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设计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师生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还不明确,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也普遍存在片面认识和消极情绪,仍然只关注服装设计的造型与美感,追求艺术设计的创新,认为工程技术是服装技师的工作。他们都忽略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精通服装结构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能,通晓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业推板、服装CAD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鉴别、选用、初步开发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产品开发、服装营销、服装展示、服装工业化成产和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1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
劳动更具知识化,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效率。 (四)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
[关键词]特色课 课程改革 服装设计课程
一、构建背景
大环境下,我国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改革。国务院印发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高职教育输送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提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并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从理论学习到能力实现的课程。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在设计方面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策划能力相对于大专生、本科生较弱,文化底子薄是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最大的障碍。因此,我们制定的中职服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掌握服装设计基本技巧,具有较强服装制作能力,并懂得服装生产现场管理和市场营销,能从事服装设计、制板、电脑绘图、质检等岗位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培养的是中高级技术人才,可以为企业输送一线车位工人、跟单员、制板员、设计助理等。
二、构建原则
第一,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中职教育就是关注“中职学生”。关注中职生的能力发展、兴趣发展是中职教育最基本的原则。第二,以“能力发展”为根本原则。李炳亭的《教育发现》中提到:新课改转变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转变评的方式这一理念,坚决要求“把学习还给学生”这是“事归原主”。能力本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共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特色课的建构关键。第三,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即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第四,建立适合地方经济、符合学校实情的特色课。每个地区的服装产业结构、经济状况均有不同。长三角、珠三角的服装行业相对发达,因此对中职服装教育以及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采编以及课程结构的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构建目标
以“能力本位”的思想紧扣职业特点,技能活学活用,综合全面发展是我们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服装设计特色课的构建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实现从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到技能学习再到综合技能实训,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其次,服装设计特色课还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并重视、保护、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天性。再次,特色课的构建还需要实现与其它课程的有效衔接,为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的整体教学做好准备。
四、建构的主要内容
①对知识内容的重新整合。服装设计课程所包含的学习内容有很多,如果按部就班地完成所有内容,学生不仅不能连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容易学后忘前,教学时间也不充足。归纳服装设计的知识包括服装廓型、服装元素“点、线、面”、服装造型、服装形式美法则、服装风格、服装色彩、服饰图案、配饰设计、整体设计等这几方面,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的知识模块,在以主题开展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将每个知识点都渗透在其中。②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素材:服装是一个变化发展非常快的行业,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着流行趋势,专业学习要及时地把握资讯,有良好的时尚嗅觉,这是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同时,能够有效地整理、分析并采纳素材、运用素材也是学生要掌握的技能。③专业技能的训练指导。中职教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训,并能够以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训练,提升专业技能,因此技能训练的时间占了课时的三分二。正如中国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中所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让学生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地掌握专业技能是中职学校教学的根本目标。
五、建构特色
①教学模式的创新:在特色课的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多元教学策略。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课程,课程的授课形式不必拘于一格,应积极探索“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实训指导”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另外,使用多元教学策略,既注重了学与思结合、思与行相结合,提升教学实效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去鉴别并利用学习资源。②教学方法的探索:教学方面可以借鉴或运用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等,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法方法,这样可以灵活掌握学习内容,使专业学习更系统。③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时尚性、前沿性是服装设计特色课的要求之一。主题教学中,学生通过主题内容的审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纳、运用等有效的自主学习,再结合课堂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够高效展开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延伸,从而使教、学、评三个环节真正做到有效。
六、评价体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等评价体系都在变革中。根据服装设计课程的专业特点,结合中职学生学习情况,服装特色课在对学生评价方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①学生学习状态评价: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呈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技能学习与技能实践,可以从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训练内容的数量以及实训过程中是否自律等等几方面建立评价体系。②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评价:学习服装设计需要不断地累积素材、更新素材。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对课堂专业学习有着促进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素材的收集、整合以及运用能力都是评价的内容。自主学习还要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训任务,解决实训中的技术问题。③学生的达成能力评价:实训课程中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是连贯、可实施、有效的,因此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开始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进而独立完成实训任务,并保证实训任务的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要求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方法相结合,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因此,服装设计课程的评价方法和形式可以以实训任务报告、素材日记、综合实训、考试、自评等多样化形式开展。
七、总结
