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边城读书笔记

边城读书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边城读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边城读书笔记

边城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等过第一个秋,等过第二个秋,等等等等,等到哭了为何爱恋依旧,她等他的承诺,她等他的回头,等到黄叶滑落,等到燕儿飞过,等到了最后,竟忘记了承诺。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边城读书笔记,请您阅读。

边城读书笔记1离开了,不再回来。

等待,一切都是等待。

初春,万物生机勃勃地叫唤着,一个冬天积蓄的离愁都在此刻一泻难手,几个年载已悄然过去,几个寒秋的荒凉,几个宁夏的思念,可一切却仍旧如此。等待的都没有回来,思念的,总会更受伤害。

翠翠仍旧没日没夜的帮忙渡河的人们拉着渡船,但她的心,已然飞到了远方,去寻找安慰,最后的渡船,没有该来的人陪伴,三千江水暖亦寒。即使如此,她还是选择了等待,盼望着期待的身影悄然而至,手中捧着虎儿草,带着熟悉的微笑,想者未央的对山,那动人的歌声中传递的浓浓温情。

或许是天公不做美,整个苍穹乌云密布,从早上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渡客,果不其然,不一会儿便哗哗下起了倾盆大雨,河上后浪推着前浪,推得渡船左右摆动着,就连那绳索也颤抖着,翠翠倚在窗边看得正入神,忽而发现,绳索似乎要断了,因为日久失修,历经风霜的绳索已无法再经受这般强烈的打击了,开始一根又一根的断掉,翠翠心中一惊,哑然失声,又因那是祖父的心血,便奋不顾身地跑出户外,紧紧地抓住即将断开的绳索,并不断的呼喊,可这时又怎么会有人呢,冰冷的雨滴无情地敲打着她单薄的身子,她不禁颤抖着,但心念到祖父,便又抓得更紧了,小小的手掌上都已一片殷红了,可是这风浪无情,岂是她这么一个弱女子所能阻挡得了的呢,冰霜中,只觉得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她推入湍急的河中,耳边风的呼啸声渐渐变弱,视线也渐渐模糊,黑暗中,她似乎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温暖而有力量,给予了她睁开双眼的勇气。

她睁开双眸,看到了以为是梦中才能看到的景象。

那个等待了多年的人,那个思念了多年的人,现在,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他说:“你还好么。”她再也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在他的肩膀上哭了起来,多年来所停留在内心的泪滴,一齐涌出了眼眶。

原来,她随着河流冲到了下游的城镇,而他,一直都在这个城镇,当他又在遥望故乡时,他看到了她,毫不犹豫,救起了她。

之后,她找到了停靠在河岸边的那只渡船,他们结了婚,在这个镇子上又做起了摆渡这一业来。

她说:“是这渡船让我遇上了你。”

他说:“是你让这渡船找到了我。”

我说:“是缘分,命中已定。”

边城读书笔记2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边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下,溪边小船收渡,犹如一幅泼墨的山水画。我不禁想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沈先生用极其平淡、质朴的文字为读者勾勒出一副副令人浮想联翩的画卷。凤凰城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里的一座古老的县城。凤凰城又叫沱江镇,是因为整个县城临着一条美丽的沱江而建。在沱江两岸,布满山坡的是古老的吊脚楼和木屋。这里的茶峒,不属于外面的纷繁复杂的世界,它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没有家人之间的反目成仇,更没有朋友之间的挑拨离间。,

初读《边城》,赞叹于茶峒的淳朴的民风。坚持要给过渡钱的渡客,坚持不要过渡钱的、会去买烟草和茶叶送给渡客的老船夫。这里的人如这里的风景,纯净美好,质朴真诚。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细细的淌着,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样的文风,却能够深深的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衬托出一座纯净的边城。在苗族居住的茶峒,既有通过媒人上门求亲的方式——所谓的走车路,也有男子站在溪边、山崖上唱歌给女子听,一人独唱或二人对唱,在唱歌中了解和认识对方,知道或分手或结亲——所谓的走马路。这后一种方式,表现了湘西民众在婚姻问题上的宽容和自由,也反映了这块地方人们善歌的才能。翠翠的母亲就是通过唱歌爱上了一位军人,轮到翠翠也要用唱歌的方式来选择自己的情人。

