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

一、概述微课

对于许多现代教师而言,微课是一个相当熟悉的概念,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能够分割课堂教学内容,将教学时间控制在不超过10分钟,凸显出知识要点和重点,让学生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具体,微课不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若学生对微课内容存在疑问,或者没有完全掌握,可以再次播放视频,巩固知识内容,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复习教学内容。

二、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化抽象为具体,克服知识难点和重点

化学学科具有大量的抽象概念,包括构成物质的离子、分子等等,但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上很少接触这些东西,难以有深层次的认知,仅仅单纯背诵该知识点。而适当引入微课,就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在短期内通过微视频将离子、分子以及原子不断放大,将这三种微粒的组成与结构特征向学生展示。此外,还有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微课来解决。

(二)微课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实验方式

相信大家都知道,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危险性,由于许多化学物质放在一起极易出现化学反应,造成爆炸事故或者其他的危险事故发生。化学实验的不成功,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化学药品以及不合理地使用化学仪器。但是要想学习化学,化学实验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化学知识的呈现离不开化学实验。在该情况下,可以利用微课来有效解决。比如: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时,教师可以使用赤磷对附近空气的成分进行检测,但我们都明白燃烧赤磷会导致五氧化二磷出现,这是一种具有较强腐蚀性的酸性氧化物。结合基本的常识能够发现,必须要尽可能防止触碰或吸入较强腐蚀性的物质,否则容易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这种排放有毒气体的实验就难以在课堂上向每个学生展示,所以应用微课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替代作用。

三、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运用微课打破化学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化学属于微观科学,具有一定的不可触摸性及抽象性,正是如此,化学仿佛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学生都不敢揭开。因为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是十分好奇的,所以往往会出现矛盾的心理。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要合理运用学生的该心理,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讲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准确的微粒观,尽管通过肉眼是不能看见氧分子,用手也不能摸到氧分子,但可以依靠氧气来生存,其与我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有些学生很有可能会质疑氧分子与氢分子组成水分子的概念,教师在这时需要运用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水通电后分解氧分子与氢分子的整个过程,使他们能够亲自观看到其变化的神奇魅力,而且加深其在大脑中的记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充分发挥出微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作用。在课堂结束后若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讨论该问题。

(二)运用微课演示危险性高的实验

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是化学实验,所以其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科学,实验必须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只有具备各项条件才能够做好实验,并且实验过程是存在危险因素的。有些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这就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理解和认识化学反应的概念主要来自于化学实验,所以高危险性的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微课就能够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拍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微视频,仔细记录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观察。比如:使用酸碱指示剂对物质的酸碱指数进行验证时,因为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只要与人体皮肤发生接触,极易导致重大的伤害。若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将各种类型酸碱发出的声音模拟出来,势必会给学生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早是在美国出现的,最近几年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能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接受学习,这样有助于促使所有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大大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前运用网络媒介将微课视频,使学生提前进行观看。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微课视频正确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比如:讲解“氧气”时,教师在课前可以使用软件camtasiastudio7.1制作微课视频,从而将微课视频在微信平台上,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觉观看。为了可以对学生微课视频观看效果进行检验,教师在微课视频最后可以增加三道练习题:其一,什么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其二,什么是氧气的物理性质?其三,氧气的用途有哪些?学生将这些作业完成后,可以将答案以微信评论的方式来上传,并且教师也能及时认真审阅,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具体情况。在学生将微课视频观看完后,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够围绕微课视频以及课本内容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大量的教学实践显示,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预期制定的教学目标,所以这种微课应用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四)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

微课具有的优势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一些内容简单的学科时,学生能够在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但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学生无法完成自主学习,而微课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比如:讲解“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时,教师难以为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复杂的实验过程,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展示金原子受到a粒子的影响,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典型的卢瑟福实验,并且教师可以在播放视频的同时讲解知识。该化学知识是难点,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无法将化学实验原理完全渗透,所以教师可以在微信或者QQ上将实验视频发送给每个学生,使其可以在课后复习时重复观看此视频,正确认识实验的化学原理和内容。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于这一堂课,我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构思:

一、悬念式实验引入课题,点明“物理学研究什么?”(5分钟)

开场白: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做几个小实验.

