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梯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随着纳税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普及以及税务机关执法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发展,电算化税务稽查已成当务之急,依赖传统的手工查账稽查检查方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我们__市地税稽查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就如何改变现有的税务稽查思路和方法,尽快提升稽查质效,适应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变化,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尖刀”作用,做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20__年共对46户实行电算化企业实施稽查,入库税款、滞纳金、罚款计400余万元。
一、实施电算化企业稽查的动因
__市现有年纳税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136户,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高,应用电算化对会计信息进行核算和管理的占82%,其中使用用友、金蝶、浪潮软件68户,约占电算化总户数的61%。去年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款6.3亿元,占总收入的81.5%,因此,抓好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稽查,也就抓住了组织收入和税源管理工作的“牛鼻子”。
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推进了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另一方面给税务稽查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一是稽查线索更为隐蔽。在手工会计记账中,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都以书面形式反映,稽查人员可以通过这些可见的线索检查证、账、表之间所反映的数据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变化,难以直观地看到其处理过程、修改和删除等痕迹。二是稽查内容更为广泛。会计电算化系统特点决定了稽查内容的变化,增加了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和控制能力的审查。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手工记账的计算错误机会大大减少,但系统应用程序出错或非法篡改也同样出现错误的会计信息。三是稽查技术要求更高。手工会计条件下,稽查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如仍采取常规的稽查方式,就不可能达到稽查目的。
强化对电算化企业的稽查成为外查偷逃、内促征管的必然选择,其中科学管理方式的应用、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打造、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成为重要基础。一是先进管理方式的充分应用。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应用现代管理方式,先后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管理以及学习型组织,实现了过程监督与结果控制、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等的有机统一,各项管理步入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轨道,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持续提升,对应用新型管理手段具有很高的认同感。二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锻造。整支队伍知识层次高、知识结构合理,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100%,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85%,取得会计师、税务师或注册税务师资格的人员占30%,10名同志进入了国家、省级人才库,有些同志集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多师”于一身,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三是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全局人均微机达到24台,内部网络连接达到100m光纤传输,100%干部达到计算机中级操作水平;建成了覆盖内部、联通外部的网络系统,全局95%以上的工作均通过计算机操作、网络运行,网络成为办公、学习、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工作手段已经得到了根本性改造,工作运行的规范化程度达到了较高水平。
二、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电算化企业稽查质效
为满足对电算化企业稽查工作要求,形成管理合力,对内部稽查机构、岗位及职能进行适当调整。抽调00名精通企业税收管理、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沟通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成立电算化企业稽查组,制定统一的工作流程、稽查方式和标准,对全市实行电算化企业稽查权限上收,直接进行专业化稽查。
完善相关制度。一是规范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21条规定,要求凡是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一律将正在使用或将要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及有关说明报送备案。同时,对于升级的与原会计软件发生版本变化的会计软件,要求纳税人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提前报送备案。为制定稽查方案、实施稽查,做好查前准备创造条件。二是制定《__市地税局对会计电算化企业实施税务稽查的意见》,明确规定了稽查内容、方式、方法,加强对电算化企业稽查的管理。