《边城》它不仅仅是一部描写民风、景色的小说,它更是一部堪称绝美的爱情悲剧。翠翠,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天真善良,温柔清纯。他对填报兄弟的爱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幻想,或者说这种爱似乎一直是以梦幻的形式出现的。在梦里,她“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于是她“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在了一大把虎耳草”。她只有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情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于是,她只能“痴痴的坐在岸边”,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从翠翠身上,可以看到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种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因为她的淳朴,他无法拒绝大老,也无法向傩送表白,但傩送驾船远走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爱的那么坚定执着。一个弱女子,满心盛的都是“爱”。作者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给读者留下了悠长的惋惜,无限的牵挂期盼。也许冥冥之中真的有岁月轮回,母亲的悲剧在女儿身上再一次重演,但谁又知道前方会有什么呢?但不管未来会怎样,自己的未来终究要靠自己去争取,但愿她等到的不是无言的悲哀,不是追悔莫及的泪水,而是应属于她的那份幸福。我总在想,为什么这个小说叫做“边城”?是不是沈先生在心中在守护着什么?在怀念着什么?但这恐怕只有沈先生自己才知道了。后来,也就是故事结束的时候了。爷爷的死使翠翠成为完全的孤独,这样彻底,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碧溪的渡船上只剩了一个清寂的身影,她依然在执着地守望……

边城读书笔记3今年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刚吃完中午饭的我,便坐在椅子上,看起了《边城》。

这部小说是沈从文先生写的,初读之下,会觉得语言很平淡,情节甚至算得上是平凡的,但细读之下,又会被小镇的悠闲适意,爷爷的朴讷,翠翠的可爱以及字里行间的自然、优美、诗意所吸引。读着读着,似乎自己也融入了这个很多年前的故事中。

小说开头向我们展现了在青山绿水间有一个淳朴的白发老船夫,一个穿着碎花布衣的天真少女和一条忠心的黄狗,没有喧嚣,没有张扬,生活简单而宁静,在我们看来或许有些枯燥乏味,但对于一直生活在青山绿水间的他们仍然把这日子过得滋味十足。

本该一直这么悠然度日,但却在一个热闹的端午节,翠翠走上了爱情这条“路”……

那次盛会上翠翠与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不期而遇,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更巧的是,傩送的兄长也喜欢上了翠翠。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的一把好手,天保自知比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去做生意,但不幸溺死于湍急的涡流之中。由于天保之死,傩送十分责怪自己,很内疚,便自己下桃源去了。

而悲剧还未停止……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爷爷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那雨声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却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虽然两兄弟的父亲在老船夫去世后解开了心中失子的疙瘩,答应只要傩送愿意就娶翠翠做儿媳。于是翠翠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还记得原句是这样的------“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要有多悲哀才会如此……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边城……

边城读书笔记4《边城》一书是直到高中才把它读完的。“小溪流下去,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的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沈从文先生的文字就是那么鲜活。用如此清新的文字搭构了边城。《边城》创作于一九三0年,正处于中国最黑暗的军阀混乱时期,沈从文正是借《边城》来寄寓对社会动荡的厌恶,书中的世界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吧!

茶峒、小溪、溪边的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位老艄公、一个小女孩、一条黄狗、夕阳西沉、小船收渡。这样的生活无形中组成了一幅图画,凝结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边城》里看到的人淳朴、勤俭、友善、和平、在这里没有军阀混乱时的阶级对立与斗争。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溪边白色小塔”这一形象。白塔,屹立不倒,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翠翠一家,眼看着翠翠一天天长大,看着老艄公一天天老去。翠翠心里那些不敢公开的想法都说给白塔听。但白塔永远保持沉默,正和翠翠面对自己喜欢的二佬,不敢明说,只是一味的沉默,甚至还有点冷漠。直到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白塔倒了,爷爷也在静寂中离去,就只剩下翠翠一人独自去摆渡。