演示:

(1)手抓粉笔,松开手,粉笔落下.问:粉笔为什么不往天上去而要往地下掉呢?

(2)手拿平面镜,正对某一学生.这里面的像是谁?为什么镜子里会出现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像呢?

(3)手扇扇子.今天天气热,扇扇子有何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4)出示电铃,接通电源,电铃发声.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因为他们以前也许从未想过“为什么?”当然也不要求学生回答.但可问学生:这些现象分别属于哪一类物理现象(大部分学生能答出)?接着自然地导入课题:(板书)物理学研究什么?(力、热、光、电)

为巩固知识,我接着打出四张幻灯片:(1)杠杆撬石头;(2)水中倒影;(3)烫瘪了的乒乓球;(4)雷电现象.进一步问学生:这各属于哪一类物理现象?

二、趣味性实验深化主题,说明“为什么要学物理?”(20分钟)

“为什么要学物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1.物理是有趣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设计了四个趣味实验:(1)杯子“倒”提水;(2)“巧”打鸡蛋;(3)冷水“烧”开水;(4)室内“雷电现象”.对于这四个实验,(2)和(3)是教材上有的,(1)和(4)是我补充的,不过我给每个实验都取了个新奇的名子.将“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改名为“杯子‘倒’提水”,将“惯性演示实验”改名为“‘巧’打鸡蛋”,将“冷水使热水沸腾的实验”改名为“冷水‘烧’开水”,将“感应起电现象”改名为“室内雷电现象”.这样做为的是很快抓住学生心理,造成一种神秘而紧张的课堂气氛.然后老师魔术般地完成演示实验,使新课达到,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必然大增,可趁学生余味未尽之时问学生:物理有不有趣?然后板书论点:物理是有趣的.

过渡:有趣“吃”不得,我们之所以要学物理不仅因为它是有趣的,更重要的在于——(板书)

2.物理是有用的

举例说明:我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中都离不开物理.

(1)吃饭用筷子(外国人不会用)——要用物理;假设没有摩擦力,你将寸步难行.

(2)假设停了电,工厂停工,电影、电视看不到,也用不上电风扇、电冰箱、洗衣机,多不方便.

(3)假设没有物理,哪来今天的电脑、电话?哪来今天的原子弹、氢弹?人类又怎能登上月球?人造卫星又怎能上天?

(4)演示实验:将一个放大镜放在眼前,让学生看到老师放大的眼睛.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放大镜.你还知道它有哪些用途吗?照相机需要它,幻灯机、电影机、望远镜、显微镜需要它,你爷爷、奶奶用的老花镜就是它!

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事例,辅之以简短、明快而富有气势的语言,使学生确信——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进一步提出:那么,要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板书)

三、小故事与实验相结合,启发“怎样才能学好物理?”(15分钟)

“怎样才能学好物理”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先用小故事导入:

小故事: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通过实验发现摆的等时性.

演示:单摆的等时性

板书:1.重视观察和实验

小故事: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思考推理万有引力.

板书:2.勤于思考,注重理解

学物理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在于知道“为什么”?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板书:3.重视应用知识

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后人应用它制成了古老的钟表.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利用它成功地解释了月球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的原因,也是人造卫星发射的理论依据.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利用它才有了今天的电气化.

学生学了物理以后,要能利用它解释身边的有关现象,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小结:物理并不难学,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物理一定能学好.

