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职教育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建设一支职业素质优良、业务水平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推进高职教育技术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应立足本校目前的师资状况,重点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强梯队建设,建立健全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着重培养年轻教师。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2.积极培养在校的优秀学生,发展潜在的青年教师队伍。
3.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内的科研和技术会议,使他们能够紧跟所在专业的技术发展,做到在教学中与时俱进。
4.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使他们能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5.学校高层应积极与行业专家、企业内资深员工联系,聘请他们为客座教师或邀请他们来校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进行从在校学习到实际工作的过渡。
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效教育,应特别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应该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走进相应的职业场所。只有在真正的或高度拟真的职业情境中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成为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有组织学生进入培训基地集中学习和联系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两种方式。
1.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进入培训基地集中学习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地操作,同时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应着力建设“课堂教学——课堂实验——培训基地实习”的一体化教学,加大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体系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只有在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的培养模式上有大的突破,才能彰显高职教育特色。虽然现在许多学校都有较好的硬件设备来支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但是很多老师却还是喜欢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粉笔一遍遍地在黑板上板书,用嘴一遍遍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每天一直在做着比较繁重的重复性工作。高职会计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以会计的语言和视角识别经济业务,并熟练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证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所以,教师的会计教学方案设计就应该围绕这项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目前,现代技术应用于会计教学方面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1学生方面
我们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所做的调查来看,尽管很多学生在课后都能对教材中的各种习题做解答,但是在进入会计技能实训环节后,无论是手工做账训练还是计算机做账训练,学生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识别经济业务和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往往很差,很多学生在实训末期,不能独立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两张最基本的财务报表,更不用说编制现金流量表。近年来,外购的仿真教学软件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大大增强了会计实践教学的职业性和仿真程度,但许多仿真教学软件的内容设计或过于复杂,或脱离实际,或业务形式单一,再加上高职学生普遍对会计准则缺乏深入的理解,很难将理论知识和经济活动实践很好的联系在一起,缺乏用会计语言和方法将现实经济生活中形形的经济业务信息加工成会计信息的能力。有的学生学了三年会计,毕业时大脑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学校学了些什么。招聘会上,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显得极其不自信,根本就谈不上“零距离”上岗。这些现象充分说明高职学生对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越来越难以达到教师期望,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越来越大,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1.2教师方面
1.2.1教师的应用能力缺乏,设备利用率不高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建立了会计专业的实训室,但真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计实训教学主要局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训练方面,而大量的涉及会计学原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方面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该机财务会计等),教师还是习惯在传统的教室里进行。究其原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改革还没有与现代教育技术很好的融合起来。教师对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不能充分地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1.2.2教学方法单一,仅局限于多媒体设施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建设配备多媒体教室,但是70%的会计专业教师在对多媒体设施的运用只停留在幻灯片放映的水平上,而会计教学所强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却没有很好实施。有的学校从教育软件开发商处购买了若干项仿真模拟会计教学软件,但是许多会计教师还是不习惯或不愿意将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训软件的训练设计相融合,以充分利用会计仿真教学软件上课,导致仿真会计教学软件被闲置。
1.2.3教学模式陈旧,依然沿用知识点灌输教学
虽然很多老师都认可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大部分教师早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通过粉笔黑板灌输如何做会计分录,而学生既没有对经济业务活动的感性认知,更谈不上真实的社会实践经历,无论教师怎样将会计实务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掌握会计技能的情况很难尽如人意。比如基础会计教师一般都在课堂上讲过“月末要在调节未达账项,检查记账差错的基础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知识,但笔者调查发现许多高职学生虽然学了三年会计类课程,从来没有在教材上见过真实(或仿真)的银行存款对账单是什么样子,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如果单位没有安排老财务人员辅导依然无法独立完成该项会计业务。这说明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下,高职学生其实很难快速掌握诸如此类的基本会计技能。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滞后的原因分析