翠翠是沈从文先生笔下边城的化身。在一次端午赛龙舟的盛会上与二佬傩送不期而遇,情窦初开的小女孩在她心里已撩起了一丝情愫。后来正直保守的天保与生龙活虎的傩送同时喜欢上了摆渡船的翠翠。两人应该就是情敌吧!但没有你死我活的斗争,很公平地,天保走车路,傩送走马路,唱得翠翠在梦中飞到对面的山顶上抓了把虎耳草。天保似乎预料到了自己的结果,亦然选择下江离去,免得二佬为难。但不幸溺死于湍急的涡流之中。由于天保之死,似乎也动摇了傩送“不要碾坊要渡船”的决心,也选择去独闯天下,只留下翠翠一人在溪边摆渡。也许早就注定了翠翠与她母亲同样的悲剧-永远地等待下去。但沈从文先生在最后又说:“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给翠翠这个人物增添了一些哀怨。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边城。只是沈从文心中的边城那么遥远,在那呼唤着我们…?

边城读书笔记5一位老船夫,一个女孩、一只黄狗、更使这景色优美的湘西边城平添了一份温暖的感情,他们虽生活拮据、但却生活得很安详、佷快乐。生活这喧器的大城市的我们,虽然拥有佷好的生活条件,但却始终失去了那份最简单的朴实的快乐,多么向往那座边城的日子。

这那里,老船夫和他的孙女天天我别人渡船,大家觉得不好意思、所以有时候会硬塞些钱给老船夫、但老船夫却死都不肯收、天热了还会为渡江的人准备解渴的茶水,老船夫的身上闪耀着多么善良的人性光辉、试问在当今社会,像老船夫这样真诚友善待人、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多少?大家都在追名逐利中渐渐失去了骨子里的那份真。

翠翠是老船夫的孙女,是个懂事的姑娘,与老船夫相依为命,互相关爱着,她总怕爷爷会离开她,爷爷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死去,所以一直为翠翠的婚事操着心。

翠翠心里喜欢的是二老,大老却来提亲了,爷爷问她愿不愿意,她始终是没给出个答案。兄弟俩决定公平竞争。

不多久,大老被淹死了。这是不是他要成全二老和翠翠的表现?二老由于家里的压力和对哥哥的一份谴责。他不在对翠翠表示要追求的热情,他离家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爷爷在经历二老及其父亲顺顺冷漠的态度之后,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后,他离开了这个人世。

白塔倒了,船要走了,人逝了。一个悲伤的力量充斥了整个结尾,让人的心紧紧的揪了一下。我想老船夫为别人渡船渡了一辈子,为翠翠的婚事受到了不少心灵的冷漠,他想休息了,他该休息了,他带着翠翠的爱闭上双眼。

可是二老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回来?也去明天,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他就这样为了那样一份兄弟情而就这样舍弃了那一份还没真正开始的爱情?

边城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我喜欢读书,读书有感触时,便会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跑题”一会儿,学生也常跟着我“跑”,从神情上看,他们还挺喜欢的。不知是否受了我的影响,一位学生居然写下了读《资本论》(简本)的读书笔记,我在惊讶中豁然:阅读是不被应试体制拖垮的突破口。

经历了三十年语文教学,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语文教学思潮、理念、模式、方法,曾马不停蹄地追新逐异,忙得不亦乐乎,也曾在忙乎中,坚守过语文教学的生命本色,那就是我们曾经熟知、如今已不再被提及的语文教学的至理名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既然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从培养人的角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涵养心灵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引领价值追求,那么,能担当此任的便唯有广泛阅读了。因为阅读提升语文素养,阅读滋养学生心灵世界。

于是,我们开始突围。

我们布置作业,但不是题海。我们理直气壮地说,高考要考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借此只布置两种作业:一是记诵经典诗文,一是大量的自主性阅读与规定性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同时也要阅读我们拟定的《高中生推荐书目》的书,要求学生对于自己阅读过程要留下痕迹:做读书笔记,和同学交流心得。为了保证学生阅读时间,除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挤出时间阅读外,我们基本不布置其他语文课外作业;还腾出少量语文课让学生在图书馆阅读,或阅读交流;年段安排的语文辅导课全部安排阅读;动员大家形成共识,星期天晚上让学生自由阅读;当然,课堂上我还会“跑题”谈读书感触。我们这样做,只是想让学生身上少些题海味,多些书卷气。