细化工作流程。一是调取账目。在调取企业的电算化资料前,告知其征管法规定所应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相应责任,送达相应的法律文书,保证调取账簿资料能够真实、完整、准确、符合法定程序。二是数据提取。利用查账助手中的数据采集模块,全面扫描计算机中财务数据,对检索到的财务数据,按照要求,全面、完整的进行提取,便于发现被查单位设置账外账、小金库等情况。三是数据比对。对取得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汇总和查询,并与核心征管数据库数据、财务报表数据等进行比对,将企业使用的科目与软件的标准科目进行调整和对应,确保统计、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四是细查疑点。通过提取的财务数据自动进行智能的分析,对发现的异常自动进行归集汇总。如在对某房地企业成本项目的检查中发现成本变化有异常,利用穿透式查询功能用鼠标直接点击相应成本项目,直接查看到该月成本的具体内容与记账凭证,高效完成查看总账、明细账、电子凭证等财务资料工作,大大减少了稽查人员翻阅、查找、计算等繁杂劳动,可迅速查找出案件的突破口。五是归集问题,生成稽查底稿。利用提取的数据资料建立税务检查资料库,资料库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历年的销售、成本、费用、利润、主要产品的单位价格、单位成本、单位利润以及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等详细资料。稽查人员运用按行业、主要收入项目或主要产品分类计算比较,建立各行业历年各主要收入项目或各主要产品的销售利润、销售成本率、销售费用率、投资利润率等指标体系,作为各行业、各收入项目或主要产品的盈利水平的对照参数标准,便于今后检查人员将检查结果与企
业原申报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其差异的合理性,从而确定其纳税的正确性。如对某机械制造企业的检查中,稽查人员通过“大集中”软件查询系统发现该企业, 20__年销售收入13000万元,企业所得税在地税申报缴纳,20__年度缴纳税费830余万元。尽管从税款缴纳和税负方面看不出存在明显问题,但利用软件趋势对比及穿透式查询等功能进一步分析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发现在存货账面存货与分析推断相差100余万元。检查人员经过进行实地检查,该企业虽然应用了会计电算化进行核算管理,但账务设置混乱,库存商品账不核算,设置的所谓存货账户核算的实际是原材料,并存在隐藏销售数量等问题,最终该企业共计应补缴税款39万元,滞纳金4.04万元,并处以罚款19万元。注重双查结合。针对电算化企业稽查不太完善的基础上,注重以手工稽查和计算机查账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稽查线索和证据,既便于发现问题,又有利于提高稽查工作效率。具体工作中,要求被查单位打印标准式财务报表,同时结合原始凭证,运用传统的稽查技术,分析和核对报表之间的数据逻辑关系,参照同类行业的利润率、成本率、费用率等综合指标进行分析,寻找出稽查方向和突破口。同时,将有关电子数据按传统会计账册形式编织成三栏式简易账户,建立模拟人工会计表格体系,并运用传统顺查、逆差、全查等方法去稽核,寻找疑点,然后运用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获取稽查证据。这样虽然工作比较繁琐,但仍不失为是当前条件下开展税务稽查最有效的手段。同时,针对会计电算化企业特点,我们还对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检查:一是数据完整性的检验。注重了数据归集输入错误、故意不按规定数据作出调整等问题。二是凭证顺序号的检验。在财会电算化系统中,业务收入应按其发生的时间自动编号记录,如发现缺号则应查明缺号原因。三是大笔整数业务检验。避免关联企业不实的业务往来,甚至直接虚列费用的办法。
重塑知识结构。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目繁多,软件形式各异,造成税务稽查人员难以应付各类电算化软件。为此,我们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大力提高稽查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利用现有综合征管软件和办公软件提高税务稽查工作效率。在开展电算化税务稽查前能够进入综合征管软件查询被查企业的税务登记信息,一般纳税人认定信息等申报信息、发票信息、税负率信息、会计电算化信息等,掌握被查企业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做好查前分析,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案;检查过程中,可以利用税务系统的金税信息和银行对账单信息通过资金流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报税、滞留发票信息所反映的物流信息进行比对,判断被查业务的真实性和有无账外经营嫌疑,同时能够直接面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熟练进入系统查验程序设置,会熟练使用查账软件,在纳税人授权并设置查询用户的前提下能够进入系统熟练查询;检查后,能够利用综合征管软件直接监控稽查执行入库信息,对予逾期拒不执行入库的纳税人,除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外,能够在综合征管软件系统内开展网上协察工作,并向基层分局发出提示信息,协助执行。同时,还可以运用综合征管软件对被查企业进行查后跟踪,掌握检查前与检查后税负率的增减变化情况,将以查促管和整顿税收秩序的工作落到实处。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工作质效大幅提升。传统手工操作,既要翻阅企业账簿、记账凭证,又要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费时费力。如分析性复核工作,以前手工操作时,需要人工收集大量数据资料,数据的整理、填列和计算也需要大量时间。而在会计电算化稽查环境中,利用原始电子数据,借助工具软件,原来需要5-7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2-4天。
稽查广度有效拓展。手工查账对一些业务量大的业务,一般采取随机抽样检查的检查方法,检查、核实比例较低,而通过数字化查账助手软件,只需制作一个模型,几秒钟时间,即可把所有的符合条件的凭证筛选出来,从而得到一个详细、具体的结果。例如:要对账簿中的人员工资进行汇总以检查与报表数是否相符,用工资对应的标识进行筛选,所有科目中的工资自动都被筛选出来,准确率达到100%。
(一)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的背景分析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已由原来的单一改革转向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和民生等多领域的综合改革,改革的重点转为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综合配套改革。自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建设上海浦东新区以来,又先后批准建设天津滨海新区、重庆市和成都市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都肩负着深化改革开放和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双重任务。