2.1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财务会计工作成果是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对于一个普通企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信息,企业普遍对保护商业机密和财会信息的安全性有较高的敏感度,使得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的瓶颈问题难以解决,能够接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单位少、岗位少,即校外会计岗位实习很难满足会计技能训练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都把精力放在抓校内会计模拟实训上,支撑校内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是充足的对口的资金投入。经调研发现,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外部原因之一。有些学校因为资金短缺,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设施,导致学生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开课率较低,最终直接影响了这个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2.2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模式滞后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情况还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是否得当。很多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很不重视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讲,我国发展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的高职教育时间不长,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还不太成熟,建设进展也非常缓慢;从微观上来讲,学校没有对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对设施的专门管理,也是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迟缓的原因。如许多学校为节省培训经费,大都是依靠现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兼职对现代技术设备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与专业课教师的具体教学组织工作难以很好衔接,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
2.3缺乏有效的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
因为培训和考核都是相辅相成的,从来就没有无考核的培训,也没有无培训的考核。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既没有建立起关于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没有建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对学生会计技能实训成绩的评价体系。在调研“影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的主要困难”这一问题时,有52%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机制”。这就导致教师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问题上“懒于应对”或“得过且过”。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会计教学效果的途径
3.1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这就需要增加对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的资金投入。所谓硬件设施,就是指学校的校园网络系统、教学软件的开发系统以及还有其他各种培训系统、应用系统和信息的存储系统。而软件设施就是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和它的应用软件或者教育技术方法等等。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学校只注重于硬件设施,而忽视了软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必须要增加资金的投入,用以加强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
3.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
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下,应当让会计教师在吸收最新的会计职业教育理论成果的同时,还拥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和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自主开发新型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有计划的对会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一,学校可专门设立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心,有针对性的承担专业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二,组建一个高层的教授咨询团来解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三,定期举办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计专业课公开观摩活动。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重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3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
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情况还缺乏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教师往往只重视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更新,而忽视了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制定一套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会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体系尤为重要。有了科学的评价体系,便于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也便于对管理者的服务水平进行考核和督促。如利用评价体系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进行考核,还可以对会计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定期评选出优秀的会计教师来做榜样,鼓励其他教师积极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对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还可以积极开展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竞赛,评选出师生相对公认的会计教学模式,以激励引导其他老师。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如学校需要购置多少先进的现代技术硬件设备,这些设备能不能在会计教学中顺利的高频率使用,应当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之一。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应当围绕这一核心而设计,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4结语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化;体制机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关系正在改变,行业企业介入职业教育的体系正在形成。“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种“人才市场”导向的高职教育,就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明显市场化属性的高等教育类型。我们只有了解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市场化属性和市场化发展的规律,才能确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及机制。
一、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发展趋势
高职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和学科教育,它是培养就业型人才的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其提供的教育服务直接面向的是新的经济类型─知识经济形成的人才市场。市场经济的介入和法制化的管理模式,更加丰富了高职教育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高职教育也在知识经济的社会分工中,通过多样化、专门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
