溢价:即使该产品价格提升仍会继续选择该产

(3)转换行为:将减少对此产品的选择

(4)内部反应:当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不满意时,会

(5)外部反应:当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不满意时,会向企业以外反应,包括私下

三、研究设计

1、研究设计

本研究设计,采用Parasuraman,Zeithaml & Berry(1996)对购买行为意向维度的概括,将消费者行为意向分为正面的行为意向:忠诚

表3.1 本文采用的测量消费者

消费者行为意向

纬度

具体指标

忠诚度

会向其它人宣传该企业的优点

若有人请我推荐,我会推荐该企业的产品

会鼓励亲朋好友购买该企业产品

会将该企业列为本地同类企业的第一选择

我以后还会常购买该企业产品

支付溢价

如果该企业产品上涨,我也愿意购买

该企业的产品比其他企业的贵,我也愿意购买

转换倾向

我以后会减少购买该企业产品的次数

如果别的企业产品较优惠,我会选择购买别的企业的产品

内部反应

遇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会向该企业的员工反应

外部反应

遇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会选择其它企业的产品

遇到企业

消费者行为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快消品;促销策略;消费者行为

一、引言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快消品企业的促销成本日益增长,然而促销效果却逐渐降低,我国快消品企业如何选择适合的促销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非常紧要的课题。本文将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促销策略对消费者态度及购买行为的不同影响。通过市场调研,对目前快速消费品零售终端常见的促销形式赠品促销、免费样品促销、降价促销、抽奖促销进行研究。

有学者指出按照字面理解,促销就是促进销售以实现销售的增长,也是企业为了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另有学者指出促销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有:转变购买时间、转换品牌、增加购买量、使用替代产品的类型、增加替代品的存储。前人已经对促销策略对消费者的影响已经进行了研究,通过前人对促销以及促销影响消费者的行为的总结与认识,本论文将终端促销的促销策略引入快消品市场,更深层次的理解促销策略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将通过对终端促销策略的理解以及市场调研,来丰富论文理论以及内容,并对快消品终端促销策略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购买快消品的消费为研究对象,并以在终端市场快消品消费者为样本进行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针对快消品终端促销活动对消费者的影响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对零售终端常见的促销形式赠品促销、免费样品促销、降价促销、抽奖促销进行研究。

三、调研分析

快消品终端的促销策略是最能直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但有促销活动不一定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通过关于快消品终端促销活动对消费者的影响的调查问卷显示:有39%的消费者表示在购买同类商品中有促销活动的商品时会选择有促销的商品,有61%的消费者表示会按习惯购买。在终端常见的四种促销策略中,消费者对喜欢的促销方式进行了排序:降价促销-赠品促销-免费样品促销-抽奖促销。

1.赠品促销策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终端的销售市场上出现赠品促销时,调查显示有5.6%的消费者表示会因为赠品促销策略而购买不急需的商品,22.2%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因为赠品促销策略而购买不急需的商品,72.2%的消费者表示有时会因为赠品促销策略而购买不急需的商品。而另一个调查显示16.7%的消费者表示在看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赠品促销时,会增加购买量,44.4%的消费者表示在看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赠品促销时,不会增加购买量,38.9%的消费者表示在看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在赠品促销时,有时会增加购买量。

2.免费样品促销策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终端的销售市场上出现免费样品促销时,调查显示没有消费者表示会因为免费样品促销策略而购买不急需的商品,33.3%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因为免费样品促销策略而购买不急需的商品,66.7%的消费者表示有时会因为免费样品促销策略而购买不急需的商品。而另一个调查显示22.2%的消费者表示在看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免费样品促销时,会增加购买量,27.8%的消费者表示在看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免费样品促销时,不会增加购买量,50%的消费者表示在看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在免费样品促销时,有时会增加购买量。