特色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课堂文化的一种形式。特色课的构建将打破以前以教师“教”为主的授课形式,转变成以学生“学”为主的形式,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是性质不同的两个系统,因此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它关系到所有孩子的未来和整个民族的发展。李炳亭先生谈到:一节课应该要看到课堂背后的两个支撑,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认识,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因此,优秀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素质匹配,如何建构知识、态度、能力结构更加合理的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是服装特色课课程建构与推行的首要问题。最后,特色课特在哪?还要遵循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目标,结合学校、学生、专业环境的实际情况来改变,若违背或忽略这些客观情况,再有特色的课也违背了原则,只是昙花一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德)希尔伯特·迈尔.备课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服装立体造型设计 知识模块教学 实践教学平台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邓玉萍(1968- ),女,广东新会人,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服饰与服装研究。(广西 南宁 53002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34-0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带来服装消费者品位的提升,驱使国内服装行业企业对服装产品设计和服装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服装设计类学生的专业水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成为学校的使命。实施“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提升学生包括专业技能在内的各项综合素质,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
结合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办学定位,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定位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理论技能强、创作能力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着眼于培养具有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面料设计等专业核心能力与相关知识,专业技能强、创新能力强、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服装类专门人才,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胜任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相关企业管理、服装类教学专业岗位等。本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主张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项目并重,既要培养学生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步骤和规律,锻炼学生的服装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更要激发学生服装领域的创造设计潜能,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相关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的实施
1.构建三大知识体系模块。知识模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按照某个原则或需要将课程的主要内容组合为一个个独立的知识小模块。小模块内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独立性,甚至是一个自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实时地调整,增加或删减知识模块,最终实现教学内容的差异化与个性化。为了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市场适应性,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人才市场需求,在“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引入知识模块教学,增加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系统的供需匹配性。
“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的应用性非常强,是链接社会企业的重要载体,引入知识模块教学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综合分析课程培养目标与不同阶段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将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知识教学模块,即服装立体造型的结构设计、服装立体造型的装饰设计、服装立体造型的应用设计。每个教学模块都有其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多个章节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章节都必须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教学用具等。下表给出了该课程的三个主要教学模块及其章节知识体系。
2.搭建实践性教学平台。作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点,实践性教学的开展以“产、学、研、赛、展一体化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实质上就是项目研究、理论学习、设计比赛、服装展示等各种方式融合在一起来开展实践性教学。将服装结构、材料、工艺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主要以各类项目为载体,比如设计虚拟服装设计项目、参与或组织服装设计比赛、引进企业实际服装科研项目等,这样有利于促进对服装立体结构设计理论课程的理解与深化,对服装设计制造与展示等环节的掌握。
实践性教学平台主要分为校内实训平台与校外实训平台。(1)校内实训平台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性平台。“服装立体造型设计”所在的服装艺术设计系对该课程的设计实践性教学极为重视,在硬件配置方面建设了各类实验室,如服装设计实验室、服装摄影实验室等,并配备了30套服装CAD软件、各类用途的缝纫设备及相应的人台等基础设施。这些硬件设施方便了教师多样化教学教研活动的实施与开展,为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在多媒体教室与各类实验室内,以及学生宿舍和家属区,学校配备了校园宽带网,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在网上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可以在家里指导学生进行设计与实践,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更好地进行设计实践。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用好这样的平台,积极参与企业项目、参加国内外各种服装大奖赛等,使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展示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训练,扩大他们的设计视野。(2)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服装艺术设计系与广东佛山奥丽侬内衣有限公司及北海满氏文体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创建了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系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该基地采取开放式管理的模式,配置专门实验人员与兼职实验教学指导教师,聘请服装行业中的高级专家与任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它为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能够真实地参与企业运作流程,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该基地的建设为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稳定环境,为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此外,我系也与其他一些中小型服装企业保持了长期性的合作。这些校外实践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障课堂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了基础。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显得非常必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一般而言,教学大体上分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每一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主要运用知识传授教学、同步示范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知识传授教学侧重于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以相关案例分析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系统地讲授给学生,使得学生深刻理解课程知识;同步示范教学则侧重于教师的示范作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知识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操作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住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操作步骤与方法;互动式教学则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要避免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灌输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并强化相关知识。
实践教学则采用设计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方法。设计实践大体上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灵活进行,如有针对性地引入虚拟性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将学生融入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中,培养他们的服装设计创新思维;以企业服装设计项目为纽带,让学生有效参与到实际服装设计的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服装设计大赛,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来提升学生的设计视野。社会实践重点给学生创造机会参加服装类企业的产品会、服装面辅料行业展示会等,带领学生参观各类服装企业,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与流行趋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实践效果
