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与人类课程论文

化学与人类课程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与人类课程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与人类课程论文

化学与人类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 特点 案例设计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中心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共同成为当代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构成了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①。化学学科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有紧密联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化学现象、总结化学经验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不断模拟和探索实验才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笔者认为,了解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是更好地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根据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化学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本文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所具备的特点。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1.1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习到的化学突破书本和试卷的限制,从理论走向实际,成为有用的化学。作为基础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就是能够“通过化学实验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一方面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②。

1.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遵循新课标的要求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安全性和无污染性。注重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从而不断进行探索和发现;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获得知识、开发自己的思维,还能保障自身的安全;重视化学实验的无污染性突出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些化学试剂是存在一定的污染性的,如果做完实验之后将实验器具等乱丢弃就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能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的危害。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的。

1.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凸显探究性的特点

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是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塑造良好的创新意识与科学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的传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是整个实验的操作者,学生只是围观教师的整个操作过程,对整个实验的过程和其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很少进行思考和分析,而在自己动手操作时也只是简单模仿,目的是获得与教师一样的实验结果。这种单纯模仿和重复的过程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凸显探究性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1.4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强化应用性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有紧密联系。但是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仅仅是被当做巩固“双基”的手段和工具,其应用性基本上是被忽视的,这就导致学生认为化学实验仅仅是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定理验证和假设的,造成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因此,《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强化化学实验的应用性,将化学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产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并积极参加化学实验,从中获益提高。”

2.高中化学实验案例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在设计时要注重突出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应用性及密切联系生活等特点,从而使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以设计“CuSO■和NH■・H■O的配合实验”介绍配合物的性质及其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通过简单的实验仪器比较CuSO■・5H■O固体、CuSO■固体分别与氨水溶液培养产率的高低,比较Cl、H■O与Cu■的配合能力的强弱,测定CuSO■溶液和氨水溶液配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许多物质都能够与CuSO■配合,而且反应过程也是比较明显的,易于学生观察反应现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让他们在掌握科学知识和试验技能的同时能够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探究该实验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注释:

①白春礼.中国化学的发展与展望[J].大学化学,2000(4).

②吴琦.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实验的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参考文献:

[1]白春礼.中国化学的发展与展望[J].大学化学,2000(4).

[2]吴琦.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实验的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化学与人类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管理学学科半衰期研究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梨研究动态 试论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范式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知识竞争力研究现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体育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化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研究河北高校科研论文 国内焦虑症文献计量学研究 基于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探讨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心理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独立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 当代针刺临床优势病种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主题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世界苹果研究态势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栀子研究领域全景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我国酸枣研究现状 国内钠离子通道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学习倦怠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Scopus数据库简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6,04:524.

[3]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2017-Global Press Release[EB/OL].2016,11,30,http:///student-info/university-news/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2017-global-press-release.

[4]南,马春晖,周晓丽,滕蔓.食品科学研究现状、热点与交叉学科竞争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OL].

化学与人类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科学 健康教育 专业建设方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44-02

生物科学代表着21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是孕育关键性突破的学科之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科学,它以培养基础性,研究性人才为主。海南医学院是一个地方性本科医学院校,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学校本身的发展,我校于2009年开设了生物科学专业,学制四年,同时,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将生物科学专业设定为健康教育方向。

在专业开设之初,我们通过对一些院校的调研后发现,多数学校的生物科学专业普遍存在着没有明确的学科定位,专业设置雷同,没有具体的研究方向和针对性等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以理论课教学为主,缺少实验教学和专业实践。这种不顾自身特色和条件,追求时髦,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的办学,既保证不了教学质量,扩大不了办学规模,又不能办出其自身特色,也极大的浪费了教育资源。

本文在总结以上专业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分析国内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建设与就业市场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我校在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期为医学类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提供发展思路。

1 明确学科定位

在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与生命科学有关的专业主要有三个: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许多学校都设置有其中的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该类专业。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中应使这三类专业有所区别。生物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科学,它以培养基础性,研究性人才为主;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是侧重理科,理工管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而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研究中侧重于后期产品处理的部分,是侧重工科,理工管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仍以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为主。这一分类特点决定了生物科学是基础性学科,其他两门应用性学科是在其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发展出来的。

生物科学包括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育种技术等几乎所有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学科,同时又与化学,化学工程学,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生物学领域之外的尖端基础学科相结合,从而形成一门多科学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因而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经常面临哪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应该优先掌握的困惑;而作为教师也经常需要考虑哪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应该优先重点向学生讲授,如何培养出适应时展,紧随世界潮流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在一般综合性大学中,这个专业的人才是以研究性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的,在一般本科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办学总体思路是:“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立足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办出特色,面向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主战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生物科学人才”。