3.降价促销策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终端的销售市场上出现免费样品促销时,调查显示有38.9%消费者表示会因为降价促销策略而购买不急需的商品,16.7%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因为降价促销策略而购买不急需的商品,44.4%的消费者表示有时会因为降价促销策略而购买不急需的商品。而另一个调查显示38.9%的消费者表示在看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降价促销时,会增加购买量,27.8%的消费者表示在看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降价促销时,不会增加购买量,33.3%的消费者表示在看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在降价促销时,有时会增加购买量。

4.抽奖促销策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终端的销售市场上出现免费样品促销时,调查显示没有消费者表示会因为抽奖促销策略而购买不急需的商品,88.9%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因为抽奖促销策略而购买不急需的商品,11.1%的消费者表示有时会因为抽奖促销策略而购买不急需的商品。而另一个调查显示16.7%的消费者表示在看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抽奖促销时,会增加购买量,61.1%的消费者表示在看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抽奖促销时,不会增加购买量,22.2%的消费者表示在看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在抽奖促销时,有时会增加购买量。可见,抽奖促销方式对于快消品的销售对消费者影响不大。

四、完善快消品终端促销策略的对策研究

1.赠品促销策略的完善对策

首先选择顾客易于了解的赠品。在选择赠品时一定要让顾客清楚的了解赠品是什么、值多少钱、有什么用。其次选择与商品相关联的赠品。在选择赠品时要注意促销商品与赠品的相关联性,商品要与赠品要具有互补性,尽量能够互相匹配,这样的赠品带来的促销效果更佳。最后选择的赠品要具有一定的购买力,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在终端的促销中,赠品如果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那么必然会赢得消费者青睐,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免费样品促销策略的完善对策

在免费样品促销策略中很多消费者都是表示有时会有购买行为,表示他们对这种促销策略很有兴趣,所以企业要加强对这部分消费者群体的刺激。首先改进免费样品的包装形式。例如:在方便面进行免费试吃的促销活动中,厂家如果生产一些迷你包装的试吃碗装方便面,我想这会相比目前这样简易的试吃方法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再次,选择合适的促销时宜。免费样品促销只有在市场已建立足够的零售网络下才能执行,若在市场上很难买到,这就会大大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3.降价促销策略的完善对策

首先可以选择适合的折扣率,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终端的促销过程中,数字对消费者是有直接影响的,选择适合的、能够刺激购买行为的折扣点,是降价促销执行的重中之重。再次要选择相同的价格折扣率,避免不同渠道的价格冲突。在终端的销售渠道中,涉及到多种渠道:商超、社区便利店、专卖店等,在价格上尽量要做到一致,减少消费者对商品购买的顾虑,避免消费者对商品产生怀疑。

4.抽奖促销策略的完善对策

首先抽奖活动的奖品要足够的吸引力。在终端的销售中举行的抽奖活动的奖品必须要足够的吸引人,因为抽奖促销方式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原因就在奖品上,只有奖品足够诱人,肯定会激起消费者的购买。再次抽奖活动要简单容易操作。企业在终端举行抽奖促销活动,目的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力。如果把抽奖过程订的太过复杂或者兑奖过程过于复杂,这会影响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影响促销效果。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得出在终端常见的四种促销策略中,消费者对喜欢的促销方式进行了排序:降价促销-赠品促销-免费样品促销-抽奖促销。因此,提出以下建议:赠品促销活动中要提高赠品的新颖性,免费样品促销活动中要改进免费样品的包装,降价促销活动中要避免商品临期降价,抽奖促销活动中要提高中奖率及增加奖品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孙红平.快速消费品零售终端促销策略对消费者态度及行为的影响研究[J].山东大学,2012,(04).

[2]孟盛,王宁.浅谈中国快消品行业营销战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3,(04).