教学改革特色体现在“产、学、研、赛、展一体化教学”五个方面。“产”即依托服装艺术设计系的校企合作项目,为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提供基础,将企业的品牌产品开发设计项目引入到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学习机会。“学”突出理论知识传授方面的自主性学习,结合示范性教学、互动式教学、小组探索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研”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载体,吸引学生参加到其中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平和创造能力。“赛”即通过开展“以赛代练”活动,将服装设计比赛引入课堂,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类服装类设计比赛,在与同类专业院校的竞争与交流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展”即服装设计作品的展示。作品展示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空间展示能力、整体舞台造型能力等综合知识能力以及沟通与交流能力、团结合作精神等。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后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能力提升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课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具体而言,优化了课程内容,即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了教学内容,将其分为服装立体造型的结构设计、服装立体造型的装饰设计、服装立体造型的应用设计等,课程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涵盖了基础模块教学、专业模块教学和应用模块教学等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三个关键板块。同时,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以自编教材为基础,联合服装艺术设计系主干教师共同开发了适合“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的教学课件。另一方面,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结合校内外实验教学基地,在强化学生有关服装立体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等获得显著提升,无论是专业理论还是服装设计实践都切实得到了提高。在各级各类服装类设计大赛中,我院培养出的很多学生都获得了全国性的奖励。毕业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获得了行业企业的一致认可。
四、结语
作为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改革需要持续的推动。本文阐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该门课程的三大知识体系模块、搭建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平台、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等手段实施课程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知识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耕,李筱洋.对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服装设计教学的实践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4).
[2]黄志青,吴红.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
[3]梁军.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3).
[4]刘小玲.对高职服装设计教学的探讨[J].艺术教育,2008(8).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lothing brand run by college in relevant colleges,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provides some useful experience for common colleges, especially the cloth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 校内;服装品牌;服装专业教育;建设
Key words: in college;clothing brand;cloth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27-02
0 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部2011年16号文件以来,“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就在各大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蓬勃开展起来,但是真正能够将校办企业发展起来,并形成品牌的院校是少之又少,原因是什么呢,中国职业服装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服装教育如何与校办品牌协调发展呢?本文就以上问题根据某院校成功地校办服装品牌加以浅析。
1 校办服装品牌的研究意义
1.1 有利于研究校企进一步融合 校办服装品牌的建立能够针对服装设计专业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实训,校内校外实训紧密结合,了解服装设计的方法、工作流程等。同时在校内和公司间进行不同阶段的实训。能够抓住企业经营特点有的放矢,从合作伙伴上就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具有实训的多媒体性、多渠道性、多流动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地了解服装设计行业的各种工作方式;也有利于不同企业全面了解本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整体水平,进行一对一的实效实训,帮助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力求多元化的完成教学与社会能力的综合培训,使教学与企业项目相融合,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专业人才。
1.2 有利于研究产、学、研一体化的方法 校办品牌在建成之后,保持同社会企业、服装设计公司的共同合作与科学研究,使之更专业化、市场化、完善化。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场地,让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总结出大量的实战经验,增强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能为服装设计市场输送大批的实战型人才。这两方面应是高职高专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也适用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
1.3 有利于研究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方法 校办品牌的建设要根据现代社会需要,顺应国际高职教育潮流发展,利用先进硬件设备设施,经过严格综合技能培训,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技能,能胜任本行业需求的各类工作岗位和具有行业要求的思维创新能力、快速适应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管理运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学生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公司将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设计专门人才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1.4 有利于研究如何锻炼教师队伍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能力,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预示着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公司的建设和运行可以在实践中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在教学中取得更好效果,以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1.5 有利于探索服装专业教育的新模式 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服装专业教育必须以品牌为导向,以专业教育为锲机,培育出适合品牌发展的当代行业主力军。
2 中国服装教育的发展趋势
服装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基于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基于学生的,因为学生是专业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是以学生的专业教育为主导。调查表明:服装专业的学生有80%以上对于毕业以后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懵懂无知,因此服装专业教育需要创造出类似服装企业尤其是高端品牌企业般的设计、生产、营销等一系列模拟环境,藉此解决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与好奇心,并使其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在大学三年或四年内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术;因此许多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但是服装专业属于技术性专业,许多任务都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校企合作模式只是让学生看到企业的运作,并没有实际去体验,因此还是处于最原始的初级阶段,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建立校内服装企业就成为了最直观的方法,这也就对服装专业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是基于服装行业的发展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服装行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服装企业招工难,招设计师更难,找到适合的设计师是难上加难,还由于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发展等原因,许多设计师不能够长期服务于该品牌,导致国内许多有意向发展服装品牌或正在发展服装品牌的企业濒临品牌消退的境地而难以长足发展;而在这种大前提下,出现了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现状,令中国的设计师汗颜。出现这种现状的基本原因在哪里呢?不是国内的设计师缺乏创意,也不是我们的设计师就比国外的设计师差,而是我们的专业教育缺了什么,如果我们在学习专业时就给学生注入品牌理念的实践,相信这种现状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因此,校办服装品牌的建立与发展势在必行,那么,校办服装品牌应该怎样发展,又需要哪些条件呢?