我们顺应考试,但改变内容。我们把课外阅读引入考试中,研究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测试评价,侧重研究自主性阅读与规定性阅读的纸笔测试形式。试卷由“我学习,我积累,我收获(40分)”“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50分)”“我感悟,我表达,我交流(60分)”三个部分构成,课外阅读的比例占试卷150分的1/3。

对于自主性阅读,我们这样命题:

例1:还记得自己摘抄积累的思想精辟,或材料精当,或语言精练的语句、段吗?请摘选两例与大家分享。

例2:每部作品中都有自己经典的片段让我们印象深刻。比如《三国演义》中“火烧连营”、“巧借东风”等故事早已广为传颂。《边城》中茶峒纯朴民风的描写总让人不由得心向往之。试就你读过的作品,简述这样一个精彩片段,不超过120字(5分)

对于规定性阅读,我们这样命题:

例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暗之歌》是作者夏榆的青春片段。作者18岁因生活所迫,顶替退休的父亲下矿井,当了一名矿工。他的青春在黑暗的地底下度过,那里离死亡很近,离太阳很远。

B.筱敏在《起风》一文中,写自己和一位普通同学的偶遇,朋友的家就像一个怪异的铁盒子:让人几乎没有立足的位置。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家人没有希望与追求,生活阴郁而杂乱。

C.阿城的《父亲》叙写了父亲遭遇的极其残酷的政治变故,父亲为此经历的苦难生活以及父亲对某些至为珍贵的东西的坚守。沉重而苦涩的语言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

D.《华尔脱・密蒂的隐秘生活》中的主人公华尔脱・密蒂在“英雄”和“懦夫”之间游走,处于不断进行自我美化、自我幻想的状态,他的名字在美国已成为“白日梦者”的代名词。

例4:在《故乡》一文中,作者林贤治把农民在 和

间的涌动比喻成潮汐涨落,在这个过程中,前者把最精锐的力量、最强壮的血液补给了后者,使其永远年轻。

葛兆光在《唐诗过后是宋词》中,以开放的心态平等看待当代诗歌和 ,对二者的关系与现状有独到的认识和分析,指出文学需要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要给这个时代真诚的感动。

例 5:在本学期选读的两本书中,对你产生了较深影响的是《》,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这本书的现实意义。(5分)

通过规定考试的范围,利用考试的评价作用,我们引领学生尽可能地畅游书海,提升语文素养,超越应试藩篱。

我们需要分数,但综合评价学生。在现实的教学生态环境中,分数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都以此为评价的依据,那我们就给分数――综合评价了的分数。经小组同学评议、推荐,能在班级交流阅读心得的有分数,有阅读笔记记下自己阅读过程的有分数,发表习作的有分数,半期考、期考有分数,这些分数按比例相加,就是我们给出的分数。要得这样的高分数,死读书、读死书就行不通了。

边城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6月17日,第18周星期一,今天升旗仪式的主题是:首届校园读书节闭幕仪式及颁奖典礼。

这是一场迟到的闭幕式,原本5月27日闭幕,因为天公不作美、因为高考正当时,更因为读书节的成果是如此丰硕,以至于体重倍增而行动迟缓……

本届校园读书节以“幽幽书香伴我行”为主题,涉及“好书推介”、“阅读书目推荐”、“二月风现场作文大赛”、“我和书的故事主题班会”、“阅读之星评选”、“读书笔记展评”、“学习型教师评选”等诸多环节,持续了一个月时间,爱读书的同学多了,所读书籍的内容丰富了,书籍的格调提高了,整个校园读书的氛围浓厚了。这种变化令人欣慰,让人鼓舞!

我品读了本次读书节活动的一些优秀作品,无论是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都让我折服,我从中看到了附中的希望。

高一2班的刘俊华在阅读感言中写道:凡是用金钱能买到的,都不值得珍惜,而值得珍惜的都是无价可沽。而由读书获得的精神财富是唯一骄人的资本。读书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更是一种充满生机、勃发向上的生命精神。谁拥有了它,谁的生命之花便不会衰落。

高二20班的何婉滢在《读“边城”有感》中写道: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在小说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古代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是我在《边城》中最喜欢的句子。她用“美、清、凄”三个字,表达了自己最真切的体会。

高一8班的陈璋颖在现场作文《书香伴我成长》中写道:我在片片书香中悟出了“毅力”。奥地利短片小说巨匠“茨威格”说过:“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记着它的价格。”罗曼罗兰所写的《名人传》中最触及我心里深处的人物莫过于“贝多芬”了。他一生都在为自己的音乐而坚持着,他先是遭遇失恋,后是失明,再是失聪,他痛苦过、徘徊过,可这都没能让他倒下,而是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的壮志,若不是他这番屹立不倒的毅力和雄心,又怎能谱写出《命运》、《英雄》这般雄浑的乐章呢?