2009年12月7日,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明确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结合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和云南省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国家在旅游综合改革方面初步构建了“一省一岛一市”的格局,桂林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城市。
(二)“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热点问题调查背景及目的
桂林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面临着许多困惑与挑战。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把旅游业提到了“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为桂林旅游“二次创业”指明了方向。
“桂林山水”是我国对外交流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桂林旅游业被称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缩影和“风向标”,一直以来深受国家重视。“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决策部署,为桂林赢得了旅游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的重大政策。这是桂林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千载难逢的机遇,承载着500万桂林人民的关切与期待。
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不仅激发了地方政府和百姓的激情,也引发了旅游学术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对怎样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社会各界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
在国家有关部委、局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已于2011年7月份上报国务院。2011年10月25日,作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广西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区的桂林世界旅游城正式拉开建设序幕。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各界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认识,在市委党校第21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安排的这次社会调查中,我们第三组第二小组的6位学员选择了“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有关热点问题的调查,由陈园月同学负责策划和执笔,主要从认识程度、支持力度、建设范围、制约因素、建设重点等10个方面开展了此项调查。
(三)调查时间:2011年11月30日2011年12月10日。
(四)调查方法及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总样本量为1000份,根据对桂林旅游发展的密切程度分为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专业学生、机关单位、市民、游客、专家学者等6个群体,样本量分为200、100两个档次。其中,旅游从业人员、高校旅游专业学生、机关单位和市民的样本量为200份,游客和专家学者的样本量为100份,具体样本分配(见表1)。
本次调查回收有效样本990份,有效回收率为99%。本次调查得到了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深深感谢。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社会各界及游客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关热点问题的看法。问卷提出了以下10个问题:
1.你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_______。
A.很了解()B.一般了解()
C.很少了解()D.不了解()
2.你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可以_______。
A.大力支持()B.一般支持()
C .很少支持()D.不能支持()
3.你认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_______解决桂林的问题。
A.可以根本()B.可以大部()
C.可以少量()D.不可以()
4.你认为实现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的目标需要_______才能实现。
A. 3年()B.. 5年()C. 10年()
D.很久以后()
5.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条件________具备。
A.已经完全()B.已经大部()
C.已经基本()D.还不()
6.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应该把_______放在首位。
A.民生()B.生态()C.改革()
D.发展()E.其他()
7.当前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最缺乏的是_______。
A.上级支持()B.民众支持()
C.资金支持()D.发展思路()E.其他()
8.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应该在_______范围内进行。
A.仅限于旅游部门()B.重点领域()
C.市区()D.全市()
9.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首先要在先行先试。
A.管理体制()B.旅游模式()C.利益分配()D.公共服务体系()E.其他()
10.将长期制约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因素是_______。
A.法规建设()B.自身实力()C.合作能力()D.人才()E.其他()
表1调查样本量分布
二、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了解