物理学好了,会使你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越来越可爱!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时代性强

在初中的教学中,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几乎不变的,如历史课程、地理课程和生物课程等,这些课程的教育相对比较保守一些,但是与此不同的是政治课堂教学的时代性非常强,因为政治课堂教学不仅是弘扬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华美德和优秀传统,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对当下国家的政策进行解读和普及。国家的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而变化的,这样一来国家才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要求进行政策改革,才能跟上社会和国际的步伐,国家才能发展。在政治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与时代保持紧密的联系,教育学生形成比较先进的思想和认识。

2.论性强

在初中的教育中,理科教学大多比较注重实践的教育,需要动手和观察等,而政治课程是一门文科类型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政治课程的学习中理论是大于实践的。新的国家政策颁布时,政治课程就扮演了传播政策思想的传播者,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对国家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使得国家政策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大多都是一个理论的过程,并且在解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述的规范性,所以说,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思想落后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思想落后的现象,一些老师在传授政治知识时,并不考虑教学的效果,只是强调初中政治课本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教学中一味给学生灌输内容,并且只是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教师这种封闭落后的教学思想,与当下的新课改教学思路是相悖的,不仅不利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容易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倦心理,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政治课程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在落后的教学思想中,初中教育普遍注重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教育,而对于政治教育,则没有给予基本的重视。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只是对政治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讲述一遍,课堂效率非常低,而临近考试的时候,又要求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拿高分。在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没有足够的重视去传授政治课程内容,即使学生拿到了高分,也没有达到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

3.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在当今初中的政治教学质量不高的最大原因就是政治课堂教学的方法存在问题,许多老师和学生对于政治课程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觉得政治课程不用太深理解,只是一些重点能够记住就行。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普遍使用灌输的方式和督促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达到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还容易使得政治教学变得越来越乏味,课堂教学效率不升反降。

4.学生学习态度存在问题

初中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政治课程又不是主干课程,因此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重视主干课程,忽视其它课程的现象。但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过于忽视政治课程就是学生的一种错误态度,学生给予政治课程的学习和复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样的学习态度使得政治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国家政策的普及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三、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途径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想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先要保证教学的教师具有比较高的自身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初中教育中,教师是传道授业的重要传播者和教育载体,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否合格是对学生的一个交代,也是对教育的负责。要想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要经常进行专业进修,提高文化素质,在教育中还要完善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兴趣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政治课程有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兴趣,使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改变一些教学方式,或者是在宣传一些政治思想时,可以列举一些大家熟知的事件,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教学的内容,学习起来更加容易一些。

3.改善教学方式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并且教学效果也不是很高,要想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水平,务必要改善教学方式。在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多采用一些生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如说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等,还可以在学生之间举行辩论赛和演讲比赛,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虽然初中政治教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科目,但是并不是说初中政治教学是可以完全脱离实践的,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最好的方式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任何一种理论的得来都是由我们日常生活中领悟的,脱离实践的理论是没有价值的,而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初中政治的教学中,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反过来,实践又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四、结语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前缺乏互动,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深沉。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搞好课堂互动,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获得阶段性的进步。其实,在互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会被凸显出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只要学生的学习动力十足,学习兴趣高涨,就不怕学生在课堂生表现不够积极,在学习上取得不了进步。以在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文成公主入藏”为例,笔者在传授这节知识点时,就在课堂上举行了一次关于文成公主入藏的话剧表演。在这次话剧筹备过程中,笔者会注意引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此次话剧活动当中来。有的学生喜欢话剧表演,笔者就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去台上表演;而有的学生对表演不敢兴趣,笔者就让他做些幕后工作,参与筹备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这部话剧圆满地完成了演出,学生在话剧中一方面对历史知识有所掌握,另一方面则意识到了参与的重要性、集体的力量,在互动演出中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二、发散学生思维,注入情感教学