高二9班的郭丽珊在现场作文《我愿藏身书页间》中写道:书本已经翻开。我从《项羽本纪》中读到的霸王拉弓伏弩时四溢的霸气,读到了自己毫不掩饰的自信。在雨果的《悲惨世界》里,我读到了人民对黑暗的恐惧,对光明的渴望,读到了自己对“正义”这个词的的认识是多么的浅薄。从钱钟书的《围城》里,我读到了孙柔嘉的手段,读到了她对未来的向往,也读到了自己对生活的烦恼和无知。每次翻书,便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在书中,与我相遇。

合上手中的书本。离不了的,是书籍字里行间满溢的墨香;断不了的,是古今相连,中西碰撞的思想火花。拿起杯子,翻开另一本书。再次藏身书页间,再次遇见,未知的你。

我坚定地认为,学生的真正发展,希望在于阅读,附中的内涵发展,希望系于阅读。这几年,我忧心如焚,在许多场合反复强调读书的作用。读书可以静心、培养人的定力;读书可以增强人的理解力、思维力、想象力、提升人的眼力、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富有智慧。读书可以陶冶人格,使人变得优秀、高尚。

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接受诺奖答谢辞里说道:“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向人们道出了文学的终极价值。

在犬儒当道、物欲横流的汹涌激流中,读书人被视为傻瓜、呆子。可莫言的这句话让我们理直气壮:读书看似无用,一旦发生作用,力量可达千钧。

一本书的成本:相当于半张电影片、一个鸡腿汉堡、一次打车费、两斤肥肉、两份快餐,但其价值,并非物质可以估量……

我始终认为,读了一百本书的人和没有读书的人,存在着天壤之别,他们呼出的气息就是不一样。

任何一本书,只要打开它,我们便进入了一个与凡尘不一样的美轮美奂的世界:那里光芒万丈,那里流水潺潺,那里没有战争的硝烟,那里没有贫穷和争斗,那里没有可恶之恶,那里的空气充满芬芳,那里的果树四季挂果--果实累累,压弯了枝头……

翻开一本书,我们就是在和伟大的灵魂对话,唤醒我们本已存在但沉睡着的东西,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抗争。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答案全在其中。

回想20几年前读高中那阵,在新华书店和旧书摊里淘书的情景,那种无功而返的失落和柳暗花明的狂喜依然历历在目。学校门口有一个报刊亭,每当拿到新的一期《语文报》,那墨香沁人心脾,足以让人陶醉。

在附中的未来发展中,阅读将会被提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1、完善二师附中教师、学生必读书目和荐读书目;

2、优化图书馆和阅览室功能,建设班级图书角,尝试实现图书馆和图书角之间的直通车,更好地为全体师生提供阅读服务;

3、将阅读纳入各年级课程体系,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外阅读课程化,加大语文教学改革力度,提升阅读在语文教学的地位;

4、将阅读纳入学生评价体系。比如:各项涉及学生的奖励,尽可能以书籍作为奖品、将必读书目的阅读情况纳入学分制管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的评选,将读书列入评价要素之一;试行读书消过制度,学生违反学校相关规定,受记过、记大过等处分,撤销的前提是必须完成相应的读书量。

我渴望附中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种场景:同学们迎着朝阳、沐着晨曦,在紫荆树下,在细叶榕旁,在孔子园里,在先贤像前,手捧经典,陶醉其中,与大师对话,与圣贤交流。这才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

边城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一、创建读书角 营造书香世界

读书需要氛围,如果教室里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就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然而真正将书香气引进来,必须创建班级读书角。品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不断更新的图书才会使书香班级具有无限的活力和无穷的魅力,才能牢牢地抓紧学生的眼球。创建班级读书角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我采用不同的方法筹措图书:

(1)捐书:在创建图书角之初,我动员同学们每人带1-2本自己看过的喜欢的藏书,自愿捐给班级,这样就解决了初期的阅读困难。

(2)购书:同学们将自己喜欢的书目写下,经过我的审核后,由班级出资购买。如鲁迅《呐喊》、《雷雨》、沈从文《边城》、钱钟书《围城》、巴金《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这些书籍包含古今中外,有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高中部分)规定书目,也有近几年国外的畅销书。

(3)奖书:班级平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奖品除了奖状外,也可以是书籍。同学们将奖来的书籍自愿放在班级书柜中,供全班同学取阅。

(4) 订书:创建班级图书角,报刊也是必不可少的,阅报读杂志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5)留书:在高三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前,我动员学生们把图书角的书刊捐献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这样每一届高一的班级刚刚组建,就将拥有一笔不小的图书财富,而且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二、授之以渔 科学指导方法

方法是启迪智慧的一把金钥匙,阅读方法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阅读方法的指导功夫在课堂,每周我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培养与指导。常见的阅读方法有如下四种:

1.选读法

选读法是一种注重信息筛选的集约型阅读方法,常根据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书刊杂志的有关篇章或句段进行阅读,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具体有中心句查找法,关键句子搜寻法,段意归纳法等。我会选择《语文读本》中的一些文章,提出几个重要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到文本中查找信息,搜寻答案,以此集中学生阅读的注意力。

2.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选择重点句段或篇章,集中注意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深思熟虑地品味鉴赏。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我指导的精读内容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谋篇布局、思想主旨、艺术特色、艺术形象的价值意义和社会影响等,可以说精读的过程是最能体现阅读主体个性的部分。

3.浏览法

浏览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不发音,不辨读,不强调细节,不咬文嚼字,不转移注意,快速进行信息的编码与处理,最终促成信息的内化与运用。我指导学生以常见的各类报纸为切入点,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在班级里交流。

4.摘录批注法

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时根据个人的喜好与需要,将重点或精彩的词句段乃至全篇摘录、剪贴下来,归类整理,还可对阅读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圈点勾画,并将阅读过程中个人的灵感与体悟或是疑惑批注在文本的相关位置,以便日后翻阅与反思。我重在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圈点勾画的符号及其使用规则,了解眉批、旁批的方法。

三、搭建展示平台 分享阅读收获

班级读书角应该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表达,展示自己的才华,抒写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展示,学生的心灵得以升华,自信心得以增强。

1.创办班级手抄报

图文并茂的读物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就抓住这一特点,创办了班级手抄报,让学生通过图画、文字结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举办班级读书会

学期初,我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围绕“书海拾贝”、“ 我最喜欢的 ”、“好书推荐”等主题,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籍。期中和期末,我分别组织一次课外阅读心得、体会的交流会或座谈会,由学生评出优秀的摘记并加以适当的奖励。会上,同学们也可以将读书笔记配以优美的图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读书会上交流,来提高同学们阅读的兴致。

3.开展读后感评比

边城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 阅读 写作 语文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29-02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课堂如何适应改革的需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新课改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实施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实现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一、理论背景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3)思考、领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

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阅读,阅读量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它指导着我们课堂的方向,以及我们设计教学的方向。

(二)新课标的高考卷中,语言应用20分左右,默写6分,科技文、文言文、诗歌、现代文阅读一共占64分,作文60分。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重头戏。

从以上理论与数据可以看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施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就必须加强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生命,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不会写作,就谈不上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阅读与写作――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语文学科有它自己的独特性。它需要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共同完成的。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按“三步法”的结构来开展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开展。

1.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的阅读得以展示

课前环节用得好,是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每一堂课的期待度与兴趣度的。在课前这个环节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设计课前三分钟演讲,做到“课前三分钟――一周一主题”。主题设计有“时事评论”“古代诗词鉴赏”“哲理小故事”“现代散文诗歌欣赏”“歌词台词欣赏”“成语小故事”“名人警句”“历史典故”“中外名人故事”等,可以给每个主题设计一个标题。比如“时事评论”设计的标题有“关注天下,聚焦热点”(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中外名人故事”的标题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自牛顿名言“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会学生从名人经历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名言警句”设计的标题有“学会聆听”(让学生在哲理中领会道理)。 然后六到七人组成语文学习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主题。每天上课前用投影的形式展示,轮流演讲。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活动的效果虽然不能在考试中立刻体现出来,但是,它锻炼了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也给他们课后积极阅读、健康阅读提供了一个方向和范围。