1.市场化属性的基本特征
市场化属性的基本特征就是资源配置与使用的完全社会化和市场化,市场化的目标不是仅仅形成市场,而是形成市场经济。没有市场经济为市场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可能得到发展。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和调节人们经济关系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体系。市场化将以资源配置的形式促进组织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促进组织追求价值和利润,促进组织采取一些手段和措施支持、激励和充分激发员工追求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组织中的个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2.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发展趋势
高职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逐步实施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办学目标,满足“学历教育”“就业教育”“个性教育”“休闲教育”“终身教育”“升学教育”等教育消费和教育市场的需求。同时,知识产业化必将促使教育和知识生产部门的市场化。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其发展的支撑点是人才,这就形成了人才有序竞争的市场。有竞争就有选择,有选择就有市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将面临人才供需变化的市场。高职院校要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只有通过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内部技术与管理的创新,调动教职员工追求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获得发展的最大资源和最佳的发展基础。
人类进入到知识经济的21世纪,教育不再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下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成为全社会公民对自己和社会的一种自觉责任。人们学习最终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社会、工作和物质生活的富裕,更重要的是为了精神生活的丰富、充实,为了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则成为了一种需要,教育则成为了一种服务。为了满足社会对教育服务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就要开发出不同的教育服务产品,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种教育消费市场的形成、教育服务产品的开发、教育服务产品竞争交换市场平台的建立,形成了知识经济下的高职教育市场。
二、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属性
高职教育是知识经济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产业,其“产品”具有广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它可以创造出比生产和维持自身高得多的价值,是推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运行的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产业。同时,它的产出又能为其他行业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做出贡献。
1.高职教育公益性市场化的特征
高职教育是一种具有市场化公益性的新型产业,它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注重人文精神世界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站在工业经济的角度分析,教育市场化属性的第一个方面,即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和物质生产的投入与产出的类同性,为教育的市场化提供了可能性;教育市场化属性的第二个方面,即生产者要素高低直接影响生产效率,教育的新发现、新发明、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则显示了教育市场化的必要性。站在知识经济的角度分析,教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改善、提高人的素质和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它具有与纯粹物质产品不同的价值,并且能够使物质产品大幅度增值。我们只有首先肯定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属性,解决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间存在距离的问题,才能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化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高职院校在确定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时,就必须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变化,根据区域及行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
2.高职教育的市场需求与供给
随着高职教育市场的不断拓展,高职教育供给的不断增加,高职教育需求已成为供求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高职教育供给是以高职教育需求为向导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以高职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客观依据,建立起一套适应“两个需求”的高职教育供给体系。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一定是一个选择性的教育,没有高考分数及刚性学制的限制,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志愿、能力结构、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经济的现状等因素,选择一所至多所高职院校,修学一段时间,获得相应的学分,申请相应的资格证书或学位证书,这就是一种市场化的需求。高职院校将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对课程进行市场化的设计,通过凝练课程的特性形成的文本资料,向学生和社会推介其课程,通过学生的购买来实现课程的价值,这就是高职教育的供给。
3.高职教育服务产品的商品特点
高职教育产品是教育设施设备、教育技术、教育内容和教学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可用于交换的服务性劳动产品,其主要特点:第一,无形性。高职教育产品是无形服务,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是凝结在具体的实物上,而是凝结在无形的服务中。消费者消费高职教育产品,是以掌握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情感为最终目标。第二,可度量性。高职教育产品可以度量,只是度量的标准和方式很难确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确立新的高职教育度量标准和方式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职教育服务产品的两个特点,说明它是可以交换、度量的一种服务性商品。
4.高职教育产品的商品性消费
高职教育产品的商品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接受高职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其自身发展和享受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学习服务消费的总和。高职教育服务产品的商品性特性,说明高职教育消费是社会总消费的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中重要的经济组成。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为了开发劳动者的体力、智力,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减少物质资料和劳务的消耗。高职教育产品的享受有利于消费者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培养高尚情操和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从而达到劳动力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目的。高职教育消费属于个人消费需要的范畴,它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前提,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产进一步分工和高度专业化的结果。