[3]刘振攀.永辉超市消费者购买行为与促销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

消费者行为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论证了使用因子分析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分类的优势和可行性。并采用现有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几大类型。结果可信。

一、文献回顾

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分类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本文试图将其归类,认为可以划分为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也可以划分为外部线索方法与内部线索方法。现简述如下:

1.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1)定性方法。定性方法是指利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本质区别来划分,它的基础是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不需要进行定量分析。例如众多 营销 学教科书中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划分为求廉、求实、求名、求美、求新、求同、好胜、炫耀、便利和偏爱等类型。丁志华(2005)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和价值认知程度的不同,将消费者购买行为划分为价格型、价值型、忠诚型和便利型四类。李国庆(2006)根据品牌知觉中的涉入度、知觉品牌差异和享乐消费与实用消费这三个因素将消费者购买行为划分为冲动购买、习惯性购买、寻求多样化购买、忠诚购买、减少失调购买、影响购买、促销反应购买和复杂购买八种。

(2)定量方法。所谓的定量方法,就是利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数据资料,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技术,从而得到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分类结果。

例如张干群(2004)对江苏三所大学的6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 调查 ,从而得到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八种类型:攀比炫耀型、 市场 流行型、他人主导型、张扬个性型、小心谨慎型、鲁莽冲动型、调解情绪型和勤俭节约型。

2.外部线索方法与内部线索方法

(1)外部线索方法。所谓的外部线索方法,指的是从消费者行为的外部观察,从而推断购买行为的类型。这类方法与定性方法较为相似,区别在于定性方法是以现有理论为标准来划分消费者行为,而外部线索方法则不一定,它或者以现有理论为标准,或者以经验为标准。例如在通用的市场细分方法中,根据 地理 环境 、 人口 统计 指标等将消费者划分为若干类型。

(2)内部线索方法。内部线索方法是指从消费者行为规律的内部入手,从而得到购买行为的分类结果。这种方法大多是定量分析,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定性分析,它的关键是从消费者的 心理 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张红明(2005)以心理结构的分化与组合过程及人的精神追求的阶段的区分作为标准,将消费体验行为划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成就体验、精神体验和心灵体验五类。王龙(2004)按照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以及需求表诉的强弱把消费者互联网购买行为划分为四类:确定型、偏好型、习惯型和简单型。 总结 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主张从外部线索入手,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分类。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摆脱对现有理论的依赖,直接分析消费者行为本身,这样得到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分类。围绕这个主题,本研究拟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量表设计。数据的收集将通过问卷调查这种方式,所以需要设计量表。量表采用里克特5级语义方法计分。量表的问项则通过查阅文献后确定,并经过初试后最终定稿。

2.样本抽取。一般考虑随机抽样,但是为了便于操作,可以考虑分层抽取样本。样本量应该大于500。

3.数据分析。这是本研究的关键。拟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就数据分析数据,得到聚类的结果。

4.结论解释。最后,针对因子分析的结论,结合实际进行解释。

三、实验数据

1.数据来源。刘金平、张松鹤(2003)进行的“汽车品牌跟踪研究”。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根据生活方式对汽车消费者进行分类。根据刘金平(2003)的报道,该项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沈阳、西安、厦门和大连共8个城市,并根据其代表性分配样本量,依次为441、390、391、329、304、131、131和248份。该研究设计了“汽车品牌跟踪研究问卷”,主要采用里克特式5级量表法计分。该量表根据生活方式的经典量表设计了45个问句。

2.数据分析。分半信度 检验 结果为:整体信度系数为0.8601,前半部分的α-系数为0.8105,后半部分的α-系数为0.8301。前十个因子的累计解释能力达到47.72%。这对于大样本、个体差异较大的测试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即决定抽取10个 公共 因子。为了使因子载荷较为集中,以便于公共因子发挥解释能力,对因子载荷实施最大方差旋转。

3.因子命名与解释。然后,根据各公共因子所代表的项目,对上述10个公共因子进行命名。

刘金平(2003)指出,公共因子1代表条理性;公共因子2代表主导性;公共因子3代表个性化;公共因子4代表金钱导向;公共因子5代表广告认可;公共因子6代表休闲需求;公共因子7代表浪漫导向;公共因子8代表家庭导向;公共因子9代表非家庭导向;公共因子10代表实用性。这十个公共因子反映了汽车消费者生活方式的10种类型。相应的就可以将汽车消费者划分为10种类型。