3 校办服装品牌与服装教育的协调结合与发展的条件论
笔者总结了相关院校校办服装品牌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3.1 校办服装品牌建立的前提:学院的大力支持 ①资金支持:一个企业要发展,资金是第一位的,注册品牌、购买材料等,校办服装品牌虽然在校内,但其发展仍然要以企业的形式存在,因此强大的资金后盾是必不可少的;②后勤支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考察市场,要款式设计,要购买面辅料,制作N多样衣,要开订货会,大批量的生产校内无法完成,要找生产企业,要跟单,要找分销商,要追踪货款,这一系列的工作没有强大的后勤力量也是无法完成的。
3.2 校办服装品牌建立的制度保证: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每一个专业的灵魂,它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建设的前提,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非常严肃的,一旦制定完成,在相对一段时间以内基本上是在稳定中求改进的,国内的服装教育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大范围的改变他,以期适应校办品牌的发展,在许多方面院校是面临着巨大压力的,但是只有大胆创新,才有可能在服装专业教育之路上探索出适合行业发展的之路。
3.3 校办服装品牌建立的人才保障
①专业带头人方面:专业带头人是校办品牌的执行长官,决定着校办品牌的发展方向,因此至关重要。
专业带头人首先要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严谨正派的学风;其次要学术造旨深厚,学术思想活跃,在专业上步入了专业前沿领域,有突出的专业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创造性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能组织和带领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建设的拔尖人才。而校办服装品牌更加需要有一个在企业摸爬滚打多年,有着丰富服装品牌发展经验,又有普通高校教学、管理经验的带头人,这个人至关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求真务实。
②专业教师方面:专业教师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校办品牌的执行主力。要想建立成功地校办品牌,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品质和能力:
一是师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四是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五是团结协作的能力,校办品牌只靠专业带头人一人之力是万万不行的,要求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努力。六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校办品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包括各方面的任务,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能够耐得住辛劳,出色地完成。
③学生方面:服装专业教育面对的为高中毕业的高职或普通高校的学生,或中职类学生,部分学生较具有发展潜力,发展校办品牌,需要发掘这部分学生的潜力,帮助校办品牌实现长足发展。
3.4 校办品牌建立的基地、设备保证 校办品牌同其他品牌企业一样,需要一定的生产能力,这就需要一定的空间和相关设备。
4 校办服装品牌与服装教育的协调结合与发展应注意的因素
4.1 校办服装品牌与服装专业教育的关系方面 认清校办服装品牌的地位,是服装专业教育的补充,而不是主导,切忌为了品牌发展拿学生做试验,适得其反。
4.2 资金方面 认真细致研究资金运用方案,资金活动管控有度,避免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避免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给企业带来大的损失,严重的导致破产。
4.3 人才培养方案方面 在保证教学质量与课程的前提下,结合校办品牌发展计划,认真有效的制定适合品牌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切忌过分强调品牌发展,忽略教学课程的重要性,切实做到服装专业教育能够在校办品牌的辅佐下达到双赢。
4.4 人才方面 专业带头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品牌发展计划,做到计划公开,资金公开,人员分配公开等,以保证品牌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公正公开透明的品牌运作。
5 结束语
中国的服装教育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稳定景象,尤其是“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但大多数是流于形式的合作,中国的服装教育事业要想彻底解决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并将中国的服装行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发展校办服装品牌,而校办服装品牌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摸索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有特色的适合服装行业现状与发展的服装品牌专业实践教育。
参考文献:
[1]朱秀丽,吴巧英,郭建南,胡蕾.立足创新,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构建高等服装教育新体系[J].纺织教育,2006(05).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330201)
【摘要】实践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以针织服装设计课程为对象,对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内容系统进行了分析,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管理系统、基础保障系统和过程管理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针织服装设计;实践;质量管理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28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84-02
针织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视为一个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对实践教学各要素实施有效的监督,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以调控实践教学各环节和各要素,使其实现针织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要求,提高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
1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内容系统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践教学,是指在一定教学环境下,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与专业实务相适应的、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学习,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1]。一般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实践、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综合实训和与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科专业特点,不断地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建立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有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由基础、专业到综合逐步递进的实践教学结构模式。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实验教学和上机训练为基础,以实习实训、课程设计为重点,以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为补充,与理论教学相互协调,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管理系统
2.1管理机构