三、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要素
我们认清了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属性,才能在政府政策制定、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领域遵循市场化的规律,将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高职教育领域,鼓励高职院校之间和高职院校内部开展自由竞争,注重高校组织和高校组织内个人的自由选择,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渐突破政府垄断管理的模式,使市场化的管理成为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另一个重要力量。
1.政府职能体系的建设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高等教育市场化建设的成功范例,来论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日本高等教育在市场化的进程中,政府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政府把部分直接控制高等教育的权力交给了市场,但这仅仅不过是控制方式的变化,在失去直接控制能力的高等教育领域中政府转而加强间接控制的手段和力量:一是通过目标管理和效率评价监督和调控高等教育的运行状况。二是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规定高等教育的市场框架和特征。所有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都是在政府事先规划好的计划下进行,任何不符合政府意图的高等教育市场行为都将被取缔。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中,政府要转变职能,完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利用产业化的运作方式,把现有的教育资金、证券等各种投资手段运用于发展高职教育;利用教育资本市场,实行教育成本分担,组建高职教育产业集团,拓宽高职教育资金的筹措渠道。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让高职教育社会化,让高职教育按照市场导向进行市场化发展。
2.高职办学体制的创新
高职教育市场化的属性是高职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的基础,我们要将市场运行机制引入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建立校企间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由、竞争、合作等契约的合作形式,打破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垄断,建立以教育利益关系的市场化教育资源配置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政府、企业、学校联合,按照市场需求和功效原则办学。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提出了新一轮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就是立足于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平台,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办学机制创新目标。要实现“四合”“四共”的办学体制机制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就必须克服两个制约因素,一是校企的体制不同,制约着学校和企业在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二是校企的人事分配制度不同,制约着学校和企业人才共同使用和共同培养机制的建设。突破这两个制约因素,只有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通过校企由资金组成的董事会的管理模式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建立学校外部的股权分配制度和学校内部的岗位绩效人事分配制度,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真正地实现突破。
3.高职办学机制的创新
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教育的商业化和企业化,只是教育通过市场化逐步走向经营化,通过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行为,解决好学校发展中各方利益的关系。高职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在提高教育服务时,要将每门课程进行明码标价,包括课程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时、教学方式、施教条件、评价考核方式等一并公布于众,使课程成为学生或社会自主消费的基本单元。这种课程的市场化设计就会在高职院校内形成新的资源配置体系,形成新的高职办学机制。机制创新的最终目标是调动教师、企业专家和社会人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在高职院校内部要实现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建立和企业相接轨的人事管理制度,将育人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依据,建立动态的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聘机制,建立以岗位分析为起点、绩效考核为中心、薪酬分配为结果的考核机制,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有序流动。另一方面要将学校“事业性资产”转换为“经营性资产”,从而合理地支付学生顶岗实习工伤保险、企业兼职教师津贴补助、实训损耗补贴和专任教师企业技术服务的补贴等等,使企业和企业的兼职教师从参与人才培养中获得相应的利益,使校企合作育人的教学稳定持续的运行。因此,高职院校的一切管理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将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整个管理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形成市场化的育人环境。
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协调教育公益性与资本的寻利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成为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政府需要下放权利,但是不能转移或下放教育所担负的主导责任。我们必须以市场的精神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观念和制度的创新,从而促成一种新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同时,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人们将更重视高职教育的效率,将促使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高职教育市场化的趋势具有客观的必然性,首先,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高职教育的产出成果已经商品化、市场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只有按照市场规则办教育,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教育产品”,进而提高办学效益;其次,高职教育只有在市场化进程中才能繁荣和发展,随着价值规律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自然会促使高职教育部门不断创新办学体制和机制,增强实力,办出特色,提高教育产品的质量,占领教育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丽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5):22.
[2] 张斌贤,康绍芳.教育属性的新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29.
[3] 潘绍来.职业教育课程化服务模式与市场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66.
[4] 肖俊杰,谢安邦.日本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形式和启示[J].2010,(6):151.
[5] 全继刚.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市场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江苏高校,2009,(11):93.