学史能够明智,初中历史课程其实可以让学生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并且让学生做到古为今用、为我所用。要学习好初中历史知识,则少不了跟实际联系起来,也少不了将各种社会问题和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情感有机地融合起来。教师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把历史给予我们的启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辐射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然后在课堂教学上把书本上的历史知识点跟当前现实中的时事等社会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基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教材中的每一个历史事件之内涵与本质,让学生养成把历史跟日常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优秀习惯。教师只要做到了上述几点,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历史的真谛、科学合理地分析每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比如,在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西方历史,而这些历史都需要我们每一位学生铭记在心的,并且要时刻牢记这条“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古训,同时也要明白“发展是硬道理“之具有历史意义的启发。又如,在传授文化史的过程中,教师则可加强情感教学,采用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史料,将其作出精彩的PPT课件,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与讲解,使得学生可以深刻地感悟到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提升其爱国主义的自豪感。同时也可以结合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积极举办多种课内外活动,比如国情知识抢答赛、影视评论,历史小报编辑、开展历史报告会、举办演讲赛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精设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启发式教学法笔者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运用了多年,此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有益于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按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富有启迪性、启发性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常常在初中历史教材之关键处与转折处,甚至引申处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我们要主要问题的提问应该问到“点子”上,不能不分主次地问,而是要问的问题要问的有一定的分量,并且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如果问题太难了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达到师生互动、师生共鸣的效果。比如,在传授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最可爱的人》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就这样向学生提问到:文章中讲述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原因和经过是什么?抗美援朝的背景和中国出兵的原因什么?从上甘岭战役,五次大规模战役等能否归纳出抗美援朝的意义?战斗英雄和的故事经过能否描述下吗?这一连串、有递进关系的提问让学生明白到:、等中国人民志愿军,人人敬爱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这种环环相扣的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对谁是最可爱的人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结语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问题情境;科学教学;有效教学;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62-03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里的火把就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换言之,好的问题,不仅能统帅整个课堂教学的脉络,而且能引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引,将问题融合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一、问题情境的要义

教学中的有效问题,是指能够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并能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质疑、分析或推理去主动建构新知识的疑难。有效问题的产生不是现象与问号的简单组合;真正有效的科学问题应该是镶嵌于一定情境之中并在质疑之后提出的。例如,气体液化时,放出热量,这只是属于知识的再现,不是问题;气体液化时,气体是吸收还是放出热量?这纯粹只是问题的设计。人被100℃水蒸汽烫伤,为什么比100℃开水烫伤更加严重?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情境设计。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问题、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亦即,知识不能以结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应该蕴含在问题之中,让问题镶嵌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1]如果形象地将问题情境的设计比作知识的“溶解”,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好比知识的“结晶”。这类似于我们吃落花生获得营养素一样,落花生里的营养素就是知识,落花生里的核仁就是问题,落花生的外壳就是情境。我们通过剥去落花生的外壳,吃了落花生的核仁,才能获得营养素。问题情境作为学生学习思维的挂钩点,是通向有效教学的“助推器”,使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有意义学习成为可能。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创设愤悱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的系统因其具有开放性,需要吸收一定的物质与能量,同时又要向外界耗散能量,才能走向有序。否则,将走向混沌、死寂。[2]耗散结构理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启示:当人的大脑处于认知失调时,更有利于信息的输入,从不平衡走向平衡,从无序走向有序。所以,教师精心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矛盾思维,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失调的困惑,以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心向,这样才能激起强烈的追根求源的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例如,在建立参照物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把小车平放在桌子上,把课本放在小车上,推动小车,使它从桌面的一端缓缓移动到另一端。接着让学生思考,小车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有的学生说,小车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有的学生说,小车是运动的,课本也是运动的。对于同一个物体,怎么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处于矛盾与冲突之中,从而触动学生大脑深处的神经,去解疑问难。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为生活而教育”。这说明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此,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内涵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寻找教材与生活的挂钩点,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例如,在“气压与气体流速关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1)我们浙江省东南沿海,是台风多发地区。当台风吹过建筑物时,你认为,应该沿着风向把两侧的窗都打开好还是紧闭门窗好?我们看到台风会把有些房子的屋顶都掀翻,你知道为什么吗?(2)现在的汽车大多都安置有顶部天窗,当行驶的汽车打开天窗时,空气是从车内往外流,还是透过天窗往里吹?为什么?(3)地铁车站和火车车站的月台上都有一条警示黄线,当列车进站时,要求旅客退到黄线之外,以保证安全。也有报道说有人行走在铁轨旁,当列车高速经过时,人并没有碰到列车却被卷入其中,造成事故。你知道原因吗?一连串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课文中跳了出来,学生通过回忆或倾听回答,对气压与气体流速的关系认识会更加深刻,这一“跳跃”比单纯的课堂练习更能抓住学生的心,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搭建学生思维支架