消费者行为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一、“消费者行为”不同于“消费”,它具有更深厚的内容和特点

消费者行为是个人在评估、获取、使用和处置产品和服务时所作出的决策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有形活动。为了更好地加深对这一范畴的理解,我们把它与“消费”作一比较分析。

1、从时间推进序列看,消费者行为是一系列阶段的前后继起,而消费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消费和消费者行为都是一个动态范畴,是过程。消费是消费主体为满足需要而使用的商品和服务。在货币经济条件下,人们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须有市场交易行为发生,即到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因而,我们可以说,消费是“使用”和“购买”。

而消费者行为的“过程”的涵义比这要宽泛得多。如消费者要满足自己的需要,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他的需要是怎样产生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即消费者先要认知需要,之后他就要为满足需要去搜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购买决策——购买什么、何时购买、购买多少、到哪里购买、用什么方式购买等。决策过程付诸实施后,商品随消费者退出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使用过程。但问题并未终结,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会对自己的购买决策和商品质量等进行评价,分析其中的得失,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结果。为此可以总结出,一个完整的消费者行为要经历这样的几个阶段:问题认知——信息收集与评估——购买决策——购买后评价。从中可以看出,通常所说的消费只是其中的二个环节。而且,即使是消费中的“购买”也与消费者行为中的“购买”是不同的。前者是指流通过程中的g—w,强调的是货币与商品的互换,而后者主要指心理决策过程,强调的是消费者的精神过程。

2、从横截面所涵盖的内容看,消费者行为由许多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构成,而消费只是外显行为中的部分内容。

消费侧重的是看得见的活动,是身体的动作。如消费者为满足需要而准备消费品、享受消费品。稍广一点,还包括选择、购买等活动。总之,消费是一种外显行为。而消费者行为除此之外,还包括许多看不见的心理、思维活动,它们属于内隐行为。消费者行为是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的复合整体,而且更偏重于后者。

内隐行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决策过程的个人特征内部要素。后者又包括需要、动机、态度、个性和学习。需要是人体或情感上的一种渴求和欠缺状态。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动力源,使得人们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并为满足需要所做出的行动提供理由。个性是导致人与人差异的特质,人们满足需要的方式缘此而不同。态度是人们对产品和行为等的基本定向,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反应,它还受到营销人员劝说宣传的影响。学习不仅指消费者记住产品的品牌,还包括学习判断产品优劣的标准、选择购买的地点、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行为模式和形成偏好等。

3、从对消费者的设定来看,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把消费者当成“复合人”来研究,而消费的分析把消费者当成“经济人”。

把人当成“经济人”是建立在消费完全是收入的函数和满足程度最大化基础上的。它强调的是,人对消费客体(产品和服务)的利用。关心的是消费品的“人化”,即通过使用消费品使人的体力得到恢复和发展,使智力得到提升。同时,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也是完全地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性的、功能性的需要为导向,去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这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消费者的。

而如果把人(即消费者)当成“复合人”来研究,情况就复杂得多。首先,消费者的需要体系会更加庞杂,除了物质性的、功能性的需要外,还有社会的、心理的和生态的需要。其次,消费者的行为受到的影响因素会更加多样,收入、文化、亚文化、心理、社会阶层、群体、家庭、人际关系等。最后,运用的研究手段和学科也会更加多样。这至少包括关于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学;研究个人精神过程的心理学;研究个人怎样影响群体及其被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和研究人类与文化关系的文化人类学等。

4、从所提出的背景看,消费者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

消费是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内在环节而提出来的。

而消费者行为是在人类行为这个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是与市场相联系的人类行为。作为一般人类行为反映到消费领域,其主要特点有:

(1)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消费者利用尽可能少的花费购买尽可能多的消费品,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达到消费的均衡。