自2009年底确定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社会各界对建设更加强大的桂林旅游经济充满了期待,对有关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报道的关注度非常高。从调查的结果看,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有所了解的占到了61.43%(如图1所示)。
图1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了解情况
(一)各群体对“试验区”的了解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很了解”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群体比重最高的是市民,占受调查市民的32.50%,说明对外宣传的效果明显;其次是专家学者,占受调查专家学者的24.21%。
在接受调查的不同群体中,对“试验区”有所了解的群体占了大部分,其中,最高的是机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分别占到了70.85%和60%,成为了解程度最高的群体。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来桂林旅游的游客和旅游相关专业的学生对“试验区”的了解程度较低,没有超过30%,说明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还需在大学校园和其他省市加强宣传活动。
图2不同群体对“试验区”的了解情况
(二)各群体对“试验区”的支持力度
旅游业已成为桂林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代表桂林形象和地位最响亮的品牌。随着国务院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面对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发展期,人们对“试验区”建设表现出极大的支持力度,85%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表示支持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其中,持大力支持态度的超过了一半,占到了56.84%。
图3对“实验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从各群体来看,专家学者、市民和旅游从业人员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热情较高,大力支持的比重分别占到了74.74%、63.5%和61.39%。持“一般支持”以上的比例占到了93.07%。
其次是专家学者和机关单位,支持比例分别为92.63%和90.45%。
图4各群体对“试验区”的支持程度
(三)“试验区”建设的周期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与一般的改革试验不同,特别强调改革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整体性原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应该积极探索对制约旅游、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试验,通过先行先试,构建起“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桂林旅游发展模式。“试验区”建设的周期应该是长期化、动态化的过程。
图5“试验区”建设周期(一)
在对“试验区”建设周期的调查中发现,一半左右的专家学者和机关单位调查者认为“试验区”建设周期是10年,38.78%的受访游客也保持这种观点。40%左右的市民、旅游专业大学生和旅游从业人员则认为只要5年的建设周期就可以了。但持“很久以后”观点的受访者也不在少数,其比例达到了16.75%,说明有不少的群众对“试验区”建设信心不足,持悲观态度
图6“试验区”建设周期(二)
三、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看法
(一)“试验区”建设的条件是否具备
桂林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桂林经济社会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调查建设“试验区”的条件是否具备时,87.88%的人们都认为建设条件已经具备。
图7“试验区”建设条件是否具备(一)
各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条件已近成熟。其中机关单位和市民最乐观,94%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建设条件已近具备;最悲观的是旅游专业的大学生,20.1%的被调查者认为建设条件还不具备。
图8“试验区”建设条件是否具备(二)
(二)“试验区”能否解决桂林的问题
桂林旅游产业正处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临从规模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迈进。目前,旅游对财政收入增长贡献有限,旅游市场某些方面还存在较为混乱等现象,具有“规模较小、经营较散、竞争较弱、效益不高”等特点。借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桂林改革试点时机,统筹兼顾,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努力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桂林旅游业的跨越发展。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对“试验区”建设持乐观态度,都期待“试验区”建设能解决桂林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促进桂林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11.29%的受调查者认为“可以根本”解决桂林的问题;55.95%的受调查者都认为“试验区”建设“可以大部分”解决桂林所存在的问题;28.93%的受调查者认为“可以少量”解决桂林的问题。
图9“试验区”建设能否解决桂林的问题
(三)“试验区”建设的制约因素
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制约因素很多,有法律法规方面,也有自身实力、人才因素,还有与其他地区、城市、企业的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从调查结果看,认为自身实力是影响“试验区”建设最重要的因素,占被调查者的32.36%,其次是人才因素、合作能力和法规建设,分别占22.27%、21.81%和19.8%。
图10“试验区”建设的制约因素
(四)“试验区”建设最需要的支持
虽然桂林旅游业是桂林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桂林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体制性、机构性的问题,建设好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迫切需要上级的支持、民众的支持、资金的支持和发展思路支持。从调查结果看,建设“试验区”最需要的支持是资金的支持,其比例占到了38.03%,其次是发展思路和民众支持,分别占到了22.67%和21.23%。