海南医学院是地方性医学院校,其办学宗旨是为地方培养实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生物科学专业建设不能像综合性大学一样,而应该从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入手,在专业方向上选择由生物科学衍生的相关实用技术性方向,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技术型人才。从应用的角度来认识,生物科学是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提供服务的一门学科。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科学可行的教育体系,科研体系和管理体系。目前这三个体系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有如下几个方面:(1)生物化工与材料;(2)环境与环境生态;(3)农业生物技术;(4)生物医学医药工程;(5)食品生物技术;(6)能源生物技术;(7)生物制药;(8)基础生物技术;(9)生物工程技术仿生;(10)生物战剂及其防御;(11)生物检测检验技术。从以上专业方向发展分析,适合医学院校生物科学应用技术型的专业方向有生物医学医药工程、生物制药和生物检测检验技术。其中适合我校生物科学发展方向的是生物检验检测。

综合以上分析,我校的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专业,是理工管结合,以理为主的新兴复合型专业。通过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能在工业,医药,食品,环保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检验检测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完善课程体系设计

2.1 扩大基础课教学,增加选修课比例,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调整课程结构是课程体系优化的前提。基础课程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宽的适应性,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增强毕业后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为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同时根据生物科学毕业生去向和我校的学分管理制度,我们在构建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大量增设选修课,主要涉及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化学,生物技术制药,微生物检验等。通过增设选修课,可以增加专业基础知识,加强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拓宽专业口径,使学生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2.2 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改革课程结构的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大纲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编好教学大纲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对规范课程教学和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课程内容的改革要从教学大纲着手,通过调查,研究和讨论,对每门课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大纲强调突出重点,难点,加强了实践环节,强调实验,实习基本技能的掌握。细化各章内容,明确课程交叉内容所属,例如基本原理部分前面课程已讲授,后面应用的课程时就不再细讲,确保课程内容不重复,实验内容不雷同。

2.3 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教学需要培养和引进理工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经费和学院的支持下,加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老师在教学及科研方面能力的提升。对年轻教师特别是非生物背景的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建议全体在岗教师加速知识结构调整和知识更新。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该学科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4 加强实习及毕业环节教学体系的建设

进行素质教育是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观念,提高学生的素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潜能,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实习及毕业教学环节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制定生产实习的动态监控措施及成绩评定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搞好评价工作的基础,它不仅是对生产实习进行评价的依据,而且会对实习教学环节中的各项工作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因此,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实习教学的水平及其效果,而且还应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上述原则,我们设计了生产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修改,制订了详细而具体的生产实纲。摒弃了传统的提纲式指导大纲,改为具体的以车间或工段为单位的实习要求内容和指导,让学生充分明确实习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可起到督促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

(2)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以表格形式,要求本科毕业论文之前,充分明确该课题的背景、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工作进度和技术指标等内容,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公开的,正规的开题报告,给该专业的师生提供了一次较好的学术交流机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活跃学术气氛,全面提升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此同时,我们还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批改方案,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蔡婀娜,李夏兰,陈宏文.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教改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0(4):48-50.

[3] 刘斌,吴茜茜,吴克,等.开放实验室培养生物工程学生能力[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4):12-13.

[4] 吴克,蔡敬民,张洁,等.生物工程学科发展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生物学杂志,1999,16(5):35-36.

[5] 赵晴.加强课程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1(6):75-78.

[6] 周满生.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若干动向和趋势[J].比较教育,1999(6):17-21.

[7] 林连兵,陈朝银,余旭亚,等.把课程教育融于网络教学之中[C]//发展与探索.2001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8] 余旭亚,林连兵,李涛,等.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M]//发展与探索―― 2001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化学与人类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文/全坤鹏

摘 要:化学是九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门课,在这一学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感触。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方法;主体;探究;创新

我是第二次教初中化学,各方面经验还有很多不足,这是我对自己以前的教学进行的一些反思。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促使学生超前思维,形成向教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态势,把教师的“授”让给学生“讲”,教师来评,使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激活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意识要进一步转变。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探究教学方法,以课本上的化学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而化学更是一门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人的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化学,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可看成是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化学史。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可用如下形式进行课外化学实验活动:一是组织实验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研究实验教学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撰写小论文、编辑实验资料等;二是开展化学游戏,寓实验于娱乐之中,定期举办化学晚会,开展化学游戏活动,通过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统一以适合中学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培养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妙,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化学与人类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人学;体育改革;学校