(2)偏好和能力的多样性。由于地理、人口、心理和行为的差异,人们的偏好是多样的,消费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尽管经济学家对人的偏好能否得到显示以及如何显示存在争议,但对偏好和能力的多样性是基本肯定的。

(3)有限理性。西蒙把它描述为“有达到理性的意识,但又是有限的”。人们在消费活动中总是力争做到有理性,但由于环境因素和自身能力的制约,他们不可能知道关于未来活动的全部备选方案,不可能将所有的价值考虑到统一的、单一的综合性效用函数中,也无力计算出所有备选方案的实施后果。

(4)机会主义倾向。指人们借助不正当手段谋取自我利益的行为倾向,如对未来消费的低估和冲动购买等。

二、消费者行为学与市场营销学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大差异的两门学科

1.产生:历史与逻辑

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要比市场营销晚得多。一般认为,市场营销学初创于本世纪初至20年代,战后进入一个重大变革的新时期。而这时,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二战期间,参战各国为了生产武器装备,新技术、新工厂应运而生。战后它们被迫转向消费品和工业制品的生产,使得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扩大市场,增加销售,客观上要求加强对消费者及其行为的研究。恰逢此时,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家开创了动机研究,加上新产品设计研究和调查研究等为消费者及其行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进入60年代,在一些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如费伯(ferbor)的《动机与营销研究》(1985),卡陶纳(katona)的《有力量的消费者》(1960),霍华德(howard)的《营销管理分析与计划》(1963)的带领与影响下,消费者行为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有如盲人摸象一般。改变这种分散局面,进行有效整合工作的是霍尔布鲁克(holbrook),其代表作是《什么是消费者研究》。

70年代后,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进入了成熟阶段。消费者行为学在西方国家商业院校普遍得到开设,如今还设有博士学位。研究队伍从原来的少数人而不断发展壮大。1969年美国成立了“消费者研究协会”,会员逾四千。该协会每年举行一次学术大会,并以《消费者研究新进展》汇集大会成果。研究消费者及其行为的论文也日益增多,出版的主要刊物有《消费者研究》杂志、《消费者事务研究》杂志。

从逻辑上看,消费者行为学应该是市场营销学的前导。因为只有充分了解消费者及其行为,把握他们的需要、动机、个性、态度和学习等内在心理因素,掌握他们的购买决策过程以及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在因素,才能使市场营销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事实却相反,这种逻辑与历史发展的错位,其实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在本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产品供应紧缺,企业奉行的是生产观念和销售观念,“不管顾客需要什么样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我们卖什么,人们就买什么”。企业只要扩大规模,提高效率,加强销售就行,不必也不会去研究消费者及其行为。二战结束后,这种状况就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另外这种错位也是符合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人类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总是不断深化、细化和完整化的。消费者行为学也正可以看成是对市场营销学的补充和深化。关于这一观点,稍后论述。

2.切入:消费者与企业

消费者行为学属于微观学科,它的切入点是消费者。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消费者行为学里所涉及的消费者,与经济学或一般文献中所提到的消费者的内涵与外延是不一样的。很多学者认为接受免费产品和服务,甚至某种理念、思想的人都算是消费者。这就使得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更加广泛,对政府决策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立法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并提升消费者在评价产品和服务上的能力等方面都得益于对消费者的研究。

有了这种拓宽,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也赋予了新的意义。70年代前,人们只强调市场营销要以顾客为导向,以顾客满意为最高宗旨,因而是一种纯粹的经济行为。70年代后,人们开始关注市场营销的社会、伦理和生态等宏观层面的问题。并认为,企业通过市场营销除了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利润以外,除了被动地适应宏观环境以外,还必须主动地遵守社会伦理,维护法律和保护环境。拓宽消费者含义与这种观念和理念的转变是相适应的,并有助于企业实践这种转变,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消费者含义的拓宽,即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行为中的不同角色。如当他决定哪些需要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并决定改变这一状态时,就成为“发起者”。当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言辞、行为去影响购买决策,实现购买行为和对产品、服务的使用时,就成为“影响者”。当他实际执行选择、采购行为时,就成为“购买者”,当他直接卷入消费或使用产品、服务过程中,就成为“使用者”。研究消费者行为时,如果只顾及其中一种角色,那是不完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提及消费者都必须涵盖上述所有的角色,也并不意味着研究消费者行为时,不可以只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来进行。事实上,“购买者”就是消费者中最主要的含义。