图11建设“试验区”最需要的支持
从各群体的调查看,不同的群体对“试验区”建设最需支持的看法不同。其中专家学者、市民认为最需要的支持是发展思路和资金支持,只要思路正确,有资金发展,“试验区”建设就一定能很好的开展起来;游客认为最重要的支持是资金和上级的支持,机关单位、旅游专业大学生和旅游从业人员都认为资金和民众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图12各群体认为“试验区”建设最需要的支持
(五)“试验区”的建设重点
桂林属喀斯特地貌,环境脆弱。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首先要以生态保护为重点,“试验区”的改革和发展不能以牺牲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调查结果显示,33.62%的人持此观点;其次27.8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关注生态保护同时,要注重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试验区”改革和发展建设的成果。在“试验区”的改革和发展中,应紧紧围绕“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多个层面来做文章,大胆提出新概念、新理念,大胆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大胆创新推动桂林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
图13“试验区”建设重点
(六)“试验区”的建设范围
就“试验区”的建设范围,有人认为应该进行“颠覆性革命”,在全市范围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现有格局;也有人认为要在“试验区”上做文章,要敢为人先,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更要从全方位思考,跳出桂林看桂林,不要仅仅就旅游谈旅游;还有人认为应该在重点项目、重点领域进行突破。从调查中看出,47.1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从全市范围内开展;32.63%的被调查者认为从重点领域突破,率先建设,总结经验在全面铺开。只有7.88%的受调查者认为“试验区”建设仅限于旅游部门,由此说明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高度”是国家级,而不是桂林和广西层面;试验区的“宽度”是“综合”,而不仅是旅游;所谓“试验”,就是要大胆地尝试,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所谓“改革”,就是摈弃旧的、制约桂林发展的一切东西。
图14“试验区”建设范围
(七)“试验区”先行先试方面
在“试验区”先行先试方面,不同的群体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专家学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侧重“管理体制”的先行先试;机关单位和旅游专业的学生则认为把“旅游模式”作为先行先试的重点;市民对“公共服务体系”比较看重;游客认为“旅游模式”和“管理体制”都比较重要。
四、主要结论
总体上讲,社会各界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有一定的认识,都希望桂林乃至广西应当紧紧把握并抓住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桂林旅游产业的“第二次”升级,又好又快发展。通过本次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60%以上受访者都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有一定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宣传仍有必要。
2、85%以上的受访者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持支持态度,其中56%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大力支持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图15“试验区”先行先试方面
3、大部分受访者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表示乐观态度,认为通过“试验区”建设可以解决桂林旅游存在的大部分问题。
4、接近40%的被调查者认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周期是10年。
5、87%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桂林存在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条件,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战略机遇。
6、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重点是在改革和发展中关注生态保护和民生建设。
7、在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过程中,最需要的是资金支持,发展思路、民众支持和上级的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8、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是旅游部门的事,是全桂林、全广西的大事。“试验区”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开展先行先试。
9、在先行先试方面,着重注意旅游模式的改革,同时坚持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0、制约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桂林自身方面。在千方百计发展桂林自身旅游的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和法规建设,并积极开展旅游合作,共同推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五、调查感言
[关键词]电梯 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检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386-01
1 引言
在目前的电梯设备中,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这部分装置在结构以及种类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且每个人在检验方式以及条款要求方面也具有不同的要求。为了保障该装置的运行效果,就需要在工作当中做好检验方法的把握。