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科学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和领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支架”,认知台阶,使学生容易理解,不断深化。

如,在教学《空气》这一节课时,如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一瓶集气瓶,如何测出瓶中空气的体积?引导学生分析,先用水灌满,再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即为空气的体积。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何测量这一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引导学生分析,氧气取不出来,用什么方法?用燃烧的方法,用什么物质燃烧?可燃物,用什么可燃物?燃烧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耗尽空气中的氧气。学生小组讨论,木炭、硫不适合,会产生新的气体;铁的着火点太高了,不适合,应选择红磷。红磷的量要怎样?足量,要消耗尽空气中的氧气。应该在什么时候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温度降到室温的时候。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什么?溶解五氧化二磷。通过这一系列层层递进式的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教师合理、有序、多层次地分解问题,按照思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深化、这样就能引导学生逐步地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易忘记,过一段时间即使部分忘记了,还可以通过自己思考推导出来。

(四)创设实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知识欲望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科学实验中各种现象创设出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实验问题情境,使其产生悬念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大气的压强》教学时,教师顺势拿出一玻璃杯,倒过来,杯口垫上一个合适的塑料片,用手托着,塑料片没有掉下来,但手一放,塑料片自然就掉下来了。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将杯子用水装满,塑料片还会掉下来吗?让学生猜想,有的学生说:肯定会掉下来,水和塑料片加在一块更重了。有的学生说,不会掉下来。教师实验演示,塑料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下来。面对这样的实验事实,同学们议论纷纷,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急切地想去探索发现,最后达成一个共识,杯外的空气代替了手的作用,给塑料片和杯内的水一个向上的托力,这就是大气压强的作用,水到渠成地引出主题“大气压强”。

(五)创设生成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知识自主建构

教育心理学家梅里尔在首要教学原理中指出,只有当激活已有知识,并将他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促进学习。[3]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白板”,任意供教师涂抹,而是装着许多“前科学”概念、错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学生思维中的错误点,寻找学生知识建构的支点,引导学生参与知识自主建构。

如,在《温度的测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做后教,创设生成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师先让学生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学生们都纷纷动手,开始测量。结果让教师非常意外,有的同学测量结果忘了写单位或写错单位;有的同学测量时没有把温度计与被测的液体充分接触;有的同学俯视或仰视读数;有的同学把温度计与烧杯的底部接触;有的同学把温度计与烧杯的内壁接触。接着,教师让学生评价,指出错误的症结,认识错误的原因,然后讲解温度计的使用规则,让学生重新测量其它物体的温度,效果很好。创设生成的问题情境,暴露学生错误思维过程,目的在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只凭理论分析是不能根治的,其根源是对事实的错误体验。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重现学生错误思维事实,让学生重新体验和反思,惟此才能标本兼治。

(六)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开放性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从问题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提问,以打破学生墨守成观的思维定势,促使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使其对问题理解得更全面,掌握得更牢固,运用得更灵活,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从某些意义上说也是给学生留有“空白”和“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以此来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

如,学生在《大气的压强》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利用器材,设计实验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器材:吸盘、红墨水、滴管、针筒)结果学生提出很多的想法:(1)滴管吸红墨水。(2)用手按住针筒口后,活塞就很难。(3)两个吸盘紧按在一起后,很难拉开。(4)吸盘按在光滑的桌面,很难拉出。(5)吸盘按在光滑的瓷砖上,可以挂毛巾。(6)利用针筒吸取药液。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生活的器材,通过设计实验探究,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表达与交流,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努力创设好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科学的热情;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下自己去体验、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以便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加澍.中学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J].物理教学,2012(1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