市场营销学也属于微观学科,但它的切入点是企业,研究的是企业营销管理,因而,与市场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市场企业营销管理。即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消费行为学研究的是消费者行为市场。即消费者及其各种行为的构成的复合整体会影响市场的运行,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构成(消费)市场本身。这样,从联系的观点看,这二者的关系可以表述为:消费者及其行为市场企业营销管理。市场自然成了联系消费者与企业的中介与纽带。

3.内容:补充与深化

市场营销学包括两大板块,即市场机会的分析、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市场营销组合。市场营销学关于组合策略中的许多问题并没有解决。如产品策略中,产品的规格、形状和特点、包装方式,对消费者而言哪方面服务最重要,应该向消费者提供什么服务保证和计划,提供哪些类型的附属或相关产品等问题。定价策略中,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价格是怎样认识的,对不同品牌之间价格差异的敏感度如何,在产品推介和促销中,多大的减价幅度有助于消费者的购买,给付现的消费者以多大的折扣等问题。在渠道策略中,零售商应该经营企业的哪些产品,在哪些地区设立零售商,数目是多少,为了分销产品,应与零售商做何种安排,企业在何种程度下必须拥有自己的分销渠道或对分销渠道严加掌握,零售商应树立什么样的企业形象等问题。在促销策略中,在不同的特殊情形下,运用何种促销手段,为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什么措施最为有效,什么方法能最有效地传递预设信息,已播放的广告应多长时间重播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市场营销学显然是难以回答的。而只有运用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消费者行为,才能作出成功的回答。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市场营销学与消费者行为学是关于市场营销管理的联系最为密切、内容最为根本的两门学科,其它都是从中派生衍化出来的。

三、研究消费者行为学,对搞好市场营销管理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进入80—90年代以来,消费者行为学研究重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注重理论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到注重发挥对市场营销管理的指导作用。有的著作明确地以“对市场营销管理的启示”为副题,几乎在论及每一个问题时都要指出这一点。为了说明这种趋势,也为了论证本文观点,这里择其一端——以文化价值观为例,谈谈消费者行为学对市场营销管理的独特而重要的指导意义。

1.物质与服务根据消费客体的有形与否可以把人们的消费结构分为物质消费和服务消费。物质消费内部结构又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物质消费,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消费,到象征资格、显示地位、愉悦心理和实现自我的物质消费。从总体上看,我国居民物质消费处于第二层级上,并与第三层级部分并存。

服务消费内部结构可分为满足生存消费,即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服务消费,如饮食、理发、洗浴、交通等;享受消费,如旅游、娱乐、运动等;发展消费,如教育等。目前,我国居民的服务消费需要主要处于生存性阶段,享受消费需要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并日益成为服务消费需要体系的中心内容。

物质消费与服务消费相比而言,前者将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而服务消费需求将呈现强劲增长趋势。这不仅是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客观存在,也是人们所作出的一种价值选择。这种价值选择与文化观念相联系,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物质消费内部结构和服务消费内部结构的层级选择与定位也同此理。

对物质消费结构的现状判断和人们的选择,给市场营销管理的启示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要求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特别是产品层次结构。多开发、生产与经营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产品。其次,促销策略应有所改变。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促销重点应凸现产品的品质、性能。而对满足第三层次需要的产品促销不应局限于产品本身,而必须运用cis理论,赋予产品以一定的形象与含义,并使之与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相一致,美国几种品牌的香烟就是成功的例子。如“万宝路”,它用“万宝路男人”形象,具有粗犷、豪放、独立的特征。而“沙龙”则突出“分享精神”,强调宁静、自然、温馨。最后,在定价策略上,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应做到质价相当,可采用成本定价或竞争者导向定价法。而具资格象征性的产品,则可采用心理或声望定价法。