[6] 图门吉日嘎勒.美国密苏里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解读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09,(3):51.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现代教育教学领域又浮现出了一种新型的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研究了它的主要特点以及它对高职实践教学的影响。得出了虚拟现实技术对高职教学改革的起积极推动作用的结论。同时也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14-02
一、引言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对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教育如何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把教学技术信息化数字资源和学习方式纳入高职学生的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地、切身实际地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各种形式,达到进行富有创意和身临其境的主动的学习。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责,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目前,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二、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实验实训设备单价高,随着设备的台数增加,购置的经费也需增加。而且每次使用的设备成本也较大;(二)实验设备更新速度相对滞后于技术更新的速度。如果按照当前技术更新的速度同步进行实验设备的更新,投入将非常巨大,造成的浪费也将是非常巨大;(三)由于学生练习造成的实验故障等原因,容易导致设备非正常损耗;(四)一些实验对没有操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些都是目前高职实践教育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实践教学整体优化,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实践教学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相对于教育技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为了突出“现代”二字,以便更多地注意探索一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要素,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性,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继多媒体教学出现之后,现代教育教学领域又浮现出了一种新型的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虚拟现实技术综合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多传感器技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并能够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创建了一种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虚拟现实技术曾与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被看作是教学领域的三大创新技术。在国外,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新的教学技术,不可避免的将对高职教学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技术有以下特点:1、多感知性。一般的计算机只能提供学生二维视觉、听觉信息,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给学生三维视觉、立体听觉、触觉、力觉、甚至味觉、嗅觉信息。理想的虚拟现实可以提供给学生在物理现实世界能够获得的所有感知觉信息;2、沉浸性。如前所述,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给学生全方位感知觉信息,会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钱学森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将虚拟现实技术称之为灵境技术。而北京大学的朱照宣等则认为,将虚拟现实技术称之为临境技术更为贴切;3、交互性。在虚拟环境之中,学生不是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作为主动的参与者投身其中。比如,在虚拟飞行器中进行飞行训练的飞行员就是通过信息反馈机制与周围的虚拟环境相互作用的。可以认为,这种交互性使虚拟现实成为人类认识与实践的新领域。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优势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各种虚拟实验室,拥有传统实验室难以比拟的优势。我们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的视角来看,较之传统“能耗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熵增较小的“绿色技术”。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短期的需求,而且使人类长期的需求——环境、资源等方面也得到较好的满足。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实验室,其“设备”与“部件”都是虚拟的,可以根据随时生成新的设备。教学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使实践训练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同时,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包括体育技能、汽车驾驶技能、果树栽培技能、电器维修技能等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由于虚拟的训练系统无任何危险,学生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规避风险,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种危险的实验,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彻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大到宇宙天体,小至原子粒子,学生都可以进入这些物体的内部进行观察。一些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观察的变化过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学生观察。目前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相信都能得到解决。
(三)虚拟现实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虚拟现实实现人临场化,参与者与虚拟环境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由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代之以由学习者通过自身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得到知识、技能的新型学习方式。虚拟现实教学不但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还允许学生出错时.自行了解错误的根源和后果,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式的学习风格和策略,以及高层次的思维技能。
职业技术教育传授技能的过程,很多内容和技术需要情景化,实时化的教学手段来完成,通过亲身经历能加速这一过程和巩固所传授的知识。亲身去经历、亲身去感受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主动地去交互与被动的灌输,有本质的差别。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特殊要求。
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中去。虚拟现实教学不受空间位置的限制,可让师生共处于一个虚拟空间。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培养学生协同工作的意识,使学生具备适应大系统工作的能力。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对高职教育有着无比强大的推动作用。
四、虚拟现实技术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和采取的对策
(一)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分析
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刀,虚拟现实技术也不例外。较之传统“能耗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熵增较小的“绿色技术”。但是,“从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来看,信息作为使组织有序是相对的,信息作为熵增或成为污染、垃圾是绝对的。”由于虚拟现实技术也必然会引起熵增,所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1、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所产生的电子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呈日益加重的趋势;2、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再大,它也是现实交往的补充,不能成为全部。一些学生沉溺于虚拟网络交往,不仅会弱化现实社会的交往能力,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3、虚拟现实技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认识与实践能力,但是也使学生无需运用想象力来沟通现实与自身体验之间的鸿沟。从而导致想象力退化。
(二)采取的对策
尽管虚拟现实技术对高职教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轻视。1、虚拟现实技术只是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虚拟现实技术虽能对设备结构部件进行虚拟仿真,但鉴于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状况,虚拟教学系统不太适合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实践。虚拟化的结构部件不能对真实结构做到完全模拟,因此,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并不能完全代替专业现场实践教学;2、虚拟教学系统容易使学生对危险操作忽视。如果学生在虚拟学习系统中进行了多次的实训后,他们可能会产生两种不良习惯:(1)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注意技能技术操作的各种不良后果;(2)沉迷于虚拟教学环境中,对现实工作中的技能操作不感兴趣。所以,在设计虚拟学习系统时,需要加入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提示。或者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不良操作的后果。在教学组织上,需要尽可能采用“熟练的虚拟训练+实际的动手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总之,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可有效解决实践教学需要与实物教学投资成本大之间的矛盾,同时对专业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可以进行有效地变革。但也应注意,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并不能完全替代现场实践教学,而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开创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五、结束语
回顾教育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教育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教育技术手段的变革都起了很大重要的作用。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整个教育领域将要发生一场意义十分重大的、影响十分深远的变革,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深刻的认识。应该看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毛牧然,陈凡.论网络技术的价值二重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马晓阳.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6).