2 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检验方式
2.1 技术资料检查
在该项内容中,主要是对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技术资料的检查,包括有安装使用说明书以及合格证明文件等。
2.2 外观检查
对保护装置铭牌上规格型号、制造单位、性能参数、出厂编号以及制造日期进行检查,保证其能够同资料内容保持一致。限速器方面,要保证其铅封具有良好完整性、不存在被移动情况,且电气安全装置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3 动作速度检查
在该内容中,对保护装置的动作速度调查报告进行检查,并将其同安全钳限速动作速度对比,判断其是否满足要求。同时,要做好保护装置试验副本检查,限速器方面,要保证能够通电梯设备运行速度良好匹配。对于新安装、没有限速器调试副本的电梯,需要及时做好限速器速度校验,保证其动作速度能够满足规定要求。
2.4 保护动作检验方式
保护动作检验是整个检验工作的一项重点,在该项工作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把握:第一,当保护装置采用限速器安全钳时,要将空载轿厢在行程的下部区域停止,在以检修速度上行的基础上操作电气安全开关,此时,电梯应当立即停止运行。之后,对电气安全开关实现短接,控制限速器发生机械动作,同样以检修速度上行。此时,安全钳应当立即发生动作,且电梯停止运行,即表明电梯安全钳联动开关具有良好的运行情况。之后,对安全钳联动开关短接,做检修上行安全操作继续观察,看电梯轿厢是否运行。在该内容中,其判断方式即如果电梯在运行当中钢丝绳在曳引轮上出现打滑情况,或者曳引钢丝绳、曳引轮发生无法运转的情况,此时轿厢应当无法继续提起,即表明安全钳效果可靠;第二,当保护装置应用到夹绳器时,当额定速度在1m/s以内时,可以再下端站停止轿厢,将主电源开关断开,以人为的方式将制动器闸瓦松开,在轿厢上行的过程中对夹绳器进行观察,看其是否发出动作。在该项工作中,主要通过测速仪的应用实现动作速度的控制,并将获得的结果同规定要求进行比对,看速度是否处于规定限制以内。判定方式方面,首先当夹绳器发生动作时,轿厢如果立即停止,即表示夹绳器所发出的动作十分可靠。其次,在夹绳器动作过程中,轿厢虽没有立即停止,但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减速直至停止,也表明其运行可靠。如果当其发生动作后,轿厢在减速后又发生加速,即表明其动作不可靠。当额定速度在1m/s以上时,将轿厢放置在形成的下部区域,按照检修速度上行。此时,操作夹绳器的安全开关,此时电梯应当能够立即停止。之后,将该安全开关短接处理,以人为方式使夹绳器发生动作,继续操作上行按钮,此时判断轿厢是否继续向上运行。方法方面,首先,如果轿厢不能够上行,即表明夹绳器动作十分可靠。其次,如果其继续上行,则在停止检修后将主电源开关断开,安排人员将制动器闸瓦松开,之后操纵盘车手轮沿轿厢上行方向盘车,此时,如果轿厢停止、或者在减速后逐渐停止,即表明动作可靠。而如果移动后不能正常减速至停止,即表明其动作不可靠;第三,当上行超速保护应用在曳引轮制动器上时,则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判定:首先,要及时做好试验报告副本的查阅,看制动器上是否具有动作状态验证安全开关的装设,如果该安全开关还处于动作状态,电梯则避免运行。在行程当中,当轿厢处于空载状态、按照额定速度上行时,将主电源开关断开,电梯则应应当良好制停;其次,在允许条件下,可以将额定速度设定为超出保护动作速度值,此时电梯以额定速度上行。当速度出现超出装置动作时,如果轿厢出现立即停止或者减速情况,即表明装置运行有效。
2.5 动作速度检验方法
在该内容中,其主要的检验方法有:第一,如果保护装置的速度监控使用的为限速器,则要将主电源开关断开后同工作人员来到底坑位置,在将限速器张紧轮托起后松弛限速器绳,并在机房使限速器绳同限速器轮相互脱离。之后,则可以将测速仪检测线实现向限速器联动开关两端的跨接,将另一组检测线跨接在微动开关两端位置,在将其放置到限速器夹块下放位置后操作限速器动作,由夹块发生动作后则可以实现开关的关断。再用可调速的专用驱动装置对限速轮加速的同时,用速度测量仪器测量限速轮的速度,并将速度测量仪器的测试头放在限速轮上绳的中心位置。在开关动作过程中,做好夹钳动作以及限速开关动作速度值的记录,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第二,如果保护装置的速度监控元件非限速器,则需要及时做好试验报告副本的查阅,根据上述方法实现动作可靠性的验证。
3 结束语
在电梯运行中,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越来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对该装置的检验检测,对于电梯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电梯检测行业的不断发展,作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不仅要做好检验检测方法的科学掌握而且对相关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探讨也变得愈发重要。
参考文献
[1]林金云.浅析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检验方法[J].广东科技.2013(10):192-192.
政府采购走向“绿色”
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11月2日联合举行新闻会,正式对外公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实施意见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中央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实行绿色采购,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行。
希望“绿色导向”能战胜“人情导向”和“贿赂导向”。
公务员有家属入股煤矿将被开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1月22日公布《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规定》在安全领域为国家公务员以及国企相关人员设置30余个“雷区”;家属在安全领域经商或入股煤矿、违规审批经营许可证、瞒报事故,触犯任何一条都将面临最重被开除的惩罚。
“当官即不许发财”的制度保证。
中国第四新区“沈北新区”成立
11月22日,一个位于沈阳北部、总面积1098归平方公里的新的行政区――“沈北新区”经国务院批复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郑州郑东后,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第四个新区。
中国需要多几个浦东。
北京整治出租房
北京丰台公安分局11月21日出动500警力,集中对六里桥地区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出租房屋开展清理整治,共对600余间出租房屋800余人进行审查。从11月6日至12月31日,丰台警方将对全区出租大院和地下空间集中开展清理整治工作。
租房者比买房者更危险吗?