服务消费需要的增强则为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2.工作与休闲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机器被大规模地运用,人们快节奏、高强度地工作,体力支出大大增加。信息技术的发展,减轻了人们的体力消耗,但心理上的紧张并未消除。因而,人们对休闲予以高度重视。

现代正确的主张是,一天时间应分为三大部分,即工作时间、非可自由支配时间和休闲时间。工作时间是取得收入的时间,非可自由支配时间是一些专项时间,如忙于家务、采购货物、就医和交通等。而休闲时间是剩余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人们重视休闲的观念变化,企业要做到两点:一是提供一些有形的产品,能尽量减少人们非可自由支配时间的耗用。二是推出丰富多样的休闲服务活动。具体措施有:开发速冻和方便食品、微波炉、洗碗机、速干衣裤、一次性尿布等。还包括推广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要求更快捷服务或限时服务,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提高服务效率等。

3.人类与自然全新的生态和谐价值观认为:大自然中的所有部分——不仅仅是人,还包括其它物种和物质,都具有与生俱来的价值。人类有义务管理好地球,促进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和共同发展。

随着这一生态和谐价值观的形成和强化,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相应改变。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一部分人的物质占有欲减弱,不再是追求更多、更大,而只求通过一定的资源消耗和产品占用,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一变化给市场营销管理的启示是,要由过去那种鼓励人们大量购买和消费、人为淘汰“过时”产品来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的作法,转向给消费者带来“价值”。专家们认为,“价值营销”已应运而生。它的精神实质是,提供能实际使用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比期望的更大的“价值”;加强产品销售服务保证;去掉价格中不合理的费用;告知顾客有关产品的真实信息和事实;企业应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等。

另一方面的变化是,人们崇尚“回归自然”,信奉“简单的就是好的”。对接近自然界的产品易于接受,而对附加了太多的人工的、科技的因素的产品心存抵触。这表现在产品的各个领域。如服装要求自然的棉麻纤维;化妆品要求由草木植物提炼,具有自然芳香;医药要求成分简单,没有副作用;食物要做到健康、绿色;居室要求营造大自然的气息等。

4.权利与责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流,包括消费者权利保护方面的交流加深,社会比较强调消费者的权利。今后,将发展成为强调权利与责任的统一,并对“消费者责任”这一问题予以相应的重视。目前我国社会占主导的价值观应是处于强调消费者权利阶段。

面对社会消费者权利意识的觉醒,面对消费者主义运动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应采取一些相应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消费者咨询委员会。可由来自社会各界的顾客组成,定期负责了解顾客对企业运作、产品开发和定价方面的看法,给顾客以反映意见的机会,倾听他们对产品和决策的意见,听取企业的汇报等。

(2)设立消费者事务机构。这是重视消费者权利的组织保证。它的职责是负责与顾客的联系与沟通;向使用本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顾客提供有用的信息;与消费者组织联通。

(3)倾听消费者的意见并圆满地解决问题。对消费者的意见、不满和投诉,企业绝不能置之不理,而应遵循着“顾客永远是对的”的方针,把它们当作财富。具体办法可包括在产品中附设意见回馈表;设立免费或被叫主付费电话;经常性地开展消费者调查等。

(4)开展消费者教育。企业应向消费者提供他们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一个聪明的有能力的消费者。这样做,不仅对消费者,对社会有利,而且对企业也是十分有利的。它能帮助消费者形成对产品、服务的合理评价和预期,从而减少对企业的不满;能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对企业形成良好的印象,从而使企业扩大销售。

【参考文献】

①loudon&dellabitta:《consumerbehavior:conceptsandapplications》,mcgrawhill.inc,4thedition,1993.

②assael&henry:《consumerbehaviorandmarketingaction》,bretonpublishers,1987.

③郑必清、李伍荣:《消费调控论》,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