针对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施校、部二级管理模式,教学管理重心在各个学部。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包括校领导管理小组、教务处、督导室、教育技术与资源设备管理办公室和学生处等。以教务处等为代表的校级管理部门宏观指导、质量管理,以评价为手段保证实践教学质量[2]。根据不同实践环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指导、检查和管理等来规范实践教学的具体活动。
2.2组织成员
实验课程教师、实验技术员以及实习教师都是实践教学的参与者,在实践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针对部分高校专职教师较少,双师型教师缺乏、兼职教师相对较多的特点,教师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制定《专兼职教师管理规定》、《专兼职教师试讲记录》等系列管理文件。积极鼓励专职教师挂职锻炼,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各学部通过严格的面试、试讲,层层把关,聘请企事业优秀管理人员兼职实践教学一线岗位。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受益者。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处、学工委、学生自律委及实习单位等都应加大学生在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另外,学生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因素,每学期学生的网上评教、学生信息员的教学反馈,都是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信息反馈渠道。
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文件的制定者、执行者和服务者,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障。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到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做到全力为学生、为教师、为教学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3]。
3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保障系统
3.1基础设施
实验室、实验仪器、实习基地实验室、实验仪器、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实践教学就是纸上谈兵。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选择建设一批专业对口、社会口碑较好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外实习锻练的需求。
3.2实践教学文件
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实训教学大纲、实践任务书和实践指导书等纲领性文件,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依据。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要通过市场调研,科学论证,并经实践不断检验才确定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经学校教务处审批通过后,不得随意修改。若有改动,必须填写《教学计划调整申请表》,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还需不断完善学期实践制度方案,实行《实习日志》和《实习鉴定表》等相关制度文件。
3.3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高校针织服装设计实践教学课程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实践教学实际情况,在已有的理论教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相应地建立起配套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4]。例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的要求》、《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实习实训教学管理规定》和《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系列规章制度及标准,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使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4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管理系统
4.1实践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准备检查:主要检查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计划、实验课程大纲、教学进度、实验指导书等各项教学文件是否齐全以及教案的准备情况。坚持听课检查:学期中实行校、部级领导干部、同行专家、教务人员、专业秘书等听课制度。各层次不同人员不定期或随时到实验室及实训室听课,及时了解和掌握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
课程考核检查:实践课程考核以主观判断为主,质量标准也是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考核方法,根据实践教学类别和学科不同的特点,采取调研报告、实习报告、创意设计书、项目设计书和小组答辩等多种形式来考核学生的实践成效,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
4.2研究与调控制度
质量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教务处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汇总收集各类真实有效的教学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和研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且反馈给校领导或相关部门,以便于学校组织管理系统全面了解实践教学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各项规章制度及措施,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5]。
4.3信息反馈与评价制度
校内通过督导检查反馈,领导听课反馈,学生信息员反馈;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汇编督导和教务简报等多种形式,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信息反馈渠道和反馈制度。使各项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反映,各项监督措施能够得到及时落实。
校外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实习单位反馈,听取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评价。定期邀请他们参加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4.4激励与奖惩制度
在实践教学中,要想使教师认真负责,学生积极参与,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与奖惩制度。教师的实践教学环节受到学生的好评,或带领学生参加实践竞赛获奖者,学校应该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从事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将教师年度考核评估结果与奖金、职称晋升、优秀教师评选、师德师风考核和学习培训资格等结合。学生认真对待实践教学环节,整个实践的过程表现突出或参加实践竞赛获奖者,也应受到相应的奖励。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表现突出者,可以将他们的成果拿出来展示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相反,如果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应该按照《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条例》和《学生手册》相关处罚措施进行相应的惩罚。
5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只有探索有效的途径,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于秀琴,刘俊英.创新高校社会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7,(21).
[2]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何向彤.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特质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17).