娱乐业协会抵制“12元包房费”
11月21日,广州市文化娱乐业协会向该市音像版权主管部门提交《关于卡拉OK版权使用费收取问题的意见》。明确表示不接受国家版权局公布的卡拉OK版权使用费收取标准。该协会所属企业不会向中国音像协会支付卡拉OK版权使用费。北京、上海、杭州、长春、南京、武汉、郑州、西安等地的十多家娱乐行业协会均在该“声明”上签名,表示支持广州的做法。
娱乐业协会为什么比别的协会强硬?
一周 现场
新疆湿地湖泊重现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改善,湿地湖泊重现。
空中客车A380抵达北京
11月23日,世界最大客机空中客车A380飞机环球试航,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始中国内地之行的第二站。
一周 目击
求职大学生挤垮电梯扶手
2006年11月19日,河南郑州,2007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首场招聘会在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求职大学生蜂拥而至,将电梯扶手挤垮。
一周 天下数
2000点
沪深股市11月20日延续大涨格局,沪指于当日11时13分突破2000点整数关口,再创五年来新高。
100人
中国监察部副部长陈昌智11月22日透露,今年在安全生产领域共有100人被政纪党纪处分。
8.29条
中国互联网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8.29条垃圾短信。
100%
兰州市“100%安全套使用项目”试点11月22日正式启动。该项目要求必须做到100%的娱乐场所推广安全套。
大力培训新农民工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期,关爱新农民工和落实农民工培训是应然的,新农民工素质及提高是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国安之根。培训农民工是建构包容社会和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之要措,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意涵丰富、深刻。以人的素质和产品质量强国是科学发展的目标与要务,培训新农民工属发展的内需,此乃重视、改善民生的固有项目及一种映射,其重要、当然性应形成全社会的共识。改善农民工素质,提高其能力和增加新农民工活力,以促进社会健康成长是培训的指向与本意。优质的培训是农民工享有经济发展的得益之途,它可增强农民工的幸福感,对农民工与社会的发展均利好。新农民工及培训是企业发展之基,是社会健康发展之本。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才能进步。培训有助于发展新农民工的能力,提升其活跃度及其生存质量;它有益于增加农民工对居住地、工作地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有序地实现高质量的城市化。培训应是新农民工的人生经历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如是,才能促进农民工全面发展,让他们壮大和积极地生活,方可不负青春、有所作为,展。农民工培训的有无、好坏直绩,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新农民损俱损之关系。培训也是企业、城哺农民工重要而现实的路径,良促进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方面具提升人力素质,完善民生和以务实赢得理解、靠行动维护形象之具体.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工献率约为5%;工业在国民经济柱地位长期不会、不能改变。然而,总体不理想,产业层次低、升级慢题依旧突出。28年,发达国家率约为中国的1倍,第三产业劳的15-2倍。提升劳动力效率,展,避免畸形发展和提升工业发展国制造质量,是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新农民工培训则是不可或缺的,产品质量与农民工素质、能力及足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之上的转型续的转型升级。经济学家厉以宁国需要靠多层次的经济转型:第产到集约型生产,要产业升级,要结构;第二层即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能水平提高,熟练技工和技术人工中的比重要提高。这两个转型们实现了经济转型。
培训思路、要容
现代工人是培训的路线提高新农民工文化素质与职业能力,逐步实现体面劳动、幸福生活;培育现代公民、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与助推建设公民社会是培训的方针。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民生,以提高职业能力为中心开展培训是有效培训的路线与根本。随着现代产业体系劳动分工的精细化,企业对掌握实用、对口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需求越发旺盛,提高培训的供给和职场所需技能的匹配度、契合度,是良好培训的要素。培训应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并注意现代产业文化素养的养成。培训属品质学习范畴,新农民工素质、能力的提升,还涉及非技能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他们的发展。技能可短期速成,但素质的养成需要积淀、生发。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技术的产生,技能在更新、要求在不断提高,让新农民工掌握新技术的,主要不是技能的培养,而是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形塑。因此,传播产业文化、工业文化(时间观念、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成本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等)是培训的应有之意,完善的培训应将产业文化、工业文化、企业文化纳入培训项目。