\[3\]姜凌.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616(12).
\[4\]赵士滨,肖鹏.虚拟现实应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9).
\[5\]支卫兵.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高职实践教学的影响\[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关键词】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培养高职生在道德、人文和科技的素养得到协调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教育提升素质教育内涵的选项
进入本世纪,新技术与新领域不断增多,其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冲击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社会与经济也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与转型。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原有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改革,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秀。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内容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营造职业环境氛围,按社会需求与标准组织实习教学,注重职业素质培养。贴近专业,走进学科建设;通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二)现代教育技术是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内涵的路径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0]2号明确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载体。要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是如何提升高职教育提升素质教育内涵,只有正确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这个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它在哪些方面促进了素质教育内涵提升。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发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说明了现代教育技术既具有双重性即理论性与实践性。理论性体现在如何将现代教育理论,如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各种流派学习理论综合应用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范畴;实践性体现在使高职教育更加适应以市场为导向、技能培养为目标、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与教学向模块化、多样化、社会化、产学研结合化发展,这正是应了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高职课堂教学要对传统模式中不适应培养目标的内容摒弃,变革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变革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先进的教育手段作为指导才能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正是这种先进教育手段的选项之一。
二、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内涵
(一)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应承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为学习主体建造发挥创造性潜力的教与学环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跨入2013年,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全新的学习方式席卷而来,教学模式产生变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倒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在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解决问题――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引导者。今天云技术、校园WIFI、移动互联网、3G、4G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M-Learning)成为现实,学生已经可以不走进实体的课堂,学到渴求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导致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会便得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素质。数字化校园网,提供了各科的精品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优秀的教师进行学习,而摒弃不喜欢的老师。云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高度交互的图形化界面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为高职学生创建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实训环境。新型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把精力放在课程改革上,放在了如何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更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问题探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举措,使得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内涵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二)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也应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方法改造自我
那些还应用多媒体教学,一届又一届播放着同一PPT的教师,(尽管现代教育技术给这类教师带来了方便)他们是绝对不会对提升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的内涵起提升作用。必须要让教师从那些类似于天天说相同段子的教学模式,转为学生身边的获取知识的贴身辅导员角色。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必然使得以培养社会建设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发展成学校与企业无边界,学生与员工无边界,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无边界,学生与教师无边界的阶段,师生的职业能力都将会得到良好的提升。
所以,当目标与方法确定以后,人的因素是决定的因素高职院校要提升素质教育的内涵,一定要培养一支培训与引进、联合与合作相结合的专业学科教师群、他们与MOOCs课程设计、技术制作人员一起构建成强有力的团队,而这个团队的理论支撑是现代教育技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Z].教高[2000]2号
[2]程红兵,刘民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应以内涵为本[J].中国教育报20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