2.课堂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用学生的精彩来彰显课堂的精彩

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在思想性与文学性上都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可是阅读是多元性的,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所以新课标也提出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倡导真实、自由、个性的人文精神。所以,要让学生认真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上《故都的秋》时,让学生针对五副秋景的画面写自己的感悟;上文言文《赤壁赋》时,让学生用现代的语言描绘课文夜游赤壁的画面;上诗歌《春江花月夜》时,让学生分段鉴赏诗歌,写感想与体会,等等。而且,让每位学生利用他们自己写作的这些感悟、体会等欣赏作品,通过小组评比推荐上台展示。这样,学生既可以用心去体会这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又能在写作上得到训练。在课堂上,同学们的这些精彩作品也可为课堂增色。例如,笔者上《春江花月夜》时,发现有学生是这么写对这首诗歌的初读的感受的:“当我读这首诗歌的时候,被瞬间带入到另一种情境,时间和空间的力量摄人心魄。宇宙无穷延伸,永无止境;岁月流逝不断,如不竭江水。而我细微如蚁,时间和空间变幻着,各种情感包围着我,此时,我感受到宇宙之无穷,又感到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节课,课堂浓浓的诗意是学生的文采、学生的智慧创造出来的。

语文教育是一门语言教育,所以应该“着意于精神,着力于语言”。在教学中,要在语言上下苦工夫,以语言为基点,进行讨究、鉴赏、体悟,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所以,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将人文精神贯注其中,强调反复诵读,要求学生注重对语言的体验与感受,在心灵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感受语言的境界,最后,通过自己的文字传达出来,学生才能体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也才能实现内化积累,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才能得以加强和提高,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3.课后训练――倡导自由写作,积极阅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仅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刘国正先生倡导的大语文教学观中也提到:“语文要想学好,还必须从课堂以外的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去学习。”所以,在课堂之外,我们可以设计几个板块,去加强阅读与写作的培养。

(1)美文感悟。要求每个学生一个星期摘抄一段喜欢的文段或者是诗歌。这些文段要求是一些能触动你的心灵的文字,或者能给你美的享受的文字。把它摘抄下来,写上自己的感悟或者是点评。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多阅读那些优美的文章,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并学会欣赏好的文章。

(2)随笔与周记。“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学生总是说试卷中的作文题不好,不但不好,而且还给他们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使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周记这一形式可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自己的喜怒哀乐,只要是心灵触动,就有感而发,这样学生就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只有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有深度,有新意,有自己的个性。学生也会在这样的练笔中创作出好的作品,也才会愿意创作作品。

这一做法让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释放,能极大地去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

(3)办班刊。创办班级刊物让学生的写作热情找到释放的出口,满足学生的创作需要。创办班级刊物时,取一个有意思的刊名,配上精美的插图,编好后印上几本,在班上传阅,给隔壁班级传阅,给自己的老师传阅,相互交流,活跃写作氛围,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至于文集,做法相似,文集的内容都是自己的作品,它可以是考场中灵感一来挥手写下的文章,可以是自己几经斟酌,精心构思的作文,也可以是生活学习中有感而发抒写的性情之笔,等等。期末,每个人有这么一本属于自己的文集,学生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作文的积极性自然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举办读书交流会。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在目前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越发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至养成习惯,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在寒暑假期间,可以列好书目,布置学生去读书,让学生在规定范围内有选择地去读。比如在上选修课《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去读《论语》,然后写读书笔记。在正式上课前,可以在班里搞了一个“我读《论语》”的读书交流会。通过读书交流,学生不仅分享了自己与别人的读书体会,而且能从经典名著中得到了生活的智慧,感受到经典的精神的力量。

(5)定时上好阅读课。让学生自己购买《读者》《青年文摘》《意林》《青年博览》以及文学名著等读物,建立好班级的图书角,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百家讲坛》《祝福》《哈姆雷特》《边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等大量的与课文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的影视作品和视频,这种广泛的阅读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关期刊更多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飞天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昌潍师专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昌潍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