论文摘要:本文从人学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学校体育改革与人的内在关系,并从人性思想和入学干预进行全面审视,提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并向人文教育升华。

前言

所谓人学,是关于人的本质、价值、需要及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关系学说的总和,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现实基础和出发点去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成就人的思维方式和主体性实践价值哲学…。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和体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人的发展,随着1995年世界发展首脑会议发出的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值体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于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的改变,而“以人为本”是人学的核心理念,反映在教育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承认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第二,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发展人的社会性,实现均衡发展。第三,自由与创造,没有它就无法奢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时代所需的“完人”。

一、学校体育改革欠缺人性思想的关照

1.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们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人本观的同时必须建立自己的人本观:以人为本,注重个人的权利和发展,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成就入,一切从人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人的需要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在教育中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它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因而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2.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重理轻文”的现状

科学如果失掉人文的内核,就如人类学家所说的,会变成“没有灵魂的技术昌盛”。人类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推动自身的进步,但是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出现偏差,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书”而不育“人”,满足于技术的灌输说教和技能的进步,忽视对学生内在精神的教育和人文关怀。这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教育方式,其育人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要真正实现教育的有效性,教学就耍回归到其自身的出发点,以人为本,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利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他律到自律的重要转变。

3.学校体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过程既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也是教育对象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教育者的教育只有通过教育对象的主观积极活动,尤其是自我教育才能的发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过去的体育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漠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个性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错误的认为教育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随意改造,没有考虑到作为个体的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形成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终身教育”、“个性化学习”的今天,我们应该明白学生才是主体,不应该再把学生当作雕塑的对象而按照雕塑者的主观意志进行雕塑。

4.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改革与以学生为基点

体育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对象是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它包括-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和进行体育课程评价。

4.1 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过去我们对教师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学生体育课成绩的高低,现在我们不仅限于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和他的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否,而是看他是否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快乐。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了解一定的体育知识,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态度和团队精神。所以我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局限于校内,而且要延伸到校外。

4.2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过去我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主要是看体育课成绩的高低。现在我们不仅要看体育课成绩的高低,还要看掌握了多少体育知识,是否养成了体育锻炼意识和掌握了多少体育技能。

4.3 体育课程的评价

我们对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价,就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价考核标准以每个学生的个体水平为基点,看其进步了多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挖掘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力。这样我们对学生做出共性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使学生掌握了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养成了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学校体育改革的人学干预

“只有当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时,人才能在实践上按人的方式同物发生关系”。学校体育工作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工作的且的是让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过去传统的学校体育虽然在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时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它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的目标和要求。基础教育追求升学率,使学生以身体为本钱,健康为代价,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所以,我们在思想上和实践中都必须明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指导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都获得和谐发展。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2.学校体育教育向人文教育升华

“人文”这个词源于《易·贲》中“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一化成天下。”《辞海》中的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经常用到的词语是“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等。人文主义最早是指促进个人才能发展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发展制度,而现代社会提倡的人文主义主要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教育,主要是让他们学会正确的对待自己和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共事,培养对群众和社会的责任感并学会做人,使自己的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文明礼貌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得以提高。美国学者博伊呼吁“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和教育精神,学校和教师应在每一节课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体育不仅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而且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威部分,必须时刻把握好教育的旗帜方向。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的教育,即培养完善的人格,并使其身心和谐发展。人文教育不仅是一种铸造人文精神的教育,而且是一种人性教育,是把“自然人“变为“现代人”的教育,是以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教育人,并使其灵魂得到进化,情感得到陶冶,品格得到完善,心智得到充实。

三、结论

1.学校体育改革要“以人为本”

在人学视野下学校体育改革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2.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方式和评价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仅要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快乐,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了解一定的体育知识,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态度和团队精神,而且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他律到自律的重要转变。

3.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摈弃过去的传统观念,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都获得和谐发展。

4.学校体育教育要向人文教育升华

学校体育教育不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和教育精神,学校和教师应在每一节课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教育学生,使其灵魂得到进化,情感得到陶冶,品格得到完善,心智得到充实。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完人”。

参考文献:

[1]韩庆祥。邹诗鹏.入学[H].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米德,代沟[H],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6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H]北京:人民出版j生,1979:124.

[4]入学——A的问题的当代阐释[H].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18.

[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6]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H].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