培训引入、扩散企业文化及内容,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融入农民工的心灵,有助于他们成长为合格的当代工人和现代公民,并承担起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农民工培训不能流于形式,只弄出一堆好看的数字。培训定位应准确,贴近农民工、贴近职业和具人性化最重要,注重实践培训、体验培训、养成培训,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是对培训的要求。培训应精心研究、筹谋,其内容须贴近需求,要能吸引、粘住新农民工,可量体裁衣、量身订做,以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形式上的培训。重视、研究培训产出,加强培训的质量与效益评估,以提升培训的向心力和实效性、性价比,这是有效培训的基础与要求。培训当以市场需求、农民工需要为重心,培训内容要随行就市、随机应变,突出应用、实用性,要着力提高培训的知晓度、参训率和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培训的效价。储备通用知识,习得专业技能,推展心智的训练和提素、提质、提效;强化质量意识、培育精细品质,弘扬、落实负责任、讲认真、守规矩、干细活与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质量理念及行为,是培训的基本任务。提高培训的吸引力、景气度,提升培训的含金量、认可度是良好培训的关键。培训的目标、质量评价等当以满足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培养为要,也应兼顾员工工作认知、责任承担、团队协作、努力上进、革新创造等职业素养的培训,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等。培训内容一: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已把软技能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软技能强调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求所选择的人才不是仅受过职业培训的工具人,而是拥有完整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现在,企业等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质量合格不仅要求劳动者知识技能合格,更重要的是现代产业文化素养合格。现代产业文化包括先进企业文化、先进行业文化和行为规范,以及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制度和舆论环境;它包含遵纪守法、责任意识、注重质量、团队合作、坚守诚信等价值观,其核心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等。因此,培训可就上述内容及要求,设计、提炼出有关项目,以普及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使新农民工了解生产、服务的内容与全过程,逐步形成敬业、爱岗的职业素养和体面劳动、幸福生活的体验,并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培训内容二:数控机床的研发、使用需要优秀的数控人才,我国约有6万台数控机床,数控人才缺口较大,企业迫切需要这方面人才。数控机床行业已发出人才短缺警报,数控人才的培养是该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可见,训练、培养数控机床技工应是技能类培训的项目。培训内容三:我国在用电梯约有2万台,其中上海有15万台。电梯维修保养是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目前上海大部分的电梯维修保养者是农民工,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技术,对于电梯的电子控制技术几乎一窍不通,有些小维修点还有无证上岗现象。统计表明,如以一个人每月维修4台电梯这个标准来算,现在上海维修保养者缺口超过1以上;上海电梯维修保养的现状是一个人每月要维修6台甚至更多的电梯。这种维保难以保证质量;上海每年电梯递增率在2%以上,但沪上的维修者却青黄不接。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让老年人能自如上下楼的呼吁越发强烈、迫切。上海市老年学会的调查显示,在该市老小区楼房安装家用电梯,需求量约2万台等。上述现象在其他大、中城市也存在,加强培训、弥补技工缺口,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电梯维修保养技工属培训的任务。培训内容四:212年7月初,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援助中心等了5农民工刑事案件研究报告6。报告涉及的被告农民工中,18岁以下的占61.74%,25岁以下的占82.61%,其主体是198年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国家统计局521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6显示,农民工里小学文化程度占14.4%,初中文化程度占61.1%。中国政法大学等的上述报告表明,在统计的被告人中,初中文化水平的占6.87%,小学水平的占26.96%;真正接受过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数仅占28.16%。犯罪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于农民工整体受教育水平,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状况亟需关注。该报告结论是,农民工受教程度越低,实施犯罪的可能性越大。显然,普法是新农民工培训不能缺的内容。
本文作者:曾铁工作单位: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